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7/01/30
天数/5天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美食 漫游 购物
对于杭州人来说,上海应该算是最熟悉的邻居了,甚至从前对外国朋友提到杭州,总要习惯性地加上一句“离上海很近”,以此来给我的地理坐标定位。不过上海这座大都市对我来说却一直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除了童年时期的东方明珠塔和科技馆,我对于上海的印象大多都是来自各种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
杜月笙从一个小混混走进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场,从此成为上海滩呼风唤雨的黑帮老大。
周璇的歌声丰富了花花世界的夜上海,成为旧上海老唱片里最华美的音符。
张爱玲每天在常德公寓楼下的咖啡馆坐着,终于孵出了一部《金锁记》和《倾城之恋》来。
太多的传奇故事构筑了我心中上海的全部模样,十里洋场,歌舞升平。车水马龙,寸土寸金。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最近因缘际会频繁来回上海好几次,也渐渐地对于这座城市有了自己的理解。说实话上海并不能算作传统的旅游城市,可以被称作旅游景点的地方也不多,她的魅力更多的是在于城市建设和城市历史,其中以民国时期为盛,这也是吸引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上海的理由。
来到上海,不同于我们之前任何一趟旅行,先定个小目标,每次都只选择一两个想去的地方,其余时间都随心。与其说这是旅行,倒更像是来见一位老朋友,听一场演唱会,看一次展览,去一趟博物馆,最重要的,是为了美食。
用一颗生活的心去上海旅行,有新鲜感,却也并不迫切,见到了自然欢喜,错过了也不觉得可惜,如果今天来不及,那我们明天再来,如果这次错过了,那我们下次再见,因为我知道你会一直在那里。
没关系,我们来日方长。
+1
+1
一直很喜欢玻璃制品,偶然的机缘下我得知上海有一座玻璃博物馆。出发之前,我和苏菲说想安排半天时间去看看,由于地址比较偏远,我小心翼翼地征求她的意见,没想到苏菲爽快地答应了。
上海玻璃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玻璃博物馆,由玻璃工厂厂区改建而成,坐落在宝山区。
今天的路程比较远,为了轻装上阵,我就没带相机出门了,拍照全程用手机。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明智的,我们乘地铁在通河新村下车后,没有等公交车,而是在烈日下步行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
幸好,与无话不谈的朋友在一起,再漫长的路都不会感到疲累和孤单。
+1
+1
+1
+1
+1
很喜欢这些来自清代的玲珑精致的小物件~
+1
清朝开始大量引进西洋玩意儿。
+1
+1
+1
+1
独属于一支发钗的故事。
+1
造型各异的艺术品。
+1
+1
+1
+1
+1
+1
+1
这里是观看玻璃制作过程的地方,也可以给已经完成的半成品上色。
+1
+1
博物馆旁边的园区里还有几处艺术展,我们随处转转~
+1
+1
这场迪奥剧院展的展品全部来自巴黎,无论是迷你迪奥套装,还是迷你舞会礼服,我们都能在与原著毫厘不差的模型上找到迪奥先生设计的精髓。而这场迪奥剧院更是有历史渊源,据说1945年还处在二战时期的迪奥先生在巴黎举办一场非同寻常的展览,将当时最伟大的设计师鼎盛时期的作品汇聚一起,而今的迪奥剧院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向经典的致敬。
+1
“也许黑色与白色足够制造美丽,但为何要剥夺自己斑斓的色彩?”Christian Dior先生如是说。
+1
烈焰红唇几乎是女人们对Dior口红的第一印象,这场展览更是别出心裁的用Dior大衣比拟口红膏体,在巨型的口红外壳中上下转动,像极了平日里女性旋转口红时的样子,橱窗下一排排陈列整齐的唇膏寓意为,你想要的红色,Dior都能满足你。展览对面就是Dior专柜,这广告打得6666没有什么是一支口红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两支~
+1
+1
据说每个女人都要有一件小黑裙。
+1
每一件小黑裙都有自己的名字。
+1
+1
+1
+1
+1
+1
+1
透过玻璃看去,感觉像置身当年的华丽秀场,这组晚宴礼服的设计灵感都来自迪奥真我香水纤细的瓶身,所以基调都采用金色以及闪片的元素。
+1
+1
这款Miss Dior的花朵刺绣礼服就是Miss Dior香水的来源~众所周知,Dior先生最爱蝴蝶结与玫瑰,香水瓶的设计也由此而来,花苞缓缓打开,刺绣礼服慢慢呈现在世人面前,似乎是也像是寓意着女孩像花朵一样含苞待放的过程。
现场还讲述了迪奥先生制衣的模板、绘画草图、设计稿等,也都精心做成了自动电子屏来展示。逛完全部展台,深深被每一个主题展台的精致以及别出心裁所触动,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迪奥先生作为一位艺术家的自我修养。
P.S:好多朋友们在问迪奥展览在哪里,说明一下这场展览是巡回展,不是永久展馆。我是去年去的,现在早已经结束了......
今天的行程起源只是源于电影《小时代》里的几个画面。书和电影我其实都没看过,虽然中学时期也曾受过郭敬明的“荼毒”,不过进去大学后就彻底与他告别了。然而无意中却被电影中的取景地所吸引,就决定去看看。
+1
+1
+1
历史终究还是翻过了厚重的一页,曾经的屠宰场如今华丽变身成为一片创意园区。有咖啡屋、餐厅、摄影设计工作室、服装店和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常年驻扎此地。
+1
+1
【廊桥】是老场坊最具有特质的特征之一,它的魅力来自于建筑光影所形成的神秘而富于变化的空间,是摄影师们疯狂追逐的创作基地,黑白大片的高产地。外廊桥空间含有四层外廊和相互连接的26座斜桥。当初动物通过这些廊桥进入屠宰区域,每座廊桥的宽度都是不同的,不同尺寸的牛会通过不同宽度的廊桥进入,以达到分流的作用。
不由得感叹连一座屠宰场的设计都有那么多学问啊。
+1
无论从哪个角度,那些错落的几何图形都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1
迷宫一般的构造,交错的旋转楼梯,空间的错综感,时不时的给我们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但对于被关在这里的牲畜来说,更多的可能是压抑和绝望感吧。有点不敢往下想了……
+1
斑驳的墙壁,
昏暗的灯光,
狭窄的楼梯,
牲畜们的集中营。
+1
+1
+1
走出1933,看着周围正有无数的高楼平地而起,老场房也在时代的推动下开始现代的涂装,但她的灵魂依然不卑不亢地站在那里,记述的是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守护的是那段旧时的辉煌。
秋高气爽的温暖阳光里,和每一个学生时代的放课后一样,我们漫无目的地压马路,没有刻意地寻找景点,也忘了是走到哪儿,偶遇了几棵桂花树。从前总以为桂花香是杭州独有的味道,现在想来是自己太天真了。
+1
+1
历代咏桂的诗句很多,最喜欢的还是李清照那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1
一代国母宋庆龄的故居。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
+1
彭于晏家开的餐厅,里面贴满了他的海报哦~~味道还行。
+1
晚上被MOMO同学拐带来到大悦城。除了屋顶摩天轮,大悦城还有很多美食餐厅值得一试。
+1
+1
我的眼中只有“one piece”这两个单词
MOMO同学念念不忘Alma的西班牙海鲜饭,我就陪她再去吃一次咯。
+1
+1
+1
傲娇地转身,感觉自己要起飞了……
+1
+1
走进一家店第一眼关注的就是她的装饰。
+1
+1
+1
椰林飘香,浓浓的热带风情和椰子香味,入口即化,让人忍不住开始想念阳光沙滩和海浪仙人掌了~~
+1
甜而不腻对于我来说是甜品的第一奥义。
+1
+1
招牌西班牙海鲜饭在万众期待中上桌了!我吃到过的最棒的海鲜饭没有之一!之前在杭州和MOMO在一家西餐厅点了海鲜饭,结果被她从头嫌弃到尾,顺便给我安利了这家Alma的海鲜饭。
+1
海鲜饭的亮点就是“饭”~饭分软和硬两种,点餐的时候服务员会询问你的要求。摸着良心说,我一个不爱吃“饭”的人,从来没吃过这么松软的饭,大虾、黑蚬、蛤、牡蛎……都很新鲜~要给予满分~~
+1
+1
+1
大概是吃了下午茶的缘故,我们两个人两个菜,差不多饱了~
+1
There are so many towns in the world,there are so many pubs in the town ,she goes in mine.
——洗手间墙壁上的《卡萨布兰卡》
逛吃逛吃的一天结束了,我们紧握着手里的米其林清单,摸摸肚子上新生的一圈赘肉,想起要减肥的誓言,迎风留下了两行“悲喜交加”的热泪……
都说胶州路是很典型的老上海“沪上中产人家舟车劳顿的浮世绘的生活版”,对于这样的一条道路,原本我是格外欢喜的,不过前一晚在这条路上遭遇了“咸猪手”,意外地收到了惊吓……大过年的晚上九点的大马路上还有这么嚣张的变态
在此还是要给出门在外的女生们提个醒,即使在大城市的夜晚,两人以下的出行还是要保持警惕,尽量不要和同伴们拉开距离,以免给小(sè)偷(láng)可乘之机。
“何以身消磨,不为相思稠,但求韶华后,浓情仍如旧。”
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碗豆浆出现过,
其他豆浆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着喝
——他说。
这段文案是不是似曾相识呢你大概不会想到,开头的诗出自一碗豆浆,这家早餐店,名叫桃园眷村。对,就是那家最近红出天际、不耐心排上半小时队还吃不到的豆浆油条店。
+1
+1
这家分店位于静安寺久光百货一楼,上一次路过的时候人满为患,这次我们运气不错,还坐到了窗边的座位。
+1
+1
她不仅仅是一家简单的豆浆油条店,也是一个餐饮界的超级IP。分店开到哪里火到哪里
+1
台湾的眷村情怀和沪上的复古怀旧气质莫名的相衬。
+1
+1
简简单单的豆浆油条却给了味蕾第一口幸福的感觉,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从小到大没怎么吃过油条的人。
地址: 静安区胶州路149弄2-2号
前一晚路过时惊鸿一瞥,被蝶舍这个充满梦幻般的浅绿色小洋房餐厅给吸引了。果断立下了“非她不娶(去)”的庄重誓言。
+1
+1
+1
Maison Papillon,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宛如一只优雅动人的蝴蝶隐身在老上海的阁楼内,空间虽小却精致。值得一提的是四周的墙壁包括名片、菜单都是各式各样的蝴蝶,让人顿生在蝴蝶世界里用餐之感。
+1
+1
餐厅的主厨大有来头,早年曾与著名总厨Bombana筹备沪上 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米其林餐厅。他的菜单不仅会根据季节作出调整,还可以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需求特别定制菜单,棒棒哒
+1
好喜欢它的陈列~
+1
Hello,friends!
+1
二楼看出去就是有点萧瑟的法国梧桐,很有老上海的感觉。
+1
我们是今天的第一波客人,趁没人赶紧拍起来~
+1
装饰都以薄荷绿为主色调,净化眼球。
+1
拍拍拍,根本停不下来。
+1
+1
+1
对于那些漂亮的灯饰我总是没有抵抗力啊啊啊~
+1
+1
+1
午市我们选了两份黑松露套餐,惠灵顿牛排套餐貌似要提前预约。
+1
餐前面包也来凹个造型。
+1
+1
MOMO说面包口感很好,可惜我这种早餐吃了二十几年面包的人已经拒绝在正餐继续吃面包了。。。
+1
农场有机蔬菜水果沙律~
+1
这个……你的名字?(忘了)其实我本来对黑松露不是很感冒,不过这个套餐让我开始接受它了。
+1
+1
一本正经地甩个头发~
+1
+1
黑松露意大利通心粉,帕尔玛火腿,巴马臣干酪,芝麻菜,Yummy~Yummy~
+1
那啥,此行的照片我都刻意避开了正脸,或者干脆走迷幻风是因为——最近胡吃海喝上火过敏变成香肠嘴了。。。
+1
MOMO出没请注意~
+1
+1
香煎海鲈鱼,榛果碎,松露红酒醋,胡萝卜泥,芝麻菜~
Copyright ©2021 Qunar.com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542京ICP备05021087号京ICP证060856号营业执照信息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2016-0110去哪儿网投诉、咨询热线电话95117举报、投诉邮箱: tousu@qunar.com全国旅游投诉热线: 12345
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电话:010-59606977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邮箱:tousu@qunar.com
导航区
ALT+1
预订区
ALT+2
产品区
ALT+3
内容区
ALT+4
强烈建议使用鼠标滚轮或键盘左右键
来浏览,效果更佳哦~
对于杭州人来说,上海应该算是最熟悉的邻居了,甚至从前对外国朋友提到杭州,总要习惯性地加上一句“离上海很近”,以此来给我的地理坐标定位。不过上海这座大都市对我来说却一直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除了童年时期的东方明珠塔和科技馆,我对于上海的印象大多都是来自各种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
杜月笙从一个小混混走进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场,从此成为上海滩呼风唤雨的黑帮老大。
周璇的歌声丰富了花花世界的夜上海,成为旧上海老唱片里最华美的音符。
张爱玲每天在常德公寓楼下的咖啡馆坐着,终于孵出了一部《金锁记》和《倾城之恋》来。
太多的传奇故事构筑了我心中上海的全部模样,十里洋场,歌舞升平。车水马龙,寸土寸金。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最近因缘际会频繁来回上海好几次,也渐渐地对于这座城市有了自己的理解。说实话上海并不能算作传统的旅游城市,可以被称作旅游景点的地方也不多,她的魅力更多的是在于城市建设和城市历史,其中以民国时期为盛,这也是吸引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上海的理由。
来到上海,不同于我们之前任何一趟旅行,先定个小目标,每次都只选择一两个想去的地方,其余时间都随心。与其说这是旅行,倒更像是来见一位老朋友,听一场演唱会,看一次展览,去一趟博物馆,最重要的,是为了美食。
用一颗生活的心去上海旅行,有新鲜感,却也并不迫切,见到了自然欢喜,错过了也不觉得可惜,如果今天来不及,那我们明天再来,如果这次错过了,那我们下次再见,因为我知道你会一直在那里。
没关系,我们来日方长。
一直很喜欢玻璃制品,偶然的机缘下我得知上海有一座玻璃博物馆。出发之前,我和苏菲说想安排半天时间去看看,由于地址比较偏远,我小心翼翼地征求她的意见,没想到苏菲爽快地答应了。
上海玻璃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玻璃博物馆,由玻璃工厂厂区改建而成,坐落在宝山区。
今天的路程比较远,为了轻装上阵,我就没带相机出门了,拍照全程用手机。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明智的,我们乘地铁在通河新村下车后,没有等公交车,而是在烈日下步行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
幸好,与无话不谈的朋友在一起,再漫长的路都不会感到疲累和孤单。
这场迪奥剧院展的展品全部来自巴黎,无论是迷你迪奥套装,还是迷你舞会礼服,我们都能在与原著毫厘不差的模型上找到迪奥先生设计的精髓。而这场迪奥剧院更是有历史渊源,据说1945年还处在二战时期的迪奥先生在巴黎举办一场非同寻常的展览,将当时最伟大的设计师鼎盛时期的作品汇聚一起,而今的迪奥剧院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向经典的致敬。
现场还讲述了迪奥先生制衣的模板、绘画草图、设计稿等,也都精心做成了自动电子屏来展示。逛完全部展台,深深被每一个主题展台的精致以及别出心裁所触动,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迪奥先生作为一位艺术家的自我修养。
P.S:好多朋友们在问迪奥展览在哪里,说明一下这场展览是巡回展,不是永久展馆。我是去年去的,现在早已经结束了......
这座复古沧桑的建筑曾经是上海工部局的宰牲场,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屠宰场,由英国设计师操刀设计。在当时,全世界拥有这样格局规模的屠宰场只有三座,而1933老场坊是唯一现存完好的,其他的都早已无迹可寻了。
从前来了两次都错过了外滩夜景,这趟终于得偿所愿。不要问我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外滩的夜景,因为曾经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看过夜景,结果大失所望,听说外滩夜景丝毫不逊于维多利亚港,于是一直很想看看实物与图片是否相符。
上海这座城市,将自己的辉煌灿烂交付于外滩和陆家嘴,而把自己的温柔细腻全部隐藏在庭院深深的洋房和弄堂之中。而武康路就是这样一段永不褪色的上海梦。
武康路始建于1907年。据《上海市徐汇区地名志》记载:“该路原名福开森路,以美国人福开森姓氏命名。1943年改现名武康路,以浙江省旧县名命名。
MOMO同学总是孜孜不倦地给我安利各种沪上美食,但都被意志力坚定的我挡住了。直到有一天她惨无人道地向我投掷了一份上海米其林餐厅清单,我终于忍不住乖乖的答应和她去沪上觅食。
POP American Brasserie是一家美式餐厅,开在米其林聚集地外滩三号的7楼
MOMO同学念念不忘Alma的西班牙海鲜饭,我就陪她再去吃一次咯。
逛吃逛吃的一天结束了,我们紧握着手里的米其林清单,摸摸肚子上新生的一圈赘肉,想起要减肥的誓言,迎风留下了两行“悲喜交加”的热泪……
都说胶州路是很典型的老上海“沪上中产人家舟车劳顿的浮世绘的生活版”,对于这样的一条道路,原本我是格外欢喜的,不过前一晚在这条路上遭遇了“咸猪手”,意外地收到了惊吓……大过年的晚上九点的大马路上还有这么嚣张的变态
在此还是要给出门在外的女生们提个醒,即使在大城市的夜晚,两人以下的出行还是要保持警惕,尽量不要和同伴们拉开距离,以免给小(sè)偷(láng)可乘之机。
“何以身消磨,不为相思稠,但求韶华后,浓情仍如旧。”
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碗豆浆出现过,
其他豆浆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着喝
——他说。
这段文案是不是似曾相识呢你大概不会想到,开头的诗出自一碗豆浆,这家早餐店,名叫桃园眷村。对,就是那家最近红出天际、不耐心排上半小时队还吃不到的豆浆油条店。
地址: 静安区胶州路149弄2-2号
前一晚路过时惊鸿一瞥,被蝶舍这个充满梦幻般的浅绿色小洋房餐厅给吸引了。果断立下了“非她不娶(去)”的庄重誓言。
上海这座城市,文静中带着叛逆,冷漠中含着热情,生性高傲,却又率真活泼。
如果比她比作一位神秘的摩登女郎,那么她就有两副截然不同的面貌。就像电影里的阮玲玉,身着蜿蜒玲珑的绸缎旗袍,却在阳台一侧弓着背吞云吐雾。
身边经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总喜欢去上海,而我却常常语塞。或许是因为上海圆了我一个带着民国烙印的白日梦,或许是因为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又或许是因为上海是一个需要花时间来慢慢品味的城市。虽然她并没有像传统的旅游城市那样的旅游景点,但也许就是隐匿在这个花花世界中的一条街道、一栋小洋房就让我心有所属,流连忘返。
春天来了,我还会再来的。春风十里,不如(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