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6/09/29
天数/3天
人均费用/500元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人文 美食 古镇 购物
+1
黄姚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之一。由于镇上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黄姚古镇方圆3.6公里,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古镇里至今还保留着很多过去的痕迹。
+1
例如导游会告诉你,那些门前的神龛已经有很多很多年历史了,过去的时候,人们在神龛烧香拜神之后,也会在神龛上面的石板上摆放些商品售卖。
+1
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你会发现有些房屋的门前会有两个石礅,门也会高于路面一些,这两个石礅大有来历,就是我们熟知的“门当”,古代老百姓认为“门当”有辟邪的作用,通常立于大门的两侧。“门当”的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圆形为官宦之家,其余商贾想要有门当,必须是方形。官宦家里,宅内庭院大门也可用方形。
+1
+1
+1
黄姚古镇有个说法:“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这里的桥和亭指的就是佐龙桥和佐龙亭,至今已经200多年历史,在亭子的旁边设有佐龙祠,常年香火不断,人们若从正门进入古镇,这里是必经之路。
+1
黄姚古镇的众多门楼之中,其中“亦孔之固”,建于清初,“亦孔之固”门意为虽系一孔之大,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固若金汤”!门上的方孔为瞭望孔,两侧的细长孔为射击孔。穿过佐龙亭再进入这道门,就正式进入了古镇内部,条条大道通往各个方向,黄姚所有的路口也极有特点,均为人字型或丁字型。
+1
提到“亦孔之固”不得不提到守望楼,守望楼之所以非常有名气,是因其一侧连着高墙,一侧临水,易守难攻,古镇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建筑和文物得以保存,守望楼的功劳不容小觑。
+1
+1
+1
让每个黄姚人最引以为傲的当属迎秀街了,迎秀街为整个古镇街道最宽的地方,也是古镇的最主要街道,路面的石板凹凸不平非常原始。其实整个黄姚的古街仅2公里左右,可是这短短的里程被分为好几条小街,都很有纪念意义。这迎秀街就迎接过7个举人3个进士。假如你闭上眼睛,还能听到耳边锣鼓阵阵,中榜的才子接受众人的欢呼和恭贺,那场面何等热闹,何等壮观。如今的迎秀街安静而古朴,任凭岁月在巷子里流淌,恍如隔世。
+1
+1
说起才子官职,你肯定能注意到司马第,司马第是位于黄姚龙畔街的清代建筑。整个房子很通透,面阔3间,进深3间。明清时,司马成为州同、同知、左堂的别称。按《清史稿·职官表》云:“州同分掌粮务、水利、防海诸职”,从六品。民间有“司马者,非荣即贵”的说法。有些曾任过同知之职的官员,致仕后,往往在宅第前署“司马第”,以光耀门楣。
+1
+1
+1
+1
如果说,抚摸那一墙长满青苔的历史,游走在各条小巷寻找内心的安宁,是我们来黄姚古镇的借口,那么乘坐竹筏在古镇的水道上荡漾,则是另外一种理由。整个水道行程约半小时。古屋、石桥、修竹、青山、绿水......任时光如指尖流沙缓慢游走。
+1
+1
+1
黄姚的这些小动物们俨如一个个的小明星,无论是在思考人生的狗,还是在井边渡步的鹅,或者是在门口放风的猫,总是能得到游人的青睐,而且它们还不怕生。用“泰然若之,闲庭信步”来形容它们是最为贴切的了。
+1
+1
+1
这两只鹅立着的井叫仙人古井,占地约50平米左右,井分5口,第一口井供居民饮用,第二口井用来洗菜,第三、第四、第五口井分别用来洗衣服、洗农具等。这井也是神奇,常年水质清凉,永不干涸。
+1
我喜欢黄姚古镇,因为觉得它古朴、清静,有历史底蕴。我喜欢拿着相机拍摄我眼中的美,但是不可否认,黄姚也有它商业化的一面,例如拍摄的时候,会有村民不乐意拍,他们更在意自己面前的商品能不能卖给你,更在意实惠的和眼前的利益,这也无可厚非,必竟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外地人来的越多越好,商品能卖的越多越好。
+1
可是黄姚的宣传靠的就是这些爱拍摄的人群口口相传,无论用的是相机还是手机。不过不爱让拍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镇民还是非常和善和愿意让你拍摄的。
古镇门票100元,持学生证可打5折,晚上不要票。但是如果不从正门进出的话,是完全不需要门票的,所以,相对来说,古镇的门票管理还是相对较宽松的,不过似乎景区正在建立新的大道和大门,往后,逃票的机会可就不多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