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3
- 收藏22
- 评论4
- 赞17
+1
出发日期/2013/12/31
天数/4天
12月31日,早晨6点出家门,到北京五棵松摄影器材城集合,本摄影团共14位摄友陆续到齐,8点上昨夜从围场过来的大巴车出发,开始了为期4天的坝上冬季摄影之旅。
13:40到四合永镇,午餐。14:30继续前行,沿途小雪不停地漂,有些路段两侧雪墙很高。我们的车曾经因避让对方的越野车而误到路边,众人奋力齐推,车才出来。天黑时赶到机械林场总厂,就此住下。房间很小,多人合住,在一职工家吃晚餐,一夜无话。
次日早晨5:20起床,6:30组织方由军马场派来4辆越野车,接14人到军马场老宋酒家。途中,路两侧积雪很深,东方的天边斜着挂一轮冰冷的弦月,道旁的成片松树被新雪掩面,遇到背上披着一层轻薄雪花的几匹马悠闲横过马路。我们三人乘坐的213越野车司机小王身材高大,开车很冲,我们感到很刺激。
笔者有诗曰
冷月蒙霜挂五更,雪花轻掩万棵松。
身披素毯草原马,讶看铁驴探路灯。
车直接开进老宋酒家,与摄影指导会合。早餐后各上原车到小河口拍日出。正值元旦假期,有很多人,很多车。天气应该说很好,美中不足的是当时没有云霞。见太阳左右两侧地平线上方各直立一段彩虹,人说是日珥。
冰天雪地中,小河口有一段河水没有完全结冰,雾气腾腾,引来大家一阵狂拍。
我们团有3人因拍摄时暂时去掉手套(带手套操作相机毕竟不便,天气寒冷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冻坏手指头,患处煞白,没有血色,没有知觉;根据司机的建议赶紧抓雪不停揉搓。
之后,赶到附近一小河谷处拍摄雪馒头景观。当其时也,阳光灿烂,气清风微。整个小河沟中,夏天一个个绿草土包如今变成了一个个洁白纯净的雪蘑菇。河水在冰雪缝中蜿蜒穿行,冒着蒸汽。岸上的大片白桦林,树上挂满了银白色的雾凇,饱经沧桑的白桦躯干在没有人类踩踏过的雪地上投下修长漂亮的阴影,形成了一幅幅别样的北国晴雪图。
有团队在附近高坡上租马队拍摄,可惜严禁其他人蹭拍。上两张远处拍到的照片
11:30返回住处午餐。部分客人离店,房间空出,我和广西、新疆的摄友合住312房间。午休。
下午14:30上车出发,先到西河头村拍摄小村、牛圈和日珥。白毛风刮得很大,感觉非常冷,几乎令人招架不住,真正尝到了“风头如刀面如割”的严寒味道。坝上地区因海拔从七八百米急速上升至近两千米的巨大落差,形成了特殊的气候状况。每年进入冬季,极度严寒的坝上地区就会成为许多人神往却不敢涉足之地。天气最冷能达到零下三四十度,滴水成冰,如果漫天大雪伴着狂风怒吼,便是白毛风了。
16:10继续向前,到杨树背拍摄日落。当时天更冷,草原上深深的积雪被白毛风刮割得如同凝固的惊涛骇浪。山头的落日挥洒着最后的暖红色余晖,日珥围着摇摇欲坠的夕阳。碰巧赶上别人租的马队,但他们拍摄已近尾声。我们赶紧抄起相机蹭拍,由于事先不知情,没有任何事先准备,拍摄效果虽然不十分满意,但那马、那人、那景、那氛围已经令人感到非常地震撼。这应该就是唐代边塞使人岑参所写的“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的景况了吧。
落黑后,上车返回住处,晚餐。返回前将新购耐寒摄影手套放在车上丢失,幸亏我还带有一双羊毛手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早晨5:30起床,6:30出发,到蛤蟆坝拍摄。
蛤蟆坝位于红山军马场场部东北方向桦木沟林区境内,距厂部20余公里,是摄影人百拍不厌、常拍常新的创作“宝地”。蛤蟆坝呈南北走向、两山夹一沟的地理形势,沟底一条几乎一步即可跨越的小溪,清澈曲折,是牛羊等牲畜的水源地。山坡下依山就势,散落着几十间茅舍和新盖的红砖瓦房。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很有一种古朴原始的田园风味。
蛤蟆坝美妙之处全在“天然”。坡面不陡,但沟壑纵横,高低起伏;山顶是一片片白桦林,山腰是被白桦树分割点缀成优美形状的草甸,山麓是三三两两姿态优美的老榆树;村边树木的空隙处是一些多边形的木栅羊圈、牛栏,溪旁分布着几块蔬菜和庄稼地。这一切都是那样自然而又符合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美学规范。
我们刚到蛤蟆坝时,阳光被冷云轻雾遮挡,非常寒冷,银装素裹的田园烟树略显发灰,景调稍显沉郁。
9:20左右,柔弱的阳光轻洒大地,蛤蟆坝立即呈现出令人惊叹和产生无穷联想的原始美、恬静美和水墨田园美。
大约9:50,村头出现牧民赶着羊群外出放牧。冰天雪地,可以想见羊群吃草是何等艰难。我在呼伦贝尔拍摄时听说,冬天的马也是需要用马蹄扒开冰雪,寻找甘草啃吃。
上午在蛤蟆坝拍摄后,返回住地。午餐,午休。14:30出发到将军泡子前方的敖包吐拍摄。
敖包吐,这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名字,是村庄,还是一个区域,不得而知。不过,这里的景观很有特色,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丘上,生长着很多白桦树,给大草原增加了无限生机;近处是一片比较广阔的低洼地,有几间红砖平房和一些菜地。有些山坡已经严重沙化,甚至形成了草原腹地的一片小型沙漠。这恐怕也是坝上拍摄骆驼必选场景地的主要原因吧。
日珥,驼队,桦林,雾凇,夕阳,羊群,拍的比较理想。
冰天雪地中,骆驼群、羊群的行进十分壮观。
我们租的4头骆驼在沙梁子上艰难行进,有一头骆驼甚至突然摔倒在雪地上,被拖了一段距离、众人喊叫后才被驭驼人发现。
后来,转移地点,到一处挂满雾凇的白桦林前。
由于坝上一般不是平地,各处积雪的深浅是看不出来的。这不,一头骆驼差一点儿陷进雪窝,两头骆驼也不知逃到哪里去了。
太阳即将落山,日珥更加凸显,红色的余晖并没有带给人们任何温暖的感觉。我们初步领略了坝上隆冬通过场景设计拍摄雪凇驼影艰辛和乐趣。
下午15点乘车出发到将军泡子前山,拍摄冰雪覆盖的草原上万马奔腾场景。当时光线很好,几乎没有风,也没有日珥出现;只是地形稍过平坦;而且因怕陷入雪窝弄伤马匹,马队没有完全按指定的范围奔跑。团队中有一摄友因误解带队意图或寻找自己理想的拍摄角度而离开团队,遗憾地失去拍摄机会。马队只跑了三遍,拍摄不很尽兴,因为原来带队称会跑5-6遍的。
意外陷入雪窝的奔马群。
奋力冲出雪窝后的奔马群。
跑马结束,太阳即将落山。就地拍摄白桦树和山头余晖。其中一处颇有双乳峰气派。
当天晚上,偶然得到第二天早上可以再次拍摄奔马的机会。缘起是,下午因离队没有拍到奔马的同团摄友很生气,决定自己花1000元租马在第二天早上单独拍摄。得知该消息,我遂与该团友协商,是否可以有偿同拍,该团友仗义慷慨地表示,同团摄友都可以无偿蹭拍。甚喜。
早晨6:30出发,到白家窝铺拍摄日出冰雪草原的神奇景观。
7:20到达时,太阳还在睡觉。我们沿着前人踏出的雪道,向附近的山头爬去。景色不错。
大约7:45分,太阳从东方的山脊漏出了红色的笑脸。少顷,树木、丘陵、雪原都抖擞精神,银装素裹,披红挂彩,显得分外妖娆。
拍摄到8点离开,下山途中拍摄的冬树留影。
下面借此谈点儿尼康单反相机使用体会。
通过查看所拍奔马照片,证明用连续自动聚焦模式拍摄奔马,对焦准确好用。针对在拍落日余光远距离对焦时画面稳不住,好像防抖失去作用的现象,在中午琢磨时,找到原因是:将80-400镜头的防抖开关位置设置为“ON一档”造成的。网上查知,最受关注的VR减震装置采用了三段式设计,除“OFF”防抖动关闭档外,“ON一档”时相机只在快门启动拍摄瞬间进行VR补偿,此时处于节电状态,在取景器里观察景物时有漂移和抖动的感觉。当VR开关推至“ON二档”时,在安静环境下能听到镜组减震动作产生的轻微声噪,取景器中的景物变得清晰稳定起来,VR能够自动检测是否存在抖动以及抖动的幅度,并进行相应补偿,此时减震装置和补偿系统处于连续运行状态,耗电量较大。我们也可以简单的描述为,“ON一档”只对拍摄的最终影像(完全按下快门键那一时刻)实施了减震,而“ON二档”则对从半按快门到全部按下快门拍摄期间的取景、对焦等拍摄过程持续实施减震,从而提高了取景过程的舒适性。但是,“ON二档”将明显提高的耗电量,这对相机的电池是个现实的考验,特别是在寒冷的拍摄环境。
在拍摄奔马中还发现:
1、D300拍奔马时设置自动区域模式但相机开关误拨到单次自动聚焦位置,但实际拍摄效果还可以。原因分析:“AF-S单次对焦”无论与“区域模式”里的哪一种模式搭配,一旦半按快门完成对焦,就不会在次对焦,自动区域模式将按照用户用方向键指定的对焦点进行对焦;缺省情况下以中心对焦点对焦。实际上自动区域+单次自动聚焦模式等同于静态单次对焦模式。
2、发现D800自动连续对焦模式拍摄奔马,连拍速度很慢。与动态对焦、ISO控制模式、动态Delighting、优化标准等有何关系?主要影响为何,笔者说不清楚。
3、发现拍摄奔马时将D300相机设为连续自动对焦,反而不易聚焦!笔者认为不应该如此,或者所选对焦点恰好不易对焦,或者马运动太快,或者天气太冷,由于已不能在相同环境中重复验证,也就说不清楚了。
到三拐子沟村拍摄山村炊烟和日照雪山桦林。
小山村不大,好像就五、六户人家。冷清宁静,炊烟袅袅。
远处被积雪覆盖的山头被染成橘红色,这在川滇藏就是所谓的“日照金山”了吧?
继续的炊烟袅袅。
牛马圈栏。
看这只大声严厉警告我不许靠近它家院落的狗,大有二郎神哮天犬的气概。
享用储草早餐的羊群。
当时气温回升体感明显。10:00回返,10:30到宾馆。从原来向北的312房间换到阳光灿烂、其暖融融的向阳房间308。11:30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