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0
- 评论0
- 赞2
+1
出发日期/2018/08/21
天数/1天
石屏乌铜走银是石屏县历史上独具特色、驰名中外的手工技艺之一,著名学者袁嘉谷的《异龙湖歌》有“器精称乌铜”的句子,称颂的就是乌铜走银工艺品。
本次秘境百马跑进石屏站,还特意拜访了非遗乌铜走银州级传承人,李伟老师。
据李伟老师介绍,据传乌铜走银的工艺是在雍正年间石屏的一个老艺人岳富,在炼铜的过程中,手上的金戒指不慎掉到了融化了的铜水里面,戒指一下就熔化了,惋惜之余,他泄愤地将周围放着的银器全扔进炉里。
气消之后,他发现炉中出现了一种颜色黑亮的合金铜,黑色中呈现若隐若现的金黄色和银白色的线条,他试着用这种合金铜制作成工艺品,又经仔细的研究琢磨,终于成就了“乌铜走银”手工艺。
这一项复杂的工艺,匠人须掌握冶炼合金、雕刻造型、书法绘画、微雕等技艺。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
乌铜走银,工艺品一般有小花瓶、笔筒、墨盒等。常见的图案纹饰有花鸟鱼虫、梅兰竹菊、龙凤鹿鹤等。不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也具有较大的商业开发价值。
上图便是李伟老师的部分作品以及他的得意之作——墨壶。
乌铜走银传承至今,生产方式依旧以最原始的手工锻打和制作为主,再加上技艺繁琐,成本高,产量小,每个月的成品率始终保持在二到三件。这样的模式远远制约着乌铜走银的发展,也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现在我们提倡匠人精神,是一种艺人的本分,如果没有这个本分,你做出来的东西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李老师如是说。看着李老师忧愁的眼神,我们不忍打扰,只好轻声告别。
非遗项目很多都面临着传承难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年轻人中难得有能耐得下性子来学习、打磨的。秘境百马跑团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关注并了解乌铜走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