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3
- 收藏40
- 评论0
- 赞16
+1
出发日期/2014/12/30
天数/4天
玩法/漫游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因为它有着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的园林,因为它有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因为它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韵,因为它还有着“被现代包围着的古老,被古老衬托着的现代”的美景......
前几天,作为一名来自重庆的苏州“行客”,俺前往苏州,专程去体验了一把苏州冬天的味道,徜徉在曲水姑苏冬日的温暖阳光里,慢品苏州园林,欣赏姑苏昆曲,漫步山塘老街,游览江南水乡,饱赏太湖美景,最后聆听着“寒山寺”的新年钟声走进了2015年。
冬游苏州,时光很慢,幸福很长。冬天的苏州,历经春夏的热闹,秋冬的沉淀,终于回归她江南水乡的温婉宁谧,入了冬的苏州反而越发的温润如玉,风雅灵秀。
园林、昆曲、水乡、古韵,我们因天生丽质的姑苏而流连,为小桥流水的水乡而驻足,4天3晚的体验时间虽然短暂,但面对天生丽质的姑苏美景,还碰上了连续三天的好天气,让我们这次的“冬游苏州幸福季”旅程非常开心而圆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感谢苏州,感谢苏州的朋友们,还要感谢同行的小伙伴们,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天天开心,事事如意。
此次“冬游苏州”,就从苏州著名的平江路开始了......
平江路是一条傍河的小路,北接拙政园,南眺双塔,全长1606米,是苏州的一条历史悠久的经典水巷。平江路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并至今保持着活力,其河名为平江河,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
住在平江府的那些天,每天几乎都要从平江路经过,却总是匆匆而过,一直也未能细细地来品味这条老街。
与同是苏州老街的山塘街相比,平江路充满清静古朴的生活气息,少了商业气,保住了市巷旧貌,更大限度地留住了民情风貌。
平江路上的民居多依河而建,上了年纪的老房子,白墙青瓦,木栅花窗,木料多用棕红或棕黑色,清淡分明。外墙多已斑驳,却如丹青淡剥。那班驳的粉墙和深深的巷陌,似乎在向后人默默地诠释着历史名城的掌纹与传承。墙面剥落处又攀生出许多的藤萝蔓草,随风摇曳,神采灵动。江南的匠人的心思玲珑,把园林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突然想起了现代诗人戴望舒写的那首《雨巷》,其实,诗中的描述的“雨巷”,就是这平江路上的那条丁香巷。
接着是耦园,此时已经是“近黄昏”......
太阳透过窗棂......
耦园外,美女帅哥兴奋地来个大合影,俺这个老头子就靠边站了吧,哈哈
夜游金鸡湖
这是举办电影“金鸡奖”的大厅......
第二天的第一个景点是古镇同里,08年俺曾来过这里,却在前往同里的游船上撞破了头,去医院缝针而错过了诸多美景,而今再次行走在这水乡古镇,想起往事,怎不让人感慨不已啊!
上午游罢同里,下午来到太湖边的启园,寻访当年康熙爷的足迹,顺便看夕阳西下的太湖......
远处的亭子据说就是当年康熙爷的登临处......
走上康熙皇帝御码头,牌坊上书“光焰万丈”四个字......
亭子上写着“虫二”二字,意即“风月无边”,呵呵......
启园也是大型古装奇幻电视剧《水月洞天》在此取景地,不错这电视剧俺没看过,呵呵......
看看启园内的风景吧,漂亮的园林,江南的味道......
午餐前,先听了段昆曲,然后前往木渎古镇......
太湖边,红日西沉,渔歌唱晚,如此美景,真是醉了......
太阳由亮到白,由白到黄,由黄到红,该长焦出场了......
慢慢滴红了.......
此刻,一只小船快速地驶进了画面,红日西沉,渔歌唱晚,达到了这日落的高潮,实在是太美......
红太阳慢慢滴落山了......
几乎快看不到了......
太阳落下去了,天空中似乎还意犹未尽......
最后一片,看日落的小伙伴们,片子由SUPER川川2012拍摄......
午餐后,回到苏州城里,从虎丘走到山塘街......
在七里山塘又等到了一个日落,美丽的黄昏......
山塘街,是苏州的一条千年老街,在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
自古山塘街就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这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街上店铺林立,河上小船穿梭,典型的江南“枕河人家”的味道。
这组片子,拍摄于2014年最后一天的傍晚,我们那天是先游虎丘,再去山塘的,目的是去这个千年老街寻找寻找“老苏州的味道”。不料那天的运气不错,到达山塘街时正好是黄昏时分,弯月般的石桥,白墙灰瓦的古宅,被夕阳浸染的一片金黄,真是美不胜收啊!
夕阳西下,就去山塘老街里转转,寻找“老苏州的味道”,山塘老街全长360米,却是山塘的精华所在,被称之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还是先风景后人文吧,这里是靠近御碑亭的街口处所拍
桥上看风景......
在山塘街,通贵桥上,俺最喜欢这个地方,拍了无数张......
傍晚时分的老街还是挺热闹的,呵呵......
到了苏州,还是去接接地气哈
看看苏州那个名列“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同里古镇吧!
还是先看看介绍:同里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种、生息繁衍。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吴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同里原称“富土”,先秦已成集市,隶属会稽郡吴县,唐初,因其名太奢,改名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一直延续到今天。
“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在同里,几乎是“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园,古镇同里特有的水乡风貌,就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的典型和样板。
记得08年俺第一次到苏州时,就是因为周庄的商业气氛太浓而舍弃周庄而选择了同里,当年是坐游船沿“京杭大运河”走水路到的同里,而且俺那次还因为在游船上撞破了头,留下了“红”运当头的记忆不说,去医院缝针而错过了同里的诸多美景......
此次来苏州,俺最想去的地方,自然就是同里了。也是想啥就来啥,此行苏州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就来到了同里水乡。当然,由于此次我们在同里只安排半天的时间,连同里的“一园二堂三桥”都没走完。游了退思园,也走了三桥,还坐着摇橹船,在水乡河道里转了一圈,但嘉荫和崇本二堂及其他景点就没时间去了,呵呵:)
上片吧,就先看看同里的退思园吧:)
退思园集清代园林之长,小巧精致,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趋味横生,堪称清代江南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园主任兰生,曾贵为朝廷布政使,因为镇压捻军不力被革职。还乡后建造了这个园子,取《左转》“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取名退思园,多少带点闭门思过、以求解脱的意境。
感觉这里最精彩的是内园:那贴水而建的亭台楼阁、曲桥回廊以及古香古色的建筑,实在让人流连忘返。
导游毛导正在热情的讲解一扇门的典故
俺的工作照,呵呵
游罢退思园,接着坐上摇橹船,穿梭在水乡古镇的小桥流水间......
这位穿红衣的就是“船娘”,在同里纵横交错的水路上,看船娘轻轻地划着小木船,听船娘用吴侬软语唱着“太湖美”、“茉莉花”,再赏着眼前江南水乡独有的“小桥、流水、人家”,怎不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游了一圈上岸,船娘划船离开......
再上得岸来看看风景......
同里的“影视基地广场”
美女端着的就是苏州著名的特产——鸡头米
同里距离苏州市区仅27公里,从苏州到同里的交通是非常方便的,苏州火车站北广场客运站有直达同里的客运班车,每15分钟一班。而且苏州汽车北站、南站都有到同里的车。同里适合自由行,边走边玩,一天时间足够
游罢姑苏的水乡,今天来看看苏州的园林吧!
苏州,是一座典型的园林城市。“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苏州城这个大园林,苏州的闻名于世,也正是在于她那些斐声海内外的古老园林。
初到苏州,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小桥流水的风光,就是矗立在街头与园林相关的路牌。顺着路牌走下去,你一定就能找到那些闻名遐迩的园林。其实,“走进园林,你也就走进了苏州”。
在苏州的园林里,最具代表性的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他们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的四大园林代表,今天就带大家走进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吧:)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拙政园最初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来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一个仕途失意的御史王献臣归隐苏州后买下这里,立志作“明代陶渊明”的他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 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将此园取名“拙政园”,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当然,也就确立了该园的文化底蕴,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的,是“高压下的风花雪月,苦闷中的闲情逸致。”
不过,园子建成后不久,王献臣就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将整座园子输了出去,后来又数度易主。现在的大部分园林建筑,是清咸丰10年该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的,分东、中、西三个独立的小园。
这组片子,拍摄于2015年1月1日,元旦那天的清晨,应该算是俺2015年的第一拍了。记得那天凌晨在寒山寺听完新年的钟声,又去吃了“年越面”,回到酒店安顿下来已经接近凌晨两点了,囫囵地睡了四个多小时,六点过就起床,早餐后就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出发前往拙政园了。
也许是新年第一天吧,大家都还沉浸在“跨年”的欢乐里,头一天玩的太嗨了,清晨都还在床上“梦周公”,那天早晨,本该人流如织的拙政园却异常的冷清。那天的天气却非常不错,天很蓝,和煦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感觉很是惬意。
上片吧,那天,我们带着淡淡睡意,些许好奇,在新年的第一天,漫步在号称“华夏四大园林”的拙政园,真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啊,呵呵
走进大门,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芙蓉榭,夏天这里开满了荷花,冬天却显得有些萧索......
“天泉亭”外的草坪竟然还是老样子
这里是中部园区,也是全园精华之所在,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
这应该就是中部园区最著名的建筑,也是拙政园的主建筑远香堂了。
远香堂为四面厅,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是园中赏荷的好地方,可惜现在是冬天,没有荷花,只有含笑花了,呵呵.......
著名的“小飞虹”,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桥的北面是香洲......
沿香洲再往西走,走到宜两亭后,就来到西部园区了。
左上角这个“与谁同坐轩”最为别致,盖因名自苏东坡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小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又叫做“扇亭”。
在亭子后面山上有一座高大气派的八角形双层建筑,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叫做“浮翠阁”,可惜现在是冬天,这景象看不到了,呵呵。
天越来越蓝了......
走出拙政园,不远处的“忠王府”大门......
看看那个号称“吴中第一镇”、“吴文化聚宝盆”的苏州木渎古镇吧!
春节已过,春天已经到来,看来俺这个“冬游苏州”系列得抓紧发了呢,呵呵:)
木渎古镇位于苏州西郊的灵岩山麓,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的格局为江南诸古镇少有。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木渎古镇历史悠久,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文化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目前木渎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誉。
我们那天是游完太湖湿地后到达的木渎,根据主人的安排,我们那天应该是在木渎那个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虹饮山房”里写书法“考状元”的,但俺对书法实在是外行的很,就主动选择了放弃,脱离了大部队,独自一人在古镇上转了一圈。
因为那天小伙伴们“考状元”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因此,俺在木渎古镇的游览时间也只有四十分钟,时间太短,无法细细品味,也只能走到哪儿算哪儿,走马观花了......
这里就是进入木渎古镇的水码头......
又一个小码头,我们就从这里坐“摇橹船”进的古镇......
船行水道......
摇橹船的终点:乾隆皇帝六到木渎的“御码头”。
离船上岸,被这样一支队伍迎接,俺顿时就有穿越了的感觉......
这就是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虹饮山房”,在门口拍了一张赶紧溜了...
先在“御码头”附近拍几张......
来到乾隆爷曾休息过的地方,找找朕的感觉,继续拍......
远处有一美女,难道是朕的爱妃......
进入古镇老街
这些大门里应该都有故事,可惜没时间......
又是一条水巷......
木渎古镇上有私家园林三十余处,因此木渎也有“园林之镇”的美誉,这里是古镇上最有名的严家花园,可惜俺刚进去转了不到一刻钟,就接到集合的电话,只好急急忙忙地赶回停车场了,呵呵
游完“吴中第一镇”的木渎古镇,午餐后我们又回到苏州城里,去“吴中第一山”的虎丘领略号称“东方比萨斜塔”虎丘塔的雄姿。 大文豪苏东坡就曾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为了不留遗憾,俺每次去苏州,都会去虎丘一游,呵呵:)
虎丘,亦称虎丘山,在苏州市的西部,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就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得名。内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虎丘塔)、剑池和千人石。
在停车场下车后,经过“吴中第一山”的牌坊,步行前往虎丘山......
桥下就是山塘河,由此行船可到山塘街
下桥不远处,就是虎丘山的第一道山门:虎阜禅寺。
大门上书“山清”、“水秀”四字,宋时此寺名为“云岩禅寺”,清朝时改名为虎阜禅寺。
前面就是二山门,也是公园的大门......
正对着二山门的是著名的“拥翠山庄”,山庄门前的照壁上刻写着“龙、虎、豹、熊 ”四个草书的大字,据说这是一座依山势而建的小园林,里面没有水。我们只是在门口看了看,没有进去。
继续往前走,就可以看见著名的“试剑石 ”了,这里据称是古代吴国铸剑高手试剑所用......
再往里走,就是虎丘的中心 千人石了!该石因平坦入砥、可容纳千人而得名。正北的石壁上,镌刻着著名的“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据说这四个字是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
沿千人石往右,就将到达“大雄宝殿”,此时距离著名的虎丘斜塔(云岩寺塔)就越来越近了。
从大雄宝殿往右,有一处观景平台,可以远望苏州城......
远望苏州城......
过小吴轩、御碑亭和后塔院,著名的虎丘斜塔(云岩寺塔)就在眼前了
该塔为平面直角砖塔,共七层,高47.5米,始建于五代,建成于宋代,是古老苏州的标志和象征。自明代起,由于地基原因,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 40 ,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走过虎丘塔,从另一条路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