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1
- 收藏2
- 评论2
- 赞4
+1
出发日期/2016/05/03
天数/8天
人物/三五好友
今年好像跟雨雾结缘了!自3月21号从北京开车去黄山-三清山-婺源-景德镇-庐山-彭泽……,只要上山不是雨就是雾。
今年好像跟雨雾结缘了!自3月21号从北京开车去黄山-三清山-婺源-景德镇-庐山-彭泽……,只要上山不是雨就是雾。四月中去安徽泾县桃花潭给花海马拉松捣蛋,又是有雨,仅仅是开幕的上午没雨,离开泾县才看到太阳。跟朋友定好5月5号去湖南韶山/凤凰古城/张家界一游,一查天气,天天是雨出发前,3号去丰宁吃烤全羊,整整一天雨都不停,直到半夜才雨停天晴,赶紧去拍两张星空照。希望能带了好运,湖南行雨不要太多!
韶山市,隶属于湖南省,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中丘陵区。韶山地处于处于湘潭市市区以西,北、东与宁乡县麻山乡、朱石桥乡、三仙坳乡毗连,东南与湘潭县良湖乡、楠竹山镇接界,南与湘乡市龙洞乡、白田镇、金石镇接壤,西与湘乡市白田、金石镇相邻。
“韶”乃虞舜时乐名。《书·益稷》曰:“箫韶九成,引凤来仪。”史载:韶山,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因名。(《湖南省志·地理志》引《嘉庆一统志》卷354)《辞海》据此诠释韶山:“相传古代虞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故名”……山有八景,风景优美。虞舜,远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姓尧,号有虞氏,名重生,世称虞舜。他是继尧之后被中华民族世代推崇的又一明君圣主。他为尧所器重,尧不但把盟主的尊位禅让于他,还把两位爱女娥皇、女英许配与他。舜继位之后,为造福人类,开拓疆土,辞别爱侣,甘冒苦辛,渡黄河,涉长江,深入荆楚蛮荒之地,探测山川利弊,规划拓垦宏图。南下途中舜与侍从宿营韶山,侍从们为舜帝载歌载舞,随着优美的音乐舞蹈,山崖翕然,山鸣谷应,声震林木,凤凰闻乐展翅,嘤嘤和鸣。山间胜境,人间盛会,亘古传诵。日久,人们便把舜帝欣赏过的音乐称为韶乐,把他赏韶乐的山岭叫韶山。
做高铁到长沙,湘西游前必须先拜见毛主席老人家!咱也先来个红色之旅!长沙高铁站租辆SUV直接到韶山。距离很近,几十公里,1个多小时就到。
韶山景区大厅展示的石头。是韶山的吗?
通往韶山冲的大道。
住的酒店前不远处的山洞,穿过去就是韶山冲。
酒店放下行囊,赶紧去铜像广场
铜像广场总面积102800平方米。其中,瞻仰区1500平方米,纪念区1700平方米,集会区6300平方米,休闲区93300平方米(含瞻仰大道面积:长183m(寓意主席身高1.83米)×宽12.26m(寓意12月26日是主席的生日)=2244平方米,农田面积20亩)。广场总投资6600万元。
毛泽东铜像广场坐落在毛泽东纪念馆和毛氏宗祠前的开阔地带。周围青松翠竹掩映,群山拱护。铜像是按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设计的,坐西南、朝东北,主席身躯伟岸,手执发言稿,身着中山装,双目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铜像高6米、重3.7吨,红花岗石基座高4.1米,全高10.1米。
毛泽东铜像广场大道两旁有对称的六处小景观石,分别题刻着毛泽东的著名诗词。
广场边上有很多漂亮的松树。
1993年12月6日,铜像由南京起运。当运送铜像的大卡车行至江西境内时,天色将晚,车突然“有灵性”地抛了锚,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也检查不出毛病在哪儿,只得停下来过一夜!江西人则安慰他们说:“主席最早是在这里拿起枪杆子闹革命开辟红色根据地的,他老人家要在这儿住上一晚,好好看看!”第二天一早,这车不用修就启动了!
在广场中轴线瞻仰大道入口处有一块景观石。有一块景观石,题刻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先生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几个大字。
背面可以让人有想象力。
毛氏宗祠是韶山毛氏家族的总祠堂,始建于1758年,1763年建成。建筑系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宗祠大门天头有“毛氏宗祠”四字,大门外两边各立一石鼓。祠堂房屋分为三进:第一进为戏楼。楼阁中部为戏台,可容纳数十人登台演庆。楼两侧为化妆室。楼下中部为一小厅。两侧各一厢房,左为庖厨地,右为酒饭舍。第二进为中厅。右廊悬钟,左廊悬鼓。是全族办公、讲约、祭祀和摆酒设宴的地方。第三进是敦本堂,堂中安放历代祖宗神主牌位。堂左为住宿处,堂右为钱谷、祭器等物的收藏处。
由于是先坐高铁到长沙后才租的车,不像以往车上都带有各种酒。晚上就喝当地酒好了。说实在的,还真不怎么好喝!
毛泽东故居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坐南朝北,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1950年按原貌修复。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6月27日邓小平在门额匾上题字"毛泽东同志故居"。
一早用过早餐赶紧穿过山洞来到主席故居。
对面房子过去是鼎鼎大名的毛家饭店,现在是警卫班的驻地。
为什么不是直的呢?
光绪十九年〔癸巳〕冬月十九日(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湘潭县七都韶山冲上屋场。
农具专门有一间屋子,现在一般人也做不到啊!
拜见结束,可以开始真正的湘西行了!可一出韶山就开始下雨!这是要留客啊?俺们下次再来!从韶山冲到凤凰古城约450公里,全程高速非常好走。路上有雨不敢快开!不到六点就到凤凰古城,一下高速遇到不少拉客的。昨晚怕江边客栈紧张,已经预定好,约好客栈老板到停车场接我们。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国家4A级景区。因背依的青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由而得名,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凤凰古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城内紫红沙石砌成的城楼、沿沱江而建的吊脚楼、古色古香的明清古院,积油绿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等风景区。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还享有“北平遥,南凤凰”的美誉。2001年,凤凰古城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湘西旅游经济圈中的龙头,与里耶古城、老司城共同被评为湘西旅游的三块金字招牌。2016年4月27日,凤凰县政府就凤凰古城取消收费问题召开听证会,听证内容为取消凤凰古城148元的“围城收票”,保留小景点验票方式。我们到此刚刚取消大门票!人品好啊!
文学巨匠沈从文先生对凤凰有这样一段描述:“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当可有黔北、川东(今为渝东南)、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里,安顿下三五千人口”这就是凤凰古城。
小雨中的凤凰古城。
“雪桥”坐落在沱江北门景点附近,设计风格独特,从桥墩、桥柱到桥顶全是仿古修建,与沿江两岸古建筑相吻合。另外,“雪桥”还是纵览沱江风光美景的好地方,登上雪桥,古朴的吊脚楼、临河两岸的客栈、酒吧,以及虹桥等美景一一尽收眼底。我们定的客栈就在雪桥南岸桥头(右手)的小三楼上。
客栈安顿好,开始逛古城!
2011年4月,凤凰籍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捐资1100万元,在家乡凤凰古城沱江亲自设计并建成了“风”、“雨”、“雪”、“雾”四座景观桥。“雪桥”坐落在沱江北门景点附近,“风桥”、“雨桥”、“雾桥”分别位于沱江上河段堤溪、下河段豹子湾及沈从文墓地附近,全部采用仿古设计风格。
夜晚的凤凰喧闹异常,沿江两岸熙熙攘攘、灯火摇曳,热闹极了。整个凤凰小城就是一个酒吧,有暧昧,有艳遇,有迷离,有杂乱,有腐化,有……
小客栈的阳台美景。阳台上跟好友继续小酌,赏景!那酒鬼竟然又干下去半斤土匪酒!
11点过后喧闹的音乐声小了,反衬出一些游客的朗朗笑语,延续很久很久……是否有在外宿营的?
沱江跳岩,位于凤凰古城北门外沱江河道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旧时是进出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 沱江跳岩清末曾被洪水冲坏。为方便百姓进出,乃在原址上游20米处修一石墩木桥,也称“跳岩”。乾嘉苗民起义,辛亥革命凤凰光复起义、解放战争,这里都是进攻古城凤凰的主要通道。跳岩全长100米。共有15个岩墩,依次横列在沱江河床上。岩墩均用红砂块石修砌,墩与墩之间相距5米,上面用木板搭铺,木板再用铁链捆牢,固定在河两边的铁桩上,防洪水冲走。跳岩仍坚固牢实,保存完好,成为凤凰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
1999年底,凤凰县人民政府又在原址修复老沱江跳岩。一左一右,一上一下两跳岩,靠右行走,互不干扰
跳岩是一种简单又古老的渡河工具,将一些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石块在水中排列成道,石块之间相隔约一步之遥,就形成了跳岩。因为跳岩桥面是不连续的,所以从严格定义来看,跳岩是桥的雏形,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桥。
沱江泛舟:一座青山抱古城,一弯江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风雨古城墙,一座沧桑老城堡,一个奇绝奇梁洞,一座雄伟古石桥。都说来古城一定要去泛舟,可是小雨中还是放弃了。
东门城楼位于城东,紧靠沱江,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 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门下部由紫红砂岩砌成,上部城楼则用古砖砌筑。城门宽3.5米,高4米,呈半圆拱,两扇城门都用铁皮包裹,用圆头铁钉密钉,牢实坚固。
城墙修筑全部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城墙厚0.8米,下部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成,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顶部的中间填充物改为石灰、鹅卵石、黄土拌成的三合土,厚约0.33米,上面铺以红砂块石。城楼高11米,大门上方有枪眼8孔。歇山屋顶,覆以腰檐,飞檐翘角,精美壮观。
东门城楼是凤凰最古老的城楼
国人都知道,朱镕基总理不喜欢到处题字,可是回到湖南,回到自己的家乡,往往身不由己,端不得官架子,只好随和一点,听从家乡人的摆布。来到凤凰后,凤凰人恳请他题字,怎么办呢?题,则违背自己不题字的原则;不题,则凉了乡亲们的心。出于对湘西的一片深情,只好提笔写下了“朱镕基”三个字,并缀上时间和地点,意思是我朱镕基到此一游。从形式上看,他没有违背自己不题字的原则,只是写了自己的名字。可是,聪明的凤凰人,把他的题字布局颠倒一下,字体大小调整一下,就成了朱总理专门题写“凤凰城”了。这或许是朱镕基的高明、巧妙之处,故意留下伏笔和思维的空间,让凤凰人琢磨、参悟。悟透了,就是凤凰人聪明;悟不透,就别怨我朱镕基不给你们面子了。
朱镕基原题字图片,现藏于凤凰城虹桥上。从形式上看,朱镕基只是写下自己的名字,并没有为凤凰城题字。经聪明的凤凰人调整布局和字体大小,就变成了朱镕基专门为凤凰城题字了!我现场还跟朋友说,这里怎么会有朱镕基的题字啊?原来如此!
酒鬼酒系列酒是以高梁、糯米、小麦为原料,利用武陵山脉振武营金龟山脚下的三眼泉水,充分吸纳民间酿酒工艺、湘泉制酒工艺之精华(精品基酒、老窖发酵和药曲糖化的独特工艺),融茅台的高温大曲和堆积发酵、取川法浓酒的泥窖续渣增香等众家所长,突破创新后而酿制成的具有酒色清亮透明、窖香芬芳馥郁、酱香幽雅协调、口味醇甜柔和、酒体丰满、后味爽净悠长等鲜明个性和风格特征,浓香带酱、酱不露头、浓酱清米兼而有之的兼香型白酒,被誉为“无上妙品”。
有人说两个新酒鬼拜见老酒鬼。
酒鬼酒-独特的酿制工艺、独特的生产环境、独特的香型风格、独特的包装创意、独特的民族文化。
夺翠楼 沱江边的夺翠楼是古城中不可遗漏的一个亮点,一则因为它的建筑玲珑雅致,牌坊式结构、飞檐迭起,很显眼,二则因为它是著名画家黄永玉的豪宅之一。晚上一片灯火,搞不清东南西北。觉得哪里热闹就往哪里走!
虹桥原名卧虹桥,建于清代康熙九年(1670年)民国三年重修,改名为虹桥。桥有二墩三孔,是用木地红条沙石砌成的石拱桥。原桥面两侧各建有12间吊脚楼木板房,开设饮食、百货店,中间为2米宽的人行长廊。长廊上方建有屋顶,行走廊中,可避风雨,故又称风雨楼。几经拆除兴建,1999年底又重修复了虹桥风景楼,两边仍作为店铺。
虹桥卧于沱江之上,风雨楼以它的壮观和俊美拔然而起,这其实就成了一道重叠的风景,这道风景,由下而上,由古而今穿越着六百多年的历史。
万名塔,位于凤凰古镇城东青龙山麓沙湾黄土坎的沱江之滨,东靠雕梁画栋的遐昌阁,西望气势若虹的风雨桥,是建立在原字纸炉的遗址上。塔用青砖和混合沙浆以及钢筋混泥土砌筑而成。塔为六方、七级,每层六个翘角,精美秀丽,且悬挂铜制风铃。塔高22.98米,一层直径4.5米,向上每层直径缩小0.3米。塔面装饰雅致,塔身挺拔秀丽
。
万名塔曾经是当地读书人焚化字纸的地方,然而这一燃烧着笔墨书香、人文蔚起的象征,在文革中被推倒了,直到1987年,才在黄永玉的倡导下重建。
网上这样介绍凤凰沱江:
九曲回肠的沱江,静静的亘古流淌。而紧挨其旁,与之相依为命的,便是这自然古朴的沱江人家。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伟。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久经沧桑,依然壮观。沱江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可以撑一支长篙漫溯。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来的风景。沱江河上有众多扁舟,都是木质的,抹上当地盛产的桐油,显得油光发亮。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此外,还可以近沱江泛舟听苗族姑娘唱的动人苗歌。如果河对岸的小伙子冲她们唱山歌,她们就展开歌喉对唱,声音婉转而高亢,有如百灵,有如云雀。您也不妨试着和姑娘们对歌看看。当然还有苗族小伙击鼓迎客的场面,很是热闹……
可大雨后的沱江是这样的!……
雨基本下了一整夜,早上还淅淅沥沥的不停,沱江因为水流过大已经泛红混。
一般来说:黄土地出现在气候干燥的地区,红土地出现在亚热高温多雨的地方,黑土地则出现在温带半湿润气候地区。 看来湘西也是红土地。
红土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长绿阔叶林植被 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 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 不知道湘西是否也有像东川红土地那样的景色。
有点黄河的架势!
烟雨朦胧凤凰城
回龙潭吊脚楼 凤凰古城最有名,最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吊脚楼在沱江二岸大多已不存在了,只有在回龙潭这里尚留有十多间,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
猛一看还以为我们jec私享会开到这里了
凤凰古城再见了!去下一个目标张家界,希望雨能停止!走G65或G56都约300公里,走G65约70公里就是著名的矮寨大桥,运气好雨小还可以参观矮寨大桥。
矮寨特大悬索桥,位于湖南湘西矮寨镇境内。矮寨悬索桥,距吉首市区约20公里,跨越矮寨镇附近的山谷,德夯河流经谷底,桥面设计标高与地面高差达330米左右。桥型方案为钢桁加劲梁单跨悬索桥,全1073.65m,悬索桥的主跨为1176m。该桥跨越矮寨大峡谷,主跨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到这里雨还挺大,只能舍弃留给下次了!
离开凤凰古城约100多公里时,雨停了!途中路过一大桥时发现桥下水田非常漂亮,正好过桥就有一个可以停车的地方。查地图,此地为花垣县麻栗场镇,包茂G65(长渝,吉茶)高速,209/319国道穿镇而过。该镇是以苗族聚居为主的地区,苗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素有“全国苗族武术之乡”和“全省民族民俗文化之乡”的美誉
大桥上,天然制高点!就是有旁边时有飞驰的汽车,让人会心跳加速。
路边经常有漂亮的美景,往往停车不方便,难得这里能停车留影。
张家界三下锅的来历
相传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由于朝政腐败,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断大肆袭扰,朝廷曾多次派大军抗倭,都惨败告终。尚书张经上奏朝廷,请征湘鄂西土兵平倭,明世宗准奏,派经略使胡宗宪督办。永定卫茅岗土司覃尧之与儿子覃承坤及桑植司向鹤峰、永顺司彭翼南、容美司(今湖北鹤峰)田世爵等奉旨率士兵出征。时值阴历年关,覃尧之深知一去难返,决定与亲人过最后一个年,于是下令:“蒸甑子饭,切砣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过年再出征。”因时间紧,来不及作许多菜,就来个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炖,叫作“合菜”,吃了好上路。这道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士兵上前线后,很快打败倭寇,收复失地,世宗亲赐匾额,上书“东南战功第—”。志书记下了这段历史:“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将士,除夕,倭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这种特殊的土司宴,沿袭到今天,成为当今张家界地区最具特色风味的美味佳肴。
晚上去品尝张家界名菜。张家界三下锅,又名土家三下锅。是将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炖,做成“合菜”,味道爽口,后来人们把这道菜叫作“三下锅”。在传承人店中吃了一锅,跟这传承人聊了一聊,觉得这也定个传承人有点太牵强了!
开始两天的张家界之旅。这次路线计划按金鞭溪-杨家界-袁家界-大观台-天子山-索道下山。十里画舫看情况。
吴冠中与张家界如何结缘?九七年《中国书画报》上刊登《吴冠中“发现”张家界》一文,文中说:
1979年,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要布置一幅湘绣作品《韶山》,需要一幅彩色画稿,这项创作任务落到了吴冠中的肩上。应湖南省委之邀,吴冠中于当年秋天到长沙作画。画稿完成后,他谢绝了丰厚的报酬,只希望邀请方能为他到湘西及南岳一带写生提供便利……吴冠中原打算先到湘西凤凰县。临行前,有人告诉他,有个叫张家界的地方风景也不错。不过,因为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他就没在意。奇怪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司机对前往凤凰县的路不熟,汽车竟然稀里糊涂地沿着崎岖的山路进入了人烟稀少的茫茫林海之中,隐于大山深处的美丽壮观的景象让吴冠中大为惊讶,眼前奇峰连绵、怪石高耸、洞壑幽深、流泉飞坠。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游览过无数的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一个好去处。好不容易找到人问了一下,原来这里就是张家界……回到北京后,吴冠中的心情仍旧久久不能平静,对张家界这颗被人们遗忘的“明珠”感慨颇多。写了短文《养在深闺人未识》。这篇文章在《湖南日报》发表后.如平地一声雷,震动了旅游界,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大门是吴冠中的雕像。张家界得以名扬四海,最早缘于吴冠中的一篇文章《养在深闺人未识——失落的风景明珠》和他好些画张家界的作品。
先到金鞭溪转了一圈,没觉得有什么特点。催导游赶紧上山!
号称张家界景区最漂亮的地方杨家界景区(金鸡报晓、乌龙寨、三道鬼门关、杨门女将、回音壁、情人峰、五指山、天波府、等景点),大湘西最著名的土匪窝--乌龙寨,因其山寨盘踞的山势险恶,当夜幕来临时其形如一条盘踞在山岭上的乌龙而得名!
金鸡报晓,沿清风亭左边小路上至田家台,对面山坡上有一座高逾30米石峰,上部斜长,顶端骤然由粗变成尖嘴状,以下被周围岩松灌木簇拥,恰似一只引颈昂首、振翅啼叫的雄鸡,故曰:“金鸡报晓”。
几分钟就被大雾弥漫
其实若是有时间,慢慢等,抓雾间隙拍照应该能出一些好东西。
不错的木屋就是乌龙寨?no,向右小路继续上山才是真的乌龙寨。
好好一个观景台放了一个“魅影”雕像。此“魅影”为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中纳美人的圣物坐骑,形象有如飞龙。张家界借《阿凡达》进行网络旅游营销无可厚非,但把“魅影”雕塑永久落户在景区实在画蛇添足!尤其还是商业性拍照收费!俺绝不让它进镜头!
侧面拍南天一柱没雾了,可是往桥方向刚走大雾又起。
乌龙寨原名叫“黑龙寨”,以前是土匪居住的地方,地处偏远、关隘险绝,四面悬崖,仅有一道上下,地势险要,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地旅游局为了吸引游客注意,特地按电影《乌龙山剿匪记》里的土匪窝名字改过。湘西自古民风彪悍,盛产土匪。真正追溯起来,则缘起明末。
狭窄的石路临崖蛇行,一道寨门锁住小路,上有“乌龙寨”3个字。由寨门往上是颇陡的坡,几十米外有一临崖平台。几米外是乌龙寨的第一道鬼门关“一步难行”。小路一个急弯向右,一块岩石兀然突出,人必须紧贴着岩壁,慢慢转过去,一不小心,就会坠入山崖。
再继续前进的路,悄然间已不那么分明,钻洞绕石,似路非路,几米外便难见人,百余米的路,艰难曲折,人需要弯腰才能上行。第二道鬼门关“谁能不低头”便挡道于此。
近百米的陡坡几近直立,石路从两块巨石间穿过,人须侧身才能慢慢通过,我背着相机包没法侧身,差点被卡在石缝中。“一夫关”是第三道鬼门关。乌龙寨能立足多年,并非徒有虚名。
再经过几十米相对平缓的石径,又是一段坡路,一个山寨居高而立。寨后四面皆为断壁深崖,不远处有一孤石鹤立群山,这便是深藏闺中的奇景———天波府。
原来的路太窄了,随便来些人就会阻塞。为能顺利上下山,特新开辟了下山的单行路。
大雾中的天波府,不识此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大雾中!据说这里的景色与其他景观不同,这里的石林排列有序,一排排,一片片,如战队,如列兵,极有气势。可惜大雾弥漫中什么也看不到。
雾太大了,只好早早的到山上定好的农家客栈休息。
住宿还可以,晚上特冷,开了空调取暖,半夜空调就停了,估计是房东为省电给拉闸了。吃饭可是非常贵!
晚上又开始下雨。早上客栈对面的山。为等雾小一些,一直到11点才离开客栈再上大观台/天子山。
来往的游客有很多选择路线抵达袁家界,第一走金鞭溪乱串坡可徒步2小时抵达迷魂台,第二走沙刀沟2小时可抵达天下第一桥再走几百米就到迷魂台,第三从百龙电梯可直接抵达迷魂台,第四也可从天子山乘坐景区客运车抵达此处
迷魂台是袁家界景区最好的天然观景台,因只要一站在观景台上魂儿便会被眼前美景所迷而得名。著名词作者梁昌武曾站在迷魂台上随口吟出一首《清平乐》:云雾缭绕,花香鸟语早,南国奇峰何处找,袁家界上独好。千峰穿云高耸,万顷松杉葱茏,石林百态千姿,幽谷碧水淙淙。
在路上就接到山上来电,说大雾时有时无,景色非常漂亮!快来!
。
漂亮太震撼了,可惜技术有限也没有合适机位,没能展示实实在在的美景
南天一柱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黄狮寨游览线一带。穿过南天门,一石峰从深不可测的沟谷中冲天而立,上下一般粗细,有如镇山之卫士。精悍潇洒,超凡脱俗。武陵源怪石繁多,此为一典型代表,当风化作用使岩石化解、碎裂,以及水蚀作用使其沿裂面附和崩塌,故而形成拔地而起的孤立石柱。 “南天一柱”是袁家界的一个景点,袁家界是张家界的一个景区。“南天一柱”是张家界“三千奇峰”中的一座,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袁家界景区南端,海拔高度1074米,垂直高度约150米,顶部植被郁郁葱葱,峰体造型奇特,垂直节理切割明显,仿若刀劈斧削般巍巍屹立于张家界,有顶天立地之势,故又名“乾坤柱”。
2010年1月25日上午,张家界“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被一帮脑残正式更名为《阿凡达》的所谓“哈利路亚山”。 一个用了几千年的名字,就因为极少数人特殊癖好的原因而被更改,被网上一顿臭骂,估计更名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属于违法行为,而且是极其不得人心的,据说现已更改回来。
“南天一柱”为张家界“三千奇峰”中的一座,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袁家界景区南端,海拔高度1074米,垂直高度约150米,顶部植被郁郁葱葱,峰体造型奇特,垂直节理切割明显,仿若刀劈斧削般巍巍屹立于张家界,有顶天立地之势,故又名乾坤柱。
这就是袁家界大名鼎鼎的景观——“乾坤柱”!也就是美国大片《阿凡达》中的“哈利路亚山”, 即悬浮山的原型。被雾缭绕的是否有点悬浮山的雏形了!
某脑残当年说:现在把“南天一柱”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就是向外界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张家界不仅属于世界,也已经走向世界。我,呸呸呸!它永远都是南天一柱!
去往天下第一桥的路上还有一些景点,可惜因为雾大,我也搞不清楚那是哪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一块厚约5米的天然石板,横空“架”在两座山峰之上,把东西两峰连接。桥高350米,是张家界最高的石桥。高度、跨度和惊险均为天下罕见,故称“天下第一桥”。桥长20米,宽仅1.5至3米不等,但较平坦,可通行人。桥上苍松挺拔,桥下云雾荡漾,万丈深渊。这里是张家界风景一绝,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迹。
又下起小雨,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去天子山再说!
去天子山的路上,能见度不足30米。
越走心越凉!
没法玩了,只能选择坐缆车下山
俺们就是从对面云雾缭绕的山上下来的
张家界又住一晚,早上开车路过天门山一看还是大雾,只能留下遗憾直接去长沙高铁站,还车,接着去武汉开始湖北襄樊-武当山-神农架-宜昌游。跟半月前在泾县一样,离开了,太阳也出来了!张家界好地方,一定还要再来仔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