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 辑安游 高句丽古墓壁画(二)
头图加载中

攻略   >  莫斯科旅游攻略   >  五一 辑安游 高句丽古墓壁画(二)

五一 辑安游 高句丽古墓壁画(二)

五一 辑安游 高句丽古墓壁画(二)

  • 出发日期/2022/07/26

  • 天数/1

第3天

中期壁画墓

       中期壁画墓数量较多,如洞沟12#墓(马槽墓)、山城下332#、983#、1304#(龟甲)、麻线沟1#等。中期的壁画墓,平面结构与早期大致相仿,惟在墓顶藻井开始采用平行叠涩内收多层,有的出现象征性的小抹角,在平行叠涩的内收多层之后,再作抹角叠涩一~二层,然后再启以巨石盖顶。这一新作法,为后期纯属抹角叠涩的藻井积累了经验。壁画内容虽仍以墓主人生活、起居、出徒为题材,但佛教题材的壁画内容大量出现。这一时期是高句丽社会大发展时阶段,因为有了这一时期,才有高句丽以后的繁荣昌盛时代。由于这一时期不断向外扩张,疆域的扩大,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中原地区先进的汉文化引进,使高句丽社会生产力有了飞跃发展。这一情况必然在墓葬壁画中得到反映。

        中期的壁画题材慧宇,技巧熟练,是高句丽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数量之多,墓室结构等变化复杂,龛室、双室、三室多种形制,藻井构造更富变化,延续时间长。象征多种形式织锦壁衣图案画被广泛应用,生活起居壁画内同向龛室、前室、墓道移退,成为壁画的辅助内容,并开始出现了四神图,这是中期壁画墓总的特点。

中期壁画墓的年代是从5世纪中到6世纪中。

马槽墓壁画

         洞沟第十二号壁画墓又名马槽墓(JYM1894),高句丽贵族墓葬,辑安代表性文物遗迹之一。位于太王镇禹山村北、禹山南麓缓坡上。南距五盔坟五号墓约五百米,因墓中画有马厩图而得名。是五世纪高句丽贵族墓。为封土石室双室壁画墓,封土为黃色粘土,外呈截尖方锥形,周长90 余米,高4.6米。在周围封土下面,发现布置一圈石块,共九块,大小约1×1×2米,如“将军坟”、“好太王坟”周围的“护坟石”。今有石块和水泥铺砌的宽阔通道。墓内分南北二室,各自有墓门和甬道,甬道互相平行,方向240°。墓门均向西南。南室规模稍大,甬道左右设两阼室,北室较窄小,仅在甬道的北壁中有一龛室,墓室均用石块砌筑,内塗石灰抹平。在石灰表面敷施一层胶状物,以求光洁耐久。墓的南北二室、甬道和三个耳室的壁面上均绘壁画。画面有房舍、家居、战争、射猎、舞乐、作画、礼辇、厩舍、庖厨等画面,色彩丰富绚丽,线条遒劲有力,形象逼真,笔墨酣畅,为高句丽壁画中所仅见。是洞沟墓群中最精彩的人物风俗壁画之一。对研究高句丽社会生活和壁画艺术,都有极大的价值。2004年,该墓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此墓早年被盗,并在1937年6月又被倭奴黑田源次等再一次盜掘,盜掘后仅見零星报导,又依墓中画有马槽图像而命名为马槽墓。材料迄未公布,墓门打开后壁画因为保护不善,已遭到严重损坏,五十年代后輯安县文化主管部門将此墓封閉保存。1962年春季,吉林省博物館輯安考古队在洞沟地区进行普查时,将此墓进行了清理、实测,并会同輯安县文物管理所加以維修。

南室

         南室近似正方形,边长约3.48米,高1.72米。前壁为甬道所穿,南壁西墙上角有一早期盗洞。四壁略内倾,匿叠譔樑枋,樑枋以上平行叠譔十三层,其上以石板复盖。构成规整的穹窿藻丼,高约3.48米。在藻井叠譔之上数第在、七、十一层的四隅,分别匿有小抹角石,墓顶藻井上抹的石灰几乎全部脱落。墓底由二块巨石拼在一起而成。表面及缝隙抹石灰。石灰层厚约1~2厘米,不见棺座。

        甬道底略低于墓室,在甬道内口联接墓室的地方,横亘一石条筑的门槛,横长1米,厚0.14米高出墓底0.07米,紧接往外,甬道两壁有下的原来安装门框的痕迹。因伪满州国在西端另设墓门,原甬道长度已无法再测。顶部高1.58米,顶部落后要的石灰多数已脱落,现可见为由三块巨石拼合而成。在通道中部有南北相对二龛室,这里可能是原来旋转随葬品的地方。

北室

        结构大致与南室相同。墓室近正方形,边长约2.7米,高1.72米。略内倾。其上石灰壁面砌出叠涯,然后稍带弧度倾斜内收,最后盖石封顶。遂成一四阿式藻井的四隅,一上一下各有二小抹角结构(因南面西端有一盗洞,故已不见西南角上抹角),墓底石灰面保存较好,其上不见棺座。甬道也因另修墓门而原长已不可知。现宽1.08米、高1.54米,底部用顶部均用大石板对缝抹平,表面抹石灰。通道北侧有一龛室,宽0.98米、深1.3米、高1.1米,应为存放随葬品,三壁内倾,与南墓室同样早年被盗。

壁画

         在马槽墓室、龛室及甬道壁上,均绘有壁画,壁画以朱、赭、黃、白、黑、绿等颜色直接绘于白垩土壁上,由于早年被盗及三十年代被倭奴盗挖,所以壁画损坏严重,大部分已剥落,或浸水模糊。但从仅存部分画面能够辨认的有夫妻对座、狩猎、战争、舞蹈、餐饮器具、礼辇、厩舍、等图像。线条遒劲有力,色彩丰富绚丽,线条遒劲有力,形象逼真,笔墨酣畅,为高句丽壁画中所仅见。是洞沟墓群中最精彩的人物风俗壁画之一。对研究高句丽社会生活和壁画艺术,都极有价值。2004年,该墓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南室壁画

        南墓室后壁通壁绘一屋宇,鸱尾起脊上盏青瓦,屋檐下绘灰色罩墨线和白色红线相间的帷幔,系红色垂带,屋宇两侧向外画着脊左右侧面。侧面下层各有门楼,左侧下层左边为一门,有铺首,上承䲭尾式四坡水瓦顶;上层在朱色柱斗拱上匿黃色梁架,梁架上作驼峰,上承荷叶墩,直抵领脊。右侧下层门楼分三间,左右为二侧门,各有铺首,中间两朱色立柱,左侧皿板、械斗,上承黃色2饰斜挑梁枋,以两坡水的青瓦蔽顶,上层中部绘一朱色柱斗,并在皿板上方左右伸出两根很细的华栱,上置转式散斗承樑架。

莫斯科图片

南侧屋宇(图片自来王承礼等《吉林辑安通沟第十二号高句丽壁画墓》)

        屋宇内有夫妻对座,男者居左坐一长方形的矮楫上,左手撫榻,右手置于膝上,朱唇,有鬣髭,头带白色方帻,着宽领合衽白色上衣,系腰带,下穿灰色黑点的肥花裤,右腿曲而左腿直伸,女者居右,脸颊施有圆点胭脂,拱手跪坐,头戴白色巾帼,身著宽领合祍的白色襟裙。

         男主人身后有仆人,有鬣髭,左手抚腰,左手执一白色毛巾,作待奉状。在壁画左侧屋宇外有向交臂并立的三人,皆短衣肥裤衣袖上挽,伸露下臂。左右两人皆着绿色黑花点襦、黃裤,中者着黃襦、绿色黑点花裤;屋内右侧门中绘有一待女,左向。右手托一内施红色大黑碗,梳后鬓,脸颊有红色圆点胭脂,着白地红点的宽袖合衽花襈裙,壁画左端屋外一待女左向,捧物如欲向前送状,白色巾帼,脸颊施胭脂,着绿色黑宽袖合衽花襈裙。

         在墓甬道前壁绘有炊具,甬道左侧耳室的后壁和右壁,均绘有炊具,炊具是厨房做饭的器具,画在这里成了难得的静物画面。是高句丽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屋宇上方有红黑相间的正视莲花,花蕊中间有圆孔。内有铁锈痕迹。

《马槽图》

         洞沟12#墓甬道右侧耳室后壁与左壁绘有《马厩图》。因此,后来将其称作“马槽墓”。令人惊奇的是厩舍十分精美,青瓦顶,起脊䲭尾朱柱红枋。顶屋铺着琉璃瓦那朱柱红枋结构一派汉代宫廷建筑格调,黃色的马槽好似画着图案。这般豪华实在叫人咋舌。厩中三匹骏马一红一黃一青,膘肥体壮,昂首挺立,露出骏马的神采。正如李贺:“批竹初攒耳,挑花末上身。他时需搅阵,牵去借将军”。朱柱红枋一直向后延长至左壁。这里是丰放马鞍具的地方。这三匹马可以说马壮膘肥。其右壁的壁画已残破无法辨认。仅能看到一穿红衣人的上部及头髺,可能与马厩图有关。

莫斯科图片

马槽画(网上图片)

莫斯科图片

马槽画(图片来自吴广孝《辑安高句丽壁画》)

          在隋唐时期,养马之风盛行,王公贵族养了不少骏马。女人也随时尚,善骑马。如唐张萱所绘《虢国夫人游春图》,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时尚。

          贵族出行,有车辇,有随从。高句丽人信奉儒、道、佛,夫妻一同前去拜佛。农家小院十分安静,牛栏里拴着牛。看此壁画想起敦煌莫高窟156窟《张仪朝统军出行图》及《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宏大场面。

《舞蹈者》

          前壁墓门的两侧绘舞乐图及守门犬。墓门右侧壁上部,绘一穿黃襦青裤的人正在跳舞,两壁向平伸,长袖下垂,身略前倾,左足踏地,右脚身后抬起,一人跪坐于舞蹈者前撫琴伴奏,画面已经模糊下部有一黑色看门犬,面向甬道,昂首竖耳,伏坐在地上。 

        墓门左侧壁上部,绘一穿黃襦青裤的人正在跳舞,左壁向平伸,长袖下垂,右肘抬起而右手弯至胸前,双足踏地,右足稍伸向前,臀部撅起,其身后还有一着长裙者,画面已经模糊不能辨认。下部亦画一黃色看门犬,面向甬道,昂首竖耳,伏坐在地上,与黑犬对称。

莫斯科图片

 

莫斯科图片

舞蹈者(图片来自王承礼等《吉林辑安通沟第十二号高句丽壁画墓》)

《礼辇图》

       在墓的南室左右两壁绘有礼辇图,虽然大部分已经剥落无法看到壁画的全貌,右壁中间部位,尚可看出辇车,红色曲盏,黑轮。车轮颇高,一著黃衣绿裤之待童手挽车辕举步向前,车辕侧有另一待童身著着绿衣黃裤在车辕外,帮助拉车。已经模糊,这车十分讲究:车轮为墨色,高高的车栏,桔红慢弧形曲盖及华丽的莲花蕾装饰。车后有两位穿墨领绿对衽黃花长裙的女子在后面推着车辇。在两位穿长裙的女子后面还有三人,第一人高举着曲柄的傘,这显然是仪仗。第二人和第三人双手托着墨色圆型小盒,这里面无疑是珍贵的珍宝。图中前后有七人,或拉车或手里捧着东西向前走,应该是为主人运送珍贵物品。

       左右墙壁上均绘同一内容,应是男仆女待挽辇车,向主人运送珍贵礼物的画面。

莫斯科图片

礼辇画(图片来自吴广孝《辑安高句丽壁画》)

        中国造车技术在战国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不论是地下出土实物,还是文字记载均反应了造车技术成熟。如由庄子产生的成语就有:“轮扁斫轮”、“学富五车”、“曹商得车”等。

        战国时期一般车用马拉,而帝王为了显示尊贵,有车不用面用人抬。称步辇。魏晋南北朝时,以人力抬的称舆,南朝称步挽车。东晋以后,皇帝专用的舆称为辇。一些皇帝喜欢人抬

。特别是唐代皇帝,如唐太宗李世民名画的“步辇图”。高句丽壁画中墓主人用人拉车,显示运送的物品的贵重。也反映了真实高句丽的社会生活!

《作画人》

         在马槽墓甬道左侧耳室之后的壁画中出现了一位作画人,作画人在图中居右,头戴黃色方帻、身穿衽襦、黃裤、束袖扎腰,体态修长、面目清瘦、右手持笔伸向墙壁正在绘制一位待女。待女身着黃色花襈裙,高髻,待女前面有一器物置于几上,器物已经模糊不清。从壁画中仍可以看出作画人留着小胡子,神态十分自信。画面上神态清秀的作画者就是画家本人?还是另有他人。我们不得而知!国外有画家把自己作品里的习俗,但中国却鲜有将自己绘入作品中。如果这们作画人将自己绘入画中,这也是高句丽壁画中独有的。

莫斯科图片

作画人(图片来自吴广孝《辑安高句丽壁画》)

《狩猎图》

          甬道两壁绘狩猎图,右壁以青、红色勾勒绵延的高山,山下一人骑马面西,身偑箭囊,张弓搭箭,骏马疾驰,四蹄飞扬,十分传神,左壁上部绘一大树,赭干绿叶,图面粗糙,树前有二人,着黃色衣裤,一在前,身体前倾,一腿向前迈,一腿向前微曲,正挽弓射箭,一在后相随。

莫斯科图片

狩猎图(图片来自王承礼等《吉林辑安通沟第十二号高句丽壁画墓》)

     狩猎图大部分已经脱落,壁画内容应是还原墓主人生前驰骋狩猎的情景。

      南室第一重顶石影作樑枋绘菱形纹图案,朱红地,以黑、黃色勾线,多已温漶不清,藻井上层均绘有仰莲图,仰莲九瓣,红黑相间。在墓室四壁上部,各绘有立、七朵莲花图案,主红与主黑相间,花中有黃色。

       墓室四隅影木结构,绘朱柱并有柱斗,朱柱上以黑、黃线勾卷云纺,藻井四隅亦绘有同样的朱柱,直抵盖顶石。

北室壁画

       北室壁画大部分已经脱落,只有极少部分尚能分辨,墓室后壁绘夫妻对坐图,在后壁南段绘有一女人像,面北跪坐,着花襈裙。女人身后一待女,现存仅能看出身穿黃裙,身旁男人已经剥落,无法辨认,北段下部有三男待,面南躬立,自左至右为黃裤灰衣、灰裤黃衣、黃裤灰衣。

右壁绘狩猎图,但已无法辨认,在壁画的中部模糊可见一人,身穿对衽红色皮甲,骑红色战马,张弓疾驰。林中有鹿三头,向东而逃,前二头为一公一母,公鹿颈中一矢,后一头鹿仅存四蹄用尾部。狩猎者身后还有一人,着白衣、骑白马,也张弓逐猎,右壁左下角绘一待女,右下角绘一男待,手牵一马。其余部分去均已脱落。

      北室壁画中最著名的是《屠杀战俘图》和《战争图》。

《屠杀战俘图》

在北室右壁后段绘一武士,头戴兜鍪,面有髭须,神采俊武,身披鱼鳞甲身后牵一黃色战马,一披甲俘虏跪于前,左手指着俘虏怒斥。右手举起寒光闪闪的钢刀,向跪在面前的俘虏砍去。展现武士的威猛。这是十分残酷充满血腥的场面。为什么要把这样血腥的场面画入墓中?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墓主人就是这位杀俘的武士。他要杀的人也不是等闲之辈,可能是敌方首领?在当时高句丽人的心目中,杀敌方战俘是武士的一大功勋。这样就好理解图中内容。

莫斯科图片

       虽然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上,目前已知的仅有两例,但已说明文献中关于高句丽人“性凶急,喜寇钞”之习俗记载无误。

      虽然高句丽是中国少数民族在中国疆域建立的边疆地方政权,但作为在朝鲜半岛统制达四百多年之久的政权,高句丽人的“性凶急,喜寇钞”之恶俗不可能不对今天朝鲜半岛上的人性格一点影响没有。对此也可从今天南朝鲜人在多方面表现出来,如在体育赛场中种种丑恶的表现可见端倪。

        由于历史的原因,朝鲜半岛从来就没有独立的政权,朝鲜半岛从有历史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地方政权如汉四郡 (或附属国),近代中国衰退时,又被倭寇侵占五十多年,朝战后又换了新主子美国。一个从来没有独立过的宇宙第一大国,其整体民族性必然是自卑的。

         一个自卑的民族只有自大和自傲,从没有自信和自尊。

《战争图》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历来被看作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高句丽虽是中国边远地区的地方政权但也不例外。有关高句丽的文献中,乃至碑碣石刻,大都略于文治而详于武功。如好太王碑记载好太王编制时期的国家状况为“恩泽治于皇天,威武振被四海,扫除不侫,庶宁其业,国富民殷,五谷丰熟”。在文治方面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而对战争的描述则从第一面第七行开始至第三面第八行结束,达到九百二拾个多字,竟占整个碑文的51.8%左右。虽然碑文是对好太王时期的军事及战争描述。对战争的描述还较为简略,更谈不上形象生动了。但在古墓壁画中则更具体、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现了高句丽军队战争场面。因此是更为珍贵的原始资料。绘有战争题材的壁画在高句丽古墓中并不是很多,

        主要的麻线1#墓、安岳3#墓、德兴里古墓、马槽墓、三室墓、长川1#墓、大体上都是四世纪中叶到六世纪这一百多年间的作品。内容包括攻城、马战、斩杀战俘及军队出出征等方面,这部分壁画的军事主题突出,画面简洁、战争气氛强烈。

        在马槽墓北室左侧壁画战争场面,也大部分脱落模糊不清,在左侧壁中段绘一骑马武士,这位武士也可能是墓主人。手持棨戟,头戴兜鍪,面有髭须,头部主红色,神采俊武,身着鱼鳞甲,纵马疾驰,正在向前冲锋,马鞍上系着缨球形的“军旗” 从鞍部飘向上方飘舞。骑马武士前还有三人,但图面莫糊,而壁画中作为墓主人陪衬的敌人的面目更是无法辨识了。

莫斯科图片

战争图(网上图片)

莫斯科图片

战争图(网上图片)

       墓前壁左侧下部绘有看门犬,面向甬道蹲伏,画面已经温漶不清。

       甬道左侧龛室的后壁和右侧壁绘炊器,器物已不清,难以辨认,有两件下为斗状,上盖复斗状器,上饰有鱼尾状耳,青灰色,其下部架火,可能是在蒸煮食物。

        在墓室四壁上叠涩之下缘影作樑枋上绘菱形卷云纹,朱红地,黑色勾线,藻井三重莲花叶图案,第一四隅为两下垂青墨色荷叶,中夹一仰莲,仰莲红色,花瓣尖瘦,中间各为夹红色花蕾之青、墨色荷叶,第二重四隅绘中夹花蕾之荷叶,中间各绘夹一盛开仰莲之下垂青、墨色荷叶,第三重莲花莲叶图案,莲花莲叶图案,已脱落模糊不清。

莫斯科图片

莲花图(图片自来王承礼等《吉林辑安通沟第十二号高句丽壁画墓》)

附:马槽墓简介

       洞沟12#(JYM1894),是洞沟古墓重要的墓葬之一,又名:马槽墓。位于洞沟平原中部,禹山南麓平缓的坡地上,南临通集铁路,北靠禹山,距山脚约300米,距五盆坟约460米,四周分布着密集的古墓。“九一八”后,倭寇为修通集铁路经过此墓,倭奴曾对该墓信沿线部分古墓朝廷了实测和编号,当时将该墓编号为112号,后简称12号墓,因倭奴将墓门打开,致命壁画遭到严重破坏。

五十年代后,辑安县政府将墓门封闭保存,1962年春季,吉林省政府组织辑安县考古队在洞沟地区普查时,对该墓实测和清理,1966年洞沟古墓群重新编号为JYM18941977年5月辑安县文物保护所又重新加修了墓门,封护了墓内壁画。

        十二号墓为双室墓,各有墓门,南北二室各绘有夫妻对坐图,可以确定属于两个墓主人,两个墓主人同时葬在一个封土坟内,实在令人费解,似乎只能认为是高句丽一种墓葬制度?

从墓室结构、规格及壮观的坟墓来看,墓主人仍为较大的贵族,从墓内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壁画应是墓主人生前所住的台榭楼阁、声色犬马、歌舞生平、奴婢成群过着穷奢极侈生活的写照。

十二号墓结构和壁画内容与舞蹈墓、角觗墓和三室墓相近,时间不会相距太远,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时间应晚于舞蹈墓的角觗墓,但早于三室墓。应为早期稍晚高句丽墓葬。

         十二号墓对研究早期(五世纪前)高句丽的政治制度、军事战争、社会生活、房屋建筑、车辆、服饰等各方面研究提供丰富第一手资料。

麻线沟1#墓壁画

        麻线沟是鸭绿江中游北岸的一块冲积盆地,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在这块盆地上分布着上千座高句丽古墓。是辑安高句丽古墓集中区之一,其数量略低于通沟古墓群。 

麻线沟1#古墓为封土石室墓,位于盆地北部的山谷中,距集安西约4公里;南距鸭绿江约3公里;东离麻线沟(河)约百米。墓周长50多米,封土残高约5米,古墓由墓道、甬道、南北侧室和墓室等几部分,用大小不等的石块垒砌石室,外培黃粘土 封土,内面则塗抹白灰,使之光洁。墓底稍低于现今地面约30~50厘米。

         墓道,现长7米、宽1.38~1.8米,方向285°。在联接甬道的墓道东段,左右垒有挡土墙,用以封闭甬道,在墙的中部上方,发现一早年盗洞。甬道全长4.65米,上宽1米,下宽1.22米,高1.6米。甬道北面较墓室低约5厘米。甬道左右分置南北二侧室,在距甬道外口1.25米处,原设置木门,现已腐朽,现只见遗迹。

          南北侧室均为近正方形,南北二壁长4.28米;二壁长4.28米,高4.05米。南侧室距墓门0.9米,入口经一过洞,过洞宽0.95米、高1.24米、深0.35米。东、南、西三壁略内收,进深1.3米、宽0.9米,其上任四阿式藻井,高2.15米,北侧室距墓门约1米。过洞宽0.95米、高1.27米、深0.3米。侧室三壁亦略内收,其上为抹角叠涩藻井,高2.08米。藻井为从侧室壁面继续向上斜抹,于四置小抹角石,然后在抹角石上错角叠涩一层与四壁平行的顶石,最终盖顶抹灰。墓室顶部为近似四阿式无折角的穹隆式藻井。

          墓室中央竖立一根由石块砌成的圆柱,直径0.62米,表面塗抹白灰,直抵墓顶,在中心圆柱南北两侧顺置两个棺座,均用石切成,外表以白灰抹光。南棺座长2.5米、宽1.05米,北棺座长2.53米、宽1.2米,高0.25米。

壁画

         在墓室左右侧室和甬道的墙壁上都绘有壁画。而在墙壁下部约80厘米,均平塗赭红色。中心圆柱和棺座的表面也有彩绘。

         壁画先以朱红色底细线起稿,然后敷彩平塗,最后勾勒墨线定稿。起稿的朱 流利,而定稿的墨线则较凝重,两者风格皆然不同。施彩手忙脚乱的颜色有赭石、深红、桔红、青灰、深绿、土黃、白等多种颜色。多数壁画现已脱落,仅存的壁画中有的只保留起稿的细线,有的则仅仅能看到定稿线脱失后在模糊的壁面上留着发白的影迹。

          墓室四隅影作木柱斗,涂赭色、榩斗下置皿板,榩斗上承影作彩绘梁枋,系赭色勾黑线的菱形卷云纹连续图案。梁枋以上的藻井,几乎全部脱落,仅见许多星散的莲花,皆作侧视九瓣,有的以深红色、有的以黑色为主,形象亦稍异。

夫妻对座

         东壁南端绘有夫妻对座图,女人面北跪坐,现仅存下身,穿深红色全衽长裙,衽缘饰绿色宽边;男子面朝南,穿左衽长衣,拱手腹前,其 

          南壁夫妻对座图(图片自《吉林辑安麻线沟一号画墓》)

莫斯科图片

南壁夫妻对座图(图片自《吉林辑安麻线沟一号画墓》)

莫斯科图片

菡 萏图(图片自《吉林辑安麻线沟一号画墓》)

舞蹈图

       南壁现仅存东端对舞图,长袖飘拂,舞姿佳美,形态生动。左侧舞者侧身朝右,头戴帻冠,上穿长袖短襦,束腰,下穿桔红地缀黑点收口肥筩袴,脚穿鞢鞜,右侧舞者向左,头戴红、黑色押边帻冠,上穿翻领长袖短襦,束腰,下穿绿色收口肥筩袴。

莫斯科图片

对舞图(图片来自《吉林辑安麻线沟一号画墓》)

        墙壁上部还装饰正视花朵图案,但图案多已脱落,仅可见中部及西端的四朵,每朵八瓣,横向排列,在花冠部位有一带铁锈痕迹的小孔,这种带铁锈的小孔,在其它三壁的相应位置上亦有痕迹。表明其它位置上了装饰相同的图案。

武士图

墓室北壁,壁画多已脱落,仅在东端残上半身一穿铠甲骑马武士。武士头戴兜鍪、披甲、背插护背旗、頚部铠甲领很高,护住后頚,耳朵上方还有犄角状装饰物,马甲青色,戴面甲,两耳部插缨穗。

莫斯科图片

武士图(图片来自吴广孝《辑安高句丽壁画》)

      高句丽政权从公元瓣37年诞生那天开始至公元668年灭亡,基本上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我们是否可以推测这位武士就是墓主人当年参战的真实写照?

甬道两侧壁画均已温漶不清,仅残存南北侧室过洞边缘彩绘门枢和门楣,为赭色卷云菱形连续图案。顶部绘红色大莲花,莲花以卷草状赭勾魂产纹图案。

莫斯科图片

莲花卷草纹图(图片来自《吉林辑安麻线沟一号画墓》)

仓廩

        墓室南壁上部绘有四阿顶的仓廩,为一干栏式建(但这种干栏式建筑仓禀与今日集安附近农家的仓禀形制相同)。领脊有两团左向飘飞的云朵,下有四根赭色楹柱,其向上交加木头,组成栅栏式,中间有两块盾牌状物,底部由六根赭色柱子支撑,离开地面。很像东北地区农家仓廩。但在仓廩下部绘有一奇怪物品,不知何物。即像早期车床,又像纺织机械。

莫斯科图片

仓廪图(图片来自吴广孝《辑安高句丽壁画》)

莫斯科图片

北侧室西壁上部(图片来自吴广孝《辑安高句丽壁画》)

      北侧西墙上画着二座楼宇,房梁上站一排鸟,还有几只站在屋顶,充满四园气息。但上的鸟与屋顶上的鸟是不同的鸟。站在梁上的鸟鸟可能是经过人工驯养的鹰或东北物产海东青。其形象与长川1#墓猎雉图中的鹰相同,游牧民族驯养鹰并有鹰房是十分自然的,鹰下部横遭梁上的构件,很可能是放鹰的工具---绊子。

南侧室东壁画

莫斯科图片

南侧室东壁画(图片来自《吉林辑安麻线沟一号画墓》)

        东壁顶端绘左向飘飞的三朵云,其下为两排房屋,在云朵与房屋间,有三只飞鸟。上排屋绘黑顶,上有尖齿状的一排装饰物,下边支撑一列赭色柱子,每两根柱子并在一起,现存只能见到七根柱。下排为桔红色顶,下边支八根柱子。

农家牛

莫斯科图片

南侧室西壁墙(图片来自《吉林辑安麻线沟一号画墓》)

      东西两壁绘有房屋,西壁上端绘三朵向右飘飞的云朵,其下有屋宇。在云朵与屋宇间,现见一只飞鸟,屋内柱子为赭色,分前后两排,前排五根,后排三根,承桔红顶,共上亦有尖齿状装饰,但较东壁屋内大。西壁屋内绘有一牛,但已模糊不清。此图可能是农家的牛栅栏,描绘墓主人从事农耕生活。

狩猎图

        东壁上部也绘有狩猎图,左端一武士头带“折风”,跨黃马,穿白色短襦,身后背箭囊,正弯弓射箭,奋驰向右;武士前面有二只奔跑的鹿,牡鹿为赭色牝鹿为黃色,鹿前面另有一身骑白马的猎手,张弓搭箭,壁画下部还有两人,头戴“折风”,穿短襦长裤,右侧一人左腕停立一猎鹰,左侧一人“折风”上插有鸟羽。可惜壁画脱落太多,整个东壁墙上残存上述壁画。

莫斯科图片

北侧室东壁画(图片来自《吉林辑安麻线沟一号画墓》)

       “折风”是中国古代一种帽子,出现在麻线沟1#墓东墙壁上,在壁画的下方绘有两人,是武士的随从,他们头戴“折风”。

        中国历史上,汉代游行冠帽帻,民间流行布包头,隋唐一代流行帻头,帻头实际上是男子头上的装饰物,实际上是 将方形的皂绢二角系脑后,二角反系头上,它出现在南北朝,流行于唐、宋元、明,到了清代被武冠帽取代。那么“折风”是否应是头巾?目前尚无实物,很难确定。

附:麻线沟1#墓简介:

        麻线沟1#墓位于市区七公里麻线河西岸约一百米的一级台阶地北部,南距鸭绿江四公里,是洞沟古墓群麻线沟墓区目前唯一一座壁画墓。1961年夏辑安文管所发现了这座壁画墓。1962年秋至1963年秋。吉林博物馆考古队对该墓进行调查、清理。

        墓室保留有珍贵的壁画,在墓室四壁、甬道、侧室的白灰墙壁上,先以细朱线起稿,再以赭石、深红、橘红、青灰、深绿、土黃、白等颜色作画,复用黑线定稿。壁画虽多数脱落,仅存少量残缺,但壁画在结构上,如抹角叠涩的作法,墓室、甬道的配置和石筑抹灰等,都具有高句丽中、前期壁画的共同特色,尤其是在墓室中央竖立中心圆柱,抬高了举架,增大空间的作法,是迄今高句丽墓中仅见一例,过去发现的高句丽古墓中中也有设立柱的,但都没有设在墓室中央,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与此不相同的。

         仍可以从中看到墓主人生前为题材,描绘的服饰等都是高句丽前期壁画的共同特点。但其中待女头籫、步摇及仓廩、飞鸟、翔云等图案均罕见。

        此墓在藻井的构筑上不只层层叠涩,而且还有加置小抹角石的作法,尤其是在耳室中还出现了两重抹角叠涩,这一点显然比舞蹈墓和角觗墓都 更进一步,不但在题材、风格上与通沟马槽墓相近,因此,此墓年代上应比舞蹈墓、角觗墓等稍晚,大体上与马槽墓相近,年代约为五世纪。为研究高句丽人的生活历史提供珍贵资料。

莫斯科图片
莫斯科图片

麻线沟1#墓平、剖面图(图片来自吴广孝《辑安高句丽壁画》)

 

最新评论(0条)

游客
添加表情
评论
猜你喜欢
155 篇,查看更多
前面后面
  • 8
    「扎扎环球@俄罗斯」...
    「扎扎环球@俄罗斯」相遇圣彼得堡凉夏 走遍七彩莫斯科
  • 5
    和家人在一起的五一时光
    和家人在一起的五一时光
  • 11
    干货!俄罗斯自由行攻...
    干货!俄罗斯自由行攻略——莫斯科买票篇
  • 1
    水墨浸润的皖南,是学...
    水墨浸润的皖南,是学生时代里的魂牵梦绕
  • 2
    到古滇精品湿地赏风景...
    到古滇精品湿地赏风景、品美食、体验户外运动
  • 1
    五一辑安游 中原汉...
    五一辑安游    中原汉文化对高句丽古墓壁画的影响(二)
  • 1
    五一 辑安游 高句丽古...
    五一 辑安游 高句丽古墓壁画(六)
  • 1
    五一 辑安游 高句丽古...
    五一 辑安游 高句丽古墓壁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