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7
- 收藏26
- 评论60
- 赞57
+1
出发日期/2015/08/20
天数/2天
人均费用/1000元
人物/闺蜜
玩法/短途周末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
爱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随风
狂笑一声/长叹一声/快活一生/悲哀一生/谁与我生死与共
-----------------------周华健《刀剑如梦》
去年考研成绩很不理想,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二战。期间虫虫来学校看我,说她粑粑给她报了个团,要去曲阜和泰山,但具体她也不太清楚。被复习逼疯的自己顿时就心动了,打电话给麻麻,问我可不可以一起去?得到许可,虫虫打电话给她粑粑帮我报名,然后就这么愉快的一拍即合了。
我俩就欢快的去曲阜泰山过七夕了。哈哈,就是这么矫情。
说来也是巧合,今天下午四点出成绩,我在这里写游记。考完试才慢慢把照片整理出来,有些细节和导游讲的典故都忘记了。我尽量拼出一篇游记来供大家欣赏和参考。
不过说实话,我至今都不知道我们报的团是什么名字,虫虫也不知道,我俩就稀里糊涂的踏上了旅程。
14年一起去了苏州上海,今年复习时间紧张,一年一约只能报个团,待到今年要好好玩玩,暂时计划是西安或是广州。
那段时间我俩爱上了一首歌叫做刀剑如梦,也就是背景音乐。
我愿与你生死与共。
所谓旅行,就是带一个能装的大包和不能装的朋友。
所谓旅行,就是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看世间繁华,人情冷暖。
这一世,庆幸有你陪着我。
因为是跟团去不需要做什么攻略,所以我就轻装上阵了。
带着前几天和虫虫去逛街买的一样的T恤,带了一大包吃的,带着相机和自己。
虫虫爸送我们到集合的地点,途中还换了辆车,然后导游上来做自我介绍,我现在已经忘干净了。
走了很久很久,在路上,虫虫忙着吃,我忙着闹腾,一路上都是哈哈哈哈哈的笑声。
前排座位有个小男生,虫虫很心水他,因为他一直静静的看着自己的书。盗墓笔记还是神马来着。原谅考完一次试就失忆的我吧。
同行的还有虫虫粑粑的同事X阿姨一家,阿姨是个很开朗的人,弟弟不太爱说话,叔叔也不太爱说话,所以一路上就是我们三个在哈哈哈。
一出门就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也不知道是为啥,就是睡不着。
为了确保人都来齐了,导游哥哥点名,叫到我们前面的那个阿姨,叫了三次她才答到,导游小抱怨,她说:“慢三拍啊”,把我们笑的呀。
以前很抵触报团,因为觉得时间都浪费在车上了。而且也不自由。可是这次觉得还好,虽然后期也有神马各种推销,但是同行的人儿都还不错,两天的旅程,大家都可以坐下来聊聊天,也基本知道了各自的情况,小朋友比较多,车上也很热闹。
大家出门都不要忘记带身份证啊。
播报一个小插曲。导游收身份证和学生证办理入住手续和门票半价。
虫虫:“你带身份证了吗?”
我:“带身份证干什么?”
虫虫:“你没带吗?我还想着要提醒你带身份证,后来想了想怎么会不记得带。”
我:“身份证还在学校呢,我没带回来”
阿姨:“身份证这个东西,人在哪它就在哪儿”
我:“那怎么办?”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咳咳,收身份证了,走到我这里来了。
导游哥哥看着我,心一硬,不要脸了这么多年,不差这一次了。
“叔叔,我还不满18岁,木有身份证。”
他听完就哦了一声,然后走了,走了,走...了....
他就往前收去了,正好电视上在放一个电影还是什么,有个女人的车在路上被查了,警察说:“你的车今天限号不能出门你不知道吗?”
我迅速嗲嗲的跟了一句:“可是人家昨天就出门了,一直在这儿堵着....”
哈哈哈哈哈哈,一片哈哈声,算是蒙混过关了吗?
大家不要学我啊,出门要记得带身份证。
短期团,各个城市的旅行社应该都有很多,就不介绍了。关键是我们报的也不知道名字。
潍坊到曲阜泰山还算是比较方便,我和虫虫也算了算如果自己来的话,大体的花费是多少,估计只会多不会少。
报团是499还是599来着,我也记不清了。真是很抱歉。大体就是这个价格,包括来回路费,住宿一晚的费用(住的地方还不错,双人标间带独立卫生间,含早,),三孔和泰山的门票,一中一晚两顿饭。至于曲阜好像是30块钱一天,包括饭店到孔庙,孔府到孔林,孔林到饭店。这个要自付。再就是从泰山天外村广场到中天门的观光车也是自付30元,应该是,我记不太清了。缆车是100元。自由选择上山方式。但是时间有限,下午一点就要集合,因为导游要带我们去一个游客中心,就是买东西的地方,如果不去这个地方的话,我和虫虫就可以爬到玉皇顶,再散漫漫的下山了。但是很可惜,我俩坐缆车下来的。这个后面说,稍微有点丢人,不能放在最前面。
下午差不多6点多到的潍坊吧。虫虫爸来接我们,然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这次旅程就到此结束。
先大体说了一下我们的行程,也就是大家想看的干货。然后我就开始废话了。
发张我和虫虫的照片,镇宅。哈哈。
很喜欢曲阜。是个很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喜欢它保护老城的态度,喜欢它悠哉的时代步伐。
进入曲阜的时候,导游介绍说曲阜老城区内所有建筑的高度不允许超过孔庙大成殿,也就是说建筑限高24米。瞬间就有了好感。当时去苏州,也是城市建筑限高,就把那种历史的沧桑感保留的好好,所以对曲阜也充满了好感。
潍坊不太擅长保护老城,包括呆了很久的烟台也是,所以对于老城保护态度特别好的城市总是充满了感激。这是对历史的传承,是文化的传承。不是说你翻新或是在原址的基础上重建或是故意做旧就可以拥有的,那种历史沉淀下来的味道,那种韵味是现代技术达不到的。那一砖一瓦都刻着历史的印痕,诉说着它们曾见证过的故事。
所以,这个城市,值得停下脚步来慢慢品味。只可惜报团让我们只能匆匆来匆匆去。没关系,我们还会再回来。
穿过厚厚的城墙,真有种穿越了的感觉,在曲阜可以好好拍一拍片子,如果不跟团随意走走的话。简直是一步一景,都可以拍出很有感觉的片子。毕竟我是带着御用麻豆来的。
有一种观光马车,看着那矫健的大腿,就好想上去抱一抱啊。马儿啊马儿,我不是归人,我只是过客啊。至于价格,我木有问啊,你们去了可以自己打听一下,顺带杀杀价。
曲阜明故城,如果航拍的话是什么模样,我不知道,但是我感觉像是一座大大的城池。
想起紫薇唱的梦里,为你筑爱的宫墙。
记得导游说,还是谁说,孔林的第二道门是当年鲁国的北门。
只可惜,现在留下的是明代的建筑了。
我们穿越时光,也难见当年鲁国的风光了。
先发几张我的麻豆的照片。这可是我的虫虫。 恩,我们认识快9000天了。
万仞宫墙。原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从这里便可以进入孔庙。我们在这儿等着导游去买门票。
从城门走,那种厚重的历史感,摸摸城墙(别学我),仿佛千百年的历史在眼前一帧帧闪过。
这四个字是当年乾隆爷到曲阜的时候写的。
用以赞扬孔老夫子学识渊博高深。
这就是挂着定焦头出来玩的好处,建筑基本拍不全。只能拍细节。
穿过一道道门,去听万世师表孔老夫子一生的故事。
孔庙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避暑山庄木去。
中国四大名园,避暑山庄木去。恩,该去了。这样就全了。
棂星门。四根石柱顶端为四大天将,中间平梁上是火焰宝珠,以象征此门由天将守卫而成为参天立地的天门。孔庙设棂星门,意为祀孔如祀天。另外,孔庙有碑记:置棂星门“取其疏通之意,以纳天下士”,无论任何地方,只要设有棂星门,那么它的门扇一定是由棂子结构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庙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学士都来学于此。【出自百度文库】
棂星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幢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在封建社会,所有来曲阜祭孔的官员,无论职位高低,来到孔庙前见到此碑,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崇之意。此碑始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现仅存东面一幢。【出自百度文库】
孔老夫子,小女子这厢有礼了。
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学者胡缵宗手迹,坊上有平面浅雕云龙戏珠,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俗称“朝天吼”,坊后有一座单孔石桥,上设龙陛,名曰“泮水桥”,桥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经明城正南门西水门入护城河。此桥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意思是说孔子集圣贤之大成,始终而一。“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在古代奏乐时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玉振的原意为一首完善的乐曲。孟子将孔子思想比喻为一首完美无缺的乐曲,在这里借用孟子语意,是说孔子思想完美无缺,集古圣贤之大成,以达到绝顶的意思。【出自百度文库】
原谅我。由于考完试失忆了,导游讲的都记不住了,只能回来查百度百科和文库,所以只能这样给大家介绍了。不过跟团的好处就是,导游会给你讲各种历史典故和野史,在玩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
“太和元气”说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
“至圣庙”坊,原名为“宣圣庙”坊,始建年代未查到记载,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的庙图上已有“宣圣庙”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宣圣庙”为“至圣庙”。此坊为汉白玉石质。“至”即至高无上的意思。
太和元气坊位处孔庙第一进院落。此院东西各有一座木坊,东为“德侔天地”,西为“道冠古今”。此二坊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重修,三间四柱,上面是牌楼,六重四拱,坊下各饰有八只石雕怪兽,中间四只为“天禄”,两旁四只为“辟邪”,异常古拙。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意思是说孔子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如天地一样大,孔子思想是空前绝后,无论古今还是将来,都是至高无上的。
【均出自百度文库】
棂星门的櫺字,已经从中间斜着裂开了,为何呢。
问文革。
虽说儒家也并不是至善至美,但是孔老夫子乃是一代名师。
就像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圣时门。原为孔庙正门。
孟子认为孔子是圣之时者,终始而一的圣人,是最适合时代的圣人。
无论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朝代,孔子思想都应成为正统思想。【出自百度文库】
千年的古树,千年的记忆,如果年轮记得,那些年的故事,会不会突然哪一天就重现。
弘道门孔庙第三道大门,“弘道”二字出自《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赞颂孔子发扬光大了古代的正统思想,成为 “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此门意思可以引申为如果人们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就得踏入“弘道之门”,学习包括孔子思想在内的一切优秀文化,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出自百度知道】
这只龟驮的应该是成化碑。哦,其实它叫“赑屭”。虽然我都不认识。
成化碑被称为孔庙第一碑。只不过文革时期,被破坏了。所以碑上有复原修补的痕迹。
康熙御制碑。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导游说文革期间孔庙里这座碑没有遭到破坏,是因为它太重了。
因为重,免糟一难。
还有一碑据说,是朱元璋所赐,因为朱也是农民起义,免遭一难。故一红卫兵在碑上写了一个留字。免于一难。
好在周总理当年说:“孔庙不是四旧,是文物”才没有被烧。
如果任由红卫兵闹下去,如今也见不到三孔了。
可留下来的历历在目的伤痕,除了对孔子的敬意,更是有一种深深的悲哀。
【对不起,各位。由于时间有点长了记不清,这是朱元璋的洪武碑。也就是有留字的那个碑,但是我没有拍下留字来。不好意思。差点误导了大家。】
奎文阁东西阔30.1米,南北深17.62米,高23.35米,三重飞檐,四层斗拱,檐下八根八棱石柱,内部结构为层叠式木架,阁两层,中间夹暗层,原上屋藏御赐经书,暗层藏印板,下层藏御香帛。【出自百度文库】
偶遇一家四口。都穿着汉服。恩,这才是来三孔应该穿的衣服。我感觉。
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像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据说乾隆来拜孔子时,因为是来拜师,所以是步行,走的有点累了,就靠了下这颗树,也不知道是不是身上有点痒,在树上蹭了几下,结果一颗树的皮就有点呈龙纹了,而另一颗生得像凤冠,所以就是龙凤树了。图中被顶着的是凤树,树皮有点波纹的就是龙树。树干上便长了龙的花纹。可惜凤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龙卷风刮倒,不得不用石柱支撑起来。这对龙凤树,相依千年后,而今凤树已经死去。【出自百度】
在十三碑亭院内出现了双檐穿插交错的拥挤现象。因此有人说这种建筑结构犬牙交错,两角相顶,巨檐相交,是古建筑学上所讲的“勾心斗角”。“勾心斗角”是碑亭建筑中的奇观,这种犬牙交错的建筑模式,也只有在孔庙十三碑亭的院落里才会出现。这种匠心独具的建筑美学,巧妙地解决了空间狭窄所造成的拥挤现象,不仅显示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更以一种文化现象留给后人不尽的思索。【出自百度文库】
导游讲的时候,但是我好像拍错了。这就是不认真听讲的后果。我拍的可能是斗角。钩心是屋檐插屋檐的样子。
先师手植树历来受到重视,“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将它和孔氏子孙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宋代米元章(米芾)将手植桧与封建统治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有诗为证:“矫龙怪,挺雄质,二千年,敌金石,纠治乱,如一昔”。
树东立有一碑《先师手植桧》,此碑立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字体酣畅,浑厚有力,是明代杨光训手书。
当年,孔子就是在这里为弟子们讲学的吗?
幻想的杏坛应该是很大很大的地方吧,其实并不大。
有一块姓党的石碑在文革中没有遭到破坏。也真是万幸。
不管怎样,孔子都是万世师表。不说别的,就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两点,有多少老师能做得到。
杏坛的建筑结构较为别致。这种结构在全国来说也是不多见的,四面悬山,十字结脊,巨角重檐,黄瓦朱栏,雕梁画栋,精美华丽,从四面观看形状一致,具有独特的建筑特点。亭周围有方正石栏,亭前水波花纹石雕香炉,传系金代遗物。【出自百度】
文革中遭到破坏,至今这一块缺角无处找寻。
历历在目的伤痕,历史只能铭记,不能重演。
虔诚的拜了拜孔子,拜托孔老夫子千万要保佑,这次考研成绩一路绿灯通过。
据说拜孔子很灵的。等成绩的我心里很焦虑。可是又知道没什么用处了。
在交卷的那一刻一切都听天由命了。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据《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诏名文宣王殿曰“大成”。赞颂孔子思想空前绝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贤之大成。【出自百度】
大成殿内除17座塑像外,还有10方巨匾(有的还未复原),正中是康熙皇帝手书的“万世师表”,光绪皇帝的“斯文在兹”,两侧是咸丰和道光的,南面是乾隆皇帝的“时中立极”等,门外正中“生民未有”是雍正皇帝的手书。【出自百度】
据导游说,孔庙的龙柱比故宫的还要好。以至于皇帝来祭祀的时候都要用皇陵包裹起来,避免让皇上看见。
大成殿前檐下为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柱高5.98米,直径0.81米,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下饰莲花石座。从底到上全部雕刻深邃,云龙腾起如飞,神态各异,远而望之,祥云之中蛟龙盘旋飞舞。【出自百度】
为避免侵犯别人的肖像,所以对于有正面或能认出来的人物都做过面部模糊处理了。
据导游说纪昀手书的对联,上联“安富尊荣”的富字上少了一点,意思是说衍圣公孔家官秩一品,富贵无顶。下联“文章道德”的章字一竖贯通上面的立字,寓孔子“文章通天”。镜头局限我也拍下来,就这样和大家说说了。
进了孔府有个重光门,就是一个独立的门,是个小门在正中间,导游说是皇帝去的时候才会开的门。当然我们去的时候关着,所以后面的路但凡能走中间我绝不走旁边。哈哈,唯我独尊。还说什么左边是文官还是武官之类的,我都忘记了。自行百度哈。
据导游说皇帝的女儿下嫁孔家,脾气不好还是怎么着反正就是难伺候,然后闹到了皇上那里。
乾隆帝写了这六个字给孔家,匾意为六代人和睦相处,生活美满。
话里话就是,要让着我闺女啊。哈哈。脑补的。
三堂堂前的“罚跪石”,导游说过去孔氏家族有人犯错,就要在这里罚跪反思。这就是罚跪搓衣板的出处。
看见了吧,赶紧过来跪搓衣板。
那栋四层之高的方型砖结构楼房,是孔府最高建筑物。房内一层有三米多深井一口,用盖板罩盖,外人入侵不能进入,可携家人应付不测,作避难之用,实际上是孔府的“金库楼”。
导游说孔府的内宅是孔府禁地,为了避免外人进入,在内宅门西侧院墙嵌放石雕流水槽,取名石流。挑水夫将水由此倒入,隔墙流进宅内水池,供衍圣公及眷属使用。也是为了防止有人投毒。好像是来着。有道禁门---内宅门与外界相隔。此门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内。清朝皇帝特赐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兵器,由守门人持武器立于门前,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
据说是慈禧赠与孔令贻的。
孔府还存着蒋介石送给孔德成的新婚大礼,白色的地毯和西式沙发。
摆设都还维持着以前的样子,恍惚间似乎还有佳人从远处翩翩而来。
这里面有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很长很长。
孔家的大宅院中也发生了许多事。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山东往事》报道,生活在曲阜小城,身处深宅大院、饱受传统思想侵润,秉持家法礼道的衍圣公府,在男女关系上,就像衍圣公府里古老的建筑格局所规定,内宅和前衙永远隔着一道"内宅门",传统婚姻制度死死地笼罩着这座千年深宅大院。但是,孔圣人的第七十六代嫡孙,清朝末年的最后一位衍圣公孔令贻,作为孔儒文化和孔氏家族的近代代言人,却不顾祖训,先后娶了四个女人。并且,身份显赫,贵为"天下第一家"的衍圣公府,孔令贻娶进门的四个人中,除了慈禧太后亲自指婚的权臣之女,其他三位的身份地位,似乎都有违孔家的祖训家规,一个是小商贩的女儿,一个是三十多岁未出阁的"老姑娘",还有一个竟然是未婚先孕的陪嫁丫鬟。
孔令贻为至圣先师孔子的第七十六代嫡系承传子孙。清代光绪三年,公历一八七七年,年近五岁的他,因为父亲过早离世,便依例袭封"衍圣公",成为世传"衍圣公"第三十一代。由于孔令贻年幼,所以孔府的内务便一直由母亲彭氏主管。彭氏的父亲曾做过军机大臣,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因此,慈禧太后对彭氏也非常照顾。不仅封彭氏为一品诰命夫人,并且经常召彭氏入宫伴驾。
光绪十四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八八年,六月,刚刚十七岁的孔令贻,随母亲彭氏遵旨进京入觐。孔令贻没有想到,这次进京之后,慈禧太后竟然亲自为他保媒,定下了婚事。
女方是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孙毓文的女儿孙氏,比孔令贻大一岁。
慈禧太后亲自做媒指婚,让孔令贻受宠若惊,再加上孙氏的父亲孙毓文,是大权在握的朝廷重臣,答应这桩婚事,既迎合了慈禧太后的心意,又攀上了朝廷重臣,于是,孔令贻和母亲彭氏不仅高兴地答应了婚事,还决定马上就在北京举行婚礼。两家都非常认可这桩婚事,于是很快就在北京孔府举行了婚礼。
在孔府档案馆,保存着一篇《衍圣公孔令贻奏为肯恩给假完婚事》奏折。从这一段记载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孔令贻为了和孙氏结婚,还专门向皇太后、皇上请了三个月的结婚假。
三个月的婚假结束后,孔令贻带着新婚的妻子孙氏回到了曲阜衍圣公府,并且在曲阜的衍圣公府再次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孙氏不仅长得年轻漂亮,而且性格温柔大方,所以深得婆婆和丈夫的喜欢。
但是,几年之后,孔令贻对孙氏的感情却慢慢发生了改变。结婚后的前两年,孔令贻每次进京,都会带上孙氏,备了厚礼,拜见岳父。可是,两三年之后,孔令贻对岳父孙毓文越来越疏远,并且对孙氏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即使逢年过节,也很少再去孙府走动。
孙氏的父亲孙毓文是一个非常善于投机钻营的一个人。他由工部侍郎直接被慈禧太后提拔为军机大臣和兵部尚书。
孔孙两家结亲时,孔令贻才刚刚成年,对位高权重的孙毓文非常敬重。当孔令贻了解了孙毓文的为人之后,就越来越看不惯,甚至开始后悔当年草率地答应这门婚事。
孔令贻因为厌恶孙毓文,由此迁怒于妻子,对孙氏越来越冷淡。不仅进京不再带孙氏一起,就连在曲阜的日子,孔令贻也经常一个人住在书房,很少回到前堂楼孙氏的房间。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偿。面对这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光绪皇帝坚决不肯签字。这时候,孙毓文受慈禧太后的指使,站了出来,逼迫皇帝签约。
事情发生之后,朝廷上下对孙毓文骂声一片,致使孙毓文再也无法在北京呆下去,就辞去了官职告老还乡。
孙毓文是山东济宁人,但是,由于他做下的这些卖国求荣的事情,已经传遍全国,他已经没有颜面再回老家,因此打算去曲阜投奔女儿。可是,这一次,孔令贻不再顾虑任何礼法,没有给他的岳父孙毓文丝毫情面,将其拒之门外。于是,孙毓文只好在曲阜县城买了一套宅子,暂时住下来,既然女婿不让进门,那么女儿能够经常回来看看自己,也算是一种安慰吧。可是,孙家没有想到,孔令贻因为孙毓文强迫皇帝签订马关条约的事情,早已对孙毓文深恶痛绝,决不允许孔府的人再与孙家有任何往来。
1899年,孙毓文抑郁而死。去世之后,回到济宁孙家林去发丧,埋葬在孙家林。可是刚刚埋葬之后,当地的百姓就把坟扒了,挫骨扬灰,这是很丢人的一件事情。孙氏听说之后更加的郁闷,感觉到万念俱灰,自己又没有子嗣可以依靠,婆婆不喜欢,丈夫不喜欢。在父亲去世的当年,她也抑郁而死。那一年她只有二十九岁。
她去世之后,她的婆婆彭氏感觉她在孔府呆了那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非常伤心。但是孔令贻是一点儿也不伤心,而且没有任何的恻隐之心。
孔令贻和孙氏相待十一年,没有留下子嗣,孔府档案中关于孙氏的记载也非常少,至于后人议论的,孙氏之死,是否与在衍圣公府郁郁寡欢有关,则不得而知。如果说,孔令贻与孙氏的第一次婚姻,是一次带有政治色彩的联姻,那么,孔令贻的第二次与丰氏的婚姻,可以说是一次情感冲动产生的结果。在当时特定的背景下,他们两个人因为爱情而走到一起。
古代建筑讲究"东为上,西为下",丰氏住的位置也是由于她当时在孔府的地位决定的,因为,丰氏仅仅是孔令贻纳的一个"妾". 对于孔令贻与丰氏的婚姻情况,大都是由坊间的回忆口传资料描述。因为丰氏妾的身份,家族档案中是不会有更多的记载的。
据孔府的仆人孔繁银后来回忆说:有一天,孔令贻骑着马外出归来,从鼓楼大街往回走时,走到一家饭店门前,正巧碰上一位妙龄少女端着水盆往外泼水。
孔令贻的第一任夫人孙氏,是深闺大院长大的大家闺秀,事事拘于礼节,而孔府更是注重礼仪规矩,所以,当孔令贻看到出门泼水的女孩时,不禁眼前一亮。据说,第二天,孔令贻便再次来到这间饭店专门寻看这位姑娘,并且在此之后,一连几天上门探看。
丰氏的父亲看出了问题,问孔令贻是否对他的闺女有意,如果有意,就把她接到府里 ,好好待她。
孔令贻听到这句话后,立刻答应了。就这样,在近代并不开放的曲阜城里,孔令贻竟然靠自己的用情和努力,找到了一个喜欢的女人。
第二天,孔令贻便迫不及待地派一顶二人小轿,到丰家饭店将丰姑娘抬进了衍圣公府。
丰氏被抬入孔府后,先去给彭氏磕头。彭氏也相中了这位姑娘,所以就爽快地将丰氏留在了府中,安排她住在前堂楼最西边的房间里。
进府后的第二天,彭老太太又派一顶小轿,由身边的女仆陪同,先领着丰氏到近支族人各府中,给老太太们磕头、行纳妾礼。然后回到府里,丰氏再向彭老太太磕头,又向孔令贻磕头,之后才向外公布,孔令贻纳丰氏为妾。
那一年,丰氏只有十七岁,年龄还小,所以,孔府里的人都称她丰姑娘。据说,孔令贻当时因为只有丰氏陪在身边,所以对丰氏非常宠爱,对丰氏娘家那间小饭店也格外关照。
对于丰氏本人来说,也许她曾经对嫁入孔府,嫁给衍圣公孔令贻有过美好的想象;也许最初公爷的宠爱让她有过短暂的幸福,但是,很快,丰氏就意识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贱妾的身份摆在那里,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身份,那么自己在孔府就永远不会有地位。如果想改变自己的身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几年之内,尽快给孔府添一个小公爷。她如果能给孔府生下一个儿子的话,母因子贵,她的命运也会发生变化。
但是,这一次,丰氏却没有那么幸运了,几年过去了,她一直没有身孕。在衍圣公府里,一个没有生育的姨太太,地位可想而知,随着孔令贻对她最初的那份新鲜感渐渐褪去,丰氏在孔家的地位就越来越尴尬,既不可能得到孔令贻的心,更不可能得到尊重。
在一定意义上,丰氏只不过是孔令贻寂寞时,以高官重位爱恋怡情的一个女人罢了。并且,丰氏一直都没有生育。在衍圣公府里,一个没有生育的姨太太,是没有地位的。所以,后来当新夫人娶进门后,丰氏便被抛在了一边,成了衍圣公府里一个可有可无的边角人物。
在孔令贻的地位和孔府的规矩面前,丰氏仅仅是个地位卑微的小妾,她的生辰、进府时间、甚至去世的时间,在孔府档案中都没有记载,只是在孔德懋、孔祥银等人的回忆录中,大约可以推断出,丰氏在民国十五年十月病逝,享年不过四十岁左右。就像孔德懋所说,丰氏在孔府是"一个被遗忘的人"。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一九零五年,三十三岁的衍圣公孔令贻,正式续弦。第一位夫人孙氏去世之后,几年间,不断有人到孔府给孔令贻提亲保媒,但是都被孔令贻婉言谢绝了。六年时间里,孔令贻一直没有再正式娶妻,所以,当孔令贻要续弦的消息传出之后,整个曲阜城的人都在议论,这位打动了公爷的心,能够嫁入孔家的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子?
在所有人的想象中,衍圣公孔令贻作为正式夫人,迎娶进门的女子一定是大家闺秀,名门望族之后,又或者相貌出众。但是,结果却令所有的人大失所望。孔令贻所娶的陶氏,既不是什么大家闺秀,更算不上出身名门,不过是个四品知府家的女儿。并且,这位陶小姐身材矮小,相貌平平,极有个性,是个快三十岁了还没有嫁出去的"老姑娘".那么,相貌堂堂、贵为文官之首的衍圣公孔令贻,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位女子为妻呢?
如果说第一段婚姻,是因为慈禧太后做媒,孔令贻没有选择的权力,第二次婚姻,是在孔令贻寂寞时,一时冲动的选择。那么,第三次婚姻,却是孔令贻自己深思熟虑后的认真决定。
孔令贻与陶氏的父亲陶式鋆是相识多年的忘年交,陶家原籍是浙江绍兴,祖上一直在绍兴做师爷,后来迁到北京做生意。陶式鋆虽然官位不高,仅仅是用钱捐了个四品的大名府知府,但却是北京城里有名的房地产商,名震京城的大富豪。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孔令贻贵为当朝一品、文官之首,娶了门第不高但却堪称豪富的千金,是因为衍圣公府江河日下之时,在婚姻上的一种经济交换与取舍。其实,这种说法理由并不充分,孔令贻与陶氏结婚,是他从孔氏家族的家政出发,作出的理性选择。
陶氏是陶式鋆最小的女儿,因为相貌平平、极有个性,所以一直在娘家长到二十几岁,都没有上门提亲的人,最后,却风风光光的嫁给了衍圣公孔令贻。对于这桩婚事,陶氏满心欢喜,但她却没有想到,刚进孔府,就被泼了一盆凉水。
在她刚嫁到孔府的时候,她的婆婆彭氏也非常不喜欢她,觉得她没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在她到北京去给慈禧祝寿的时候,慈禧也非常不喜欢她,觉得陶氏出身地位太低,他父亲是花钱买的四品到五品的大名府知府,同时陶氏也没有大家闺秀的仪容和态度,也非常不喜欢她。
按照孔府的惯例,衍圣公大婚之后,新夫人就会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然而,陶氏嫁进孔府一个多月了,却一直没有人提起这件事情。孔府档案彭氏日记中清楚地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大婚之后,彭氏带陶氏去见慈禧太后,慈禧冷眼看了陶氏一会,就转过头问了彭氏一句"满朝文武官员,谁家姑娘不行,怎么单找这么一个?"接下来,关于封陶氏为"一品夫人"的事情,彭氏不提,慈禧不封,就这么搁了下来。
没有"一品夫人"的封号,这桩婚姻就好像没有得到认可。并且嫁入孔府之后,陶氏才知道,孔令贻除了去世的夫人孙氏,家中竟然还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小妾丰氏。这一切让陶氏感觉到,自己在孔府的位置并不稳固。于是,陶氏开始一步一步的筹划,极尽所能,逐渐在孔府站稳了脚跟。
陶氏在慈禧太后面前,圆滑周到的斡旋,极有分寸和智慧,最终博得了慈禧太后的欢心,也换来了包括彭氏和孔令贻在内的,孔家上下所有人的尊重。
陶氏的精明,不仅仅是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对家事的管理也非常有手段。她为了巩固自己在孔府的地位,严格按照主人和妾区分管理丰氏,在陶氏面前,丰氏只能站着,就算必须要坐的时候,丰氏也只能坐比陶氏矮一截的凳子,并且不允许丰氏穿鲜艳的衣服,房间内不能有大红的颜色等等。
陶夫人嫁过来之后对孔令贻管理的非常严,不允许他和前面的小妾再有任何的接触。丰氏就是个小商贩家的女儿,没有见过什么世面,所以对陶氏言听计从。
在陶氏的强势之下,丰氏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孔令贻,所以就更没有生育子嗣的希望。在陶氏嫁入孔府的第三年,彭老太太去世,陶氏就名正言顺的正式接过了孔府内宅事务的管理大权。在孔府内宅家事的管理上,陶氏做到了尽心尽力,用她特有的强势作风和手段,保证了内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井然有序,府内繁复的生活平稳安然,使孔令贻能够不为家事过多操心,一心一意打理府外的事务。就在陶氏暗暗得意自己的能力时,却没有想到一件让她颜面尽失的事情,正在她的眼皮下悄悄地发生着。
孔府,是封建社会中地位最高的贵族府第,府中所有的生活都严格遵循礼仪规范。陶氏自从嫁入孔府之后,事事严格遵循礼法,却没有想到还是出了纰漏。陶氏当年嫁到孔府的时候,带了一位叫宝翠的陪嫁丫鬟,事情就出在这个丫鬟身上。
陶氏想到自己从北京嫁到曲阜,身边也该有个体己的人,再说,如果不把宝翠带走,家里就别想有安宁日子。于是,出嫁的时候,陶氏就把宝翠一起带进了孔府。
宝翠做事勤快、聪明伶俐,所以陶氏把她当做自己人,在礼仪规矩异常严格的孔府中,也会格外对宝翠好一些。陶氏怎么也没有想到,宝翠竟然怀孕了!在孔府,对于男女关系有严格的限定,除衍圣公之外的成年男子是不允许进入内宅的,否则将被乱棍打死。
就算是内宅里用的水,都不允许挑水工跨过内宅门,所以孔府里有一种特制的水槽,挑水工把水倒进外墙上的水槽,里面的丫鬟在院内的水缸里取水。
宝翠来到孔府后,基本没有机会与外界接触,那么,她肚子里究竟怀了谁的孩子?
在她怀孕五个月之后,肚子越来越明显了,陶夫人就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宝翠没办法了,就说是公爷让她这么做的。
据说,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陶氏睡着了,醒了以后发现,孔令贻不在身边,后来到王姑娘那里去了。后来,孔令贻承认了。陶氏非常生气,作为最后一个发现这个事件得人,她从此改变了对王宝翠的态度,对王宝翠非打即骂。
据孔繁银回忆:开始的时候,孔令贻也许只是看上了宝翠的年轻漂亮,但是,当王宝翠怀孕之后,事情就发生了改变,这也是陶氏绝望的原因。因为陶氏虽然把孔府上下打理的井然有序,但是,她却一直没能给孔令贻生养出继承香火的子嗣传人。
没有可以继承家业的儿子,这一直是孔令贻的一块心病,所以,当得知王宝翠怀孕之后,孔令贻似乎看到了希望,他不顾陶氏和族人的反对,坚持要将宝翠收房做姨太太。陶氏虽然非常不情愿,但是她自己没有为孔令贻生养一男半女,根本没有理由、也无法阻止孔令贻纳妾,所以,陶氏只好做出让步,同意孔令贻收王宝翠为妾。
在孔令贻晚年的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要繁衍自己的后代。王宝翠却并没有完成孔令贻的心愿,接连生下了两个女儿孔德齐、孔德懋。孔令贻渐渐心灰意冷,陶氏则更加苛刻的对待王宝翠。王宝翠生下的两个女儿,从出生就被抱到陶氏身边,称陶氏为母亲,而叫王宝翠"姨太太".据孔德懋回忆:当年陶氏经常没有理由的责打王宝翠,甚至把打王宝翠当成了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在王宝翠生不如死的时候,她的命运随着她第三次怀孕发生了改变。
民国八年,公元一九一九年,孔令贻在北京病逝。如果按照孔府的规定,因为孔令贻没有子嗣,所以族人将要共推出一名新的衍圣公,而陶氏就要带领家人搬出孔府,降为平民。当时,唯一的希望就是王宝翠肚子里的孩子,如果王宝翠能够生下一个男孩,那么陶氏及这一家人都可以名正言顺的继续留在衍圣公府。所以,陶氏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王宝翠身上,她天天念佛祈祷,祈求王宝翠能够顺利生下一个男孩。
王宝翠曾经以为,能够生下儿子,也许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却没有想到,生下儿子改变的是陶氏和孔家人的命运,而自己不过是为孔家传宗接代的工具,任务完成后,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刚生完孩子的王宝翠,在陶氏夫人的安排下,被搬到了孔府内宅后院储藏杂物的后五间里。在生下儿子十七天后,年仅二十六岁的王宝翠就离开了人世,直到最后,她也没能见到自己儿子一面。
在孔府中,丫鬟、小妾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她们的命运从来就不由得自己掌握。生前如此,就连去世之后的墓葬,也有尊卑之别。
孔令贻出生于清朝末年。短暂的一生,不仅经历了封建社会的灭亡,也与中国近代社会相始终。而孔令贻的四段婚姻,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状况。曾有学者这样总结过孔令贻的这四段婚姻孙氏夫人的政治婚姻、丰氏夫人的性情婚姻、陶氏夫人的宗妇婚姻以及王氏夫人的继嗣婚姻。
【这个故事出自一篇叫做《豆眼看齐鲁》的文章。】
五柏抱槐是后花园内树龄五百余年的自然生长景观,柏树五枝合围中寄生出一株槐树,非同种但同根,有“大爱无疆”、博爱包容之势,故此树又名“五君子柏”,是孔氏家族几百年来同舟共济、互爱互助的生活象征,被赋予了同甘共苦、和谐共生的精神文化内涵。
我对这幅画特别感兴趣。
在孔府后花园溜达时,导游说,这幅画是孔府的一个油漆匠画的,但是神奇之处就在于无论你在哪个方向,金光大道始终是朝向你的。和天安门上挂着的毛主席的眼睛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后我就转着圈看,还真是这样。
下次有时间去国学院看一看。
发扬国学。
孔林很大,大部分人都选择坐观光车20元一位,我和虫虫逛累了,也就没坐,选择就近看看孔子墓就算了。
就一路蹭着导游,听着讲解去逛了。
结果逛到孔子墓的时候,恰巧和我们的导游重逢了。又听了一遍讲解。
通往孔子墓的甬道在修什么东西,架着架子。
还有甪端,什么摸摸甪端头,升官发财不用愁;摸摸甪端嘴,夫妻恩爱不吵嘴。。。。。反正就是从头摸到尾,我就摸了....
还有一个什么神兽是聚财的好像,都被摸得增光发亮了。
每到一处有严嵩的字的时候,导游就会说以后再有人说字如其人的时候,你就告诉他,严嵩的字倒是写得好,可他是个大奸臣。
导游说这路两旁一共72棵树,代表者72贤人。
我想数数来着。太累了。心累。
导游说孔子在修建孔府孔庙时,因为没有水,风水不是太好,可是他推算出后人会为他送得水来,当时孔子说了一句话“自有秦人送水来”,很多人都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到了秦朝,秦始皇开始焚书坑儒,他很痛恨孔子,为了使孔家断子绝孙,他下令在孔府孔庙孔林的周围挖了一条大河,破其风水,没想到孔家越来越旺。
洙水因为地形的原因自东往西流的,这就是所谓“孔子坟前水倒流”的奇观。
导游说子贡为孔子守灵六年,就是因为孔子去世的时候子贡不在。子贡手植楷也被破坏了。
导游说孔子墓的形状是携子抱孙,三个墓呈品字形,孔子墓和孔子儿子孔鲤的墓在后,孔子墓在右,孔鲤墓在左,孔子思墓在正前方。这种墓葬形式被称作“携子报孙”,即孔子领着儿子孔鲤,抱着孙子孔子思。
晚上到了酒店,阿姨一家约我们出去逛逛,我俩没去,洗刷完就在看电视,然后玩小咖秀,玩的不亦乐乎,哈哈哈哈哈哈,都有人过来敲门,可能是嫌我俩太吵。
逗比出门不逗怎么能行呢。就发一个给大家看看吧。
那个时候还是短头发,请叫我小男生。
嫌我丑的请点屏幕右上方红X。
泰安也是一个城市建筑限高的城市。
导游说是为了让人们能够一睹泰山的真容。
所以说曲阜和泰山都很有好感。
就喜欢这种态度。
登山的路线有很多,我们肯定是走游客最多的那一条。
虽然很不喜欢这样。
虽然很想走那条被称为泰山“十里画廊”的天烛峰路线。没有办法时间有限,又是跟团,只能随大流。
其实后山上前山下比较好,我是这么觉得的。
大家自行选择。
从天外村坐观光巴士去中天门。
连岱庙都不让去看看啊,真是!!
下一次要从山底爬到山顶。
这次是从半山腰爬的,也是为了节约时间。
就为了这个,给旅行社一个个差评。
不做攻略还是不行,因为有选择坐缆车的,有选择爬山的,所以导游便不再跟着我们了。
以至于回来之后发现错过了很多景色,然后很多石刻背后的故事也不知道。
只能在回来整理照片和游记的时候,再去百度。
所以这里我就不放了,大家看看图片吧。
最后我再说说登山的心情。
其实,登山意志力是一点,最重要的是水。
当你到达一定的高度回头看你走过的路,也会心生感慨。
但是你若是不抓紧时间赶路,就会被身后的人超越。
要知道你一旦到达了山顶,就要下山了。
有人说新闻这一行就是误入万山中,爬上一座山还有无数座山,人生是一个永远攀登永无止境的过程。
南天门是上山十八盘的尽处。旧称三天门、天门关,海拔1460米,山于此为最危耸,上即绝顶。它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元中统五年(1264年)布山道士张志纯创建。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
在道教神话中,南天门是人界和神界的入口处,在神话故事中很多都提到南天门,如《西游记》、《八仙过海》、《封神榜》、《哪吒闹海》、《宝莲灯》等神话故事中都多次提到南天门。
十八盘,下迄开山,上达南天门,全长800米,垂直高度400余米,石阶1600余级,势如天梯。为泰山标志性景观。
登泰山有三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山坡坡度较缓为为“慢十八盘”,再至升仙坊坡度渐陡为“不紧不慢又十八盘”,最后至南天门坡度近乎直立为“紧十八盘”,共计1630余阶。升仙坊以上到南天门的盘路是最初的十八盘,是攀登泰山最为陡峭的一段,十分艰险,古人为了便于客人上山,在这段盘道的两旁分别竖立起了十八根铁柱,并且用铁索链连接起来,便于游人攀扶。因此,十八盘并非有十八段盘道,而是指竖有十八根铁柱的盘道。
关于十八盘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和帝王封禅泰山有关。皇帝登泰山,是先骑马,马不能走的时候再坐轿子。从开山到南天门是泰山最陡峭的一段,要靠轿夫抬。空身爬泰山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何况抬着金贵无比的皇帝的轿夫呢?在这段路上,皇帝要十八次下轿参拜泰山神,轿夫就有十八次休息的机会。所以轿夫总是盼啊盼啊,时间久了,就把这段路叫作“十八盼”,因“盘”与“盼”谐音,后来“十八盼”就演变成十八盘了。
【出自《豆眼看齐鲁》】
其实南天门那里的东西并不贵,反而山腰的很贵,因为他们总是这么吆喝:“快买水把,山顶上更贵。”
都是一锤子买卖。
太不诚信,这样不好。
下一次,我们也来看日出吧。
记得当年看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时候,又暴露年龄了,沙平威在碧霞祠遇见公举,那可谓是紫气东来啊。
小时候看的电视都印在脑子里,没想到有朝一日会来到这里,只可惜我不是公举,也遇不见我的沙平威,当然啦,也不喜欢那个傻头傻脑的傻小子。哈哈。
碧霞祠提供免费的开水供应,喝了一路的凉水,终于可以喝口热水了。
我可能是恐高,也可能是没有安全感。
坐缆车就有一种恍恍惚惚的感觉,心里特别慌。
其实事后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
可是,当时当地,吓哭了有木有,然后还被小朋友笑话了。
当然我没有忘记拍照。就是这么敬业。
很丢人了啦,再见。
有的时候,旅行是为了陪伴。
最后放一张和虫虫的合影,谢谢你又陪了我一年。
到现在成绩已经出来了,仍然还是不理想。
你陪着我,恩。谢谢你。
我知道前面的二十年你在,后面的两个二十年,三个二十年,你都会在。
虽然我没有青梅竹马的爱情,但我有两小无猜的友情。
谢谢上天让你来到我身边。
登泰山的时候,很累,我们走走停停,拍拍闹闹,偶尔低头走路,偶尔抬头嬉笑。
可当登上泰山往下看的时候,往回望的时候,一切都是那般轻松的模样。
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没有人管你来路多么艰难,只管你是否站得高看得远。
所以我们要珍惜一路上陪我们坎坷荆棘闯荡过来的朋友。
旅行,不过是在路上读懂人生。不是说出来玩一次就大彻大悟,而是给自己一段空白的时间,去体味人生。
回程的路上,导游带我们去了一个纪念品超市之类的地方,大家都很不给面子的什么都没买。
然后在一个地方停了一个多小时,我和虫虫还有一个小姑娘闹了一个小时。
人和人真的是要靠缘分的,我们有缘陪伴走这一段路,缘尽就散去各走各的。
未来说不准哪一天我们还会相遇,只是不知道那时,是否还记得当时的容颜。
团里很多小伙伴都很不错,若有缘,我们还会相见。若无缘,祝你们一生平安。
泰山和曲阜,我知道,未来有机会还会再去的。那时候希望能够慢下脚步,踏着历史的印痕,好好看看沉淀下来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