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0
- 评论0
- 赞0
+1
出发日期/2017/08/04
天数/3天
关于天葬、骷髅墙和文成公主的传说
本篇配图将会出现骷髅墙实景图
如有胆小者请谨慎阅读
达姆寺,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比如县,因神秘的骷髅墙和天葬台而著名。
在启程前,我甚至还在为接下来的所见所闻做着心理建设。我很清楚,无论是天葬还是骷髅墙,藏区神秘的祭祀传统都将强烈地刺激和震撼到我。
天 葬
达姆寺天葬台建在达姆寺附近的山坡上,坐北朝南。院子的西、南两处各有一道门,西门是活人进出用,南门是抬逝者遗体的入口。
▲达姆寺天葬台
里面有一个平房,专门供为逝者诵经祈祷的喇嘛们使用。门前和窗前挂着代表天、地、水、火、风的五色经幡和一些经布。
▲图中红衣喇嘛旁的门,便是活人进出使用的门。
▲悬挂着的经布
平房前是一个二十多平方的小院落,由两米高的围墙围成,其中南面靠西的墙,由人的颅骨堆叠而成。二百多个空洞的眼神和残破的骨骼,悚得人倒吸一口冷气。
▲平房
▲平房前的院落
给我做指引的是个藏区的姑娘,却有着比常人更淡定的神情。显然,和她相比,我已经有些哆嗦了。
她告诉我,这个小院落的地面实际上是架空的,院落的四边及底部全部是用石块砌垒而成,里面供着佛像,存放着经书、宗教用品和供品。
▲院内的天葬台,上面的锤头是用来砸碎遗体的。
她还分享了一个此地至今无解的神秘现象:不管室外多么寒冷,不管尸体变得多僵硬(冬天人死后遗体会被冻得僵硬,刀都无法割开身上的肉),只要在天葬池放上一夜,尸体就能解冻,第二天就可以进行天葬。
“这里的天葬环节是怎样的?”,我问。
姑娘指着天葬台:“(他们)先把逝者的遗体放在这个上面,由活佛念经,然后砸碎遗体,再放到那边”,她指向了另一处空地,“秃鹫会下来围着院子盘旋准备食用尸体。秃鹫多的时候500-600只,少的时候也有100-200多只。”
据她描述,秃鹫被藏民们称之为空行母的化身(一种女性神祇,她有大力,可于空中飞行),是藏民升天的“交通工具”。他们认为秃鹫们会把死者带到天上,也就进入了天国。
骷髅墙
至于骷髅墙的由来,姑娘向我讲述了一个故事:
从前,附近的村庄有一个臭名远扬的强盗,在世的时候他做尽了坏事,却在临死时觉识到自己的罪孽。他要求后人把自己的尸体进行天葬,把自己的头颅保存起来挂在他们家的门口,表示他向全村谢罪,也以此警示自己的后人。
▲这扇门就是抬逝者遗体的入口
头颅警示的含义被保留了下来。那曲的喇嘛为了警示世人就将骷髅墙放置在了这里。
旁边的藏民老乡用再质朴不过的话告诉我:在世的时候记得多行善,不要胡作非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官也好,钱也好,差不多就行了,在世界上最多留100年,无论是谁都将化作白骨。
▲密密麻麻堆叠的头骨,你甚至很难做到直视它
看我不作声响,老乡只好打趣说,这里还是人类进化的研究基地。以前的人头骨厚,现在的人头骨薄;这里还能看出藏民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前很难吃到蔬菜,藏民摄入的全是高蛋白质高营养食物,头骨经太阳晒后都能渗出油,而现在的头骨就不再出油了。
▲死者的头发也被悬挂在墙上
我还发现,一些头骨上有一个规则的洞。老乡解释说,这是遗体天葬之后打的孔,那片头骨被取下来制作法器了。
▲这些头颅被取下了一块头骨,用来制作法器。这让我想到了沙悟净佩戴的头骨项链。
文成公主
老乡问我,驱车前往达姆寺的路途中,是不是可以看到山下有一条江,那就是怒江。怒江的源头在安东县唐古拉山脉一带,但是怒江的称号是从这个位置才算开始。这里往下的下游才称作怒江,这里以上叫做黑河(那曲的中文释义)。
▲怒江
他们说,提到达姆寺,提到怒江,就不得不提文成公主。
▲布达拉宫壁画中的文成公主进藏
据说这座寺庙已经有 1313 年的历史,比大昭寺还要早 13 年。当年文成公主入藏途径此处,发现这里风水极好,便呆了数月,还在此地选址,建造了达姆寺。
她还下令开凿了一条河。当时附近的村民贫困多病,直到这条河流通后,缠身多年的疾病也被河水冲走了。不仅如此,文成公主还教会了村民使用水磨技术,为村民带来了汉族特有的东西,比如海螺、宗教法事所需的器物、佛像等等。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就是取材于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接见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节禄东赞的场景。
当文成公主再次启程时,周围的百姓十分不舍,为了纪念和感谢公主,他们便把这条河称作“怒江”(藏语叫“佳姆俄曲”,意思是“文成公主的汗水”)。
尾 声
如你我所见,天葬、骷髅墙不是骇人听闻的传说,而是令人敬畏的信仰。藏民说,如果你有虔诚的心,这些并不可怕。
对他们而言,生不可喜,死不可悲。
生于尘土,死于天际,是最平静的事。
交通与住宿
比如县城到达姆寺仅有50公里,开车路程在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内,可以当天来回。也可以选择在达姆寺所在的茶区乡住宿,半年内茶曲乡将会有星级酒店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