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1
- 收藏20
- 评论5
- 赞13
+1
出发日期/2014/01/05
天数/9天
天水是甘肃省的东大门,因史载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出生于此,所以被称作“伏羲故里”、“龙的故乡”。天水市西有秦州城区,东有麦积城区,两地相距15公里,火车站在东面的麦积区。麦积山石窟、南郭寺和伏羲庙是多数游客到天水的必选景点。
麦积山石窟(门票70元,景区车票15元)在天水火车站南30公里,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齐名,现存佛教窟龛194个,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米,它的开凿年代始于后秦,距今1600多年,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这些雕塑立体感强、表情丰富、神态逼真,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由架设在崖面上的1300多米长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参观麦积山石窟允许带包和相机,无须寄存。
天水火车站34路公交车通达麦积山。
南郭寺(门票20元,上山用时半小时)位于秦州城区南2公里的慧音山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公元759年流寓秦州时,写下一百余首赞美诗,其中“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的一首诗传神入化,引起人们对南郭寺的游兴和向往,成为历代诗人墨客览胜之地。为纪念大诗人杜甫,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南郭寺时,将东禅林院改为杜少陵祠。南郭寺西牌坊门前有两株千年古槐,围达七米多,虬枝揽云,茂叶蔽日,院内砖砌勾栏围护着二株生长达2300年至2500年的千年古柏。后院为三间两进宽阔宏大的天王殿,临摹北宋大书画家米芾书“第一山”的巨匾悬挂气势磅礴。东山门为三间悬山顶牌坊,院内有关圣殿,东院观音殿前新修八角亭,内有北流泉,清澈见底,水味甘美,终年不竭。寺前后植大片绿林,将南郭寺紧紧环抱。登山远眺,天水秦州城区景观尽收眼底。
天水火车站9路公交车通达南郭寺。
伏羲庙(门票30元)又名“太昊宫”,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是全国最大最早的伏羲庙。伏羲庙临街而建,庙门首雄伟庄严的牌坊凌空矗立在高3米、宽6.5米、长17.6米的台墓上。庙内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占地200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太极殿高大雄伟,稳坐在院正北的月台上,殿宇重檐琉璃瓦顶,内有伏羲泥塑彩绘像。太极殿后有先天殿,内塑神农像一尊。庙祠内,柏槐苍茂,花木芬芳,碧树亭影,景色幽静。每逢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传是伏羲诞辰,这一天天水及邻县群众扶老携幼纷至朝拜,以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无限景仰和崇敬之情。
天水火车站9路公交车通达伏羲庙。
天水秦州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天水的中心城区。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就出生在这里,故有“羲皇故里”之称。漫长的历史演变,留下了丰富的古迹遗址,荟萃了灿烂的自然人文景观,著名的有伏羲庙、玉泉观、南郭寺、李广墓、纪信祠、诸葛军垒、文庙、南北宅子和保存完好的清真寺、瑞莲寺等,凸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和风貌。
行走在天水秦州区整洁的街道上,绿树荫荫,人流如潮,城市的新貌中,完好地保留着一座座历史的建筑,向游客展现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
张掖古称甘州,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一直是回鹘王廷——“牙帐”所在地, 史称甘州回鹘。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大佛寺占地约23000平方米,坐东朝西,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大佛殿、藏经阁、土塔等建筑。
大佛殿面阔九间(48.3米),进深七间(24.5米),高20.2米,二层,重檐歇山顶。殿内有彩绘泥塑31具,为西夏遗物。其中卧佛长34.5米,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像,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卧佛后有十大弟子群像,旁有优婆夷、优婆塞及十八罗汉等塑像。藏经阁面阔21.3米,进深10.5米,单檐歇山顶。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经文保存完好,以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
土塔原名弥陀千佛塔,33.37米高的土塔,为砖土混筑密宗覆钵式塔,其一、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
大佛寺西面是木塔寺。木塔寺原名万寿寺,现寺前建有古塔广场。寺与塔初建于北周或更早一些,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其建筑技巧集木工、铁工、画师技法于一体,制作精巧,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存木塔重建于1926年,为张掖市五行(金、木、水、火、土)塔之一。塔高32.8米,八面九级,每级八角有木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塔主体为木质结构,外檐系楼阁式建造,塔身内壁空心砖砌,每层都有门窗、楼板、回廊和塔心。窗上雕有花饰,门楣嵌砖雕横额。
到了张掖,想到临泽和肃南的丹霞地貌观赏一番。大巴开进肃南县,一路打听“冰沟”丹霞地貌,居然无人能答。到了康乐乡,还是问不到路,只得回走,见到公路北边山峰形态多样,想里面该是冰沟景区,停车拍照。又怕延误南台子丹霞地貌的游览,只给了大家20分钟的时间。游览结束回到上海,仔细从地图上找寻冰沟,才知我们上次差不多已到冰沟了,只要经康乐乡再前行几公里路就可以了。我们拍的照片,就是冰沟景区的外围景点。
冰沟丹霞地貌以“形”为主,色泽单一,形状多样,难怪我们坐着汽车一路上都会欢呼雀跃。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位于张掖市仅40公里处的张掖临泽南台子村,神奇美丽的祁连山脚下,是中国丹霞地貌景观中的精品,以层级错落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形态丰富、色彩班斓而称奇,有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观。远看似朝霞升腾,近观如彩虹落地,艳丽的七色彩带随山势蜿蜒起伏,随风飘逸。而不远处的祁连山雪山的挺拔洁白和七彩丹霞形成强烈视觉反差,给人以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2011年景区刚被美国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景区目前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景区,统一换乘景区观光车。目前已有4个大的观光平台完工供游客观光。景区较大,观光车往返穿梭于大门及1至4号观景台之间,间隔10分钟左右,每位20元。每个观光平台还有若干个分平台,从不同角度展现丹霞之美。
张掖汽车西站目前开通直接去景区的旅游车,班次间隔时间比较长,特别是旅游淡季时。回程末班车18.30,观日落时间较紧。
甘肃民乐县南部绵延起伏的祁连山脉中段,有一个贯通南北的峰口,它就是被古人称为“大斗拔谷”的险关要隘——扁都口。
扁都口海拔3500多米,峡谷长28公里,宽约10余米,地势险要,山势峻峨,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族通行的重要通道之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南路便由此从青海入甘肃和西域。
自甘肃民乐炒面庄南行,不久就开始爬山,227国道穿谷而过,峡谷两侧奇峰耸立。平坦处,山溪蜿蜒而行,像一条银链嵌镶山间,溪旁绿草茵茵,牛羊悠悠,白色的毡房炊烟袅袅;险峻处,峭壁突兀,怪石森然,峻峰狰狞,叠嶂无穷。沿途有石佛寺、黑风洞、娘娘坟、诸葛碑等景点,南通青海祁连县峨堡镇。
甘肃白银街景
甘肃景泰龙湾村黄河石林110元(含景区门票30元、观光巴士20元、电瓶车15元、羊皮筏子+游轮45元)。黄河石林生成于距今四百万年前,是一处以黄褐色河湖相砂砾岩为主的石林地貌奇观。景区内陡崖凌空,造型千姿百态,峰回路转,步移万千。石柱、石笋一般在80~200米之间。石林景区有八个沟之多,是在地壳强烈的抬升之下,黄河河谷形成深切峡谷,使沟谷不断变宽,局部轻弱层在水及重力作用下迅速下切,沿沟谷两侧形成大量的石峰、石柱,同时又受到风蚀作用的改造,在崖壁上形成了许多如窗棂的构造,在水蚀、风蚀的强烈作用下形成了现在独特的景观。发的饮马沟大峡谷内有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竞发、西天取经、月下情侣、屈原问天等众多景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黄河石林规模宏大,远看群峰如波涛奔涌,近看其形似生动雕塑,漫步景区曲径通幽,如入迷宫。在此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西部热土》、《汗血宝马》、《惊天传奇》、《大漠敦煌》等播出后,更使黄河石林名扬天下。
黄河石林景色优美,龙湾村背依石林,紧邻黄河,绿树红瓦恍若世外桃园,与对岸坝滩的戈壁风光截然相反。
景泰火车站广场和白银与龙湾村有班车相通,分别为2小时和3小时车程。
甘肃白银景泰县龙湾村全貌
远望龙湾黄河石林饮马沟
龙湾村黄河石林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石林景观。
中卫城西22公里有沙坡头,公交车(4元)25分钟一班。沙坡头的北面是浩瀚的腾格里沙漠,南面就是黄河,包兰铁路从景区中间穿过。
沙坡头最初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从50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将稻草竖着埋在沙子中,形成一个个方格,方格内的沙子不能被刮走,方格外的沙子又不能留下来,起到了固定沙丘的目的。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专家慕名前来考察。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铁路两侧巨网般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给沙坡头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沙坡头的北区,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游客即可骑上骆驼在沙海上行走,也可乘坐越野车体验激烈的沙漠冲浪。铁路南部是沙漠与黄河的交汇处,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滑沙场,近200米长、80米高。若天气晴朗,气温升高,从沙坡头向下滑时,坡内便发出“嗡嗡”的轰鸣,犹如金钟长鸣,故有“沙坡鸣钟”之誉,是中国四大响沙之一。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游客可居高临下瞭望黄河岸边的沙漠绿洲,也可乘羊皮筏在黄河做半天漂流游乐。
中卫高庙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庙里供奉不仅有佛、菩萨,还有玉皇、圣母、文昌、关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济济一堂。高庙前有保安寺,山门朝南,两侧建有厢房,正面为单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殿后为高庙,有24级台阶,中卫高庙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包括高台下的保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经历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表现出宁夏古建筑的风貌。它与“大漠奇观”沙坡头齐名,是中卫两大景观之一。拾级而上,经牌坊、南天门、中楼,最后是高达三层的五岳、玉皇、圣母殿。这些主要建筑,都在一条中轴线上,它们层层相因,逐步增高,气势雄伟。在高庙主体建筑的两侧,还有钟楼、鼓楼、文楼、武楼、灵官殿,地藏殿等配殿。在仅2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造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的殿宇。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亭廊相连,翼角高翘,构成了迂回曲折的内外空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宁夏古建筑的精湛的艺术风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庙的地宫,是中国有名的“冥都”,阴暗而恐怖的鬼城教人毛骨悚然。
石空石窟寺,俗称大佛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余丁乡金沙村双龙山南麓,距县城20公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佛教寺院,也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双龙山古时称石空山,所以石窟以“石空”而命名。石空大佛寺石窟可能开凿于唐代,在西夏、元代作了重要修和和增塑。据史料记载,大佛寺分上、中、下三寺,共有石窟13个,自西向东分别为:焰光洞、万佛洞、石子观音洞、老君洞、三清洞、玉皇洞、无量洞、九间无梁洞、财神洞、药王洞、娘娘洞、龙王洞、睡佛洞。其中数九间无梁洞(又称九间无梁寺,位于中寺处)规模最为宏大,是大佛寺的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陆续维修了娘娘洞、睡佛洞、龙王洞,修复了靠山楼、菩萨殿、虔心殿、大雄殿、天王殿、药师佛殿、阿弥陀佛殿、禅堂、净宝、山门等古建筑。
到了中宁,一定要到城西北的枸杞子交易大厅,选购有名的中宁枸杞子。枸杞子有滋阴补血、养肺健胃之功效。挑选枸杞子 果形:中宁枸杞呈椭圆扁长而不圆,呈长形而不瘦;
果脐:中宁枸杞果脐白色明显;
颜色:中宁枸杞呈暗红色或紫红色;
是否结块:中宁枸杞干果含水量在12~13%之间,包装不宜结块,若是挤压成块,失压后能自动松散。
一般来说,每斤30元以上的枸杞子,品质较好。要“四看”外观:
黄河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母亲河,自青海源头到山东入海口,长达5700多公里,宁夏的青铜峡无疑是一幅引人注目的黄河山川画卷。
青铜峡黄河沿岸自南到北有黄河鸟岛、中华黄河坛、青铜峡黄河大坝、108塔和黄河第一楼等景点,可包车一日游,游览总里程约80公里。
黄河鸟岛面积50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域20多平方公里。每年的春夏之交是鸟岛最热闹的季节,160多种鸟类在此生活,其中有10余种属于国家保护的一二类鸟,天鹅、白鹤、中华秋沙鸭是这里的常客,鸟类最多时有60多万只。
鸟岛北的中华黄河坛是黄河金岸的标志性建筑,位于青铜峡市广武乡,长999米,宽200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隔河屹立牛首山,左傍万里黄河臂弯,右依青铜峡峡口。站在黄河圣坛的位置向下望去,眼前的黄河及滩地正好成一个太极八卦图。自大门起,先后有中华黄河坛大牌楼、思恩牌楼、礼恩牌楼、感恩牌楼和文渊牌楼,园内有中华人文始祖殿、慈孝懿范殿和百家姓祠堂三大殿。
108塔位于青铜峡大坝之西陡峭的山坡上,是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塔群。如此众多的塔体,按规律组合成群,在全国现存的古塔建筑中是罕见的。108塔附近有青铜峡黄河大坝,高42.7米,长697米,建于20世纪60年代,并同时建成了装机30.5万千瓦的中国唯一一座闸墩式水电站。
宁夏青铜峡“黄河第一楼”2010年7月开工建设,楼体总高108米,由主楼、角楼、牌楼、12生肖图腾柱、镇河铁牛等附属建筑和雕塑组成,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设计风格为仿明清塔楼式古建筑,屋面为金黄色琉璃瓦。乘电梯达楼顶,可感受大河奔流的波澜壮阔之景。
楼内陈列史文化展览馆、宁夏风土人情展览馆及各具特色的茶艺厅与活动室,宁夏特有的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和大漠文化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
西夏王陵又称西夏陵、西夏帝陵,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座落在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距市区大约35公里,是西夏历代帝王陵墓所在地。陵区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4公里,里边分布着九座帝王陵和14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占地近50平方公里。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也是宁夏最重要的一处历史遗产和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景观。在我国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是惟一的以单一的帝王陵墓构成的景区。由于八九百年来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地面建筑遭到破坏,但遗迹尚存,尤其是9座王陵陵台和已探明的140多座陪葬墓交错有序、星罗棋布地散落在贺兰山麓的冲积扇上,仍可见昔日的辉煌。陵区东侧有西夏博物馆,向游客展示西夏王国昔日的辉煌历史。
西夏王陵景区(门票60元),景区电瓶车5元1人。
都以为北方缺水,沙漠地带更难见水。到了宁夏,才知这是个误会。黄河给宁夏带来了数不清的水,而平罗沙湖则是水与沙结合的奇观。
宁夏平罗沙湖距银川56公里,银川有班车通达,门票60元,游湖游船分80元和130元两种价格。沙湖拥有万亩水域、五千亩沙丘、两千亩芦苇和千亩荷池。除了常见的沙漠旅游项目和水上旅游项目外,每年4月和10月,沙湖观鸟是一大乐趣。
沙湖鸟岛总面积4247公顷,在鸟岛内共栖息鸟类11目24科9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和黑鹳。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白额雁、鸳鸯、灰鹤、苍鹭等14种。沙湖茂密的芦苇丛是它们良好的天然栖息和繁衍地。阳春4月,当青海湖的鸟岛还沉寂在寒冷之中,暖冬气候已经沙湖透出了春的气息,芦苇已经开始发绿了,鸟儿开始鸣叫了。鸟岛上的鸟类以鹭科鸟类为主,有苍鹭、草鹭、夜鹭,白鹭等7种,丰富的浮游生物和水草是它们的主食。到了秋季,伴着落日的余晖和摇曳的苇花,成群的鸟儿从水面掠过,颇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意。百万只鸟儿在这里流连,成为沙湖景色一绝。这个时候,坐在可容纳数百人的观景台上,鹳鸣鹤舞,天鹅翔集,百鸟争鸣,声闻数里,教人流连忘返。
与周边城市西安、兰州、太原、包头等相比,宁夏的银川市是改革开放后变化最大的城市。新中国成立初,银川市只是一个6万人口的边陲小城,市内没有一条柏油路,仅有一台慈禧太后用过的发电机专供政府机关用电。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的银川高楼大厦林立,道路宽阔整齐。为了让游客重温银川老街旧景,2012年,镇北堡西部影城根据收集到的宁夏老照片,以复制原“宁夏省国民政府”即俗称“马鸿逵官邸”的建筑物为中轴,以当时银川市最繁华的“柳树巷”(即现在鼓楼南的步行街)为蓝本,以西北地区过去特有的建筑式样构建出老银川街道旧貌,打造出了新景点“老银川一条街”,游客在这里可以看到当年的老商铺、老街巷,立体地观赏银川旧貌。
“老银川一条街”街长120米,两边店铺包括当年著名商号如“百川汇”、“天城西”、“合盛恒”、“敬义泰”及 “大陆文化社”、“大公报宁夏分馆”、“宝珍照相馆”等,各种式样的店面中杂有小饭馆、小杂货铺,街中间还有当时银川市较大的“羊肉街口”、“米粮市”巷口,银川市唯一的娱乐场所“承天寺戏台”, 1958年前银川市唯一的对外交通枢纽“银川汽车站”等。原“宁夏省国民政府”约600平方米,室内以文字、图片、地图描绘出自汉代建立“朔方郡”直到1949年和平解放的宁夏历史,突出旅游景点与展览馆相结合文化特点。
镇北堡西部影城复制的“老银川一条街”,既能满足中老年游客的怀旧情怀,又能使年轻游客从一个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看到新中国的伟大成就。此举堪称为最富有创新性的“红色旅游”。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银川西北56公里的贺兰山大峡谷口,在绵延800多米的山岩崖壁上,古人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了近6000幅岩画,生动地记录了一万年前远古人类放牧、祭祀、狩猎、生产、生活和战争的场景,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这样的遗存岩画。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贺兰口岩画。景区内的“银川世界岩画馆”是目前世上最大的岩画专题博物馆,从中可以知晓世界各地的岩画状况。
拜寺口双塔(门票30元)位于银川市老城区西北约50多公里的贺兰山东麓的拜寺口内,它们就像两个孪生兄弟守卫在山口两旁,显得格外挺拔。拜寺口山大沟深,环境幽静,面东开口,视野开阔。在山口平缓的坡地上有大片建筑遗址,据考证,这里曾是西夏佛祖寺院所在地。双塔就建在沟口北边寺院遗址的台地上。双塔东西对峙,相距约百米,皆为八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两塔直起平地,没有基座,东塔总高约39米,西塔总高约36米,比东塔较为粗壮。双塔建筑综合了中原佛塔传统特点,又把绘画和雕刻艺术结合起来,构成了两座雄伟壮观、绚丽多彩的艺术珍品。双塔始建于何时,史料无记载,根据塔刹发现的文物推测,双塔于元代早期曾进行过装修。经碳-14测定双塔朽木,专家认为是西夏中晚期所建。
贺兰山滚钟口(门票30元)俗称小口子,银川市西北方向3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历史上曾是李元昊的行宫和民国期间宁夏军阀马鸿逵的避暑山庄,现为贺兰山著名的风景游览区。滚钟口三面环山,中间孤立小峰犹如大钟的铃锤,这里山峦起伏,岩石峻峭,林木葱茏,巍峨秀丽。在西夏时,李元昊曾于山沟北部建造了一处规模宏大的避暑宫苑。现在在这片参差错落的20多处建筑遗址上散落的砖、瓦、器物残片遗物,还俯拾即是。明清时,这里也大兴土木,建造庙宇、楼阁。景区内的三座山峰之上,还建有三座造型优美、小巧别致的白色喇嘛式塔。贺兰山前有笔架峰,峰上有望海亭,站在亭中远眺,银川市的平原景色一览无余。现有贺兰庙、老君堂、娘娘庙、晚翠阁等景点,有小车道路通达。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东临黄河,西靠贺兰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和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有着浓郁的远古人类文化、西夏文化和中国回族文化的气息。银川市内的南关清真寺、南熏门、玉皇阁、宁园、鼓楼、承天寺塔相距较近,可步行游览;老城北面的海宝塔、解放西街和凤凰街街心花园的凤凰碑可乘坐公交车前往。银川南关清真大寺建于明朝末叶,“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1981年8月重建。南薰门为银川古城六大城门之一,是至今保存下来的唯一最完整的城门楼,整座建筑结构严谨,廊檐彩绘,红墙碧瓦,气势宏大,素有“小天安门”之誉。玉皇阁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古代建筑。宁园是宁夏第一座以清代仿古建筑群为主体的小型园林,于1987年国庆节期间落成,由兴庆殿、沁茗阁、碑、廊及水池组成。鼓楼总高36米,占地576平方米,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承天寺与武威的护国寺、张掖的卧佛寺一样,都是西夏著名的佛教胜地,寺内的承天寺塔始建于西夏天佑垂圣元年(即北宋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是西夏王朝的著名佛寺之一,塔形为八角楼阁式砖塔,共11层。后院的主要建筑是卧佛殿,现在已经是宁夏博物馆所在地。海宝塔建筑风格独特,方形的塔身,四面的券门,众多的棱角,四角的尖顶,为中国古塔所罕见,被视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凤凰碑即民族团结碑,是1984年在西门城楼的地基上建成的,碑身高20米,碑的半圆形顶上,立着一只不锈钢铸的凤凰,高约3米,头朝东方,栩栩如生,它是银川的标志。
夕照贺兰山
永宁距银川26公里,有302路公交车相通。永宁的中华回乡文化园(门票60元)总体设计规划用地1000亩,已完成一期300亩建设,建有大团结演艺广场、主体大门楼、圣洁广场、回族博物馆、民俗村、金色礼仪大殿、演艺大厅(阿依沙宫)、穆斯林风味餐厅(曼苏尔宫)等。
文化园的主体大门是借鉴印度泰姬陵设计建造的,高38米,长206米,洁白的身躯、饱满的穹顶、绚丽的浮雕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园内的回族博物馆占地7000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一座回族博物馆,博物馆分为中国回族的历史渊源、伊斯兰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国回族的形成以及风俗习惯、回族对华夏文明史的贡献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五个展厅,让游客在漫步历史长廊的过程中,领略回族历史的渊源流长和回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金色礼仪大厅高38米,宽62米,进深86米,四隅建有46米高的宣礼塔,它是中国最大的伊斯兰礼拜殿,其内部的精美装饰令人惊叹不已。
永宁纳家户大寺(免票参观)坐落在永宁县城西的回族纳家户街心,距回乡文化园约800多米。
出回乡文化园右行400米,首先是一条长约400米的“纳家古街”,街的另一个尽头就是纳家户大寺。纳家户大寺是一座传统的汉式建筑寺院,也是宁夏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清真寺之一。据《陕西通志》记载,当地纳姓回民是元代名宦赛典赤瞻思丁的长子纳速拉丁的后裔。这座清真寺占地三十多亩,呈长方形,有门楼、礼拜大殿、厢房和沐浴室等组成。殿堂内宽敞宏大,殿前有两株大槐树,每逢礼拜时辰则由阿訇在门楼上敲打木头梆子,呼唤村内穆斯林前来履行宗教功课,其声其景,常使宾客们感到肃穆异常。
走高速公路从甘肃省进入青海省,隔河有个村庄,背后山坡上用白石堆写着“青海第一村”五个大字,经民和、乐都两县,再前行到平安县。平安是青海省的东大门,青海海东市府所在地。
平安县是唐蕃古道和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织融合神奇又多彩的钮结,积淀着多种文化的瑰宝,闪耀着多民族文明的辉光。平安县自古交通便利,是古西宁八景之一的峡口,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要地,也是汉羌争夺的焦点地区,东汉时期的汉羌之战(大规模的就有三次之多)一直伴随到东汉灭亡,故又号称“血泪之城”。
今天的平安商贸发达,道上车来车往,街上人流穿梭,一派繁荣的景象。
西宁东关清真寺始建于公元138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间,占地面积达 28000平方米,修有2000余平方米的大殿,两个宣礼塔、一座碑亭院及一些辅助建筑物,是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它是一座融塔、墙、殿为一体的伊斯兰建筑,正中的礼拜大殿为全寺最大的建筑物,占地1102平方米。整个建筑式样别致,结构分明,每逢礼拜、三大宗教节日,数以万计的穆斯林汇集在此举行隆重的聚礼活动。
东关清真寺的北面是西宁主干道——东关大道,它和西关大道都是西宁最重要的商业街。清真寺南面的下南关街,可谓“穆斯林商贸街”,小街两旁是各式小店铺和小摊点,有许多穆斯林风味的饭馆、点心铺,街上行走和购物的也多是回民兄弟。
马步芳公馆(30元)始建于1942年6月,为马步芳私邸,取名“馨庐“。因公馆许多建筑的墙面均镶有玉石,故人们亦称“馨庐”为“玉石公馆”,1979年被辟为博物馆。公馆分别由前院、中院、南院、西一号院、西二号院、西三号院以及后花园等几个独立而又联系的院落组成,各院和重要厅宅都有暗道相通,院落设计精巧,建筑古朴典雅,整个院落透出老宅的深沉、庄严和神秘气息。
马步芳,国民党军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早年随父马麒投西北军,历任陆军新编第二军军长兼第100师师长,青海省保安处处长,青海省政府代主席。后移居埃及,曾任台湾当局驻沙特阿拉伯“大使”。
据传闻,1975年,一位到麦加朝圣的青海穆斯林老人曾暗访马步芳。弥留的马步芳已说不出话,两人在袖中用西部独有的方式手谈。说到欠下家乡的感情时,老人出示一个羊头、一个马头和一个牛头。马步芳连连摇头。再问时,马步芳老泪纵横,他颤抖着指指天、指指地、又指指自己的心,用生命做思念的情感岂是金钱能够衡量的?1975年7月,马步芳在无限的乡愁中辞死,尸骨留在了数千公里之外的沙特阿拉伯。
西宁城北土楼山上有北禅寺,古称土楼观,明代称之为永兴寺,近代改称北山寺,海拔2400米。北山寺依山面水,居高临下,上有断岩壁立,下有陡坡相连,地势险峻,气势宏伟。相传该寺始建于汉魏时代,为“湟中古寺第一”。北山寺的建筑基本上是依山腰之中的红砂岩天然断层,由西向东,依次而建的。最西头是玉皇洞,接着是无量洞和城隍洞。这三个洞不太深,但比较宽敞。
土楼山顶峰,有座宁寿塔,该塔为六面形五层翘角塔,塔中实心,青砖砌成。一说是明洪武十九年(1386)由明朝开国功臣、驻西宁长兴侯耿炳文所建,一说是清代所建。据说,每当烟雨蒙蒙,山隐雾中,苍苍茫茫,远望云雾中的殿宇,洞群塔寺时隐时现,正如古诗所吟“北山隐约树模糊,烟雨朝朝入画图”,“多少楼台云树掩,天然画图米家村”,“北山烟雨”由此而得名。站在山顶,可远眺群山之巍峨,可揽西宁全城之风貌。
从土楼山下来,经供奉三教堂、迎仙桥、百花亭,可到万圣殿。万圣殿也叫五母殿,祀王母、地母、斗姥、骊山老母、观音老母。万圣殿左边,是供奉九天玄女、眼光娘娘、送子娘娘的玄女宫,玄女宫东西两侧,则分别是会仙阁、聚仙阁。穿过玄女宫坊,跨过山脚的引水渠,就从道家丛林回到尘世。
塔尔寺(门票80元)位于西宁市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1749年,乾隆皇帝曾御赐寺额“梵宗寺”。塔尔寺依山势起伏,规模宏伟,最盛时有殿堂八百多间,占地1000亩,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喇嘛寺之一(其余五寺为西藏的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丹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在全国和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塔尔寺寺院殿宇相连,白塔林立,整座寺不仅造型独特,富于创造性,而且细部装饰也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寺内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具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塔尔寺举行四大法会,十月、二月举行两个小法会。
塔尔寺以大金瓦寺为中心,主要建筑依山傍塬,9300余间(座),组成一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大金瓦寺又称大金瓦殿,藏语称为“赛而顿”,即金瓦的意思。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面积456平方米。大经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毁于火,1917年重建,土木结构,为藏式双层平顶建筑,汉式楼阁遥相互映。
贵德县文庙和玉皇阁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清道光十七(1837)年玉皇阁重建、扩建工程告峻,是贵德县现存明清古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清同治六年,回民起义,玉皇阁毁于战火,现存古建筑群是光绪年间依次重建。该建筑群占地面积61亩,建筑面积4915平方米,是一处庙观相互毗邻,集儒、道、佛为一体,掮弃门户之见,并存相依,布局独特的古建筑精品。整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形式,单体建筑以甘肃、青海两地做法为主,富丽堂皇,布局国内罕见,极具历史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文庙包括棂星门、泮池、乡贤名宦祠、七十二贤祠、大成殿等十二个单体建筑。其中大成殿是供奉中华民族伟大先哲孔子之神位,历来为文人祭祀孔子和集会的场所。
站在玉皇阁上,可凭栏眺望贵德全城,也可东望云雾缭绕的坎布拉群峰。
贵德地处的黄河段,上有龙羊峡水库,下有李家峡水库,河面宽阔,河水清澈,享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赞誉。贵德城西2公里建有河滨公园(免票),公园依林傍水,绿树成荫,泉水清澈,绿草如茵,公园内建有水车、草帽亭、八角亭、六角亭和拱桥等,远处的河滩上有金光灿灿的转经塔和古老的白塔。中华母亲河在这里尽显温柔静谧、静如处子的“少女时代”的风貌。
青海省扎哈公路全长120公里。扎哈公里是指从青海湟源县的哈城村到化隆县的扎巴镇之间的一条公路,它西接倒淌河,是塔尔寺、化隆、循化到青海湖的必经之路。
公路两边的草场坡地平缓,水源充沛,牧草生长良好。每当夏季来临,山坡上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牛羊成群,牧歌声声,还有空阔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沿途景色美丽如画。
这条公路,是自驾游的乐途。
隔黄河看坎布拉
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它的西部同宝山与青海湖相临,北、东部是高山峻岭环绕,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遗址,建于西汉王莽秉政时期),在这方圆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有麻皮河和哈利津河贯穿,这就是青海有名的金滩、银滩大草原。
金银滩的黄金季节是7、8、9三个月,这里是一片碧草如茵的大草原,鲜花盛开,百鸟飞翔,尤其是百灵鸟儿的歌声,动听迷人。这里还曾是鲜为人知的神秘禁区,它孕育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金银滩草原是世界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诞生地。1939年夏天,中国电影创始人郑君里带摄制组到青海拍电影“祖国万岁”。郑君里经过多天的寻访,最终物色了一个藏族千户长的女儿,名叫卓玛,当影片里的牧羊姑娘。邀请当时在西宁工作的王洛宾参加,指派他做牧羊姑娘的帮工。王洛宾穿上藏袍,跟着卓玛赶着羊群,晨出暮归,在电影世界里过了三天真正的牧羊生活。三天后,郑君里拍完镜头,安排摄影组在附近一个集镇放映了一场电影。王洛宾带着卓玛去看电影,卓玛被电影中主人公的深情感动了,在心中暗暗的将身边的这位异族青年人与电影主人公做着对比,渐渐的将自己和王洛宾溶入到了电影的世界里,小巧玲珑的手儿悄悄地递到了王洛宾的手中。电影散场后俩人默默地踏着洒满月光的草地,走向卓玛的帐房,草虫细碎的叫声像是窃窃私语,唱出了他俩心中的千言万语。但是,不远的山路成心不让他俩再走了,卓玛的帐房很快的到了,卓玛掀起毡帘,半个身子探进了帐房。尔后侧转身来,回眸一望,眼睛里带着几分狡诈和调皮,圆圆的脸颊绽开两朵笑靥,朝王洛宾投来深情的一瞥。第二天清晨,卓玛赶着羊群回她的部落去了,消失得无影无踪。驼队出发了,28岁的王洛宾王洛宾骑在骆驼上,不停地回首张望。王洛宾沉浸在梦幻世界,爱的河流在心中激荡,化作一支抒情的旋律在胸中久久回旋。禁不住心灵的律动,青年音乐家在驼峰上即情唱起了——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愿她每天拿着皮鞭/不断轻轻地打在我身上……
艺术家在这里发现并创造了永恒的美。
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青海湖每年都吸引数以十万计的候鸟前来繁衍生息。每年三、四月份,从南国热带地区前来避寒的斑头雁、棕头鸥、鱼鸥、鸬鹚、鸭、鹤、等20余种候鸟就穿山越岭来到鸟岛,陆续开始营巢产卵育幼;五、六月份,岛上鸟蛋遍地,幼鸟成群,热闹非凡,声扬数里,此时岛上有30余种鸟,数量达16.5万余只,景象十分壮观;9月份起,大部分候鸟南飞,每年冬季,还有近千只天鹅留下来,在鸟岛附近越冬。
鸟岛(门票100元)位于布哈河口,大门到鸟岛还有很长的距离。我们来鸟岛是夏天的正午,估计岛上鸟不多,没有深入湖畔,就近进入藏民圈栏的布哈河边地域看鸟,这里一样可以看到河中沙滩上的飞鸟。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青海湖的面积是4256.04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4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含盐量1.25%,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湖的四周被高山环抱,海拔3600~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清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湟源县城
我们的环青海湖,是从西宁出发,经西海、刚察到鸟岛,经黑马河、橡皮山到茶卡盐湖,再经黑马河、江西沟(住一晚)、二郎剑到哈城。从湟源到刚察一线,或许是青海湖沿岸较为富饶的地方,城是城,乡是乡,农田是农田,哈尔盖到泉吉一段,还时不时看得到铁路和行驶中的列车。
青海湖泉湾水域
接近黑马河的青海湖
鸟岛到黑马河中间有一大段公路,几乎贴着青海湖边,尤其是青海湖的泉湾一带,湖蓝色的海水,翻滚的波浪线,白色的毡房,彩色的经幡,以及高高低低的玛尼堆,向我们展示着青海湖原始而美丽的面貌。从黑马河向东,隐隐约约看到青海湖中的“三块石”和“海心山”。江西沟是青海湖南面的一个大集镇,乡政府所在地。二郎剑则是像模像样的旅游景点。
青海湖南岸江西沟镇
行进在青海湖环湖公路上,经常会见到戴着头盔、墨镜的自行车环湖骑行者,这是青海湖边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二郎剑(门票100元)又名151基地,曾是导弹水上试验场所,现已辟为旅游景点。
二郎剑又名为“海带”,藏族人称之为“海虎”。位于青海湖东南岸,为一狭长的陆地提带,宽约百步,长约25公里,自南向北没入海中,开头酷似一把长剑。古籍上曾有这样的记载:“南岸一堤,阔仅百步,北亘数十里,直奔海腹而没,名为海带”。它蜿蜒深入青海湖中,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
目前,二郎剑已经建成了以观鸟台、观鹿园、观海桥、观海亭为组合的观赏区,以码头广场、“吉祥四瑞”雕塑为组合的休闲区,以水上摩托、自驾游艇为活动内容的水上娱乐项目。
景区内有个藏区博物馆,是游客了解藏族风情的好场所。
茶卡盐湖(门票50元)位于青海乌兰县茶卡镇。青藏高原从前是海洋的一部分,经过长期的地壳运动,地面抬起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结果海水留在一些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一个。湖水属卤水型,底部有石盐层,一般厚5米,最厚处达9.68米,湖东南岸有长10多公里的玛亚纳河注入。其它注入盐湖的水流很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其它注入盐湖的水流很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开采过的卤水,几年之后又重新结晶成盐层,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茶卡盐湖的湖水面积在雨季可达104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十几倍,干季湖水面积明显减少。盐湖水域宽广,银波粼粼。天空白云悠悠,远处苍山峥嵘,蓝天白云、雪山映入湖中,如诗如画。四周牧草如茵,羊群似珍珠洒落。漫步湖上,犹如进入盐的世界。
到茶卡盐湖旅游,必经橡皮山。橡皮山山势陡峭,但到了海拔3817米的山口一带,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微微起伏的山坡,大片大片的绿草地,草地上洁白的羊群,黑色的牦牛,放牧人家的毡房,悠然自得的牧民,还有那细长的辨儿,好一幅高山牧场图!
从西宁被出青海,要经过大通城。从大通城到达坂山,美景不断。
元朔山又名老爷山,位于西宁市北约40公里,大通县境内。山上有火烧台、老虎洞和古寺庙遗址。主峰西南皆为悬崖绝壁,北面与牦牛山相对。加上高原气候多变,有时浓云密布,有时天朗气清,登高眺望,云海苍茫,漫步林中,别有野趣,为西宁市旅游胜地之一。
茶汗河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位于227国道旁,距西宁市80公里,距大通县45公里,公园总面积3114公顷,2001年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园内以石林、瀑布、园林构成景观。这里气候温凉湿润,夏季年平均温度在12℃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以及人们回归自然的绝妙佳境。
达坂山地处青海省大通与门源两县的交界处,是青海通往甘肃的交通要道。南侧的黑泉水库景色迷人。在青海高原的众多的山峦中,达坂山只能算小字辈,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达坂山在高原声名显赫。达坂山南北两侧的河谷地区海拔高度相对较低,气候凉温是青海重要的农牧业地区,站在山口俯瞰,宽阔的浩门河谷全部种植着小油菜,是国内闻名的百里花海。
门源60万亩油菜花形成的百里油菜花海,位于祁连山与大坂山之间的盆地,长约50公里,宽约12公里,面积535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北方小油菜基地。每年7月,一片别具特色的高原田园风光,成就了一年一度的油菜花旅游节。227国道旁的青石咀是最佳观花点。菜花盛开的时节,逐花酿蜜的养蜂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到这里。田边路旁,排满了蜂箱,蜜蜂在花间奔忙,浅琥珀色的蜜汁,在蜂农摇动下流淌。
离开油菜花地,经过俄博小镇,又开始上山,直到过了海拔3685米的祁连山俄博岭垭口,前方就到甘肃的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