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3
- 收藏8
- 评论11
- 赞12
+1
出发日期/2013/02/06
天数/9天
人物/独自一人
玩法/自驾 漫游 踏春 环游
(本游记不以时间为序)
索菲亚Sophia--保加利亚的首都,“Sophia”一词来自希腊语,意为“智慧”、“聪明”,这一美丽和充满魅力的名字,曾让我对这个城市充满向往! 我的环保加利亚自驾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结束。
索非亚位于保加利亚中西部,地处四面环山的索非亚盆地南部,是该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索菲亚是保加利亚的三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公元前八至前七世纪为色雷斯人塞尔迪部落居住地,公元一世纪后后成为罗马帝国要塞城市和拜占廷帝国政治中心之一。公元809年是斯拉夫保加利亚国家的一部分,是巴尔干半岛斯拉夫人的集居区。公元1396年奥斯曼人占领保加利亚。1879年索非亚被定为首都。1908年保加利亚脱离奥斯曼帝国宣布独立,索非亚成为独立的保加利亚的首都。
索菲亚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之一,它的街道、广场、住宅区掩映在一片树丛中,市区有多处林荫大道、草坪和花园。
深秋的索菲亚更加美丽动人!
建于1892年的宏伟金顶建筑---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是巴尔干半岛最大的东正教堂,是索菲亚的最亮点,大教堂座落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广场,宏伟、庄重。(教堂里藏有很多的名画和文物,可惜教堂内不让拍照)
教堂周边都是花园,有很多的雕塑,是市民休闲的地方,跳蚤市场也在大教堂广场附近安家。
奥斯曼帝国的入侵是把索菲亚多数拜占庭时期的建筑都毁坏了,公元4世纪初建造的圣索非亚教堂却幸运的留存下来,索菲亚教堂位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广场的一侧的树丛中,红砖的建筑朴实无华,有着明显的拜占庭建筑特征,来教堂祈祷的人很多。
美轮美奂的圣内德利亚教堂位于圣内德利亚教堂广场中央,夜色中的教堂灯火辉煌。清晨,前来祈祷的人络绎不绝,教堂内也不让拍照,我还是偷偷拍下了一张。
索菲亚大学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广场东侧的街边,是一幢巴洛克式的建筑。周边有很多政府机构的建筑。
博雅纳教堂位于索菲亚市郊的博亚纳村,“索非亚王冠上的明珠”,是保加利亚著名的东正教教堂,世界文化遗产,外观看上去很小,很一般,但里面是珍贵的的12世纪的壁画,其中尤以《最后的晚餐》和圣像画最为著名。里面也很小,有恒温恒湿设备保护壁画,每次只能放8名游客入内,不准带相机入内。
班亚.巴什清真寺位于圣内德利亚教堂广场附近,是奥斯曼帝国时代的产物,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象征,保加利亚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
总统府位于圣内德利亚教堂广场和亚历山大广场之间,前面有喷泉广场,门前有威武的持枪卫兵。
花园般的索菲亚清新美丽,街道整洁,建筑物多为黄色,和环境融合的很好,人们生活也很悠闲。
国家文化宫
和其他东欧国家一样,有轨电车还是索菲亚的主要交通工具。
街区的菜市场
时髦的橱窗
街巷里的老教堂
大特尔诺沃位于保加利亚的中北部,保加利亚三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曾是保加利亚首都。
大特尔诺沃古城坐落在查雷维茨山和特拉佩济察山两座山上,扬特拉河蜿蜒其间,地势险要,是中世纪仅次于君士坦丁堡的巴尔干半岛第二大城市。14世纪当拜占庭帝国开始衰落,大特尔诺沃以其在巴尔干半岛和斯拉夫世界显著的文化影响自居为第三罗马。
大特尔诺沃现仍保存有多处古迹和名胜,今日的古城已成为保加利亚最著名的旅游区。
下面的年事表可以看出大特尔诺沃的悠久历史和曾有的辉煌:
大特尔诺沃是保加利亚最早的人类聚居地之一,公元前3000年左右起有人类足迹;
公元12至14世纪,大特尔诺沃迅速发展成保加利亚最坚强的要塞,是帝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14世纪当拜占庭帝国开始衰落,特尔诺沃以其在巴尔干半岛和斯拉夫世界显著的文化影响自居为第三罗马。在此后的200年,该城得到继续发展;
1393年,大特尔诺沃经过3个月的围攻后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城镇、乡村、修道院和教堂很多都被付诸一炬;
1598年和1686年在大特尔诺沃曾两度暴发反对奥斯曼帝国的起义,但都以失败告终,此后,保加利亚一直受奥斯曼帝国统治至19世纪;
1875和1876年该城两度发生起义,要求建立独立的保加利亚教会;
1876年4月23日发生的四月起义标志着土耳其统治的结束;
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战争在不久后暴发,俄国取得胜利,保加利亚和大特尔诺沃正式结束奥斯曼帝国长达480年的统治;
1878年《柏林条约》签订,保加利亚大公国在多瑙河和老山山脉之间建立,其首都即为大特尔诺沃;
1879年4月17日,在大特尔诺沃召开的第一届国民议会通国了该国首部宪法,决定把国会迁到索非亚,索非亚至今仍是保加利亚的首都;
1908年10月5日,斐迪南一世在大特尔诺沃宣布保加利亚完全独立。
站在城堡看大特尔诺沃
入城处街心的纪念碑和宾馆
一座石桥架在扬特拉河上,进入大特尔诺沃必须经过这座桥
古城堡雄踞在查雷维茨山上,扼守着大特尔诺沃,城堡以前曾是皇宫,最高处是皇宫的教堂,这里游人最多的地方,晚上还有灯光表演,可以买票在里面看,也可以在往外面免费欣赏城堡的灯光夜景。
晨雾中的城堡
城堡的灯光夜景
晨雾中的大特尔诺沃很迷人
古城区的大教堂
古城墙
红灯区
街巷
我在这家小小的3星宾馆住了两晚,27欧元/每晚
内塞伯尔Ancient City of Nessebar位于保加利亚东部黑海沿岸,是保加利亚最著名的旅游渡假城市,老城建在一个岩石的半岛上,城市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这里最早曾是色雷斯人聚集的村落。1983年内塞伯尔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10月21日,我从卡赞勒克驱车来这里。
来内塞伯尔老城要先经新城,一座大桥连接了老城和新城,桥中部的路边有一座硕大的风车,在迎接着来访者。
穿过桥,映入眼帘的就是内塞伯尔老城的城门,残缺的城墙标示其拥有着古老的历史。
我到达内塞伯尔已经是黄昏时分,天下着小雨,先忙着去找住处。古城里车辆不能进入,绕着古城的海边有一条环形的柏油路,路边都是宾馆和餐厅,我找了几家宾馆,居然都关着门,最后还是找到了一家在营业的宾馆,店主给了我一个临海的房间,房间很大,还有一个看海的大阳台,很漂亮,居然才25欧元,真便宜!
我看了天气预报,这两天都是阴雨天,我放下行李,赶快背上相机去外面拍照,阴天--只有拍夜景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里基本没什么游人,宾馆的老板说:“秋冬季节这里是旅游淡季,在夏季内塞伯尔则人满为患”。
古城很小,步行走一圈不过1个多小时。城里的古建筑大都是拜占庭时期的,整个老城保存的很完好,石板街贯穿整个老城,柔和的路灯,清静幽深的街巷,漫步在石板街上,穿行在古老的教堂、城墙、神庙间,真是一种享受!
下面是我用一个晚上和一个早晨拍下的内塞伯尔古城的图片:
路边的风车迎接你来到内塞伯尔
内塞伯尔古城的城门
我入住的宾馆
我的房间有一个向海的阳台,可以欣赏黑海的景色
环老城路边停放的游轮是为旺季时游人准备的
在内塞伯尔老城看远处的新城
老城里有很多拜占庭时期的教堂
老城的广场是石板铺就
古建筑的废墟
老城远端的古城墙,据说有一小段是色雷斯人留下的
教堂在城区的最高处
夜幕下迷人的街巷
老街巷中的餐厅
港湾里的游艇
海边的餐厅,在这里用餐一定很享受!
街巷里的商店
我把内塞伯尔的圣.斯提芬(St.Stephen)单独列出一篇,是因为这个教堂里的壁画太漂亮了!而且,这些拜占庭时期的壁画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能让我细细的拍摄,在我的旅行经历中也是罕见的!
内塞伯尔古城里有很多座拜占庭时期的教堂,在游览古城时,一个教堂的管理员告诉我一定要去看看St.Stephen教堂,我让她把教堂的名字用英文写在纸上,并画了位置草图,我按图找到了这个教堂。
圣.斯提芬教堂从外面看很小,很不起眼,推开外面的小木门就是一个小小的售票厅,门票4Lev,拍照在加5Lev(Lev是保加利亚货币,1欧元=1.95Lev),进入教堂里,布满房间的精美壁画把我惊呆了!教堂不大,最多有50平方米的样子,墙上、柱子上和拱梁上都是壁画,壁画大部分很都完好,我问过管理员,这些壁画都是11-14世纪的。
就我一个游客,管理员把我带进教堂就出去了。教堂里有恒温、恒湿设备,显得很闷热。我架起三脚架,在里面足足拍了1个半小时。
圣.斯提芬教堂外景
伊凡诺沃岩洞教堂Rock-Hewn Churches of Ivanovo是保加利亚著名古迹,它位于保加利亚东北部鲁塞城附近的伊凡诺沃村一带,是修凿在洛姆河沿岸山上的一些大小教堂。教堂群全都在山崖上开凿,这一庞大建筑群修建于12世纪初,直到1396年工程全部完工,工程最初是由僧侣若阿香倡议的,他后来成为保加利亚的第一位天主教大主教。
过去,这些大大小小的岩洞教堂由长廊和木拱廊连结在一起,后来由于山体滑坡和塌方,长廊和拱廊遭到破坏。据说,几乎所有的伊凡诺沃岩洞教堂都绘有风景或人物壁画用作装饰。
目前,开放供游人参观的只有我图中的这一个岩洞教堂,其他由于安全和对岩洞壁画的保护都处于关闭中。
开放的这座岩洞教堂里只有一名管理人员,也只有我一名游客。教堂里面光线昏暗,但能使用三脚架拍摄,这才让我能拍到清晰的图片。
岩洞教堂壁画是当时艺术仅存的例证,它表明了13世纪时拜占廷艺术中斯拉夫派的存在,并且使塔尔诺沃画派的声望大增。这些壁画既是对众多主题的综合,也是对拜占廷传统所固有的构图风格和典型和古希腊图案的概括。壁画在线条的勾勒、画面的对称、人体的比例等各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是现实主义的杰作和中世纪壁画的孤品。
伊凡诺沃岩洞教堂是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首批公布的57项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之一。
岩洞教堂都在山崖上开凿
山上的阶梯直通教堂
现仅开放这座岩洞教堂的入口
站在山上可以看到通往伊凡诺沃的公路
岩洞教堂里的精美壁画
远处山崖上的洞穴都是岩洞教堂的组成部分
马达腊骑士崖雕Madara Rider是保加利亚著名古迹,为8世纪所刻,是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首批公布的57项世界文化遗产的之一。
骑士崖雕位于东北部马达拉高原上距科拉罗夫格勒不远的马达拉村。
看各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的旅游主线之一。我从瓦尔纳驱车到这里。
山崖高约100多米,马达腊骑士崖雕雕刻在离地面23米高的悬崖上,刻的是一位几乎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骑士,马蹄踩在一只身上戳着长矛的雄狮身上,骑士身后随有一条猎犬,表现了勇士斗败狮子胜利时的情景。
据说浮雕是为了纪念保加利亚可汗在一个时代的胜利,当时他们的势力对拜占庭构成严重的威胁。
浮雕的边上刻有铭文,叙述了公元705年到831年间发生的重要事件。浮雕上面有铭刻于不同时期的三段希腊文碑文,分别记叙了当时保加利亚和拜占庭关系的大事。但这些碑文已严重侵蚀,难以辨认。
马达腊骑士崖雕为欧洲所罕见,尽管受到了侵蚀,但还算保存的比较完好。
骑士崖雕的入口处就在公路边上
入口处的标志牌
上山崖的石阶
骑士崖雕就在这绝壁上
崖雕表现了勇士斗败狮子胜利时的情景,在欧洲极为罕见
崖雕旁的铭文腐蚀严重,已基本无法辨认
山下的马达腊村庄
卡赞勒克距首都索非亚以东约160公里,位于保加利亚中部巴尔干山脚下的“玫瑰谷”中,是保加利亚著名的“玫瑰城”,但要看玫瑰需要夏季来这里。
“色雷斯古墓”是卡赞勒克的另一著名之处,这是一座公元4世纪的古墓,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墓在卡赞勒克城东北角的山丘上,是1944年由挖防空7同的士兵偶然发现的。
现在在古墓前建了一个小小的博物馆,和古墓连在一起,里面展出古墓里出土的文物。
一条狭窄的墓道连接着墓室,墓道用石板砌成,墓道的上端呈楔形,上面画有精美的壁画。
穿过墓道来到墓室,里面原安葬的是一对色雷斯王子夫妇,现在只有墓室,里面空空如也。墓室呈钟罩形,直径约3米样子,主体为铁红色,拱顶上是一个圆形的壁画,虽历经2000多年,依然色彩鲜艳。壁画描写了色雷斯王室的生活场景,壁画十分精美,人物细腻、生动,其中所绘的一对夫妇柔情地互执手臂,以手势作别的画面尤其令人难忘!画中的这位女性在2005年被定面额为50的保加利亚列弗硬币的背面形象。而那几匹马的画法,能让我感到有几分中国水墨画的特色。
墓道
墓道里的壁画
墓室和墓室里的壁画
古墓前的小博物馆里展出的色雷斯古墓的出土文物
关于色雷斯人(摘自网络资料):色雷斯人是巴尔干半岛最早的居民之一,主要分布在现今的保加利亚、希腊、马其顿、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等国境内。色雷斯人曾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最终被罗马帝国毁灭。色雷斯人一名用希腊文标示为Θρακιοζ,亦译色腊基人,似乎源自于赫布鲁斯河(今马里查河)一带与希腊人有过交往的一个特定部落之名,到前7世纪中叶时已被一般用作诸多部落的统称了。
普罗夫迪夫位于保加利亚的中南部,位于上色雷斯低地西部马里查河上游,距离首都索菲亚东南150公里,是保加利亚第二大城市,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普罗夫迪夫老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色雷斯人最先在城东 3座丘岗上建立了村落。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4世纪曾经是罗马色雷斯省首府,当时城市已经相当繁荣;公元前四世纪曾是马其顿王国都城和军事要塞;1364年土耳其占领后,称“菲力贝”,并发展成为重要的政治、军事、手工业和商业中心。战乱和地震灾害曾使城市几度兴衰。1878年俄土战争后成为东鲁米利亚首都,1885年归属保加利亚。19世纪80年代,沟通中欧和西亚的国际铁路干线建成以后,发展成为保加利亚南部最大的交通和贸易中心。
普罗夫迪夫分成东、西两个城区,东区是特里蒙其乌姆旧城,保留有古罗马剧场、清真寺等古老建筑,丘岗上保留着罗马城堡遗迹;西区多新建住宅,“博览城”坐落在马里查河的北岸,1933年起每两年在此举行国际博览会。
我租的手动档丰田车陪我环游了保加利亚
远眺建在山丘上的普罗夫迪夫古城
公园里的雕塑
步行街前的街心花园和享受悠闲生活的保加利亚人
步行街
步行街上的雕塑
街上的海报
在老城区中心处的古老清真寺,是土耳其入侵时的建筑
普罗夫迪夫最著名的古遗迹--古罗马剧场
古罗马机场的雕塑
整洁的老城区的街巷
城门处的石板街
老城区的小教堂的钟楼
街上的壁画
街心小花园
老城门口的浮雕
这是普罗夫迪夫最著名、最典型的老房子,充分体现了普罗夫迪夫的建筑风格,现在是个小博物馆。
普罗夫迪夫的建筑物局部
老民居局部
在山上的要塞看古城
要塞废墟的涂鸦和远处的新城区
阿拉达修道院Aladzha Monastery是一个中世纪的东正教修道院,在一座被称为十字山(Mount of the Cross)的绝壁上开凿,据说,12世纪到18世纪时期,阿拉达修道院曾是保加利亚第二帝国最活跃的修道院。
阿拉达修道院位于瓦尔纳市北面约17公里处,找这个修道院让我颇费了一番周折,我在瓦尔纳转了几个圈都没找到,幸亏一个好心的保加利亚中年人,开着他的车,直接把我带到修道院的小山脚下,在这里我要谢谢他!
修道院的入口处,从这里拾级而上约100米是修道院的大门。
修道院的大门,这里已被开辟成景区,要买门票入内。
博物馆里的文物,有明显的东正教特征。
博物馆里的图画,再现了当年修士的生活。
修道院就在这绝壁上开凿
修道院离地面高约20多米,以前靠梯子上下,现在为了游人的方便搭建了观光铁梯。
进入修道院,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一番景象,十分简陋,也只够遮风避雨,能想象当时的修士们过着多么清苦的生活。
这里和豪华的里拉修道院相比反差太大了。
修士们就在简陋的洞穴里苦修圣经
地上的墓碑告诉我们有修士在这里死去
洞穴尽头处,是一座简陋的小教堂,地面上都是信徒们丢的钱,墙壁和屋顶上有残缺的壁画。
阿拉达修道院现在已是保加利亚的一个著名的景区,游人晚上还可以看到灯光表演。
里拉修道院是保加利亚最著名的景点,有“没到里拉修道院就等于没来保加利亚”一说。
我从索菲亚国际机场租了辆小小的丰田手动档,在GPS的指引下一直来到了保加利亚最著名的里拉修道院,这里位于索菲亚以南60多公里,在里拉山的山谷中,山下有个小镇。
10月的中秋季节已让山谷染上了色彩,修道院就深藏在这美丽的山谷里。
里拉修道院是巴尔干半岛上最大的修道院,这座新拜占庭建筑始建于公元 10 世纪中期,是由隐士圣胡安•德里拉建造的,原先建在保加利亚第一位圣徒里奥斯基居住过的山洞附近,13世纪—14世纪迁至现址。公元14世纪初期,里拉修道院毁于地震,后来修道院得到重建,并修筑了坚固的城堡,最近的一次重建是在 1834~1860 年间。在这座新的一轮,至今仍保存着中世纪修道院的遗迹和圣胡安•德里拉的纪念物。
里拉修道院海拔 1200 米,占地 8800 平方米,外观很像中世纪的城堡,布局严谨,半圆形的 4 层楼又分为东西南北四部分,共有 300 多个房间,据说在最盛时有修士上万人,后来几百人。现在里面只有8个修道士,房间可供朝圣者在此住宿。
1983 年,里拉修道院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里拉修道院给我第一眼的印象是太豪华了!一般的修道院都建在很偏僻的山区里,而且设施十分简陋,而这里就是一座豪华的城堡。
建于 1834~1837 年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坐落在里拉修道院的中央,内有 3座大殿;两个唱诗台分列两侧,上方为 3 个穹顶,外面有柱廊环绕,十分壮观。教堂里满是珍贵的壁画,金碧辉煌,只可惜里面不准拍照。
防御塔是里拉修道院最早的建筑,建于 1335 年,共分 5 层,塔高 25 米,完全用红砖和石头砌成。塔的窗户很窄,塔身有无数射击孔,塔的最高一层是私人祈祷室。塔不能上去,在塔的下面现在是一个纪念品商店。
这里周围群山环绕,树木参天,环境优美,除了朝圣者外,还吸引了大批的游人来这里旅游。
里拉修道院的正门和幽深的门洞
圣母升天大教堂坐落在里拉修道院的中央
教堂的走廊里的精美壁画
教堂里不能拍照,只能从门外面拍了一张,教堂里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和精美的壁画
修道院的后面
修道院具有明显的拜占庭建筑风格,这里里有300多个房间,可供上万人朝圣者居住。
小贴士:
1、保加利亚现在用申根签证可以顺利进入,不需另签证,如单次申根要先到保加利亚后再去申根国家;
2、保加利亚的旅游很安全,人民也很好,我自驾一路上也受到不少人的帮助;
3、租车的费用较便宜,费用是德国等地的2/3样子;
4、住宿比较便宜,20-30欧元的住处很容易找到,而且大都提供免费WIFI。
漂亮的保加利亚小女孩
防御塔在教堂的左侧
防御塔下的纪念品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