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4/12/18
天数/5天
人物/独自一人
玩法/美食
国家一级馆,免费开放。
中国第一家、规模最大的汉像画石专题博物馆。
汉画街不通公交,我只好迈开大步向前走,来到汉画馆大门口,亦未开馆,站在寒风中正犹豫着,门卫却很热心地招呼我进门卫室烤电暖器,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这个远方的游子倍感温暖。一进门卫室,发现里面还有插座,就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和门卫闲聊起来。
+1
+1
不一会儿,馆门开了。全馆只为我一个人开放,我很虚荣地这么认为。
以前一直不知道汉画是什么东西,直到来到南阳才算大开眼界。
+1
+1
+1
+1
汉画馆是我国第一座专门珍藏、陈列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为中国早期艺术博物馆之一。
+1
它以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艺术风采,早已被海内外学者所瞩目,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馆藏汉画像石刻近3000块,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目前开放的是一楼综合馆的基本陈列部分,其中国家一级品119件,是现今全国规模最大的汉画石刻艺术陈列馆。
+1
南阳汉画像石的收藏、研究、建馆,离不开鲁讯、郭沫若、田汉。他们的辛劳与付出,让人无比敬佩。
+1
+1
+1
+1
+1
+1
出馆时,见侧门有志愿服务站,后悔没事先找个志愿讲解员。
一个“神仙”在此闭门研究了十年天文地理、国内外形势的神秘之地。
此时,革命纪念馆隔路相对的武侯祠景区大门已开,我随着人流而入,终于见到了向往已久的卧龙岗武侯祠。
+1
+1
抬头仰望甬道之上的“三代遗才”石牌坊,默诵一段“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似乎可以穿透历史的烟云,追叙卧龙的当年……
+1
+1
半月台,传说中诸葛先生夜观天象之处。
三国演义中多处有诸葛夜观天象而判断出气象、成败、生死的故事,颇为神化。突然有种想登上去的冲动,想象一下诸葛亮夜观天象时的种种,会不会对着天空喃喃自语?是不是一手摇着扇子,一手拂着胡须面对天空若有所思呢?
+1
+1
+1
三国和三国的故事,从评书、演义,早已尽人皆知,而对于名垂宇宙的诸葛,无论是演义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般光华四射,还是史志中“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的客观评价,都不会影响他作为一个杰出历史人物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
+1
三气周瑜、智激孙权、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水淹七军、巧借东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那么多典故,以及《前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名篇经典,早已印刻在心中,对于不是史学家的普通游客,这些故事带给我们的正能量,已经超越了史实本身。
+1
在这座卷起世纪风云的武侯祠,留下一尊诸葛的铜像,平静注视着往来游人,一生风烟,俱在眉间。
+1
+1
+1
关羽、张飞,历史上这两位人物也早已被人们奉为神明。
+1
拴马亭。
+1
卧龙潭,撂在江南是很普通的景色,但与诸葛挂上钩,则显得风光无限。
+1
+1
+1
+1
+1
诸葛先生在卧龙岗的十年间,晴耕雨读。
+1
+1
踱步于武侯祠,很想探寻这里为何会横空出现一位旷世奇才?
高山仰止,缘由何在?!
+1
+1
+1
+1
+1
+1
+1
+1
是啊,武侯祠内,处处可见文人骚客对诸葛的备至推崇。
+1
+1
+1
宾馆对面的购物广场
但凡小吃街都在市中心,低档,便宜,店小,不太卫生。
+1
+1
全国的商业步行街都差不多是一个样,有时很难分辨。
+1
+1
+1
+1
午时灿烂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柔柔的,就像一双厚实又温暖的手抚摸着你,非常惬意。
+1
+1
在步行街慢慢走,那些造型新颖、装修时尚的商店总能吸引人的眼球。要是逛累了,还可以到街中央的绿树下休息,那里间隔地摆放着长凳和双人椅,人们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谈笑间写满了快乐与幸福。
这座城市的美丽、热闹与喧嚣感染着我,我幻想着某一天还会来到这里,和恋人,和朋友,享受这份难得的甜蜜。
+1
+1
+1
+1
范蠡,南阳人,一生大智大勇,投奔越王勾践,助其卧薪尝胆,兴越灭吴,成就霸业,名炳史册。功成后激流勇退,携西施定居于陶地经商,以智慧生财,富可敌国,被尊为“商业鼻祖”、“财神爷”。
+1
+1
+1
+1
+1
有趣的是,其中有两个摊主在冬日的照耀下,倚着木柱酣然大睡,既便财神爷光顾了,恐怕也兜财不住。或许,这二人昨晚玩了通宵麻将,摆在一旁的“古文物”其价值可以料想而知。
+1
+1
+1
+1
+1
路边的羊肉交易市场,有很多摊位,即便是到了下午。对南方人来说,这也算得上很稀奇。
+1
+1
门票很便宜,25元。相对于浙江的景点票价,这里的都是合理的价位。
医圣祠,又称张仲景纪念馆,是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
+1
+1
+1
+1
+1
祠内有十大名医塑像:扁鹊、华佗、李时珍等。
+1
+1
+1
+1
大门为仿汉建筑,气势宏伟。
很不打眼的旧居,一不小心就错过了。
+1
+1
去时不知是未开放,还是已关门,门口还在整修。
+1
龙华寺始建于明成化二年,文革期间,寺庙大部分建筑和碑文被毁,文物四处散失,仅留石碑若干。
随着蛇山“显山透绿”工程加速,一座有着540多年历史的寺院——龙华寺重新“露脸”。曾长期隐没在大量商业建筑背后的龙华寺,如今市民若从阅马场走过,都能看到这座寺院显眼的大雄宝殿。
有着540余年历史的龙华寺昔日颇为有名。
清朝的《儒林外史》曾这样描述——“武昌有名的是一座龙华寺。龙华寺坐落在宾阳门内,乃是个极大的丛林。听说有千几百年的香火了……”
民国九年,佛教近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的自传里写道:“民九三四月间,武昌与广州都来请我前往讲经。武昌已由隐尘、元白邀李馥庭等百余人发起为扩大的公开讲演,为我设榻龙华寺,即借龙华寺佛殿为讲堂,可容听众三四百人,派陈性白到杭迎接。……我则与性白同赴武昌,亦在龙华寺讲起信论。”
+1
+1
+1
+1
+1
虽然这季节没有盛开的、也没有飘落的樱花,但我还是想去武汉大学夜游樱花大道,然而几辆公交均不直达,转而在宝通禅寺下了车。
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洪山南麓,至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是武汉市唯一的皇家寺院。
据《宝通寺志》载:“黄鹤山(即今蛇山)之东十里许有山,名东山(即今洪山),乃三楚第一雄峰。上有亭,相传刘宋时期始建寺。唐贞观年间,额曰弥陀寺,面南,山门西向。”由此可见,洪山于南朝刘宋时期(420-499年)已建有寺院,即东山寺。
南宋端平年间(1234一1236年),荆湖制置使上奏理宗皇帝颁发带金,下诏将随州大洪山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掸寺。
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策崇宁万寿禅寺为宝通禅寺,沿袭至今。
黑暗,也许更能接近神灵,在风中行走的灵魂寻找着历史。面对一座古老的建筑,面对厚重的历史,人们的敬畏显得太少。
+1
+1
+1
+1
Copyright ©2021 Qunar.com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542京ICP备05021087号京ICP证060856号营业执照信息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2016-0110去哪儿网投诉、咨询热线电话95117举报、投诉邮箱: tousu@qunar.com全国旅游投诉热线: 12345
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电话:010-59606977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邮箱:tousu@qunar.com
导航区
ALT+1
预订区
ALT+2
产品区
ALT+3
内容区
ALT+4
强烈建议使用鼠标滚轮或键盘左右键
来浏览,效果更佳哦~
三顾茅庐,一个千古佳话。
荆州,东晋、南朝拥有中国南部半壁江河,得之者得天下。
武汉,中南门户。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在清末、民国时期,武汉经济位居亚洲前列。
每一座城市,都是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厚重书册。要读懂一座城,必须走近它,并且走进它。
原拟周四晚上出发,奈何接到临时通知,周五上午市里要开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会,只得推迟到周五中午启程。
没有直达南阳的列车,取道株州车站中转。
原想下车后利用2个小时的空隙游览炎帝广场,无奈列车晚点一个小时扺达,只得就近逛了一会株州服装大市场。
株州服装大市场由金帝、金冠、金都、金轮等交易大厦组成,是中国十大服装市场之一。
这里的服装无论从布料、款式、着色都会让人感到美不胜收。不同品牌的服装应有尽有,彰显着不同的着装气质。
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知不觉地你就会拔不开腿。衣服我没买,但也算是过了把眼瘾了。
南阳,是诸葛亮的躬耕地。走进它,感觉好像要与三国时期的这位名人扯上一丝关系了。
至今还记得学生时代,博学多才、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俨然是一位“神仙”。
如今我就要踏上“神仙”曾经大展鸿图的土地,还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一路上,头脑里不停地有这样那样的憧憬,恨不得飞过去。
从车站坐公交直奔卧龙岗武侯祠。
武侯祠站台就在景区门口,无奈大门紧闭着,8:00工作人员还未上班。心里难免不悦。还好是有备而来,情急之下询问晨练者:“去汉画馆有多远?”“顺着斜对面的汉画街,走到尽头即是”。这里的人倒是十分热情,让我的心情舒坦了许多。
国家一级馆,免费开放。
中国第一家、规模最大的汉像画石专题博物馆。
汉画街不通公交,我只好迈开大步向前走,来到汉画馆大门口,亦未开馆,站在寒风中正犹豫着,门卫却很热心地招呼我进门卫室烤电暖器,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这个远方的游子倍感温暖。一进门卫室,发现里面还有插座,就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和门卫闲聊起来。
一个“神仙”在此闭门研究了十年天文地理、国内外形势的神秘之地。
此时,革命纪念馆隔路相对的武侯祠景区大门已开,我随着人流而入,终于见到了向往已久的卧龙岗武侯祠。
南阳人为纪念范蠡而建,免费开放,馆内还有古玩市场。
步行街的旁边是民主路,民主路上有范蠡纪念馆和南阳古衙门。
范蠡纪念馆又叫财神庙。
不可多见的古代市政府,门票20元,里面不很大,比不得当今豪华、气派的大衙门。
南阳府署始建于1271年,历经元、明、清、民国,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秦始皇设置郡县制以来,留下的一个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
半夜1点披衣而起,深夜寒气更加袭人,顶着低温前往荆门。
旅游的人,心是滾烫的
荆州古城虽不及西安古城的名气,但古城内毕竟仍保留下来了一些三国的遗迹。
过了九龙桥,就是荆州古城了。
荆州古城,于我是故地重游,故在标题中称二顾荆州。那年报社组织长江三峡游,船在荆州停靠了一会,只游了古城的东门宾阳楼便上船去了。
中午13:25辞别荆州,坐动车去汉口。14:50到达武汉。
对于武汉,我并不陌生。
有一年外出开会,散会时正值周末,便乘四个小时的城际列车,独自游历武汉,只可惜那次未带相机,没能留下一张照片。
此行首站是铁门关。
龙华寺始建于明成化二年,文革期间,寺庙大部分建筑和碑文被毁,文物四处散失,仅留石碑若干。
随着蛇山“显山透绿”工程加速,一座有着540多年历史的寺院——龙华寺重新“露脸”。曾长期隐没在大量商业建筑背后的龙华寺,如今市民若从阅马场走过,都能看到这座寺院显眼的大雄宝殿。
有着540余年历史的龙华寺昔日颇为有名。
清朝的《儒林外史》曾这样描述——“武昌有名的是一座龙华寺。龙华寺坐落在宾阳门内,乃是个极大的丛林。听说有千几百年的香火了……”
民国九年,佛教近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的自传里写道:“民九三四月间,武昌与广州都来请我前往讲经。武昌已由隐尘、元白邀李馥庭等百余人发起为扩大的公开讲演,为我设榻龙华寺,即借龙华寺佛殿为讲堂,可容听众三四百人,派陈性白到杭迎接。……我则与性白同赴武昌,亦在龙华寺讲起信论。”
虽然这季节没有盛开的、也没有飘落的樱花,但我还是想去武汉大学夜游樱花大道,然而几辆公交均不直达,转而在宝通禅寺下了车。
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洪山南麓,至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是武汉市唯一的皇家寺院。
据《宝通寺志》载:“黄鹤山(即今蛇山)之东十里许有山,名东山(即今洪山),乃三楚第一雄峰。上有亭,相传刘宋时期始建寺。唐贞观年间,额曰弥陀寺,面南,山门西向。”由此可见,洪山于南朝刘宋时期(420-499年)已建有寺院,即东山寺。
南宋端平年间(1234一1236年),荆湖制置使上奏理宗皇帝颁发带金,下诏将随州大洪山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掸寺。
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策崇宁万寿禅寺为宝通禅寺,沿袭至今。
黑暗,也许更能接近神灵,在风中行走的灵魂寻找着历史。面对一座古老的建筑,面对厚重的历史,人们的敬畏显得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