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8
- 收藏114
- 评论9
- 赞35
+1
出发日期/2014/09/30
天数/5天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美食
可能只有向往,才能让自己成为自由行的行动派?
去欧洲说了好久,但却迟迟没有着手准备。直到七月底好友的催促和国庆假期的安排,才手忙脚乱地开始计划。自由行虽然有百般好处,但前期的工作量也实在浩大。制定详细的行程计划、订机票酒店火车票船票、准备资料申请签证、每个城市的景点介绍注意事项……感觉直到出发前都是一副鸡飞狗跳的模样……好在一路虽然状况不断计划不停临时变更,但仍然度过一段开心圆满的旅程。
目的地:意大利(罗马、佛罗伦萨、比萨、卢卡、威尼斯、米兰、五渔村)行程天数:13天(不包括飞行时间)人数:4;交通工具:飞机来回香港,意大利国内城市之间坐意铁到达,每个城市内就是依靠城际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公交船、区间小火车、步行(主要是暴走)。
为什么只选择意大利一个国家:本来想加上巴黎和西班牙,毕竟去一趟欧洲成本和飞行时间都不少,但安排行程时发现时间远远不够,于是最后决定只游意大利,同行的朋友都十分赞成,于是乎一拍即合…其实十三天的时间远远不算深度游,好几个地方也忍痛放弃,但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实属不易。为什么选择意大利:蓝色亚平宁半岛始终是我的梦想之地,原因却很简单,因为我是AC米兰的球迷, HOHO……
开始旅程吧,从此你不再只是我的梦想----------CIAO,ITALY~(CIAO在意大利语中是“你好”之意)
在网上学习大家的游记攻略,虽然写在这里就是一句话,但是这个环节最耗时费力。推荐买《走遍全球--意大利》和LP,比较实用。
先发个行程单吧,比较直观。
最好在出发前3、4个月开始关注机票,我们比较仓促,才提前两个月,而且又是国庆,所以很便宜的机票就没有了。可以上天巡看廉价机票,注意时间,有些转机耗时太久的还是算了,本来就是要飞十几小时够痛苦的。在这个网会找到比较便宜的,但往往只有一两张,人多时就不一定能找到一样便宜的,几个人可能要买几个价。
我们最后买的是卡塔尔航空,含税7100一人,航行总时间17个多小时,多哈转机停留4小时。价格我觉得还行,毕竟是国庆期间又没有提前订票。直飞12个小时多,但都好贵。
尽量提前办理,广州使馆不需要全部面签,是抽签,但闺蜜去上海使馆递签就是全部都要面签。我们三个人8月6日找人去广州意大利使馆递签,12日递交使馆,9月12日出签。闺蜜同时间递签给上海使馆排期就到9月19号,离机票出发日期就早几天,真担心出什么状况啊…好在人品比较爆发一切顺利~
签证如果找旅行社代办要1200/人,自己递签是487元。省事的话就没法省钱。
填写完整的申根申请表格并在签证申请表上签名 打印出来填好。
申请表填写注意:全部英文填写,A3纸打印
所有日期格式随便写,17-2-2011,17 FEB. 2011啥的都行
出生时姓氏:空着就行,如果你没改过名字
出生地:写户口本所在省份
出生国:P.R.China
旅行证件编号:护照号
签发机关:护照上有,抄下来
申请人住址及电子邮件:字写小一点,挤一挤吧 电话号码格式一律 +86
现职业:写你请假证明上的职位即可
单位名字地址电话:挤着写吧....
申根目的地:写上你要去的所有国家,用and连接即可
首入申根国:从哪个国家入境写哪个
入境次数:我选的一次,大家根据个人情况定吧
预计逗留或过境日数:阿拉伯数字或英语都可
写上你想申请签证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比如你预计2月17号出发,18号才进入申根国境内,你也得写入境是17号。比如你预计3月1号离开申根国,2号到中国,那你要写离境是2号
邀请人\酒店....:就写你第一个入住的酒店信息就行,订单上都有,抄之。
生活费用:勾了1、3、5
最后签字:中文。
2.两张近期护照尺寸、背景清晰的照片
白底2寸的就可以,背面铅笔写上名字
3.签证到期后仍有3个月有效期的护照(护照原件,护照首页)
护照首页和签名页(一定签名再复印)可以复印在一张A4纸上哈,记得一定复印两份!!!
4.机票预定 中英文
5.在申根国家有效的境外医疗保险,最低保额3万欧元(复印件)
意大利根据现在新规定保险天数要比总行程前后都各买多2天,所以前面加了2天后面加了3天,买了20天(20天和19天一个价格)。搞清楚了最低3万欧元保额指的是“境外急难援助”这一项。
推荐到到网,其实就是tripadvisor的中文版。在这个网站上搜索一个城市的酒店,自定义筛选出你心理价位内的酒店,按照评分来排序。从第一家开始点进去看。到到网不能提供预定,只有评价,但是每个酒店的页面上都有链接,提供该酒店在booking等订房网站上的链接。
比较喜欢选择booking订房,习惯问题。酒店最好在市中心范围,距离火车站或者地铁近,能免费上网,方便每天和家人联系,以及查询信息或者实景导航。在没获得签证前要订可以免费取消的房间,虽然会贵点但是放心。订时注意:要看清入住时间,是否免费取消,入住及退房时间。
1、罗马入住酒店:best western hotel artdeco,booking预定,4星,165欧一晚含早。有免费wifi。
优点:1、在termini北面,走路10分钟。离地铁B线Castro Pretorio 400m,走路5分钟。在一条很安静的Via Palestro路上,离酒店不远处就是个公交车站。
2、旁边就是某大使馆,一直有大兵巡逻,所以很安全。房间不大,但很干净;
3、早餐是所有行程酒店里最好的。有炒蛋、肉、酸奶、水果、各式蛋糕面包。3种果汁、各类咖啡和茶水。餐厅的服务生态度很nice,直到米兰小倩同学还念念不忘这家好吃的早餐~
2、佛罗伦萨入住的家庭旅馆:B&B Galileo 2000,118欧/晚。
优点:位于Piazza San Firenze广场,距离乌菲齐美术馆、市政广场、圣十字广场、老桥和皮蒂宫等景点都只有几步之遥。房间很宽敞,旅馆提供做饭的器具(如果你有时间有力气)
缺点:虽然位于市中心,但这家实在是不好找;前台于13:00至15:30之间关闭,需要注意;由于是家庭旅馆,住了三晚感觉打扫卫生不够太干净。
3、威尼斯入住的酒店十分不推荐,所以就不放上来了。
4、米兰入住酒店:best western madison hotel(贝斯特韦斯特麦迪逊酒店)
Via Privata Leopoldo Gasparotto 8, 中央车站
离火车站很近,就在火车站旁边,走路5分钟就到,酒店很干净,房间较大;前台服务人员态度不错,早餐好(其实这就是和罗马酒店一样的连锁,性价比我个人觉得很高了。)
5、五渔村入住酒店:hotel la villa degli argentieri(德利阿吉特里别墅酒店)
点评:地理位置很好,离海滩很近。出行很方便,在火车站附近。房间比较小。
1、 购买意铁
意铁特价火车票,据说提前一个月在意铁官网(http://www.ferroviedellostato.it/)买票75折,只有某些路线才有mini票或者smart票,有特价票的话可以在提前在意铁官网购买,没有优惠票价的可以去到意大利境内再买。意铁官网毕竟不是很好打交道,最后专门说一下怎么一步步操作并成功购买。
2、汽车
佛罗伦萨——THE MALL
在后面再详细写。去THE MALL往返是10欧/人,车程在40分钟左右。
tips:
1、一定要早点去,最好在8点20分之前到车站,坐8点50分或者9点10分那班车,因为THE MALL是十点开门,40分钟车程到了THE MALL 时间刚好,去早点货齐全一些。
2、买完票出来就在10号站台候车,排着长队的就是,一眼就看到。基本都是同胞,现在估计太多人去了发车班次挺快的。上车前记得在黄色打票机上打票。
3、罗马地铁和公交
这个因为购买了roma pass,三天内可以任意乘坐罗马地铁公交车。关于roma pass,在后面我再具体说,罗马主要还是靠暴走,当然地铁和公交车也是必不可少的。
意铁乘车Tips:
1. 欧洲火车站基本上都是开放的, 你尽可拖着行李大摇大摆地直奔站台。
2. 留意看车站显示屏上的站台信息, 找到要乘坐的车次,然后看后面显示是几号站台乘车。 站台号可能发车前十几分钟才会显示,请耐心等候。当然晚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3. 如何检票:如果你是在自助售票机上买的票,需要上车前插入自助检票机打票;如果提前在意铁官网买的票,直接拿着打印出来的车票上车就ok了,会有列车员来检票的。
4. 车厢分1class和2class,车身外有印明显标志,一般一列车就1节1class,靠近餐车,别上错。
5. 车门开关可能要你亲自动手, 有手扳的也有按钮的, 别傻等哦。 车厢间的门也是这样, 当然也有自动感应的。
6. 多数列车上有电源插座,可以很方便地给手机充电。
7. 关于行李,小件可像国内那样放于头顶行李架, 在车厢尽头或中部还有专门的行李架可以放大件行李。
8.如果不是终点站下车, 建议还是提前做些功课查下途径车站和时间比较保险,当然通常都有报站。
火车票购买:http://www.trenitalia.com/
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的信用卡在意铁刷都是没问题的,如果要买多段,就注册个账号,选好票以后放到购物车里,最后一起结算就好了。虽然不注册页可以买,但是推荐大家还是注册一下,因为万一你买了以后没有收到email,还可以进入自己账户查看,但是如果你没注册就麻烦了~
说说我们买的火车票票价吧,是提前半个多月买的,因为当时担心签证的问题,所以4个人等其中3个人的签证pass过了才马上买车票,当然买得越早越便宜。
1、罗马至佛罗伦萨 29欧/人
2、佛罗伦萨-威尼斯 29欧/人
佛罗伦萨-比萨(7.9欧/人)、比萨-卢卡(3.3欧/人)、卢卡-佛罗伦萨(7欧/人)都是到了火车站现买的票,很方便,自助机上就可以买了,座位随便坐,R车。
3、威尼斯—米兰 19欧/人
4、米兰-五渔村 9欧/人
5、五渔村-米兰 19欧/人
举例说明,比如我要买罗马到佛罗伦萨的车
step1:打开意铁网站,在右上角有个英国国旗,点击一下就变成英文界面。在左边的空白栏里输入出发城市Roma和到达城市Firenze,用意大利语,我们试过用英语查询出来是空白界面。不是往返就选single单程,然后决定一下你的出发时间,比如你想8点以后出发,你就在后面hour那个空白栏里填入8即可。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就输入0。在find best price后面勾选一下,点击send以后,就显示出当天你选择时间段后的所有车次(每次显示一页,点下面的next翻页),和正常票价,以及系统推荐的优惠票价。
火车的舒适度由好至坏为ES A,ES city的车好于IC好于R车(R车是不能网上买票的,去了再买就行,一般不会没票的)。注意一点,如果你选择的是下午的时间,比如20点,那很有可能20点以后没有火车了,那么点send以后出来的就会是第二天的车次。这时你就需要更改一下你的出发时间了。
step2:选中一个你觉得比较满意的车次,点后面的select,就进入JOURNEY - FARE CHOICE界面,没问题就点continue,然后仔细确认一下出发到达站和日期等信息是否正确,按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付款方式,在最下面Accept General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 打勾。
step3:填入付款信息。这样就会给你邮箱里发个邮件,打印出来或者存在手机和ipad里就行了
1、威尼斯通票(12小时票,18欧/人)
威尼斯交通卡分为12H,24H,36H,48H,72H,7DAY几种,有的只有威尼斯的水上巴士,有的含了机场大巴的费用,可根据自己在威尼斯停留的时间和行程安排决定买哪种。看攻略说提前在网上购买的话是有折扣的,但我们买的时候发现扣款还是原价,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网址是http://www.veniceconnected.com/node/1454,进入后选左边的BUY NOW, 然后选一下日期,扣款成功后会给你一个预定码,记住到威尼斯后在买票窗口旁边就有自动卖票机,按提示输入预订码就可以打印出票。
2、在意大利买公交车票都是在标有T字开头的烟草店,很好找。
3、意大利乘坐出租车都很贵,有行李另外加收费,不推荐。
4、景点或博物馆门票预订:
网上或电话提前预订可能需要额外的费用,而且预定费还相当可观。如果时间比较赶或比较火爆可以考虑预订。我们预订了罗马博盖赛美术馆和米兰看看《最后的晚餐》,都是电话预订。前者电话预订不用预先扣款,告诉他用ROME PASS,如果网上预订就要交预订费。后者也可以网上预订,但放出来的时间选择比较少,电话预订时间段选择宽裕点,二者都是直接信用卡扣款,毕竟这幅画太火爆了;
梵蒂冈博物馆没有预订,也没有排队就直接进去了,因为先去了圣彼得大教堂。
乌菲兹是让旅馆老板电话预定的,也可以提前网上预订,都是4欧/人的预订费。
1、买了“走遍全球”的意大利版,最好用是里面的地图,彩色的,中文的标注清楚,在制定行程的时候可以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各景点怎么安排合理,路线不绕,看看这个地图就有数了。
米其林意大利旅游地图值得买,有时我们嫌LP太厚时出门就带这张折叠地图。还有《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值得一看
3、 如果是对意大利建筑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推荐看一下新浪公开课,耶鲁教授的罗马建筑系列,现在更新到二十多集了,这个对罗马的古建筑有个详细的梳理,其中还穿插了不少对古罗马历史的讲解,恶补了几节,收获很大,对很多罗马建筑(万神殿、图拉真集市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 威尼斯纪录片片1—4集
5、 意大利艺术纪录片(巴洛克时期)
这是BBC拍摄的关于西洋艺术史的纪录片,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都和意大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文艺复兴哪一章,从罗马、佛罗伦萨讲到米兰和威尼斯,几乎涵盖了意大利最知名的艺术家和他们作品的介绍,简直就是一个意大利美术馆讲解器的大集合,看过此片后,大家在参观意大利这些著名美术馆时,一定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和认识。
1、关于治安问题。意大利的治安并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可怕,但自己也要提高警惕。比如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一定把包抱在胸前,互相看着对方的包包,千万别背在后面~要警惕有些很热情帮你提行李的人,可能最后都要你付费等等等等
2、自带水杯,意大利街头有很多免费饮水处,并且水是冰的。带一个保温杯,想喝热水或冰水都方便。
3、通用转换插头,我是买的国际通用的,最好带两个,然后带一个插线板。毕竟要充电的电器好多。单反手机IPAD神马的~
4、其他建议带的东西: 小电热水壶,借了朋友一个0.8L的,很好用(煮泡面或者冲咖啡)、IPAD(坐飞机火车很无聊,而且可以把照片导入及时发微信~~)、日常药品(非常重要)、各种零食(泡面、牛肉干、榨菜等,绝对吃得完....)再如拖鞋、牙刷、牙膏,国外的旅馆一般都不提供的。
5、重要材料备份:以防万一。包括每个城市大使馆电话,详细行程单,护照签证页、信息页,保险单、所有机票和酒店预订单,攻略等。整理好打印一份带着,拷贝到爱疯里一份,再发到自己的邮箱里一份,再交给朋友或家人一份。万无一失~
6、Roma pass。要是在罗马呆3天的话,十分推荐购买,很划算。3天内任意乘坐罗马市内的公共交通工具,还能免费进两个指定范围内的景点,斗兽场有专门的roma pass专用通道,几乎不用排队。罗马到处都能买到,连路边的书报亭都有。Roma pass还可以免费进两个指定景点,我用在了斗兽场和首都博物馆,真的十分的划算。
7、能够提前预定的热门景点,能够提前买的欧洲之星火车票尽量都提前搞定。梵蒂冈博物馆(http://mv.vatican.va/3_EN/pages/MV_Home.html)、乌菲兹美术馆(http://www.b-ticket.com/b-ticket/uffizi/default.aspx)门前的大队令人望而生畏,与其花个把小时排队,不如提前在网上订好,4个欧的预订费能为你节约出宝贵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如果你行程能够确定,而且打算坐火车,那么提前在意铁网站上买好车票,提前买还有一定程度的折扣。(http://www.trenitalia.com/)。当然如果你想省钱坐R车的话就没必要提前买了,喜欢随性的人最好也别提前买火车票,否则你临时想在一个城市多呆一两天票就作废了。
8、提前办好一张VISA或MASTER欧元信用卡。
9、去到一个城市搞清楚住的地方最近的超市在哪里,尽量在超市里补充一些食品和日用品。
10、把重要景点和地点的意大利文原文,以及你要买的相对冷门的东西的意大利文原文写在纸上(或者打印在你自己的旅行指南上),或者出门带上攻略,问路给人家一看,就全明白了。
11、充气枕头必带,我买的不是充气是那种记忆枕,更舒服,坐十几个小时飞机可不轻松啊~推荐到达后就买张电话卡、WIND卡最低20欧,我们一开始想省钱又觉得没啥必要就没买,事实证明这个钱最好别省,因为导航太重要了,有些地方找路好浪费时间…
1、长途飞行劳顿,自己注意调节。这次乘坐卡塔尔航空上机为每位乘客配发一条摊子和一个护理袋,包括牙刷牙膏、眼罩、一双袜子。建议自己带充气枕头和一次性拖鞋,美女们可以带好小包装卸妆护肤品,还可以带上面膜睡前敷一下。
卡塔尔航空是严格按照规定重量和尺寸执行行李标准,回程在米兰机场有专人给手提行李称重,还有个框框让你把行李放进去看尺寸有没有超。所以要注意买东西的重量。超重好像是50美元一公斤;
还有就是携带红酒的问题。我们买了两小支,也已经打包固定好。但托运时就说不可以,即使分开单独打包也不行。好说歹说才同意另外花10欧元又用塑料膜打包裹得严严实实才能托运。
2、长途飞行十分疲惫,选择一个好点的航空公司很有必要;中转一次的航班可以活动一下腿脚,比起直飞十二多小时一直坐着也有一定好处。
3、关于要不要带方便面榨菜老干妈的问题看个人口味习惯。几乎所有攻略都温馨提示要带,但这十几天除了一顿大家觉得不吃太浪费就吃了一顿泡面之外,其他时间都没有吃的欲望,最后都遗留在米兰酒店里。反而推荐带一些麻辣花生米、淮盐花生米、泡椒鱿鱼之类的零食,坐火车或者打发时间的时候吃。
4、意大利城市之间的旅行都是坐意铁,所以住宿强烈建议选择火车站附近酒店。打的太贵,步行拖箱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特别像佛罗伦萨这种古城路面都是石板路,更累人。而且在欧洲城市住宿本来也不便宜,市中心更贵,所以最好就是住在火车站周边,出行靠地铁公交也经济实惠。
5、我们的飞机是早上7:30到达罗马,收拾停当后就开始第一天的行程。由于飞行途中大家休息的都一般,所以精神不是特别好。如果下次再去欧洲,我会选择下午到达的航班,适当调节生物钟,休息好了玩起来才开心。
6、退税流程是:到达机场后先去海关办公室,让他在你的退税申请表上盖章(可能会抽查部分你买的商品。我们四个人有一个被要求看买的包包。所以务必保证商品完好没有用过);然后去退税柜台办理退税。建议退现金直接拿钱;办理好这些后去值机柜台托运行李换领登机牌,过安检等等。如果想买食品还是建议在市区买好,因为米兰机场免税店价格还是贵很多的。(大教堂附近就有一家BILLA超市)
7、佛罗伦萨餐厅Da il Latini的牛排一定要去吃( Santa Maria Novella 12:30-14:30, 19:30-22:30 BUS 6,A),他家生意太好所以最好电话提前预定座位。餐厅果然名不虚传,我们到达时还差十来分钟,门口已排起了长龙,不觉庆幸提前预订的明智。冰淇淋也一定要吃,吃过意大利的冰淇淋估计回国有段时间你都觉得国内的不好吃了。
8、意大利早晚温差大,晴天很热下雨很冷,我没坚持住还买了一件羽绒,所以衣服要带够。每天基本都是靠暴走,一双舒适的鞋子很重要。
国内做攻略的时候是30欧/张,现在涨成34欧了,作用是可享受前两个景点免门票费,前辈的建议用在斗兽场Colosseum(和废墟联票在一起)和博盖塞美术馆(Galleria Borghese),因为这两个门票相对贵,都是十几欧。另外,用roma pass三天内可以任意乘坐罗马的公共交通(不包括来往机场的莱昂纳多机场快线),所以说如果是在罗马停留超过三天,它还是非常实用的。详情可见http://www.romapass.it 有英文版。
pass可以在很多报亭买,只要报亭上标注有“Roma Pass”就有卖的。但是报亭经常缺货,所以大家可以在机场的tourist information买,如果是坐火车来,或者坐机场大巴或地铁到火车站,也可以在火车站的烟草店或报摊买。我们是看到机场问讯处里面太多人排队,又想赶8:30的大巴,所以最后还是在火车站买的。
注意:三天的交通票不是按72小时算的,是按天算的,在使用的第三天的24点过期。
正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没有人可以穷尽罗马,这里有太多的名胜古迹,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博物馆一样,让人不停地想多了解多一点。罗马教皇格列高里十四世对在罗马停留不到三个星期的人会说:“祝你一路平安,再见”;对在罗马停留几个月的人会说:“愿我们在罗马再次相会“。因为如果想要了解历史悠久的罗马,走马观花的游览是不行的。但对于我们的旅行,却只能为它留出三天时间。
从机场坐大巴终点站就是中央车站(ROMAN TERMINI),罗马的交通枢纽,游客大多从此处出发开始游览罗马。我们按地图一路寻找酒店,也有陌生人主动帮忙指路,很顺利就找到目的地。酒店距离车站十分钟路程,在某大使馆附近,既安静又舒适,距离卡斯特罗地铁站(Castro Pretorio)也很近,让我们很满意。
亲近一座城市,步行最合适。特别是购买ROMA pass三日内可以任意乘坐罗马的公共交通工具,更加方便出行。我们第一个目的地自然是斗兽场。一天游览下来你会发觉罗马的大部分景点其实距离都不远,但是对于体力的要求也不低,特别还有单反这个自残神器。
罗马人相信,罗马存在则世界不灭,斗兽场存在则罗马不灭。虽然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斗兽场还在,但罗马帝国早已飞灰湮灭。
走进斗兽场,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恢弘与沧桑。斑驳古老的城墙和砖瓦诉说着历史的烽烟。这里曾经上演了多少出角斗士血腥肉搏的悲壮场面,让人不觉有一种时空错落的悲伤与孤独感。
罗马斗兽场(Colosseo),又称为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建于公元72-82年,位于罗马市中心威尼斯广场东南面。斗兽场依照希腊剧场形式修建而成,中央是角斗士竞技场,四周约有60排看台,可容纳8万名左右的观众。整个场地分为五个区,从下到上依次供贵宾(元老、长官、祭司)、贵族、富人、普通公民和底层妇女使用。
斗兽场自建成之日起,便不断上演着人兽搏斗、人与人搏斗的血腥游戏,供上层阶级解闷。搏斗形式有一对一、十对十,以及集体与兽群的搏斗。据说斗兽场竣工时,进行了为期一百天的庆典,5000头牲畜被宰杀,9000名角斗士战死。传言只有观众席上贵妇的香水味才能盖过腐臭味。
斗兽场的右侧就是君士坦丁凯旋门(Arco di Constantino)。绕过凯旋门来到背面,就是通往palatino丘的路,旁边就是古罗马广场遗址(Foro Roman)。一眼望去,威尼斯广场(P.Zza Venezia)那座白色建筑也就在不远的前方。虽然距离都很近,但每个景点都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好好游览一番。等到我们从坎皮多里奥广场(Piazza del Campidoglio)走下来时,罗马城已经是华灯初上了。
"只要你在年轻的时候去过罗马,你心中就会有一场盛宴,以后无论你去到哪里,心中的这场盛宴永远不会消失。"
TIPS1:从“Fiumicino机场”到“termini中央火车站”推荐坐terravision bus:5欧/人。坐车地点:出了TERMINAL 3,在BUS PARKING NO 3,就是出来后一直向右走,找到Bus停车场,3#停车位就是terravision bus的点。有工作人员。优点:1.便宜且方便,一站到达;2.bus上全是游客,一人一座,不存在小偷问题;3.可以坐在车上观赏罗马市景,一路上会路过不少著名建筑。
或者也可以坐旁边其他公司大巴,终点也是Termini火车站,价格没问,应该比terravision大巴贵。
TIPS2:过关取了行李后,可以先去游客问询处拿免费地图,并且可以购买Roma Pass,或者坐大巴到中央火车站后买,34欧/人。
TIPS3:出发前利用google地图查好酒店方位,行走路线,并打印下来。或者使用街景模式模拟走一遍。建议到达后买一张WIND电话卡,含卡号费一共20欧,虽然贵点但用来导航可以节约很多体力。
TIPS4: Roma Pass需要买吗?到哪里买最靠谱?
关于roma pass:一共两张卡,一张景点卡,一张公共交通卡,附送罗马地图,现在已经涨价到34欧,从第一次使用开始,三天内有效。详情可见http://www.romapass.it 有英文版。可以免费进入前两个景点,从第三个开始可以得到优惠(注意是前两个景点)。三天内可以任意乘坐罗马的公共交通(不包括来往机场的莱昂纳多机场快线)。所以说如果是在罗马停留超过三天,它还是非常实用的。
BTW:①因为是前两个景点免费,但斗兽场和博格塞美术馆距离比较远,像我们早上到达罗马基本中午才开始逛的人来说,时间上是没法看完这两个地方的。所以选择了斗兽场和capitolino博物馆,博格塞美术馆电话预约第三天去,有了预约号,凭ROME PASS直接去拿票。简而言之:你如果要最高价值的使用roma pass就参观斗兽场与borghese博物馆,否则就选择参观斗兽场与其他一个你们感兴趣的景点。
②地铁是过小铁栏杆的时候刷公共交通卡,刷过会卡上会有打印时间告诉你什么时候过期。如果是坐汽车的话,车上有个黄色的打票机,把有条码的那面对着自己,插进去,然后它会吃进去打印,再吐出来。如果你已经有了打印时间,那么公交车上可以不用重复打卡了。
③景点最好是在排队最多的地方用,比如斗兽场,rome pass有专门的通道进入,完全不用排队,很爽。斗兽场对面的山最近排队也比较长,去完斗兽场可以再去,也不用排队,直接刷卡进。
④pass可以在很多报亭买,只要报亭上标注有“Roma Pass”就有卖的。但是报亭经常缺货,所以大家可以在机场的tourist information买,如果是坐火车来,或者坐机场大巴或地铁到火车站,就直接在火车站的烟草店或报摊买了吧!很容易找到的~
TIPS5:哪里找免费卫生间?
火车站、地铁站、博物馆、小型展览馆、大商场(城区比较少)里都有
TIPS6:斗兽场有中文讲解器,租借处就在刷卡入门后的右手侧。如果经济许可,强烈建议租个中文讲解器!
TIPS7:建议在帕拉蒂尼山的时间尽量缩短,在古罗马广场游览的时间不宜过短。帕拉蒂尼山中的遗迹大多名气不大,观赏性一般,而这里有许多赫赫有名的历史建筑,观赏性也比帕拉蒂尼山的遗迹强多了。古罗马广场西北的出口就在塞维鲁凯旋门的边上,出去没几步就是著名的卡比多利欧山。
来到罗马,就不能不去梵蒂冈,在一个城市里逛了两个国家,这种经历只在这里才能体验到。在一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里,却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这实在是一件很让人惊叹的事情。
前往梵蒂冈的人,多少有些朝圣的心态。能站在某个意义上的世界中心,也会有一种无以复加的神圣与庄严感吧。
梵蒂冈,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国,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是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它境内没有田野,没有工农业生产,也没有军队,自来水、电力、食品、燃料、煤气等由意大利供给。不过,这里有国民的生产生活必需品,有自己国家的邮政、电讯系统,设有国际信息通讯社和梵蒂冈广播电台,还有一支教皇的志愿禁卫队,负责国家的安全工作和保卫教皇的安全及参加宗教仪式。
4世纪开始,罗马城主利用罗马帝国的衰落,乘机掠夺土地,6世纪时获得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称为“教皇”,并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宫。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教皇为君主,以罗马为首都的教皇国。
19世界中叶,意大利开始逐步统一,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罗马教皇领地的存在受到威胁。1870年统一后消灭了教皇国,教皇的世俗权力被剥夺,被迫退居梵蒂冈宫内。1829年,意大利政府同教皇代表、枢机主教签订了《拉特兰条约》,确认了梵蒂冈城国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做为欧洲著名的游览胜地,梵蒂冈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外国游客和天主教信徒。它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贝尔尼尼的青铜华盖、拉斐尔的壁画,珍藏着欧洲艺术史上的许多无价之宝,让人为之倾倒。如果对欧洲历史稍有了解,或者推崇文艺复兴,又或者热爱艺术,那么梵蒂冈就是你值得一去的圣地。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科学技术把我们的生命延续到未来,人文历史则将我们的生命连接到过去。的确是应该多去看看这些有故事的城市。
而且从罗马去梵蒂冈很容易,没有军队驻扎,没有人检查护照,只要抬腿登上几级台阶,就到了另一个国度。
原本预定行程是乘A线至Ottaviano San Pietro站--圣彼得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梵蒂冈博物馆 Musei Vaticani--圣天使堡Castel Sant ’s Angelo—圣天使桥Ponte Sant ’Angelo --纳沃那广场P.Zza Navona--万神殿Pantheon,但后来出了点小状况临时又更改了行程,变成了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博物馆–西班牙广场—许愿池。自由行就是充满了变数,但是也很有趣。
8点出发,地铁A线,到圣彼得教堂站(Ottaviano-S.Pietro)下车,出站后跟着人流或者拎着相机的一直走就能看到城墙,过了红绿灯,面对城墙向右是去博物馆,往前就是大教堂方向。
TIPS:
1. 一定要尽量在9点之前到达这里,不然当大量旅行团抵达时,排队会非常让人头疼;
2. 进入教堂一定要注意穿着,末过膝盖的短裤,迷你裙和露肩装是绝对不准许进入教堂的。
TIPS:一路上被攻略坑了不止一次,所以强烈建议买个电话卡使用导航功能!!!
博盖塞美术馆在一个公园里面,如果是在平时,悠闲步行逛逛公园,也是一件惬意的事,但是我们一路参观加上没空吃午饭,双腿没有休息,真的是极度疲惫。抓紧时间在公园里面一个小卖部买了两个汉堡,四个人分而食之,接着往前赶路。等到看到美术馆大楼时,我们已经是拖着疲惫的双腿机械性地迈进大门,而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半了。
进去后凭预约号取票,工作人员坚持我们已经过了预约时间,不能进去参观。好说歹说坚决不从,意大利人的时间观念啊,有时候也是很强的
既然进不去,自然要变更行程,原本以为要舍弃的真理之口重新提上议程。大家再也不愿按原路返回,咨询了工作人员才知道旁边门出去就是910路,直达中央火车站(捶胸顿足ing......)
TIPS:1、务必提前半小时到达,超过预约时间就可以放弃了。据说里面没有中文讲解器,如果参观请提前做好攻略。
2、从Termini火车站到Borghese有公车910路直达,比乘坐地铁+步行的路程短很多。910的终点站就在Termini的公车总站,和64路、40路比邻,非常好找。下车站名PINCIANA / MUSEO BORGHESE。下车后步行2分钟就能看到Borghese的入口,从这个入口进去就能见着Galleria Borghese了。(强烈推荐坐车别坐地铁,除非你有时间慢慢逛下那个公园)
3、博盖塞公园很美,是罗马市内较大的公园,有时间可以好好看看。
还是把美术馆一些咨询发上来吧,以供参考。
博盖塞博物馆(Museo e Galleria Borghese),开放时间:9:00—19:30。预约要提前半小时取票,周一闭馆
预约地址: http://www.galleriaborghese.it/borghese/en/edefault.htm
博盖塞博物馆(Museo e Galleria Borghese) 位于堪称“罗马第一”的花园的心脏所在,曾是博盖塞别墅的casino(小房子)。虽然它比罗马许多美术馆要小,但大家公认它的收藏品是全罗马最引人入胜的。许多作品是由红衣主教希皮奥内-博盖塞委任艺术家们完成。希皮奥内是贝尔尼尼的最大资助人,贝尔尼尼是巴洛克风格的领头人,他的作品在美术馆的雕塑部分占主导地位。
先到地下室里凭预约号买票。然后进馆参观,也可从地下室里进入博物馆内部。美术馆不能拍照。每天有5个时间段可以预约:9:00-11:00,11:00-13:00,13:00-15:00,15:00-17:00,17:00-19:00。每轮约可以进入300人左右。
在www.ticketeria.it这个网站预约时,选择完时间后会有一张表格跳出来,需要填的内容有姓名、出生地、电话号及E-mail。填完后确认一下就会转到网上付款页面。需要在网上全额付款(门票及1欧元的预约费)。Ps:这个网站只接受VISA与MASTERCARD。预订之后不能退票。顺利购票后就可以在到达后直接到Galleria Borghese的Casse(收款处)取票。
如果准备在Galleria Borghese使用罗马卡(Roma pass),可以直接打这个预约电话:+39 06 32810 免费预约,电话上会给你一个预约号,lz将它记下来就行了。这个电话预约不会要求提前付款,所以lz到达后就可以使用Roma Pass的免费景点卡了。没有买罗马卡也可以预约的:)
罗马三天玩儿的很仓促,因为担心再晚一点也许会遗忘许多,又觉得文笔不够好,图片不够美,会破坏很多人对梦想之地的憧憬。
写游记本身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不仅仅限于整理几千张照片,回想和记录十几天的所见所闻,查阅和校对各种人文历史资料。但是即使一路风景美好到本身无须赘笔,一路所见所闻珍藏在自己的脑海中或许更有价值,还是想把旅途中的点滴说给你来听。
意大利旅行,有一处必游之地是托斯卡纳地区,就算没有看过电影《托斯卡纳艳阳下》的旖旎风光,只看名字就足以感受托斯卡纳的美丽。
如果说,托斯卡纳大区是意大利的心脏,那首府佛罗伦萨就是托斯卡纳的心脏。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摇篮,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艺术品和建筑交相辉映在佛罗伦萨的天空下。在它声名显赫的一系列人物中,光是看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但丁、马基雅弗利,就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们前往这座城市顶礼膜拜。
就像我喜欢把胡志明市称为西贡,很多人也喜欢把它叫做翡冷翠。这远远比另一个译名“佛罗伦萨”来的更富诗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它的气质。
翡冷翠,在意大利语中意为“鲜花之城”。虽然看上去匪夷所思,但这个精致美丽的名字却很是引人幻想。不过佛罗伦萨的城市基调并不真的如翡翠般碧绿,这里最典型的天气是阳光灿烂,蓝天白云。
佛罗伦萨的美,远近高低各不同。色彩鲜艳的墙壁,深绿色的百叶窗,深红色的屋顶是这里的标志色彩。穿行在狭窄的街道中,也许眼前一座建筑的花窗、雕塑,就值得你琢磨半天。
而圣母百花大教堂那美丽的砖红色穹顶,让你觉得无论如何穿行,总会在柳暗花明那一刻霎时出现在你的眼前,让你感觉恍若是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之中游走。
这个瞬间,只属于佛罗伦萨。
相比罗马,佛罗伦萨不那么大气,但平易近人,很安静,艺术气息更浓,更重要的是,感觉很文艺清新。
这里的惊鸿一瞥,已经俨然如画。
佛罗伦萨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城市,没有罗马那么霸气、米兰那么张扬,尽管它在文化上面完全不属于甚至压过了它们。它完全保留着中古世纪的风貌,好像诉说着几百年来的岁月与没落凋零。难怪梅耶斯在书里会这样描述着:“如果一个14世纪的死者在今日复生,他依然找得到他住的房子,而且发现房子完好无缺。”
佛罗伦萨的街景,有几分没落贵族的感觉。在街上漫步,会时不时发现模仿百合花和丸药制作的美蒂奇家族徽章。也正是他们,发现了米开朗基罗、布鲁内莱斯基,给人们留下无数值得怀念的遗迹。这里的街巷独具特色,精致的古宅坐落在巷弄旁,温暖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信步前行,千年的教堂会出现在不经意的转角,某块路牌可能记载着巨匠一生的荣光。坐在石阶上发呆,听教堂传来的悠扬钟声,仿佛还能听到文艺复兴时期巷子中的马蹄声,时间缓慢,让你觉得这个城市的时间似乎就停留在了文艺复兴......
在人们的眼中,佛罗伦萨是一个光明璀璨的都市。这里文化的开明,似乎能让你感觉到空气中各式各样的油画和音乐都在浮动、缠绕在你周围。大家怀着虔诚的心,各自顶礼膜拜自己的神殿。
市政厅广场旁边就是乌菲齐美术馆,门票11欧。旺季还是应该预约比较好(预约费4欧)。美术馆收藏了很多著名的画作,尤其以大量文艺复兴时期藏品而闻名。很多名作都很熟悉,因为都在历史或者美术课本中出现过。最著名的包括: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春》;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达芬奇的《天使传报》、《基督受洗》;米开朗基罗的《神圣家族》等等。馆内不能拍照,而且没有中文讲解器,于是租了个日文的,由曾经远渡东洋的胡小姐承担二次翻译工作。
虽然没有什么艺术细胞,但参观仍然花费了我们整整半天的时间。从美术馆出来,开始在佛罗伦萨的街头毫无目的的闲逛,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目标,而是这里的一切都是目标。说不出佛罗伦萨的吸引力具体在哪里,但正是这无法说出口的,才是最大的魅力。
经过了教堂,经过了广场,走到了阿诺河(Arno)畔。在这里停下脚步,好好欣赏一下这条美丽的河流,和水面上一座座美丽的桥梁。老桥,这座阿诺河上最著名最古老的桥梁,见证了佛罗伦萨整个城市的强盛和衰落。它始建于中世纪,历尽战火的洗礼和洪水的侵袭始终保持屹立,成为游客来多佛罗伦萨的必经之地。但丁就在这里遇见了他终生爱恋的Beata Beatrix。 “她竟然向我点头示意,把她那不可言传的款款深情传递给了我。这对我来说,可以视为一种天恩。我感到我获得了无以复加的天恩...那是这一天的九点整。”《新生》第3篇,因为有了老桥,便有了但丁与贝亚德的相遇,有了《新生》与《神曲》中的灵魂,继而在六百多年之后有了罗赛蒂的Beata Beatrix。
沿着河畔行走,转回头看着太阳慢慢地落下,夕阳的余晖仿佛给佛罗伦萨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像清新淡雅的画卷,让人无法忘记。
晚上18:35点从香港机场起飞,多哈中转,17个小时的漫长飞行,在清晨到达了罗马Fiumicino机场(简称FCO,又叫Leonardo Da Vinci 机场,因为坐落在小镇Fiumicino而得名)。长时间的飞行睡眠并不好,但是心情依然无比兴奋。为了不给国人丢脸,我们特意在下机前梳洗打扮一番,精神抖擞地来到入境处。谁知道边检大哥头都没抬,直接啪地一下利索地在签证上盖章放行,整个过程不超过两秒钟。搞得我们反而有点迷茫。
朋友说,好担心它,会被丢三落四的我遗失在欧洲。
天空的蓝色是那种明亮的淡蓝色,非常好看。让人心情舒畅。
除了terravision bus,在bus站台也有其他几家公司的大巴,不过应该票价没它便宜。
拿行李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大巴宣传图。这个好像是最便宜的,5欧/人。如果往返就是单次4欧/人。终点是Termini火车站。大巴很好找,出来往右一直走,能看到一个公交车站,过了这个公交车站再往前走,在BUS PARKING NO 3,上车前问下买票的是不是到Termini station,然后把你的行李放在车下面的行李箱中,放心上车吧。也可以提前在terravision bus的官网买票(http://www.terravision.eu/rome_fiumicino.html)。
优点:便宜且方便,一站到达,bus上全是游客,一人一座,一般不会坐满,不存在小偷问题,可以坐在车上饱览罗马的美景。
看到行李车,小伙伴们正想去推一辆,发现2欧/辆,于是果断放弃,表示资本主义果然利字当头......
机场问讯处,可以在这里拿免费地图和购买ROME pass.
我看了很多攻略,总结来说从机场到市区基本有以下几种方式:
1.乘Leonardo Espress的直达火车到达罗马Termini中央火车站:14欧。机场到处是标识,很容易找到。但是太贵了。
2.乘shuttle bus:8欧,也贵。而且shuttle bus和terravision bus线路差不多,上车地点shuttle bus在No.2, terravision bus在No.3。
3.坐内陆火车:2.3欧。最便宜,但是要倒好几部火车,提着大行李加上初来乍到,又可能有小偷风险,实在不想尝试。4.terravision bus:5欧。 性价比最高。
蓝天白云等大巴,立即见识了意大利人的时间观念.....本来是8:30分发车,足足等到了九点钟。好吧,做攻略的时候已经知道意大利人的随意性了。
大巴到中央火车站大致要50分钟车程,于是忍不住又睡了过去。等到一睁眼就看到了这些树木,我们不禁开玩笑说可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啊......
在罗马入住酒店是best western hotel artdeco,booking预定,4星,165欧一晚含早。有免费wifi。
优点:1、在termini北面,走路10分钟。离地铁B线Castro Pretorio 400m,走路5分钟。在一条很安静的Via Palestro路上,离酒店不远处就是个公交车站。
2、旁边就是某大使馆,一直有大兵巡逻,所以很安全。房间不大,但很干净;
3、早餐是所有行程酒店里最好的。有炒蛋、肉、酸奶、水果、各式蛋糕面包。3种果汁、各类咖啡和茶水。餐厅的服务生态度很nice,直到米兰小倩同学还念念不忘这家好吃的早餐~
酒店一楼是前台和餐厅,提供免费的罗马地图。虽然大堂不大,但很干净温馨。前台是个中年意大利男人,彬彬有礼,说英语有意式口音。每次出去前我们都让他帮忙画一下路线。知道我们是中国人后,他还会微笑着说一句“你好”~~~
Check in之后就出发去了离酒店最近的地铁B线Castro Pretorio。意大利的地铁很破旧,不过创意无限。
斗兽场(Colosseo)
斗兽场的真实名称叫做“佛拉维欧圆形剧场”,由韦斯马列西亚诺皇帝始建于公元72年,而由他们的儿子提图皇帝完成于公元80年。据史料记载,它最多可容纳87000人。起初古罗马只是意大利的一个城邦,后来罗马开始向外扩张,到了公元前二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一个非常强大的奴隶制帝国。罗马人最喜爱的娱乐就是对血淋淋的角斗场面作壁上观。大批的角斗士被驱赶上角斗场,相互残杀,或与野兽肉搏,嗜血的贵族奴隶主则在角斗士的流血牺牲中获得一种野蛮的快感。
公元八世纪时,贝达神父曾预言“几时有斗兽场,几时便有罗马;斗兽场倒塌之日,便是罗马灭亡之时;罗马灭亡了,世界也要灭亡。”公元1084年,日尔曼人打进罗马城,古罗马城被洗劫一空,斗兽场也被人遗弃,一时曾成为人们挖掘大理石寻找建筑材料的来源。这部分地应验了贝达神父的预言。
斗兽场的内部被分为三部分:竞技场(arena)、观众席(cavea)和指挥台(Podium)。竞技场内有一层沙子覆盖的木地板,是为了防止角斗士们摔倒,并吸收斗剑比赛中受伤者流下的鲜血。今天你可以看到竞技场下层迷宫似的通道和当年把动物和角斗士从牢笼运送到竞技场的机械装置。竞技场内还可以注满水进行海战表演。
公元217年斗兽场遭雷击引起大火,受到部分毁坏,但是很快在238年又修复,继续举行人与兽或人与人之间的搏斗表演,这样的活动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公元442年和508年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对斗兽场结构本身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在中世纪时期该建筑物并没有受到任何保护,因此损坏进一步加剧,后来干脆被用来当作碉堡。15世纪时教廷为了建造教堂和枢密院,竟然拆除了斗兽场的部分石料。1749年罗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难为由才宣布其为圣地,并对其进行保护。约翰·保罗二世教皇生前每年都会在此举行仪式纪念这些殉难的烈士,但是却没有历史证据显示确曾有基督徒在此殉道。
这里是全罗马最著名的景点,高峰时期人山人海,发几个tips,供大家参考:
(1)进入斗兽场首先需要经过安检,安检有两队,有时候两个队伍不一样长,别听什么左边是团队安检右边是散客安检,都一样,你就挑人少的那一队安检好了。但是进去之后,有Roma Pass的走左边直接刷卡进入,右边是临时买票的人等待买票。
(2)进入之后要一直往里面走,那里有通往上层的电梯和楼梯, 竞技场的入口比较隐蔽,在场地最南边。从入口到上层席位,得经过部分安静的外部场地。先参观上层比较好,然后在同样的地方下来,再参观下层,因为出口是在下层。
(3)斗兽场的右侧就是君士坦丁凯旋门。拍摄凯旋门最好的地方是从斗兽场二层俯拍,大家到时候很容易就能找到位置。地铁站的出口处是拍下整座竞技场得绝佳位置,有几个台阶可以作为天然三脚架拍摄夜景。
(4)斗兽场有中文讲解器,租借处就在刷卡入门后的右手侧。强烈建议租个中文讲解器。
3站到Colosseo站,出地铁口,斗兽场就映入眼帘,同时还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貌似一路下来,意大利很多景点建筑都在维修中,对于拍照是个硬伤啊......
虽然进入斗兽场有片瓦遮头,但风一吹依然被雨淋得湿透。在随后的旅途中也逐渐领教了意大利的温差,天晴的时候很热,一下雨就冷得不行,最后我们几个都买了件羽绒才能抵抗过去。
躲雨的时候无聊乱拍
此刻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恢弘与沧桑。
斗兽场举行的竞技运动异常惨烈,参加战斗的角斗士都是战俘或者志愿者,他们经过训练后被带到斗兽场一决雌雄。有时候也安排角斗士与犀牛、大象、老虎凳进行搏杀。战斗至死的角斗士只允许配备剑、网、三叉戟,有时候甚至只能徒手搏斗。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残酷的场面之一。但并非所有角斗士都会死,被击败的角斗士可以向观众或地方法官提请上诉,判决过程很简单,如果观众和法官举起大拇指,角斗士的生命得以宽恕;如果大拇指向下,则无力回天。
雨过天晴,感觉特别好。
在斗兽场二楼平台可以看到君士坦丁凯旋门,古罗马的君王们在征战中取得大捷时,便在中心广场或大道上修建这宏伟的凯旋门,以昭示自己的丰功伟绩。古代的人真奢侈,打个胜仗就造个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是现存3座凯旋门之一(另外两座在古罗马广场上),而且是最晚的一座,公元4世纪初期才建成。这座凯旋门是纪念君士坦丁大帝战胜他的对手,统一罗马帝国的西部所建。与中国古代建筑和美术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是,古罗马喜好使用浮雕和雕塑。这座凯旋门上布满整块整块的浮雕,应当叙述的是四处征战的故事。十几个世纪后,不但拿破仑在巴黎修建了凯旋门,俄国人甚至朝鲜人都仿建了凯旋门,可见罗马文明的影响之深远。
午餐草草解决,就在地铁站出来旁边的餐馆,很不好吃,发上来只是为大家提个醒。
一份意大利饺子一个披萨四杯咖啡一共37欧。
从斗兽场和君士坦丁凯旋门出来,笔直往南走不到五六分钟就到了帕拉蒂尼山(Palatini)入口。这里是古罗马城的起源之地,也曾是古罗马城最繁华的地方。传说公元前8世纪中叶,母狼抚养大的罗穆卢斯(Romulus)在这里杀死自己的兄弟瑞摩斯(Remus),建立了罗马城。
Palatino丘是以前罗马贵族们修建住宅的地方。后来经过千年的毁灭,基本什么都不剩下了。其实就可以把palatino丘当成一个大公园,先走一段土路,欣赏一下小花儿,然后爬到palatino的观景台俯瞰罗马景色,最后走到罗马废墟(Foro Roman)参观。
建议对历史兴趣不大的人,对帕拉蒂尼山匆匆浏览即可。想仔细游览的人,最好租一个讲解器或者跟随导游游览。这里可以俯瞰周边的斗兽场、威尼斯广场和古罗马遗址,视野还是不错的。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悠闲自在。
古罗马广场(Foro Romano)与帕拉蒂尼山上废墟散布相比,这里的废墟非常密集,因为是平地,一览无余,不像在帕拉蒂尼里面那样容易晕头转向。
古罗马广场在所有广场中不仅最为古老也最为知名。古罗马广场在公元前7 世纪首度成型,原为伊特鲁里亚人的埋葬场,随后扩展成为罗马共和国璀璨光辉的中心。公元4 世纪以后,它的重要地位逐步丧失,直至沦为牧场。中世纪时大量石料和大理石被窃。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修建新的宫殿、教堂和纪念碑,罗马人而非入侵的野蛮人才是真正拆毁罗马城的罪魁祸首。
我们的游览,先从广场最东头的提图斯凯旋门开始,然后向西北方向横穿整个广场,从西头的塞维鲁凯旋门出。提图斯凯旋门是公元1世纪提图斯皇帝镇压犹太人起义、攻占耶路撒冷的纪念物,这开启了犹太人四处流散的历史。而塞维鲁凯旋门是公元3世纪初罗马人大胜帕提亚人(古伊朗)的纪念。一座座神庙,如今大多只剩下残存的希腊式的立柱了。
提图斯凯旋门Arco di Tito,是公元1 世纪提图斯皇帝镇压犹太人起义、攻占耶路撒冷的纪念物,这开启了犹太人四处流散的历史。提图斯凯旋门高14.4 米,宽13.3 米,深6 米,上面装饰着精美的浮雕作品。其中以拱门内壁两侧墙上的浮雕最为精彩,内容是颂扬提图斯和他的军队镇压犹太人凯旋而归。浮雕上,提图斯皇帝亲自驾着四马战车浩浩荡荡从耶路撒冷返回,胜利女神为他戴上胜利的花冠,他的军队则是正抬着从耶路撒冷掠夺来的战利品,兴高采烈地走在象征胜利的凯旋门前。
Tempio di Antonino e Faustina(安东尼诺-福斯蒂纳神殿),广场上保存最完整的纪念物,这是公元2世纪中期(150 年前后)安东尼-庇护国王为纪念他的妻子福斯蒂纳而建的(当时罗马人传言整个罗马市惟有这位国王不知道他妻子的许多不忠实行为)。
Castor and Pollux 神庙。
Tempio di Vesta/Casa delle Vestali(火神殿/贞女之家)。Vesta 是罗马的灶神,灶神女祭司必须保持贞洁直到40 岁还俗。如果在此期间失贞,要被处死,如果能够守节,还俗的时候国家会给一大笔嫁妆。Vesta 的女祭司都是出身崇高的贵族妇女,在罗马社会有相当特殊的地位,大竞技场里她们的专用包厢就在正中间,皇帝包厢对面。
发现拍水中倒影很特别,于是小伙伴们一哄而上。
在罗马,随处可见“SPQR”,意思是“元老院和罗马人民”,“S”是元老院的拉丁文Senatus。由此可见,元老院、共和制的渊源流传和深远影响。根据网友提供的资料,SPQR即“元老院与罗马人民”。“元老院与罗马人民”被纹饰在罗马军团的鹰旗上以及古罗马很多公共建筑之上。时至今日,当今罗马市的城徽、市内所有的人孔盖上,及大部分公用建筑物上都可以找到SPQR这个缩写词。对于这个词的完整写法,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差异主要集中在这个“R”代表什么意思。最常见是Romanus(罗马人民)和Romæ(罗马的人民)。在图拉真纪念柱和提图斯拱门上的版本都是“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
经常能看见街头行为艺术者
威尼斯广场Piazza Venezia:罗马最大的广场,长130 米宽75 米,是五条大街的汇合点。广场正面是绰号叫“结婚蛋糕”或“打字机”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为庆祝1870 年意大利统一而建,耗时25 年。16 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其最精彩的部分,台阶下两组喷泉: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埃曼纽尔二世,两旁有镀金的象征性铜像,左方代表“思想”,右方代表“行动”。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热爱祖国的胜利”,左边代表的是“劳动的胜利”。纪念碑和无名英雄墓又称“祖国祭坛”,无论日晒雨淋,总有两名士兵纹丝不动地守护着无名战士墓。
tips:1、你不能坐在纪念碑的任何地方;
2、在威尼斯广场建筑前拍完照顺着台阶走上去到达纪念堂的顶端,眼前豁然开朗,遥望满城废墟,感受罗马就在你的脚下。
意大利的帅哥真是多啊,可惜木有70-200偷拍。。。
威尼斯广场右侧就是图拉真柱和图拉真市场,是古老的杂货市场,也为开放式景点。图拉真柱是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为了纪念自己征服罗马尼亚而修建的。图拉真公元98年继位,位列罗马五贤帝的第二位。他两次率兵攻打多瑙河下游的达契亚人(今罗马尼亚人),成功征服此地,图拉真柱就是纪念此功而建立的。图拉真柱上的螺旋状浮雕非常精细,刻画的是罗马军团与达契亚人作战的场面,顶部本应是图拉真皇帝的雕像,中世纪丢失,换上了圣彼得的雕像。
坎皮多里奥广场紧挨着维托里亚诺纪念堂,从坎皮多里奥广场走下去就能到古罗马遗址,如果左转直走就可以到真理之口。古罗马遗址又紧挨着斗兽场,从威尼斯广场正对面的那条马路直走下去就可以到许愿池、万神殿、纳沃纳广场......不得不再次感叹,罗马的大景点们都是好邻居,只要你有足够的体力,完全可以步行到达这些地方。
从威尼斯广场大门出来后向左走,沿着威尼斯宫围墙一直往左走两百米,就能看到一个建在山上的建筑物,有很多人在往山上爬。这就是坎皮多里奥广场,广场上就是首都博物馆,里面收藏有罗马的标志——青铜母狼雕像。原本打算把ROMA pass第二个免费景点用在这里的,但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大家都累得只想休息了,就没有进去。
卡比托利欧广场Piazza del Campidoglio:米开朗基罗1536 年受教皇委托设计的有几何图案装饰的美丽的石砖广场。台阶装饰着几个雕塑作品:底部是两只狮子像,中间是里恩佐Cola di Rienzo 雕像,台阶顶端是双生子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雕像,取自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神庙。青铜镀金的奥理略骑马雕像Marco Aurelio,由米开朗基罗自圣若望门广场移来,教皇保禄三世确定安放在卡比托利欧广场中心。经过漫长的恢复,还发现了雕像镀金的痕迹。雕像原作现保存在卡比托利欧博物馆MuseiCapitolini 内,广场上的是复制品。广场正面是钟楼和建于12 世纪的元老院Palazzo Senatorio,现今是罗马市政府。右侧是保守宫Palazzo dei Conservatori,中世纪晚期是法院,后根据米氏的设计16世纪重建,目前一层仍是市政府办公室。左侧的新宫Palazzo Nuovo,也是根据米氏的设计1645 年重建的。整个工程进展缓慢,以至于米开朗基罗只能看到完成进出元老院的双楼梯。但工程仍按原计划继续进行,在17 世纪完成,直到1940 年才按照艺术家的原始图纸铺设了路面。
夜幕下的斗兽场,不可言说的美。
按图索骥,去了很多朋友推荐的Luzzi饭馆,Vi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88, Rome, Italy.就在斗兽场背面。但味道我们都觉得也不是特别美味,当然比午餐是好多了。因为有前辈们的强烈推荐,所以可能有小小失望吧。
不过价格倒真是不贵,点了那么多一共35欧。
不难找,发个地址图。
自酿的葡萄酒
胡小姐的最爱(其实好像也是加菲猫的最爱哦。。。。)--意式肉酱千层面。
海鲜面spaghetti con vongola,口感比较硬。
蘑菇披萨
意大利的冰淇淋怎能错过,朋友感叹说这冰淇淋的分量真是业界良心啊......
到底是先去博物馆还是大教堂,相信很多人在做行程规划的时候都有过纠结。大教堂7:00开门,博物馆8:45开门,如果淡季去的话两个地方都不用怎么排队。但是旺季或者节假日,又想先去博物馆,建议还是网上预定比较好(每人16门票+4欧预订费),不然排队花一个多小时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体力。
梵蒂冈博物馆预定网站http://mv.vatican.va/3_EN/pages/MV_Home.html
我们因为无所谓先去哪里,商量了一下就决定还是先去大教堂,然后中午去博物馆。这样可以避开博物馆的排队大人流。
饮水处。在罗马如果渴了完全不需要买水喝,罗马城市内有非常多的公共饮水处,只需要备着一个瓶子,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水饮用,非常方便,不过水很冰。
圣彼得广场Saint Peter's Square,建筑大师贝尔尼尼的杰作,世界上最大的公共空间之一,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他的设计风格,令人称奇。从高处看,广场就像一个钥匙孔,由四排多立克式圆柱形成的两个半圆形的柱廊组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广场中间有古埃及的方尖碑。
广场长340米、宽240米,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柱支撑着长廊的顶,顶上有142个教会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竖起的,它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所有走进圣彼得广场的人无不为这宏大的场面而感慨。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16世纪初,可能是世界最大的教堂,也是天主教最神圣的地方之一。穹顶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米开朗基罗设计,建筑的外观和内饰则由其他设计师,如贝尔尼尼等设计,置身其中让你感叹宗教的魅力。教堂内还收藏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家的绘画与雕塑。
开放时间:7:00-19:00;圆顶参观:8:00-17:45
门票:免费,圆顶参观费:搭乘电梯/不搭乘 7欧/5欧。登顶的入口在面对教堂入口的右边。旁边还有个可以寄包的地方,里面有免费的厕所。登顶有人数限制,实践下来电梯也只能少走200级台阶,剩下的300+级没有电梯,都靠走的。
注意:教堂圣地有严格的着装要求,严禁穿短裤、短裙或过于短小的上衣。女性不可裸露双肩,男性着装要稳重。
教堂出口右侧有梵蒂冈邮局,明信片0.5欧/张。
队伍沿着广场的边缘摆起了长蛇阵,不觉庆幸来得早。不过放人也很快。
从别人的攻略上得知:这些居然是瑞士卫兵团。从1506年起就加入了梵蒂冈的军队,主要保卫着教皇的安全。它们全都是来自瑞士的天主教徒。
这是世界最著名的教堂,虽然这里只有很少重要的艺术藏品,但却是天主教的圣地之一。大教堂共五扇门,最右边的一扇是圣门,只在每25年的圣年里打开一次,门两侧分别视察丽满和右边的君士坦丁(由贝尔尼尼创作)的骑士雕像。
“中门”,它是以前旧圣彼得大教堂的大门,由费拉来特(Filarete 1400-1469)1445 年完成,所以也叫费拉来特门(The Filarete Door),是圣彼得大教堂最古老的门,从左上到右下的6 个浮雕依次为:1. 正襟危坐的基督 2. 双手放在胸前的圣母 3. 执剑肃立的保罗 4. 圣彼得给筹划铸造这扇铜门的教皇尤金四世(Eugene IV
1383-1447 年)交付钥匙 5. 视死如归的圣保罗在等待判决 6. 圣彼得要求倒着钉在十字架,以免和耶稣的殉道方式相同。
在教堂正中的祭坛往上119米高处是米开朗基罗的设计代表作:中央圆顶(the Dome)。如果你面向祭坛,在你右边中殿的尽头有电梯与楼梯,通向拱顶一楼。排在右边的队伍是准备买票上圆顶的。从这里,有楼梯通往高处的鼓形座和廊台,更陡直、狭窄的楼道,会带你带到达最上层的穹顶,得以俯瞰罗马全城。虽然非常值得一试,但这的确是一段疲惫漫长的登高之旅。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圣殇》(Pieta):圣母玛利亚怀抱着死去的耶稣痛苦哀悼。作品中的圣母被刻画成一个容貌端庄秀丽的少女,因为米开朗基罗认为圣母玛利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所以必须永葆青春。据说完成这尊雕像时米开朗基罗还是一个毫无名气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当时人们看到这座雕塑时都认为是某位大师的杰作,米开朗基罗一气之下就在圣母玛利亚的腰带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它也因此成为米开朗基罗唯一署名的雕塑作品。
某人说我左右不分......
13世纪的宝座上的圣彼得雕像,很多人排队去摸他的右脚,因为摸他的右脚能带来好运,所以他的右脚已被朝圣者的亲吻磨得很光滑。
大圆顶下方就是贝尔尼尼1624-1633 年设计和建造的亭台式青铜华盖,它是教皇的大祭台,也是贝尔尼尼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第一件作品。祭台四周是马德诺设计的云母栏杆,前面半圆形围栏上点有99 盏长明灯昼夜不息;祭台的正下方是圣彼得的墓穴。祭台是大堂内陈设中最重要的部分,总高30米,由四根20米高的螺旋绞链形铜柱围成。这正是当时的教皇乌尔班八世的徽章和象征。华盖正中有一白鸽,象征天主圣神在指导教皇。华盖四角各雕刻着一位站立着的守护天使。在守护天使之间又分别雕刻着一对小天使,它们的四脚扎在下面的四根大绞链铜柱顶上;四根凤尾状的铜柱头合拢,上面共同支撑着一个铜球,球上竖立一个十字架。
这个由米开朗基罗的设计的中央圆顶,119米高,直径是138英尺(1英尺约为30.5厘米),据说米大师为了设计这个穹顶,还特别去佛罗伦萨学习了圣母百花教堂的穹顶,并发出赞美,“我可能建得比它大,但却不可能建的比它美”。
正殿的最里边是贝尔尼尼在1647-1653 年完成的另一件惊世之作—圣彼得宝座,它是由一把宽大的镀铜木椅和一个金光四射的巨大的青铜雕塑群组成。木椅两侧的扶手上各刻有一对教会博士(Doctors of the Church),分别代表着罗马天主教(Latin Church)和希腊正教(Greek Church);椅背上则是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宝座上方是由许多小天使围绕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图案,而这太阳就是整个雕塑中心—一块镶嵌有象征着圣灵的鸽子的圆形彩色玻璃;经过西斜阳光的透射,那栩栩如生、展翅飞翔的白鸽好像正朝着你飞来。
人们通常认为这把木椅就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实际上它是卡洛林王朝(Carolingian)的查理二世(Charles II 823-877 年)国王在875 年赠送给当时教皇的礼物。
参观完大教堂,按顺序应该去登顶看全景。此刻某些对拍照有要求的童鞋就提出正午不是拍照最佳时间,于是一通讨论后决定先去梵蒂冈博物馆参观,再回来登顶(于是悲剧了,由于博物馆耗时太久,回来登顶人家已经关门了,导致我们三进三出圣彼得大教堂)
赶时间去博物馆,原本打算去Alice Pizza吃午餐的计划也取消了,大家匆匆啃了点带着的饼干就赶往博物馆。不过还是把这家地址分享出来吧,毕竟在梵蒂冈吃午餐的地方并不多,这家也是攻略里面被推崇的。据说店面很小,只有外卖,门口摆着不少草编的垫子,大家就这么四散的坐在台阶和上街沿上。
我在网上找到的地图,按着这个地图,很好找。
沿着城墙,顺着人流,很快找到梵蒂冈博物馆的入口。一开始还在找排队的队伍,直到看到门口的排队栏杆空空如也,才意识到中午进去不用排队。梵蒂冈博物馆门票涨到16欧了,讲解器7欧(要押护照,有中文讲解器)
梵蒂冈博物馆开放时间:周一-周五8:45-16:45;周六8:45-13:45,每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免费(参观时间:8:45-13:45)
TIPS:自带耳机,讲解器一定要借,讲解的非常清楚且内容丰富,很值。博物馆中有拿中文的地图,在各分叉口也有指示,由于实在太大了,我们是按照人家攻略上的路线走的:
路线:中庭接待室→二楼花园广场→埃及馆(Museo Gregoriano Egizio)→凯撒馆(Museo Chiaramonti)→新翼陈列室(Braccio Nuovo)→ 八角亭(Museo Pio-Clementino)→ 缪斯馆(Sala delle Muse)→ 希腊十字馆(Sala a Croce Greca)→古地图馆(Gallerie delle Carte Geografiche)→ 挂毯馆(Galleria degli Arazzi)→拉斐尔画室(Stanze di Raffaello)→ 西斯廷教堂(Capella Sistina)。
人最多的地方莫过于西斯廷小教堂(Cappella Sistina),里面不准拍照。在出口那边又看到一个邮筒,如果没有找到邮局,也可以在这里寄明信片。
注意:在古地图和挂毯馆的尽头不要直接下去到西斯廷教堂,而应该转向左边的小门直奔拉斐尔画室,否则就要重走一遍,因为从西斯廷教堂到拉斐尔画室是没有折返路的。
先看埃及馆,木乃伊的彩色棺椁,狼头神像,尼罗河神,神秘的埃及。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王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接着是以雕塑为主的庇护-克里门提诺馆,一路慢慢看慢慢听讲解,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接下来按照网上找到的一份攻略所说,没有直接进西斯廷教堂,而是拐弯去了拉斐尔画室,看到了著名的《雅典学院》,听一个台湾来的导游解说,终于找到了画中的拉斐尔,与之相视。西斯廷教堂人头攒动,《创世纪》的壁画果然绚烂,《最后的审判》气势磅礴令人震惊。
拍了很多照片,只能发一部分了。自己下载了一个梵蒂冈博物馆PDF图文讲解文件,很有用。
阿努比斯,埃及神话中的亡灵的引导者和守护者。古埃及人认为唯有阿努比斯亡灵的守护着才可让他们的灵魂得到庇护。主要是负责审判之秤的称量工作,就是在秤的一边放置洛克的羽毛,另一边放置死者心脏,如心脏与羽毛重量相当,人就可升天堂永生,如心脏比羽毛重,人就有罪,会被打入地狱,被魔鬼吃掉。对古埃及人来说,来生极其重要,因此阿努比斯神在很早前就为人所崇拜。阿努比斯长着一颗胡狼头,是一种常见的在墓地搜寻腐食的野狗。人们向他祷告,祈求保护亡者,他还帮助伊西斯将奥西里斯制成了木乃伊。阿努比斯的原型是上古法老奥西里斯(冥界之掌管者)和伊希斯之子。
如果作品旁边有右下角那个红色带有数字标识的标志,你就可以在讲解器上按下相应的数字,就可以听到这件作品的讲解说明了。
松果庭院得名于这棵高约4 米的巨型青铜松果树,该树原耸立在罗马万神殿旁,“松果街区”便由此得名;中世纪时期,该树可能被安置在古圣彼得教堂前庭,1608 年又被移到这里。松果树的两侧有两个青铜孔雀(公元二世纪原件的复制品,原件保存在博物馆内)。松果庭院里的《破碎的地球》是雕塑家阿纳尔多.波莫多罗的作品(1990),另有一个在联合国。庭院北尽头有个收尾壁龛,是建筑师皮罗.利高里奥1565 年参照万神庙拱顶的模式建造的。
《拉奥孔》,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大理石雕像群,高2.42米,有残缺。据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所称是由三位来自于罗得岛的雕刻家:Agesander、Athenodoros及Polydorus所创造的,表现了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他的儿子Antiphantes和Thymbraeus被海蛇缠绕而死的情景。 1957年,L. Pollack 在罗马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发现了缺失的拉奥孔右臂,其正如米开朗基罗所主张的那个姿势这条右臂现在已经重新安装到雕像上,之前装上去的儿子们的手、臂也都被移除。拆装过程中,人们发现断面、凿痕以及金属的榫头、榫口表明雕像最初比文艺复兴时代复原出来的情景更为紧凑,更像立体的金字塔形状。
《阿波罗》(Apollo Belvedere),也被音译为:贝尔维德勒的阿波罗;或意译为:望(景)楼的阿波罗),由罗马艺术家模仿公元前4世纪的一座希腊雕像雕刻而成,被公认是(男性)人体美之典范。是雕塑家列奥卡列斯公元前4世纪的代表作,原作由青铜铸成,高224厘米。作品以理想化的美的标准塑造阿波罗,生动塑造了他箭已离弦时的姿态:头部微侧高扬,直视前方持弓的手臂,眼中流露出胜利的喜悦。雕刻家以熟练的雕刻技巧,表现了阿波罗优美的体态,匀称的四肢,高雅的形态,凸显了阿波罗明朗的神态和英雄的气质。整件作品构图稳定、比例匀称,虽然双手和小臂已经毁坏,但并没有影响作品的整体和谐之美。
缪斯馆里的《残躯》(Torso del Belvedere )。雕像是大约公元前一世纪的希腊原作,放在馆内正中位置。相传这是古希腊神话英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Heracles,罗马人叫赫丘利Hurcules)的躯体。电子导游中也提到这雕像还有几种可能性:伊阿宋(希腊神话中夺取金羊毛的主要英雄),古希腊著名射手菲罗珂特。还可能是陷入沉思的狄俄尼索斯,与罗马人信奉的巴克斯是同一位神祇,他是古代希腊色雷斯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他不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还以布施欢乐与慈爱在当时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此外,他还护佑着希腊的农业与戏剧文化。他推动了古代社会的文明并确立了法则,维护着世界的和平。
庇护-克莱门蒂诺博物馆Museo Pio-Clementino 的第二展厅,比第一展厅(希腊十字厅 Sala a Croce Greca 先出现在游客面前。由于展厅是圆形的,所以也叫圆形展厅Sala Rotonda,展厅中央的大盘很显眼,据记载是罗马皇帝尼禄Nero 的浴盆。整石大浴盆直径4.76 米,周长13 米,由一整块紫班云石雕成,不过感觉比较浅。大厅的壁龛里有10尊全身8尊半身雕像。
先是挂毯馆的挂毯画,然后是地图馆的古地图,接下来好几个馆展示的都是绘画作品(油画、壁画),当然最有名的是拉斐尔馆,最后是西斯廷小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和壁画《最后的审判》。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感觉是半残废状态了。。。。
拉斐尔展室(Raphael's Room,意大利语Stanze di Raffaello)原来是教皇朱利斯二世(Pope Julius II)的的私人寓所,位于梵蒂冈宫右端的第二层。1508年,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Raphael,1483-1520)与他的学生重新设计了四间房间的湿壁画(Buon fresco),画作从1508年开始至1524年完成。虽然拉斐尔在完工前已去世,但所有房间都是根据他的创作,反映出他的宗教与世界观,而这些壁画亦奠定了他在画坛上的地位。
天顶画上最著名的就是《创造亚当 Creation of Adam》米开朗琪罗绘出了上帝的手与亚当的手,上帝由右方探出右臂,食指指向左下方的亚当,这一只神奇的手,便完成了宇宙的创造。在这幅图中,米开朗琪罗不仅写出上帝的创造人类与万物,而且暗示上帝将创造的技巧授与了人类,这个瞬间散发着无比神奇的力量让人震撼不已。
最后的审判《The Last Judgement》20年后,教皇克莱孟特七世聘请米开朗基罗设计创作祭坛背面的壁画《最后的审判 The Last Judgement》,此任教皇没能活着看到这幅杰作,其继承者保禄三世接续这个合同。1535年至1541年间,米开朗基罗以《马太福音》中描述的“最后的审判”为题材完成了这个作品。画面大体上分为四个阶层,从最上层开始,分别描绘有天使群像,耶稣基督为中心的天堂,被拖入地狱的人群,地狱。米开朗基罗的“地狱”部分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但丁叙事诗《神曲》之地狱篇。
出口处是一座美丽螺旋坡道,不过可別就这样走下去了。坡道入口附近有一个小邮局,许多人来到梵蒂冈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寄明信片,因为梵蒂冈小归小,但却拥有独立的邮政系统,而一旦踏出这里就回归到意大利体系,所以它的邮票和邮戳就显得格外特別!往圆顶的顶层平台纪念品店门前设有邮箱,想要一个圆顶邮印,就要在此投寄。螺旋坡道是摩莫 (Momo) 于1932年所设计的,两条环形坡道因为视觉上的错觉,看起来只有一条坡道,十分地有趣。
邮票2欧一张,寄了几张明信片也不便宜啊......
《雅典学院 School of Athens,La Scuola d’atene 》这幅画在签字大厅(Room of the Segnatura)里,高2.794米,长6.172米,颜色非常亮丽,这是国内画册上见不到的真实色彩。这幅《雅典学院》(1510~1511年作),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艺术家企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宿愿。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他们在自由地讨论,情绪热烈,好像在举行什么典礼,或庆祝某个盛大节日,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这座建筑物显然是以布拉曼特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为范本的,两侧的壁龛里,分别供立着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在右侧)和音乐之神阿波罗雕像(在左侧)。中心透视点的层层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这是一个极其神圣的环境,学者们被对称地、自然而富有节奏地配置台阶两侧。
TIPS:怎么欣赏这幅画?
画的右下角!!!中间这位头戴深色圆形软帽,正看着我们的的青年就是作者、拉斐尔本人自画像。把自己画进历史题材内,是当时画家们喜用的表现方式。右边上那个头戴白帽的人,应该是画家索多玛。
画面中心是两位伟大的学者——柏拉图(Plato)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他们似乎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边向观众方向走来。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像在说明:现实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课题;柏拉图则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均源于神灵的启示。这两个对立的手势,表达了他们思想上的原则分歧。其余的人,众星托月,有的在注视,有的正在谛听这两位老人的谈话,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
左侧台阶上层的人物:左上方柏拉图的一侧,一个大胡子老人沉浸在思考中,苏格拉底(Socrates)刚转身向旁人阐述伦理学上的论据,左侧戴头盔的是个青年军人,名叫阿尔西比亚底斯,他的背后有一个人正在招呼走来的两个青年。左侧台阶下层的人物:以坐在地上专注地书写着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中心,一少年在旁给他扶着木牌,牌上写的是“和谐”的数目比例图。在他背后一个老人正在记录毕达哥拉斯的论据数,后面那个伸着脖子、头缠白巾的学者,即是回教学者阿维洛依。背后稍远,还有一个头戴桂冠,胸靠柱基站立的人,他是语法大师伊壁鸠鲁。在毕达哥拉斯前面站立的那个用手指着书中句子的学者,是修辞家圣诺克利特斯,两人中间还有一位身穿白色斗篷的金发青年,他面目英俊,表情冷峻,在向观众凝视着,被认为是弗朗西斯柯·德拉·罗斐尔,他是乌尔宾诺未来的大公。
画中央的台阶上,右边躺着一个孤寂的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这位学者主张除了自然需要之外,其他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无足轻重的,所以他平时只穿一身破烂衣服,住在一只木箱里。这个人物在构图上起了填补空白的作用,他与右侧正往台阶上走去的两个人物相联系,同时又与左侧那个倚靠在石桌前沉思的学者赫拉克里特彼此呼应。赫拉克里特形象孤单,据许多学者考证,认为是拉斐尔参照了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壁画里的一个预言家圣耶利米的形象的结果。事实上,这里的许多形象,体格壮健,动作有力,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形象颇有联系。更有意思的是,柏拉图的头像正是画家以达·芬奇的头像为范本的,台阶前的高个子据说就是米开朗基罗的形象,可见拉斐尔对这两位大艺术家的崇敬心情。右侧台阶下一组人物,中心那个身穿红袍躬着身子、手执圆规在一块黑板上给学生演算的是几何学家欧几里德(一说是阿基米德),周围是他的四个学生。这四个人似乎对老师的讲解领悟得不一样。旁边那个身穿古代黄袍、头戴荣誉冠冕、手持天文仪的,是埃及天文学家尔托勒密。在托勒密的对面,即是画家拉斐尔的同乡、建筑家布拉曼特(蓄须的老人)。上方亚里士多德的一侧,两个倚在壁龛墙基前的青年,一个在写着,一个在思考,另一个黑袍人物却孤独地站着,这3个人与左面的一组,在动势上是相反的。
《最后的审判Giudizio universale》最突出的地方是没有一个画中人物的目光是望向观众的,画面上有大片的蓝色(当时这种矿物颜料在意大利本土很稀少,要从土耳其进口的,非常昂贵)。年轻帅气的基督自天而降在对天下人进行审判。受审的人们表情各异,性格鲜明,有人扪心自问;有人惊魂未定;有人欣喜若狂;有人急于表述;有人则绝望至极。天使正把上天堂的人带入天堂,撒旦则把下地狱的人赶进地狱。画面中以耶稣为中心,围着他的是他门徒和殉道者,最突出的那位裸体巨人,是门徒彼得,正拿着钥匙(钥匙是彼得的标志)。旁边还有被钉死的安德烈拿着十字架,被箭射死的塞巴手执弓箭,被车轮辗死卡得琳戴着车轮,吊死的劳伦斯劳伦帝拿着铁栏杆,被扒了皮的法伏尔提着剥下的人皮。
关于这幅画的小故事:
1、因为米开朗琪罗画了很裸体人像,当时很多人向教皇说他的坏话。其中有个白痴比斯纳和教皇说:“陛下,米开朗基罗在这神圣的地方画了这么多赤身露体的人,简直是亵渎神灵,这种画应该放在到澡堂里去”。教皇要米开朗琪罗为画中人穿裤叉,“陛下,你去照管人的灵魂吧,他们的肉体由我来负责。”老米拒绝修改,他心中十分痛恨比斯纳的献媚和攻击,于是我们在画中就能看到比斯纳在地狱中被毒蛇缠绕。不过貌似这位教皇去世后这幅画还是被迫在重点部位加了遮羞布。
2、米开朗琪罗原来的一位朋友亚列丁诺曾向他要过画,画家没理他,于是他到处写文章攻击米开朗基罗是异教徒,应受宗教法庭制裁。这使老米十分恼火,心想你这个混蛋,为了私利竟加害于我,装得像正人君子一样,实际内藏奸诈。于是老米就把他画成圣徒法伏尔,他手里举着一把刀子,提一张人皮,画家在人皮上画了自己的自画像,意思是你装得像圣徒,实际上你是刽子手,你害了我,剥了我的皮。呵呵,艺术来源于生活啊。
关于保护:1993年教堂顶部画被修复完成,罗马教廷为这里安装了两台空气调节和净化计算机控制系统和75个电子传感器,使教堂温度昼夜保持在稳定的25摄氏度。同时,参观教堂的人数一次将被限制在700人以内。专家认为,过去几百年的蜡烛的烟熏和火炬的燃烧是壁画损坏的主要原因,而空气污染、温度和湿度的起伏,以及每年高达200万游客的呼吸则是这些艺术品的现代天敌。从理论上讲,教堂的12扇窗户将永远封闭,以使教堂内部系统免受罗马日益拥挤的交通状况产生的污染的危害. C两侧墙壁各有6幅壁画堂内祭坛两侧墙壁各有6幅壁画,由平图里乔、佩鲁吉诺Perugino、波提切利Botticelli、科西莫·罗赛利、西尼奥利等名家创作。南墙上的摩西组画从西往东分别为《摩西前往埃及》、《摩西与叶忒罗的女儿》、《以色列人与法老军队在红海》、《摩西给以色列人带来“十诫”律法》、《惩罚可拉党》、《摩西之死》。北墙上的耶稣组画从西往东分别是:《耶稣受洗》、《耶稣受试探》、《耶稣招收门徒》、《耶稣登山宝训》、《耶稣传给圣彼得天国的钥匙》、《最后的晚餐》。
一身疲惫出了博物馆,往大教堂走的路上看到对面一家冰淇淋店排队很长,于是赶紧去买,事实证明人多的冰淇淋店基本都很靠谱。店名叫做Old Bridge Gelateria,3个球2.5欧,加奶油免费。强烈推荐!
关于 Gelato
如果你简单地把它等同于“Ice Cream”的话,意大利人一定会难过的。不同于常接触的“软质冰淇淋”和“美式冰淇淋”,Gelato 是传统家庭手工作坊模式、是意大利的甜品代表。在意大利,每5000 人就有一家“Gelato”,其中拥有一、两百年冰淇淋制作历史的老店随处可见。他们一般只保持“家庭私房菜”式的小规模手工生产,随制作者的个性与心情来更变口味。因此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意大利冰淇淋”。更为精彩的是,Gelato 的制作完全遵循自然原则,所有选料均为时令水果、天然坚果、奶、蛋等,甚至除了原料本生含水外制作过程不再加一滴水。GELATO 更是意大利爱美女性的最爱,低脂、低糖、低热量,最低乳脂肪含量在10%左右,吃了也不会发胖。
二进宫啊......可惜到登顶入口被告知人家下班了,才五点不到啊啊啊....不死心问明天几点开门,被告知由于是周三,教皇他老人家要出来和教徒们见面,下午一点钟才能登顶。
行程被打乱了,立即商量了下决定去西班牙广场,于是按早上的原路返回坐地铁。
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是著名电影《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买花、吃冰淇淋、看人群的地方,是罗马知名度最高的广场。广场西侧是西班牙大使馆,也是这里地名的由来。西班牙广场的阶梯是巴洛克大师贝尼尼的杰作。圣三位一体教堂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台阶上的芸芸众生,台阶下就是破船喷泉,这座喷泉是贝尼尼的父亲彼得罗-贝尼尼的作品。
这个台阶就是《罗马假日》中赫本站着吃冰激凌的地方,听说因为太多人模仿,台阶上已不允许游客吃冰激凌了。
从西班牙广场步行大约十分钟到达许愿池,第一感觉是被吓了一跳,跟下饺子似的,全是人。
特莱维喷泉(Fontanadi Trevi)总高约 25.9 米(85英尺) ,高19.8米( 65英尺)宽,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公元前一世纪,罗马执政官阿格里帕Agrippa,由20公里外筑水道引水入罗马,解决150万市民饮水之苦,许愿泉就是当时市中心最大出水口。在电影《罗马假日》风靡全球后闻名于全世界。池中有一个巨大的海神,驾驮着马车,四周环绕着西方神话中的诸神,每一个雕像神态都不一样,栩栩如生,诸神雕像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乱的海礁。
许愿池背靠的是国家绘画协会所在波利宮Palazzo Poli,其间收藏有许多18世纪罗马艺术家的作品。这个巧妙的设计让许愿池显得更加雄壮。
这个雄伟的喷线雕刻叙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筑是一座海神宫,中间立着的是海神,两旁则是水神,海神宫的上方站着四位少女,分别代表着四季。喷泉的设计者是沙维(Salvi),于1762 年才完工,因此是罗马喷泉中比较年轻的一座。 喷泉建筑完全采左右对称,在中央立有一尊被两匹骏马拉着奔驰的海神像,海神像是在1762 年雕刻家伯拉奇(Pie- tro Bracci)的设计。在海神的左右两边各立有两尊水神,右边的水神像上,有一幅「少女指示水源」的浮雕,而浮雕上面有四位代表四季的仕女像。
虽然罗马有其他历史更悠久的喷泉,但始终以许愿池知名度最高,最得游客欢心,相信这多少与以下两个传说有关。第一个传说,是游客只要背对许愿池,右手拿硬币越过左肩抛入池中,便可以重返罗马;第二个传说是用同样动作抛三次硬币,第一枚是代表找到恋人,第二枚是彼此真心相爱,第三枚是蜜运成功,婚后并一起重返罗马。 TIPS:建议带人民币硬币,欧元硬币扔起来比较心疼。
晚餐到许愿池附近有一家超级有名的餐厅—L‘archetto(小拱门),(Via dell’Archetto,26)据说经营着罗马最美味的意面。小拱门有两道招牌菜——Chanel以及Bomb。其中Chanel以番茄、大蒜、龙虾、白兰地、鲜奶油等调味,奶香味十足,而Bomb则由青花椰、烟熏培根、红辣椒调味,口感略微有些辣辣的。建议挑选「伦敦之烟」(Fumo di Londra),它的酱料是以猪肩肉做成的腌肉Speck、烟熏水牛鲜奶酪、鲜奶油与帕米加诺奶酪混和而成;「奇瓦哥」(Zivago)的酱料则是由马哈鱼、鱼子酱、番茄、香菜与鲜奶油所调制。另外[Chanel]也很好吃。大馅饼(Calzone)(包着番茄、香菇、火腿、Mozzarella鲜奶酪、鸡蛋与橄榄)也很好吃。特别提醒:这家每天生意都很好,最好在晚上7:30以前到,不然需要等座位。
坐在靠路边的位子用餐,不停有汽车经过,但是一点尾气味道都闻不到,汽油质量是不是很好呢?
这一顿花费71欧。
据说到意大利观光要小心两件事: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咖啡。在意大利,咖啡和男人其实是异曲同工的两样东西,因此意大利有一句名言:男人要像好咖啡,既强劲又充满热情。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意大利人对咖啡的钟爱。它一向以制作精雕细琢、工序繁复的咖啡而闻名,有浓咖啡、美式咖啡、卡布奇诺、拿铁.....热情的罗马人总是变着花样做咖啡。
在罗马,只要天气好,大家都喜欢坐在露天位喝咖啡聊天。座位装饰得也很温馨,旁边总是有些花花草草,往舒适的靠椅上一坐,闻着淡淡的咖啡香味,整个人都会感觉放松下来。在暴走劳累之余,坐下来喝上一杯暖暖的咖啡,这也许是我们旅途中最轻松惬意的时光了。
今天是在罗马的最后一天,原本的行程是上午一大早赶在没人的时候去西班牙广场和许愿池,下午去博盖塞美术馆。由于昨天登顶未遂,直接导致计划更改。因为博盖塞美术馆预约的是下午三点钟,而登顶开放时间是下午一点,商量了半天决定速战速决拼人品......于是变成了:万神殿--纳沃纳广场--圣天使桥--圣天使堡--圣彼得大教堂登顶--博盖塞美术馆。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发生了变数,真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去万神殿是没有直达地铁的,但是有公交车可到。既然买了ROMA PASS就要把它发挥到极致,于是一大早胡小姐就拎着地图跑到前台咨询好了路线,坐了62路公交车前往万神殿和纳沃纳广场。
注意:意大利的公交车也是不报站名的,下车需要自己提前按铃,所以自己上车前最好看清楚大概有几个站,如果不放心估摸着快到了再问问人就OK了。
万神殿的左侧后方有一座小教堂,叫密涅瓦圣母堂。它是建在古埃及生育女神艾西斯神庙的遗址上,但却被错误地当成了古罗马神话中胜利和智慧女神密涅瓦的宫殿遗址,因而得到此名。但真正使它出名的是,这里是赫赫有名的欧洲中世纪“宗教裁判所”总部的旧址。当年伽利略、布鲁诺都曾在此接受审判。后来伽利略宣誓放弃他所支持的哥白尼日心说理论,并称它为违背圣经的歪理邪说,因而被释放。不屈不挠、坚持真理的布鲁诺却被判处火刑,最终在距此不远的鲜花广场殉难。
密涅瓦圣母堂前的小广场上矗立着由一尊大象背上驮着古埃及方形尖碑的塑像。
什么看多了都会审美疲劳,在江南是园林,在这里是教堂。
话说这一路上坐车问路意大利人都很热情,即使自己不清楚怎么走,都主动帮忙问司机或者别人,然后再告诉我们如果去目的地。
正是因为这些善意与热心,才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旅途的美好,也才会让自己以同样的态度去帮助对待他人。
万神殿Pantheon,开放时间:8:30—19:30 周日:9:00—18:00 节假日: 9:00—13:00。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被米开朗基罗赞叹为“天使的设计”。万神殿pantheon 的pan是指全部,theon 是神的意思,指必须供奉罗马全部的神。始建于公元前27-25 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万神殿上面的字样为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的字样,乃拉丁语,其中文含义为:“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tertivm 表示三的意思,拉丁语本应tertium,但是因为古代雕刻时u 很难刻,所以用v替代。
万神殿令人惊叹的完好保存状态时由于它与609 年皈依基督教堂,这一转变保证了一点:只要搬动神殿的一块石头就会犯下致命的罪过。万神殿的巨型圆顶(Dome)由花格镶嵌而成,圆顶中央有一直径8.3 米(29 英尺)的圆孔(Oculus)。这个圆孔是皇帝哈德良的奇思妙想的产物,它使万神殿显得庄严肃穆。在晴朗的日子里,阳光从这里穿过照射到神殿内大理石的墙壁上;夜晚,站在神殿内可以仰望圆孔上方星光闪烁的天空。同时又富有宗教色彩-可以让神殿里的人指引来自天上神灵的凝视。穹顶(dome)是罗马建筑工程中的杰作之一,直径长44.4 米(145 英尺),(比圣彼得教堂那个的大圆顶直径还长),与神殿的高度相等。为减轻穹顶整体重量,自下而上是用了不同材质的涂层。越接近穹顶,土层越薄越轻。底部用的是混凝土和石灰华(厚7 米),中部启用的是火山石灰华,顶部圆孔附近用的是极轻的浮石(仅1 米厚)直到20 世纪,他还是所采用的最大水泥建筑,直到1960 年,他还是全世界最大的独立式圆屋顶。
万神殿背面
可惜我们又要赶往梵蒂冈,完成昨天未完成的登顶,不然肯定留在这里等待那一束光。
TIPS:时间允许的话一定要在12点到达这里,阳光正好通过圆顶直射进万神殿,光辉万照,有一种步入天堂的感觉。
说实话,罗马的建筑里,万神殿给我的震撼极大。里面宽广空旷,无一根支柱,真是不可思议。
万神殿离纳沃纳广场很近,也就几百米距离,沿途都是弹格路的小巷子。一路走去,偶遇大部队人马荷枪实弹,还有电视台记者,不知道是什么采访。我们在旁边围观了半天,什么没看明白就是看到好多帅哥出没,立即感叹太值得了......
长椭圆形(长240 米)的纳沃那广场(Piazza Navona),原址本是罗马皇帝图密善公元86年建造的竞技场(贵族的娱乐场),公元15世纪时被重新铺建。目前这里则是以精致建筑、雄伟喷泉,和悠闲气氛闻名的巴洛克式广场,一年到头有各种节庆和表演在此举行,是罗马市民最喜爱的聚会场所之一,周围的露天咖啡座和冰淇淋店极受欢迎。
《四河喷泉》(意大利文: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英文:Fountain of the Four Rivers):广场中间就是贝尼尼(Bernini)最负盛名的一件气势磅礴的雕刻作品:正中央是一座方尖碑,顶上有只铜铸的鸽子。是贝尼尼为罗马篷·腓力教皇的宫殿设计的喷水池。“四河”指人类征服的四条大河,同时又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四块大陆:多瑙河表示欧洲,恒河表示亚洲,尼罗河表示非洲,里约·德·拉·普拉达河表示美洲。在这里,作者用四个大理石人体雕像象征了四条河流,中间是假山和一个埃及式的方形花岗岩尖塔,寓意着天主教在全世界的胜利。
四个巨人象是随便坐在假山上,神态自然,水柱从各个假山缝隙和泉眼中不规则地流出,有的急剧,有的舒缓,在日光照射下,色彩璀璨夺目,使整个喷泉显得活泼而富有情趣。在喷泉出水口附近有一些小动物的雕塑,马、狮子、蛇、还有一只隐匿在泉眼里的犰狳--一种类似于独角兽的奇怪动物。
可惜,我们到达的时候工作人员在清理水池,木有喷泉看......
里约·德·拉·普拉达河(Rio de la Plata),身边有一些钱币,象征新大陆充满了巨大的财富,他的眼睛注视着方塔塔尖上的鸽子,似乎表明天主教必将统治美洲。
多瑙河(Danube),双臂迎向一面盾牌,盾牌上刻有圣彼得的钥匙和三重王冠,还有象征英诺森十世的徽章,三朵百合和一只代表圣灵的鸽子。
恒河(Ganges),是个身材魁梧的老人,手持长长的船桨,斜身侧坐,目视远方,象征恒河之水源远流长。
罗马有很多广场,但纳沃纳确实很让人喜爱,它是最具罗马风味的一个,有喷泉、有音乐、有阳光,有多彩的建筑;有各种街头艺人;有成群的鸽子;还有好吃的冰激淋。
从这个标识的冰淇淋店左转进入小巷,就可以前往圣天使堡。巷子里还有一家好吃的冰淇淋店BLUE ICE。
看着这些冰淇淋品种,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啊。
2.5欧3个球
去往圣天使桥的路上。其实慢慢走慢慢看一点都不觉得累,欧洲的风情很多是在街巷中才能感受得到。
大概十几分钟就看到了圣天使堡。它是建立在台伯河岸的一座陵墓,公元2世纪罗马皇帝设计并亲自指挥建造,作为他自己以及其继承者的安息之地。几个世纪过去了,圣天使堡也经历了一些变化:首先作为阻止敌人入侵的要塞,然后是作为监狱,最后改建成一座华丽的罗马教皇宫殿。
圣天使堡前横跨台伯河的圣天使桥是罗马城中最美的桥梁,桥上有十二尊天使的雕像,每个天使手上都拿着一样耶稣受刑的刑具,这十二尊天使都出自贝尔尼尼之手。
圣天使堡Castel Santa Angelo:135-139 年哈德良兴建的墓地,卡拉卡拉前的罗马皇帝安葬于此。590年黑死病肆虐,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巡行至此看到大天使米伽勒持剑展翅于城堡顶端,后瘟疫平复。此处曾为监狱关押过布鲁诺。15 世纪修建与梵蒂冈相连的密道,作为教皇避难所。1536 年蒙代路博用大理石雕刻了天使米伽勒像,置于陵墓顶端,由此改称圣天使堡。1753 年教皇本笃十四世请人铸造了一座铜像替换石像。哈德良同时修建了墓地与市中心连接的桥,1450 年坍塌后重建,桥上本无雕塑,1535 年教皇克莱蒙特七世下令建造了Saint Peter(手持钥匙)和Saint Paul (一手持剑一手持书)两位圣人雕塑。十七世纪克莱蒙特九世请贝尔尼尼与其弟子设计建造了十座持耶稣受难相关物品的天使雕像(柱子、钉子、长矛、十字架、耶稣的汗巾、紫袍、蘸醋的海绵、“犹太人的王”主题、皮鞭、荆棘冠冕),圣天使桥Ponte Santa Angelo 由此得名,其中紧靠古堡的两尊天使是贝尔尼尼亲自雕刻,现已被移至城里的圣安德列亚教堂保存,现桥头的为仿制品,另外八座由其弟子完成。
《罗马假日》里面的最后一段故事就发生在圣天使城堡。唯美的爱情至此演绎到高潮。
天使与耶稣汗巾
天使与钉子(年代久了,雕塑有所损坏,天使右手里原有的钉子已经丢了)。
天使与十字架
圣彼得教堂,我们又来了......
这个红绿灯,算是简易版的不......?
这是和解大街的一处窗口,赫然飘扬着台湾地区的所谓“中华民国国旗”。梵蒂冈是极少数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小国之一,这里也许是台湾在此的官方代表机构吧。
差不多12点钟到达,教皇他老人家刚撤退,广场还封闭着进行清理工作。于是我们席地而坐,商量着一会如何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冲进去,速战速决登顶。
为了节约时间和体力,我们选择了乘坐电梯,当然剩下的300多级台阶还是需要亲力亲为的。看多了游记上大家对登顶爬楼梯很累很累的描述,本来心存畏惧,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比起爬国内那些名山大川更是小菜一碟。
最后一段有点倾斜,要抓着这段绳子爬上去。
像一把巨大的钥匙
沿着瞭望台走到圣彼得大教堂正上方向下望去场面非常壮观,立在宽阔无比的圣彼得广场中央高高的方尖碑像一把倒立着的宝剑直指云霄,广场南北两边被两排巨大的大理石圆柱构成的半圆形柱廊环抱着,唯一的一条通道向东延伸而去。在这里可以看到大教堂顶上的13尊雕像,中间手持十字架的耶稣基督明显比旁边的门徒们要高大许多。
这里可是俯瞰梵蒂冈和远眺罗马的最佳地方。向下望去最先看到的是教皇办公大楼,楼前有一个用草坪修剪出来的教皇徽章;大楼后面是埃塞俄比亚神学院(Ethiopian College)。
在瞭望台上前行可以看到下面的大草坪,四周绿树成荫,草坪右边是梵蒂冈科学学院(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s),学院后面是教皇坐驾博物馆(Carriage Museum);左上角立着发射架的是梵蒂冈广播电台(Management of Vatican Radio)。
从大教堂圆顶最高的瞭望台上下来就到了教堂的屋顶,在这里可以零距离地观看三个圆形穹顶的外貌;不过这些圆顶和教堂天窗四周都用围栏圈着,游人无法靠近,只能在空旷的地方给它们照照相;平台上还设有咖啡屋和小卖部,供游人休息和购买纪念品。
博盖塞里不允许拍照,下面介绍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也是选自网络。
参观博盖塞重点看什么?(图文讲解)
一号厅《帕奥莉娜·波拿巴》。帕奥莉娜是拿破仑的妹妹,嫁给了博盖塞家族的卡米洛亲王,艺术家卡诺瓦为她雕的这座半裸斜卧像,大概是模仿奥林匹亚女神或月神戴安娜的姿态,非常精美华丽,受到广泛赞赏。但是也有评论认为雕像风骚撩人,有辱门风。帕奥莉娜的丈夫看完后气得就把雕像锁了起来。
博盖塞的门票就是这个雕塑,一进门就能看到,可见它在馆内的地位。
三号厅《阿波罗和达芙妮 Appolo & Dafne 》 。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太阳神阿波罗瞧不起丘彼特的箭艺,总嘲笑他,这使小爱神很恼火。于是将一支使人陷入爱情漩涡的金箭射向了阿波罗,他便疯狂地爱上了河神的女儿达芙妮;同时,丘比特又将一支使人拒绝爱情的铅箭射向达芙妮,使她对阿波罗冷若冰霜,竭力地躲避阿波罗,并恳求众神帮助她摆脱这没有爱的追逐,众神答应帮助她。所以阿波罗的手刚接触到达芙妮的身体,达芙妮就开始变为月桂树。达芙妮的身子还是人的形状,而她的腿已变成树根,并深深扎进土里。阿波罗望着达芙妮变成的月桂树,无可奈何。他只能采摘几片树叶,编成花冠戴在头上,自慰自怜。这也就是“桂冠”的由来。
四号厅:A 《普鲁托劫持珀耳塞福涅 Pluto & Proserpina》 贝尼尼。神话中,冥王普鲁托(即希腊神话中的哈得斯Hades)在抢劫少女珀耳塞福涅(德墨忒尔和宙斯的女儿,被绑架到冥界后成为冥后)时激烈争斗的情景。在这件作品中,突出了两种力量的对抗:一个强壮有力,在这场力量的争斗中占有绝对优势;另一个柔弱惊恐,带着绝望的目光企图摆脱厄运,是被掠夺者。其实来博盖塞我就是为看它而来。做攻略看到这幅照片的时候真是无比惊叹,难以相信这是一幅大理石雕塑。冥王由于用力而致使手指几乎要掐入少女柔嫩大腿肌肤的深深凹陷、少女惊慌无助时翘起的脚拇指、甚至是冥王掠夺时手上爆出的青筋,都非常具有真实感。
四号厅B 《大卫 David》贝尼尼。大师捕捉的是大卫面对巨人,手中弹弓正要出手的那一剎那 (其实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也是描述这一刻)。贝尼尼的David 抿着嘴,紧皱眉头,全神贯注,全身旋转成投掷的起始状态,双腿紧紧钉牢地上。面对雕像,你都能清楚感受到他对面的巨人的狰狞、恐怖。大卫心中的恐惧,以及孤注一掷的决心使他决心要置巨人于死地。
《圣爱和俗爱 Amor Sacro e Amor Profano》提香 Tiziano
《手提哥利亚头颅的大卫》,卡拉瓦乔。画中表现的是大卫用手中的弹弓和石块击穿菲力斯(Philistines)巨人哥利亚(Goliath)面门后,割下他头颅那一刻的情景。画中大卫手持的利剑正滴着血隐喻了画家曾经杀死过人。画面单调的色彩和年轻大卫脸上忧郁悲伤的表情以及大卫手中拎着哥利亚的人头都反映了画家令人沮丧的逃亡生活,而这颗人头分明就是卡拉瓦乔自己的头(他以自己为模特画的)。
《基督下葬》(The Entombment of Christ)巴达洛基奥(Sisto Badalocchio 1585-1647年)
《捧果篮的男孩》(Boy with a Basket of Fruit)是卡拉瓦乔(Caravaggio 1571-1610)1593年刚到罗马时的作品。画中的模特是他的16岁的朋友和同事,捧着的篮子里杂乱地装着熟透了的水果,表现出了画家心绪烦乱的内心世界;男孩显示出无可奈何的表情,可能自己确实不愿意干这个模特,但又碍于情面。几个世纪以来许多鉴赏家都认为从画中男孩裸露而又性感的右肩、几乎看不出来的喉结和无精打采的眼神里可以猜测出有个女孩一直在卡拉瓦乔的脑海里。
《最后的晚餐》(Last Supper)是巴萨诺(Jacopo Bassano 1510-1592年)1542年的作品,它远没有达芬奇那幅那么出名,但仍是16世纪意大利绘画的一幅杰作。与达芬奇那幅名画不同的是这幅画中的人物都是些不修边幅、光着脚、举止很随意的渔民,在站在桌后的耶稣基督向这些渔民质问“是谁出卖了我”这至关重要的时刻,众人仍显得毫不在意,互相议论、猜疑和指责。画面颜色鲜艳,有一束斜射的光线穿过酒杯。
《年轻的酒神巴克斯在病中》这是卡拉瓦乔(Caravaggio 1571-1610)在1593-1594年创作的自画像,所以这幅画也被称作《作为酒神巴克斯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as Bacchus)。在1592年他到罗马的第一年就染病住院半年,所以在画中略微抬起的、稍稍偏转的脸上表现出了痛苦的表情,也是自己当时精神状态的真实表现。
这幅《狄安娜》(Diana)是多梅尼基诺(Domenichino 1581-1641年)1616-1617年的作品。它描述的是狩猎女神和水泽仙女们在举行射箭比赛,要求第一支箭射中树干,第二支射中悬挂着的丝带,第三支射落飞鸟。
《圣母、圣子和圣安妮》。卡拉瓦乔在1605-1606年创作的极具争议的作品。画中圣母玛利亚抱着耶稣,正在教他如何用脚踩碾象征原罪的毒蛇(Serpent因为它唆使夏娃偷吃禁果),站在旁边满脸皱纹、身材干瘦的是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可以看出他们三人对危险(蛇)的态度。母女两人头顶上都有一个细细的光环,耶稣则被表现出是个未受割礼、全身赤裸的小孩,毒蛇因被玛利亚用力踩压而全身腾空扭曲。画中几乎全黑的背景更加突出了人物,左上方的一小片光亮照在耶稣身上使得他成为整个画真正的主角。
《从十字架卸下圣体 Deposizione 》 拉斐尔 Raphael.《基督下葬》(The Deposition)是拉斐尔(Raphael Sanzio 1483-1520年)在1507年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作品。画中表现的是基督从十字架上放下来后准备被埋葬的情景,基督手脚上的钉眼还依稀看见,右边的圣母晕倒在侍女的怀中。
《女先知》(A Sybil)也是多梅尼基诺(Domenichino 1581-1641年)1616-1617年的作品。右手拿着算卦书,靠在一把琴旁,眼睛凝视着斜上方,似乎在那里上帝正在告诉她未来一切。
出门左转坐车到了火车站,坐910到火车站下车旁边就是75路公交车,坐了几站转628路下,马路对面就是科斯美汀圣母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Cosmedin。(当然如此顺畅的转车要感谢罗马市民的热情帮助和胡小姐不厌其烦对他们的骚扰)。
开放时间:9:00─13:00、15:00─18:00
建于六世纪,由于毗邻拜占庭式建筑,被称为希腊教堂,附近街道称为希腊街。782 年教宗亚德一世重建该堂,由于教堂的优美设计,被形容为cosmedin(希腊语意为美丽)。教堂的钟楼是全罗马最高的中世纪钟楼。教堂前还残留着罗马现存最古老的神殿方特纳神殿的遗迹,真理之口就位于其中。
真理之口 Bocca della verità ,是一个大理石的雕刻,类似人的面孔,据称是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喷泉的一部分,或者是一个下水道的井盖。从中世纪开始,人们相信如果有人撒谎,他的手伸进口中,就会被咬住。从十七世纪起,它被安放在圣母堂的门廊。合影需收费0.5欧/人。
不过,真正让它大出风头的还是电影《罗马假日》,电影中奥黛丽赫本扮演的公主与格里高利派克因为彼此并未告知对方真实身份,而在此处上演了一场可爱的闹剧。
其实想想也蛮好笑的,我们这么多人在这里排队,就只是交钱为了把手伸进它的嘴里照上两张照片。
交费拍照前,收费员看到我拿出来小熊,立即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它也算是一个人,需要付费0.5欧。意大利人可真喜欢搞搞震......
拍完照片,可以参观科斯梅丁圣母堂,真是一座小教堂,小的不能再小了。
在门口继续坐车去参观首都博物馆,虽然步行过去也很近,但是既然有了ROMA PASS,不用白不用啊(小农意识时刻出现ing......)
这衣服,尺度好大......
凭ROMA PASS免费进入了卡皮托利尼博物馆(既然不能用在博盖塞美术馆,卡皮托利尼博物馆也是值得的。)过安检的时候我把相机拿给工作人员,问他需不需要检查,他立即做出一副很惊讶的表情,问我是要把相机送给他吗?
卡皮托利尼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471年,当时罗马教皇西斯特乌斯四世捐赠了一批珍贵的青铜雕像给罗马人民,暂时存放在坎皮多利奥山,由米开朗基罗对此三座建筑进行设计改建,待逐一完工后将捐赠品统一布置在这些建筑物内,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后来又陆续搜集了一些古罗马的雕塑、碑铭、钱币、绘画等珍贵文物,一并放入馆内展出。今天的建筑结构由米开朗基罗设计于1536年,从16世纪开始修建,前后花费了400多年时间。博物馆分列在3座建筑内,展出了大量罗马时代的雕像、铭文,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宝石、钱币、绘画作品等,许多都是无价之宝。
博物馆镇馆之宝是母狼铜雕像,是公元前5世纪伊特鲁里亚人的作品,现在这组雕像已成为了罗马的城市标志。相传公元前7世纪国王普罗卡斯死后留下了两个儿子,弟弟阿穆利乌斯把哥哥发配到别地,还将西尔维亚安排到维斯太神庙作女祭司。西尔维亚被战神玛尔斯强奸后生下双胞胎,结果西尔维亚和孩子反而被判投河溺死。负责溺死孩子的人不忍下手,就将孩子在洪水流过时将篮子带走顺流而下,被母狼发现后喂养。牧羊人将孩子抱回抚养,为哥哥起名罗慕路斯、弟弟瑞姆斯。两兄弟长大后英勇无比,得知了自己家世后,杀死了国王阿穆利乌斯,接回自己的祖父。决定修建一座城池纪念他们的母亲西尔维亚,根据哥哥的名字命名了罗马,将狼视为民族的吉祥之物。
这个应该是马可•奥勒留骑马肖像雕塑的原版,青铜之上锈迹斑斑远不似门外那个衣冠华丽。
女人的天性就是购物吧,不过这里的纪念品店我买到了很精致的冰箱贴,3欧/个。
继续问路,和警察大哥合影一张,欧洲人的轮廓很立体,这也是我们觉得帅的原因之一吧。
走回万神殿,附近也有个好吃的冰淇淋店,叫Gelateria Della Palma(B),标志是一颗三色的椰子树,号称有150种口味的冰淇淋。地址:via della Maddalena, 20。就是你背对万神殿,右手边的巷子里。
另一个叫Giolitti(C),地址:Via degli Uffici del Vicario, 40,在万神殿北面不远的一条小巷子里。
晚餐在哪家吃的名字忘记了,也是在一条巷子里很多家选择了一家招揽生意最热情的,意大利很多餐馆晚上吃饭灯光昏暗,为了敬业拍菜菜,每次都有人负责用手机的手电筒功能来进行照明。
意大利的调味饭。
传统正宗的意大利Risotto想必是任何一个吃大米饭长大的国人都不容易接受的“夹生饭”。据说意大利人就是习惯吃六七成熟的米饭。意大利式的米饭、面食都不会彻底煮熟,这样吃起来口感才比较有韧性。先在锅里放入橄榄油、洋葱、蒜等,热锅,将米放入锅内炒两到三分钟,直到米变成金黄色;放入葡萄酒、“肉水”,一次不要倒入太多,使米能充分吸收水分。在饭好前一分钟,放入一小勺的牛油,使米饭更黏稠,上碟时更容易做出造型。做好一份烩饭大概需要16到18分钟,其它材料放入的时间则是要靠厨师的经验掌握了。
鉴于拖箱子的痛苦,胡小姐一度幻想从酒店打的去火车站,当然这个奢侈的念头在咨询前台听闻的士费+行李费要付15欧的那一刻烟消云散。提前半小时来到火车站,先看大屏幕找到要乘坐的火车车次,然后看在几号站台上车就OK了。当然站台号没那么快出来,在发车前十几分钟吧。
其实这一路下来坐火车的人都不多,除了去威尼斯的班次。以致于某人感叹:在国内叫挤火车,在这里才是坐火车…
昏睡一个半小时到达佛罗伦萨,出站后先去问询处咨询如何去住处,被告知大概要走15分钟。在佛罗伦萨订的是家庭旅馆,入住条款上写明下午13:00-15:30前台无人接待。看看时间还够,也以为不会那么严格守时,就决定步行前往。(于是又有一次惨痛教训)
佛罗伦萨中心区真心不大,游客游玩也基本集中在圣母百花大教堂到老桥这个区域。但由于路面是青石板路,有行李的游客还是要有思想准备。
拿着地图一路问人,一路经过了很多必去场所,教堂、广场、博物馆、购物区域,圣母百花大教堂、市政广场、韦奇奥宫都看到了,于是打趣说本日行程已经圆满结束。
旅馆其实距离市政广场很近,但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问人也只能说出个大概区域,意大利的门牌号啊,不是按照顺序来排的......这个时候凸显四人旅行的好处,安排两个人看行李,另外两个先去找地方。
我和小倩最后基本展开地毯式搜索,等到找到那一刻,我很严肃地对她说:我相信意大利将会把我一年的走路指标都用完......
在罗马三天兵荒马乱,每次路过都没有拍一张火车站的照片,走的时候用手机咔嚓了一张。
第一次在欧洲坐火车,心情还是小激动的
有各地天气预报滚动屏
拿着打印的票直接上车,感觉设施比动车更胜一筹。
一个半小时后到达佛罗伦萨新圣母玛利亚火车站(Stazione di Santa Maria Novella,简称SMN火车站)。一出车站扑面而来的就是蓝天白云,不由心情大好。天气因素在旅途中的重要性仅次于同伴啊.....
围观了下的士价格,还是没狠下心。
火车站正对面的information,里面有专人负责解答游客咨询。除了地图,还有博物馆、教堂等的开放时间表,对于安排参观时间非常有用。
佛罗伦萨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步行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佛罗伦萨人说,来佛罗伦萨的不是游客,而是文化朝圣者。遍布艺术与建筑瑰宝的佛罗伦萨,在文艺复兴时期绽放出最绚丽的人文之花。
砖红是佛罗伦萨给我最初也是最深的印象,这里满眼可见古朴的砖红色,也是这座城市热情与活力的色彩。
圣母百花大教堂那砖红色的圆顶,也总是不经意间出现在我视野的前方,勾画出佛罗伦萨最美的天际线。
与罗马相比,佛罗伦萨的住宿贵了很多,于是我们选择了相对便宜的家庭旅馆b&b galileo 2000,118欧/晚。位于Piazza san firenze广场,距离乌菲齐美术馆、市政广场、圣十字广场、老桥和皮蒂宫等景点都只有几步之遥。虽然位于市中心,但这家实在是不好找,等我们半残废地找到它时,悲催的发现果然大门紧闭,按门铃也无人应答。预订时有一条信息:前台于13:00至15:30之间关闭,都被我们无视了,于是再次领教了意大利人的时间观念,也让我们在后来的旅途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像他们那样宽于律己,严于待人。
既然不能入住,就先吃饭打发时间吧。在百花大教堂旁边找了一家餐厅,打趣说两个人负责看行李,两个人去参观大教堂,休息观景两不误。
佛罗伦萨美食里具有当地特色的当属牛肚堡,那就先来份牛肚尝尝。
小倩严重鄙视此杯咖啡的不严谨,因为拉花.....
提拉米苏是意大利有名的甜点之一,但是这个实在卖相一般。胡小姐给出的评语就是:没你做的好吃,这是最高褒奖不?
吃饱喝足休息了一会,3点出头决定去旅馆碰下运气。在大门口探头探脑了一下,隔壁立即有人来问我们是不是住宿的,热心地帮我们打开了门,感激涕零ING......就是没有电梯........
气喘吁吁地把一堆行李箱拖到了二楼门口,开门的是旅馆老板,中年意大利男人,50出头,但看起来好年轻,也很热情。在交代了wifi密码,大门密码,钥匙怎么用,早点时间之后,就开始热情的拿出一张地图,在上面画啊画啊,告诉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玩转佛罗伦萨。
放下行李准备出发,才发现胡小姐已经和老板聊得不亦乐乎,不仅让老板帮我们电话预订了大后天乌菲齐美术馆的门票,而且帮我们电话预订了晚上Da il Latini餐厅的位子,又让老板画清楚哪里有超市等等一系列问题......
当然老板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想吃一顿chinese dinner,因为胡小姐对他吹嘘我是一个very good chinese cook。
但是一进门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原来是木有电梯的啊啊啊......
虽然折腾得筋疲力尽,但是看到旅馆的那一刻,立即觉得值了。
好大的房间,我们两间房是连通的。
放下行李,心情愉悦地出发了,蓝天白云的天气实在很给力啊~~~
巴托洛米奥∙阿曼纳蒂和他的助手们作的《海神喷泉》(1563—1575年),水池正中海马拉的双轮战车上立着巨大的白色海神像,佛罗伦萨人称它为“大白雕”biancone。
韦奇奥宫(旧宫)Palazzo Vecchio:建于13 世纪,塔楼高94米,曾是美第奇家族的私人住宅,1861 年意大利王国成立后,韦奇奥宫曾作为王国的外交部和会议大厦。1871年迁都罗马后,韦奇奥宫便是地方政府所在地,至今仍是市政府办公大楼。建筑内部二层的16 世纪沙龙Salone dei Cinquecento 曾经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的会议室,用巴扎利派的绘画装饰着;三层的13 世纪沙龙Salone dei Duecento 里精致的穹顶画和织入了当时佛罗伦萨地图的壁毯(16 世纪制)都很有艺术价值。
佛罗伦萨最著名的市政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也叫领主广场,始建于13、14世纪,最初是在被拆除的乌贝蒂、佛拉伯斯基及其他皇帝派家族的房地基上建起来的,后来经过扩建后形成了今天的规模。过去和现在都是佛罗伦萨的行政中心。广场东南角是传统的行政中心旧宫Palazzo Vecchio。这里也是一座独一无二的露天雕塑博物馆。广场上游客很多,穿行在造型精美的雕塑中,无不为之深深震撼。
广场上最有名的的当数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但这尊是复制品。真品藏在广场转角处的学院美术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请米开朗基罗为该市打造一尊雕像,于是他选择了打败巨人的男孩大卫。米开朗基罗不负众望,在29岁时完成了这尊旷世巨作。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形象。他英姿飒爽,左手拿石块,头向左侧转动着,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
雕像结构精细、栩栩如生,连他手臂上的血管都隐约可见。据说医生、学者至今仍然佩服米开朗基罗对人体结构的了解和精细的表现手法。
韦奇奥宫正门右侧,立着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降服恶魔凯克斯Cacus的雕像。
切利尼1554年作品《帕尔修斯》,讲述宙斯的儿子帕尔修斯斩杀蛇发女妖美杜莎的故事。珀耳修斯的身体比例匀称、肌肉发达,用右腿支撑站立。珀耳修斯情绪节制,控制着自己的情感。鲜血从美杜莎的头部和颈部涌出。其装饰华丽的底座同样是切利尼的作品,有四尊优雅的青铜小雕像:朱庇特、墨丘利、弥涅耳瓦和达那厄。底座上的浅浮雕,表现“珀耳修斯释放仙女”,原作收藏在巴杰罗美术馆。
旧宫左侧是晚期“哥特式”风格的兰齐敞廊(佣兵凉廊)Loggia Dei Lanzi,由本齐.乔内和西莫内.托冷蒂于1376-1382年建造。凉廊正立面护墙下方是雕有Agnolo Gaddi所作代表四枢德:勇敢(勇德)、节制(节德)、公义(义德)、明智(智德)寓言人物的三叶形装饰。半圆拱由佛罗伦萨人Antonio de' Pucci 完成。在凉廊的台阶上有两尊佛罗伦萨标志狮子的大理石雕像,右面的一尊源于古罗马时代,而左面的一尊由Flaminio Vacca雕刻于1598年。
《掠夺萨宾妇女》1581年-1583年,塑造的是罗马士兵劫夺邻邦萨宾妇女为妻的情节。 群雕塑造了三个人物抱成一团,形成一个艺术整体,并按相反方向的力度之间的对抗和均衡构图,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观赏。雕刻家巧妙地将三个形体的动作缠绕在一起,同时这些动作又是精确地平衡着的,连续的姿势和动作把人们的视线螺旋般地引向上端。因此,这件作品以其复杂构图和有力的组合,预示着巴洛克雕塑群像即将到来。原作被移至美术学院画廊内。
META超市,在佛罗伦萨的四天时不时会光顾一下,其实在超市买东西还是挺划算的。门口那个移动食品贩卖车是一家有名的牛肚堡,里面的意大利人就会用纯正的中文跟你打招呼,不仅会说你好、谢谢、再见,还会说:牛肚、喜欢辣的还是不辣的......
超市收银员
圣母百花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天主教佛罗伦萨总教区的主教座堂Duomo,由教堂、钟塔与洗礼堂构成。
圣乔凡尼洗礼堂7世纪即已建成,11世纪改建成现在的白色八角形罗曼式建筑。佛罗伦萨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马基雅弗利等名人。洗礼堂三扇铜门上刻有《旧约》故事的青铜浮雕,其中二扇为吉伯提Ghiberti 所作,被米开朗基罗赞为“天国之门”,花费21年完成。现在门上的是复制品,原件在大教堂的博物馆展出。
乔托钟楼高85米,1334年由画家乔托设计并监工,属哥特式建筑,由六层方型结构向上堆叠成柱形,高 89 米,外墙铺白色大理石,纯净优雅。
大教堂1296 年奠基,阿诺尔福∙迪坎比奥设计,1347年秋天爆发黑死病迫使工程中断。立面采用华丽的卡拉拉白色大理石、普拉托的绿色大理石和马雷马的粉红色大理石镶嵌。1367 年由全民投票决定在教堂中殿十字交叉点上建造直径43.7米,高52米的八角形圆顶。1418年佛罗伦萨市政府公开征集大圆顶方案。精通罗马古建筑的工匠菲利波∙布鲁涅内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1377 ~ 1446)胜出,为总建筑师。在建造拱顶时,没有采用当时流行的“拱鹰架”圆拱木架,而是采用了新颖的“鱼刺式”的建造方式,从下往上逐次砌成。大教堂于1436年3月25日,举行献堂典礼。大穹顶内部是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所绘巨幅天顶画《末日审判》,不过它最终是由另一位画家祝卡利Zuccari 完成的。中殿北墙上有乌切洛Paolo Uccello 所绘《乔凡尼•阿古托纪念碑》和为纪念但丁诞辰200 年所绘的《但丁与神曲》(1465 年)。
百年之后,米开朗基罗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也建了一座类似的大圆顶,却自叹不如:“我可以建一个比它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它的美。”
走啊走啊就看见了圣母百花大教堂。
目前所见的建筑正面是1887年重建的结果,以绿、白和粉红的天然大理石铺砌出颇女性化的柔美,与圣母之名极為相衬;内部东侧墙上的马赛克镶嵌装饰,是此教堂傲人的地方之一。这座使用白、红、绿三色花岗岩贴面的美丽教堂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诠释得淋漓尽致,难怪会被命名为“花之圣母”。
整个教堂的外立面用粉色、白色、绿色三种色彩的大理石装饰,加之大量精美的雕塑,令人眼花缭乱。
乔托钟楼Campanile,开放时间:8:30-19:00,门票:10欧
罗斯金形容大教堂广场的钟楼为“完美建筑的典范”,这座建筑是在1334年由乔托开始设计并建造,但他在尚未完工之前就去世了。今天展示给游客的一楼的大部分浮雕(钟楼的精彩装饰部分)是仿制品,原作留在歌剧博物馆中。
钟楼登顶拍摄大教堂角度最佳,而大教堂登顶可看壁画末日的审判,两则择其一还是建议上钟楼,414级楼梯,俯览佛罗伦萨旧城全景。
钟楼82米高,门票10欧每人。木有电梯,老老实实爬了414级台阶,感觉也不是很累。不过本人最不喜欢的运动就是爬楼梯,在国内旅游爬山觉得好痛苦,出了国看教堂登顶也痛苦......
钟楼顶上是俯瞰全城特别是观看圣母百花大教堂红砖穹顶最好的地方。放眼望去,蓝天白云,后面是层层远山,天际线起伏美丽。那一片红黄相间的美丽景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难以忘怀。
圣乔万尼洗礼堂,传说最古老的建筑。它是在1世纪时的罗马建筑遗址上建造起来的,在892年最早的文件记载中就被提为佛罗伦萨第一座大教堂。据记载,这里是纪念施洗者圣约翰(St John Baptist)而建,包括但丁等著名人物都在这里的圣水盆里接受过洗礼。
今天,洗礼堂最突出的特色是它的门。最先建成的南面那扇门由28幅描绘佛罗伦萨主保圣人—施洗者圣约翰生平的板面油画装饰而成,洗礼堂也是以他的名义而建。北门的主题是有关耶稣、《福音书》作者和教堂神学家的生平。
更为精致的设计体现在三扇门中最著名的由吉贝尔蒂设计的东门,被米开朗基罗称赞为“天堂之门”,1425年,吉贝尔蒂共用了27年的时间完成创作。大门共两扇,每扇门上的浮雕作品被分为五块,采用了圣经旧约传说中的十组故事为题材。今天我们看到的油画都是仿制品—原作保存在大教堂歌剧博物馆中。
进入洗礼堂,往上一瞧,就会发现由富丽堂皇的镶嵌图案覆盖着的天顶—主要由威尼斯工匠创作的13世纪作品(佛罗伦萨人在镶嵌工艺方面没有基础),它那极其复杂的叙述包括耶稣、约瑟、圣母玛利亚和施洗者圣约翰的生平。
“天堂之门”的十个画面分别为:亚当和夏娃;该隐和亚伯;挪亚和他的家庭;亚伯拉罕和以萨;以扫和雅各;约瑟和他的兄弟们;摩西和律法;约书亚进入应许地;大卫战胜哥利亚;所罗门和示巴女王。
共和广场(Piazza della Repubblica)。根据维基百科记载,这是一个长100米、宽75米的19世纪风格的矩形广场,起源于古罗马时代,曾是中世纪犹太人区,现在仍是佛罗伦萨的“客厅”,拥有著名艺术家和作家聚会的咖啡馆、豪华旅馆,拱廊现已辟为雅致的步行区,是该市的旅游热点和主要商业区。
广场的西边整排南北向的四层建筑的正中央有一个巨大的拱门,给人深刻的印象,有些像凯旋门的样式。周边拥有佛罗伦萨最古老的咖啡馆,其中最著名的是广场南侧的红上衣咖啡馆。
晚上的共和国广场更迷人,附近的街道上有卖艺表演,阵阵掌声和笑声,夜晚的旋转木马换成了梦幻般的面孔,像暗夜里的童话,如梦似幻。我们在佛罗伦萨夜色中的街头行走,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艺术氛围和轻松气息。
吃是对每天暴走最好的安慰了吧。佛罗伦萨的T骨牛排声名远扬,去之前就惦记着一定要吃,于是就有了这么一顿。
Da il Latini餐厅(www.illatini.com Via dei Palchetti 6/r Santa Maria Novella 12:30-14:30, 19:30-22:30 BUS 6,A),据说有着佛罗伦萨最好吃的牛排,事实证明不虚此行。胡小姐让老板为我们预订了七点半的位子,到达时还差十来分钟,门口已排起了长龙,还未开门迎客,不由得庆幸订位的英明决定。
七点半准时开门,一进门就被它特殊的装潢所吸引,天花板上悬挂着一个个用整只猪腿风干的火腿,把餐厅装饰得别有味道。为我们服务的WAITER是一个胖胖的老头儿,不停和我们开玩笑。主菜是餐厅主打带骨大牛排,每公斤50欧元,最少一公斤起点,服务生居然说我们至少应该点两公斤话说在意大利点了几次牛排,发现他们是不问你要几成熟的。
这里免费提供自酿的红酒和其他果酒。原本我们就打算点一支红酒,询问价格时那个胖老头儿告诉我们红酒要200欧,对女士免费,必须由在座男士买单,那种严肃的表情让我们觉得更忍俊不禁......
除了牛排,我们还点了帕尔马火腿、意大利饺子。
据说帕尔玛火腿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生火腿,其色泽嫩红,如粉红玫瑰般,脂肪分布均匀,口感于各种火腿中最为柔软,因此正宗的意大利餐厅,都有供应。能否提供优质的帕玛火腿,几乎成为评价餐厅素质好坏的标准。
在帕尔马地区的夏天,人们通常喜欢这样的吃法:帕尔马生火腿配蜜瓜。帕尔马生火腿味道鲜美,咸中带甜,因此配上蜜瓜更能突出她的甜味。
一路玩下来,我们发现意大利人真的很爱喝红酒,即使是一位老妇人自己用餐也会点一支红酒慢慢品尝。一般两个人喝一支红酒算正常,看来喝红酒就像喝饮料一样......
牛排上来了,微焦的表面还有点酥香,里面还是带血的,小伙伴们一尝纷纷表示好吃极了。事实证明这一餐是我们在意大利吃的最满意的一顿。
LP的《佛罗伦萨》对T骨牛排作了详细的介绍:一块真正的T骨牛排必须来自珍贵的Chianina牛,牛排应当在木炭(橡木或橄榄木更好)上烤制,在烤熟后只添加盐和胡椒粉。这块厚厚的、美味至极的牛排会让你大快朵颐,外皮硬脆,内里绯红而鲜嫩多汁,中间一根T骨更添滋味。
结账80欧,付了2欧的小费。服务生主动送了马丁尼酒和小点心,似乎是一种有点气泡的果酒,味道不错。
从餐厅回旅馆的途中经过了共和广场,旋转木马在灯光下愈发像是在童话王国里一样。
每天的必备项目,每次吃的时候都会想离开意大利时我会深深地怀念它。
这个教堂原是城墙外的一片沼泽地。1294年由阿诺尔福∙迪∙坎比奥Arnolfo di Cambio 设计,外观属哥特式建筑,整体设计反映了方济各会简朴的风格。平面布置为埃及式或T 型十字架(圣方济各的一个标志),长115 米,一个中央走道和2条过道被几排八角形柱子隔开。教堂南面是一座修女院,其建筑部分保留下来。钟楼兴建于1842年,以取代被闪电击毁的旧钟楼。新哥特式大理石正立面,由来自安科纳的犹太人建筑师尼科洛∙麦塔斯Nicolò Matas 设计和修建于1857-1863年,麦塔斯在作品中设计了一个明显的大卫之星。教堂内有但丁、伽利略、米开朗基罗、马基雅弗利、罗西尼等276位伟人的墓,因而被称为“意大利的先贤祠”Tempio dell'Itale Glorie。内部的装饰也出自许多艺术家之手,其中最出名的有走廊右侧第5根廊柱上多纳泰罗的金色浮雕《圣母领报》、正殿的巴尔迪礼拜堂内乔托的湿绘壁画《圣弗朗西斯科的一生》Lavita di San Francesco、左侧廊多纳泰罗的《十字架》Crocifisso。
我们没有进去参观,据说内部结构比较复杂, 有太多的墓地和礼拜堂以及雕塑油画。先把网上找到得两个有用的链接放在这里:
起了个一大早,出门时天开始亮起来,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蓝色。在河畔静静望着这座醒来的古城,聆听教堂传来的钟声,心中满是宁静祥和。
旅馆距离圣十字教堂(Basilica di Santa Croce)很近,这里长眠着众多意大利的精英人物,可谓群星璀璨。
圣十字教堂与很多教堂不同,除了宏大的主殿外,侧翼和后部都有小礼拜堂(耳室),数量达到两位数。此外,外部还建有回廊,与侧翼的建筑一起,包围并形成了内部的庭院。
教堂很美,唯一觉得不协调的就是广场上搭建的棚子。
教堂里面只有但丁的衣冠冢,因为他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被驱逐出佛罗伦萨,终身不得返回,而被埋葬在拉文纳。教堂外还立有但丁雕像,广场也被命名为但丁广场。
清晨没有游客的街道,安安静静,恬静幽雅。
慢慢走总会看见百花大教堂的砖红圆顶在你前方,犹抱琵琶半遮面。
早晨的共和广场
早锻炼完毕,回去吃早餐。比起罗马来这里的早餐可是简单了不少,不过据说这才是典型的意式早餐:一个牛角面包,一杯咖啡,一杯果汁。
新市场拱廊南面有一尊小猪喷泉(Fontana del Porcellino),它是由雕塑家塔卡(Pietro Tacca, 1577-1640)根据一尊古希腊雕塑的罗马时代摹制品创作的,传说只要你摸摸猪鼻子并往水里投一枚硬币,未来就一定会回到佛罗伦萨。一听这个传说,我心里就嘀咕怎么和许愿池那么像啊....
早上的行程就是乌菲齐美术馆。被梵蒂冈博物馆折磨得半残废的小伙伴们听说里面不能拍照立即决定不带相机去。乌菲齐是意大利语办公室的意思,说明这里曾经是美蒂奇家族大公的办公室,后来家族后裔把藏有的所有藏品捐给了政府,这里也就成了公立美术馆,现在美术馆里主要展出的是绘画作品,而其他雕塑作品则被摆放在巴杰罗美术馆。
乌菲齐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美术馆之一,也是欧洲最重要的美术馆。它是美蒂奇家族给人们留下的最丰富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当时美蒂奇家族资助了包括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多纳太罗(Donatello)在内众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所以这里藏有他们丰富的艺术作品。整个美术馆馆藏10万多件展品,按照创作时间和创作流派分为46个展厅,如果想把每个展厅都看一遍,恐怕一天都不够,所以参观一定要赶早,而且要捡重点看,其中最著名的有波提切利的《春》、《维纳斯诞生》,达芬奇的《东方三圣来朝》,米开朗基罗的《圣家族》、提香的《乌尔比诺维纳斯》。
TIPS:
一、参观前一定要对西方美术史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史有所了解,最好找一份有分画室详细介绍的攻略打印出来;
二、虽然里面不能拍照,但“U”形长廊的尽头是拍摄老桥等风景的最好地点,很多人都在那里拍照,向外拍是允许的,所以带不带相机自己权衡~~~;
三、入口的纪念品店里有卖中文版本的乌菲兹美术馆官方指南,好像是13欧一本,许多名作有详细介绍,经济上允许的话可以考虑买一本,既是纪念也可以随时拿出来欣赏;
四、参观时间挺长的,展厅里面不允许喝水,所以最好吃饱喝足再进去,好有充足的体力;
五、排队时间挺长,如果旅途匆忙,最好提前预定,可以让酒店帮忙电话预订,因为听说网上预订的时间好像都是从中午开始。
乌菲兹美术馆各展示重点作品罗列:
2展室:
三副描绘坐在宝座上的圣像(Madonna in Maesta)或圣母玛利亚加冕的伟大作品,由意大利最好的13世纪艺术家:乔托、契马布埃和杜乔完成,他们都是与几个世纪来在意大利艺术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式化拜占庭艺术及其传统画像手法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的先驱者。契马布埃画的圣徒站在固定的位置上,而杜乔所画的圣徒看起来似乎是摇摇欲坠地飘在空中。乔托则向前迈出了最大的一步,他在画中增添了亮部和暗部来体现圣母玛利亚披风上的褶痕,这种艺术手法背离了不自然、矫揉造作的拜占庭风格,是现实主义的、完全创新的开端之一。
3-6展室
都是意大利哥特式大师们的绘画。首先陈列的是锡耶纳那里的画家的作品。他们仍继续受到正在消退的拜占庭艺术传统风格的深刻影响,其中最好的是西莫内-马丁尼创作的《天使传报》(Annunciazione)以及彼得罗和安布罗焦-洛伦泽蒂的作品。接下来所谓的“国际歌坛市”的典型例子:真蒂莱-达法布里亚诺称赞精致的《赞颂三王》和洛伦佐-莫纳科的《圣母玛利亚加冕》例证了这一极讲究细节的宫廷气派的风格。
第7展室
展示了文艺复兴的第一个繁荣期,房间中以意大利最出类拔萃的画家之一—多梅尼科-韦内齐亚诺的一幅绘画为特色,这位画家只有12幅自信的署名作品。
10-14展室(重点!)
美术馆不允许拍照,但是在三楼拐角的地方,有N多人在拍,原来是从那个窗口可以看到老桥的景色。
《春》(Allegoria della Primavera) 波提切利Botticelli
取材于当时的著名诗人波利希安的寓言诗——一个早春的清晨,在优美雅静的果林里,端庄妩媚的爱与美之神维纳斯位居中央,正以闲散幽雅的表情等待着为春之降临举行盛大的典礼。采用传统的蛋清画法。画面上华丽的装饰效果反而更加强烈。由于蛋清干后会使颜色形成坚硬的一层,是一种透明的颜色,因此在这幅画上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接近水彩画的纯净。
《维纳斯的诞生》(La Nascita di Venere),波提切利Botticelli
1485年完成的《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的另一幅杰作,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从大海中诞生的场景,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在当时颇为与众不同,不强调明暗法来表现人体造型,而更强调轮廓线,使得人体有浅浮雕的感觉,而且极适合装饰作用。画面中的女神肌肤洁白,金色的长发飘逸,无愧为是完美的化身;但脸上却又挂有淡淡的忧愁、迷惘和困惑。
第15房间:《基督受洗》(The Baptism of Christ)、达芬奇
达芬奇和韦基奥一起所画,当时不满20岁还是韦基奥的学徒的达芬奇在画面的左下角画了两个跪着的天使。天使细致入微的动作、红润优雅的面孔和后来成为达芬奇招牌的小卷发让所有的人拍案叫绝。
《天使传报》(Annuciazione) 达芬奇。是达芬奇第一幅独立完成的作品。最后一件是他未完成的作品。(《天使传报》是文艺复兴艺术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主要讲述了天使加百列来到年轻的玛丽亚面前,告诉她即将产下耶稣基督成为圣母。)
《圣家》(Tondo Doni) 米开朗基罗
这是美术馆中由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唯一绘画,圣母亲自给孩子耶稣喂养乳奶,这样的描写早从旧约圣书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从喂养乳奶可以看出生命的来源及其本质,旧约圣书时代喂养乳奶象征着信任和信仰的基础。通过圣母喂养乳奶的模样显现出人类和神的久远的价值,针对那些没有得到神宠爱的可怜的人们展现了神伟大的爱。
《金翅雀的圣母》(Madonna del Cardellino) 拉斐尔
这幅圣母像上一共画了三个人物,圣母、耶稣与约翰。但人物没有一点宗教标签。 圣婴与约翰都画成幼儿形象。年轻的圣母,就象带着两个孩子的民间母亲。构图取金字塔式,据说这是他效法佛罗伦萨莱奥纳多·达·芬奇的结果,因为这种构图在当时 正是达·芬奇的成功首创,它具有很强的稳定感。这个时期拉斐尔画的圣母与圣子, 都以风景为背景,人物的数目也雷同,而且具有共同性的母爱主题。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这幅作品表现出提香细腻描绘的功力与创新构图。画面前方横躺着一位身体匀称的裸体美女;她身后的一大面黑色布幕遮住了左半边画面,右半边则表现出室内的情景与空间。提香将背景从中切开做差异性极大的处理,一方面在引起观赏者想知道黑幕后面是什么地方?另一方面也让大家满足内心偷窥的欲望。提香处理这种题材及构图的方法,在绘画史上都是一种挑战与突破。
中午参观完毕,开始在古城溜达。第一个目的地新圣母教堂。其实从火车站出来的游客都可以看到它的背面。不过当我看到正面的那一刻还是觉得眼前一亮。
它是佛罗伦萨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现在是多明我会在佛罗伦萨的基地。教堂的立面反映出了由罗马风格向哥特风格的转变,据说内部则拥有精湛的壁画,但是对于不是很感兴趣的人来说就还是忽略吧......
按年代这是佛罗伦萨第一座宗座圣殿,也是道明会在佛罗伦萨的主要教堂。教堂连同毗邻的修道院,由于佛罗伦萨最重要的家族的慷慨捐助,收藏了一批无价的艺术珍宝,特别以哥特式和早期文艺复兴大师的壁画而著称。这座教堂之所以被称为“新圣母”,是因为它是建造在9世纪圣母祈祷所的地基上。当这块地基在1221年归属道明会时,他们决定在此修建一座新教堂和毗邻的修道院。这座教堂是由2位道明会修道士,Sisto Fiorentino修士和 Ristoro da Campi修士设计。教堂始建于13世纪中叶(大约1246 年),大约完成于1360年,在 Lacopo Talenti修士的监督下,完成了罗马式-哥特式的钟楼和圣器室。当时,托斯卡纳哥特式正立面还只完成了下部。3座大门的上方为半圆拱,而正立面下部的其余部分设计了盲拱,由壁柱分开,冠以贵族坟墓使用的绿白条纹。同样的设计也见于毗邻墓地的围墙。这座教堂于1420年祝圣。当地的纺织品商人Giovanni di Paolo Rucellai,委托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设计了黑白相间的大理石的教堂正立面的上部。这种绝对对称外观和上方圆形彩窗的设计一直影响到后来巴洛克和哥特式教堂的建筑风格。
道明会(拉丁语:Ordo Dominicanorum):
又譯為多明我会,亦称“宣道兄弟会”(拉丁语:Ordo Praedicatorum,簡稱O.P.)是天主教托钵修会的主要派别之一。会士均披黑色斗篷,因此称为“黑衣修士”,以区别于方济各会的“灰衣修士”,加尔默罗会的“白衣修士”。1497年2月7日,宣扬禁欲主义的多明我会极端宗教人士萨伏纳罗拉Girolamo Savonarola(1452—1498)与之追随者们在佛罗伦萨领主广场Palazzo della Signoria点燃了他们从城内搜出的上千件与“原罪”和“禁欲主义”相违背的“奢华”物品(包括化妆品,艺术品,绘画,书籍,乐谱,雕塑,镜子,玩具,服装,甚至乐器)。这些篝火由撒佛纳罗拉及其狂热支持者煽动。伟大的文艺复兴画家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也曾是萨伏纳罗拉的追随者之一。他在“虚荣的篝火”之中点燃了自己的多幅名画。这也直接造成了波提切利晚年的穷困潦倒。在宣扬禁欲主义的萨伏纳罗拉看来,这些东西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们代表的是物欲,感官上的享受。然而民众接受他的思想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主张。他曾自称先知,宣扬1500年便是世界末日,激起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并借以法国入侵之机会,他迅速便成为了佛罗伦萨市民的“精神领袖”。事件之后,萨伏纳罗拉被当时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Pope Alexander VI 开除了教籍。而此时,佛罗伦萨居民也逐渐厌烦了萨伏纳罗拉的禁欲主义说教。1498 年教皇公開要求佛羅倫薩逮捕並處死萨伏纳罗拉。4 月8 日,一群人襲擊了佛羅倫薩聖瑪爾谷大殿,在血腥廝殺之後,薩佛納羅拉帶領兩位跟隨者多米尼克∙達∙帕奇亞修士和薩爾維斯特羅修士投降。薩佛納羅拉被指控信仰異教,偽造預言,妨礙治安等等罪名。5 月23 日,萨伏纳罗拉被烧死在他最初点燃“虚荣的篝火”的地方--领主广场。
很喜欢这座华丽的教堂,和圣母百花大教堂有几分相似,但又独具匠心。
教堂门前有一个小广场,拍照的时候一个外国老头走过我身边,伸出大拇指笑着对我说:beautiful,不管是不是真的,欧洲人总是不吝惜赞美,其实我觉得这一点应该值得学习。
虽然是个小广场,却有两座对称的雕塑。
怎么走都好像会经过它......
午餐用牛肚堡来解决,就是前一天提到的META超市旁边的移动食品车。据说是一个台湾论坛里推荐的。
偶尔能看见几家中国餐馆,随便翻翻菜单,一个菜都要十几欧!据旅馆老板说还不好吃,唉好想技术移民~~~~~~
一家餐馆门口摆放的,觉得新奇拍了一张。服务生立即热情地告诉我们,这是昨天一晚上顾客喝了扔进去的酒瓶塞。我们立刻表示各种不相信,他才哈哈一笑说是一周的成果
除了冰淇淋,葡萄酒可能也是这座城市的生命。
佛罗伦萨很多店铺门面的把手都挺有意思,于是随手拍了几个。
实地看到有人街头地面涂鸦
圣洛伦佐教堂San Lorenzo,这座外表粗犷的教堂与周围热闹喧嚣的皮具市场相映成趣,有一种奇怪的和谐感。
它曾是美第奇家族专用教区教堂,礼拜堂已成美第奇家族成员墓地。由3 个时代、建筑样式都不同的空间(布鲁涅内斯基建造的旧圣器室、米开朗基罗建造的新圣器室、17世纪的君主礼拜堂)构成。旧圣器室属于文艺复兴初期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摒弃了多余的装饰,充满优雅、清朗的气氛。新圣器室需绕到教堂后面的礼拜堂,这里收藏着米开朗基罗的9尊雕像。从庭院经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台阶登上二层,是圣∙洛伦佐图书馆,藏有美第奇家族历代收集的共1万册古书。1523年于勒∙特∙美第奇当上教皇,在其关照下,米开朗琪罗开始了美第奇教堂的设计和雕刻。1527-1530年他陷入了佛罗伦萨的的政治斗争,并不得不逃离了他的家乡。后来又在政治压力下回来拼命工作,在体能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病倒。1531 年完成了美第奇教堂的雕像,本来他设计了四组,最终完成了两组,第一组是“行动,第二组是“思想者.。
图片摘自网络:“思想者”,包括《罗伦佐·美第奇》和《暮》《晨》。
《暮》被表现成为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他松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上了年纪的脸上沉浸在平静的反醒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
《晨》的形象是处女的化身,她丰满而结实,全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辉,似乎正从昏睡中挣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行动”,包括《朱里诺·美第奇》 和《夜》《昼》。
《昼》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他好象刚刚从睡梦中被惊醒,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体,眼睛圆睁着,正越过自己的肩头向前方凝视着。
《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深地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尽,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米开朗琪罗还是一位诗人,他为这个雕塑写过一首诗来表达他的感受:“睡眠是甜蜜的,成为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罪恶和耻辱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于我是最大的欢乐。因此,不要惊醒我!啊!讲的轻一些吧!”
突如其来的大雨,立即躲到一家冰淇淋店,吃个冰淇淋~~~
这也算是创意墙吧......
雨过天晴,再次路过圣母百花大教堂。
但丁博物馆之家,位于教堂南面不远处,它于1910年建造在但丁住所的遗址上,意在纪念这位伟大的文艺复兴先驱。其实这里很不起眼,每天我们来来回回时不时会经过它,后来发现很多人在拍照,仔细研究了一下才恍然大悟。
欧洲随便一座建筑都很有历史,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终于走到了河边,其实在我看来,老桥是一个想象比现实美丽的地方,但站在桥上看远处的风景还是很美的。
阿诺河(Arno)上横跨着10座造型优美的古桥,其中像一条“空中走廊”的老桥(Ponte Vecchio)是最为知名的一座桥。老桥建于1345年,是10座桥中最古老的,也是唯一的廊桥,同时是欧洲出现最早的大跨度圆弧拱桥。
老桥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桥上建有店铺,最初为肉铺,后来美蒂奇大公觉得臭气熏天,就下令把肉铺都赶走,取而代之的是珠宝店铺。而美蒂奇大公为了不和普通百姓走同样的路, 就在老桥上面就修建了著名的瓦萨里走廊( C o r r i d o i o Vasariano),以连通自己的办公地点旧宫和住宿地点皮蒂宫。据说但丁和他生死相恋的情人贝特丽丝的见面就在座桥上。
圣三一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椭圆拱桥,长32米,横跨在阿诺河上,由石灰岩构成。它始建于文艺复兴时期,据说设计者是米开朗基罗,后来由建筑师阿马纳蒂(Bartolomeo Ammannati, 1511-1592)于1567-1569年督建。1944年它被撤退的德军摧毁,后来按照原来的样子进行了重建。
圣三一桥的西边是马车桥。这座桥我们没有上去,而是远观。五个圆弧拱形构成桥体,桥体也呈一定的弧度跨越阿诺河,轻盈而优雅。
金器大概也是佛罗伦萨的特产之一。
桥中央立着一尊雕像,是著名的金匠韦努托·切利尼,他雕刻了众多青铜、金银工艺品。桥上多少有些拥挤,不过站在桥上眺望远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还是非常漂亮的。
老桥一侧就是瓦萨里走廊,佛罗伦萨的著名景观之一,始建于1565年,由瓦萨里(Giorgio Vasari, 1511-1574)设计。它起始于旧宫南侧,经过乌菲齐美术馆南侧,然后沿着阿诺河北岸向西延伸,最后穿过老桥到达阿诺河南岸。走廊的部分段落并不开放,位于乌菲齐段的走廊展示了多幅精美的自画像。
阿诺河将整个佛罗伦萨分成了两个部分,河对岸的区域相比之下安静了很多。
即使是饮水处,也是造型各异。
随处可见的小东西,即使你走在大街上,它都在你脚边悠闲地散步,丝毫不害怕行人。
走着走着就看到了皮蒂宫,它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宫殿,现作为佛罗伦萨最大的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皮蒂宫Palazzo Pitti:典型的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代建筑,美第奇家族的宫殿,长201米,高37米。1458年建造时是佛罗伦萨银行家卢卡•皮蒂(1398–1472)的住所,根据布鲁涅内斯基设计的平面图完成。1539年由美第奇家族购下,并作为托斯卡纳大公的主要住所。1565年瓦萨里设计建造了瓦萨里亚诺Vasariano长廊将皮蒂宫与阿尔诺河对岸的乌菲齐美术馆连接。意大利国王维克多•埃马努埃莱的母亲在一次造访皮蒂宫时生下了他,后来的皮蒂宫成了国王的宫殿,国王也正是由这里去了罗马。粗面石工的石艺令建筑赋予了一种肃穆而强大的气氛,并用了三组重复的七个弧顶孔洞来加强了这一个效果,是对罗马高架渠导管的怀旧设计。宫殿内部装饰为经典的17-18世纪巴洛克风格,分帕拉蒂纳绘画馆、近代绘画馆、服装博物馆、陶器博物馆、银器博物馆、音乐厅等,总称为皮蒂美术馆,收藏着美第奇家族拥有的艺术品和珍宝,其中包括拉斐尔的11 件作品。
《椅子上的圣母》,作于1514-1515,拉斐尔非常仔细地把三个人物处理在一个狭小的圆形框内。为了展示圣母的亲子之情,布局极其精心;《带面纱的女士》被认为是达芬奇《蒙娜丽莎》的翻版,描绘了半遮在精致薄沙之下,有一双深色眼睛的美丽女子芙纳蕾娜。拉斐尔生前未完成此画,他的学生在继续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将那些暗示着婚姻的饰物统统抹去。他们遮盖了背景上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图案,也抹去了女子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但研究人员在最近对作品的清洗过程中还是发现了蛛丝马迹。1520年,在拉斐尔去世4个月后,一个署名“寡妇玛格丽塔,锡耶纳城面包师之女”的人加入了罗马圣阿波洛尼亚女子修道院。
走在街巷中,仿佛置身中古世纪。
途经一家亚洲超市,抑制不住好奇溜进去看看价格。
一包出前一丁要0.9欧,立即大呼应该带一箱方便面来倒卖。
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教堂。这座圣灵教堂是布鲁内莱斯基晚期负责的工程之一,内部堪称文艺复兴建筑设计的典范,里面拥有35跟廊柱。小礼拜堂和圣器收藏室内拥有精致的艺术品。
卡尔米内圣母教堂始建于13世纪,在18世纪时曾经历一场大火。它的布兰卡契礼拜堂以文艺复兴时期画家马萨乔和马索利诺绘制的壁画而著称。
远眺一眼这里的蓝天白云,实在很不真实。
其实从罗马一路过来,小伙伴们一直在惊叹意大利人停车的水平,讨论他们如何能把停在路边的车顺利开出来。这个谜底到了米兰才得到答复:先把车往后倒,把后面的车子撞后一点;再往前开,把前面的车子撞前一点,然后就可以开出来了.......怪不得每辆车都是刮痕累累啊......
行程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但是为了找寻推荐的一家冰淇淋店,我们又充分发挥了吃货本色......好在一路看街景,并不枯燥。
这是在贝纳通买衣服遇到的店员,会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当他听到我们讲话的时候,很激动地说:你们是中国人啊(我们很不像中国人么....),聊起来才知道他在清华大学学习过中文,我问可不可以给他拍照,他很开心地对着镜头露出了笑容。
La Sorbettiera,位于Piazza T.Tasso 广场,与皮蒂宫同侧。这家冰激凌店曾经在佛罗伦萨冰激凌比赛中获奖,口味众多。让我惊奇的是,这家店门口基本没有游客扎堆。但是也很难找,前面说过,意大利的门牌号并不是按顺序编的,所以到了附近最好就是问当地人。
回到老桥的时候,一抹落日余晖,让人站在桥上驻足,迟迟不肯离去。
老桥的一侧就是托纳波尼路,佛罗伦萨最著名的时尚街区,拥有数家高级时装和珠宝精品店,常被称为“佛罗伦萨的会客厅”。有一座很显眼的标志型雕像。
写到这里有个小插曲:胡小姐和小倩同学下午去逛街,出发不久收到她们的短信,告诉我准备去Prada。等我们从河对岸回来差不多四小时后,又收到一条短信,说正在Prada......当时很震惊地想这么久就耗在Prada里了么,这是买了多少东西啊......原来在国外发短信有延迟现象,给同学们提个醒,后来分开行动我们发短信都会注明下发送时间。
晚餐是在圣十字教堂旁边的一家餐馆,生意很好,很多本地人光顾。
曾经在别人的游记里看到,在欧洲吃顿饭光是水和饮料就要100多大洋,当时觉得不可思议的贵。现在才发现顿顿差不多就这个数....果汁3欧/瓶,4个人就是12欧,由于不提供免费水又点了一瓶2欧的矿泉水,我们这一路最不节约的就是在吃饭上了。
昏暗的灯光下,什么美食都被我拍得毫无美感.....
据说火腿和奶酪好不好是评定一家餐厅档次的标准之一。
吃了几顿牛排,还是觉得Il Latini的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