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21
- 评论6
- 赞34
+1
出发日期/2021/11/16
天数/1天
这篇文章算不得是游记,更详细的眼见应该是在上一篇的游记中,本篇我想更大的还是从一些良性的角度来说说,很多一些批判的东西就不在诉说。二刷三江距离上一次已经一年半了,突然想再刷一次也是因为今年的“双拉尼娜”寒冬的到来,无意间刷抖音刷到一个许多动物被冻成冰雕的视频,让我想起了去年踏足的三江县,那里的高山中还有一些正受严寒侵袭的人,也许还有很多的地区有比之更艰苦的,可我没去过也无法从第一感觉去写,没有调查也就没有所谓的发言权。所以这篇文的重点还是想通过我眼中所见从朋友圈中为即将到来的真正漫长的冬季拉上一些捐赠,将自己已不再用的衣物捐给需要的人,再平凡的我们总有一些可以力所能及的事是可以去做的。在这里衷心感谢去年在我推送下友圈捐物的各位,尤其是那些在旅游中萍水相逢而信任捐物的旅友!
像所有山区县城一样,三江县处于广西北部,是桂、湘、黔三省(区)交界的小县城,因境内汇聚浔江、榕江、融江三条江而得名;湘西、黔南、桂北本就是中国地域上山脉比较集中的地方,连绵不绝的大山将这里重重阻挡,而在其中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自然是很难得到发展。随着近年来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这里的交通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贵广高铁、焦柳铁路、包茂高速、厦蓉高速、209国道、321国道在县城交汇,形成了西进云贵高原、东连粤港澳,南下北部湾,北接湘鄂赣的“三纵三横”交通路网格局,可以说现在要深入这片地域了解比较朴素的民俗变得简单了。
三江全县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现辖6个镇、9个乡,160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人口40.6万人,主要居民为侗、苗、瑶、壮、汉等民族,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也是全国5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份,几个民族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三江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素有“中国侗族在三江”、“千年侗寨·梦萦三江”的美誉,三江被誉为“世界楼桥之乡”、“百节之乡”、“世界侗族木构建筑生态博物馆”,全县有鼓楼230余座,风雨桥200余座,侗族木结构建筑群闻名于世。主要值得去的景点有程阳八寨、布央村仙人山景区两个点,其他的更多的在于自己去探索路上不同的村寨,因为侗、苗、瑶、壮族基本是久居深山的习性,分散广,且道路错综复杂,很难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形成规模的旅游环境。但从他的地理位置来说,旁边连接这黔东南,湘西两大特色旅游区,穿过山间道路很容易到达诸如肇兴侗寨、荔波、湖南怀化,且各个村寨间有不同的乡道接通,比较有标志性的景色是没有的,与大景区相比可以说规模很小,这里不收费,这里很原始,我对他的定位更多的在于一个自驾穿越,发现路上不同景致的线路,不同的村寨有不同的景致,在这里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体验少数民族气息,深入腹地与自然为一体,静享宁静。
重阳酒是广西著名土特产,在广西三江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特色,选用三江桐乡独特气候条件下盛产的上等香糯甜酒曲与得天独厚的清纯山泉水,经精心酿造,长期贮藏地窖发酵而成,度数不高,喝起来有点橙汁的感觉,让人很容易喝多上头。
干蕨菜,蕨菜爽口滑嫩,价格也并不是很贵,将野生的蕨菜洗净晒干,切段,加之油、眼、干辣椒、蒜、蒜苗,辅之肉片的香气,构成了一道美味的农家佳肴。
到了湘贵桂这三个省交界的少数民族梯田山区,不得不说的就是禾花鱼了,一种体色乌黑透亮的鲤鱼品种,即乌鲤,主要在南部山区,广西北部一带;禾花鱼取鱼苗在水稻稻田中养殖,因采食落水的禾花后长大,鱼肉具有禾花香味而得名禾花鱼。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将鱼刮麟清肠后用油煎至金黄,加蒜、葱、干辣椒等翻炒加点水焖出香味。
野韭菜,部分少数地区特有的一种韭菜,比正常的韭菜更宽更厚,口感也更加的爽脆。
在侗家,酸肉、酸鸭、酸鱼一直是侗乡人民用于招待贵宾的桌上佳肴,选用侗乡的自养的土猪、土鸭、河边鱼,经过一系列的侗乡特用腌制方法经过半年以上时间的腌制,从而制成侗乡特有的风味的肉食品,每家做法都不同,适合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吃的惯是很好吃的,吃不惯就很难接受。
颜色艳丽的糯米饭无疑是对米饭的再升级,每一颗米粒都呈晶莹剔透,泛着油润的光泽,入口嚼劲十足;用植物给食物上色是一种古老的智慧,它既满足了一个封闭而艰苦的民族对色彩的渴望,又在客观上保护了食物天然的品质。
最好的美食我想还是深入寻常人家采摘最新鲜的蔬菜,简单的柴火烹饪,让这农家小菜足可比拟酒店,再来一碗当地现场制作的油茶,在简单中品尝最可口的美食。
风雨桥,横贯在江上,霓虹灯带让夜晚的风雨桥越加的美丽,水中倒影着桥体,如一双动人的眼睛,来到江边,更加邻近欣赏他的美,让人突然有了惊艳的感觉。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因为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尤其是三江县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据有关资料记载,程阳风雨桥与中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这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一个奇迹。
观看风雨桥比较好的位置在旁边的侗乡国宾馆,居住其中,依栏远瞭,清风送爽。
风雨桥的晨景是一种宁静,细雨蒙蒙从天空飘落,雨滴打落在水中泛起点点涟漪,打破了水中风雨桥的倒影,天青色等来了烟雨。
多耶广场与侗乡鸟巢相对而视,这里有许多老年人跳着广场舞,时髦的年轻人聚集玩着滑板,鼓楼、广场灯火通明,鼓楼更是当地的标志建筑,闪耀着它的光芒。
三江鼓楼是三江县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世界第一鼓楼‘’。它位于三江县城浔江河边,是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技艺传承人杨似玉为首的多个民间楼桥师傅携手建造而成。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它属木质结构,整座建筑不用一枚铁钉,形似宝塔,巍峨壮观,结构严谨,做工精巧,装饰细致,色彩朴质,为侗族村民议事、典礼、迎宾和歌舞娱乐的公共场所,鼓楼内设长形皮鼓,遇事则鸣鼓聚众,故称鼓楼。
沿江而行,从月亮街的喧嚣到风雨桥的宁静,短短两三公里的路程让你进入两种不同的状态;在靠近风雨桥的位置有一条很长的画廊,基本将三江的交通、人文、民俗、美食等都做了大致的介绍,对于很多外地游客还是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高旁村是比较好到达,翻越一座山,当汽车行驶到山岭视野一下就变得空旷了,两边梯田尽在眼前,让人一下忘记了路上的辛苦,只见层层梯田分布在山体,梯田中已经注满了水,当无人机飞上高空的那刻,一汪汪水田在阳光的直射下波光凌凌,第一次看到如此壮阔的梯田不免感到惊讶。
山口一条路盘旋而上,穿越在各个山头,打量着眼前的这一片天地,村子依山而建,曲曲折折的道路在屋舍间穿行,时而平缓,时而落差很大。这里的一切不失为一片世外桃源,与青山流水为伴应该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而此地可以说却为一个不错的地方,门后为山,门前环抱一片片梯田,溪水在门前流淌,空气带着青草的芳香。春耕秋收,夏去冬来,年复一年,日日如此。
层层梯田如年轮般记录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农,夕阳染红了天际,一座座大山此起彼伏,山坳中炊烟袅袅,一幅美丽的画卷尽在眼前。
端午前后,村子周边的杨梅成熟,自然生长的杨梅果肉紧实,许是村寨经常吃在这里已经不值钱了,客气的跟村民寒暄几句,路边的杨梅可以摘下一些品尝。
三江县的各个村庄进去都比较复杂,路上的道路崎岖难行,稍有车辆从对面经过会车成大问题,一路上很多的上坡路,有些弯道坡度很大,需得加油一次而过。春夏季节,云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开始上升,山隐隐而现翠绿的林木,山谷中尽是云海层层,不消片刻,云雾开始散去,云雾下清晰可见道道梯田,在树木的点缀下越加的美丽,这成了净代路上的一个特色。
净代村的民居基本是围绕着道路两侧依山而建,山下是梯田,从高空俯视,一栋栋建筑隐秘于草木之下,从远处看有些房屋隐没于山林之中,依托山的地势让我们外人看起来是多么的美。这里不像高旁村那样有着大片的梯田,山林为主,梯田数量有限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靠采茶为主,新鲜茶叶十块钱一斤,从早上一直到晚上也就赚七八十块钱。从村子沿着山道翻过山便到达肇兴侗寨,走惯了宽敞大路追求探索原生态的自驾者不失为一条不错的小人文路线。
八吉村属于广西境内海拔最高的村子,进去的弯道很多,同行人还有趣的数了有两三百个,村子一样的属于深山内,屋舍后山最高点已经是贵州与广西的交界,这里待的时间仅仅半小时,恰恰是那短短的落日时分让我发现了此处梯田的美丽,它不像高旁村那样的宽广,自有它的高低落差之美。
梯田上大人们在忙着农活,几个孩童在田中玩耍着,虽无法看清他们的神态,但从他们奔跑的样子我看到了处于深深山之中儿童的快乐方式,这样的画面对于我一个外人来说是那么的惬意,实际上是多么的值得思考。
布央仙人山景区并不能称为真正的景区,更准确的说是一片茶园,夏季的山谷中云雾缭绕,空气洁净,步行于曲径小路,鸟语花香,选一绝佳的山头观赏着群山雾绕中的日落。
茶园周边坐落着特色文化底蕴的侗族村寨,结合景区的建设已有不少的民宿,居住在这可以跟随着侗族人的脚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山风为伴,放慢脚步,寻找内心的宁静。
不管是高旁村的梯田、杨梅,净代村的云海,还是八吉村一脚踏两省的地理位置,这些只是三江的一部分,三江每一个村寨都有其特点,需要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百节之乡当有百般变化。
不需要太过华丽的装饰,只需要贴近生活的朴实,孩童带着腼腆的神情。
这里的学生在学习之后还要去往山地茶林帮衬着家里的增加收入,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手上的动作略带娴熟,已知这已经成了她们的常态,与大城市的孩子相比她们已背负了家中的一部分重担,一斤新茶10元左右,辛苦一天几十元的收入对于她们也是很开心的时刻,面对镜头她们的笑容是那么的纯真。
迟暮的老人在聚会中露出慈祥的笑容,岁月让她经历了不同时期的生活艰辛,看着年轻一代茁壮成长,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得到很大的改善,这才是他们这一代人最开心的由来吧。
各方捐赠的课桌以及教学工具,极大的提升了教学质量,孩子们学习不再单调,极大的带动了积极性,朗朗读书声我想是对每一名关爱他们的人最大的回馈。
教育永远是解决落后的根本之道,思想的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七八十年代的两层老房就是一个学校,简陋的环境也是村寨凑出来的,周边较远的学生春夏秋冬攀爬着山道步入这座知识的殿堂;这里有好学的学生,也有贪玩的孩童,寥寥几人的教师承担着小学的所有课程,比之大城市的教师资源已是天壤之别,知识的匮乏与学生渴求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室后面的一面墙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贴满了学生写的字,“妈妈,我很感谢你把我带到这个世上,给了我一双黑乎乎的眼睛,可以看到这世界,一双可以写字、可以吃饭的小手…………”,简单的几句道出了这个年纪该有的懵懂,“爸爸我想对您说,您不要一天到晚就知道打麻将,每天都到一两点回家,不要每次喝醉了就打妈妈,不要考试不好就打我,考不好我也很难过,请您天天陪我和妈妈一下每次都是妈妈教我…………“,让人为之动容的画面似乎勾起了许多有类似经历人的记忆,一位拥有进取心却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变得不开心的孩童,“妈妈,我感谢您,在我生病发烧的时候心急如焚,放弃了工作陪伴着我,爸爸再一次车祸中去了另一个世界,是您又当爹有当妈,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一个人承受了两个人的辛苦”,这又是一个很早就懂得事理的孩子,在他们这些歪歪扭扭的字下,其中不乏许多的错别字,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小孩的真实情感,很多的话当着父母的面不好意思说出来,这里成了他们可以倾诉的方式,也是他们对家间接的爱,穷苦的孩子拥有着更多内心世界。
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我们怕是已经忘却了曾经的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吃着这么简单的午饭,简单的炒菜,窄窄的取餐口,稚嫩的少年,这是远方山区学生的纪实,他们依然保持着孩童该有的天真笑容。
路过的孩童许是害羞,躲在楼上看着陌生的人,在她的脸上我看到了许多留守儿童特有的稚嫩与孤寂。
对于孩童,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希望他们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携带着梦想走出这片大山。
点滴的片段不足以真实的诉说这里,而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是我无法了解的,从感官上只能从表面看到这里的落后,这已经足以让我们有所感触,而有所行动。
道路很艰险可阻挡不了爱穿越空间的力量。
很荣幸有这么一次机会跟随拍摄,记录这扶贫励志的过程,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平凡的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简单的行动可以传递大大的关爱,可以为他们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他们人生的成长注入爱的能量。
许多村子中这样的家庭还有许多,虽然这样的家庭或多或少有许多主观与客观因素导致,但是身上的衣物多是小的穿大的退换下来的;部分的老人也是如此,偶然间看到一个老人打着赤脚行走在山路,在广西四五月的天气,虽不是很热,大中午的烈日下我的皮肤都有灼热感,可老人还穿着一件羽绒服,这些只是这里的点滴,足以让人触动。
不仅是企业的注入,学生的加入更是爱的延续,他们并不知道远方同龄人的生活,可大人的感召是一张张白纸五彩斑斓的画笔,少年强则中国强,在这个物欲横流,各种文化存在的社会,正确的文化引导是学生最好的学习,然他们明白自己小小的双手也能传递爱的力量,带动他们的积极性,收获一份快乐,将会成为无坚不摧的能量。
来自于各方的捐赠,有萍水相逢的旅友,有企业、学校的巨大支持,有微信圈好友的支持,想了很多,记下了很多,想要传达的东西也很多,写出来又总觉得那么的无力,个人想法也是微薄的力量,需要更多的人行动起来,让这个沉默的世界变得不再沉默,但行其事,莫问前程。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帮助他人的行列中,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通过我们每个人的一点爱心去感染更过的人,让这个沉默的世界发出更多的声音,每一个行业都有他为社会贡献的方式,一滴水,一缕清风都是一片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