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1
- 收藏1
- 评论1
- 赞3
+1
出发日期/2015/10/18
天数/1天
本篇游记是以文章形式展现 为了整体美观并未将景点单列出来 敬请谅解。
在Booking上订了离火车站不远的酒店,出去溜达的时候发现了不远的佛罗伦萨中央市场,这个市场和巴塞罗那的那个市场一样,有各种特色小吃,里面就有传说中的牛肚包,牛肚包(Lampredotto)是佛罗伦萨的著名小吃,4欧一份,物美价廉,特色十足,虽然是“下水”,但是深受当地人喜爱,由于是内脏,同样也受到中国人的追捧,很多卖牛肚包的店铺都会有中文标识,看来经常有华人光顾啊,不过不喜欢吃内脏的朋友可以忽略这个美食。总之我是特别喜欢牛肚包,感觉天天吃都不会腻,就像在日本吃的日本拉面一样,物美价廉,还管饱。
在中央市场点餐时不会念牛肚包可以说要三明治,或者给服务员看名字。在中央市场是要先付款拿小票再去牛肚包的店铺排队拿吃的,都是现做的。
牛肚包的做法:
1.先取出已经烤好的手掌大的圆面包,将其从中间一切为二。
2.用手把两片面包的中心部分掏空,这是为了有地方放牛肚。
3.从一直在煮的大桶中捞出已经煮好的牛肚,切成小块。桶里面味道很香。
4.把两片面包空心朝上放在案板上,把切好的牛肚放在一边的面包空心中;
5.根据需求放些调料,有绿色的酱、红色辣椒酱和黄色的酱,味道都不错,但是我更喜欢绿色的酱。
捧在手里,这牛肚包看着就和汉堡一样,但是比汉堡好吃一百倍,一口咬下去,牛肚鲜嫩入味,肉汁把面包微微湿润,口感非常好,这真是来佛罗伦萨的最大收获,难怪被很多网友推荐。
这就是牛肚包的做法,都拍下来了。
这桶里面都是精华。
看到熟悉的中文了。其实这个中央市场里圣百花大教堂也很近。
第二次到维罗纳随着脑海里模糊的记忆走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居,进去却发现那里已经变了样,原来朱丽叶铜像后面挂满同心锁的大门已经被换掉,现在只有一小部分被挂上同心锁,而朱丽叶铜像的右胸依然是被游客们摸的发亮。
维罗纳是意大利最古老、最美丽和最荣耀的城市之一,拉丁语的意思为“极高雅的城市”。如今的维罗纳有26万居民,是维内托地区仅次于威尼斯的第二大城市。它所处的位置非常理想,气候也格外宜人。
维罗纳也被称作是爱之城,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故事的剧情就不多说了,总之是一部爱情悲剧。
维罗纳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自然也成为世界青年男女膜拜的爱情场所。 《罗密欧与朱丽叶》小说里朱丽叶的故居位于市中心卡佩罗路27号小院里的一幢小楼,进去就能看到那个被景点化的阳台,那正是当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幽会的场所。院内正面竖立着一尊真人高矮的朱丽叶青铜塑像亭亭玉立、深情而又略带哀怨。由于传说触摸塑像的右胸能带来美好的爱情,如今朱丽叶塑像的右胸显得尤为锃亮。所有门墙上写满了祝福爱情的话语。这个景点院子里是免费的,要想参观朱丽叶的故居就要掏钱了,我觉得没必要进去参观,都是些假东西,哈哈。
维罗纳跟意大利众多古城一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是古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驻防地,城中现有的古罗马建筑大多建立于此时。至今,维罗纳城中心的交通干道依然保留着古罗马时代的网状结构,罗马时代的三条主要大道:奥古斯图斯大道、高卢大道以及波斯突米亚大道都要经过维罗纳。由此,维罗纳被视作意大利第二大的古罗马化城市。城内至今依然保存着从古代、中世纪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建筑如著名的圆形竞技场、大圣泽诺大教堂和罗马剧场、大量纪念碑和一座完好的斗兽场。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这座写满仇恨和战争历史的小城一直被人们看作军事重镇、历史古城。
胖人穿低腰裤
依然休息的时候来支冰淇淋
佛罗伦萨有三座大卫雕像,分别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市政广场和米开朗基罗广场。其中真迹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我在2011年的时候就去看过了,当时馆内不让拍照,现在允许拍照了。那一年由于时间原因,我只去看了真迹,后两个复制品没有看到,不过后来又去了两次佛罗伦萨,算是把所有的大卫都看了一遍。
大卫(King David,据圣经《旧约全书》中所载,是以色列国的一个少年牧童,由于他勇敢杀敌,为国建立了奇功,遂成为以色列国的首领。在基督教教义里,大卫是作为爱国的英雄来记述的。传说中讲,大卫在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时,在前线给哥哥们送饭。敌方巨人哥利亚(Goliath, Golia)异常凶悍,当以色列人正难以抵挡时,少年大卫用投石器杀死了哥利亚,挽救了民族。大卫左手扶着肩上的投石机,右手下垂握着圆石块,扭头向左前方搜索敌人,表现了大卫即将战斗的紧张情绪和坚强意志。雕塑家在人物结构上进行了深思熟虑的艺术夸张处理:把头部的比例加大,下肢放长,手和脚的关节都较大,以加强英雄的形象效果。但各部分的解剖结构仍然是精确得无懈可击。
在学院美术馆是不让拍照的,但是还是会有游客拿着相机偷拍,偷拍不说,闪光灯还亮了,真是不专业,我们去的时候就有一位游客在那里不停地偷偷拍照,被管理人员警告过两次,第三次被逮到后无情的删除照片并且赶出美术馆,没有罚款就是很幸运了。现在听说这里应该是可以拍照了,似乎整个佛罗伦萨的博物馆都允许游客拍照了。
(1)第一个大卫,这个是真迹,就是文章第一幅配图,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这里是要收费的,十几欧元的门票,但是参观的人也很多,通常是要排队一个小时以上才能进去。里面有很多带着素描装备的人围坐在大卫雕像旁,专心致志的画画,想想他们真是幸福,可以用真迹当素材画,我们只能用石膏复制品。
(2)第二个大卫,在市政广场,原来一直以为这个广场就是米开朗基罗广场,后来第三次去佛罗伦萨的时候才知道这是市政广场,好尴尬。市政广场除了大卫雕像还有很多别的著名雕像,等更新到那篇博文的时候再详细介绍。
(3)第三个大卫,在米开朗基罗广场,这座广场在山顶,这里可以看到佛罗伦萨的全景,非常壮观,是一个拍照的好地方。另外,山顶居然还有法拉利出租,60欧3分钟,贵不贵,哈哈。
雕像即将完成时,放置在什么地方成了当时热烈讨论的话题。1504年1月25日佛罗伦萨政府为此特设了一个委员会,邀请许多著名艺术家(也包括达·芬奇)来参加。最后还是按米开朗基罗本人的意见,决定放在西纽瑞阿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上的威斯欧大厦(Palazzo Vecchio)大门前。当时这里是市政厅(Florentine Town Hall)。
为便于保存,1873年建筑师埃密利欧·法伯利斯特(Emilio de Fabris)在佛罗伦萨艺术学院(the Academy of Fine Arts,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Firenze)里面特别建成专门展览台来陈列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大理石像。1910年,在原来的地方安放了一尊同样的大理石复制品,也就是第二个在市政广场上的大卫雕像。
佛罗伦萨的第三个《大卫》雕塑(复制品)是在阿诺河(the Arno, Fiume Arno)对面的山顶的米开朗基罗广场(Piazzale Michelangelo)中央的铜制复制品。广场由建筑师Guiseppe Poggi在1860年兴建,它的名字来自于广场上的米开朗基罗的包括《大卫》在内的雕塑。
《大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雕像高517厘米,用整块大理石雕成。
除了这三座雕像外,在佛罗伦萨你会发现这里到处都有大卫的身影,纪念品店里,明信片上,围裙上,画布里,T恤衫上,所以说佛罗伦萨是大卫之城毫不为过
佛罗伦萨的皮蒂宮(Palazzo Pitti)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位于阿诺河南岸,距离老桥只有一点距离。1458年建造时原是一位佛罗伦萨银行家卢卡·皮蒂的住所。1539年,这个宫殿由美蒂奇家族购下,为美帝奇家族的住家。通过世代累积皮蒂宫逐渐储藏了大量的绘画、珠宝和贵重的财宝。后来到了18世纪晚期,皮蒂宫被当做了拿破仑·波拿巴的权利中心,后来统一后的新意大利皇室也曾在此短暂居住。1919年,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把宫殿和藏品一起捐献给意大利人民,现作为佛罗伦萨最大的美术馆对公众开放。
皮蒂宮和我去过的那些宫殿(马德里的皇宫,凡尔赛宫,温莎城堡等等)都差不多,里面有着十足的贵族气息,装饰富丽堂皇,门票皇宫+花园是23欧,里面最大的看点是拉斐尔等大师的真迹,但是花园一般般,只是胜在高。
皮蒂宮正面长205米,高36米,砌以巨大的粗制石块。唯一的装饰是底层窗户支架之间的狮头雕像。向前凸出的两翼工程建于洛林时期。从拱形大门穿过中庭就进入阿马纳蒂庭院,庭院的后身是高于它的博博利山丘。山丘与园林组成这座建筑的后身屏障。二楼是王室住宅和帕拉蒂娜画廊(GalleriaPalatina),三楼是现代艺术馆,这座建筑还是银器博物馆和马车博物馆。
底层窗户支架之间的狮头雕像
帕拉蒂娜画廊收藏着历任美帝奇家族收集来的艺术珍品,包括拉斐尔、波提切利、提香等艺术家的作品,放置在十一间沙龙内,其中有五间沙龙的天花板上还有湿壁画,内容则是为美帝奇家族歌功颂德。拉斐尔在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作品《椅子上的圣母》和《带面纱的女士》都收藏在这里。我感觉这里任何一部作品要是拿到国内展览都应该是很隆重的。
这里有不少波提切利、提香和拉斐尔的作品。只看画廊的话大概两小时左右。允许拍照不允许使用闪光灯。
哪怕只见过这座宫殿一次,人们也会马上感觉到,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建筑。它优美地矗立在山丘上,巨大坚固的拱顶优美地横跨在同样巨大坚固的窗户上,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正门入口。高贵的简洁和原有的庞大在这座宫殿中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皮蒂宫和波波里花园都位于阿诺河对岸。其中皮蒂宫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另一位银行家皮蒂出资修建的,著名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担任总设计,当时皮蒂修建这座宫殿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不逊于美蒂奇家族,但是当修到一半就因为缺钱而无法继续完成。不久美蒂奇家族出资收购了这座宫殿成为托斯卡纳大公的住所,并收藏了众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而且美蒂奇家族还在宫殿的后面修建了具有浓郁文艺复兴风格的波波里私人花园,用以款待尊贵的客人。不过,现在这些宫殿和私人花园都已经成为公共场所。
十字教堂由阿莫尔福·迪坎比奥于1294年开始设计和建造的,属于哥特式的建筑。教堂建设直到1443年初步完工启用,但整个立面是1863年才增建的,1842年立加建教堂后面的哥特式钟楼。教堂里宽大的正偏三殿间以八棱列柱,列柱上飞起大跨度的双沿尖顶连拱。经过16世纪部分改建以后,这座教堂变得更加美丽。从入口到三大殿尽头,整个地板用旧墓石铺就,教堂的窗玻璃彩画都是14世纪末期作品。教堂的圆顶帕奇礼拜堂(Appella de’Pazzi)由布鲁内雷斯基所设计。礼拜堂里有阿鸟洛·加迪的壁画《圣十字架传说》,祭坛上有杰里尼作的画作《圣母和圣徒》。
刺客信条2中的圣十字教堂的场景。
米开朗基罗的墓。面积为 140m x 40m的教堂内部有被这个城市驱逐、死于拉文纳的但丁的纪念堂以及米开朗基罗、玛恰威里、罗西尼等276人的墓。与这些人相应的是内部的装饰也出自许多艺术家之手。其中最出名的有走廊右侧第5根廊柱上德纳特罗作的金色浮雕(圣母领报)和正殿的巴尔迪礼拜堂内乔托的湿绘壁画(圣弗朗西斯科的一生(Lavita di San Francesco))、左侧廊德纳特罗的(十字架(Crocifisso))。
雨后的圣十字教堂
这次介绍几个佛罗伦萨的景点,来这里也有三次了,也差不多把主要景点逛了一遍。佛罗伦萨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有着浓郁的文艺气息,这也跟文艺复兴有关系吧,这里处处都是大师的作品,随便一个拿到国内展览都会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会展。市中心的圣母百花大教堂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不管是亲身走在佛罗伦萨的街道上,还是在以佛罗伦萨为故事场景的《刺客信条2》游戏中,圣母百花大教堂都会非常抢眼,而且在远处山顶上的米开朗基罗广场也能轻而易举的看到这座大穹顶教堂,算是佛罗伦萨城中心的制高点,在《刺客信条2》游戏中也出现了爬大教堂的支线任务。
百花大教堂建筑群总共分成三个部分,圣约翰洗礼堂,主教堂和乔托钟楼。整个教堂呈现白色,而尤以主教堂的红砖穹顶夺人耳目。实现这一伟大壮举的设计师名为布鲁内莱斯基,他毕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设计出了圣母百花大教堂那独一无二的穹顶。
教堂的八角形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内径为43米,高30多米,在其正中央有希腊式圆柱的尖顶塔亭,连亭总计高达107米。巨大的穹顶依托在交错复杂的构架上,下半部分由石块构筑,上半部分用砖砌成。为突出穹顶,设计者特意在穹顶之下修建一个12米高的鼓座。为减少穹顶的侧推动,构架穹面分为内外两层,中间呈空心状。大教堂建筑的精致程度和技术水平超过古罗马和拜占庭建筑,其穹顶被公认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第一个作品,体现了奋力进取的精神。
这是市政广场上巴托洛米奥·阿曼纳蒂和他的助手们作的《海神喷泉》(1563—1575年)。水池正中海马拉的双轮战车上立着巨大的白色海神像,佛罗伦萨人称它为“大白雕”(bian-cone,一种猛禽)。
贝纽维多·切利尼《珀耳修斯与美杜萨》,青铜雕像,创作于1545年 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兰齐回廊1540年,切利尼应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之邀,去法国为他服务,制作了许多精致的金银工艺雕塑品。1545年,他回到佛罗伦萨,完全投入到了雕塑的创作中。在他众多的雕塑作品中,这尊应柯西莫大公所委托创作的《珀耳修斯与美杜萨》是最杰出的,也是切利尼样式主义雕塑艺术风格的完全体现。
佛罗伦萨市政广场因为周围的精美建筑而被认为是意大利最美的广场之一。它始建于13、14世纪。最初是在被拆除的乌贝蒂、佛拉伯斯基及其他皇帝派家族的地基上建起来的。后经过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广场东南角的传统的行政中心——老宫(Piazzo Vecchio)雄视整个广场。老宫的左侧是美丽的晚期哥特式风格的琅琪敞廊。敞廊由本齐·迪乔内和西莫内·托冷蒂于1376—1382年建造。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复制品。
但丁故居(Casa di Dante)位于佛罗伦萨古城中心的圣玛格丽塔路1号,是设有中世纪塔楼的房屋,1911年辟为博物馆。
米开朗基罗的《昼》与《夜》、《晨》与《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样。
波格赛美术馆(Borghese Gallery)位于意大利的罗马,本来是西皮奥内·波格赛枢机大臣的别墅,枢机是罗马天主教中仅次于教宗的职位。波格赛是贝尼尼的赞助者,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这是一个五星推荐的博物馆,里面的展品都很棒,感觉大理石都是有生命的,尤其是《普鲁托劫持普罗瑟皮纳》雕像的手部按压大腿的逼真细节,还有《帕奥莉娜•波拿巴》雕像中床的质感,就像真的一样。建议去之前要补一下这些知识,否则只能拍完照回家研究了,或者外语好的租一个讲解器,当然找一个懂这些的朋友陪同就更好啦,这里的作品每一个都能成为一个故事。
1613年建成的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别墅直接改成了美术馆,陈列品以他的收藏品为中心,一楼展示雕刻,二楼展示绘画。美术馆中收藏了大量贝尼尼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阿波罗和达芙尼》、《普鲁托劫持普罗瑟皮纳》以及自己充当模特的《大卫》及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二楼的绘画收藏品中有拉斐尔的《基督的葬礼》、提慈阿诺的《圣爱与俗爱》、卡拉瓦乔的《达那埃》等。
这里周一闭馆,营业时间是上午8:30到下午7:30。馆内是允许拍照的,但不能用闪光灯,进入参观时间是2个小时的限制,一批一批的进入,时间到了会清场,所以有2个小时可以自由拍照,享受这里的艺术之美。但是美术馆需要至少提前一天在网上或是电话预约,因为美术馆对于艺术品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会有很多人来参观这些大师作品。进去要存包,小包可以带进去。不过,如果对欧洲美术和历史没啥理解的朋友就可以不用去。
从地铁出来我是用导航走的,公园很大,要走不少路,建议提前去那里找地方,否则迟到的话会不让进,到时候就悲剧了。美术馆旁边的波各赛公园 Villa Borghese 是同时建造的别墅花园,园中绿树成荫,点缀着罗西尼、拜伦等伟人的雕像。除了波格赛美术馆和国立近代美术馆外,公园内还有动物园、骑马场等游乐设施。在公园南部的宾丘 Monter Pincio 可以将罗马中心城区尽收眼底。
交通:乘坐地铁A线Barberini站下车,沿威内特大道步行约10分钟,由宾齐亚那门进入波各赛公园。
《普鲁托劫持普罗瑟皮纳》,这是一尊两个人缠绕、扭打在一起的雕塑,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它会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从左边看普鲁托有力地抓住并托起普洛塞尔皮娜,而姑娘正在试图挣脱他的束缚;从前面看整个雕塑似乎是普鲁托正在炫耀他所获得的战利品,并把带她进入冥界;从右边看普洛塞尔皮娜脸上有她在向上天祈求时流下的眼泪,风吹起了她的头发,脚下那条守护地狱之门的三头犬正在咆哮。
《埃涅阿斯、安喀塞斯和阿斯卡尼厄斯》,据说是贝尼尼21岁时创作的,但不少专家认为它主要是由贝尔尼尼的父亲完成的。画面相对平和、静止,似乎与贝尔尼尼动态、飘逸的雕塑风格不太吻合。雕塑描写的是特洛伊战争中的一个场景,当希腊人用木马计攻进特洛伊城中后,烧杀抢掠,放火烧了整个特洛伊城。这时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埃涅阿斯看到大势已去,赶忙扛着年迈的父亲安喀塞斯、带着年幼的儿子阿斯卡尼厄斯在母亲爱神维纳斯的帮助下逃离了火光冲天的特洛伊城。健壮的埃涅阿斯和瘦骨嶙峋、皮肤松弛的老父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人左手托着家庭保护神佩纳特斯(Penates),右手扶着儿子保持平衡;小儿子则胆怯地躲在父亲身后,探出头机警地看着前方。一同逃出城的特洛伊人跑到了意大利,成为了罗马人的祖先。
埃涅阿斯是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安喀塞斯王子和爱神维纳斯(Vens罗马神话,希腊神话中叫阿佛洛狄特 Aphrodite)的儿子。在战场中他总能在关键时刻得到母亲维纳斯、太阳神阿波罗或其它众神的帮助,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最受神宠爱的一位幸运人物。
而安喀塞斯因为曾经泄漏了自己和女神的关系而受到宙斯的惩罚,双目被闪电击瞎,根据《埃涅阿斯记》,安喀塞斯最后死于西西里。
《时间揭示真理》是贝尼尼为自己创作的雕像。当时贝尼尼因圣彼得大教堂西边两个塔楼的结构问题而饱受争议,再加上他的资助人教皇乌尔班八世去世,使得他的整个事业处于低谷。他的遗嘱里明确指出将这尊雕像传给他的长子,作永恒的警示,要求永久地保存在他出生的家里。所以直到1924年,这尊雕像才被移到此美术馆。
彼得罗·达·科尔托纳的《神意的胜利》
上图墙上的右下角那副画是《年轻的酒神巴克斯在病中》是卡拉瓦乔1593-1594年创作的自画像,这幅画也被称作《作为酒神巴库斯的自画像》(Self-portraitas Bacchus)。在1592年他到罗马的第一年就染病住院半年,所以在画中略微抬起的、稍稍偏转的脸上表现出了痛苦的表情,也是自己当时精神状态的真实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