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7/01/14
天数/1天
我第一次去爨底下是在10几年前,单位组织的。可奇怪的是我竟然来一张用来点评的照片都没有!印象里有个年纪比较大的村民一路上带着讲解,也许是村长?还是村里培养的导游?别的都没记住,就记住一句话:为什么古时候的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等等。
+1
+1
+1
+1
爨底下的“爨”字,共有三十笔,发CUAN音,为了方便记忆可拆开说: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大火烧林,越烧越兴,岂不很热,而爨底下人全姓韩,取谐音(寒)则为冷意,冷与热在五行之中可以互补,宇宙万物有天就有地,有日就有月,有男必然有女,有冷就得有热,故而爨底下村在历史上曾辉煌过。
+1
“爨”字从字意解释为:家,永不分爨,即永不分家。为:灶,烧火煮饭。为:姓,陕西省歧山县有爨家庄,全村千口余人皆姓爨。此字难写难认,会写则成爨,不会写则成一片,故而用谐音“川”字代之,但仍发爨音。最早是在1942年为方便抗日干部特别是外地抗日干部通讯联系,将“爨”改成“川”,爨与川并用至五十年代末,基本就不用爨字了,1995年搞旅游开发后,爨字又大放熠彩。
+1
上面的文字介绍我都是从网上抄的,我可没有那本事撰写。而且就这个“爨”字的写法口诀,记了好几年也记不住,我也放弃了。
再次驾车来到此地,村外的大马路我已经不认识了,而且所有的路牌都指向“爨柏景区”,规模越来越大修整的也越来越干净了。
+1
+1
+1
爨底下村的游览门票是每人35元,贵了点。不过在淡季的时候还能见到不少游客,想必旅游旺季时也是人头攒动吧?
+1
一进村口,看到一只鲜红的纸灯笼挂在树上。农村挂红灯笼原本并不稀奇,可是这支灯笼挂的地方总是令我想起了“消息树”的感觉。
+1
+1
+1
当天的天色少见的奇好,天空湛蓝。我的相机没有加任何滤镜拍摄出来的照片要比肉眼看到的反差更大,很多时候都是蓝的“吓人”吧。
+1
+1
+1
而隆冬季节里,四面相环的山野就略显萧条了些。当然我选择来爨底下游览参观,肯定也不是为了拍山景的。
+1
+1
+1
冬季来的好处是,游客稀少,商贩不多,少了很多躁呱和躁动清静得很;冬季来的缺点是到处都撞锁(大概9成的商业设施都关张了吧),少了一些繁华多了一些惨淡萧条之感。
不过有个残败的篱笆门上竟也挂了一把明锁,看着挺有意思的。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Copyright ©2021 Qunar.com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542京ICP备05021087号京ICP证060856号营业执照信息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2016-0110去哪儿网投诉、咨询热线电话95117举报、投诉邮箱: tousu@qunar.com全国旅游投诉热线: 12345
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电话:010-59606977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邮箱:tousu@qunar.com
导航区
ALT+1
预订区
ALT+2
产品区
ALT+3
内容区
ALT+4
强烈建议使用鼠标滚轮或键盘左右键
来浏览,效果更佳哦~
我第一次去爨底下是在10几年前,单位组织的。可奇怪的是我竟然来一张用来点评的照片都没有!印象里有个年纪比较大的村民一路上带着讲解,也许是村长?还是村里培养的导游?别的都没记住,就记住一句话:为什么古时候的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