- 分享0
- 收藏2
- 评论21
- 赞3
+1
出发日期/2014/07/07
天数/2天
人物/家庭
玩法/自驾
若邓丽君唱的《小城故事》是清迈,那东欧的《小城故事》必定为维尔纽斯咏唱。维尔纽斯作为东欧小国立陶宛的首都,既没有布达佩斯和布拉格这么耳熟能详、也没有俄罗斯莫斯科的辉煌,但是她就像一位邻家少女,淳朴、安守本分,有一种莫名的亲和力。值得欣喜的是,今年孤独星球评选的年度十大旅游国家,Lithuania榜上有名。
7月是北欧游览的高峰,北欧和东欧的夏天日照时间长,温度虽不高,但阳光非常烈,墨镜是必需品
欧洲申根签证,淘宝搞定
顺便一提的是,在维尔纽斯这个人均拥有2.5辆车的城市,出租车是扬招不到的,只能通过电话预约,所以最佳的出行方式便是租车,这里比较推荐国内也有的外企租车公司avis(中文名好像叫做安飞士),如果你手上有那些特定银行的信用卡,租车还是能够享受到非常不错的折扣。
七月盛夏,趁着工作关系,带上母亲大人和她的闺蜜一起踏上了波罗的海之旅。大学时期非常喜欢Vitas和钢琴玩家Maksim,两人都长着一张极具特色的东欧男子面容,非常有魅力,让我感觉东欧真是一个艺术家和美人的摇篮。直到毕业之后,才在一次品牌内衣广告拍摄工作中第一次接触到立陶宛人。我至今依然记得她有个非常美丽的名字:Christina,她是为数不多的能讲流利英语的东欧模特,来这里工作的时候才19岁,为了赚取大学的学费来此打工,母亲住在维尔纽斯的郊区,从她描述着家乡的神情中可以想象,维尔纽斯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除了Christina外,在商业广告的拍摄中经常遇到很多来自东欧的模特,一部分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区,因此并不会说非常流利的英语,然而她们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而且非常友好善良,因此即便有着语言的障碍,我们也能成为非常好的朋友,很多时候,抛开政治与种族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及友谊会简单纯粹很多。
出于对东欧的强烈好奇,我们将波罗的海的第一站定在了立陶宛的维尔纽斯。
我们早晨9:00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搭乘俄罗斯航空,经过8个小时之多的旅程,终于到达了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从俄罗斯航空公司播放的宣传片不难看出,该公司将技术与安全作为首要的卖点,早就听闻俄罗斯的飞机驾驶技术一流,这次让我深深体验了一把,起飞的时候我甚至在睡梦中,一觉睡醒已经在万米高空了,而每一次降落都是perfect landing,想想去年在芝加哥转机时那个心惊肉跳的起飞,实在是非常庆幸这次选择了俄罗斯航空。
一到夏天整个欧洲的黑夜来临得非常缓慢,莫斯科时间晚上20:00,日照还像上海的下午3点似的,一时之间非常不习惯,不过适应倒时差最好的方式也是晒太阳,调节自己的生物钟,另外多晒太阳也可以增加钙质,比如之后到了极昼现象的挪威更可以享受24小时“补钙”,由此可以猜到这些把牛奶当水喝、夏天晒着超过15小时太阳的“战斗民族”为何如此身强体壮了。
从莫斯科机场搭乘2个多小时不到的飞机就到达了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降落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到:跑道好短!我还被惯性控制着的时候,飞机已经停止了。维尔纽斯的夏天还是昼夜分明的,入关的时候天已经黑了。Check in的时候被一位看上去非常严肃的officer大妈给盘问了半天,其问题之多快赶超美领馆面签了,但是毕竟身在他乡,因此即使身体状态已经很疲惫,我还是非常耐心地回答完她所有的问题,看着她迟疑了半天,终于在我的护照上敲上章,心中大石才落地,看来维尔纽斯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办事还是非常严谨的呢。
兜兜转转终于出了机场,老实说这地方看着挺寒碜的,虽说是东欧小国,好歹维尔纽斯也是一国之都吧,黑漆漆的晚上只能看到周围的破烂老建筑、道路两旁杂草丛生,加上苏联时期留下的毫无设计美感的预制板楼。
拖着疲惫的状态我们终于到达了预定的三星酒店,办理完入住手续之后倒头就睡。
在机场等待转机
不知是不是因为维尔纽斯环境比较好,我的感冒不药而愈了,走到酒店门口发现:清晨的维尔纽斯太美了!早晨7:00的维尔纽斯,路上几乎没有什么人,我们坐在窗边吃着早餐,大约半小时左右才走过去两、三个漂亮的当地女士,马路对面的公交车半小时左右才停靠一辆,这效率显然不能和我国大城市比较,据说大多数当地人都移民去了德国等其他欧洲发达国家城市。关于人口稀少、女多男少的另一个说法便是斯大林时期,在这些男丁们还在睡梦中时,就被斯大林抓去西伯利亚做劳工。
我们下榻的酒店虽然住宿条件一般,但是良好的自然环境、新鲜的空气、和煦的阳光便时最棒的奢侈品,另外在立陶宛,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酒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金色的阳光将所有肉眼所能见到的事物都镀上了一层金粉,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芬芳。
早餐特别丰盛,让我们在旅行第一站就感到了满满的元气,牛奶非常棒,可能因为这个地方没有重工业,污染少的关系,食物特别美味,阳光透过玻璃房洒在早餐上,仿佛涂了一层金色的果酱,看上去分外诱人,食用过丰盛的早餐之后,由于时差带来的疲劳感也逐渐消失了。酒店的大堂里有各种小卡片挂着,上面都展示着近期的艺术展览或者演出信息,方便游客自取。
立陶宛的耶路撒冷
看过《天朝王国》的朋友们,一定记得片中爱德华.诺顿饰演的那位戴着铁面的耶路撒冷麻风病国王,他梦想着将耶路撒冷建设成一个和平的多元化宗教国家,穆斯林们可以自由拜日、东正教、基督教徒们可以自行上各自的教堂进行礼拜 。虽然电影的结局中,直到这位国王病逝,梦想也没有达成,但是在维尔纽斯却出现了这样和谐的宗教氛围。作为一座拥有多元化、宗教并存的城市、这里聚集着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等不同宗教信仰的教徒。大家各自信仰着各自的神,却和谐地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维尔纽斯老城区里的教堂建筑几乎囊括了多有古典建筑风格: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风格、新古典主义洛可可风格等等。
黎明之门
其中最诡异的还属这黎明之门圣玛丽亚小礼拜堂。这里的圣母玛丽亚的脸比其他地方的要黑了许多,周身用纯金镶嵌装饰,是波兰天主教最神圣的圣像之一。形容其诡异,原因有三:
一、经过无数次战火纷飞的历史战争,黑脸圣母依然屹立不倒,据说二战期间,曾经有两个纳粹士兵来到这黎明之门城下,嘲笑圣母的黑颜,结果被因为炮轰而摇摇欲坠的墙垛给砸得命丧当场。
二、每当欧洲出现重大的变故,如战争、疾病、天灾等等,黑颜圣母双目都回留下血泪,据说最近一次流泪是因为欧洲的经济危机。
三、参拜黑脸圣母,包治百病。(这是整个参观过程中听下来最不科学的解说了吧)
信奉唯物主义的我们听了以上三种传说,只是一笑而过,不过来参拜的人的确很多
闲静的夏日时光
初中的时候非常喜欢法国印象派大师修拉笔下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斑斑点点的色彩将欧洲人夏日度假的悠闲气氛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氛围,在维尔纽斯的老城广场随处可见,坐在露天咖啡馆聊天的青年男女、晒着太阳抽着烟的老年妇人、清晨沾着朝露的蔷薇,一切只伴随着阳光绽放于这短暂美好的夏日
虽然地处东欧,但这里的人们和俄罗斯的强硬派们比起来亲和了许多,非常的善良,即使前一个晚上喝得酩酊大醉,走路都无法走直线,依然会好心地提醒我们小心车辆。
虽然夏季日照时间长,但餐馆商店之类最早也9点半左右开门迎客
最能代表维尔纽斯的建筑莫过于圣安娜教堂了,典型的红砖绿瓦、垂直线条、拱门结构的后现代哥特式建筑风格,精致美丽,难怪拿破仑曾经说过:我要将圣安娜教堂托于掌心之上,送给我的约瑟芬。
维尔纽斯老城的教堂数不胜数,小小的完全可以用双脚丈量的城区一路走来目不暇接,有太多的记不住名字的教堂了,直到穿梭在羊肠小道里,突然看到一面极具现代主义的艺术墙,我才突然醒悟到自己仍在21世纪。艺术家用瓷器镶嵌在了墙上,组成一系列抽象的序列,有俏皮的年轻人“画蛇添足”地给壶嘴处添上了几个大泡泡,颇为有趣。
圣安娜大教堂
格季米纳斯塔楼(Gediminas Tower)位于海拔48米的格季米纳斯山上,建于13世纪,在历经了多次战乱和重修后依然屹立在山顶。上城堡博物馆位于塔楼内。塔楼外表朴素但历经沧桑,是游客来到维尔纽斯的首选之地。爬上格季米纳斯山,在半山腰一览整个维尔纽斯风貌,一边是新城、另一边是旧城、也是拍摄城市风景的好去处。
要说整个维尔纽斯最美的地方,个人认为还是宁静的乡间吧。
色彩的冲撞美得那么巧合,绿色的郊外公路上走过一位穿着紫衣的当地美丽少女,她就这样无意间闯入了我的镜头.随着车轮的飞速滚动,窗外的风景也随之转换,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和我们国家的油菜花相比,欧洲的花骨朵较小,但是非常密集,一眼望去,蓝天白云下,一地金黄铺满了平原.枯黄的小麦梗伴着绿色的野草铺垫在大片紫色的鲁冰花下,夹杂着白色的小野花盛放在宁静的乡野,我终于明白为何印象派大师们的色彩都如此美丽, 在这里,仿佛置身于塞尚、莫奈笔下的名画之中,这里没有地震、海啸,非常平静,只是夏日短暂,阳光对于欧洲人来说是一件奢侈品,这样无与伦比的景致也只可在短短两个月的盛夏欣赏,过了夏季,欧洲又将沉没在冗长的冬夜之中。很多人会问,这样严寒的极夜,欧洲人怎么生活?他们会回答你:该干嘛干嘛。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除了特定节日放假,其他时间照常上班,不过这里的公共交通建设非常完善,到达每一站的班次都定时定点,让居民们避免了在寒冬里等待太长时间。而一旦到了夏日,政府规定的暑假则让人们充分享受这难得的阳光,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玩的时候玩,这便是维尔纽斯人的生活方式。
现在的维尔纽斯几乎很少见到中国旅游团,整个城市只有4个中国导游,分别是四个来自我国东北的小伙子,如今已经在立陶宛落地生根,有的娶了当地的美丽姑娘,开着中国餐馆,做着琥珀、蜜蜡生意。这是一片还未向游人大规模开放的净土,宁静、悠闲、充满历史的痕迹,在这里花上两天时间,一天参观老城区,感受下中世纪的古建筑,体验一把“拿破仑”时代的感觉,另一天走访乡村,闻着麦子熟了的香味,欣赏美丽的东欧田园,你一定会爱上这里的朴实无华。
夏日盛开的鲁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