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3
- 收藏55
- 评论25
- 赞22
+1
出发日期/2015/09/24
天数/4天
人均费用/700元
人物/独自一人
玩法/美食
这趟福建之旅已经逛完了福州和南靖土楼,接下去就去泉州看看。别看泉州似乎不起眼,可也是千年古城,是当年享誉中外的东方第一大港。尽管时过境迁,现在的泉州也依然是福建经济的主要引擎之一。来这里爬一爬清源山,感受一下道教之风、佛家之言,登顶看看泉州的全貌,还有美丽的泉州西湖,也要了解开元寺桑开白莲的故事,一并仰望东西二塔历千年不倒的雄姿,感受泉州人民对于电动车和茶的热爱。
在泉州两天,门票花费总计33,倒是美食寻了不少。可惜的是崇武古城和洛阳桥太过遥远,又赶上台风将至,只好回家了。
泉州千年古城,自然不能少了美食,加上所住青旅的微信,里面很体贴有个推荐的单子。在泉州瞎逛的时候一家一家找过去尝,只恨自己只有一个人,不能多点一些。我就想着老城自有老城的好处,人们经营的久了,自然掌握了其中的奥妙,名声也就在外了。
一开始尝了胭脂巷的虾饺和蟹黄汤包就觉得很赞,每只虾饺里面两只大虾 蟹黄包里面满口蟹黄味,可知用料不少,做吃食本就是用足好料,加上多年的把握肯定不会差。
水晶虾饺,好吃不贵,他们家的绿豆汤也是很好喝的。
府文庙边上金鱼巷里的五叔公土笋冻,一种海里的虫状物熬制的肉冻,我硬着头皮愣是给吃完了,就是觉得怪怪的不能很好接受。
东来酸头菜,就在五叔公边上。所谓酸头菜其实就是腌萝卜啦。不懂行的游客们还以为泉州特产喽。不过这几年腌萝卜真的是没怎么吃到过了。
上过的舌尖上的中国的西街润饼皮,完全不能和家乡的卷饼相提并论,差距太大没吃几口就丢了。真的不推荐了。
东街的侯阿婆的海参鲍鱼粽很惊艳,我从没尝过包裹鲍鱼海参之类的海鲜粽子,加上他们家特制的酱汁,觉得嘉兴的肉粽实在是吃了多年有些腻了。
关帝庙对面的那家牛排和牛肉羹也是做得非常劲道,当地人很多过去吃个午饭晚饭什么的,恨不得再点一盘,又怕吃不动别的东西了。
招牌上写着牛肉粳来着,但是读作牛肉羹,也是很好吃啊。
天后宫边上有一家秉正堂,卖得石花膏和四果汤解救我于中暑的边缘,石花膏是海里的某种藻类熬制的果冻加点蜂蜜很棒的,四果汤就是常见的冷饮自己随便挑四样。
还去寻了攻略上说得芒果爽,味道一般,卖的大叔倒是热情的很,攀谈了好久。
又在某个桥头尝了醋肉,现炸现卖卖完为止,当地人都是整袋往家里拎呢,我拿了点一路当小吃给吃了,当小零食挺好的。
后来还去找了一心冰品,点了芒果冰,那冰是用机器削出来的薄薄的,非常软绵入口即化。
最后随便买了点带回家喽
泉州众山小国际青年旅舍
很新很漂亮的地方,交通略有不便,睡得很舒服,但是还有细节让人不舒服
早上还在土楼的群山间兜着风,这傍晚啊我已经踏上了泉州这座城市了。泉州动车站建的远离市中心,若是坐公交得个把小时,出租车也方便,20块多基本就能到。
想着晚上也没什么事,出去瞎逛逛,边上笋江公园离得近,还能看看晋江的夜景。这个公园门口热闹非凡,摆摊的众多,里面却安静。公园里还有许多在建的工程,刚搭好了钢筋的架子,其他还没铺上去,路灯也昏暗不明,晚上在这里逛倒是得注意安全。想必过一段事件工程完工了,会是晋江夜景中的一抹亮色吧。
天黑了不要乱爬,上面钉子绊脚的很。
对岸的高楼灯火已经照亮了云层,星空也就消失不见了。
一早爬起来上清源山去。感谢昨晚那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早上起来雨已停了,但是一整天都很凉快。
清源山是泉州必游的景点,一座四百来米高郁郁葱葱的泉州后花园。正巧周六还遇上了一个爬山活动,一群人浩浩荡荡在山门口整队活动筋骨,更少的是他们统一的队服竟然与我的非常像,就想直接混进去免了门票呢。
清源山上佛道两家都有,大概道家更出名些,因为上山没多远就能看到“老子天下第一”的老君岩了,前半部分也是以道家建筑和传说为主。在公园一样的小径拾级而上,景区还特别有心的播放音乐。也不知道是古曲还是金曲,以古琴为主伴有空灵女声,听着舒缓人心,时不时要停下来闭眼欣赏一下。当其他游人已经走远,此地只剩优雅的琴声歌声和山林中清爽山风的呼啸声时,出家的冲动都有了。
清源山就山峰来说没什么厉害的了,也是因为我刚上过黄山,别的山也就看不上了。黄山回来不看岳,古人又一次诚不我欺了。清源山多得是佛道遗迹和摩崖石刻,还可登高眺望泉州,印象最深的除了老君岩就是弘一法师舍利塔。李叔同其人少时是富贵公子 青年为风华才子 中年又剃度从戒 晚来成为一代律宗大师。为什么那个年代的名人们,做什么都能做出一番成就成为一代大家,真是让我羡慕不已,反而觉得自己就是个整天游荡无所事事的人了。在清源山上瞎逛了半天最后还逛去了后山去了,外人或许不知,清源山后山还曾是泉州人的墓地群,看到了不少极具本地特色的墓地。
老子天下第一的老君岩,中国最大的道教石雕,雕于宋代。
弘一法师手书“无尘”。人生在世万丈红尘,祸端多起于贪欲。
弘一法师坐像
这年头什么东西都往萌上面靠了。
偶遇山上有个老爸带着双胞胎学吉他,顺便也赚点外快。
清源山上一汪天湖
幽居深山也可眺望泉州城
远眺泉州城,近处是三四层的平房,中间点缀着西湖,远处则是新建的高楼大厦了,可见泉州成的发展趋势。
把这个闽中第一大‘寿’字带回家吧。
宋代瑞像岩,染的一头好头发~
下山在巷子里穿行了半个小时逛到了闽台缘博物馆,我总能出现在各种莫名其妙的道路上,一般人不会去也不会想去的小路。
要说这闽台缘博物馆,名头可比隔壁的泉州博物馆要大,建筑上也气派多了,门头上还挂着江泽民的题词。进去逛完一圈,了解了福建和台湾上千年的历史纽带,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台湾是中国的”,确实是统战的好手段。不过里面说的也确实不假,台湾人类的进入,民智开化和经济建设,附属福建到独立建省,数次被侵又回归祖国,这些历史并不能抹去,增长了见识的同时,也十分增加爱国情绪。
在福建的这一个星期,虽然闽南方言是一句都没有听懂,但是带着闽南腔的普通话倒是听着顺耳,想着台湾就是浅浅的海湾对面,越发想去台湾逛一逛了。
国姓爷
闽台乡土人情多有相似,不可分割啊
热闹的街头还原
开元寺香火鼎盛,大概也是方便市民,没有像其他地方寺庙一样关起门来收门票费。别说东西两座石塔古迹真的是大气壮观,大雄宝殿 甘露戒坛也一样是巍峨华丽,虽然我是不懂建筑,也不懂佛教,但是觉得大饱眼福是真的。开元寺里面还建有弘一法师纪念堂,介绍其生平还留有一些亲笔书法。我就是喜欢这些不收门票的地方,开元寺就坐落于泉州市中心,周边皆是热闹的街市,这也是方便广大市民了。
开元寺的两座千年石塔确实是厉害,他们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立不倒,见证了泉州城的千年兴衰。
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 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赑屃 。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 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大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来天津三年(公元 1019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南宋建炎二年(公元 1108年)敦炤和尚认为戒坛不符合规范,又按《南山图经》改建为五级,其间高低宽窄都有严格的限制。后经元、明多次重修,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年(公元 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坛顶正中藻井采用如意斗拱,交叠上收,如蜘蛛结网,似回纹织锦,结构复杂而精巧。
西塔名仁寿塔。五代梁贞明三年(公元 917年)王审知由福州泛海运木来泉州建此塔,初名“无量寿塔”。北来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 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
东塔名“镇国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师才易砖为石,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造,前后经十年才完工。东塔通高48.24米,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 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 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石梁与梁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离的略远了一些,打个的过去方便,也不收门票,我去的时候游客寥寥。
博物馆主题建筑就是一艘帆船的样子,外面还停了一艘小船,里面有一大堆各式各样的船模型,看的甚是过瘾。里面共有 3个专题陈列馆。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展出两艘宋代海船的部分实物和宋元明清石、木、铁三种材质的锚具以及各时代的海船模型等文物;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展出宋元时期外来宗教中的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墓碑、墓盖、雕像、寺庙建筑构件等300多件;泉州外销瓷陈列馆,展出历代从泉州港输入国际市场的陶瓷器 500多件。
台湾阿美族
黄河古船
这是清明上河图里面还原的船模
黄河羊皮筏子
海上丝绸之路
据说是为了吓唬人才做成这个样子
天后宫让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安了一个2块钱一次的求签机,投币进去,自动把签送出来。所以现在所谓的命运所谓的神灵都已经可以用机器来替代了,想想觉得可悲。难怪人这么少吧。
前一天晚上就到过府文庙,只是夜幕降临已关门了。小时候痴迷的小说里就常有主人公幼年在文庙前玩耍的场景,而我所居的小城并没有文庙,便对于文庙这种建筑特别感兴趣。
泉州府文庙门前一个小广场,广场外一条小沟渠,上面两座石桥,石桥出来的平地上建有一座牌坊,再往外才是主街。牌坊下面的空地上停满了电瓶车,石桥前后则是摆满了小地摊,还不时有背着大包东西过来的人感叹来晚了没地方摆了,文庙门前的广场有不少孩子开车小玩具车在玩耍。
白天再去,府文庙建筑倒是华丽异常,正中间供奉孔老夫子。边上的长廊里还设立一个小小的展览,展示了福建历来的学府建设。古时的文庙左学右庙,即是祭奠孔子之处也是开课授学所在,书声朗朗。而现在府文庙里面空空荡荡,毕竟这个年代靠孔子是不能赢高考上大学了。
清净寺是我很喜欢的地方,门票也不贵3块就够了。里面一半是遗址,另一半是新建的礼拜堂。坐在遗址里就好像穿越回古代了一样。
清净寺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位于鲤城区涂门街中段。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回历400年),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形式建筑的,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寺内有明成祖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颁发保护清净寺和伊斯兰教的《敕谕》石刻一方,极为珍贵。
明成祖的敕谕,皇帝的话也是通俗易懂的嘛
过往已成云烟,空留石柱问天
此处香火鼎盛信徒众多,所以于我而言内里有些乌烟瘴气难以久待,进去看了一会就被呛了出来。
闽台之人大多都是信奉关帝爷的,虽说关二爷去世已逾千年,但这日日香火不断,他们单为了求一份心安,我又有什么好指责他们的呢。
泉州鲤城区是泉州的老城了,房子大多低矮不过三四层,街道也不宽敞,每到上下班的高峰期人流涌动,车辆难行。但是这片城区也是别有味道,都有小洋楼的意思,随处逛逛看看泉州人的生活也是很有趣的。
泉州钟楼,形状似亭似楼,整座建筑物结构简洁,线条明朗,层次丰富。古城一处有纪念意义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泉州人尽皆知的一个地名和地标。
这大概是泉州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两样吧。路上多得是电动车,家家户户也都设茶座。
恰逢中秋,碰上了泉州人在玩“博饼”,我是完全不懂其中规则,看着热闹非凡,而且每个人都很开心。
泉州月圆。
福建之旅就此结束,一路走过福州、南靖和泉州。本来计划还要去武夷山一趟,但是想着中秋也该回家,又赶上台风呼呼的要在福建登陆了,只有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