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6
- 收藏171
- 评论1
- 赞27
+1
出发日期/2017/08/12
天数/4天
人均费用/2000元
玩法/美食
吃货的人生目标不是吃遍山珍海味
而是以吃为线索走遍大街小巷
从早到晚逛吃逛吃
一日之计在于晨,不无道理。睡眼惺忪醒来,如果能来一份唤醒味蕾的美味,消除一切困意和开启新一天的情绪,真是极好的!
亚本麦奶【早点】
亚本麦奶没有店牌,有的只是一张不大不小的纸皮,写着店铺的名字。很喜欢上面那句“小天地大场合,詀我一席。
麦奶,“奶”的说法直译自闽南语,其实也就是麦浆。用饱满的优质麦子在小炒锅里慢慢以炉火翻炒,火不能大,否则麦子糊得快却不逼不出麦子独特的香气。炒香的麦子经过碾压最终调和成浆,甜度没有给顾客选择的余地,全凭老板的手感。喜欢喝粘稠的口感,麦奶就是绝佳的选择。加根油条放到里边,让油条中和了麦奶的甜味,就变得热热软软的,成了很棒的茶点。扑鼻的麦香,浓稠的奶汤,甜,而不腻。寒冬的时候,喝上这么一口暖暖的麦奶
花生汤,不要一提“花生汤”脑子里就只有黄则和,紧挨着八市一样有美味的花生汤。汤本身虽不及麦奶那般浓稠,但那份透着淡淡灰紫的白汤头完全源自花生的本味,软糯的花生瓣漂浮在汤上,一勺带着汤的花生送进嘴里,属于花生的气息源源不断随着咀嚼在嘴里碰撞。
满煎糕,看这名字丝毫无法感受到到底使用了什么料,这也是来自闽南语的直译。八市内最让人流连的满煎糕应当之无愧。特制的面糊铺满巨型饼铛,毫不客气地洒满白砂糖和炒熟的花生碎,在正中对折成一个完美的半圆,把甜美都包覆在中间。一口咬下去就能感受到那独一无二的弹性与内馅里的花生形成鲜明的对比,富有层次。
唯一不满的老板不够实在,会因你是外地的而加价!如果会闽南语,直接说闽南语!
这家店在开元路上,店面不太显眼,这一条街的小店基本上还维持着以前的那个样子,非常有年代感,所以这家颜味并不太好认,稍微一不留神就错过了。清晨来碗热呼呼的古早味锅边糊,再来一个海蛎饼;妥妥的,七元搞定。锅边糊,最早是老福州的小吃,研磨细腻的米浆顺着滚烫的锅边倒下,趁着火候米浆结成米皮,迅速铲入事先煮好的海鲜汤中。讲究薄厚適中,太薄会碎,太厚难吃。他们家的很实在,份量足,一份4元,4元是不其他的配料的价格,只有花蛤、虾米、芹菜、黑木耳等(厦门有个特点,好像所有的面汤类都可另外再加料,如沙茶面、虾面、面线糊;锅边糊也是)。锅边糊非常的软和,入口即化,烫头鲜美不言自明。
海蛎饼3元一个,颜味的海蛎饼有别于本地其他家海蛎饼的做法,一般海蛎饼都是用地瓜粉,而他家的海蛎饼用的是米和黄豆磨成浆按配比调制而成,外酥里嫩,水润多汁,很是香醇。海蛎给料也是非常大方。
老板老板娘也很热情,即使到店里什么都不买,他们也热衷于向你介绍自己的食物。
炸枣(是福建地区的叫法),在江南称为麻团,炸枣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小吃,属于闽菜系。该酥内韧,香甜可口。历史上为泉州小吃,后来流传到厦门等地,也是厦门著名小吃。用当地产糯米、粳米粉揉成粉团炸成,中间不填料,外皮滚上芝麻,故称"麻团"。有加中间填料也有外皮不滚芝麻的。
炸枣厦门人早餐下午茶都会作为零食点心出现。在老城区的市场最常见。曾开在八市鱼丸隔壁的沈恕小吃店,卖有30余种小吃,现在店铺搬到了开平路63号,穿过一条窄胡同,在居民楼旁,面积足有70平米。
炸枣椭圆形,3元一粒。馅料是四季豆,萝卜,等蔬菜,味道偏咸,配豆浆和茶再好不过。糯米裹的外壳炸成黄金色,咬起来外酥内韧还夹杂着些甜味。
无论是工作还是旅行,烈日的午后总有莫名的乏意。倘若有一个随意歇脚的去处,好好吃上一份午餐,冲洗掉半日的疲惫,休憩半个小时,时刻准备着“午后再战”的决心。
芋包嫂【午饭】
老厦门的风味。
招牌芋包,上面浇着甜辣酱,芥末,香菜,葱油辣椒的味道是完全没吃到啦,一点都不辣,甜辣酱一如既往的喜欢,比较意外的是芥末,加在芋包上竟然毫无违和感!店里的芥末不是吃刺身时加在酱油醋里的那种青芥,应该是调制过的,颜色是黄的,也没有青芥那么呛,搭配香菜简直绝了!!
芋包的皮凉了之后会粘在盘子上,口感是比较软糯的那种,仔细吃还可以吃出芋头颗粒,虽然更喜欢Q弹的东西,但这个皮意外地让我很满意啊。
馅料嘛,虽然很努力地辨别,但还是没吃懂,只分辨出了最明显的豆腐和笋丁,反正最终蘸着甜辣酱吃都是一个味道啦!加了甜辣酱的东西都好吃啊!
芋包算是厦门特色小吃吧,目前只吃过两家,就是这家和中山路的佳味再添的,个人觉得这家的更好吃。
再来碗鱼丸汤,汤很清淡,不油腻,鱼丸和我在北方吃过的鱼丸完全不一样。只有一个大的是有陷料的,其他的都是实心的。
厦门的特色之一沙茶面,沙茶面吃来吃去我最喜欢的还是四里。汤头是四里沙茶面的一大特色,色艳、香浓、热辣、汤稠,在这个熙熙攘攘的菜市场里,每到饭点这里一定是大排长龙。
但值得一提的是,总店的料会更足,分量也要多一些,要比我上次分享的那家分店多很多。
推荐给大家必点单品是豆腐、猪肝沿、猪肝、鱼丸、米血糕。
这里很少接待游客,更多的客源是这条街的老街坊,老顾客,这些老摊主们几十年如一日地经营着不大的摊位,讲的是一个货真价实。
湖光路上的咸饭店越来越多,但是没一家能火过“湖光咸饭”。跟阿姨闲聊才知道这家咸饭做法讲究,先将三层肉慢熬出油,用新鲜鱿鱼干、虾米热油翻炸,直到香味飘满街巷,再沥出酥脆的鱿鱼干、虾米和猪油炸,放入洗好的米中。咸饭做法简单,无非是胜在材料,如果硬要说说什么秘密武器,那就是煮饭用的是早已熬透的猪骨汤。
当一勺咸饭入口时,我忍不住想点赞,8块钱花得值!有妈妈的味道,却好过妈妈的味道。米粒十分Q弹,即使经过多次搅拌,仍然粒粒分明,嚼头足,配上蔬菜、肉丁、海味,饭香和肉香愈发显现,到最后居然有点舍不得吃完。
和咸饭最配的是猪肉丸子汤,5元一碗。
老城区大同路上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店面,一家老店了,到了饭点店内都是爆满,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工作小青年,一份汤、一份咸饭是标配,再点上一份咖喱牛排和拌青菜,可以满足啦!
牛肉汤有一股中药味儿,。里面的牛肉非常的大块儿,味道很好,很特别的味道,比想象中的多很多。浓郁的肉香和药香混合在一起,每一口都是滋补的味道。推荐给朋友后,他几乎每周都会过去一次,强烈推荐牛肉汤。女孩子小份的完全可以。牛肉汤是可以免费再续的。点个大大的赞。
另外牛肉丸、牛肉面、牛筋、牛杂、牛肉羹都是真材实料,浓郁的汤头,每份的料都很足。牛肉面量很足,男孩子中份足够了,每一口都能吃到大块的牛肉!简直不能再满足!
温馨提示,要不在乎环境哈,也不在乎老板的态度哈,好吃才是王道。
走到哪里好像都会有突然肚子饿的情况,顿时想要随手来一份小点,图个开心而已。厦门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很多,但这些小点总有它们“傲人”的一面,能吃到,是幸运的。
阿吉仔【茶点】
说到阿吉仔基本没有多少本地人不知道。每天早上都一定会有老白头的阿伯阿嫲们,在八市内买完菜也要在这排上五分钟的队,买上几盒回家去,作为佐茶小点。个人比较椰子饼,糯糯的,实实在在的椰子颗粒,口感极好!
桔红糕
糯、香、甜、不粘牙!作为茶点和零食,感觉棒棒哒!
马蹄酥
质地松软,油润酥脆,香甜味厚,热热的吃更加美味!
凤梨酥
甜而不腻,外皮很酥,馅料很糯
椰子饼
颗颗椰肉很满足。
在开禾路上,相比浮屿面线糊、大同鸭肉粥、明月虾面的人声鼎沸,进店的少有寻觅而来的外地游客,反而多得是那些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老主顾。每天早上,从营平菜市场出来,顺路到店里买一包蜜饯回家配茶,已经成了周围老厦门人的生活日常。拿话梅、冬瓜条、橄榄条配茶,这大概也是中国其他地方不常见到的生活习惯。
阿迪蜜饯店的招牌早已成了老厦门人心中古早味的代表。
生产一斤蜜饯起码要消耗四五斤水果,而蜜饯作为一种零食,定价自然亲民,大多不超过20元一斤。
干李片
果肉q弹,接近原料新疆酸甜半边梅的口感
酸味少些
适度好入口
肉质饱满
长相喜人
梅饼
梅肉厚实,细腻绵软
酸甜口味,酸味突出,梅香够足
而且无核吃起来很方便
一个又一个停不下来。
青津果
这个果子可不一般
本地人叫他“青果鼓”
夏天大家爱买这个口味,开胃消食
深褐色是因为有添加多种中药熬制
选用新鲜的橄榄为原料
酸甜交杂,咸味略重
果脯无核
口感和新鲜橄榄相似
不会干硬
是老年人也可以吃的那种
陈佳甜品也是开了很久的老店,是不少人的甜品首选。在厦门,陈佳绝对是老字号的甜品店了。位于中山路商圈,门面不大,也不起眼,却是人气满满。他们家的西米露系列和24味苦茶特别有名气,原味的龟苓膏,最为简单,上来后给一个小碗,和一把带着童年回忆的不锈钢汤勺,一小壶糖水,如果点其他口味就会另给一碗相应的蜂蜜水、椰汁、淡奶,古法中草药熬制的龟苓膏质稠味苦,单吃不同于市场上常见龟苓膏,有着显著的苦涩,可能大多数人接受不了,但舀一些放在小碗,拌上糖水,中和了苦味又带着淡淡甜味,清热爽口。
香芋西米露,强推,西米qq的,香芋糯糯的,甜度适中,我不爱吃甜,很能接受。温热的味道不错,冷的更好吃。
说起薄饼,就不能不提镇邦路上的老郭。厦门人管春卷叫薄饼,其实全名是油葱糖薄饼,但它和葱其实并没有关系。做法是把油葱糖、酸萝卜、芫荽、肉松、花生末等等包进薄饼里。
老板先铺好饼皮,贴上3片糖,再逐一放上酸萝卜、芫荽,浇上甜辣酱,最后撒上一大勺花生末和肉松。
一叠一卷,薄饼就做好了,小巧玲珑的一只,味道有酸有甜,有咸有辣,脆韧丝滑的口感兼备,无比奇妙。所以厦门人也称之为“咸酸甜”,可以用来饭前开胃也能当做饭后零食。
案台很小,但是人多的时候,老板能一次性做3个,这时挤挤攘攘的台面就热闹得壮观!
厦门很小,所以许多路程都是步行,这样一天的负重感如期而至。晚餐,就显得尤为诱人,不一定需要吃太多或者多好,实实在在的可以有个地方,让人坐下总结今天的行程和规划接下来的行程就好。
画风很美好的一家店,位于文艺小清新的曾厝垵,地址位置绝佳,傍晚时分吃点海边,海边走走,岂不是很惬意。店铺虽处景区之地,但价格公道,口味很赞,别的不敢说,但食材选取绝对的新鲜,吃海鲜最关注的不就是这一点嘛。
推荐他们家的龙虾和黄金蟹。
每次吃他们家的龙虾,我都会就得我以前吃的都是假龙虾,这才叫龙虾好么,虾肉新鲜,肉较嫩滑细致紧实Q感十足,因为有龙虾的汤汁做辅料,底下的粉丝也特别鲜甜很入味。色香味均也深深的征服了我。
第一次吃黄金蟹的时候,脑海中瞬间跳出一个词,肉罐头,尤其是螃蟹刚上市的时候,螃蟹更大更加的肥美,满满的都是蟹黄和蟹肉,完全可以勺子挖着吃,蟹爪和蟹钳的肉都非常多,尤其是蟹钳的第二节,打开以后一整块放嘴里,肉质细嫩,简直太爽了!整个蟹头壳里面全部都是蟹黄,平时蟹黄吃多了会很腻,但这次完全没有那种感觉,口感很好。黄金蟹真的是一种很实惠的蟹,一只黄金蟹足够两个人吃了。这种蟹的壳并不厚,但感觉密度很高,所以很硬,大家吃的时候的小心。
温馨提示:因为我前几次去的时候都会等很久,所以用我赤裸裸的教训告诉你,为了避免排队等候,去之前记得提前预定哦。
一家有点历史的小店,七十年传承,位于充满市井气息的八市,和阿吉仔,141大排档在同一条街上,赖厝埕扁食就是以前老厦门嘴中的扁食嫂。赖厝埕扁食有多出名?大概不是满墙的牌匾可以说得明白的,到网上一搜,从社区到城市,上过电视、报纸、公众号,甚至连新加坡的节目都上过。
扁食就是北方人说的馄饨。厦门的扁食在馅料上和北方不同,用的是新鲜瘦肉和扁鱼干合在一起打成肉泥,再用薄如蝉翼的面皮包裹成粒,汤是用猪大骨熬出来的,吃的时候再点缀些青翠的香葱或芹菜末,撒些胡椒粉,味道清甜鲜美,让你忍不住想吃第二碗。主打拌面和虾仁扁食。拌面很有弹性,呈透明状,他们家的酱比起别家,颜色略淡,偏橙,味道稍甜。这拌面酱还挺费工夫,由6种酱混合调制而成。虾仁扁食皮薄且Q,馅饱满厚实,虾仁被肉严实包裹,咬一口即可看到,汤由猪骨熬成,香醇浓郁,骨汤之中还加有冬菜,味道很特别。
“赖厝埕扁食店”是厦门人心目中最古早的小吃店之一,店门口的巨幅照片上,扁食嫂邱素华婆婆依旧笑眯眯地站在那里,仿佛在招呼你进来坐坐,吃一碗她亲手做的扁食。
在拥挤着各类美食的局口街上,除了遍地的沙茶面,想找点不一样的沙茶味,想必就是这家烤肉了。
这里的东西种类很少,烧烤也就只有烤肉、烤鸡腿、烤翅、一口肠、鱿鱼、虾这六种。
店里的招牌沙茶烤肉,15元8只,上桌就有面包片、生菜、和一大碗热热的沙茶,似乎烤肉并不是主角。店里的烤肉串比较小,用的猪里脊肉,先在酱汁里腌过几分钟,然后上烤架一字排开。因为要蘸着沙茶吃,所以肉本身没有腌制的很入味。
随肉附赠的一小盘青菜,本以为是没有味道的生菜,没想到也是经过腌制的,花菜酸、生菜、萝卜酸,酸菜、黄瓜、西红柿,酸酸甜甜,用来搭配烤肉无比清爽。
切片面包都是从另一家老字号“特香包”买来的,在这里顺便烤了一下,口感更好了。
据说沙茶酱放了70多种配料,与其说是来吃烤肉,倒不如说很多人其实是奔着他们的沙茶酱来的。
和一般的烤肉不同,老思西的沙茶烤肉充满了厦门特色,肉串小,味道淡,吃法也颇为讲究,烤肉一定要蘸酱吃,所以不少人第一次吃是很不习惯的。甚至觉得一点都不好吃。
吃的时候,最好是烤肉串和面包片沾上正宗地道的沙茶酱,搭配点生菜一同食用,沙茶酱的甜香加上腌制小菜的爽口,还有烤肉微微的烟熏味。
入口虽不至于多惊艳,回味无穷的味道却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现在想起来还馋得很!
一口肠,也是个小人气王,口感确实不错,尤其是外皮,烤过很有嚼劲。
沙茶酱的味道是真的与众不同,貌似是可以单独出售的。
老厦门大概都知道这家小笼包,在横竹路35号呆了将近二十五年,周边一切都在变,只有它固执地一直在这里。这里的客人,大部分是街坊邻居,经常看到他们从八市买了菜,拎着大包小袋在这里解馋,大老远跑来吃包子的老顾客也不少。
甚至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无奈因为小店没有招牌,经常找不对地方无功而返。
想在这里吃上一笼新鲜包子,你只能选择拼桌,不管是走路来还是开豪车来,都要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有时候连桌子都没有,只能在椅子上开动。
记得要尽量早去哦,我之前有几次过去晚上七点多就没了。
所有吃货都有一颗深夜不甘寂寞的胃
茫茫闹市之中,凌晨觅食
寻找深夜飘香的源头
填饱这张不安分的嘴
不管旅途有多累
来上热腾腾的一顿饭
才对得起下半夜入眠的心
局口拌面【宵夜】
简陋的遮雨棚,暗黄的灯光,矮小的桌椅摆在破旧巷子里,再差的环境也抵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局口拌面从来座无虚席。
拌面精华所在的花生酱每天都有专人磨煮,真材实料,非常浓郁。只加花生酱和甜辣酱的拌面,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装在白色瓷碗里,酱香扑鼻。
除了最有名的拌面,店里还卖生烫和拌鸭肠。简易的木板上摆满新鲜的食材,锅里煮着清甜爽口的汤底,氤氲出热腾腾的白烟,一面一汤,就构成了中山路最有名的深夜食堂。
如果要说厦门人最割舍不了的小吃,海蛎煎一定榜上有名。又一家藏在旧巷子里的小店,离局口拌面不远,店名看上去实在普通,却号称厦门“最正港”的海蛎煎。
门口挥舞着铲子的海蛎煎师傅有三十多年的经验了,肥美的大海蛎和青蒜叶一起下锅,浇上地瓜粉糊翻炒一会儿,再淋上鸡蛋液,老师傅每天要重复这样的动作几百次。炒出来的海蛎煎外酥内嫩,鲜美多汁,Q弹爽口。在小碟子里倒上点厦门特有的甜辣酱一蘸,就是从小吃到大都不会腻的家乡味。
佘阿姨花生汤,从以前推着小车摆摊到现在搬进店里,无论多晚想吃都会等你。卖了37年,是几代人共同的深夜记忆。
每到晚上总想吃点甜甜的带汤的,煮到绵软的花生,入口即化,在汤里面打个蛋,口感丰富又营养。
还有海蛎饼、油条、发糕等各种琳琅满目的古早小吃,价格都十分便宜,每一样搭花生汤都是绝配。
掀起全厦门酸笋面热潮的阿二酸笋面。熟悉的人都对农村小伙跑来城市淘金遇挫又偶然卖酸笋面发家的故事不在陌生。
大冰柜整整齐齐码满了配料,荤素都有,可以各凭喜好各自组合。把配料煮沸以后,再加入面或者粉。醇厚的汤底配上酸度适中的鲜脆酸笋,一碗解酒的酸笋面就诞生了。
十几年来,阿二酸笋面就藏在思北的小旮旯里。总有人抱怨第一次去很难找到,它却安慰了一个又一个宿醉的胃和灵魂。
怎么样,要不要走一圈。不要怕吃不完,吃不完可以兜着走。
能吃就是福,吃多都是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