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3
- 收藏2
- 评论26
- 赞5
+1
出发日期/2014/07/09
天数/7天
人均费用/1500元
人物/独自一人
边疆,历来给人的感觉是遥远而又神秘的,吸引着无数人想前往一探究竟。但限于交通不便,路途过于遥远,很少有人能够到达这些地区,使它们在世人眼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在中国众多的边疆中,犹以滇西最吸引我。这里不仅聚居着无数的少数民族,有着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还因为这里有一段尘封已久的抗战史。
记得上初中时,偶然在路边发现一本书,是讲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的一场重大战役。我自幼喜欢历史,几乎熟知抗日战场的每一次重大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常德会战、上高会战......,但这本书讲的这次会战我却从没有听过。一时好奇心起,买下了这本书,回家慢慢阅读。越读越惊心,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我知道的任何一场会战,中国军民的伤亡人数数以十万计。不知为何,以前的教科书上却完全没有讲到这场战役。从那时起,我便下定决心,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这片先烈曾经浴血奋战过得地方看一看,不是为了猎奇,也不是为了虚荣,只是为了去凭吊一下牺牲的烈士们。献上一朵鲜花,洒上一杯白酒,足矣。
边疆太过偏远,即使在交通工具高速发展的今天,遥远的距离依然让人望而却步。直到我大学快毕业时,选择了云南作为毕业旅行的目的地,才决定把这个地方加入到我的行程当中。经过半年时间的计划和准备,我于2014年7月8日晚上23:10从西安南站踏上开往昆明的K691次列车,开始了彩云之南的旅程。
经过36个小时的长途旅行,我第一次踩上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昆明,四季如春,因此被称为春城。我去的时候正值夏季,昆明气候适宜,但紫外线强度较高,可惜我准备不足,只能晒着了。因为从昆明到达芒市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于是我决定在昆明休整一天,第二天再坐车前往滇西。
晚上7点,华灯初上 ,马路上支起了各种各样的烧烤摊,昆明市民三五成群,喝啤酒、吃烤肉,悠闲的生活让人不由心生羡慕。要知道昆明火车站就在500米外,此时离震惊中外的昆明“3.1”暴恐案件也仅仅过去了4个月。可我在昆明市民的眼睛里根本看不出对曾经发生的惨案的恐惧和迷茫,可能他们觉得任何事情都无法阻止自己生活的继续,恐怖分子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群跳梁小丑罢了。
远处几名武警战士突然闪进我的视线,他们站得笔直,怀里抱着钢枪,警惕的眼神注视着每个经过的人。这一刻我有些了然,或许这些人民卫士才是昆明市民最大的依仗吧。
第二天坐车前往边境地区,一路上算是见识到了云南天气的怪异之处。往往相差十里便会有不同的天气景象,而同一座山的两面也是一面艳阳天,一面大雨倾盆。汽车一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怪异的天气也一直陪伴着我们,晚上6点多到达第一个目的地——芒市。因为路途实在很远,交通不便,也不及大理、丽江有名,来的游客也很少,因此这里尚属于云南旅游的“处女地”。
吃完晚饭,上街溜达一圈。在来之前就听说云南芒市有一种非常出名的美食,叫泡鲁达。作为一个吃货,怎么能放过如此美味呢!上街就满世界寻找泡鲁达,很幸运,找到一家饮品店,迫不及待的要了一杯。先上个图。
怎么样,看上去是不是食胃大开啊?泡鲁达,属于甜点类。是用西米露、炼乳、特制面包干、新鲜椰丝加上冰块和水做成,特点是甜、脆、香、冰、滑、爽。第一次吃感觉有点怪怪的,不过多吃几次就好了。
行走在芒市的街道上,发现好多人穿的都是拖鞋,脚趾都露在外面。虽然是夏天,但别的地方不会有多少人穿拖鞋,但在芒市,几乎人手一双拖鞋。这也是云南十八怪之一,脚趾常年都在外。由于云南到处崇山峻岭,行路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会有较多的脚汗,于是就做成浅底浅帮鞋,露出脚趾,能够感到更加凉爽。
在一个公园,当地的居民在跳舞,但与内地的广场舞决然不同。人们围成一圈,有人打着象脚鼓还有不知名的乐器,有点像西藏那边的锅庄舞,我也是大开眼界了
最后附上一张芒市佛塔的照片。
清晨芒市的街头 。
听旅馆老板说,芒市最让人羡慕的就是街上那一排排的水果树,无论是谁,在水果成熟的季节都可以到树下去吃,能吃多少吃多少,全部免费。但有一个前提,你吃不了不能兜着走。小伙伴们如果有机会去芒市的话一定要去试试啊!
离开芒市,坐车来到了畹町。畹町为全国最小边境城市的国家级口岸,本地人口仅1万多人。畹町系傣语,意为"太阳当顶",是一个普通的边境小镇,因二战时中国远征军在这里出国和中缅公路、中印公路在这里交汇而名扬天下。
当年中国远征军就是从这座铁架桥上穿过,赴缅作战,开启了中国抗日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1941年日军突然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时日军以迅猛之势横扫东南亚诸国,逐渐逼近缅甸,威胁到中缅公路的安全。国民政府应英国政府请求,派出3个军共10万人远赴缅甸作战。后来却因为日军的偷袭、英军的无耻出卖下一再贻误战机,兵败如山倒,不得不败走野人山,累计伤亡达六万多人。去时10万雄师,归来却只剩三四万残兵败将,战况之惨烈,让人不禁唏嘘万分。日军更是趁此一举攻破中国国门,占据了整个滇西地区,盘踞达两年之久,直到1944年滇西大反攻。
对岸的缅甸人。
对面的缅甸。
今天在瑞丽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是银井古寨,这里居住的都是傣族。我们坐在凳子上,听对面的傣家小姑娘讲述傣族的文化。小姑娘讲了很多,但大部分我都忘了,我只拣我能记起来的跟大家说一说。
比如傣家以女为荣,谁家生了女孩就会敲锣打鼓,让全村的人都知道;如果生了男孩的话,就会紧闭大门,生怕让别人知道。看到这可能会有人问了,为什么会有这种习俗呢?在傣族文化里,结婚的时候傣族男孩子是要嫁到女方家里去的,按我们的话说就是入赘,不仅如此,男方还要带上一大笔嫁妆到女方家里。因此,如果生了个男孩的话,傣族人称为赔钱货,当然不想让人知道了,而女孩则正好相反。是不是感到很神奇呢?
另外在70年代下乡运动时,有大批知识分子来到边境地区,帮助傣家人脱贫致富,让傣家失学儿童重新有学上。因为这批知识分子有很多都戴眼镜,所以傣家人对戴眼镜的人都很尊重,被称为“眼镜猫”,因为在傣家人看来,戴眼镜的人都很有文化 。过去傣族小伙子入赘女方家,要经过三年考验而“眼镜猫”只需要一年半。而且结婚之后,傣族男子就三件事,看小孩、喝酒、聊天,其他家内家外事物全由女方包办了。
是不是很心动呢,是不是想赶快入赘傣家呢?别做梦了,这都是过去式了 !
到此我们就结束了在瑞丽的全部行程,向着下一站腾冲前进。最后附上一张在去腾冲路上拍摄的照片。
腾冲县位于中国西南边境地区,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明代曾在此驻兵,并修建了石头城,因此又被称为“极边第一城”。腾冲以火山地热、和顺侨乡、边境贸易和二战中缅印战区的主战场而著称,因此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腾冲——“万年的火山地热,千年的茶马古道和百年的翡翠贸易” 。
话不多说,今天第一站——腾冲火山地热公园。
当天下起了中雨,不过这丝毫没有打扰到我游览的兴致。下面这座火山就是大空山,大家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大空山山头呈截顶圆锥状,整个凹陷下去了,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头”,其实不光大空山,整个腾冲县境内的火山都没“头”的。
“好个腾越州,十山九无头。”说的就是这种奇观。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就交给地质学家来研究了,我只是一个游客而已 。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小空山山上林木葱茏,山头呈截顶圆锥状,从山顶下到火山口底部共47米。
云南腾冲的来凤山下,在气势雄浑的叠水河边,长眠着抗日远征军的八千英灵。这,就是建于祖国西南“极边第一城”腾冲的国殇墓园。
殇,意指牺牲的年轻人;为国牺牲的年轻人是为国殇。1944年夏,为了完成打通中缅公路的战略计划,策应密支那驻印军作战,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以六个师的兵力向占据腾冲达两年之久的侵华日军发起反攻,经历大小战斗80余次,于9月14日收复腾冲城,敌藏重康美大佐联队长以下6000余人全部被歼,我军亦阵亡少将团长李颐、覃子斌等将士8000余人,地方武装阵亡官兵1000余人,盟军(美)阵亡将士19名。
从这几张照片中依稀可以看到当年战斗的惨烈。
这是盟军将士纪念碑,在这里除了安息着八千英魂外,还有19名盟军士兵长眠于此。这座纪念碑见证了中美两国之间携手共抗日本侵略者的友谊,也见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岁月沧桑,逝者如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岁月并没有抹去侵略者的罪孽,更不能忘记抗日军民勇赴国难、视死如归的悲壮!今天,当我们打开历史的尘封,记录下腾冲国殇墓园的一个个镜头,并把它们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它是历史的见证,是对后世子孙最好的、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是远征军名录墙,上面记载着两次远征牺牲的所有中国将士的名字,并且还在不断更新中。在这里,我满怀着敬意和感动,为长眠于此的英魂献上一束鲜花,并恭恭敬敬的鞠了三个躬。烈士千古,英魂不灭是对国殇墓园最好的写照。
离开国殇墓园,前往热海景区。腾冲热海景区位于腾冲县城西南20公里,面积约9平方公里,较大的气泉、温泉群共有80余处,其中有14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
刚下车,看到景区门口有卖土鸡蛋的,来之前曾在网上查过,游客可以在热海大滚锅旁边蒸鸡蛋,哈哈,咱也买一串。不错,你没听错,是一串,一共五个鸡蛋。这也是云南十八怪之一——鸡蛋用绳串着卖。
走进热海,是不是像走进了科幻世界一样呢?
这是怀胎井,也是热海里唯一能喝的温泉。传说喝了此井的水,能使人怀孕,到底真的假的,试试不就知道了 。
有没有一种仙雾缭绕的感觉?
在这里又见了一怪——草帽当锅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