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那个古朴的地方
头图加载中

攻略   >  洛阳旅游攻略   >  洛阳、那个古朴的地方

洛阳、那个古朴的地方

洛阳、那个古朴的地方

  • 出发日期/2012/11/23

  • 天数/3

  • 玩法/美食 

前言

说说这次旅行

第1天

洛河图片

对,要问洛阳因何得名,它就是因“河”得名。

洛阳,就是因为城南的这条“洛水”而得名。

山南水北即为“阳”,洛水之北的一座城,因此便被有了“洛阳”之名

洛河图片

洛河上的“洛阳桥”

桥上的驼队,其实有其深义。

说起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似乎当仁不让。不过,真正的丝路起点,或许应该延至东都洛阳。

洛阳桥上的驼队,也是对这一历史的追问。

洛河图片

洛河河畔

洛河图片

河堤上的柳树

洛河图片

也染上了秋意

洛河图片

两位女孩坐在洛水之滨,是在交谈,还是冥想

不由得想起曹植的《洛神赋》,写的正是“洛水女神”。

只不过,说是“神”,其实必有人为原形,洛水女神,或许也就是洛河畔的一美女。

洛河图片

河畔的母子

洛河图片

从大堤上俯瞰河岸。

不时有孤独的白鹭掠过河面、也有几只戴胜在岸边树林间穿梭

洛河河岸,如今成了洛浦公园,沿着洛河河岸铺展开,全长16公里,还真是徒步,骑行的好地方

洛河图片

枯水期的河漫滩,河中的水草露出水面

正是这乍一看来并不起眼的一条河,却滋养了一座千年古都,并让这座古都以她而名。

第2天

5篇游记中提到
  • 开放时间:全天
  •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人民西路101号
  • 查看详情

洛阳,如今连河南的省会都不是,虽然名列四大古都之一,但相比如今仍是都城的北京,还是向西不远的西安,洛阳可以说是当下最低调的古都了。

不过,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夏、商在洛阳附近的偃师定都,公元前1040年,西周便已建都于洛邑,即当今的洛阳城。

可以说,真正历经了中国的上下五千年漫漫历史的都城,不是西安,更不是北京,而唯有如今略显默默无闻的洛阳。

洛阳是一本太厚重的史书,面对这样一座有着丰富内涵古城,我们这样的初来乍到,的确心怀忐忑,甚至不知该从何读起。

想来想去,还是就从落脚点对面的周王城广场说起吧。

周王城广场的位置,基本相当于南京的鼓楼广场。

除了是洛阳众多文化地标中的一处之外,其地理位置几乎位于洛阳的城市中心,交通更是四通八达。

相比南京鼓楼难以聚敛起的商业气氛,周王城广场周边的商业同样发达,小吃街,百货,市井生活,样样不缺。

周王城广场周边的道路上,绿树成荫,多少有些南京梧桐大道的味道。

在北方城市,(如果说洛阳算是北方的话)洛阳的城市绿化的确算是很不错的了,梧桐,杨树作为行道树,也颇有气势。

不过,个人感觉,洛阳更应算作中部,还不能算北方,一方面纬度不能算高,二来直接感受上,温度也比南京低得有限,再加上地理上北靠邙山,南濒洛水,可以说完全符合中国风水的造城选址原则,而更北的太行山,则为洛阳挡住了不少北方南下的寒流。

这也是为何,11月底,洛阳的梧桐树叶仍在。上午八九点光景,路面仍很清静。

说起洛阳城,不能不说“周公”。洛阳建城最早便是“周公营造洛邑”。

周王朝存从公元前1047年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武王灭商的故事家喻户晓,武王就是周武王,也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国君。

而“周公”,则是周文王第四子,姓姬名旦,同样功勋赫赫,助武王灭商,辅佐成王,平定叛乱,营建洛邑,并制礼作乐。

武王灭商后,周公就开始营造洛邑城。洛邑城的营造,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建城的先河,因而有城市始于洛阳之说。

周公是古代洛阳城的缔造者,也是世界上提出用方格网规划城市的第一人,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当时洛阳城的总规划师和总建筑师。

《考工记》中“方九里,旁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之语,是我国史籍中关于都城设计的最早记载,其规划理念极大影响着中国历代王朝的城市建设。西安、北京,莫不是按照这一规则营造。

周公除了造城,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制礼作乐”,虽然有维护统治的目的,但礼乐立,终究是文明的确立,一旦“礼崩乐坏”,则终究意味着不幸甚至灾难。

周王城广场图片
周王城广场图片
周王城广场图片
周王城广场图片
周王城广场图片

周王城广场的银杏树

周王城广场图片

周公的雕塑下,仍然是市民扎堆休闲、玩乐的好去处,不少市民每天专程坐公交车来广场上活动

周公所造之城,也仍在恩泽着如今的洛阳人

周王城广场图片

一拨踢毽子的,不难感受其中运动的快乐。个个都是“专业”选手,膝盖停“毽”,然后脚踢传出,技艺娴熟,脚上功夫了得。

周王城广场图片

周王城广场北,天子驾六广场,同样有一小片市民休闲之地。

周王城广场图片

所谓“天子驾六”,其实是周王朝的礼制,说白了,就是天子才能乘坐六匹马驾驭的车,对应现在的豪车,最起码得是“六轮驱动”。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广场地下,即发现有大型东周墓葬,有“天子驾六”礼制仪式的车马坑,如今开辟为博物馆。

周王城广场图片

来个花絮,周王城广场旁停了一辆小车,仔细看看是谁在驾车?

129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
预订
  • 电话:0379-65980972
  •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中街13号
  • 简介: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 查看详情
龙门石窟图片

中国人常说山水画卷。

龙门石窟,真的是把山水当成了画卷。

坚硬的山体成了作画的卷轴,而工匠手中的刻刀则成了作画之“笔”。中国人常说山水画卷。

龙门石窟,真的是把山水当成了画卷。

坚硬的山体成了作画的卷轴,而工匠手中的刻刀则成了作画之“笔”。

龙门石窟图片

一条伊河,浩浩桑桑,自南向北流向洛阳。

在这两山之间形成伊阙峡谷,左侧(东山)为香山,右侧(西山)为龙门山。

龙门石窟,便在这伊阙峡谷两侧的山体上,展开了画卷。

龙门石窟图片

龙门大桥,横过伊河,连接两山。

龙门石窟图片
龙门石窟图片

龙门石窟,便从这道“龙门”开始

龙门石窟图片

禹王池,传说大禹治水劈开龙门,西山流下的泉水,就用来纪念其治水功德。

在伊河两侧的西山、东山均有石窟。但尤以西山(龙门山)石窟最为集中,规模最宏大。

进入龙门,首先经过的就是最精华的一段。

龙门石窟的开凿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即公元493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营造。

龙门石窟,说白了也是体现国家和统治者意志的形象工程。

但形象工程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北魏和唐朝的人们,就一不小心把形象工程建成了世界级的文化遗产。

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

要区分石窟的朝代,倒也不难。北魏人喜苗条,唐朝以丰满为美,审美的变化,也体现在石窟造像上。

龙门石窟,其实无需太多语言去描述。不再罗嗦,直接用眼睛和佛像对话吧。

潜溪寺,建于唐初,本尊阿弥陀佛造像手指因风化侵蚀而整体断裂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佛身边有立像

龙门山图片

陈抟老祖惟一所留“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书法真迹。

仔细看,每个字其实写得都不那么规矩。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宾阳三洞,北魏皇家石窟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皇家石窟侧面,还有很多富户出资凿刻的各类小型石窟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山体

龙门山图片

宾阳三洞与敬善寺之间,有很多小佛龛

这个佛龛顶部,能看到“飞天”造型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石窟间生长出的植物,证明石窟仍有其生命力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敬善寺门口的力士塑像,头顶的石缝间生长出一丛野花,为力士像添了些许生气

龙门山图片

另一力士造像

龙门山图片

“一佛五十菩萨图”塑像,佛周边的菩萨各坐莲花,形态各异

龙门山图片

窟顶的“飞天”造型

摩崖三佛,高7.3米,宽16.85米,进深8米,一个依山凿石敞开式的露天造。

摩崖三佛龛雕凿于唐武周时期(684-704年),七尊像并列,主像弥勒佛居中,高约6米,着敷搭双肩袈裟,结跏趺坐于方台座上,左手平伸抚膝,右手伸展于胸前,面容丰满圆润。二佛坐于两侧,左侧的着敷搭双肩袈裟,右侧的桌通肩式袈裟。在三佛之间还雕有两尊胁侍立佛,外侧正壁角隅,尚有两个造像毛坯。整座佛龛给人的印响似乎是尚未完工,除本尊弥勒佛之外,其他六尊都只雕出了身躯,有的已磨光,有的仅呈半成品,有的才凿出石胎便中途废弃。没有完工的造像也许是一种缺憾的艺术,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为后人研究古代艺术创作过程提供了最好的蓝本。

摩崖三佛,其实是武则天自命弥勒化生,为其统治的合法性造势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对面的香山寺全景,香山寺下的洞窟即为伊河对面的东山石窟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万佛洞位于西山中部北端,开凿于唐永隆元年(680年)。

龙门山图片

与潜溪寺一样是一座典型的净土宗“西方三圣”造像石窟,

值得欣赏的是,在两壁还雕刻有12个伎乐人,她们又分为乐伎与舞伎。

舞者衣带飘逸,体态轻盈、舞姿翩翩;乐者或吹、或弹、或奏,所执的乐器有笙、笛、萧、筝、箜篌、琵琶、钹、细腰鼓、击板等,均为唐代流行的传统乐器。

石窟顶部,雕有莲花藻井,在莲花周围书刻着一圈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卅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龛”。

龙门山图片

因洞内满刻15000尊小佛而得名。

龙门山图片

石窟侧面的观音菩萨立像,雕工十分细致唯美。

据同行的一位广州美院壁画专业的朋友介绍,大型石窟造像,往往更加中规中矩。

相反,小造像的神态,姿势,衣着细节,倒是更能体现出工匠的创造力与功力。

龙门山图片

窟外的力士造像与众多小佛龛

龙门山图片

惠简洞,开凿于唐咸亨四年(673年),是西京(长安)法海寺惠暕法师专门为唐高宗、武则天祈福所修造的。

惠简洞高4米多,宽3.5米,进深近3米,洞内造像主尊为高3米多的弥勒佛——那自然是寓意武则天了,两侧胁侍二弟子、二菩萨。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老龙洞是就着自然山洞开凿而成的,其平面呈长马蹄形,顶部近似穹隆顶。

该洞因不是由专人出钱开凿的,所以没有造出主要的一铺大佛。

老龙洞因为多人开凿,都是以祈福、求功德为主,并无突出主题,所以附带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为研究初唐的民间造窟风气、特色提供了有力地考证。

龙门山图片

石窟侧面的细致造像

龙门山图片

奉先寺,“奉先思孝,接下思恭”(《书·太甲》)而得名。

它是唐高宗为唐太宗追福,也即奉祀祖先所专门营造的。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洞窟。

要瞻仰奉先寺,先要在佛的注视下,走上这条山道,其气势可见一斑

龙门山图片

石窟开凿于唐咸亨三年(672年),至上元二年(675年)12月30日完工,前后历时三年九个月——虽然耗时不长,但宏大的规模超过了龙门所有的石窟。它将整座山体劈成南北宽约36米,东西进深约40米的门形崖面,然后依崖造像,雕凿而成,据说为了开凿奉先寺,武则天还曾专门施脂粉钱二万贯助建。

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

历经千年,佛的眼神依旧犀利。

龙门山图片

菩萨,天王与力士

龙门山图片

菩萨造像,尺度之大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奉先寺9尊巨大的雕像沿崖壁一字铺开,布局严谨,协调均称。

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

龙门山图片

在如此陡峻的山体上开凿洞窟,雕刻佛像,其工程之浩大,不难想象

龙门山图片

古阳洞,这是一座在天然溶洞基础上修凿的大型敞口洞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一直到北齐武平六年(575年)才完成,前后历时80多年。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图片

两侧有浮雕的佛教传说故事。

著名的魏碑体“龙门二十品”,也在古阳洞中

龙门山图片

药方洞,凿于北魏晚期,经北齐直到唐代初年,前后历时长达200多年,是龙门石窟中唯一有北齐造像的较大石窟。

洞高约4米,宽3米多,进深4米多,洞门上方刻一石碑,原为北齐年间的造窟碑,后被磨光,重刻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石碑两边刻有翩翩起舞的飞天。

洞口两侧还雕有八角莲柱,洞外各刻一刚劲雄健的力士,均是6世纪初北齐的作品。

龙门山图片

龙门山山体,便是各类大小石窟

龙门山图片

从伊河东岸,看奉先寺,

龙门山图片

卢舍那大佛,与纷至沓来的瞻仰的民众

龙门山图片

伊河对岸,可观西山石窟全景

东山

从龙门石窟的西山到东山,自然意味着要跨过伊阙峡谷,也就是这条叫做“伊水”的河。

一座名曰“漫水”的桥,沟通西山与东山。为何桥叫做“漫水桥”,莫非,伊河之水真的能漫过桥面?

雾笼伊河。

但远处河滩上初冬时节的树木,近处的河心洲与潺潺流过的河水,宛若一幅中国水墨画。

东山图片
东山图片

伊阙峡谷虽然并不那么险峻,甚至还挺宽敞,但这个初冬时节,走在伊河上的“漫水桥”上,仍然不难感受风之凛冽。

只不过,对于伊水中的野鸭,河滩上的白鹭来说,这一切都早已适应。

或许,此时赖伊河为生的它们,并未觉得伊江水冷。

图中左下角有两只野鸭游来,河滩上的那点白是一只伫立的白鹭

东山图片
东山图片

漫水桥上,回望一眼西山石窟

东山图片

过了伊河,便是“东山”

相比西山,东山山体相对完整,石窟并不如西山那样密集。

东山图片

从东山山腰上俯瞰,沿路山路栈道边可见零星石窟。

东山图片

东山的一道峡谷间,露出伊河对岸的龙门山石窟

东山图片

东山的“千手千眼观音雕像”,虽然风化,但波纹状的“千手”,仍清晰可见。

有了千手千眼,是为了护佑众生

东山图片
东山图片
东山图片

沿路仍有一些石窟、佛龛

东山图片

佛龛两侧的力士造像,仍然器宇轩昂

东山图片

拾阶而下,这段路上,女儿终于撒娇,背了她一程。

东山图片

东山石窟虽整体规模不能与西山同日而语,但仍然不乏雕工细致的精品。

这尊菩萨雕像,无疑堪称精品,细节之处无不细致入微。

东山图片

人面不知何处去,仅留衣衫,凭人想象。

只可惜,石窟上的遗产,并未能地老天荒到海枯石烂。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之所以佛面被盗毁,或许正缘于它太过精美

东山图片

另一石窟

东山图片

窟外力士像仍保存完好

东山图片

东山最大的石窟--看经寺

窟门上对称二飞天,如今只能依稀可辨其衣襟,两侧各一力士。

东山图片
东山图片

罗汉造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又姿态各异,颇具生活气息

东山图片

洞窟内的主佛,周围罗汉似在听经宣讲。

东山图片

东山石窟旁的礼佛台,是观赏西山石窟群的最佳地点。

全景一瞥

东山图片

伊河与奉先寺

东山图片

隔着伊河,遥望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

24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
预订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08:00-17:00
  • 电话:0379-65980972
  •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龙门大道与S238省道交叉口龙门石窟风景区伊河东岸东山
  • 查看详情

龙门山水,最令人惊叹的固然是千年前的工匠在山体上留下的杰作。

不过,龙门的确不仅有石窟,除了石窟之外,它仍然是一处有山有水的宝地

其中,香山寺与白园,对于寄情山水者,同样是值得玩味逗留的好去处

伊河对岸的龙门山,其实是观香山寺全景最佳的地点。

香山寺位于香山山麓,依傍伊河,同时与东山石窟比邻,香山寺建筑群下方的山体上,还能看到密集的石窟

香山寺图片
香山寺图片

对于龙门山水,武则天同样十分迷恋,而香山寺则成了她的观景台

这位女皇帝,甚至常常把坐朝的地点也搬到香山寺的石楼。

面对着龙门山水办公,基本相当于如今的北戴河。

从香山寺上望去,鳞次栉比的檐与龙门山水相映成趣。

香山寺图片

香山寺,仍然是传统寺庙格局,首先对称布局钟鼓楼。

香山寺图片
香山寺图片
香山寺图片

从蒋宋别墅的观景台望出去,伊河,龙门,

香山寺图片

风则吹响了寺院的铃铛

香山寺图片

香山寺的石楼,上演过“香山赋诗夺锦袍”的地方,倒并不那么宽敞,当年武则天在此组织诗坛盛会,虽然是官方的。

但香山寺因此也见证了“唐诗”的鼎盛。

佛光普照,香火鼎盛,这是寺庙都不缺的景观

香山寺图片

离开香山寺,又走到伊河边,这是只什么鸟?从尾巴的优美弧度来看,似乎不是喜鹊。

伊河又称古鸾水,鸾据说为形似凤凰的一种鸟。

这只鸟长长的尾巴,即便不是鸾鸟,也终究是鸾水所孕育的精灵。

23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
预订
  • 门票价格:龙门石窟,白园,香山寺联票120元
  • 开放时间:07:00-19:00
  • 电话:0379-65980972
  •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龙门东山
  • 简介:拜祭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地,回味诗人的千古绝句。 在园内的日本书法廊中,可以欣赏到不少当代日本书法名家的作品。
  • 查看详情

“白园”的白,是白居易的白,白园也正是这位唐代大诗人的地盘。

他至今仍在,琵琶峰上便是他的墓园。

白园图片
白园图片

白居易最为迷恋的就是龙门山水,死后墓园于此地,也正圆了诗人的遗愿。

白园密密的林木,宛如伸向天空的手臂, 诗人诗兴大发时,或许就是这样的姿态

而灵秀的山水,也恰是诗兴之源

白园图片

再过龙门桥,天色已暗淡,雾霭腾升,几行白鹭,结伴成队飞过伊阙峡谷。

千百年来,应该都是如此。

桥下伊河畔,葱茏而色彩迷人的树木,在氤氲雾气中,更添一番幽深迷幻之美。

牡丹国色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个“京城”指的就是洛阳。

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不仅是“牡丹城”,更是当之无愧牡丹花都。

据菏泽的朋友说,菏泽的牡丹也是从洛阳引入品种。洛阳牡丹的地位可见一斑。

不过,牡丹花季在每年的四五月间,错过了花季,自然无缘牡丹,也就不免遗憾。

不是“牡丹季”,当真无处赏“牡丹”吗?

牡丹国色图片
牡丹国色图片

从落脚的酒店开始,牡丹其实就一直形影不离。

酒店的大堂,辟有这样一间不大的画室,既卖画,也作画

酒店大堂开画室,还真不多见。舍得把酒店大堂拿来给画室用,或许和经济不那么热有关,但其实也是需要文化底蕴的。

牡丹国色图片

店主其实是河南省美术协会的一位画家。

女儿22岁,每日帮他打理小店,也自己作画出售。

虽然女孩读的是金融外贸,但如今已彻底抛弃专业,女承父业了。

如今,她的一幅大尺寸的牡丹画,也能卖上500-600元的价格

女孩在认真作画,墙上悬挂的书法,是她父亲自创的一种字体。

牡丹国色图片

一朵朵牡丹在看似轻巧的运笔中,跃然纸上,如同连牡丹花开的过程也一并欣赏到了。

看着牡丹在纸面上盛开,画画的,和看画画的,心境都回归于恬静安适。

牡丹国色图片

洛阳牡丹,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洛阳人的艺术方向。

而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这些艺术至今生生不息。

或许,如今的洛阳画家们,没准就是当年塑造龙门石窟的那些技艺精湛的工匠们的后代。

连在山体峭壁上都可以被当作画卷,规模宏大,细节精美石窟雕塑都不在话下。

如今纸上作画,当然更是小儿科,这或许也是洛阳的文化基因。

类似以牡丹为主题的画家、画室,老城里也有不少。

老城一间画室门口,已装裱好,正晾晒的作品上,也不缺牡丹元素。

牡丹国色图片

不仅在洛阳的艺术作品中,即便是日常饮食里,也不难感受牡丹的华贵。

一家小饭馆的“牡丹燕菜”

牡丹国色图片

就连这碗捞面的配色,我觉得都有牡丹的韵味。呵呵

洛阳三彩

说到洛阳的文艺,不能不提的是“洛阳三彩”艺术。

老城的丽景门附近,有一家洛阳三彩专卖店,二楼便是洛阳三彩的展览馆。

洛阳三彩图片
洛阳三彩图片
洛阳三彩图片

说到“三彩”,唐三彩似乎当仁不让,西安也成了人们寻访唐三彩的重要目的地。

不过,洛阳三彩恰恰是三彩工艺的发源地,也是至今不断发展之处。以工艺所在地的命名,也就更加恰当。

三彩工艺,更多见到的是立体的马,骆驼,而如今洛阳三彩,则发展出独具一格的平面“三彩釉画”

一道以牡丹“三彩釉画”装点的屏风

洛阳三彩图片

三彩釉画--梯田,令人叹为观止

洛阳三彩图片

三彩釉画,牡丹仍然是重要的表现主题

第3天

86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
预订
  • 电话:0379-63781065,0379-63789090
  •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洛白路6号
  • 简介:中国佛教的祖庭,寺内的“镇寺之宝”——元代的“夹贮干漆造像”,已有700年的历史。 观赏珍贵碑碣——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
  • 查看详情

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为何叫做“白马寺”?

这座最初建于东汉时期的寺庙,其佛像和经书却是白马从西域驮载而来。

原来,这白马寺的命名,就是为了表彰当年西天取经的“白龙马”的功绩

白马寺图片
白马寺图片

昨夜洛阳一场雨一直下到早晨,一场雨一场凉,风吹气温降。

去往白马寺的车上,雨还一直在下。但到了白马寺,雨居然停了,天公作美,这或许也是白马寺给予我们的恩惠。

白马寺前,通往塔林的小路

白马寺图片
白马寺图片

白马寺山门前,立有两匹宋代遗存下来的石马。

不知是因为驮经负重,还是历经沧桑,这对石马的确已显出一些疲态。

取经都如此不易,读经研经之难,更是可想而知。

白马寺图片
白马寺图片

一场雨,为山门洒上了一层金色

白马寺图片

一位僧侣走过寺门前的银杏树

白马寺图片

进了寺门,左手鼓楼,有着“释源鼓音”之美誉

白马寺图片

右手则是有着洛阳八景之称的“马寺钟声”。

声音都能成为一景,还真是首次听说,白马寺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白马寺图片

香炉前的信众

白马寺图片

插上一炷香,许上心中愿

白马会倾听你心中的一切

白马寺图片

一场夜雨,落满一地的黄叶,为白马寺更添一份美感与意境

白马寺图片
白马寺图片

一般寺院很少栽种桑树,白马寺却有一株据说已有400年的古桑树。

“吉祥古桑”虽然主干已倾斜,但树枝却仍然极力向上生长。

白马寺图片

大雄殿前,银杏树下的香客

白马寺图片

一般寺庙都叫做“大雄宝殿” ,此处少了“宝”字,或许隐含有藏“宝”之意

白马寺图片
白马寺图片

宝殿屋檐下,鸽子停驻歇脚

白马寺图片

宝殿一侧,林森树密

白马寺图片

顺着接引殿向后走,便是与寺院建筑风格迥异的一处清凉台。

白马寺图片

穹门中,漏出“狮窟”二字

白马寺图片

从清凉台回望,寺院主殿的房檐,已在一片金黄之中

白马寺图片
白马寺图片

清凉台侧影,宛如一座中式城堡,

白马寺图片

一位僧侣从台下走过,可对比出清凉台建筑的尺度

白马寺图片

清凉台的两侧,一侧置“法宝阁”,原来大雄宝殿的“宝”被搬这儿了

另一边则为“藏经阁”,白马驮经,应当被安置于此。

白马寺图片

角楼、红墙

白马寺图片

白马寺之行,齐云塔当然不容错过

从白马寺山门前的那条路继续往下走,会经过一片清幽之地。

白马寺图片

路上两匹石马,女儿说左边戴花的是新娘,右边那个是新郎,正在举行婚礼。个人认为解释得很好。

白马寺图片

不久便见一处比丘道场 ,齐云塔就在道场内

虽为比丘道场,但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婉约如江南园林

远处,齐云塔已透出真容

查看全部

老城

正如酒月陈越香,一座城其实也是越老越有韵味。

新的建筑或许只是华丽的外衣,但让一座城不同于其他城的,必然是那些岁月留痕,沉淀下来的肌理。

洛阳如今还保留着一片老城,而且他就叫做“老城”,名副其实。

老城是金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金以宋“河南府”为主体建城,至1948年洛阳解放前城池基本不变,是洛阳最后一座城池。

老城图片
老城图片
老城图片

丽景门是“新”的,但城门外的这条护城河,应当一直环绕着这座老城,也曾见证过丽景门历史上的辉煌与盛况

老城图片

走入丽景门,才是老城的西大街。

两旁店铺林立,两边建筑仍保留明清风貌。

老城图片

屋檐和墙砖,透出老城的年份

老城图片

老城里住的仍是老洛阳人,老街上也仍然是老洛阳的生活气息

老城图片

西大街上的这家医院,也是一派古色古香

老城图片

一位老人,买了东西,在一家店门口歇脚,或是等她的老伴和家人。

老城图片

一家洛阳水席店。

洛阳水席,堪称洛阳饮食文化的精品。

只可惜一套水席24道菜,而且量都相当不小。

我和4岁多的女儿哪里吃得下,本想昨天晚上和同行的朋友一起来吃,女儿却走不动了。

今天两个人来,只能挑了两道菜尝个鲜。

关于吃,后面再说吧。

老城图片

老街,也是最能体味洛阳市井生活与文化的地方。

十字路口,自然是小摊贩们争抢的最佳市口。

老城图片

建于1979年的八角楼,也算是老城的“新楼”,也是老城最高的建筑了。

八角楼下,几乎不留一丝缝隙的被洛阳市井景象占据

老城图片

过了八角楼,便到了东大街。

与西大街的食铺林立,摊贩云集相比,东大街要清静许多,更多是些文艺类的店铺。

一幅刚刚装裱出售,正在风干的画

老城图片

正义街,离东大街的鼓楼已不远

李占标“济世堂”药店一角,河南老字号。下一石碑上题有其生平故事。

李占标(1864年——1938年),字干卿,洛阳偃师人。李占标膏药第一代创始人。

年幼既随父习武,深得少林真传,并学得一些治伤知识。光绪年间它应科举考试,以“抱石拿刀开硬功”之技被录为武秀才,清末弃武从医。

李占标通晓中医内外科,尤精于针灸,他研制中成药三十多种,尤其是他的“狗皮膏药”驰名中原。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与光绪帝由陕回銮,阁臣张勋腰腿疼步履艰难,李占标药到病除,张勋赠其七星宝刀并荐其为两宫献艺,占标用弹丸于五丈远的靶墙上射出“天下太平”四字,两宫大悦,封于五品“蓝翎”之职,(同乡皆称:“父子双五品。”)并赐于“神弹子”称号。李视两宫颓废,遂无意仕途,即潜心岐黄之术,终成一方名医。

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闫锡山败北,蒋介石派大将上官云相进驻洛阳,因李占标治愈了上官的坐骨神经痛,上官将“国民政府”考试院签署的“国医证书”授予了李占标。从此“李占标膏药”更遐迩闻名。

李占标性情豪爽,乐善好施,在故里建茶亭,常年为过客及耕夫施舍茶水;在“同善堂”岁岁用馍票周济穷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伊、洛河泛滥,他以米十石,银元三千赈济灾民。他医德高尚,家贫而为父母治病者不收其药费,有时还送路费。遗著有《验方集锦》。他所研制的“李占标膏药”是“济世堂”的名药,享有“洛阳医药界三大亨”之美誉,在国内久负盛名。

老城图片
老城图片

鼓楼下,不难感受其气势

老城图片

鼓楼正名“谯楼”,乾隆年间,洛阳县将东门内大街改为古楼街。鼓楼上原有两层木瓦建筑,后因台上建筑长久失修,于1972年拆除(据老人们说在此前后还拆除了南大街和老集两座城楼)。只剩下大铁钟在台上风摧日晒。

拱券门洞之上,东端镶一石匾阴刻“就日”,西端石匾为“瞻云”,均为楷书。为金代中京留守亲书。

老城图片

鼓楼下的券门,仍然是洛阳人来往老城的重要通道

老城图片

从券门看老城

老城图片

一位老人从鼓楼下骑过,他应该无数次骑过鼓楼

而位于老城中心的鼓楼,应当也见证了太多的“古今兴废事”

老城图片

鼓楼旁的一处民居,半开的门缝间透出的沧桑与生机

老城图片

屋主人刚置备了什么东西回来。

门前的两张凳子,一看就有年代,配得上老城的物件。

不知谁会坐在上面休憩,或是对坐聊天,想必也一定是老人。

女儿很喜欢,在上面小坐了一会儿。

老城图片

洛阳老城道路纵横交错,街巷交织如网,路路相通,街街连交,初步老城,如历迷宫。

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

随便找了个胡同钻进去,便是这样的高檐深巷

老城图片

里面却又豁然呈现一老屋。所谓曲径通幽,大约就是这意思。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

在中国,河南的确算不上盛产精品美食的地方,甚至在几大菜系中也排不上号。

不过,洛阳是个例外。

甚至有一种说法是,洛阳是河南饮食文化沙漠中的那弯“月牙泉”,虽然拿“沙漠”来作比其实也并不恰当,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每个地方的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味蕾。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图片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图片

从早点说起吧,周王广场对面就有条小吃街,不少洛阳人也会专程来这儿晨练,然后就地吃早点。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图片

算盘,套袖,手撕票,外加“离柜概不负责”,国营小吃店的各种元素,几乎全了。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图片

买了票,就来这儿领餐,一碗热腾腾的油茶,足以驱散早晨的寒气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图片

浆面条,洛阳的传统特色早餐。

以绿豆浆发酵制作面浆,里面放了黄豆、花生、胡萝卜等各种料,有点像南方做八宝粥的做法做面条。

当然,因为有发酵工艺,口味偏酸,未必对南方人的胃口。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图片

早餐店里,有闲适的银发老人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图片

也有爷孙,早餐店里不难感受一地的生活气息与节奏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图片

没错,这没啥稀奇,就是锅贴。

但吃这锅贴可是要排长队的,为了排这队,我还真担心一个人在里面占座的女儿。

这家名叫“小街锅贴”,可是当仁不让的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味自然不错。

要论资排辈起来,这“小街锅贴”还是如今南方锅贴的鼻祖。

北宋时期,锅贴已在京都汴梁、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盛行,随着北宋被挤压到了南方,当事皇亲贵族才将这一特色小吃带入江浙一带。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图片

来份锅贴,再来碗小米粥, 也是一顿挺舒服的晚餐。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图片

去龙门之前,在洛河旁的玻璃厂街,随便找了个饭馆,要了碗捞面。

虽比不上山西面食,但河南也是面食之乡

这捞面也有不少手上功夫,浇头的色彩口味搭配,面的劲道,足以勾起食欲了

个人觉得,则捞面的配色也有点“洛阳牡丹”的大气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图片

送上的炸薄脆,口味也不错

洛阳饮食文化,不得不提“水席”。

洛阳水席,缘于唐代,基本相当于唐朝版的“满汉全席”。

水席之所以起源于洛阳,与其地理气候有直接关系。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少而干燥。古时天气寒冷,不产水果,因此民间膳食多用汤类。

之所以称之为水席,一是它的每道菜都离不开汤汤水水,二是一道道地上,吃一道换一道,仿佛行云流水一般,故称水席。

水席全席24道菜,为了不浪费,只能点两道尝尝。

牡丹燕菜,真个做得如一朵牡丹一般,主料有白萝卜、海参、 鱿鱼、鸡肉,虽都是普通食材,味道却相当鲜美。

因为女儿嫌辣,先上的一盆放了辣味的燕菜,给服务员们拿去享用了。

其中一位女服务员吃完后和同伴说了好几遍“吃得我心里好酸啊”,但不难听出其中充满了幸福感。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图片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图片

蜜汁红薯 ,唯一的甜菜。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图片

其他水席大餐,大家有兴趣和朋友一起去品尝吧。

老城里的“鸡蛋灌饼”

有市井小吃,也有唐朝版的“满汉全席”图片

入夜,气温虽冷,不翻汤门口却人头攒动,热气早已驱散了寒气

最新评论(7条)

游客
添加表情
评论
afsn7656
afsn7656 : [32个赞]32个赞!为你转身,求上头条!
08月22日 15:38
ftuc5431
ftuc5431 : 历史古都洛阳 想去啊 体会一下
07月13日 02:34
寒江孤影1965
寒江孤影1965 : 谢谢楼主的分享
07月13日 00:06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 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把古朴写的那么好
07月12日 23:04
梦未止梦
07月12日 22:45
王卫科
王卫科 : [有钱]别问为什么~有钱!任性!
07月12日 21:11
沙丁鱼鱼鱼
沙丁鱼鱼鱼 : 洛阳欢迎你~
07月12日 09:35
冰儿鱼
冰儿鱼 : [有钱]别问为什么~有钱!任性!
07月11日 16:17
猜你喜欢
352 篇,查看更多
前面后面
  • 3
    【小锋】寻找一个人的...
    【小锋】寻找一个人的途(少林寺+洛阳)
  • 6
    远方少年行——洛阳游学
    远方少年行——洛阳游学
  • 3
    情定栾川
    情定栾川
  • 3
    秋雨中,我走过的“九...
    秋雨中,我走过的“九朝古都”
  • 2
    洛阳48小时兼程之行
    洛阳48小时兼程之行
  • 4
    国色天香洛阳行
    国色天香洛阳行
  • 1
    洛阳第二天
    洛阳第二天
  • 9
    龙行龘龘,2024向幸福...
    龙行龘龘,2024向幸福出发,神都洛阳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