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3
- 评论0
- 赞7
+1
出发日期/2020/12/31
天数/2天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
早就在梦里见过江南水乡,早就耳闻周庄双桥,却从未真的体验过什么叫“有一种生活叫周庄。”
千年历史文化蕴育的周庄地处江南水乡腹地,位于上海、杭州、苏州之间。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完整保持着典型江南水乡风貌而享誉海内外。
三分是水,二分是桥,剩下的一半是街。这就是九百岁的水镇--周庄。
清一色的石板路,临水的老房子,恍惚穿越到了古时候的江南,品读九百岁的水镇。
着一袭汉服,穿梭于梦里水乡,游走于明清古建。
清风明月,疏影暗香。
周庄的夜是迷人的,处处入画来。月上南湖,桨声灯影,点点星光,古桥、水巷、老宅、灯影,都像披上了彩色霓裳,格外动人。
古老的双桥不仅是逸飞笔下的油画,此刻,更是一幅灵动的夜色图卷。
桥下橹声咿呀,波光翻动,舟影摇曳。
在光影之间,我说周庄很美,你说我很美。
在古戏楼听夜戏,伴着夜色良辰,听一曲昆曲,水磨唱腔,低吟浅唱,戏里戏外,都是人生。
周庄人爱听戏,沈万三和他的亲家顾阿瑛都是著名的昆曲票友。在清风明月•周庄梨园里,欣赏“百戏之祖”昆曲,唱词典雅华丽的《浣纱记》和曲调幽雅婉转的《牡丹亭》片段备,是这里最叫座的节目。
沉浸在戏里,不觉时光悄然而过,江南柔情,似水流年。
光影诉说着故事,夜色写着长诗。
撑着油纸伞漫步于雨巷花巷,一人、一猫,万千花瓣寄托无尽思念,人在花中走,粉黛纷飞之时,原来思念如此美好、安静。
当你走进巷子时,转角处会遇见你想了无数次的丁香姑娘。
墙面投影出一扇窗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花枝影子打在紧闭的窗户上,一阵阵飘落的花瓣随风飞舞;烛光倒映着一位姑娘走近,轻轻推开窗户,一只可爱的猫咪在酣睡,丁香姑娘捧起一本书,一人一猫,在微风与花瓣的吹拂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
人在花中走,景从人中生。花的流水在飘荡,流入七彩海洋,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在这迷幻的夜色中,此刻就像走进了另一个时空,奔跑,欢笑,任裙摆飞舞。奔向最初的那个自己。
携一把伞去周庄,时光就此定格在江南的水墨周庄。
这是从古镇福洪桥至贞丰桥段打造以花巷和雨巷为主题的灯光秀区。穿行其中,品味水乡生活的文化气息,光影、装置、互动的新媒介融合手法,点亮周庄。
坐船夜游,可能是“最周庄”的体验。伴着桨声灯影,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在微波颠簸之上饱览水乡梦幻的夜景。湖湾、水巷、小桥、老街、古宅、名刹无不尽收眼底。
在晃晃悠悠的船上,一群群游人穿过水乡梦幻的夜色,一个转瞬,相视微笑,街头巷尾,你会与谁邂逅?
船娘一曲吴侬软语调,细腻清脆,恍惚之间,分不清是在某部戏里,还是江南的梦中。
竹篙和木橹搅动了水波,也撩动了心弦。
月上南湖,长桥卧波,月光皎皎,星光点点。这是最恬静诗意生活。月色与水波温柔缠绵,你是否也有“莼鲈之思”的思念之情?
周庄人枕河而居,以船为马,在过去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只小船。大户人家在与河相邻的一侧,往往都开有水墙门,水门之下就是码头,码头旁边还会有栓船舶的石柱。如今到周庄,坐一艘咿呀作响的摇橹轻舟,仍然体验水乡生活的最佳方式,迷濛的水色之间,摇摇晃晃地闯入了周庄人家的梦境。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就是在周庄拍摄的,坐在船上,我们一边哼着歌谣,一边品着阿婆茶香,看夜幕慢慢地深沉,静谧的西湾上停泊着周庄水乡游船、渔船。小船在此相拥,在此驻留。渔船上星星点点的灯火,那时一种朦胧美,那是一首水乡版的《枫桥夜泊》。
在周庄还隐藏着一条汇集着“各路高手”的街道--贞丰民俗文化街。它将周庄的历史遗存、文化印记、生活风味、乡土情怀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
它以“贞丰十二坊”为代表:土布坊、竹编坊、源丰顺酒作坊、豆腐坊、苏绣艺舍、铁铺坊、砖坯坊、鞋艺坊、核雕坊、席艺坊、剃头坊、沉韵炉香,每一个坊里的手艺人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
铁铺坊的爷爷说,“我十三岁就开始打铁,已经打了70年的铁了......”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还有多少人在坚持。
但愿那些在时间中慢慢消失的技艺能够被保留、被传承。
酒作坊里的酒香远远地就吸引着我们。“一缸酒,经过发酵、沉酿,最终能够品尝,一共需要四年时间。”源丰顺酿酒的工艺为其家族祖传,始于道光年间,酒香飘过两百年。
院子里,成百只被清洗干净的青瓷瓶就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满缸雪白、喷香的新糯米浸在水里。经过浸米,蒸饭,摊饭,落缸,开耙,压榨,生清,煎酒,装坛等近十道家族祖传酿酒工序,才酿制出水乡风味的“万三黄酒”、 “十月白”。“用糯米酿制的白酒色清味美,农历十月酿制的口感最好,所以叫十月白。”
继续游走在这条街道上,清晨时分,晨曦一寸寸地投入,坊中的手艺人们依旧沿袭着老传统,在熙熙攘攘之间,仿佛再现当年苏州城外一重镇的盛况。
逛累了,就去聚宾楼喝茶听戏。这是一座评弹茶楼,背水面街,环境古朴。苏州评弹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聚宾楼设有专门的评弹表演台,两把椅子,一张案几,上手三弦,下手琵琶,俊男靓女的评弹表演,将聚宾楼带上了一个艺术的台阶。一壶阿婆茶,几碟茶点,亲朋好友,围坐一桌,聊天解乏,悦听评弹。《江南好》、《黛玉葬花》、《太湖美》、《杜十娘》等经典曲目,声声入耳,甚为惬意。
在周庄,一定不要错过听江南富豪沈万三的故事,这沈厅就是沈万三的后人建造。
沈厅座落于富安桥南侧的南市街上,被誉为“江南民居之最”,是游周庄,访水乡时不可错过的民居宅院建筑。
正厅取名“松茂堂”,沈家希望财源广进,像松柏常青,这三个字是由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张謇所书写的。
沈万三祖籍浙江湖州南浔,小时候他的父亲沈祐带着全家从南浔搬到周庄,刚到周庄时,就是靠耕田起家,积累了一定资金,长大后的沈万三商业头脑非常灵活,利用周庄的水利条件,走急水江,把这一带盛产的丝绸、瓷器等等运到南洋,又把国外的珠宝运到中国来销售,在以前叫做“通番”,其实就国际贸易,沈万三的财富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沈万三传说中有个聚宝盆,据说里面的财富是用不完的。
沈厅走马楼是江南民居一绝,是江南民居建筑中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四周走廊可通行,由于楼阁相连,甚至骑马也可以在里面畅行无阻,故称走马楼。走马楼长约200米,大小房屋45间,从墙门楼至小堂楼前后六进,呈一“回”字形格局,规模之大,故称“江南民居一绝”。
二楼主要展示了极具水乡风味的洞房、气派的千功床、绣房,还有那神秘的一眼订终身的相亲窗,两侧墙壁上各有一个窗口,如果有小青年到沈家来相亲的话,沈小姐不方便到楼下接待,那她又很想看一下对方长相,她就可以跑到二楼掀开一条小缝偷窥一下,满意的话可以抛绣球,不满意就关上窗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沈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当时子女多少有点自主权,还是比较民主的。
沈厅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是官宅,而是民居,民居能有这么大的规模,而且保存了两百多年,这在江南一带是极罕见的。
在第七进的餐厅里,可以看见几桌酒菜,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万三家宴八大碗,最中间的那道菜就是万三蹄,那么为什么叫它为“万三蹄”而不叫“猪蹄”呢?原来,沈万三和朱元璋一个朝代,如果沈家吃的是“猪蹄”,那岂不是每天都啃皇帝的腿,以前皇帝可都有姓氏避讳的,明朝皇帝都姓朱,“朱”与“猪”同音,所以沈万三为其取名为万三蹄。
现在万三蹄是团圆的象征,逢年过节家里来客人了,一定会有这道菜,所谓“无蹄不成宴”。来到周庄,也一定要品尝一下,要说口味地道的当属周庄沈厅酒家的万三家宴八大碗。
沈厅酒家历史悠久,前身为沈厅大业堂,相传沈万三后裔常在此设宴摆席,烹调美味佳肴,招待宾客。现在也是周庄最富水乡特色、地方风格的菜馆。
万三八大碗主要是由:万三蹄、三味圆、飘香炸金砖、红烧鳝筒、田螺塞肉、红烧桂鱼、油卜塞肉、农家鳗鲤菜构成。
万三蹄
“肥而不腻,酥而不烂”,它的做工相当考究,要经过几个小时的焖蒸煨煮,加上十几味原料,才形成了蹄色酱红,香气扑鼻,外形饱满的特点。说实话,最近在周庄吃了很多家的万三蹄,还是最爱沈厅的这家。
三味圆
在周庄三味圆通常和草鸡一起做菜,取其名曰:草鸡三味圆汤,也就是把三味圆放在鸡汤内煮熟,皮薄馅嫩,味道鲜美。
飘香炸金砖
把豆腐干炸的酥脆金黄然后配上特制酱料,就因为这金黄的颜色,和金砖相似,所以取名叫飘香炸金砖。
红烧鳝筒
顾名思义这红烧鳝筒就是用鳝鱼制作,将鳝鱼活宰后先洗净切段状,然后红烧后即可。
田螺塞肉
据说是要把鲜活的田螺肉挖出来,然后加入猪腿肉剁碎剁细,再加上葱、姜、料酒等调料,最后再将其塞入田螺壳内进行烹饪。这工序有点复杂啊,所以一般当地人在重要的日子才会做这道菜。
红烧桂鱼
这红烧桂鱼的做法就是红烧,不过要将鱼头鱼尾做得翘起呈元宝状,其寓意是招财进宝。
油卜塞肉
这是周庄的家常菜,将猪肉之精腿肉加调料剁细后与野菜一起塞入豆制品油卜中再烹饪。
农家鳗鲤菜
农家鳗鲤菜又叫周庄阿婆菜,采摘油菜的嫩苔用清水洗净,放在阳光下晒成半干,然后以小甏(bèng)腌制,甏口用箬(ruò)叶和黄泥密封,倒置在陶盆内,防止漏气,数月后就可食用。
这些菜色中有一些已经很普通,进入了我们的家常菜系列。不过当加入了历史、文化元素后,它就变得不再普通,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有机会来周庄,一定要把这八大碗都吃一遍。
周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在这里也形成了不同一般的水乡风俗。
正好碰上古牌楼前元旦喜开庄,水乡“最炫年俗风”在这里上演。
新春到,年味到,“行春牛”“祭春牛”“打春牛”,体验水乡传统年俗,“打”出新春好兆头,“摸”出如意吉祥年。
龙舞狮跃跳加官,张灯结彩鸣锣鼓,周庄“庄主”携众祈福,为2021祝祷,送上问候与祝愿。
随后漫步在古镇大街小巷,逛逛文创博物馆;
跟着老者学写对联;将福气带回家;
俗话说“水主财”,新春当然要乘坐水上财道船游周庄,一路祈福纳祥,体验财运周庄。
在周庄的年味生活怎能没有年味,为了寻找对传统中国年的记忆,我们一路去驱车去了离周庄仅十几分钟车程的地方:香村·祁庄。
穿一身大红袄子,剪纸、贴窗花、吃阿婆亲手做的糕点、去菜地里摘菜、晚上在院子里追着鞭炮声又笑又跳......
这样的传统中国年,这样的质朴和欢乐是不是只能定格在儿时记忆里,扎根在成年人的心里?
此刻的香村,篱笆旁的竹竿子上已经挂上了一溜的腌货,那是古法腌制的咸香,是每年冬天最有深意的味道。那是一份沾染阳光与风,凝聚时间与人情的中国年味。
阿婆正在香村糕点房里忙活着,顿时,寒冷的冬天被这手作的温度温暖着。
跟着阿婆一起学做苏式传统糕点。江南人自古便爱吃糕点,寓意节节“糕”升,幸福美满。我虽不是江南人,却也是从小对这糕点情有独钟。
纯粹的米香,天然的色彩,新鲜的口感。糕点坊里的那一口酥糯,是小时候和阿婆一起吃糕点的记忆。
喜糕:但逢喜庆的事情,新人订婚、结婚、孩子满月、过百天、上梁、乔迁新居等一定少不了喜糕,它是喜乐的喜。
江南的梅花糕:素来不用合成色素和香料,紫薯、南瓜、菠菜、火龙果都是蒋阿姨每天早上熬的。倒入面粉揉捻出原生的颜色,满满都是温柔的自然气息。
你知道吗?每一块糕点都是利用高压锅的蒸汽一个一个蒸出来的,倍感珍贵。
团子:刚出笼的团子,碧青油润,如玉般玲珑,豆沙、芝麻、鲜肉、咸菜、萝卜丝,可荤可素、可甜可咸。
吃过糕点,我们回到住的民宿里,剪纸贴窗花,张罗着布置我们的房间。带着儿时的兴奋与快乐。
若是累了,就去香村书坊一边懒洋洋地晒太阳,一边翻着关于九百岁的水镇,周庄的故事。
这里的民宿充满着年代感,装修风格穿梭于60-00的不同年代。我们入住的是3号民宿90年代,它有5个房间,6个床位,建造于1993年左右,是一栋朴实平和的乡间特色别墅,在院子里还有我们小时候见过的机井,整栋楼一共有五间卧室,是维数较多的一栋别墅,非常适合及家人带着孩子一起来度假。
过年怎能少得了年夜饭呢,我们团聚在村里的禾风里餐厅,它是“稻田里生长出来的餐厅”,食材取自于田间地头,下午刚去菜地里采了青菜,晚上就上了我们的餐桌。这个季节的青菜是刚刚好的甘甜。
万三蹄、土鸡面筋汤、红烧澄湖大鱼头、油爆河虾等更是不能少。
当三毛来到周庄时,她说:“终于找到了几十年来盼望的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我要来周庄吃阿婆茶,吃大闸蟹,要在故里的大街小巷看个够”。
这又何尝不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它的韵味又岂是我这两三天匆忙的步伐能够看得够的。
周庄的生活是悠闲的,包容的。除了原住民,旅居者和新创客共同生活在这里。
每一天伴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伴随着对古镇生活共同的热爱,开始着新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群湖四周抱,
水托一个庄。
双桥作钥匙,
船停家中央。”
人间清欢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