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0
- 评论0
- 赞1
+1
出发日期/2022/07/25
天数/3天
人均费用/1000元
人物/情侣
1000多年前,乡村青年孟浩然结束了人生第一次长安之旅,那时职场失意的他愤然放弃长安的名利场,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彼时,他从武昌决定顺江而下,去扬州散散心,就在黄鹤楼上,好友李白唱出了那首送别诗中的名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从此扬州成为了无数诗人和普通百姓心中的“欢乐场”和“白月光”。
那时的扬州并不单指现在的扬州市,其实还囊括了扬州市周边的区域,其中有一座城市在千百年后用汤包俘获了一甘美食大佬的玲珑胃,这就是泰州靖江。
古人怎么形容靖江?大文豪苏轼从风景、美食上都概括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去年我俩去南通的时候就对靖江充满着无限好奇,一个能抓人眼又抓住胃的地方肯定有它独特的魅力,一定要去!
以前常常和好神奇争论,一个城市怎样算得上好玩?
是不是一定要有出挑的山水风景或是出类拔萃的星级景区、乐园,还是打完卡后让人津津乐道的咖啡馆、书店、餐厅。但我总觉得不是,一个城市有它的故事和底蕴,有独特的或让人产生共鸣的生活影像,有它所要表现出来的风采和积极向上的理念,即便是一座小县城,一条老街,都有让人觉得好玩的地方。
说实话靖江这座城市不算大,除了汤包与其它惊才绝艳的地方相比或许有点“平平无奇”,但是你在这里待上72小时,也能卸下忙碌和急躁,看着绿林间的涓涓细流,体会来日方长的美好。我很喜欢这样的小城,它有故事有未来,有繁华有沉淀,云淡风轻中藏着最独有的东方美学,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马洲公园
🔻东线第一帆
🔻牧城公园
🔻南之缘汤包
🔻马桥馄饨
🔻刘国钧故居•岳飞庙
🔻靖江丽园
🔻七彩荷塘
🔻西郊公园
🔻老季市私房菜
🔻尚香汤包文博馆
🔻孤山寺
🔻古镇季市
🔻人民公园
靖江的第一站落在了马洲公园,与浙江多数城市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山,或许就是这样反倒成就了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园,而马洲可能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毕竟它取自靖江之名。
稍浅了解了一下,靖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东吴时期,这里原本是孙权牧马之洲,因为靖江方言的读法谐音关系,“牧马大沙”演变成了“白马驮沙”,久而久之简化成了“马驼沙”,后又变成了“马洲”。
这马洲公园就在靖江市滨江新城中心地带,是靖江最大的综合性市民公园。或许是名字的特殊,公园的对面便是靖江市的政府大楼,两者就好像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体会各个阶段不同的美景。
大概没有人像我们一样会在盛夏正午时分来逛公园,说实话这时的温度实在算不上舒适,也体会不到清晨、夜幕时公园特有的那种懒散和热闹,不过能独享一时三刻的安静也是一种幸福吧。
从公园的大门进来,正中间的便是一池容湖,大概占了整个马洲公园的五分之二。“我家的门前长江长,就像一根金项链在闪闪发光。清清的容湖啊是明珠,那是爱的信物捧在手掌。”当年汤灿的一曲《容湖之恋》大概让很多靖江人民破防了,而歌曲中的容湖就是这马洲公园。
这个季节的容湖并不孤单,湖面上连着一片又一片的荷叶荷花。荷花大概是很多人心中家乡的代表风景之一,谁小时候还没有顶过荷叶,在外婆家的门廊上掰着莲蓬吃莲子。
夏日时分,清风中卷着些许热潮,荷叶沉浮婉转,荷花卷舒开合,它的意象、气质和多变总是让人忍不住多拍几张照片,看着镜头中的它大概也能理解为什么荷花会是许多画家的“一生课题”。
荷花、水杉、木廊,几个简简单单的汉字,却能组成一副心中最惬意的画面。
来马洲公园还有一个原因,大概就是为了湖边那一座玻璃书房吧。
容湖书房,被称为靖江“最美图书馆”,外观是几十片透明玻璃组成的球形建筑,走进去内里的光线和氛围确实比水泥建筑来的明亮和通透。
我觉得它叫做“书房”还挺契合的,不大不小,刚刚适合。小了,难免觉得拥挤;太大,找起书来还是挺麻烦的。
也许从外面看,会觉得这座书房体现不出“最美”的感觉,但是走进去以后才会发现它这种设计的妙处。楼顶的玻璃为了遮阳加了卷帘窗,加上钢筋支架的不规则倒影,整个天花板就像是一朵巨大且盛开的琼花,从某个角度看过去甚至会有种置身于万花筒中的感觉。
书房里还摆放着室内不太常见的芭蕉植物,高挺的树干配上五彩的休闲椅还颇有热带温室的既视感。
门前就是容湖,清清雅雅就好像这座书房的气质。
前段时间在网上读到几段话让人很有感触,说的是中国式的浪漫。
有人这样说:“我上次去霍去病将军墓地,给他留了几块巧克力,想来他也就20出头的小朋友,应该喜欢吃甜的东西吧。”短短几句话却让人觉得心酸、欣慰、欣喜。
我们城市里也有许多纪念馆、主题公园,以此来铭记咱们国家进程中的重要时刻、重要人物,这是一种传承,在我看来也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浪漫。
离开马洲公园以后,我们去了“东线第一帆”,这就是一座纪念公园,为了来纪念靖江历史上乃至咱们国家历史上都异常重要的时刻,“渡江战役“。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70多年前的这句口号仍然留在了公园的某个角落里,那时的靖江作为渡江战役的东起点,真得是万众一心,做好一切支前工作。世世代代与长江相伴的渔民更是手把手教会战士们掌舵、划桨、游泳、潜水,研发海上“新武器”,就像纪念馆中的那句话一样,历史选择了靖江,而靖江也没有辜负历史。
这座在渡江战役的旧址上建起的“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将这段故事留在了靖江这座小城上。
公园里绿意正浓,在一些小角落上还有几处雕塑作品,或运粮、或战斗,做得栩栩如生。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就好像给这些雕像注入了灵魂,或许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会有英烈的那一丝气魄在这里盘旋,高兴且欣慰吧。
纪念公园依靠长江岸线,越往里走就能越发清楚地听到轮船的汽笛声,由远及近、悠长深厚。走过绿林后能看到橘红色的千帆,浩浩荡荡伫立在长江边,完美还原了当年无法亲眼目睹的壮烈和震撼。
对岸便是一江之隔的江阴了,当年的靖江便是苏北通往苏南的门户,这里的江面狭窄更容易渡江,如果成功便能快速打到苏南了。但是现在的人们早已没有这种烦恼,一座横跨两个城市的江阴大桥连接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公园里还建着一座纪念馆,馆不大,但尽力用文字、图片、老物、影像去还原、保留、讲述这一段历史。
藏馆的纪念墙上还刻着在渡江战役前后牺牲的48位靖江籍战士、船工、普通百姓的名字,他们是靖江的人民也是英雄的人民。
参观公园的时候遇上了小学生研学活动,带着小黄帽的可爱小人在老师的讲解下似懂非懂得听着,在纪念馆门口比着耶留下今夏最难忘的一张大合照。我在想这个年纪的她们能理解多少老师讲得故事呢,能共情多少那个年代无以匹敌的“团魂”。但是对于家乡的那份热爱、眷恋、安心,就在这个时刻牢牢刻在心底了吧,无论以后在哪心中都有一个港湾。
快回去的时候还遇上了一对老夫妻带着小孙儿来公园散步,小朋友能熟练得走到雕像前说出这是哪个故事,大概来这里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或许爷爷还时常跟他讲以前的故事吧。对于常带小朋友去博物馆、去纪念馆、去这样的主题公园的家长,我是真得很欣赏也很佩服,或许有时也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想让孩子感染大人的那种热爱与自豪,这或许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某种延续,一种烟火不断。
如果你来参观“东线第一帆”的话,可以连着旁边的牧城公园一起走了,两者的距离也不过几分钟的车程。
要论靖江人民对于公园的喜欢程度,我想牧城公园不是第一也有个第二吧。 牧城公园的前身是滨江公园,在工农路的尽头,长江边上,曾经是靖江人的江边休闲首选地。想着现在的许多60后、70后、还有一部分80后都有过在这里处对象,拍婚纱的难忘经历吧。
“我女儿那时候大概五六岁,周末或节假日的时候就常带她去滨江公园放风筝、吃小吃”,
“小学春游必去的地方,野炊吃泡面的日子”,
“外婆家以前没有拆迁时就住在长江边,我小时候经常去这个公园玩”。
有时候去网上查资料的时候会看到这些留言,字里行间都是对于这座滨江公园的怀念和喜欢,还带着一点点对于逝去的感伤。不过再抽个时间来公园走一下,会觉得感伤悠然而去,牧城公园还是那个牧城公园。
牧城公园真得很大,东接新港城,南临浩瀚长江,占地约4000亩,其中景观湖面积就有差不多600亩,但是门票免费,连停车都是免费的。
而公园里面积最大,最中心的便是那一池碧波荡漾的明湖。有时候对于湖泊的取名还真带了点智慧,中心的一座九孔桥将湖水分为两半,这不正好是个“明”字嘛。
江苏的很多景点或多或少都带点园林风,很多公园也是,不大但胜在巧。牧城公园很漂亮,它的漂亮却带着大气,是那种温婉秀丽与侠气潇洒共存的独特气质。
除了湖水,牧城公园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绿意。据说,公园里栽种着上百种植物,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明湖边上的杨柳依依,柳枝、石桥、水波、清风,这让人想起印在济南大明湖铁公祠上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靖江没有山,但在牧城公园也一样能体会到这副对联所描绘的美景。
公园里有很多杉树,水杉、中山杉,杉树多的好处是没有蚊子,而且拍起照片会有川西森林的感觉。
这几天,天气确实热,特别是午后能感觉热气从四面八方袭来,但是好在靖江的午后随炎阳当顶,但是站在树荫下还是能感觉到一丝丝凉意。不像在宁波的时候,连从树枝上飘下来的蝉鸣声都透着一股“热得绝望”的急促。
不过4、5点的牧城公园已经开始凉快了,慢慢褪去的热潮,连风都透着轻快,有不少居民开始来公园散步、跑步、划船、聊天,这大概是一天中最舒服的户外活动时间了。
公园正中心的九孔桥最适合看日落,虽然比不上山顶或是江边的壮烈,但是夕阳下伴着水杉绿柳,映着湖面上的暖光,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靖江不大,但是这里有故事、有风骨、有绿意、有美景,小城虽小似有微光。
来旅行肯定躲不开吃这一项目,江苏的寀属于苏菜菜系,其中包含了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等等,说起来又是个非常复杂并且需要深刻研究的话题了。不过因为泰州和扬州的关系,所以我觉得靖江多数还是属于淮扬菜的,在我的几次经验里,这里的口味比较清鲜,咸中带甜,比较注重食材的本味。
靖江的美食中不得不吃的一个便是汤包,梁实秋在他的《雅舍谈吃》中就写过它, 可以说汤包是很多江苏人心中的白月光。不过,江苏的很多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汤包,苏州的绉纱汤包,南京的鸡汁汤包,还有我们今天要吃的靖江蟹黄汤包。
靖江的很多店都有做汤包,假如你和我一样都是初来乍到,不知道怎么选择,那么挑选久负盛名的店去吃或许没有特别惊艳,但基本都不会有错。我们第一站就是位于南园宾馆的南之缘汤包,这也属于靖江老牌汤包中的扛把子选手了。
据说靖江汤包的汤,用猪蹄膀的厚皮和散养老母鸡为主料煨制,待高汤冷却后成皮冻,掺入瘦七肥三的猪腿肉、鲜活螃蟹肉和蟹黄搅拌成馅,被“食神”蔡澜誉为“天下第一包”。不过我不知都是不是每一只汤包的工序都这么复杂,但是伴着蟹黄的汤汁那是真得鲜。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是吃汤包的正确模式,面皮的制作工艺也毫不马虎,讲究“薄如纸”,但又要有足够的韧性,好在我们是单个点的,也就没有提和移的麻烦,毕竟要把这么大的汤包拿出来也是一项技术活。
其实吃蟹黄汤包最好的季节是在金秋10月,毕竟那个时节的蟹最为肥美。南之缘的汤包以汤居多,内料相对来说就比较少了,好在一口汤汁下去能鲜掉一条眉毛。或许是因为生长在沿海城市,我更喜欢不加姜丝吃,唯一的缺点就是对于吃不那么在行或许就比较狼狈,就比如我身边的好神奇同志。
除了汤包,我们还点了大馄饨,不是汤也不是炸,而是蒸的,形状像个元宝,吃起来口感特别扎实。
干丝,淮扬菜的代表作之一。扬州有早茶文化,讲的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水包皮”是洗澡,“皮包水”是喝茶。而且不能光喝茶,是要吃包子点心的,在等的时候会点上一个干丝,边喝边吃。所以这里的干丝用来下饭的少,而是用来佐茶的。但是我们并不介意这些,有吃就行。
干丝的话就是大块的豆腐干切成细丝,下火腿丝、蛋丝、萝卜丝一类的辅助,浇上酱汁,吃得淋漓精致。
牛肉羹,加了胡椒,倒是吃出了一点小时候方便面的味道。
馄饨、抄手、饺子、云吞、扁肉,每一个城市都有类似这样的早餐,但是每一个的叫法和做法都不相同。
靖江的馄饨绝对和我在宁波吃了几十年的馄饨不一样,这里的馄饨更接近我熟悉的饺子,形状像个元宝,内料丰富扎实,吃起来口感很是丰富。
靖江的馄饨里最有名的应该就属“马桥馄饨”了,不过跟马或桥都没有关系,而是出自马桥镇。靖江的街上有很多马桥馄饨的店铺,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我们根本分不清哪个才是正宗的,正好住的酒店门口就有一家马桥馄饨,那就是它了。
店里馄饨的口味挺多的,还有芦笋馅的,但是我们来得比较晚就只剩下最常见的韭菜猪肉馅的。要把这种最常见的食材煮的好吃那才考验大厨的功力了,说真的这碗馄饨绝对在我的期待值之上。
馄饨中加了带壳的小虾干,韭菜的清甜,加上虾米的咸鲜,再辅以猪肉、胡椒,葱花,让一碗馄饨的口感回味无穷,的确是好吃的。
可惜的是没有吃到炸馄饨,是一大遗憾。
吃完馄饨我们就出发了,去一个对靖江来说非常特殊的地方,岳庙。如果要说出一个中国历史上被记得最久最深的英雄,大概很多人跟我一样会脱口而出:岳飞!
岳飞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岳母刺字、三拒诏书,但是对于那些年抗战的细节却很少有人说起。当年岳飞率领军队来到靖江,安营扎寨,安置江淮流民,也间接带来了靖江最早的朱、刘、陈、范、马、陆、郑、祁八大姓。可以说岳飞一直活在老一辈靖江人的精神世界中,而晋江人至此有了“岳飞情结”。
我们去的岳庙有点特别,比起其它地区的岳庙多是建在岳飞赴义之后,它却建于岳飞还在世的时候,所以原名岳王生祠,这么算下来它大概是中国最早的岳庙了。
这座岳庙坐落在靖江生祠镇中,镇因祠名,整个小镇都在纪念这位大英雄。
不过岳王生祠建成以后,历经兴废,近代以来就曾经六次修缮。我们去的时候是个炎热的工作日,岳庙并没有开门,找了旁边的管理员阿姨帮我们开门后才得以和这座生祠见面。
岳庙并不大,十来分钟就能走遍整个区域,正中心是硕大的岳飞雕像,依旧那么浩然正气。背后是红底金字的满江红,每字每句都在讲着作者的悲愤、痛惜、赤胆忠诚,和那满腔的英雄气质、乐观精神,和那掏心挖肺都想要报国的信心。
整个岳庙安安静静,没有过多的修饰,但你仰望这房檐和四方天空时,还是会被那种悲凉却豪情万丈的气息所感染。
那时,袁隆平爷爷去世,有人写了这么一段话,
“这世上没有神仙,也无需立庙,
因为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
对于生祠镇来说也是这样吧,岳王生祠,每一次的呼喊就是对于英雄的怀念。
与岳庙毗邻的是刘国钧故居,以我们的话来说,刘国钧也是那个时代造就的“天选之子“。他就出生在靖江的生祠镇,是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他为中国现代民族纺织染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生产丝绒和灯芯绒的开创者。
现在的常州,从学堂到白墙黑瓦的古街小巷,还留存着不少关于刘国钧的传奇故事。
不过或许是没有人参观的原因,故居关着门,我们也只能从廊道和门扉上感受一点当年的故事。
据说当年,刘国钧回故里凭吊岳庙废墟,提出再建,并决定将庙址由镇东思岳桥畔迁至现址。即便是暮年之时,刘国钧还在担忧一定要把家乡的岳庙修好,直到1985年,其子女捐资三建岳庙,至此故居和岳庙连在了一起。
生祠镇周边正好有几个景点都比较近,可以安排在一起游览,所以离开刘国钧故居以后,我们去了靖江丽园。丽园这个名字非常有苏州园林的特色,但是它可不是一个简单或是传统意义上的园林景点。
丽园占地近600亩,历经十余年精雕细琢,集中国传统的苏、扬、徽派艺术精华为一体。它既有苏州园林般移步换景的精致,也有山水书画般的诗意,是个值得细看的地方。
丽园需要门票,80元/人,停车场免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丽园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水韵了,“水上文章“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丽园的水与生祠镇的马尔港相通,马尔港南汇长江,这的水是活着的水,肆意畅游,而园子的主人也将这份自然与艺术做了最美的融合。
据说丽园内栽种了万余株各种名贵的树木,其实对于这些我们都不太了解,唯一能辨认出来的除了一些常见的树木,就是可以吃的那些了。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是这样写杭州的,他喜欢在找一个微雨的黄昏,最好是晚春季节,在苏堤上独自行走。堤边既没有碑文、对联、也没有匾额、题跋,没有文本文化对于自然的侵凌和傲慢,只让一个人充分地领略水光山色、阴晴寒署。
我在丽园充分感受到了他这段话的内涵,这里没有出名的过往历史,只有精心雕琢的一方山水,这里的亭台楼阁、石桥堤坝、小船荷塘都是简简单单丽园这副山水画中的一方景色。
能更在乎自然、生态、美丽、人间。
园内还有一些徽派风格的建筑,据说这些全是从徽州地区原封不动的搬过来的,可以想象园子的主人在这里倾注的心血有多深。
丽园还有一样东西值得好好关注,那就是极具形态、自然、诗意之美的山水盆景。
靖江总让人有惊喜之处,许多大家将山水意境之美浓缩在了一个个盆景之中,利用石头、树木来产生动感,用艺术打动人心,这也让靖江成为了“中国山水盆景名城“。
丽园中的一个角落一定要来,云水马洲,这里的盆景好像都被赋予的生命。“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这里用艺术造型,空间设计,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山水风光和中国式的诗画意境与浪漫。
丽园的湖边还造了几座木房,大概可以供游客居住,每一所都临着湖,有各自的水上露台,晨起看个日出,午后伴着清风凉意喝一杯茶,夜晚听着鸟叫蝉鸣谁在星空之下,这是我好羡慕的浪漫日子。
在岳庙的时候,遇见一位很热心的小哥哥,他给我们指了故居的位置,还跟我们说应该早两天来,因为那个时候有荷花节,特别热闹。
后来我俩找了一下,荷花节是在丽园旁边的东进村办的,没等吃个午饭我们先去看荷花了。这是靖江第六年举办荷花节了,据说今年的荷花节还添置了游船、水下音响、灯光廊道、古风凉亭等等,一边看荷花,一边拨莲子吃大概是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了。
离七彩荷塘不远的还有G12农乐园,是免门票的乡村版“迪士尼“,整个园区大致分为观光采摘区、生态休闲区、绿色种植体验区、旅游服务区等,最受小朋友欢迎的还是“十二生肖主题亲子园”和“微缩版果蔬联合国”。
不过我们来的时间不对,农乐园并没有开门。
因为农乐园没有去成,我们改道去了西郊公园,它也是靖江的法治主题公园。虽然它的名字听上去就是平平无奇的感觉,但是来靖江它确实非常值得走的一个公园,因为靖江以盆景出名,而西郊公园则是能观赏到的集精华之所在。
从东南门进,右转就可以看见一条盆景长廊,那里陈列着各种风格的山水盆景和一些斩获国内外盆景大奖的作品。其实园里还有盆景园和盆景馆,但是遗憾的是这三个关于盆景的好地方我们都没去成,因为遇上了一场说来就来的漂泊大雨。
靖江的公园仿佛都很喜欢种植杉树,我也很喜欢,因为她们高大、笔直,看过去总能让人有种苍劲和神秘感。
公园里的绿植很多,不知名的树上长着不知名的花,白的、粉的,却也是难得的好看。西郊公园并不大,闲散着走走也就半小时的时间,但是要在这里放空,那我觉得可以在这里没完没了地坐下去。
公园这个地方其实很神奇,有些人觉得比上大开大合的景点这儿不值一提,但是喜欢它的人却觉得公园是个“人间宝藏“。在这里能让人彻底放松,脑中没有太多的思绪,心中就能得到极大的舒适,一待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大半时间。
不过没想到的是,我俩逛到一半的时候竟然等来了一场暴风骤雨。天阴的像是6点钟的傍晚,天空中开闪着惊雷,大风伴着大雨,感觉连避雨的凉棚都快顶不住这个压力了。
这两天在靖江走了挺多公园,也只有这里专门安置了天幕似的凉亭,不知道是不是算准了今天会有这样的一场雨。
不过说真的,中国的山水要等下雨才知道它的妙处,虽然没有“天青色等烟雨“那样的绝美,但是雨中或者雨后的水和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娇艳欲滴,多了说不清的朦胧、灵动和诗意,就像一个忽而落入凡尘的仙子。
大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稀稀拉拉的一会大一会小的总不肯结束,我俩又是不带伞的货,只好等雨小了点的空间逃回了车上,本来冲着去的盆景园也没看成。
但是看了一场夏雨美景也是妙哉。
靖江不缺乏美食,蟹黄汤包、季氏名点、长江三鲜等等,其中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那就是靖江小吃上最有名的“名片“,靖江肉脯。
其实单说制作肉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比较有名的有唐朝仇士良家传“赤明香“和明代弘治年间江南的”香脯“。而靖江的肉脯传承了香脯的传统工艺,又加上了自己独有的秘方制成,比起我从小在超市中买的肉脯更薄、味甜、色泽更加透亮溢彩。
一方小小的肉脯就这样脱颖而出,成为了靖江这座城市的记忆。
靖江的肉脯中,最出名最悠久的就是双鱼肉脯了,算算年岁距今已有80多年,深埋在靖江人的记忆中。为何取名为“双鱼”还有一段传说,据说当年创业的陈、郑、朱三兄弟就是受了一对腾跃鲤鱼的吉兆,才顺着鲤鱼“指引”的方向落户靖江。
靖江的主城区最多的大概就是肉脯商店了,有时候一条路上就有好几家,口味上有猪肉的,也有牛肉的,不过我还是喜欢猪肉的,买了回去做伴手礼也很不错。
今天的天气大概不会晴了,下午的4点还是阴雨绵绵,本来打算去孤山寺看日落也落空了,那就提早开始觅食吧。
在做攻略的时候看见不少游客推荐了一家靖江的网红奶茶店,八打灵。不过这个名字很难猜,不知道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是谁能拒绝一杯奶茶的诱惑呢。
八打灵选用的是明治奶,所以是比较健康的奶茶,口味很多,我们点了一杯奶茶一杯果茶,外壳套着大大的两字——靖江。店里还有靖江地标的包装袋,我一瞬间能理解为什么有这儿多人来这里打卡了,毕竟我也很喜欢收集这些旅游中可以作为收藏的小物品。
再回酒店的路上偶尔遇见的魁星阁,它藏在一条小巷中,位置比较隐秘,如果不特意关注倒很容易就这么错过了。可以的是这个点魁星阁外的大门已经关了,没办法进去参观。
看上去三层的魁星阁坐落在一石基上,第一层最大,之后逐步缩小,像是一座小宝塔。魁星,在古代中国的心中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颗,一直有着第一、出类拔萃的意思。所以魁星在中国传说中作为科举神祇出现。
为这座魁星阁始建于清朝嘉庆四年,大概也寄托着靖江学子的期望。
老汁鸡,季市肉圆、萝卜烧老豆腐
除了汤包如果想吃到比较地道的靖江菜,我想很多人都会推荐老季市私房菜,这是一家源于1912年的老店,留住了靖江一千年不变的味道。
靖江城内有两家老季市,一家在工农路上,一家在康宁路,我们去的时候工农路上的老季市不知是装修还是搬迁,没有开门,所以去了康宁路上的那一家。
老汁鸡,收入《靖江名菜谱》及《靖江年鉴》一书,靖江菜中的绝对招牌。
我只能说咱们中国人是真得很会吃鸡,大盘鸡、汽锅鸡、盐焗鸡、怪味鸡、东安鸡,还有各种层出不穷的吃法,而老汁鸡个我以前吃到的又不一样。
它的形状有点像宁波吃到的麻油鸡,但是老汁鸡是没在秘制的老汁中用文火慢慢炖的,原料也是取百味而成一汁,所以除了鸡肉味,还有很多说不清的味道。选用的又是草鸡,所以肉质既鲜又嫩还特别香,冷吃或是热吃都可以,也很适合小朋友吃。
季市肉圆,靖江的饭桌上有老汁鸡就会有季市肉圆,其实就是狮子头,靖江这边常与蟹肉混合做成蟹肉肉圆,不过我们这次点的是正常口味的。
入口一个字,嫩!八成瘦肉,二成肥肉,筷子一夹就开却不会松散,真得是入口即化,汤汁也不腻,连我这种不是特别喜欢狮子头的人都觉得好吃。
萝卜烧老豆腐,我最喜欢的一道菜了,但是吃的时候才知道这个也应该不是萝卜,好像是青瓜还是夜开花,傻傻分不清楚。配上咸鲜的酱汁,既能单吃也非常适合下饭。
香菇
炒香干,也很好吃。
南之缘汤包、摇头汤包、尚香汤包,靖江的汤包店很多,每一家都有各自的特色。
不过以我的口味大概最喜欢尚香汤包了。它的全名叫做尚香汤包文博馆,顾名思义,与三国历史中孙尚香有关。相传蟹黄汤包最早便是孙尚香在于刘备相亲的时候创制的一个食物,所以取名“尚香”。而且肯定研制非常深入,所以才能称得上汤包文博馆。
尚香在一条美食街上,周边都是好吃的菜肴,而它的门楼与装修风格都比较古风,比起其它老式的酒楼,更受年轻人欢迎吧。
老规矩,先来蟹黄汤包,尚香汤包的内陷料更多,汤汁也更鲜美浓厚,吃起来也就更爽了。
粯子粥,第一次吃上,粯子粥也是元麦,元麦就是裸大麦、米麦细磨后的粉末,是靖江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粯子粥的营养价值丰富,四季都可使用,也有的早晚都得吃一碗,能养胃补气,夏季清火去噪。
萝卜丝酥饼,运气好的话还会有蟹黄萝卜丝酥饼,烤的酥软,趁热吃太香了。
馄饨,这儿的个头较小,是经常会吃到的那种口味,不会出错。
这也是一家本地的网红咖啡馆,虽然不是工作日但是客人确是满满坐了一堂。店里的都是手作咖啡,买了一杯黑咖啡提提神,新的美好一天从咖啡香开始。
东汉末年,靖江尚未形成陆地只有滔,滔江水中出现了一座独峙的山,叫做孤山。后来在这孤山脚下渐渐隆起了一块块沙洲,沙洲连成片,成了陆地,这就是后来的靖江。
靖江乃至泰州都没有山,孤山虽然海拔只有五十余米,但是在广袤平原上 ,一峰突起,孤山至此成了唯一。
以前的孤山有石舫,有仙人洞,不过现在的孤山最有名的还是山顶那一座孤山寺。
开车过来的时候总觉得很神奇,我俩都生活在城市里,但是家乡周边有着不少的山,有时望向远方能看见朦朦胧胧的群山,就像自己时刻都被包围在山中一样。但是去往靖江的任何地方,看见的都是地表与天空相接,一点都没有山的影子。所以突然在前方出现一处高台,青山之上还有一座黄色的寺庙,怎样都会有一种神奇的感觉,
有时候一座寺庙灵不灵,并不在乎它所处的山高不高,只要禅意清净,即便是在城市的喧嚣里、陋巷里,都可以感受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孤山寺就是这样的地方。
进寺庙前有一段石阶,对于爬贯山的人来说,开始既结束吧。
半山腰处有一座石坊,名为“蹑云”,算起来蹑云坊也是孤山寺中为数不多尚存的遗迹了,距今已有400多年,是靖江最古老的石坊。据记载,明正德元年,孤山上陆续建成了以孤山寺为中心的建筑群,但是几百年沧海桑田,这里经历朝代更替、战火,原本的建筑早已毁圮,现在的孤山寺也是九几年的时候复建的。也只有这座蹑云坊还留着以往的印记吧。
牌坊下是一块比它历史更加悠久的摩崖石刻。相传是明嘉靖丙戌年,湖南三紫道人易子伯贞在孤山祈雨的纪念。
山顶便是孤山寺了,大门上的牌匾写着“正见寺”着大概就是孤山寺最开始的名字了。
不过可惜的是,我们来的时间刚好赶上了午休时间,孤山寺并没有开放,所以只能欣赏一方最高的风景、一处久远的文化。
惊喜的是,从山顶上看,能望见山脚孤山镇的麦田,绿色的一片非常治愈,想来等到秋季,这里也是一片的鎏金色吧。
我想无论是江苏还是浙江最不缺的就是古镇、古村了,其中被大众熟知的就有好多,但是还有许多好玩的古镇却因为“内卷”显得不那么起眼,甚至还有一些连名字也没怎么听过,季市古镇就是其中一个吧。
历史上,南唐的时候季市古镇这个地方就有人聚集居住了,当时被称为太平村。待到宋朝,这里形成了小集镇,也因为当时这里以季氏为大姓,后来就改为季市。
古镇季市并不单单只是一条老街,或是一个景区,而是实实在在生活着的一个小城。比如夏日午后,街边茶馆的慢悠悠时光;街角里弄,光影照射下的短暂光影;老人骑着脚踏车让日子过得马不停蹄,但是内心却足够简单丰盈。在这样的老街古镇中会感受到,美好的东西,往往会从一片片琐碎生活中浮现出来,着或许就是岁月沉淀下的魅力吧。
因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季市古镇处于泰兴、靖江、如皋的交界处,反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特别是这里的美食。
这里跟靖江城区的美食有些许重叠,但是却极具自己的特色。
大炉饼,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带着馅的酥脆小点心,它的身影可以在《梦溪笔谈》中找到,是一种外皮酥脆,内陷可做甜做咸的小酥饼。
我们挑了一家大家好评很多的店铺,老杨大炉饼。去的时候店家都开始吃中饭了,门口的摊子也已经收起来了,我还在疑惑是不是走错的时候,才知道房间里才藏着乾坤。
店里放着一盘盘刚烤出来的大炉饼,像极了一个个金黄的小馒头,烤饼的香味也开始扑面而来。这里的大炉饼20个一盒,6中口味,雪菜、肉丝、萝卜丝、芝麻、豆沙、香葱,内里软糯,外在酥脆还裹着一层芝麻。吃起来口感丰富,还有猪油渣的香味,咬一口呼呼得掉酥皮,非常爽。口味也很好分辨,咸的是圆形的,甜的有点长方形。
不知道大家来宁波有没有吃过鼓楼的矮子馅饼,有点相似,也是很多人从小吃到大的家乡美食。
再往前走,街边还有一家涨烧饼,也可以叫做酒酵烧饼,也是一家几十年的网红店,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比这么厚实的饼。做饼的工具也和别人不一样,整整齐齐的十几口大锅摆放在门口,形状像是砂锅,烧得油汪汪的。
酒酵烧饼就是把酒酿发酵的面饼放在锅里,再滚上热油慢烧。做出来的饼两面金黄,里面是松软香甜,外皮又有油炸过后的酥脆,酥香入味。
涨烧饼最初是中秋供奉用的,想来也是,这么大一个饼,大家分起来才好吃。
店里还有白酒酿馒头,一个也是巨大,咬下去松松软软,还带着点甜味,是我喜欢的口味。
涨烧饼一旁是一家荷叶桂花茵糕,这个点心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用以上等籼米、糯米为原料,桂花和糖为配料,压在荷叶上蒸熟而成,口味清甜不腻,吃起来软糯有嚼劲。
还有一种小方格款的茵糕,无论从外形或是口感上都很想宁波奉化的白/黄耐糕。
逛了大半天,最后收获颇丰,天气凉快的话,这些糕点都可以放上好几天。
在回去的路上,我俩想着早上没有吃成蟹黄粉条,中午接着去尚香吃吧,哪知道到了以后人家都午间休市了。总归还是没能吃上蟹黄粉条,那把这份意难平留到下次再见吧。
乘着还没回去,我俩带着从季市古镇买的糕点去人民公园走走吧。人家唱着在人民广场吃炸鸡,而我们在人民公园吃糕点也很不错啊。
我想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个人民公园吧。
靖江的人民公园建于民国六年,也就是1917年,那时候还叫作公花园,是解放之后才改名为人民公园。它处于靖江的老城区,已经与周围的老民居、老街坊融为一体了。
每个人的小时候总有一个公园留着抓蚱蜢、捉蜻蜓,在蝴蝶花前和奶奶拍照打卡,或是和小朋友们一起春游的记忆。我到现在还记得孩童时学校转角处的迎春公园,而这个人民公园不知是谁的回忆。
人民公园比靖江其它公园多了一份古意,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着黑瓦白墙,古式的凉亭飞檐,复古味道十足的梧桐树。还有坐在树下聊天的老人,在活动区拉筋骨的大爷,对我们拍照很好奇的居民,无论何时都透着一种沉淀过后的宁静。这里也是老城区居民最喜欢的休闲场所了。
人民公园并不是很大,但确是靖江最有园林特质的公园了,每一处景色都值得细品、慢品,难怪都说它春季赏花、夏季纳凉、秋季迎枫,冬季玩雪了。
园内有临清桥(古石拱桥)、三曲桥(1977年建)、观园桥(1964年建)、二曲桥、无名桥五座,还有荷花厅、桂花厅、梅花厅、舒啸亭、远眺亭等,其中梅花厅历史最悠久,始建于1838年,迄今达160余年。当然还有亭、台、楼、榭、廊,是一座逛着都觉得非常有趣味的公园。
有些地方没有华丽的装饰,或古或老,但是有着藏不住的生命力。
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这烟火不一定璀璨,
或许还有点平凡,
但是生活的安定剂。
小城不小似有微光,
藏着一半烟火,
一半清欢,
假如你也来靖江,
希望你也喜欢它。
Day1,宁波—马洲公园—东线第一帆—牧城公园—南之缘汤包
Day2,马桥馄饨—岳庙—刘国钧故居—丽园—七彩荷塘—西郊公园—双鱼肉脯—八打灵—魁星阁—老季氏私房菜
Day3,尚香汤包文博馆—孤山寺—古镇季氏—人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