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20/10/02
天数/2天
人物/家庭
玩法/深度游 自驾 穷游 国庆
2020年10月2日 7∶30,福州金山出发,沿福州绕城高速途经的第一个服务区
+1
途过社口镇坦洋村,村口巍峨大气的“历史文化名村”牌坊恭迎宾客
+1
这是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1
+1
百年工夫,香飘四海,这里是“坦洋工夫”红茶的发祥地
+1
+1
村庄散发着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丰厚的历史积淀与现代工艺现代元素完美结合
+1
+1
穿村而过的坦洋溪溪水潺潺河道整洁,村口的廊桥——真武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是坦洋村的标志性建筑
+1
即将峻工的省委党校党性教育教学基地,进入装修尾声(工程标志的名称是“党的作风建设教育实践基地展示厅布展”)
+1
+1
党校的选址真用心,位于古村与新村之间的弯道处,劈山索地,架桥通路,从古村落远远就能望见这个宏伟建筑
+1
面积硕大的山体护坡,绿化全部采用钢架挂篮方式
+1
+1
十九个红色大字在夜幕中更为亮丽醒目
+1
主楼后面的一幢楼应该就是展示厅,工人正在加班装修
+1
+1
书记的回信,字体尚未装饰上色
+1
+1
书记三进下党的壁雕画
+1
来两张上党村的夜景照
+1
+1
床车夜宿党校主楼前,装修师傅住在楼内一二两层(分别拍于夜晚十点与次日早晨七点)
+1
+1
早上,工人师傅开始了主楼外通道的花岗岩护栏安装
+1
原来,夜间如同催眠曲的哗哗溪水声是这样奏响的
+1
下党民俗馆这幢古屋相当的有年头
+1
眼前的这幢老屋修整地挺好,正面墙上挂有六面牌子,看看去
+1
+1
+1
里面更是眼前一亮,这全木结构的,想必会冬暖夏凉吧
+1
+1
饭甑岩,位于古村的修竹溪对岸,一方峥嵘奇石贴山直立,高20多米,紧三圈白色纹理,岩体中空,形似饭甑,故称饭甑岩
+1
古村里的路口交叉处,路标齐全,指引着游客的游玩路线
+1
+1
群雕“弱鸟先飞”,不少游客在此拍照
+1
+1
下党乡亲十谢党恩,感恩之情溢出栏外
+1
沿着有沧桑年代印记的台阶,前往山顶的文昌阁
+1
文昌阁是下党村的文教建筑,位于村东南方向400米山岗上,旧时村里王氏子弟就在此苦守寒窗
+1
建于清道光年间,阁高三层,坐南朝北,八角形重檐攒尖顶,穿斗式木梁架
+1
古人建文昌阁,纪念文昌帝君,怀的是祈文运亨通,功成名就的愿望
+1
距文昌阁不远处的这条翻山小路,是书记当年三进下党走过的路,我们紧跟领袖的足迹沾沾喜气
+1
上午十点,党校停车场已经停满了今天进村的游客车辆,有两部是旅游大巴
+1
11∶00,意犹未尽地离开下党,此时进村的游客车辆在干警的指挥下,停靠在离村2千米的路边,再过两个小时,停靠的车辆可能要离村3千米了
+1
Copyright ©2021 Qunar.com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542京ICP备05021087号京ICP证060856号营业执照信息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2016-0110去哪儿网投诉、咨询热线电话95117举报、投诉邮箱: tousu@qunar.com全国旅游投诉热线: 12345
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电话:010-59606977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邮箱:tousu@qunar.com
导航区
ALT+1
预订区
ALT+2
产品区
ALT+3
内容区
ALT+4
强烈建议使用鼠标滚轮或键盘左右键
来浏览,效果更佳哦~
下党村,位于闽浙交界的福建省寿宁县,山高路远,素有寿宁的“西伯利亚”之称。30年的持续奋斗,由曾经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华丽蜕变成载誉满满的明星村庄,2015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16年评为首批“中国千千万万乡村旅游品牌村”和“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2019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荐名单…… 下党村正在申报创建国家3A级景区,力争打造成集红色文化、群众路线文化、廊桥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区。
16∶00,终于进入村口,传入耳中的是循环播放的背景音乐,有《十送红军》、《映山红》、《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等经久不衰的老歌,老年人听了犹为亲切
下党村傍山面溪,分古村与新村,二者相隔300米左右,古村面朝修竹溪依山而建,村落呈梯形分布,房子层层叠叠,交错有序。
青山巍峨绿水缠绵,山水之间,木拱廊桥横跨其间,形成了“廊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假日的下党村,游客人数甚多
这是一个让人心底安静澄明的地方,穿行其中,犹如穿越历史时空,远离凡尘
鸾峰桥坐落于下党村南,以“南桥虹水”之称列下党全境八景之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群雕“弱鸟先飞”,不少游客在此拍照
下党乡亲十谢党恩,感恩之情溢出栏外
沿着有沧桑年代印记的台阶,前往山顶的文昌阁
文昌阁是下党村的文教建筑,位于村东南方向400米山岗上,旧时村里王氏子弟就在此苦守寒窗
建于清道光年间,阁高三层,坐南朝北,八角形重檐攒尖顶,穿斗式木梁架
古人建文昌阁,纪念文昌帝君,怀的是祈文运亨通,功成名就的愿望
距文昌阁不远处的这条翻山小路,是书记当年三进下党走过的路,我们紧跟领袖的足迹沾沾喜气
上午十点,党校停车场已经停满了今天进村的游客车辆,有两部是旅游大巴
11∶00,意犹未尽地离开下党,此时进村的游客车辆在干警的指挥下,停靠在离村2千米的路边,再过两个小时,停靠的车辆可能要离村3千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