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2
- 收藏48
- 评论1
- 赞19
+1
出发日期/2018/08/31
天数/1天
人均费用/3000元
人物/独自一人
玩法/人文
有时候,一次别样的经历能够让我们快速明白很多曾经不明白的道理,体会很多不曾有过的情绪,让我们快速的成长。
在家休息的那几天,骤然闲下来的无所适从感充斥全身,这个时候正好收到了【大笑古城-- 阆中 】发来的邀请函,没有过多的考虑便决定动身,去 阆中 大闹古城。
8月31号到达的古城,三天两晚的时间,不算长,但这场别样的穿越之旅,一幕幕有趣的场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让我记忆有时,感触良多。当然,让我忘不了的还有那多样的美食~
去过的古城不少,但 阆中 却是最有深度、最独特的那一个,那么,就跟我一起去看看这场关于文化、关于人生的穿越之旅吧!
ps:文章末尾有浓缩版精华攻略,你一定用得到!
「开童蒙、博功名、经世事、济天下」据说是人生的四个境界,讲述的是一个人医生不同阶段的追求。在 阆中 第一天的体验里,我去了四个最核心的景点,深度体验了一番
在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我们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都跟儒家文化息息相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后人称为儒家“八目”,是很多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和路径。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成就。整个八目中,最重要的便是这“修身”。
不管是修身的功夫,还是所追求的成就,都离不开自身学识的积累,这点也体现出了孔圣人教化天下的经天纬地之功。而童蒙的开启,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可谓人生中四大境界之一。
而这次在 阆中 古城的文庙,我便化身古代蒙童,体验了一次国学六艺,经历了如蒙童般识文断字的开慧之旅。
这样的经历真的很新鲜,虽然也穿过古装,拍过一些与古代人物相关的广告片,但是这样的仿佛直接置身古代的体验,是头一次,也是属于 阆中 的独一份。
这一切不仅是因为身上服装的改变,还是因为周围人物的影响,特别是教授课程的老师,一板一眼的样子,让我真的感觉回到了古代,见到了那些夫子一样。
当我来到学宫之时,先生已经领着学子们立身晨光之下,迎接着一天学习的到来。方知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而一天之际在于晨,每一个早晨对于学子来说,都不应该被荒废。
文庙是供奉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地方文庙是地方官学教授儒家经典的学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宫。 阆中 古城的文庙遗址的基址、照壁和大成殿建于清 咸丰 元年,2013年修复。占地面积不大,两进的院落。
在这样的地方上课,是怎样的感觉呢?
这样说吧,可能最开始抱着的是玩乐的心态参与其中,但随着在夫子的带领下,一步步的进行哪些庄重的礼节之时,心中的那份随意也慢慢的消失,变得郑重起来,开始用心去体会这些礼仪、课程之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如今我们上学有很多门课程要学习,而在古代,学子们其实所学也不少,便是我们常说的“国学六艺”。而国学六艺,便是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最开始六艺其实是周代贵族子弟人人都要学习的六门必修课,不过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他都要求研习六艺,此后这边成了古代读书人的课程内容。
礼即礼节,是古代人最为看重的一项,跟自身的品性有着很大的关系;乐便是指音乐、舞蹈之类的东西;射即射箭;御即骑马;书和数比较能理解,就是书法和算法的意思。
由此也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常说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其实古代很多读书人都是文武双全的,我们的孔圣人便是其中的代表。
而在 阆中 古城的文庙,我便完整的体验了这六艺,伴随着一声声经典的诵读声,心中的浮躁慢慢散去,诚心投入到这六艺的学习之中。
对于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还是蛮有感慨的。以前虽然也提笔写过字,也玩过射箭,但是心情和感受却完全不一样。
在这里,提笔在手,就感觉胸中有丘壑,可以凿石堆山河;提臂挽弓,就感觉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
参与完这些课程,最大的体验便是觉得古代学子们真不容易,最主要的便是规矩方面,或者说礼节方面。
我们国家号称礼仪之邦,对于礼节是尤其看重的,这也就意味着有很多方面的规矩要遵守,一言一行都不可逾越,毕竟,在儒家文化中,礼仪是很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政通人和、百姓 乐业 的基础前提。
当然,这样的穿越方式也是非常有趣的,真正的置身其中,能够很快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如果说开童蒙是人生四 大关 之始,是修身的基础,那么考取功名则是检验学识很重要的一环,也是古代学子们鲤鱼跃 龙门 的关键时刻,是一身抱负能否得到施展的关键。
十年寒窗,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么?
开创性的科举考试,给莘莘学子们提供了一条治天下的途径,而提到科举,自然离不开贡院,这个科举考试的地方。
古时的 阆中 同 成都 一样,是全国兴办学校最早的地方,因此文风很盛,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当时的建筑, 比如 贡院。
阆中 贡院位于 四川 阆中 学道街,里面的考棚具体建于那一年已无从考证,三进四舍庭式建筑纯串木结构。在一些影视剧中时常也能看到科举的场景,而其实科举一般都要考好几天,期间应试者的吃喝拉撒都是在号房里面完成的,号房按照天地玄黄有编号,空间不大,可见科举的艰辛。
亲身进号房里面去体验了一番,狭小的环境和紧张的气氛,让我这个身经百战的考生,都提笔茫然。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作出锦绣文章的学子,功力一定很深厚。
做为国内目前唯一的“科举文化”旅游点, 阆中 贡院复原了清初 四川 学子赶考的旧貌,让参与其中的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随着考官的“开考”声和衙役的锣鼓声在我耳边响起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的强烈。
虽然时代在变换,但是很多东西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譬如这种拼搏奋斗的精神,譬如这种寒窗苦读,争为人先的品格,伴随着我们的文化一起,流传了下来。
在历史上的有些阶段,科举并不仅仅考文学,对于六艺中的射、御也会有相应的考核。在贡院同样能够体验射箭和投壶,所以当我拉开弓箭的时候,仿佛自己置身校场之中,周边虽然是此起彼伏的呐喊助威之声,我的眼前却也只有那一环一环的箭靶。
科考的最后,自然是中举,在考官阅卷之后,中举者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发给这些中举者清代 四川 贡院出具的“录取通知书”,可谓是古时候人生四喜的金榜题名时啦。
虽然学识的积累很重要,但是为人处事之道更重要。毕竟我们的先贤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又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开童蒙,考取功名之后,为人处事之道的学习也是人生当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步骤。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经过一定的世事磨练,是很难达成这些目标的。
如果按照古代文人的人生之路,考取功名之后,便是出仕为官,去往全国各地,任知府知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的“父母官”。
阆中 作为曾经川 东北 行政中心重要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 四川 的政治中心。这里至今还保留着曾经的衙门,也就是 川北 道署,是全国现存的两处道台衙门之一,位于 阆中 古城核心区学道街。 川北 道署是 阆中 历史地位 和政 治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反映道台制度的发展演变,展示了其在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而在如今的 川北 道署,不仅能够体验到曾经衙门审案的过程和威严,还能化身为曾经的父母官,切身体会一下为官处事之道。
当然,这里最有趣的便是观看审案,从犯人押解到场,到审判,到宣读罪状,一步步下来,对于古代的审案过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而道台衙门模拟的案件主要有两个,都跟孝道有关。一个是打牌欠下巨额债务的无赖将母亲“活活气死”,后其母被抢救过来虚惊一场,被判打14大板,并五花大绑示众;另外一个案子是一名县令借口公务繁忙不报丁忧而被撤职查办。
道台衙门的文化遗存仍在挖掘整理中,散落民间的有关道台衙门的故事、文物等仍在不断发现之中,或许以后,会有更多的关于道台衙门的故事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其实古代的父母官是非常不好当的,不仅仅位卑责重,处于官僚体制的最底层,并且要负责一县治安、诉讼、征税、教育、邮驿、盐政、公共工程、扶贫赈灾,等等,事无巨细。
尽管如此,仍是很多读书人的毕生追求,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读书人的脑海中,刻下了太深的烙印。
我就比较想去体验一下当知县的感觉,想通过自己在文庙学到的东西来将自己的地盘治理得井井有条。最重要的是,在遇到这样的案子之时,狠狠的惩罚一下那些坏人,教会他们何为善,何为孝。
儒家八目之中,济天下是所有读书人的最高追求,而在人生的四 大关 之中,济天下也是最终目标。而在 阆中 古城,济天下的主人公是一个很多人都想不到的历史人物,张飞。
我对于张飞的印象,基本上都是来自《三国演义》,而且还不是小说,是它的电视剧。浓密的大花子,粗犷的大嗓门,咋咋呼呼,做事不经过头脑,只知道用武力解决问题。当然,他的武力也确实不弱,毕竟是喝断 当阳 桥的燕人张翼德。而治理天下,好像真的跟他扯不上关系吧?
但实际上,张飞擅长书法、画画,学识也不俗,为保护 阆中 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其治理 阆中 期间,他发展蚕桑,保境安民,深受百姓爱戴。说他济天下,一点也不为过。
而在张飞庙中,主要有两个关于张飞的活动,分别是张飞点将和张飞巡城,张飞巡城再现了张飞手执丈八蛇矛坐在马车上,鸣锣开道、前呼后拥,威风凛凛在古城大街巡视的场景。最开始的张飞巡城,是 阆中 人民为了纪念张三爷,感恩他对于 阆中 的庇护才举行的,发展到现在则主要是让我们能够欣赏到古代将士的风采,了解张飞在 阆中 的一些历史故事。
这是我最感兴趣,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体验。近距离接触“张飞“,乘坐着马车,跟着他巡城,在热闹的大街上穿过拥挤人群,不仅体验到古城的繁华热闹,也享受了一下将军巡城的威风。
人生四境一个个体验下来,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感觉,我的感触还是蛮多的。
古代读书人一路走来确实非常的不容易,在那样的年代中,获得知识本来就已经不易,寒门仕子很多时候都无书可读;可有了学识并不代表你就能出人头地,十年寒窗苦,也许换得的也只是一个榜上无名;博得功名之后,所要面对的状况其实更加的艰巨,百姓与君王的抉择,时时刻刻在拷问着这些读书人的内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豪言壮志 凌云 ,但很多时候,落得的却是个凄凉收场。
当然,也会联想到自己的人生,不求那么轰轰烈烈,也只想要个问心无愧。
人生不应该只有沉重的思考,还应该有轻松愉悦的放空。
在 阆中 的第一天,面对着人生的四大境界,想了很多有关人生的问题,关于过去,关于现在,关乎未来。而今天,这些统统被我抛在了一边,在这座人声鼎沸的鲜活城市,用一种悠闲的姿态享受慢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体验。
今天,便是我在 阆中 逛吃的一天。
蛇形图腾当“门”,青铜编钟写“良”,这就是 阆中 特别牛逼的“阆”字青铜雕塑。这个青铜雕塑在 阆中 古城博物馆前,是博物馆的大门,很别致,特别的吸人眼球。
这个别样的“阆”字,蕴含着独特的意义,不仅跟 阆中 的风俗人情有关联,跟 阆中 的历史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是浓缩了 阆中 的文化在其中。很多人路过这里的时候,都会驻足停留,在这里打卡。我也不列外,看到这个青铜雕塑,还挺震撼的。
在 阆中 有一座楼是你想忽视都忽视不了的,那就是中天楼。
坐落在 阆中 古城中心地带,武庙街、西街、北街、双栅子街交汇处的中天楼是阆苑十二楼之一。该楼建造在 阆中 古城纵横两个中轴线上,故名“中天楼”。又因是东、南、西、北四方相通的过街楼,俗称“四牌楼”。
能够保存到现如今的古建筑,基本都是命运多舛的,国内外都是这样。中天楼自然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虽然始建于唐代,但屡毁屡建。
虽然始建于唐代,但在久远的年代流逝中损坏,清代重修建筑,但民国时期由于妨碍卡车通行于1926年拆毁。如今看到的中天楼是2008年重建的,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楼高20.5米,飞檐3层,攒尖楼顶,黑色琉璃瓦屋面,楼门四通。
登上楼顶,视野开阔, 阆中 古城的风水格局、一片片漂亮的“瓦海”尽收眼底。名楼自然离不开文人墨客,但凡是在 中国 历史上有名号的楼,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歌咏诗词。中天楼的诗词自然也不少,且内涵深厚。
唐代诗人金兆麟曾描绘:“泠然蹑级御长风,境判仙凡到半空。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登临雅与良朋共,呼吸应知帝座通”。宋朝葛胜仲的《 西江 月》写道:“艳曲醉歌金缕,朱门高耸铜环。中天楼观共跻攀。飞絮落花春晚。低映绿阴朱户,斜拖素练沧湾。银钩华榜五云间。奕奕蛟龙字绾。”
因为中天楼的地理位置以及高度的缘故,登上中天楼能够比较清晰的看到 阆中 古城的城市布局。棋盘式格局的大街小巷,街道整齐划一,具有明清时期的木结构老建筑比比皆是。 阆中 古城一些大户人家的庭院大部分改为客栈。客栈内古香古气,花草满院,争相斗艳。
一些比较重要的景点也能够看到,各种文化的交融造就了如今这样的 阆中 ,细细品味古城文化,原来这里是集本源文化、巴人文化、风水文化、三国文化、天文文化、宗教文化、科举文化、春节文化为一身,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逛了一天的时间,最后到了 阆中 古城中心最有古典中式风格的大院子:本源堂,喝茶休息。这家民宿是很典型的四合院,据说平时偶尔还会有一些国学体验和当地表演。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下沉的水幕亭子,水滴落的声音、鸟叫声,偶尔微风徐来,空气里萦绕着一杯香茶的清香,让我忘却了旅途中的匆忙与奔波,静静的感受古城中此刻的静谧和文化底蕴,仿佛自己置身于世外 桃源 中,享受着慢慢的时光。
人生很复杂,比话本故事要曲折离奇得多,在下一秒真正的到来之前,你永远没法想到那刻的光影是璀璨的,还是暗淡的。人生又很简单,或许只是短短一日的光影轮转,离合悲欢,就能让你看懂人生的百转千。
短短的两日 阆中 游,体验的却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一日悟人生,思前想后,一日享人生,活在当下。
阆中 古城不仅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传说,如今更是发展成为一个多元的有趣的城市。在这里,你不仅能够见到各种年代久远的建筑,观看各种生动有趣的故事,还能够体验到属于 阆中 的风土人情,品尝 阆中 独特的美食。
因此, 阆中 古城的人流,总是显得那么密集,那些飘香的店铺门口,总是围满了人。
生活其实就应该简简单单,在川流的人群中,在噪杂的人声里,在那个炎热的午后,我们走在大街上,心中没有多余的想法,那些琐碎的烦乱统统都抛在一边,为的,只是那些垂涎已久的美食,抄手、牛肉面、锅盔...
阆中 真的不算大,古城又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面积,这也就使得,这家店散发的迷人香气,在街的那头都可以闻得到。
阆中 的美食很多,古城内外数量都不少,而今天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这里的美食。我很喜欢 四川 味道,但是我吃辣的能力连一般都算不上,但我喜欢挑战自己。一天下来, 阆中 美食给我的感觉就是花样多,有很多非常有特色的食物。
比如 我早餐吃的这个油茶馓子,以前从没有见过。它是用刚掐碎的馓子堆成金碧辉煌的“冒儿头”,馓子下面是搭配精致的各种调料,然后是澄黄色的糊状油茶。吃的时候用调羹轻轻的搅拌一下,一碗多味吐芳、脆柔、诱人的美食便可以食用了。
午餐是在李家厨房吃的,点了阆苑三绝、腊肉炒米豆腐、凉粉、 四川 特色腊肠。
对于 四川 特色的腊肠我的印象还是蛮深刻的,以前上学的时候,有 四川 来的同学,过完年回来会带一些特色的腊肉、香肠之类的东西,每次都会成为大家争抢的东西,实在是因为太好吃了。现在再次吃到,有点回到了大学的感觉。
阆苑三绝是一道集张飞牛肉、保宁醋和白糖蒸馍为一体的地方美食,其中的张飞牛肉,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称其为张飞牛肉,不仅跟它是 阆中 特产有关,而 阆中 跟张飞又颇有渊源,还因为牛肉的特点,“表面墨黑内心红亮”,恰好和猛将张飞的形象相似,多种因素之下,才称之为张飞牛肉,来了两种不尝一下张飞牛肉,真的算是白来了。
口水鸡是一道经典的川菜,虽然吃辣能力有限,但是还是比较喜欢的。这里想说的,其实还是它的名字,为什么会有个这么奇怪的名字。
毕竟刚体验了一下这里的深厚文化,还是想用文化人的方式来解释下的。郭沫若在所著《賟波曲》中,有:"少年时代在故乡 四川 吃的白砍鸡,白生生的肉块,红殷殷的油辣子海椒,现在想来还口水长流……。"烹调赐拈来"口水"两字,倒成就了今天 大名 鼎鼎的"口水鸡"。
而实际上,口水鸡之所以叫口水鸡是因为有很多花椒,吃了会麻到嘴巴瘫痪不由自主流口水...
这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锅盔和盅盅米粉,对于锅盔,以前在 成都 的时候看到过,但一次都没有尝试过,因为起初我看见它以为是肉夹馍,后来才知道,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美食。这种夹着凉粉的锅盔,锅盔的香脆和凉粉的酸爽结合在一起,真的是太棒了。
盅盅米粉,我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后来问了下 四川 的同学,他给我说,盅盅其实就是搪瓷茶杯, 四川 话里叫做盅盅,用这个装的米粉,就叫做盅盅米粉。
名字果然够简单粗暴,不过还挺好吃的。
在 阆中 有句俗话,“到了 阆中 不买醋,等于跑趟冤枉路”,意思是说醋浓缩了这座城市的精华,成为一种标志性的产品,充分说明 阆中 这座城市被醋文化浸润的非常深厚。
“酸甜苦辣咸”五味中,酸被排在第一位,可见醋在人们口感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四川 人吃醋由来已久, 阆中 更是被誉为“ 中国 醋城”。所以在这里,能够找到很多优质的醋,其中尤以保宁醋的名声最响,号称 中国 四 大名 醋之一。
至于这里醋的味道,看我的表情...
“ 阆中 牛肉凉面”诠释了 阆中 古城这座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所独具的饮食文化遗韵, 阆中 “食八怪”之一的“凉面冐热卖”,一语道出这种“凉面”的地方特色:名为牛肉凉面,其实不凉,反而还烫得让人舌尖跳。
最后分享一些 阆中 的特产, 阆中 的特产有保宁醋,张飞牛肉还有蒸馍,名气最大的应该是张飞牛肉,在 四川 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当然,最地道的还是在 阆中 。
这些真的都挺好的,大家回去的时候可以给家里带点。
关于行程:
DAY1:人生四境
第一站:文庙,体验内容:汉服体验、开童蒙、国学六艺,沉浸式儒家文化体验。
第二站:贡院,体验内容:贡院赶考,拨开古代科考的神秘面纱。
第三站: 川北 道署,体验内容:道台审案,清朝时期的衙门审案场景再现。
第四站:张飞庙,体验内容:张飞点将及张飞巡城,深度解读“高富帅”张飞。
DAY2:惬意人生
第一站:贡院外广场,体验内容:打卡 阆中 青铜雕塑的「阆」字。
第二站:中天楼,体验内容:俯瞰 阆中 古城美景。
第三站:本源堂,体验内容:客栈里悠闲自在的下午茶时光。
关于交通:
交通:从 成都 到 阆中 ,乘坐动车,可以直达 阆中 ,每天有2班,早上7:45和下午13:29各一班,票价95元,往返不到200。
大交通:我是从 杭州 飞往 成都 ,往返机票大概2000以内,如果订到特价机票就更便宜。
关于住宿:
住宿:古城里有许多有特色的民宿和客栈, 比如 花间堂、胡家院子、杜家客栈等。同时也有许多酒店, 比如 明宇豪雅度假酒店、万驰国际酒店、张飞国际酒店等。两种类型各有特色,价格从几百到一千不等。前者就在古城中,出门就可以逛古城,后者大多需要打车前往古城。
关于门票:
建议购买古城的通票,120元可以逛完绝大部分的古城景点,性价比很高。
关于餐饮:
早餐:北街100号的油茶撒子、 阆中 牛肉凉面
午餐:李家厨房的 阆中 特色美食:阆苑三绝、腊肉炒米豆腐、凉粉、张飞牛肉等。
下午:方酥锅盔和香粉世家的盅盅米粉
晚餐:可以在河 边和 夜啤酒吃河鲜。
本地特产:华珍牛肉、保宁醋、白糖蒸馍、落下闳24节气压酒等。
关于费用:
成都 出发:
交通300,住宿2晚800,用餐300,门票120,购物500,总计2000不到。此费用属于轻奢游。
杭州 出发:
多加大交通费用,2000,总共4000不到,玩的好吃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