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0
- 评论0
- 赞0
+1
出发日期/2018/09/15
天数/2天
人物/独自一人
玩法/短途周末 自驾 古镇 人文 赏秋
今天秋分,在传统文化中,“迎秋分,放风筝”是在我们那个年代中,很多孩子翘首期盼的乐事。挺凑巧的是,接到活动邀请的前一周我刚给孩子买了个小风筝,随后长安马自达的邀请发在我的邮箱:去潍坊看看传统风筝制作手艺。
小时候扎过风筝,也在庙会上买过风筝,但从来都不知道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这让我非常感兴趣。搭上北京南下的高铁,我第一次到了潍坊这座小城。在此之前我对潍坊的所有信息主要来自潍柴动力——读大学的时候曾经参观过WD615发动机的生产线。
列车先是一路往南,在济南拐了个弯再一路往东,抵达潍坊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一座并不大的城市,能找到一间Pullman酒店,也遇见了王思聪家的万达广场,一副新城的模样,传统的手艺好像并不太多见,晚上吃了个肉火烧匆匆睡下了。
第二天在酒店拿到了车,新的昂克赛拉2.0,一台两厢车,充满了马自达一贯的英气,作为马自达车主,很熟悉地找到了感觉,开往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其中就隐藏着风筝博物馆、年画博物馆,在这里还有一批老师傅正在为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最后的坚持。
路并不远,昂克赛拉很善于在这种不太拥堵的城市里开,马自达是个有脾气的品牌,如果是北京东三环这种极度拥堵路况,马自达不会像一台丰田那样温顺,时时会有点躁动,但一旦是道路有点通畅起来,能给把车开到40-80的速度,马上就能感觉到活跃。方向盘比别的品牌都沉一点,变速箱也很愿意降档,尾牙调得比别人都大一些,加上一个2.0的“大排量”,扭矩放出来是很爽朗的感觉。到杨家埠的路匆匆走了二十多分钟就到了,一路无需赘述。
这个村落里保留了一部分明朝建筑,也像今天很多经典一样翻修了一些复古建筑,一个旅游景区该有的特点这里都有,本以为这几座塔就是今天能看到的全部了,但其实在其中隐藏着几个小小的馆,而这些才是最值得去看的。
风筝有多少个种类?这是我看完风筝博物馆才知道的。原来风筝分为串式、硬式、板式、软式、立式、特式。比如我们小时候看过的蜈蚣风筝就是串式的,硬式的很多就是燕子等造型了,而在这里还有的是立式风筝,这是我很少见到的,它能做成一个灯笼的形状飞起来。
我们小时候常见的燕子风筝,就是杨家埠很擅长的,馆里能看到超大的风筝,也有中小型的,甚至还有微型的风筝。而风筝的制作工艺至今还保留着,我们在制作工坊里看到了明朝风筝技艺的传承。竹子依然是今天制作风筝不可替代的材料,即便轻薄的塑料已经可以替代,甚至超越竹子来进行塑性,但这里依然用传统的竹篾来扎出风筝的形状,必要的时候动用刀,甚至用火焰灯喷烤竹子,让它有一个扭曲的形状。
与此同时,风筝的面也在紧张制作中,具有韧性的纸张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在上面悉心作画需要有经验的老工人一笔一笔勾画。虽然印刷已经非常廉价,但杨家埠的风筝都是独一无二的——心情好和心情坏的时候,画工的笔触都是不一样的。
最后熨烫一番,扎起来的就是风筝了。值得一提的是,杨家埠做出来的风筝,一定要经过试飞才会交付,即使有时候风力不大,只要不是完全无风,试飞的师傅还是能够让每一个风筝飞起来。试飞之后会根据实际状况做最后修改,比如调整一些平衡方面的问题,让风筝都能够更顺畅的起飞。
我以为今天的风筝早已经是机械化生产了,没想到还在保留着最原始的手感。据说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很少学这个了,这几年潍坊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始有一些年轻人也加入到其中。
除了风筝,另一个快被遗忘的就是杨家埠的另一个特色了:杨家埠年画。
南北方的年画有很大的不同,今天印刷技术的发展,让年画这个古老的艺术也变得没多大用,保护起来靠的都是匠人们的心思。
我们去看雕版的时候,三位老师傅正在安静地用着道具,据说要创做什么,都在他们心里,没有太多的复杂刀具,桌面上几把刀刀柄都已经包浆,他们小心在木头上刻出一个倒的板,然后送到下一道工序。
值得仔细看的是,他们的题材有了变化,小时候看到的寿桃寿星,近年来重新流行的孔圣人,也有一些卡通形象加入进来,是好是坏各有评说,但跟上时代的潮流总是不会错的。
工序到下一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位老阿姨正在印刷,将板上涂满颜料,一页宣纸翻过来,再轻抚一层就留下了朱红的印记。这些和明朝的工艺并没有发生变化,一切都是老祖宗的样子。
我注意到他们的年画里也有几个颜色,那么拼色又该如何来定位呢?这是以前平面印刷经常出现的问题,RGB三色在叠起来的时候一旦发生一点错位,这一页纸就印坏了,在今天的印刷机械里会借用坐标系由电脑精准把控,那么杨家埠的师傅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师傅告诉我:“靠的是经验。”
经验二字值千金,这就是匠气的一面。反反复复提这个词有点“人定胜天”的意思,但是事实上再高科技也离不开对技艺的精进。记得去年在东京看过一个日本工艺的展,日本的工程师们硬是把焊接焊出了艺术,不仅仅是抖音里常出现的“鱼鳞纹”,甚至他们把铁坨坨焊成了一条龙,一眼看上去还以为是雕刻而成。
马自达带媒体去看潍坊风筝和年画的意思其实不言而喻,希望让我们从风筝、年画里去看到一点马自达的匠气。其实这种匠气的传达,不只是通过秋分的风筝,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长安马自达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串起了很多个关于生活、关于匠气故事,传递了“致生活 不辜负”的品牌主张。
其实,我一直觉得马自达是一个固执的品牌,之前和工程师聊天,他们说他入职的第一天就是希望做一个优秀的转子发动机——在马自达看来,他们认为这是一个确认的、独特的技术路线,因此值得他们深入去坚持研发。
其实不只是转子,马自达的技术路线一直都和大厂的路线保持一点点距离,在前几年推广的Skyactiv创驰蓝天品牌里,昂克赛拉所做的就是和丰田、大众走的不同路线,一方面坚持使用更大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提升动力顺畅性;另一方面给自然吸气发动机用上了超高的压缩比,这是从燃烧学开始去进行的调整,如何保证高压缩比高动力输出的同时又不发生爆震,马自达做到了,而今天这一技术也被丰田看上了,两家正在进行相关的技术交换。
在不能完全自研的领域,不少企业对零部件的理解是拿来主义,采购一台爱信变速箱是很多家的做法了,但只有马自达坚持修改了一套更为激进的控制逻辑,这套被称为创驰蓝天的变速箱里,能踩出来不一样的积极性,乐于降档以获得更好的加速度,而且马自达惯用一个比对手更大的尾牙设定,让中速下的响应更积极,这些小细节,并不是多么高精尖的做法,但是有人在坚持,也有人认可。
下个月,马自达的压燃发动机就要在日本举办试车活动了,我争取能有空去一次日本,看看这份坚持。有意思的是,同一时期的试车活动还有一台全新的电动车,一个是对燃油车的精进,一个是对电池的展望,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