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1
- 评论0
- 赞3
+1
出发日期/2015/05/20
天数/1天
人均费用/1000元
人物/三五好友
做为最接地气的本土宗教道教宫观,在我走过的一些名山已经多次遇见,比如武当的紫霄宫、南岩宫,泰山顶上的碧霞祠,武夷山的止止庵等等,从小到大看过的电影里小说里关于道家的描述就更多了,金老爷子的笔下的道教全真派高手更是活灵活现。太极阴阳八卦,现在依然在很多人心里有一定的位置。不说虚的,太极拳法如今成为了现代人防身健体的热门运动,阴阳八卦也没闲着,总有人拿着它看风水安宅求财趋福避祸,可见得1700多年前的道家老祖宗真个有才,创下这道教,也是咱中华一宝。三清山,著名的道教名山,隐于山中的三清宫,也有1600多年历史了。
在1500多米的山顶俯瞰三清宫,依山而建,森林环抱,周围可见残基零落,依稀能看出千年前这座道观的规模。据记载,古人建造三清宫,外层按照“伏羲先天八卦图式”、内层按照“文王后天八卦图式”、核心按照“北斗星空图式”隐秘布局,北是天一水池(坎卦),南是九天应元府(也称雷神庙,离卦),东是龙虎殿(震卦),西是涵星池(兑卦),西南是演教殿(坤卦),西北是飞仙台(干卦),东北是王祜墓(艮卦),东南是詹碧云墓(巽卦),中央无极土,就是三清官。
大殿两侧石柱门框刻有一付对联: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有一种晨起开山门,袖手闲庭信步,听清风林声看云雾慢走的意境,超然物外,不似人间。
殿前阶下有一小方水池,想必是接引山泉的地方,只现已枯竭无水。让我好奇的是,池底是一条被镇压的卧龙,貌似以自然山石凿刻而成。
殿前的花岗岩地面,各置石制香亭和香炉,香炉基座四脚石雕螭头,龇牙咧嘴,生动有趣。
有两位白衣黑裙少女,在三清宫前席地而坐,摆下杯盘壶盏,作茶道表演。
少女们沏的是道地的三清红茶。三清红,产自三清山1000-1500米高山,是天然无污染的高山云雾茶,冲水后汤色醇厚,入口余甘,喉韵悠长。
少女们娴熟的洗、冲、泡、斟,行云流水一般,最后端上茶盅,给我们品尝。
阳光下,道观前,品纯正红茶,意味深长。
同行的伙伴们围成一圈,手中大小家伙齐招呼,记录这个画面。
茶毕,我们依山间小路,寻访那些遗留的道教痕迹。离三清宫数百米外,竹林掩映处,隐匿着三清山单体面积最大的明道教墓冢明治山詹碧云道士“藏竹之所”(巽卦)。
“藏竹之所”为仿陵园式建筑,墓冢地面水平距离纵长25米,最宽处8.55米,前后高差13.25米,气势恢宏,总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全部用花岗岩麻石干砌构筑,造价高昂,非寻常人所能建就。其构造因山制形,依山为陵,拾坡而上,前陵后寝,共建五层。玄宫前设台阶五级,墓门外设石阶十三级,隐含有“九五”之尊、脚踏十三行省的意思---当然,这些都是后人的解读。这位”詹碧云“道士墓葬的形制奇特,后人综合了民间传说和实地考证,现在被认为是明代第二代皇帝、《明史》记载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脱生逃亡,晚年藏身三清山时所建改名换姓的隐陵。事实果真如此么?恐怕只有沉默地下数百年的墓主人才知道了。
王祜道士墓(艮卦),民间尊王祜为三清山道教的开山始祖,每年农历七月二十日王祜“升天”之日,均设灵祭祀,举行“升天大典”活动。但他的墓规模却比詹碧云墓小许多。
且行且看,荒草路边,孤零零的一座石殿,内坐数位神仙,上前细看上刻名字:“纠察府”,不禁哑然失笑,敢情这是个维持山中秩序纠风正气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