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22/12/29
天数/2天
人均费用/60元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第一次 深度游 摄影 冬季
钓鱼城历史📖:钓鱼城,原为钓鱼山,传说是上古一位神仙,见当地百姓疾苦,就下凡在此钓鱼,解救百姓于水火,百姓为纪念这个故事,就将此地命名为钓鱼城。其地当嘉陵江、渠江、涪江之口,控扼三江,自古为“巴蜀要津”。南宋时期钓鱼城军民抗蒙击元连续36年,历经大小战斗200次,钓鱼城之战以“蒙哥大汗战死钓鱼城下,蒙古汗国不得不从欧亚战场撤军”的史实而闻名世界,写下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誉为“东方的麦迦城”、“上帝折鞭处”的威名震惊了中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鱼城大战背景📙:历史:金天兴三年(1234年),金朝灭亡,宋蒙战争揭幕。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10月,塔海率蒙古军攻入南宋据守的四川,连破西川20城。淳祐三年(1243年)春,兵部侍郎余玠采纳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按照“城塞结合、军政结合”的战略防御思想筑城钓鱼山。宪宗元年(1251年),蒙哥汗即位,钓鱼城下的战火愈演愈烈。宝祐二年(1254年)6月,王坚、曹世雄等率部击退都元帅帖哥火鲁赤和汪德臣等统领的蒙古军,7月王坚升任钓鱼城的主将。宪宗八年(1258年),蒙哥汗亲率主力南下,11月初沿嘉陵江东下,兵锋直指合州钓鱼城。宪宗九年(1259年)2月,蒙哥汗下达进攻命令,正式打响钓鱼城大战。宋理宗下诏嘉奖钓鱼城军民,赞扬王坚“婴城固守、百战弥坚,节义为全蜀山城之冠”。7月,蒙古军继续猛攻钓鱼城。不料,蒙哥汗于阵中被宋军石击中,随即身亡。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对钓鱼城采取了“筑城围困,以军事争夺为主”的政策。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忽必烈随后对四川境内的南宋山城发动牵制性进攻。元军占领了四川三分之二的地域,对钓鱼城形成步步紧逼的攻击态势。至元十四年(1277年)4月,仍在坚持抗元的南宋城池已仅剩钓鱼城一座。此时合州已连续两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至元十六年(1279年)正月,守将王立开城投降,钓鱼城长达36年的守城战史宣告结束。
人物历史👨🏻:
王坚,字永固(公元1198——公元1264),邓州(今河南邓州)人,南宋抗蒙名将、民族英雄。嘉定十一年赴枣阳,加入忠顺军。秘密潜入蒙古军造船之地,烧毁其船支二千余。宝祐二年,在抗蒙总指挥余玠的率领下和曹世雄等在合州、广安等地击败蒙古军。升兴元府都统兼知合州,开庆元年,蒙哥汗亲率大军围攻合州,王坚与副将张珏坚守钓鱼城,多次击退蒙军。蒙哥派晋国宝入钓鱼城招降,为王坚所杀。蒙军攻打九月不下,蒙哥为旋风火炮受创而死。蒙军被迫撤退,史称钓鱼城之战。以功封宁远军节度使。景定五年三月,郁愤而卒。谥忠壮。
余玠,字义夫(1199年1月6日-1253年),号樵隐。金水芳山(今浙江开化村头镇)人,南宋名将。嘉熙年间,余玠任知招信军,于汴城、河阴、安丰相继战败蒙古军。淳祐元年(1241年),以兵部侍郎衔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总领兼夔州路转运使。在蜀时期,余玠励精图治,构筑了后世闻名的山城防御体系(钓鱼城防御体系)。余玠受任于南宋危难之际,竭力经营巴蜀,为支撑南宋王朝半壁河山做出了杰出贡献。宝祐元年(1253年),宋理宗听信谗言,召余玠回朝。余玠闻召不安,在四川猝逝。理宗为其辍朝,特赠五官。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大蒙古国的大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史称“蒙哥汗”。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主要致力攻灭南宋、大理等国,并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亚诸国。1259年,在进攻四川合川钓鱼山时(今重庆合川钓鱼城)去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号桓肃皇帝。
+1
+1
文保碑
+1
+1
+1
+1
+1
陈毅摩崖诗题刻
+1
+1
+1
+1
+1
+1
+1
+1
+1
题刻
+1
李尚德摩崖诗题刻
碑面高1.37米,宽0.92米,面积约1.6平方米,字径0.1米。行书,阴刻。诗是明隆庆四年(1570年)合州举人李尚德即将赴京参加明穆宗选拔“遗才”(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即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的覆试到钓鱼城的抒怀之作。
+1
+1
+1
+1
+1
+1
+1
+1
+1
+1
“山人足鱼”题刻
该题刻于为南宋著名学者王休手笔。题刻面南,高0.7米,宽2.7米,字径0.5米。楷书,阴刻。“山人足鱼”题刻笔势纯熟,苍劲有力,在书法和雕凿堪称上乘之作。
+1
+1
李尚德摩崖诗题刻
碑面高1.37米,宽0.92米,面积约1.6平方米,字径0.1米。行书,阴刻。诗是明隆庆四年(1570年)合州举人李尚德即将赴京参加明穆宗选拔“遗才”(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即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的覆试到钓鱼城的抒怀之作。
+1
孙元良摩崖诗题
题刻碑面呈正方形,边长3.24米。隶书,阴刻。共7行、32字,其中诗文4行,16字,字径0.45米,摩崖诗幅面近10平方米,颇具气势。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抗日名将、成都人孙元良游览钓鱼城时所作,合川籍书法家喻北麓书。作者孙元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