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 shift+enter 进入去哪网智能导盲语音引导模式
福州三山两塔一座楼一江水三坊七巷六大寺~
头图加载中

攻略   >  福州旅游攻略   >  福州三山两塔一座楼一江水三坊七巷六大寺~

福州三山两塔一座楼一江水三坊七巷六大寺~
  • zhlwei
  • 创建于2017/03/25|浏览2.1万

福州三山两塔一座楼一江水三坊七巷六大寺~

  • 出发日期/2017/03/15

  • 天数/3

  • 人物/家庭

  • 玩法/徒步 美食 摄影 夏季 冬季 

有福之州

说说这次旅行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三山两塔一座楼”:三山指的是福州城内鼎足而立的乌山、于山和屏山。三山之上,各有标志之物,乌山乌塔,于山有白塔,屏山镇海楼。相传,三山就是福州的龙脉,乌塔和白塔分列东西,那是龙的双角,镇海楼在北,那是龙的尾巴🐲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福州,因北有福山,故名。福州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北宋治平年间,太守张伯玉在城内遍植榕树,又称榕城。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92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0
预订
  • 门票价格:30元/人,部分景点收取门票或提供联票
  • 开放时间:公共街区全天开放,收费景点8:30-17:00
  • 电话:0591-87675791,0591-83890057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139号
  • 简介:白墙灰瓦,木质房屋,感受南方细腻的手工艺,来此看一下名人故里,吃吃特色小食。
  • 查看详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古建筑遗存,是“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三坊”,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七巷”。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裱褙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三坊七巷图片

+1

查看全部

17篇游记中提到
  • 门票价格:30元
  • 电话:0591-83219581
  • 地址:福州市台江区三通路
  • 查看详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台江的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区,俗称"双杭"。指的是从小桥头到大庙路之间的两条平行的横街,这里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 “杭”其实是从“航”音衍化的,古时闽江水绕过大庙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头。这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有16处文保单位,300多处传统风貌建筑、古河、古桥、古树…虽然居住在里面的老居民少了很多,但还是能够在这里找到老福州的影子,花生汤、鼎边糊、芋泥..是老福州人最熟悉的市井烟火气~

上下杭图片

+1

“杭”其实是从“航”音衍化的,这里有一个地理变迁的历史过程。古时闽江水绕过大庙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头。这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一直以来是民俗、史学专家们研究福州商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上下杭图片

+1

查看全部

于山风景区

9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9
预订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8:30-17:00
  • 电话:0591-83306464,0591-83355720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于山顶1号
  • 简介:环境舒适宜人,白塔是福州的标志之一,还能去戚公祠瞻仰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
  • 查看详情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平远台,始建于宋代,毁于元朝战火,是于山二十四奇景之最。峰北侧的平远台石刻刻于明代,一棵老榕树已经将石刻包住了~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鼓楼区东南隅,相传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于此,因名九仙山。又以闽越王无诸九日宴饮于山,取名九日山。又因古代有一支“于越氏”居此,俗称于山。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状元峰,又名鳌顶峰,岩壁上有许多历代名人题刻,其中宋淳化元年(990年)所刻的一段是福州现存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之一。因南宋绍兴年间陈诚之在此苦读考中状元,因而取名“状元峰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又名“九仙山”。相传战国时有一支于越族迁居于此,因而得名“于山”。汉代又有何氏九兄弟在山上炼丹,终而成仙,又称“九仙山”。又名“九日山”。据传汉武帝时,闽越王无诸于九月九日在此举行宴会而得名。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狮子岩的美主要还在于岩顶上附生的一株大榕树,根须造型独特,盘错虬结,纠缠在岩顶之上,远远望去象雄狮飘逸的鬃毛,故得名“狮鬃榕”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传说,宋高宗的母亲章太后病后失明,梦见仙人告诉她要用丹井水洗眼。试过好多丹井水后,只有于山丹井的水让她洗后复明。明朝沈德琛有诗:“烧丹人去迹具陈,废井千年水尤绿”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鼓楼区东南隅,相传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于此,因名九仙山。又以闽越王无诸九日宴饮于山,取名九日山。又因古代有一支“于越氏”居此,俗称于山。

相传战国时有一支“于越族”迁居于此,因名“于山”。然据历史考证,战国甚至汉代福州一带犹为海湾,九仙山乌石山俱为海中孤岛...

据说汉高帝时,闽越王无诸(一说余善)曾于九月九日在这里登高设宴,故也有称“九日山”的。这是中国最早的重阳登高记载。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第一进为“天王殿”,第二进为“毗卢殿”,第三进为“法雨堂”,定光塔位于法雨堂后,高41米,七层、八角,外敷白灰。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定光寺俗称白塔寺,是闽王王审知在唐天祐二年(905年)创建的,为宫殿式建筑。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为“万岁寺”(俗名塔寺)。是福州当时福州最辉煌的名寺之一。全寺原有精美殿宇二十余座,后在明嘉靖年间主要殿宇大多毁于倭患。现存建筑多为清•道光(1821~1850)及光绪年间(1875~1908)所重建,分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雨堂。大殿左右为华封堂、方丈室、客厅、僧舍。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矗立在于山西麓,与乌山乌塔遥遥相对。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看着眼前静立的石塔,瞬间整个身心都跟着石塔安静了下来。绕塔行走七圈,你的虔诚都诠释在了这一步一步的静谧当中~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相传清初靖南王观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前施临崖粉墙照壁。山门立于半山坡,门内左右相向祀哼哈二将(山门已毁圮)。拾级而登殿堂,高差达十余米,依次为前庭(左右钟鼓楼)、三清殿、香亭、玉皇阁,阁西侧披霞宫、东侧斗姥宫和东轩等。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图片

+1

查看全部

1篇游记中提到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8:30-17:00
  • 电话:0591-83925628
  • 地址:乌山顶3号
  • 简介:又名观音阁、万寿亭,内有许多名人古迹,现为博物馆。
  • 查看详情
大士殿图片

+1

大士殿图片

+1

此碑官方简介:该碑为清乾隆44年(1779年),闽浙总督三宝上疏,得乾隆皇帝恩准后竖立的。碑高3.5米,宽1.59米,厚0.4米。质地为水成岩石。碑上方镌刻的是乾隆皇帝御书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至今已有220多年的历史。碑面阴刻一尊络腮胡须、形象略嫌粗犷的大士(男相观音),大士坐于树下,手持净瓶,烟口飘出一缕轻烟,烟端处显现一尊面目姣好的女相观音。据记载:观音为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传入中国之初为男相,元以后盛行女相。而此碑表现的正是研究观音从男相变为女相的有力的实物见证。这在福建是仅有的,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根据碑中的文字记载,该碑又是古代“祈天求雨”的重要实物资料,弥补了古代官员“祈天求雨”时,只留下文字记载,而没有实物的不足,实属难得。

大士殿图片

+1

大士殿图片

+1

大士殿图片

+1

观音阁中有栋建筑的大厅被布置成前敌总指挥部的会议室。大厅中间摆放了一张大会议台,会议台两边排列着十多张藤椅、八仙椅,正前方还设有主席位。就在主席位后面的墙上,挂着一面现今很多人都没见过的旗帜,就是当年鼎鼎大名的“铁血十八星旗”。

大士殿图片

+1

大士殿图片

+1

大士殿图片

+1

大士殿图片

+1

大士殿图片

+1

大士殿图片

+1

大士殿图片

+1

2篇游记中提到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8:00-18:00
  • 电话:0591-83306464
  •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虞山顶1号于山风景区内
  • 简介:为祭祀抗倭名将戚继光而设,歌颂了戚公抗倭功绩。
  • 查看详情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醉石,明嘉靖年间,倭寇进犯东南沿海,戚继光奉旨援闽,在宁德、连江、福清、莆田等地打了一系列的大胜仗,平定了多年的倭患。当他率领部队准备回浙江路过福州时,全城百姓夹道欢迎,在于山大摆庆功宴。戚继光也开怀畅饮,不觉醉卧这块石头上,酣然入睡。后人就以刻石作为纪念。现醉石二字是1978年才仿原字重书刻上的

戚公祠图片

+1

一棵千年的荔枝树与一块“魁石”。

戚公祠图片

+1

郁达夫“满江红”题记、“誓雪国耻”的题刻。

郁达夫的《满江红》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拔剑光寒日本人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

会稽耻,终须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补山精舍内可以看见这么一方巨石,形似武将头盔,石头顶上有一莲式须陀座石塔。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武威塔的原名是“螺洲石塔”,原本座落在螺洲镇吴厝村孔庙的北侧。

戚公祠图片

+1

寿岩榕,榕岩相抱,其树根斜盘在一榕寿岩上生长。相传是道光已末年(1836年)秋月,一个叫奎联的满人在此大摆筵席为榕祝寿,并在岩壁刻上字径达2.22米的行书“寿”字,故称“寿岩榕”。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除了戚继光坐像、功绩碑残片、仿制兵器、历史文献之外,展厅中还陈列了光饼、鼎边糊。

戚公祠图片

+1

郁达夫史迹展馆。“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 ”,这是郁达夫诗作《钓台题壁》中的颈联。

戚公祠图片

+1

补山精舍原建于北宋年间,最早是白塔寺和尚接待达官贵人大施主的地方,因其小巧玲珑而得名。后几经毁建,现存的是清道光年间所建。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这座文光宝塔的造型及风化程度等,一些考古工作者鉴定该塔当建造于北宋年间。

戚公祠图片

+1

万象亭,它为纪念南宋主张抗金的福州知州兼安抚使辛弃疾而建。年已五十多岁的辛弃疾曾于1193年重阳节在此作了一首《西江月》,慨叹人生得有几多愁,万象亭中把酒醉方休。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戚公祠图片

+1

乌山乌塔

12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93
预订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全天
  • 电话:0591-83371493
  •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乌山路
  • 简介:参观著名的乌塔,观摩福州现存最古老的石刻“般若台”,是个安静闲适的小憩之地。
  • 查看详情
乌山图片

+1

“第一山”,据清代的冯登府认定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真迹,且是美女簪花体。但也有专家认为是后世仿摹的。怪只怪米芾爱石及山,山山第一...

乌山图片

+1

乌塔位于福州市乌石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原名 “崇妙保圣坚牢塔”。因塔身为花岗岩青石所砌呈乌黑色,故称乌塔。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十五年所建“净光塔”。塔为八角七层,通高三十五米,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四层、五层、七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

乌山图片

+1

始建于唐贞元十五年(西元799年),赐名“贞元无垢净光塔”,后废; 闽永隆三年(后晋天福六年,西元941年),闽王王延曦为祈福,在唐代“无垢净光塔”旧址上兴建此塔。原计划造九层,天佑九年(西元944年),闽王王延曦在部属政变中被杀,塔仅建七层结束。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白塔是王审知为其母亲和长兄祈福而建造,乌塔是王审知为唐德宗皇帝祝寿祈福而建造~塔记:篆额“崇妙保圣坚牢塔”碑文楷书,21行,行27字。碑质黑色页岩,高l.37米,嵌于第五层南面塔壁。另有祈福题名碑,上列闽国16名高级官员爵号、职位及妻子的爵封、姓氏,镶嵌在第七层南面塔壁佛翕中

乌山图片

+1

崇妙保圣坚牢塔:位于鼓楼区乌石山东麓,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原名“崇妙保圣坚牢塔”;塔身风化后呈黑色,俗称“乌塔”。与于山白塔并称“双塔”,是福州的标志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乌山多花岗岩,表皮经风雨侵蚀发黑,“黑”福州话为“乌”,故称乌石山,俗称乌山。另传说闽王余善曾登山射乌鸦,故又称“射乌山”。另外唐天宝中玄宗曾敕乌山为“闽山”,宋代程思孟也曾改山名为道山,但均未能流传开来。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石刻行书  “旧涛园”  ,原名石林,明崇桢许豸别业,栽种有许多松树,山风吹来,松涛阵阵,许豸之子将其改名涛园,曾孙许鼎修茸园内诸胜,称为旧涛园。旁边有草书石刻  “寿”~王倩书。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华严岩侧的李阳冰"般若台铭"篆书石刻。这是闽中最早的摩崖石刻。石刻高5米,宽2米,小篆,共24字,字径43厘米。李阳冰的篆字与秦代李斯齐名,被称为"大小李"。这块石刻与浙江处州的射驿记、缙云城隍庙记、丽水忘归台铭合称为天下四绝。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乌石山最著名的华严岩侧的李阳冰"般若台铭"篆书石刻,这是闽中最早的摩崖石刻

乌山图片

+1

先薯亭是为纪念明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归国华侨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而建的。陈振龙原籍福建长乐,迁居福州。早年往吕宋(今菲律宾)经商,在当地发现一种薯类,清甜可口,可充粮食,就想方设法将它引回福州,并在巡抚金学曾的帮助下,试种推广。当时福建正逢饥荒,番薯的试种、推广,使人们度过了饥荒。金学曾还在总结陈振龙父子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有关番薯的专著《金薯传习略》。从此,番薯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

乌山图片

+1

"饮岚"2字石刻,也系篆书,字径50厘米,是清代画家广陵禹之鼎题。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天门,鲸鱼

乌山图片

+1

乌山图片

+1

屏山镇海楼

1篇游记中提到
  • 门票价格:15元。
  • 开放时间:9:00-17:00,超过16:00,就不售票了 。
  • 电话:0591-63335000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飞南路139号
  • 查看详情
镇海楼景区图片

+1

福州镇海楼位于屏山之巅,是福州知名景点之一。明洪武四年(1371年)始建,原是作为各城门楼的样楼,后更名为镇海楼,是福州古城的最高楼,为城正北的标志,并作为海船昏夜入城的标志,“样楼观海”曾是福州西湖外八景之一。镇海楼历经六百余年沧桑,屡建屡毁。现存的镇海楼于2006年11月开始重建,2009年1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重建的镇海楼楼体由基座层、台基层及二层楼阁组成,总高为31.3米(其中台基高10米);基座层内设地下宫,台基层、楼阁一层作为展厅,二层作为观景休闲厅。

镇海楼景区图片

+1

镇海楼位于屏山之巅,历经六百余年沧桑,九毁九建,但每次重建都严格遵守原来的尺寸,“尺无所短,寸有所长”,变化不超过一尺。唯一的一次是咸丰十年(西元1860年)楼遭雷击之后重建,宽度缩减了三尺,结果仅30余年便坍塌,为史上最短命的一回,官民多认为为这是原有的尺寸被改变造成的。

镇海楼景区图片

+1

镇海楼景区图片

+1

2008年重建的镇海楼楼体由基座层、台基层及二层楼阁组成,除增加了一个高10米的台基外,其他均严格遵守了历史的尺寸;基座层内设地下宫,台基层、楼阁一层作为展厅,二层作为观景休闲厅。楼前右侧有七星罡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筑此楼以寓北斗之水厌火祥之意,保佑全城平安;从建成后效果看,其高度、体量、形式与色彩都还算合适,较好地契合了福州古城的特色及城市总体格局,再现了福州镇海楼的雄姿;从楼阁上能看到福州三山及西湖周边景色,在一定程度上又恢复了三山二塔之间的视廊关系,得到了各方的基本认同。

福州镇海楼旧址位于屏山之颠。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四年。明初,福州时有海患。为了防御日本人的入侵,也为了城市的发展,明洪武四年(1371年)驸马都尉王恭负责砌筑石城,称为福州府城。建福州府城时,王恭先在屏山顶修建一座谯楼,作为各城门楼建造的样本,称为样楼。样楼是重檐歇山顶的双层城楼,高约20米,是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物,成为城正北的标志。样楼楼前广场有七口石缸,排列如北斗七星,称七星缸。当年登样楼可以望见大海,所以又名镇海楼

文庙

1篇游记中提到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8:30-17:00
  • 电话:0591-83378436
  •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圣庙路10号
  • 查看详情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又称“先师庙”、“圣人殿”,初为培育生徒的学宫,兼祀孔子,在州城西北。唐大历七年(772年),福建观察使李椅移建今址。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圣庙路,现存庙宇是清咸丰元年(1851年)十二月至四年(1854年)六月所建。坐北朝南,占地7552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有下马碑、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孔子坐像、七十二贤人石雕像等~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福州文庙图片

+1

闽王祠

  •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庆城街道庆城路22号福州十九中旁边
  • 查看详情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闽王祠原为五代十国时期的闽王王审知故居。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在古代,为了缅怀王审知劝农的教谕,福州当地的郡守在每年立春会率当地官吏来闽王祠取土捏制春牛,以进行发动春耕仪式。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前东西侧曾有牌楼式跨街宫墙(俗称东西辕门),祠为红墙青瓦,坐北朝南,辟三门,中门前一对石狮,旁有抱鼓石。大门上一碑:“奉旨祀典”,碑下一额:“忠懿闽王祠”,左右二仪门。大殿木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面为长廊,后面为殿堂,额“功垂闽峤”,中供闽王塑像。祠内保存唐碑一、宋碑一、明碑二。殿西尚存董太后享堂一处,面阔三间,进深五柱。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五代时的“重修忠懿王庙碑铭”于976年(宋开宝九年)由福州刺史钱昱所树立,由摄闽县丞林操书丹,现嵌于闽王祠后墙。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碑身为圭形黑色页岩为料,高3.58米、宽1.8米,龟趺座高0.45米,宽1.83米,残长1.9米,碑文采用楷书,记载了王审知生平功绩及修复该祠的缘由。该碑原来在庙前东侧,民国时倾倒断裂,于是被嵌入后墙。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前庭有一座碑亭,亭中树立有刻于906年的唐代“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是闽王祠内最古老的碑刻。碑文意在记录王审知家世及其治闽功绩,是闽王祠内最古老的一座石碑,郭柏苍称之为“天下四大碑之一”。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忠懿闽王祠图片

+1

林觉民冰心故居

2篇游记中提到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8:30-17:00
  • 电话:0591-83890057
  •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
  • 简介:名人故居,林觉民、冰心、林徽因曾先后在此居住。
  • 查看详情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图片

+1

冰心的故居,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所以也有人习惯称之为"福州林觉民故居"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图片

+1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图片

+1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图片

+1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图片

+1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图片

+1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图片

+1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图片

+1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图片

+1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图片

+1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图片

+1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图片

+1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图片

+1

1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6
预订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全天
  • 电话:0591-83640094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文博路8号
  • 查看详情
福州市博物馆图片

+1

福州市博物馆图片

+1

福州市博物馆图片

+1

福州市博物馆图片

+1

福州市博物馆图片

+1

福州市博物馆图片

+1

福州市博物馆图片

+1

福州市博物馆图片

+1

福州市博物馆图片

+1

五一广场·美食

7篇游记中提到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全天
  • 电话:0591-83335930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古田路32号
  • 简介:福州市政治文化中心,在这里会举行升旗仪式。
  • 查看详情
福州五一广场图片

+1

福州五一广场图片

+1

福州五一广场图片

+1

福州五一广场图片

+1

福州五一广场图片

+1

福州五一广场图片

+1

福州五一广场图片

+1

醉仙楼福州小吃

福州五一广场图片

+1

芋泥

福州五一广场图片

+1

马蹄糕

福州五一广场图片

+1

西湖公园

25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69
预订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5:30-22:30
  • 电话:0591-83783655,0591-83783767
  •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湖滨路71号
  • 简介:福州老牌的免费公园,辛弃疾曾在此写下“烟雨偏宜晴更好, 约略西施未嫁”。
  • 查看详情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猴山,70年代的印记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2006.2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2006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宾馆2017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西湖公园图片

+1

2006年的狗年摆拍

西湖公园图片

+1

3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98
预订
  • 门票价格:30元
  • 开放时间:8:00-18:30
  • 电话:0591-83735714,0591-87935145
  •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新园路100号
  • 简介:这里是动物的天堂,因地制宜的分区展馆,使人更直观地游览。
  • 查看详情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福州动物园图片

+1

碰碰车

10篇游记中提到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后停止进馆
  • 电话:0591-83757627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湖头街96号
  • 简介:一座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展品极具福建特色。
  • 查看详情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是一座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其前身是1933年设立的福建省立科学馆,1953年4月成立福建省博物馆。2002年10月,投资2.7亿元的新馆落成并更为今名。占地6公顷,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展厅15个,其中包括“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福建近代风云”、“福建古代外销瓷”、“工艺藏珍”、“福建戏曲大观”、“恐龙世界”、“动物万象”7个基本展厅和6个临时展厅。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陶塔式壶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500-4000年),闽侯昙石山遗址出土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彩绘陶簋

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约公元前2500年)

外口径21.1、底径12、唇宽2.3、高9.7厘米

闽侯县昙石山遗址出土

敞口、平沿,唇外折,深腹,平底,喇叭形圈足。浅黄色泥质陶。沿面饰红彩。腹外壁拍印网格纹,折腹处一周附加堆纹。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彩绘陶壶

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约公元前3000年)

口径10.1、底径7、高10.5、把长3厘米

闽侯县昙石山遗址出土

侈口,缩颈,折腹,圈足。腹部附一上翘的短把。灰黄色泥质陶,质地较坚硬。器表拍印绳纹并涂红色卵点纹;口沿内壁绘红色竖条纹。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印纹硬陶觚形杯

商代晚期黄土仑文化(约公元前1300年)

口径9.4、长14.2厘米

闽侯县黄土仑遺址出土直口微侈,口沿下出棱一周,深斜腹,圆饼状座。腹部锥刺勾连S纹组成的图案,近底部有凸棱四道,座面施凸弦纹四道。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陶杯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青铜辉映 礼乐初萌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周礼》中关于七闽的记载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印度教石雕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瓦当是复于房檐端的瓦头。班固在《西都赋》中云:“裁金碧以饰珰(当)”。秦汉瓦当的装饰图案丰富多彩,或绘生动的动、植物图画,或绘抽象的云纹、几何纹图案,或以象征吉祥如意的语言文字为装饰。其目的是为了装饰建筑物,起到壮丽、威严的艺术效果。秦汉时期的瓦当一般用于较大型的宫殿阁宇之上,使之显得堂皇壮观。而一般的民居是难以拥有此物的。“秦砖汉瓦”是人们对我国古代秦汉时期砖瓦的誉称。秦汉砖瓦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建筑史和工艺美术史上,都闪耀着不可磨灭的艺术光芒。其中瓦当装饰尤其突出。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李刚、朱熹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铁臿、铁凿形器、鉄犁形器、铁凿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青瓷狮南朝时期最主要的瓷器品种,翠色浮光的釉色体现了当时的工艺特点和审美情趣,而且多样的造型和功用,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人文背景。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查看全部

10篇游记中提到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后停止进馆
  • 电话:0591-83757627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湖头街96号
  • 简介:一座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展品极具福建特色。
  • 查看详情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如来立像  漳窑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景德镇窑青花天球瓶 清 (公元1644-1911年)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郑和铜钟,是郑和等为祈保西洋之行往返平安,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所铸造。

铜钟身高69厘米,钮高14厘米,通高83厘米、口径49厘米,壁厚约2厘米,重77公斤。钟呈褐绿色,覆釜形,葵口。钟钮为双龙柄,制作精美。肩表面浮印十二组云气如意纹,腹中部以云水波浪纹为母题,此外还铸有铭文、八卦、云雷等字纹。主纹饰上部环绕一周八卦纹,共五组,其中第二、四组各铸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铭文。铜钟下部的铭文,分五组,行楷,共54字。全文如下:

“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回往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仿制品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铜鎏金长颈瓶、铜狮形熏炉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乾隆54年铭琉球墓碑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外销瓷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外销瓷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漳州窑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明德化窑暗花衬莲花纹觚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高23、口径13.7、足径9.4厘米

喇叭口,长颈,微鼓腹,高圈足外撇。腹上下各饰二圈凸弦纹,腹中印暗花衬莲纹。底露白胎,釉色牙黄。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德化白瓷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福建博物院图片

+1

查看全部

恐龙馆、海鲜馆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河虾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蛋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满洲鳄 、  龟化石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菊石、鸮头贝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中华鲟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跳跳鱼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砗磲、帝王芋螺、珍珠贝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恐龙馆、海鲜馆图片

+1

美术馆
美术馆图片

+1

美术馆

美术馆图片

+1

林则徐

美术馆图片

+1

美术馆图片

+1

美术馆图片

+1

美术馆图片

+1

美术馆图片

+1

7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55
预订
  • 门票价格:入园免费
  • 开放时间:7:30-22:00
  • 电话:0591-87329060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29号
  • 简介:福州市区面积最大的公园,集文化、娱乐、餐饮、休闲为一体,是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 查看详情
左海公园图片

+1

左海公园图片

+1

左海公园图片

+1

左海公园图片

+1

左海公园图片

+1

左海公园图片

+1

左海公园图片

+1

左海公园图片

+1

左海公园图片

+1

左海公园图片

+1

左海公园图片

+1

左海公园图片

+1

左海公园图片

+1

森林公园

6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9
预订
  • 门票价格:鸟语林25元,其余免费
  • 开放时间:​平日:8:00-17:00;周末:8:00-17:00;假日:8:00-17:00
  • 电话:0591-87921213
  •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上赤桥
  • 简介:环境清幽的森林公园,是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 查看详情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图片

+1

西禅寺

5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8
预订
  • 门票价格:20元,报恩塔1元
  • 开放时间:7:00-18:00
  • 电话:0591-83710418
  •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工业路455号
  • 简介: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香火很旺,寺里还有千年荔枝树。
  • 查看详情
西禅古寺图片

+1

福州市有涌泉、西禅、林阳、地藏、万福、雪峰六大重点寺院。。。

西禅古寺图片

+1

西禅寺位于福州西郊怡山之麓,是福州五大禅林之一。古寺原为王霸仙人修道之地,后于唐咸通八年建成佛寺,先后易名为清禅寺、延寿寺、长庆寺,而现称“西禅寺”是因为福州旧时东西南北四郊均有禅寺,而长庆寺在西郊,所以得此名~

西禅古寺图片

+1

西禅古寺图片

+1

西禅古寺图片

+1

西禅古寺图片

+1

从寺院大门步入天王殿,大门上的横匾写着“林阳禅寺”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由著名的佛家领袖——赵朴初先生,于1981年巡视林阳寺所书。

西禅古寺图片

+1

天王殿的背后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者三尊大佛,殿前的牌匾上“大雄宝殿”是清末学者陈宝琛所提写的。殿内还有弘一法师写的“证无上法”横匾,并保存着一口康熙五年铸造的大铁钟。

法堂位于寺里的最高处,堂内有着清雍正年间刻印的六大橱数千册佛金。

西禅古寺图片

+1

西禅古寺图片

+1

西禅古寺图片

+1

西禅古寺图片

+1

1篇游记中提到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石牌村石牌218
  • 查看详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林阳禅寺图片

+1

查看全部

1篇游记中提到
  • 电话:0591-22910097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雪峰村
  • 查看详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雪峰寺在民国初年曾一度为福建省佛教会会址。近代佛教三大法师弘一、太虚、芝峰曾会 集该寺,留有诗文墨宝,尤其是弘一法师于民国8年(公元1929年)和民国19年(公元1940年)先后两次游住雪峰寺,留下十分珍贵的题匾和诗文。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又名崇圣寺,全名雪峰崇圣禅寺,位于闽侯县西北雪峰凤凰山南麓。唐咸通十一年(870)建,现存殿宇多为光绪年间重修。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雪峰寺图片

+1

2021.02

查看全部

9篇游记中提到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全天
  • 电话:0591-87666929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开元路78号
  • 简介:是福州现存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内有许多珍贵文物。
  • 查看详情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开元寺为中国国内著名消灾延寿药师佛信仰道场,该信仰从唐代传承至今,寺内灵源阁一楼设有药师殿。内供消灾延寿药师佛,为开元寺主供佛。药师佛的功能就是保消灾平安,佑健康延寿。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福州开元寺图片

+1

1篇游记中提到
  • 门票价格:2元
  • 开放时间:8:30-17:00
  • 电话:0591-87822672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78号
  • 简介:福州华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建筑寺院,具有历史纪念意义。
  • 查看详情
华林寺图片

+1

2元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华林寺图片

+1

1篇游记中提到
  • 电话:0591-87911083
  • 地址:鹅峰村横厝38号
  • 查看详情
象峰崇福寺图片

+1

​​

1篇游记中提到
  • 电话:13850154456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赤星村
  • 查看详情
闽侯旗山森林公园
  • 电话:0591-24580388
  • 地址:福建福州市闽侯县福建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 简介:旗山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第溪以南、大樟溪以北、福州大学城以东,上街镇和南屿镇所辖地域内,东经119°,北纬25°-26°,总面积3586.9公顷。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戴云山脉向东延伸的丘陵地带,脉延福州闽侯县的
闽侯旗山森林公园图片

+1

闽侯旗山森林公园图片

+1

闽侯旗山森林公园图片

+1

闽侯旗山森林公园图片

+1

多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属群居性动物,一般都有十数头或数十头集群生活,猴群大小与栖息地环境优劣而有别。繁殖和缺食季节,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动范围也较大。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山林区或石山上,毛长能耐寒。善于攀援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

闽侯旗山森林公园图片

+1

闽侯旗山森林公园图片

+1

闽侯旗山森林公园图片

+1

闽侯旗山森林公园图片

+1

闽侯旗山森林公园图片

+1

5分/
5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98
预订
  • 门票价格:40元
  • 开放时间:6:00-18:00
  • 电话:0591-83669140,0591-83921978
  •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鼓山风景名胜区
  • 简介:福州市鼓山涌泉寺为“闽刹之冠”,又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 查看详情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无尽石门”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千年陶塔耸立在寺门两侧,东边一座是“庄严劫千佛宝塔”(庄严劫指过去佛之意),西边为“贤劫千佛宝塔”(贤劫即现代佛之意)。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400年丹桂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千年铁树,两雌一雄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涌泉寺图片

+1

查看全部

吸江蘭若·梅园
吸江蘭若·梅园图片

+1

吸江蘭若,一個不起眼的小廟,非凡的氣勢

吸江蘭若·梅园图片

+1

吸江蘭若·梅园图片

+1

吸江蘭若·梅园图片

+1

吸江蘭若·梅园图片

+1

吸江蘭若·梅园图片

+1

吸江蘭若·梅园图片

+1

吸江蘭若·梅园图片

+1

吸江蘭若·梅园图片

+1

吸江蘭若·梅园图片

+1

2篇游记中提到
  • 门票价格:10元
  • 开放时间:8:00-18:00
  • 电话:0591-83921184
  •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风景区26号
  • 查看详情
鼓山风景区十八景公园图片

+1

鼓山风景区十八景公园图片

+1

鼓山风景区十八景公园图片

+1

鼓山风景区十八景公园图片

+1

鼓山风景区十八景公园图片

+1

鼓山风景区十八景公园图片

+1

鼓山风景区十八景公园图片

+1

鼓山风景区十八景公园图片

+1

1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118
预订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全天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70国道中玻产业园西北455米
  • 查看详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五虎山壁立千仞,谷口深隘,四峡如门,形势险要。元末陈友定曾遣兵在此驻守,至今寨门遗址犹存。隘谷以内平畴数顷,岩洞幽深,溪流屈曲,水声潺潺,附近有灵壁岩、鲤鱼石等胜景。宋朱熹避伪学来游,筑吟翠山楼于下卓,留有诗篇《方山》:“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归来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汉玉”,至今石崖犹存其“怡山良石,神仙所居”的题刻。

五虎山图片

+1

五虎山图片

+1

五虎山图片

+1

五虎山图片

+1

五虎山图片

+1

五虎山图片

+1

五虎山图片

+1

五虎山图片

+1

五虎山图片

+1

五虎山图片

+1

1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45
预订
  • 开放时间:09:00~16:00开放;
  • 电话:0591-87862022,0591-87551229
  •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寿山村寿山168号
  • 查看详情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鸿运当头~马儿奔腾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山羊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麒麟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寿山石古矿洞图片

+1

福建寿山国家矿山公园是全国首批28家矿山公园之一,由寿山、日溪、红寮、岭头和桂湖五个园区组成,以展示原产地特征的寿山石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寿山村尚保留一块占地面积2.5亩尚未开发的田黄石产地供游人们参观游览。寿山石古矿洞景区观赏区拥有长达300多米的古矿洞,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古矿洞恰似一个引人入胜的地下迷宫。

闽江•花海公园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元宵花灯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螃蟹饰品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闽江•花海公园图片

+1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烟台山公园图片

+1

查看全部

4篇游记中提到
  • 门票价格:免费
  • 电话:0591-83441721
  • 地址:福州市仓山区新民街54号
  • 简介:作为福建最大的教堂,独具哥特式建筑,每日可参加教堂礼拜。
  • 查看详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泛船浦天主教堂图片

+1

泛船浦天主教堂图片

+1

泛船浦天主教堂图片

+1

泛船浦天主教堂图片

+1

泛船浦天主教堂图片

+1

泛船浦天主教堂图片

+1

2篇游记中提到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8:00-17:30
  • 电话:0591-83682107
  • 地址:福州市马尾区港口路83号
  • 简介:国际公认的航标,福州马尾的标志性建筑物。 公园山不高,可以进行轻度的运动,还可以从上而下看看宽广的闽江。
  • 查看详情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罗星塔公园图片

+1

3篇游记中提到
门票¥98
预订
  • 门票价格:免费
  • 开放时间:9:00-12:00,13:30-17:00
  • 电话:0591-83983253
  •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联安支路53号
  • 简介:是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弘扬文化,具有历史意义。
  • 查看详情
农大沙滩图片

+1

农大沙滩图片

+1

农大沙滩图片

+1

农大沙滩图片

+1

农大沙滩图片

+1

农大沙滩图片

+1

农大沙滩图片

+1

农大沙滩图片

+1

农大沙滩图片

+1

农大沙滩图片

+1

农大沙滩图片

+1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茶亭公园图片

+1

万寿桥
万寿桥图片

+1

万寿桥图片

+1

万寿桥图片

+1

1篇游记中提到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梁厝村图片

+1

查看全部

金山寺图片

+1

金山寺图片

+1

金山寺图片

+1

金山寺图片

+1

金山寺图片

+1

金山寺图片

+1

金山寺图片

+1

金山寺图片

+1

金山寺图片

+1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螺洲古镇图片

+1

闽安镇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闽安镇图片

+1

最新评论(10条)

游客
添加表情
评论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 楼主,现在去人多吗,不想人挤人嘞/(ㄒoㄒ)/~~
09月19日 16:40
添加表情
回复
zhlwei
zhlwei 回复 去哪儿用户 : 平日里人都不多
09月01日 14:35
是zizi啊
是zizi啊 : 想问一下三坊七巷大概游玩时间要多久呢?
10月17日 14:56
添加表情
回复
zhlwei
zhlwei 回复 是zizi啊 : 一天半天都可
09月01日 14:36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
这张真可爱,生活中的小情趣,看着心情真好~
05月27日 10:24
添加表情
回复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回复 zhlwei : 哪次我也去尝尝
11月15日 13:57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回复 zhlwei : 是好吃啊
09月27日 09:41
zhlwei
zhlwei 回复 去哪儿用户 : 福州特产:芋泥,好吃
08月16日 12:53
猜你喜欢
431 篇,查看更多
后面
  • 2
    天蓝蓝海蓝蓝 平潭岛...
    天蓝蓝海蓝蓝 平潭岛一人行
  • 6
    带着宝贝去旅游之泉州...
    带着宝贝去旅游之泉州平潭厦门篇 2021/6/24-6/29
  • 4
    藏于山间乡野,度几日...
    藏于山间乡野,度几日不闻车马喧的清闲『贵州』
  • 3
    海风的临时起意,遇见...
    海风的临时起意,遇见那一抹平潭蓝
  • 1
    上下杭
    上下杭
  • 3
    一月福州-走过我们从...
    一月福州-走过我们从未走过的路
  • 7
    花样过年,闽清新春7日游
    花样过年,闽清新春7日游
  • 7
    泉州,福州,平潭单独...
    泉州,福州,平潭单独自由行
意见反馈
手机 看 游记
游记还没看完?

快扫我^_^ 精彩游记带着走~

手机版
调整排序

强烈建议使用鼠标滚轮或键盘左右键来浏览,效果更佳哦~

知道啦

福州三山两塔一座楼一江水三坊七巷六大寺~

Day5 : 坐船游运河
已收集到收集板
有福之州
说说这次旅行
zhlwei  “三山两塔一座楼”:三山指的是福州城内鼎足而立的乌山、于山和屏山。三山之上,各有标志之物,乌山有乌塔,于山有白塔,屏山有镇海楼。相传,三山就是福州的龙脉,乌塔和白塔分列东西,那是龙的双角,镇海楼在北,那是龙的尾巴🐲
zhlwei  福州,因北有福山,故名。福州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北宋治平年间,太守张伯玉在城内遍植榕树,又称榕城。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古建筑遗存,是“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三坊”,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七巷”。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黄巷
zhlwei  衣锦坊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安民巷
zhlwei  裱褙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杭”其实是从“航”音衍化的,这里有一个地理变迁的历史过程。古时闽江水绕过大庙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头。这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一直以来是民俗、史学专家们研究福州商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建郡会馆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高氏文昌阁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虽然居住在里面的老居民少了很多,但还是能够在上下杭中找到老福州的影子。
zhlwei  
zhlwei  
zhlwei  花生汤、锅边、芋泥,这些大排档、小吃店和百年老字号,是老福州人最熟悉的市井烟火气。。。
zhlwei  
zhlwei  三通桥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诗钟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于山风景区
zhlwei  平远台,始建于宋代,毁于元朝战火,是于山二十四奇景之最。峰北侧的平远台石刻刻于明代,一棵老榕树已经将石刻包住了~
zhlwei  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鼓楼区东南隅,相传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于此,因名九仙山。又以闽越王无诸九日宴饮于山,取名九日山。又因古代有一支“于越氏”居此,俗称于山。
zhlwei  
zhlwei  
zhlwei  状元峰,又名鳌顶峰,岩壁上有许多历代名人题刻,其中宋淳化元年(990年)所刻的一段是福州现存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之一。因南宋绍兴年间陈诚之在此苦读考中状元,因而取名“状元峰”
zhlwei  于山,又名“九仙山”。相传战国时有一支于越族迁居于此,因而得名“于山”。汉代又有何氏九兄弟在山上炼丹,终而成仙,又称“九仙山”。又名“九日山”。据传汉武帝时,闽越王无诸于九月九日在此举行宴会而得名。
zhlwei  
zhlwei  狮子岩的美主要还在于岩顶上附生的一株大榕树,根须造型独特,盘错虬结,纠缠在岩顶之上,远远望去象雄狮飘逸的鬃毛,故得名“狮鬃榕”
zhlwei  
zhlwei  传说,宋高宗的母亲章太后病后失明,梦见仙人告诉她要用丹井水洗眼。试过好多丹井水后,只有于山丹井的水让她洗后复明。明朝沈德琛有诗:“烧丹人去迹具陈,废井千年水尤绿”
zhlwei  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鼓楼区东南隅,相传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于此,因名九仙山。又以闽越王无诸九日宴饮于山,取名九日山。又因古代有一支“于越氏”居此,俗称于山。 相传战国时有一支“于越族”迁居于此,因名“于山”。然据历史考证,战国甚至汉代福州一带犹为海湾,九仙山及乌石山俱为海中孤岛... 据说汉高帝时,闽越王无诸(一说余善)曾于九月九日在这里登高设宴,故也有称“九日山”的。这是中国最早的重阳登高记载。
zhlwei  
zhlwei  第一进为“天王殿”,第二进为“毗卢殿”,第三进为“法雨堂”,定光塔位于法雨堂后,高41米,七层、八角,外敷白灰。
zhlwei  定光寺俗称白塔寺,是闽王王审知在唐天祐二年(905年)创建的,为宫殿式建筑。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为“万岁寺”(俗名塔寺)。是福州当时福州最辉煌的名寺之一。全寺原有精美殿宇二十余座,后在明嘉靖年间主要殿宇大多毁于倭患。现存建筑多为清•道光(1821~1850)及光绪年间(1875~1908)所重建,分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雨堂。大殿左右为华封堂、方丈室、客厅、僧舍。
zhlwei  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矗立在于山西麓,与乌山乌塔遥遥相对。
zhlwei  看着眼前静立的石塔,瞬间整个身心都跟着石塔安静了下来。绕塔行走七圈,你的虔诚都诠释在了这一步一步的静谧当中~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相传清初靖南王观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前施临崖粉墙照壁。山门立于半山坡,门内左右相向祀哼哈二将(山门已毁圮)。拾级而登殿堂,高差达十余米,依次为前庭(左右钟鼓楼)、三清殿、香亭、玉皇阁,阁西侧披霞宫、东侧斗姥宫和东轩等。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三清殿建于高台上,面阔五间,进深六间(七柱),加前廊,穿斗式木构架,歇耿精忠蓄意谋反,将玉皇驾前俯首听命的王灵官像改塑成威严、高傲不恭的形态,从此王天君成为九仙观主神,九仙观改称天君殿。山顶。殿内前祀三清,后祀王天君立像,并设香亭。钟楼内尚存一口元代铜钟。
zhlwei  唐天祐元年(西元904年)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山麓建造报恩定光多宝塔,翌年又环塔建佛殿,定名为“万岁寺”。同年,开始修建南北夹城,城墙依山南麓修建,将九仙山圈入城中。闽天德三年(后晋开运二年,西元945年),在山北创建兴福院,即后来的法海寺。同年南唐攻闽,破建州,然攻福州夹城不克,被迫退兵。闽国既亡,翌年福州守将举州归附吴越。
zhlwei  关帝圣像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此碑官方简介:该碑为清乾隆44年(1779年),闽浙总督三宝上疏,得乾隆皇帝恩准后竖立的。碑高3.5米,宽1.59米,厚0.4米。质地为水成岩石。碑上方镌刻的是乾隆皇帝御书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至今已有220多年的历史。碑面阴刻一尊络腮胡须、形象略嫌粗犷的大士(男相观音),大士坐于树下,手持净瓶,烟口飘出一缕轻烟,烟端处显现一尊面目姣好的女相观音。据记载:观音为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传入中国之初为男相,元以后盛行女相。而此碑表现的正是研究观音从男相变为女相的有力的实物见证。这在福建是仅有的,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根据碑中的文字记载,该碑又是古代“祈天求雨”的重要实物资料,弥补了古代官员“祈天求雨”时,只留下文字记载,而没有实物的不足,实属难得。
zhlwei  
zhlwei  
zhlwei  观音阁中有栋建筑的大厅被布置成前敌总指挥部的会议室。大厅中间摆放了一张大会议台,会议台两边排列着十多张藤椅、八仙椅,正前方还设有主席位。就在主席位后面的墙上,挂着一面现今很多人都没见过的旗帜,就是当年鼎鼎大名的“铁血十八星旗”。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醉石,明嘉靖年间,倭寇进犯东南沿海,戚继光奉旨援闽,在宁德、连江、福清、莆田等地打了一系列的大胜仗,平定了多年的倭患。当他率领部队准备回浙江路过福州时,全城百姓夹道欢迎,在于山大摆庆功宴。戚继光也开怀畅饮,不觉醉卧这块石头上,酣然入睡。后人就以刻石作为纪念。现醉石二字是1978年才仿原字重书刻上的
zhlwei  一棵千年的荔枝树与一块“魁石”。
zhlwei  郁达夫“满江红”题记、“誓雪国耻”的题刻。 郁达夫的《满江红》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拔剑光寒日本人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 会稽耻,终须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在补山精舍内可以看见这么一方巨石,形似武将头盔,石头顶上有一莲式须陀座石塔。
zhlwei  
zhlwei  武威塔的原名是“螺洲石塔”,原本座落在螺洲镇吴厝村孔庙的北侧。
zhlwei  寿岩榕,榕岩相抱,其树根斜盘在一榕寿岩上生长。相传是道光已末年(1836年)秋月,一个叫奎联的满人在此大摆筵席为榕祝寿,并在岩壁刻上字径达2.22米的行书“寿”字,故称“寿岩榕”。
zhlwei  
zhlwei  
zhlwei  除了戚继光坐像、功绩碑残片、仿制兵器、历史文献之外,展厅中还陈列了光饼、鼎边糊。
zhlwei  郁达夫史迹展馆。“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 ”,这是郁达夫诗作《钓台题壁》中的颈联。
zhlwei  补山精舍原建于北宋年间,最早是白塔寺和尚接待达官贵人大施主的地方,因其小巧玲珑而得名。后几经毁建,现存的是清道光年间所建。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这座文光宝塔的造型及风化程度等,一些考古工作者鉴定该塔当建造于北宋年间。
zhlwei  万象亭,它为纪念南宋主张抗金的福州知州兼安抚使辛弃疾而建。年已五十多岁的辛弃疾曾于1193年重阳节在此作了一首《西江月》,慨叹人生得有几多愁,万象亭中把酒醉方休。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乌山乌塔
zhlwei  “第一山”,据清代的冯登府认定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真迹,且是美女簪花体。但也有专家认为是后世仿摹的。怪只怪米芾爱石及山,山山第一...
zhlwei  乌塔位于福州市内乌石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原名 “崇妙保圣坚牢塔”。因塔身为花岗岩青石所砌呈乌黑色,故称乌塔。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十五年所建“净光塔”。塔为八角七层,通高三十五米,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四层、五层、七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
zhlwei  始建于唐贞元十五年(西元799年),赐名“贞元无垢净光塔”,后废; 闽永隆三年(后晋天福六年,西元941年),闽王王延曦为祈福,在唐代“无垢净光塔”旧址上兴建此塔。原计划造九层,天佑九年(西元944年),闽王王延曦在部属政变中被杀,塔仅建七层结束。
zhlwei  
zhlwei  
zhlwei  白塔是王审知为其母亲和长兄祈福而建造,乌塔是王审知为唐德宗皇帝祝寿祈福而建造~塔记:篆额“崇妙保圣坚牢塔”碑文楷书,21行,行27字。碑质黑色页岩,高l.37米,嵌于第五层南面塔壁。另有祈福题名碑,上列闽国16名高级官员爵号、职位及妻子的爵封、姓氏,镶嵌在第七层南面塔壁佛翕中
zhlwei  崇妙保圣坚牢塔:位于鼓楼区乌石山东麓,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原名“崇妙保圣坚牢塔”;塔身风化后呈黑色,俗称“乌塔”。与于山白塔并称“双塔”,是福州的标志
zhlwei  
zhlwei  乌山多花岗岩,表皮经风雨侵蚀发黑,“黑”福州话为“乌”,故称乌石山,俗称乌山。另传说闽王余善曾登山射乌鸦,故又称“射乌山”。另外唐天宝中玄宗曾敕乌山为“闽山”,宋代程思孟也曾改山名为道山,但均未能流传开来。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石刻行书 “旧涛园” ,原名石林,明崇桢许豸别业,栽种有许多松树,山风吹来,松涛阵阵,许豸之子将其改名涛园,曾孙许鼎修茸园内诸胜,称为旧涛园。旁边有草书石刻 “寿”~王倩书。
zhlwei  霹雳岩
zhlwei  华严岩侧的李阳冰"般若台铭"篆书石刻。这是闽中最早的摩崖石刻。石刻高5米,宽2米,小篆,共24字,字径43厘米。李阳冰的篆字与秦代李斯齐名,被称为"大小李"。这块石刻与浙江处州的射驿记、缙云城隍庙记、丽水忘归台铭合称为天下四绝。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乌石山最著名的华严岩侧的李阳冰"般若台铭"篆书石刻,这是闽中最早的摩崖石刻。
zhlwei  先薯亭是为纪念明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归国华侨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而建的。陈振龙原籍福建长乐,迁居福州。早年往吕宋(今菲律宾)经商,在当地发现一种薯类,清甜可口,可充粮食,就想方设法将它引回福州,并在巡抚金学曾的帮助下,试种推广。当时福建正逢饥荒,番薯的试种、推广,使人们度过了饥荒。金学曾还在总结陈振龙父子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有关番薯的专著《金薯传习略》。从此,番薯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
zhlwei  "饮岚"2字石刻,也系篆书,字径50厘米,是清代画家广陵禹之鼎题。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天门,鲸鱼
zhlwei  
zhlwei  

屏山镇海楼
zhlwei  福州镇海楼位于屏山之巅,是福州知名景点之一。明洪武四年(1371年)始建,原是作为各城门楼的样楼,后更名为镇海楼,是福州古城的最高楼,为城正北的标志,并作为海船昏夜入城的标志,“样楼观海”曾是福州西湖外八景之一。镇海楼历经六百余年沧桑,屡建屡毁。现存的镇海楼于2006年11月开始重建,2009年1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重建的镇海楼楼体由基座层、台基层及二层楼阁组成,总高为31.3米(其中台基高10米);基座层内设地下宫,台基层、楼阁一层作为展厅,二层作为观景休闲厅。
zhlwei  镇海楼位于屏山之巅,历经六百余年沧桑,九毁九建,但每次重建都严格遵守原来的尺寸,“尺无所短,寸有所长”,变化不超过一尺。唯一的一次是咸丰十年(西元1860年)楼遭雷击之后重建,宽度缩减了三尺,结果仅30余年便坍塌,为史上最短命的一回,官民多认为为这是原有的尺寸被改变造成的。
zhlwei  
zhlwei  2008年重建的镇海楼楼体由基座层、台基层及二层楼阁组成,除增加了一个高10米的台基外,其他均严格遵守了历史的尺寸;基座层内设地下宫,台基层、楼阁一层作为展厅,二层作为观景休闲厅。楼前右侧有七星罡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筑此楼以寓北斗之水厌火祥之意,保佑全城平安;从建成后效果看,其高度、体量、形式与色彩都还算合适,较好地契合了福州古城的特色及城市总体格局,再现了福州镇海楼的雄姿;从楼阁上能看到福州三山及西湖周边景色,在一定程度上又恢复了三山二塔之间的视廊关系,得到了各方的基本认同。 福州镇海楼旧址位于屏山之颠。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四年。明初,福州时有海患。为了防御日本人的入侵,也为了城市的发展,明洪武四年(1371年)驸马都尉王恭负责砌筑石城,称为福州府城。建福州府城时,王恭先在屏山顶修建一座谯楼,作为各城门楼建造的样本,称为样楼。样楼是重檐歇山顶的双层城楼,高约20米,是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物,成为城正北的标志。样楼楼前广场有七口石缸,排列如北斗七星,称七星缸。当年登样楼可以望见大海,所以又名镇海楼。
文庙
zhlwei  福州文庙,又称“先师庙”、“圣人殿”,初为培育生徒的学宫,兼祀孔子,在州城西北。唐大历七年(772年),福建观察使李椅移建今址。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圣庙路,现存庙宇是清咸丰元年(1851年)十二月至四年(1854年)六月所建。坐北朝南,占地7552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有下马碑、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孔子坐像、七十二贤人石雕像等~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闽王祠
zhlwei  闽王祠原为五代十国时期的闽王王审知故居。
zhlwei  
zhlwei  在古代,为了缅怀王审知劝农的教谕,福州当地的郡守在每年立春会率当地官吏来闽王祠取土捏制春牛,以进行发动春耕仪式。
zhlwei  前东西侧曾有牌楼式跨街宫墙(俗称东西辕门),祠为红墙青瓦,坐北朝南,辟三门,中门前一对石狮,旁有抱鼓石。大门上一碑:“奉旨祀典”,碑下一额:“忠懿闽王祠”,左右二仪门。大殿木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面为长廊,后面为殿堂,额“功垂闽峤”,中供闽王塑像。祠内保存唐碑一、宋碑一、明碑二。殿西尚存董太后享堂一处,面阔三间,进深五柱。
zhlwei  五代时的“重修忠懿王庙碑铭”于976年(宋开宝九年)由福州刺史钱昱所树立,由摄闽县丞林操书丹,现嵌于闽王祠后墙。
zhlwei  碑身为圭形黑色页岩为料,高3.58米、宽1.8米,龟趺座高0.45米,宽1.83米,残长1.9米,碑文采用楷书,记载了王审知生平功绩及修复该祠的缘由。该碑原来在庙前东侧,民国时倾倒断裂,于是被嵌入后墙。
zhlwei  前庭有一座碑亭,亭中树立有刻于906年的唐代“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是闽王祠内最古老的碑刻。碑文意在记录王审知家世及其治闽功绩,是闽王祠内最古老的一座石碑,郭柏苍称之为“天下四大碑之一”。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林觉民冰心故居
zhlwei  冰心的故居,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所以也有人习惯称之为"福州林觉民故居"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五一广场·美食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醉仙楼福州小吃
zhlwei  芋泥
zhlwei  马蹄糕
zhlwei  
西湖公园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西湖猴山,70年代的印记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2006.2
zhlwei  
zhlwei  
zhlwei  2006
zhlwei  西湖宾馆2017
zhlwei  
zhlwei  
zhlwei  2006年的狗年摆拍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碰碰车
zhlwei  福建博物院是一座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其前身是1933年设立的福建省立科学馆,1953年4月成立福建省博物馆。2002年10月,投资2.7亿元的新馆落成并更为今名。占地6公顷,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展厅15个,其中包括“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福建近代风云”、“福建古代外销瓷”、“工艺藏珍”、“福建戏曲大观”、“恐龙世界”、“动物万象”7个基本展厅和6个临时展厅。
zhlwei  
zhlwei  灰陶塔式壶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500-4000年),闽侯昙石山遗址出土
zhlwei  彩绘陶簋 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约公元前2500年) 外口径21.1、底径12、唇宽2.3、高9.7厘米 闽侯县昙石山遗址出土 敞口、平沿,唇外折,深腹,平底,喇叭形圈足。浅黄色泥质陶。沿面饰红彩。腹外壁拍印网格纹,折腹处一周附加堆纹。
zhlwei  彩绘陶壶 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约公元前3000年) 口径10.1、底径7、高10.5、把长3厘米 闽侯县昙石山遗址出土 侈口,缩颈,折腹,圈足。腹部附一上翘的短把。灰黄色泥质陶,质地较坚硬。器表拍印绳纹并涂红色卵点纹;口沿内壁绘红色竖条纹。
zhlwei  印纹硬陶觚形杯 商代晚期黄土仑文化(约公元前1300年) 口径9.4、长14.2厘米 闽侯县黄土仑遺址出土直口微侈,口沿下出棱一周,深斜腹,圆饼状座。腹部锥刺勾连S纹组成的图案,近底部有凸棱四道,座面施凸弦纹四道。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陶杯
zhlwei  
zhlwei  青铜辉映 礼乐初萌
zhlwei  
zhlwei  《周礼》中关于七闽的记载
zhlwei  
zhlwei  印度教石雕
zhlwei  瓦当是复于房檐端的瓦头。班固在《西都赋》中云:“裁金碧以饰珰(当)”。秦汉瓦当的装饰图案丰富多彩,或绘生动的动、植物图画,或绘抽象的云纹、几何纹图案,或以象征吉祥如意的语言文字为装饰。其目的是为了装饰建筑物,起到壮丽、威严的艺术效果。秦汉时期的瓦当一般用于较大型的宫殿阁宇之上,使之显得堂皇壮观。而一般的民居是难以拥有此物的。“秦砖汉瓦”是人们对我国古代秦汉时期砖瓦的誉称。秦汉砖瓦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建筑史和工艺美术史上,都闪耀着不可磨灭的艺术光芒。其中瓦当装饰尤其突出。
zhlwei  李刚、朱熹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铁臿、铁凿形器、鉄犁形器、铁凿
zhlwei  
zhlwei  青瓷狮南朝时期最主要的瓷器品种,翠色浮光的釉色体现了当时的工艺特点和审美情趣,而且多样的造型和功用,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人文背景。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珠料项链、铜熨斗、铜鐎斗 南朝(公元420-589年)福清海口工地出土
zhlwei  陶盖杯、陶香薰、陶洗
zhlwei  万岁瓦当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武夷山市城村汉城遗址出土。 圆形,三角缘,缘内饰一圈凸旋纹。当心浮印一圆泡,泡两侧印篆体阳文“万岁”两字。字上部附饰文树纹。泥质浅黄陶。 此瓦当上有阳文“万岁”二字,足见瓦当的主人身份之尊贵,应为独霸一方的闽越王所有。福建出土瓦当纹样&汉长安出土瓦当纹样
zhlwei  青釉鸡首壶
zhlwei  原始瓷 南方地区烧制瓷器的历史极为久远,七开创的龙窑、施釉等技术更是对中国数千名的陶瓷史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印纹硬陶到原始青瓷的出现,验证了福建是原始瓷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zhlwei  
zhlwei  1、宋建阳窑黑釉酱斑碗:宋代(960-1279年),高6、口径12.4、足径3.9厘米,建阳市水吉大路后门窑出土。建窑珍品。内壁黑釉间有放射状酱褐色羽状斑纹,俗称“鹧鸪斑”,外壁黑釉有酱褐斑。 建窑是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窑址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以盛产黑釉瓷而闻名,产品以盏、碗、盘、碟为主。因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俗称“兔毫盏”。釉色丰富,变化无穷,其中尤以“油滴”、“曜变”最为名贵。有的器底,刻有“供御”、“进盏”等字样,为贡瓷。建窑黑瓷不仅列为贡品,还与茶叶一道远销朝鲜和日本,日本称之为“兔毫天目”,至今被视为珍宝收藏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印纹硬陶带把杯、印纹硬陶带把鬶形壶 鬶[guī]:古代陶制炊事器具,三个空心的足,有柄喙。 印纹硬陶鬶形壶:商代晚期黄土仑文化(约公元前1300年),口径11.6、底径14、高23厘米。闽侯县黄土仑遺址出土。杯形直口,外侈,有流,壶身作丰肩扁鼓腹,腹下内收成凸棱圆饼形底座。口沿与肩部间附宽带状鋬,鋬面有数道平行竖槽,上端施凹形泥条附加堆纹。颈部阴刻三角形平行斜线纹,肩腹部拍印方形云雷纹。 印纹硬陶把杯:商代晚期黄土仑文化(约公元前1300年),口径10.6 、高11.6厘米,闽侯县黄土仑遗址出土。 筒形。敛口,微鼓腹,圆凹底座,座沿出棱。近底部有脊棱一周,器身刻划双线锥点、连回纹,夔龙状把连接口沿与腹部。此杯工艺精细,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为福建地区早期印纹硬陶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一。 黄土仑遗址,位于闽侯县鸿尾乡石佛头村鸿尾中学校园内,是一处较典型的青铜时代遗址,是相当于商周时期福建地区的土著文化,是一处受到中原商文化影响而又独具地方文化色彩的文化遗存。
zhlwei  
zhlwei  
zhlwei  宋青釉鹰嘴执壶  北宋(公元960~1127年),高28.7、口径4.5、底径8厘米,顺昌县九龙山宋墓出土 喇叭口,竹节形长颈,溜肩圆鼓腹,矮圈足,长流,颈部鹰首与把相连。器表施青黄釉,圈足及底露胎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青铜兵器
zhlwei  建盏
zhlwei  
zhlwei  
zhlwei  银锭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龟形木盘 商周(公元前16~前10世纪) 武夷山市白岩崖洞墓出土 木质。龟首,短尾(已残),器身椭圆形、盘式、尖唇外侈、底平微凹、外底附四个矮方形足。器表灰白色,腐蚀较甚。造型形象生动,雕工简练。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西周青铜杯
zhlwei  
zhlwei  青铜兵器
zhlwei  
zhlwei  青釉多嘴式谷仓 北宋(公元960-1127年),口径11、底径14、高56厘米,顺昌县九龙山宋墓出土 直口,矮领,波浪式长圆腹,平底外突沿。腹部的每道波浪纹上贴四个尖嘴。盖作塔形,四立柱,盖座饰三重覆莲瓣纹、顶作垂檐翘角宝珠钮。灰白胎,淡黄色薄釉,微剥落。
zhlwei  
zhlwei  青釉谷仓 北宋(公元960-1127年),口径25、底径14.5、高49厘米,顺昌县九龙山宋墓出土 束口,沿外折,筒形深腹渐收,小平底。肩腹上堆饰一圈波浪纹,渐底部一道凸弦纹和双重仰莲,腹中部饰四组门钉和一个门扣形钮。二层塔形盖,葫芦形钮。青黄色釉,近以下露灰胎。
zhlwei  玉石器
zhlwei  龙泉窑净瓶 元(公元1279~1368年),口径3.7、底径6.4、高29.2厘米,南平市西芹出土 直口,长颈,溜肩,鼓腹下收,圈足。颈下部饰相轮一圈。釉色青黄而滋润,足露胎。
zhlwei  蔡襄、荔枝谱
zhlwei  陶尊 商周(公元前1600-前771年),漳州芗(xiāng)城遗址出土
zhlwei  闽越王城使用的建材
zhlwei  越魂不灭 王族世家
zhlwei  蛙形石砚:南宋绍兴丁丑七年(公元1157年),长13.7、宽8.2厘米,福州市西园山宋墓出土。带盖,淡绿色蛙形石砚,砚首呈三角形,尾部椭圆形。砚首两侧阴刻青蛙嘴、眼,下颌呈斜坡式,状如蛙头。头额刻鼻子和双耳。砚池作椭圆形斜坡式,池缘作子口以扣合砚盖。盖微鼓,扣合后状如蛙背。弧形腹,底略内凹,四足屈卧并阴刻五爪,宛如一只蹲伏的青蛙。
zhlwei  青釉五联罐 东晋(公元317~420年),口径7.5、底径10、高18厘米,闽侯县桐口东晋墓出土 浅盘口,大罐宽唇,短颈,鼓腹,平底。肩上附有四个小罐,小罐之间塑四个形态各异的甲士。甲士手执武器,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双手握物于胸前。灰胎,青釉微黄,腹部以下脱釉较甚。
zhlwei  
zhlwei  端石抄手砚(左边):南宋绍兴辛未年(公元1151年),长19.3、宽12.4、厚3.7厘米。武夷山市西门宋墓出土。端石,抄手式。平面呈梯形,砚池呈自然下斜式。背面镂刻篆书“贾藏之墓”四字,及墓主人于南宋绍兴辛未(1511)年寿终等内容。此砚石质细腻,造型端庄,具有典型的宋代抄手砚风格。
zhlwei  
zhlwei  
zhlwei  褐色罗印花褶裥裙 南宋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 通长78、腰高10.7、宽49;下摆宽158、缘宽1厘米 福州市新店黄升墓出土 罗制,质地轻薄透明。裙面上窄下宽,下摆呈弧形,犹如褶扇展开纵向褶襇21道。褶子有疏有密。上横接腰,两端系带,下半部印金小团花。 裥,jiǎn:衣服上的褶子.
zhlwei  
zhlwei  黄褐色花罗两外侧开中缝合裆裤、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 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南宋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长76、宽42、下摆宽44厘米。福州市新店黄升墓出土。无袖、合领对襟开叉,襟上无钮带或系带。地三经绞平纹起花平纹纱。表、襟边、领饰提花牡丹纹饰。衣式前后裾齐平。
zhlwei  
zhlwei  黄褐色牡丹纹罗左右中缝开裆裤 南宋(公元1127-1279),福州新店黄升墓出土
zhlwei  褐黄色罗镶花边广袖袍  南宋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 身长121、两袖通长182、袖口宽68、腰宽55、下摆61厘米 福州市新店黄升墓出土 合领对襟,开叉,加缝衣领,身长过膝,襟上无钮襟或系带,罗制,领、襟、袖缘及下摆缘都缝花边一道,纹饰有彩绘鸾凤及印金蔷薇花等。
zhlwei  七闽是福建最早的称谓,后来加上漳州为八闽
zhlwei  褐色牡丹纹罗镶花边夹衣 南宋(公元1127-1279),福州新店黄升墓出土
zhlwei  
zhlwei  
zhlwei  黄褐色绢袜、褐色蚕丝线连环花结
zhlwei  青铜大铙 西周。高76.8厘米、甬长29.8厘米,重100.35千克。20世纪70年代出土。大铙为双范合铸,两面各有18个乳突状枚。器体布满以云雷纹为主的纹饰,甬的上半部两面各饰有兽目一对,与云雷纹组成变体兽面纹。旋带以细云雷纹为地,饰突出的勾连C形纹。舞面饰对称的粗云雷纹四组。钟面饰粗大深刻的云雷纹,只鼓部中央的隧部略高起,上饰浅细的图案化兽面纹。该铙形体之巨大,纹饰之精美,在国内都属罕见。
zhlwei  南宋黑色纻胎葵形漆奁盒:南宋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口径17.5、高18厘米,福州市新店黄昇墓出土,奁盒分三层套合,夹纻胎,髹黑漆。平面六角葵瓣形,口沿镶银边。
zhlwei  青釉羊形插器:西晋(公元265-316年),长17、宽11.5、高12.5厘米,闽侯县关口工程出土。羊形,跪姿,翘首正视。背上开一管状圆口,两侧各饰2个角状饰。羊身中空,羊四足为烛台底足。青釉略泛灰。身饰三粗细弦纹。 青釉双环莲花灯:南朝(公元420-589年),底径13.4、高21.2厘米,闽侯县南屿官山南朝墓出土。器座呈圆盘状,平底,在圆盘中竖一八角锥形柱,柱顶端饰一只展翅状飞鸟,两旁附对称双环,柱子下端饰两朵对称仰莲,柱脚饰復莲一圈。青釉,底露灰白胎。
zhlwei  南宋鎏金银执壶 侈口,束颈作喇叭形,弧腹,扁曲柄,弧形流,圈足,器盖有圆柱形盖钮,器身与器盖之间以一条银链相连,器身錾刻双鹊对鸣团花并贴金,口沿饰三角圆点纹,柄、鎏及圈足处錾刻卷草纹并泥金。
zhlwei  青铜箭镞(zú) 箭镞即金属箭头,古时有青铜质,后改进为铁质。
zhlwei  陶瓿bù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闽侯庄边山遗址出土。 器物的命名一般依形制与用途,这件陶器的腹径大于高度,且有相当的深度,口径不小,用途是装水,就叫作瓿。如果深度高些,有盖,作装酒之用就叫壶。
zhlwei  铜鎏金闽王延翰狮子炉: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口径21、通高40.1厘米,盖作盔状,蹲狮钮。炉直口,平唇外折,边沿呈五葵瓣形,直腹平底,下承五兽面蹄足,腹足交界处铆钉。通体鎏金,唇面环刻楷书“弟子盐铁出使巡官主福建院事检校尚书礼部郎中赐紫金鱼袋王延翰奉为太王及国夫人铸造狮子香炉一口舍入保福院永充供养天佑四年九月四日题”铭文一周。 闽王世系表 一、王潮 二、王审知------三、王延翰 四、王延钧 五、王延羲------六、王继鹏 六、王延政
zhlwei  
zhlwei  
zhlwei  武夷山闽越王城宫殿遗址
zhlwei  供养女造像、“贞观三年”铭万佛灵光陶塔
zhlwei  
zhlwei  空心下水管
zhlwei  
zhlwei  地板砖
zhlwei  五代(公元930年)福州新店刘华墓
zhlwei  玉组配,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浦城临江金鸡山闽越墓出土。
zhlwei  铁斧、铁锤、铁齿轮
zhlwei  陶提梁盉(hé) 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盛行于中国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
zhlwei  戴“王”冠”执物男俑
zhlwei  
zhlwei  
zhlwei  西晋年间,中原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之族因避战祸迁居福建。考古发掘证实了“衣冠南渡沿江而居”的历史记载。福建各地发现了一批六朝墓葬,七墓俗及出土文物皆富含中原文化信息。
zhlwei  陶璧,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浦城临江金鸡山闽越墓出土
zhlwei  
zhlwei  刘华墓出土陶俑群 后唐长兴元年(公元930年) 1965年2月,出土于福州新店战坂五代闽国第三主王延钧之妻刘华墓中的随葬陶俑。刘华(公元896-930年),字德秀,系南汉平王刘阭的次女,封燕国明惠夫人。此墓共清理出土陶俑43件,分大、中、小三型。品种有女俑、男俑、鬼神俑,人首兽身俑等。俑的造型与装饰既有中原唐俑的遗风,又有福建雕塑的地方特色。
zhlwei  
zhlwei  高髻拱手女俑 五代。高102厘米,泥质灰陶。福州市新店刘华墓出土。俑面庞丰满,神情端庄。头梳高髻,穿对襟广袖过膝外衣,袒胸,双手拱于胸前广袖内,着如意鞋。
zhlwei  福州北郊莲花峰一带,是五代时期闽国王族墓葬聚集的区域,1965年在这里发掘的刘华墓出土了大量陶俑。大小陶俑共计48件,包括各种人物与动物。刘华是闽国第三代君王王延钧的妻子。
zhlwei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誉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龟蛇合体。
zhlwei  
zhlwei  高髻拱手女俑 五代。高102厘米,泥质灰陶。福州市新店刘华墓出土。俑面庞丰满,神情端庄。头梳高髻,穿对襟广袖过膝外衣,袒胸,双手拱于胸前广袖内,着如意鞋。
zhlwei  
zhlwei  如来立像 漳窑
zhlwei  景德镇窑青花天球瓶 清 (公元1644-1911年)
zhlwei  郑和铜钟,是郑和等为祈保西洋之行往返平安,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所铸造。 铜钟身高69厘米,钮高14厘米,通高83厘米、口径49厘米,壁厚约2厘米,重77公斤。钟呈褐绿色,覆釜形,葵口。钟钮为双龙柄,制作精美。肩表面浮印十二组云气如意纹,腹中部以云水波浪纹为母题,此外还铸有铭文、八卦、云雷等字纹。主纹饰上部环绕一周八卦纹,共五组,其中第二、四组各铸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铭文。铜钟下部的铭文,分五组,行楷,共54字。全文如下: “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回往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
zhlwei  仿制品
zhlwei  
zhlwei  
zhlwei  铜鎏金长颈瓶、铜狮形熏炉
zhlwei  
zhlwei  乾隆54年铭琉球墓碑
zhlwei  外销瓷
zhlwei  外销瓷
zhlwei  漳州窑
zhlwei  明德化窑暗花衬莲花纹觚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高23、口径13.7、足径9.4厘米 喇叭口,长颈,微鼓腹,高圈足外撇。腹上下各饰二圈凸弦纹,腹中印暗花衬莲纹。底露白胎,釉色牙黄。
zhlwei  德化白瓷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恐龙馆、海鲜馆
zhlwei  恐龙馆
zhlwei  
zhlwei  
zhlwei  河虾
zhlwei  恐龙蛋
zhlwei  
zhlwei  
zhlwei  满洲鳄 、 龟化石
zhlwei  菊石、鸮头贝
zhlwei  中华鲟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跳跳鱼
zhlwei  
zhlwei  
zhlwei  砗磲、帝王芋螺、珍珠贝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美术馆
zhlwei  美术馆
zhlwei  林则徐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森林公园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西禅寺
zhlwei  福州市有涌泉、西禅、林阳、地藏、万福、雪峰六大重点寺院。。。
zhlwei  西禅寺位于福州西郊怡山之麓,是福州五大禅林之一。古寺原为王霸仙人修道之地,后于唐咸通八年建成佛寺,先后易名为清禅寺、延寿寺、长庆寺,而现称“西禅寺”是因为福州旧时东西南北四郊均有禅寺,而长庆寺在西郊,所以得此名~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从寺院大门步入天王殿,大门上的横匾写着“林阳禅寺”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由著名的佛家领袖——赵朴初先生,于1981年巡视林阳寺所书。
zhlwei  天王殿的背后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者三尊大佛,殿前的牌匾上“大雄宝殿”是清末学者陈宝琛所提写的。殿内还有弘一法师写的“证无上法”横匾,并保存着一口康熙五年铸造的大铁钟。 法堂位于寺里的最高处,堂内有着清雍正年间刻印的六大橱数千册佛金。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雪峰寺又名崇圣寺,全名雪峰崇圣禅寺,位于闽侯县西北雪峰凤凰山南麓。唐咸通十一年(870)建,现存殿宇多为光绪年间重修。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2021.02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开元寺为中国国内著名消灾延寿药师佛信仰道场,该信仰从唐代传承至今,寺内灵源阁一楼设有药师殿。内供消灾延寿药师佛,为开元寺主供佛。药师佛的功能就是保消灾平安,佑健康延寿。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2元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多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属群居性动物,一般都有十数头或数十头集群生活,猴群大小与栖息地环境优劣而有别。繁殖和缺食季节,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动范围也较大。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山林区或石山上,毛长能耐寒。善于攀援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涌泉寺“无尽石门”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千年陶塔耸立在寺门两侧,东边一座是“庄严劫千佛宝塔”(庄严劫指过去佛之意),西边为“贤劫千佛宝塔”(贤劫即现代佛之意)。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400年丹桂
zhlwei  
zhlwei  千年铁树,两雌一雄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吸江蘭若·梅园
zhlwei  吸江蘭若,一個不起眼的小廟,非凡的氣勢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鸿运当头~马儿奔腾
zhlwei  山羊
zhlwei  麒麟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福建寿山国家矿山公园是全国首批28家矿山公园之一,由寿山、日溪、红寮、岭头和桂湖五个园区组成,以展示原产地特征的寿山石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寿山村尚保留一块占地面积2.5亩尚未开发的田黄石产地供游人们参观游览。寿山石古矿洞景区观赏区拥有长达300多米的古矿洞,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古矿洞恰似一个引人入胜的地下迷宫。
闽江•花海公园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元宵花灯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螃蟹饰品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烟台山公园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马尾昭忠祠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农大沙滩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茶亭公园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万寿桥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金山寺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螺洲古镇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五虎山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闽安镇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  
zhl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