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6
- 收藏22
- 评论32
- 赞27
+1
出发日期/2016/07/16
天数/3天
人均费用/2000元
人物/情侣
玩法/古镇
2016年07月14日
我计划去山西。
出发前,我敲下了这些文字:
山西,探访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晋商的千年传承。
在壶口的咆哮里,山河永寂。
在碛口古渡,听一首黄河百年变迁的古曲。
时光旅人。
穿越时空的相遇。
张壁古堡-一千年前的地道战。
斑驳的旧城墙,老房门。一片寂静中,谁还记得那半城烟沙。
壶口,黄河第一瀑的壮阔。
万里黄河第一镇,还数碛口金银滩。
坐在客栈的房顶上,看着身边的黄河流淌。
夜色下的窑洞客栈。
李家山村的窑洞古民居,保存如此完好,实属罕见。
从小我就是一个希望自己生在古代的小孩。
生于江南,偏安一隅。这里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旧故。离汴京的俗世纷争,血染雄关相隔几千公里。江南细软烟雨里的六朝古都,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城市生活里,没有外族践踏的铁蹄,没有叩破城门血泪流下的一丝丝痕迹。是张爱玲笔下,背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然而没有一点点旧日尘霾成长起来的南方孩子。
总是向往金戈铁马的。
人呢,总是羡慕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东西。比如内陆的孩子,向往大海。南方的孩子,想看一看雪。而我们,生在江南,长在江南,总是想去瞧一瞧正统中原,最厚重的历史。
今年七月,在山西太原开一个学术会议,完了之后正好又是一个周末,于是跟方先生商量,是不是过来山西看一看。
下图是开会期间,和同事们在山西会馆吃的。因为方先生没有来太原,所以是本人用手机拍的。渣了点,但是想着得给广大人民群众普及下山西的美食(主要是面食),还是厚颜放上来了。
来,吃饭前先来一瓶口服醋,开开胃。味道不错的,但是我跟在座的几个上海同事,一致反应一喝这个就想吃大闸蟹,江浙人民的条件反射啊
这道荞麦小食,叫灌肠。我是医生,在座的也都是医学工作者,尽量让自己不要展开过多的联想。
四色荞麦面,其实它有一个很酷帅很吉祥的名字,但是我忘记了。哎,就是不如灌肠这么朗朗上口,听之不忘啊。
栲姥姥。说是以前赵匡胤的军队里,打了胜仗就会用荞麦面做这个给士兵吃,意为犒劳。说的久了,就变成栲姥姥
玉米面窝窝头,有一个被我碰倒了,强迫症患者莫怪。
我先在太原开了两天的会,方先生周六一早的飞机到太原机场,拿上租的车。这一次租的是名爵,一圈跑下来,大白还是不错的,然而方先生吃了一张超速罚单,扣三分,罚200,所以自驾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做个守法好公民。
时间不长,总共三天时间,行程也不想安排的太赶,体验呢,总是要走心的。
D1, 太原-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张壁古堡,宿介休市
D2, 介休-壶口瀑布-碛口古镇,宿碛口古镇
D3, 碛口古镇-太原-杭州
停车场边上的牌坊,售票处还要往里面走大概5分钟。
一个孤零零的城头堡,是在景区外面的,感觉都没有好好修缮。但是很喜欢这种被历史碾压过的真实的质感。
景区正门口,就在福字后面一个小门里。进去的时候是中午,上午的团已经走了,下午的团大部分还没有到,赶上了一天当中人相对比较少的时候。
透过窗棂,好像是一个天然的取景框,拍下乔家大院的红灯笼。
二楼,户牖紧闭。曾经,谁家的大房,妾室们,簇着黛眉,从这二楼的窗口,幽幽地望去,看哪一盏红灯笼在日暮微光下,静默地点燃。好像是老谋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情景。很小的时候看过这本电影,还是跟爹妈一起去电影院里看的,小孩不懂这晦暗气氛里涌动的勾心斗角,人性压抑,只是本能的不喜欢夜幕暗透里那一抹猩红色。锦衣玉食的深宅大院,对那时代的女子来说,是不是就像一座巨大的牢笼呢?
乔家大院,始建于1756年,历经几代人的修缮,整体格局呈双“喜”字型,总共有一条主街,两边分布6个大院,20多个小院,各种大大小小的房间。总体面积不是很大,一个小时绝对可以逛完。当然如果是去摄影,要抓人少的时候,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点,因为面积不大,旅行团多,会觉得里面摩肩接踵都是人。旅行团走乔家大院是有固定路线的,所以有些偏僻的院子,居然一个人都没有,这种地方是很适合拍照的。
一只黑白相间的喵,懒懒地晒着正午地太阳。
想要沿着漫长的时间轴,走到过去里。
这一个就是我说的,无人僻静的小院子,隔壁就是主街,熙熙攘攘的旅行团一波一波的过去。这里始终无人问津。屋子不大,名曰鹤龄,本为后室女眷之所,是取松鹤长寿之意么?
红灯笼明明灭灭,仿佛深宅大院中,女子未知的命运。
乔家大院最出众,也是出镜最多的一个院子,两侧以及二楼,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很多摄影作品都是在此取景。然而门厅处,都是游人,只能把镜头拉高了。
时光旅人。
来往的游客很多,想采用长曝的手法弱化人流的。我总是站不住啊,导致出片我的人影有稍稍的模糊。哎,将就看吧,尝试拍了几十张,这几张算比较好的了。
但是这种感觉我很喜欢,好像时光流逝,只有我,不改初心,仍然在原处等你。
一直在这里,从不曾离开。
仍然是这间,鹤龄。绝对是最偏爱的一间,主要是人少。
与我们家摄影师合照一张。
此去经年,一如初初相遇。
方大师一拍照就表情僵硬,还是不要勉强了。
又是一处无人的偏厅。
静观,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是我想静静的意思吧。
木雕,砖雕,石雕,彩绘,牌匾,照壁,乔家大院体现了明清时期山西晋中一带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
然而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树叶,我们打算撤了。
下一站打算去平遥古城瞧瞧,从乔家大院开车过去并不远,也不需要上高速,仍然沿省道行驶,半个小时就到了。没有高速费,有几个红绿灯,一路上有不少限速拍照。
在乔家大院天气不错,一上路就开始下雷阵雨,雨至急处,天地一片白茫茫,完全看不情前路,只能安全起见,以极慢的速度向前开去。好在是雷雨天气,十几分钟后,雨势渐收,到了平遥地界,路面干燥,竟是从未下过雨的样子。这运气倒真的是不错,在路上的时候下雨,到了就晴了,一点都不影响游玩。
平遥古城的城墙,在现代修缮过,所以看上去比较新,比较工整。
春晖院里出来的女神经。
哈哈,这应该是一家客栈的名字。
方先生有一种奇特的属性,就是到哪都像当地人,在不丹的时候被当成不丹小哥,还有女游客上来求合照的。在印尼的时候,去买瓶水,当地人用印尼语跟他对话找零。不知道穿了褂子,夹着一把油伞,是不是真能穿越时空,重回古代。客官这是要去春晖苑?
方先生嫌弃我给他拍的不好看,非要自拍一张。
平遥现在商业气息浓厚,搞得跟北方的丽江大研古城似的,小巷子里不是大兴土木造客栈,就是各种附庸风雅艳遇集散地的小酒吧
平遥古城据说公元前,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被称为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正是因为名声在外,商业气息甚重。在古城外面就已经开始堵车,好不容易开进指定停车场,古城里面是不允许私家车进入的。走在古城门口,就已经人声鼎沸,到处都是人了,虽然古城里面不可以开车进去,但是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载人电瓶车。而且这些电瓶车完全不是景区统一规划的,而像是每个车主承包的,有载两人的,也有载六人,八人的,有些一人10元,也有叫一人15元,20元的。各种混乱,电瓶车就这种横冲直撞,在巷子里面开来开去,有时候突然停下来兜客,有时候不耐烦的用极尖利的车喇叭,让你们行人赶紧让路。
我在平遥古城的时候,是想走着自己好好逛一下的,从城门口走进去不到50米,中途打发了七八次试图载我们的电瓶车,两次差点被车撞到,数不清几次差点被突如其来的车喇叭声吓出心脏病。这50米路,两边都是卖些所谓旅行快销品,就是土特产,小朋友喜欢的义乌产玩具,有一些小吃。边上巷子里,尘土飞扬,都是在建客栈,酒吧,电瓶车穿梭来去,这路走得真叫提心吊胆。
因为是下午了,县衙和日升昌票号已经没有表演活动了,所以想着去城墙上拍个古城全景。被告知,要买联票。平遥古城的门票是这样的,古城很大,里面有十几个景点,比如说平遥县衙,日升昌票号,城墙等等,进古城里面逛逛走走本身是不要钱的,但是进这些景点的话,就要门票了,而且不能单买,要买就要买联票,130块钱一个人,所有景点包括。那如果咱们只想上城墙看看呢,对不起,得买联票,130块,而且在停车场边上的售票处买。
总而言之,对平遥古城的印象不太好,管理混乱,走在路上安全都不能保障,里面也没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建筑,或者店铺,整座城倒像是新修的,尘土飞扬。稍有意思一点的景点,都圈起来收门票了,而且要不要买门票,可得早点想好,走了老半天了,想买个票进去看看,嘿,得原路返回到古城外边停车的地方去买门票。这来回折腾,吃了满脸灰,谁还想再进去啊。
在平遥,实在是有一些失望,于是待了半小时就走了。
哪知道还好提前走了,下一站,真的是一个大写的惊喜。
张壁古堡,你听说过吗?
总之,在来山西之前,我是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
张壁古堡,在介休市边上一座山里,没错,就是那个春秋时候,跟随公子重耳,在他流亡的时候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重耳吃,保住了他一条命,后来重耳归国成为一方诸侯,想让介子推出山辅佐他,然后介子推不愿意,背着老娘逃上山,重耳放火烧山想逼他下来,结果介子推背着老娘烧死在山上。没错,介休市就是以介子推命名的,古人的相爱相杀,真的挺执着的,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好聚好散,这又是何必呢,事母至孝,反累了老娘一条性命。
不过,山西确实,中原文明的发源地,从春秋的晋国,已经有详细记载的历史了,所以山西也称晋。遥想当时的浙江,不过是南蛮之地,论历史的厚重,是万万比不上中原正统的山西河南一带了。
从平遥过去介休,走了一段高速,大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张壁古堡,本来就是一条线上的,一路往南走,是顺路的,一点都不会走回头路。下了高速,还要走约莫半个小时的盘山路,越走越高,是往山上去了,这一带就是对我们南方人来说相当神秘,只听说过没亲眼瞧见过的黄土高原地质了。
张壁古堡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活生生的地道战之城。不是老牌黑白抗战电影地道战的地道,年代大大在抗日战争之前。我们到了张壁古堡的时候是下午5点45分,运气真是绝了,卖票的说,5点50就不卖票了,6点就关门了,这时候张壁古堡里已经完全没有人了,在门口雇了个学生导游小哥,主要是看网上来过的游客们说,这里的地道特别复杂,而且很大,自己转很可能迷路的,而且地道下面没有信号,写评论的那俩哥们就是自己进去转迷路了,走了二十分钟,自己都不知道在哪了,手机又没有信号,吓出一身白毛汗,后来还是听到隔壁坑道有导游小喇叭的声音,才找到别人脱困的。咱们这时候进去,早就没有其他人,如果不雇个导游,真是没胆子下去。
这是地上部分第一个参观的景点,关公庙
张壁古堡,在历史上一直是一座军事要塞,不知道是先有了地道,才成为了军事要塞,还是因为是军事要塞,才修了地道的呢。这地道也不是在一个朝代就修好的,听导游小哥说,最早是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地道,只是一段一段比较短,也互不连通,在隋唐时期,有驻军在这里,于是大规模扩宽,加固,连接这些地道。目前对游客开放的地道这一段,就是修缮好了,加固之后比较安全的,分为上中下三段,最下面这一段,距离地面有十几米深,游客参观的这一段,总长大概两三公里,走半个小时左右。没有开放给游客的,整个张壁古堡的地道,如蛛网一般,互为沟通,有屯兵室,有暸望洞口,有士兵休息的地方,有敌人进来埋伏的地方,错综复杂,设计巧妙,总长几十公里,平日生产生活都在地上,有敌人进犯的时候,整个城堡的兵力可以以极快的速度转移到地道里潜伏达数日之久,总体可容纳三万名士兵。整个地道网络在地面上有好几十个隐蔽的出入口,都是一些脑洞大开的,炕底下,橱柜下面这种地方。
上图就是地道的一个入口,魁星楼,在一个供佛像的屋子边上。就是左边开着的那个门进去。
张壁古堡本身就是在黄土高坡里挖出来的,地上部分住人的都是山西窑洞的形式。
很复杂的地道系统,立体三层,无数岔道,开放给游客的是极小的一部分。
地道里面太暗了,拍的不好,小哥挺好的,不是在催我们,只是在说太晚了,一会地道出口就要锁门了,阴森森的,地道里比较冷,然后没有其他人,除了咱们,人声都没有,也有点害怕,所以照片拍的不多。还是建议要雇个导游,地道里面岔道很多,尽量沿着有指示牌的路走,进了岔道,一绕两绕的肯定要迷路的,这里面没有什么主路岔路,大路小路之分的,光靠看看,都差不多的,地道里也就只有隔一段路才有的地灯,恍恍惚惚的很容易分不清楚,所以千万不要离开有指示牌的路,最好请个导游,还可以听讲解。
这里面就是将军的房间,也是游客段的出口,在一个半山腰上。
地道的出口在一个后山腰上,从将军的卧房里出来的。将军的卧房条件就是好,时不时的还能出来透透气,望望风,据说住在这里也方便逃跑。在将军的阳台上远望黄土高坡。
在走回到村里去,这个时间在张壁古堡真是好啊,已经关门了,整个张壁古堡没有其他任何游客了,七月的山西大概7点40左右日落,所以在夕阳下,充满古意的昏黄色。
地上部分,谁家的院墙。
近代并无太多的战事,这些地道渐渐荒废,军队撤出,老百姓知道地道这些事,但是也并没有怎么当回事。在地道上搭上炕,砌起炉灶,修了柜子,安了佛像,建了窑洞。娶妻生子,柴米油盐,在地上的生活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从兵荒马乱过到了如今的天下太平。
这个福字甚有意趣,左边龙形,右边鹤形。
这里面也是一个景点,好像是什么宗祠,但是我们经过的时候已经关门了,只能扒拉在镂空石雕门栏上看了一下。所有的景点不用单独收费,都包括在门票里。
夕阳西下,羊倌赶着羊儿回家了。
真的空无一人。这种感觉真好,好像时光都停滞了,好像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一块石板路,一段旧城墙,在岁月的长河里,不改分毫。
好像真的回到了古代,快意恩仇,写意人生。
今天晚上,咱们就住在介休市区,特别想吃火锅,大众点评了下去团购了一家,老北京铜锅刷羊肉,大吃大喝了一顿。
这是我们旅行的第二天,今天的目标,是去看一下壶口瀑布。
自驾线路如图,总共250公里,3个小时,路况很好,全程高速。
这一段的黄河,是山西省和陕西省两省的天然省界。所以壶口瀑布景区其实是分为两个,有山西省的壶口景区,还有陕西的壶口景区,各占据了壶口瀑布的两岸,我们一开始也不知道,直接就去了导航导的那个壶口景区,其实是山西这一面的。两面的景区收费都是一样的,都是100人/人。但是山西面自驾车要停在外面,统一再买一个景区环保车票,坐环保车进去。陕西面,不需要坐环保车,从停车场走过去就可以了,可以节省环保车的车票钱20元/人。从两面看的景色差不多,山西这面有一个龙洞,在崖壁里面,可以走下去从低角度拍摄壶口瀑布,其他的都差不多。但是龙洞要单独收费,好像是30或者35一人。
壶口,刚走进去的时候,一眼望过去,地势平坦,看不到哪里有瀑布,也听不到水声。再往前走一段,地势突然下沉,黄河带着千均之力咆哮而过。
壶口,黄河第一瀑。
上游水面宽度为400米,到了壶口,猛然收紧为30-50米,于是水量充沛,犹如万马奔腾,气势如虹。
一年里面观看壶口最好的时候有两个,也就是汛期的时候,水量最是丰富,是最佳观赏期。一个是四五月份,桃花汛,是一年中水量最大的时候。不然就是下半年的七八月份,雨季降水多,也是丰水期。如果是枯水期前往,就没有这么壮观了。
整个壶口景区比较单调,就是景区环保车到了,走下去就是看壶口瀑布,除此之外就是看壶口瀑布对面陕西面的人了。人绝对是多的,而且景区全是黄土枯石,连棵树都没有,不撑把伞人都要给晒晕过去了。
震耳欲聋的咆哮,千万年来一贯如此。
壶口当前,当真山河永寂。
这是从龙洞里面拍的,交了钱之后从一处暗洞,沿螺旋钢板楼梯往下走,出口是壶口崖壁上的一个半开放的洞,有一个窄窄的平台,可以从这样的低角度拍摄壶口。空间有限,游客也比较多,上面还不停的在滴水,在人群中拼搏了半天终于架起脚架,还得防水。我这把油纸伞防水效果真是出乎意料,难怪某宝评价说是可以防普通雨水。
拍完上来,整个人都湿了一半。上来晒了一会,又热到爆炸。壶口其实除了瀑布没啥可看的,如果不强求拍照的话,转一圈20分钟足够。我们连拍带看,也就40分钟,越到中午日晒越是厉害,遮挡物都没有,赶紧撤了。
如果你看到这里,务必要看下去。整段旅行的精华,全在这里。
首先,这个字念qi, 第四声。
中国历史上很多古镇,因势利导,一朝荣华,是为了满足当时货运的需求。如今时代变幻,很多显赫一时的古镇,重镇,放在今日,却是默默无闻,少有人知。比如镇远,曾经贵州节度使府邸所在。又比如碛口,曾经的九曲黄河第一镇。古时候山高路远,大宗货物运输不便,利用天然航道的内河航运就是最省时省力的。黄河沿岸因此繁华。到碛口这边,就是黄河第二险滩,大同碛(壶口是黄河第一碛),天然的巨大落差,没有船只可以过去,于是所有大小商船抛锚在碛口,卸下货来,河运转陆路,这些货品通过马帮拉到平遥,分装整理,从平遥发往天南海北。碛口作为这黄河航运之途上最后一站,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滩。可以说,黄河成就了碛口,碛口成就了平遥。碛口曾经的繁荣,今时今日实难想象。
如何从壶口过去碛口?说多了都是泪啊。有两条路,绿色线路,280公里,省道。灰色方案2线路,高速,但是要绕很大一圈,从平遥这里再过去,450公里。都很远啊,其实去碛口最方便是从平遥过去,有大巴,两个半小时就能到,自驾两个小时也到了。从壶口过去真的是很不方便。
当时考虑了一下,选择了走路程短的省道。结果一路上都是避高速费的山西特产,拉煤大货车。这一路至少三五百辆大货,绝对没有夸张,很多是车队。中途修路,挤到大货中间堵车堵了一个半小时。11点从壶口出来的,最后到碛口,都已经六点了,真是堵到没脾气的一路。所以,不差这点高速过路费的,还是走高速省事,快,主要还安全。
想在路上找个地方吃饭的,哪知道这条省道两边完全没有镇子,没有吃饭的地方,看到路边有卖香瓜的,只能下来买点香瓜吃,还挺好吃的,两斤10块钱,特别甜。卖瓜大姐听说我们没有吃饭,一定要把她的中饭,一保温盒的韭菜饺子给我们吃,还是很淳朴的。
简直难以置信,不是说山西是煤都,很多霾的吗?看看我大山西,蓝到爆炸的天空。天气真是好啊,这个时候还没开始堵车,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肚子里塞满了香瓜和大姐给的几个韭菜饺子,跑在这空旷的马路上,心情真呀么真舒畅啊。
好景不长,过了半个小时开始堵车了。
堵车了,右边一溜这种重卡大货。原因是修路。大货真的数之不尽,超之不竭。走这条路要注意安全,前后左右都是大货车,小车真的要特别注意,都不够人家轻轻碰一下的。
四合院结构。我们住在二楼的一个窑洞房间里,订的高级大床房,其实是睡在炕上的,比较硬,睡了一晚感觉腰都要断了。有热水,可以洗澡,要自己带洗漱用品,没有毛巾,我们问老板买了一条,感觉质量不太好,用了一下掉绒毛。还是自己带比较卫生。
虽然条件可以说是简陋,但是我真的太喜欢这种民俗化的客栈了,以前完全没有住过窑洞。原汁原味,古朴厚重,碛口很多建筑都是这样的,好像历史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今日即过去,过去即现在。
夏日的晚上,爬到瓦片房顶上去看星星,多浪漫啊。好像武林外传里,同福客栈里众人喜欢做的一样。这个古镇的人们,生活方式与几百年前,好像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住着四合院,睡在窑洞里。我本来就是南方人,我们江南水乡的古镇,乌镇啊,同里啊,西塘啊,全都去过。其他地方的古镇,云南的丽江,大理,江西的瑶里,贵州的镇远,我都去过。从来没有一个古镇,是这样真实的一个古镇,没有一点人工刻意的痕迹,几乎没有任何商业化,在一千年川流不息的时光里,活成了一个永恒的过去。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让人感慨,时光没有将这座城遗忘,而我,想要重新记住。
坐在房顶上,守护着历代星辰,远处是房主人刚洗的汗衫裤衩,黄河从边上缓慢流淌。
暮色中的黄河,对面翻过去就是李家山村。
我家方先生。住店客人不多,基本上都是从北京或者河北过来的。北京过来自驾还是很方便的,五六个小时就可以到。
坐在二楼吃饭,可以看到黄河落日。
要了一条黄河鲤鱼,养在河里,现捞上来的。
碛口的特色菜,红烧黄河鲤鱼,挺好吃的,肉很嫩,其他都是一些家常菜,菜品不多。
沙棘口味的谬糟,甜甜的,当饭后甜汤喝
天黑之后,一轮明月从客栈背后升起,一盏盏红灯笼亮了起来。
新的一日,很早就醒了,今日要赶下午太原的航班,所以时间有一点紧张。而且李家山村早晚的光线比较好,于是吃了早饭早早的就出发了。
早饭,比较简单,小米粥几乎都是汤,但是馒头和鸡蛋管饱,小菜也是很大一盆。
退房之前再凹俩造型先。
对面的二楼就是昨天晚上吃晚饭的地方,正对着黄河,是看日落的好去处。
四合院院子里,可以停五六辆车,一大早也都陆续离开了。
归家的燕子,无论璀璨还是衰败,这里都是你的家么?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离开这家客栈,真的非常不舍,有机会真想要多住几日。以前在宏村也住过非常古式的客栈,床都是四角雕花大床,然而那种古式是现代工艺刻意做旧的。碛口的这些客栈,跟这个镇子,天然就是这样,主人家住这样的房子,客人们也是住这样的房子。绝无造作,一应自然。
去李家山村,我们请了一个刘姓导游。这个地方背后的故事实在太多。
说起李家山村,更是匪夷所思的一个所在。
画家吴冠中先生称之为自己的三大发现之一,“这里从外面看像是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而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世界都难再找到。”
李家山层层叠叠的晋中风格古窑洞民居。
保存如此完好,没有商业开发,不收门票。村里不通公路,全靠步行,甚至没有通自来水。李家山村有可以投宿的客栈,但是因为没有通水,所以无法洗澡,上厕所只能用旱厕,条件非常简陋,住在村里的外来客,以来写生采风的美院学生为主。观光客人多住在碛口古镇,从碛口到李家山很近,开车10分钟左右,上山有一条小路,入口隐蔽,坡度很大,今年刚铺装过,没有当地人指路,很容易错过入口,车可以停在山上停车场,李家山村里全是之字形的石板路或者黄土路,只能步行。
这些窑洞大多是仍有居民居住的,一早上炊烟袅袅,有几户人家已经开始劳作,还有一个大叔,光着膀子在修葺自家院子的围墙。
这面墙坯,好像一个天然的马赛克背景墙。
吴冠中先生说的没错,这样的房子,这样鸡犬相闻古朴原始的生活气息,世间绝无仅有。
李家山村的人们,仿佛与我们活在平行宇宙里,几个世纪的岁月流逝,好像一点都没有改变。
这也是一个小小的客栈,在画家圈里颇有名气。吴冠中先生住过的。
一个孤独的石磨,你的好朋友灰毛骡子去哪里了?
之字形的村里道路,沿着窄窄的它走过一层又一层的窑洞。村民们挑水挑货,每日都是这样上上下下走上好几遍。
石雕,木雕,麒麟送子的寓意。李家山,是一座活着的黄土高坡民俗文化博物馆。
用啤酒瓶垒起来的院墙,主人真是好酒量。
曾经的西财主大院,现在也是一间窑洞客栈。
晒着豆子。
泡在水里的是黄河石,兜售给住店客人,卖的也很便宜。
李家山很多枣树,七月尚青,九十月份是李家山最好的时候,满山遍野都是红彤彤的枣儿。
红枣古村,当真是一副绮丽的画卷。
逛完李家山村,时间还早,再回到碛口古镇上,去了昨日天黑了没有走完的明清一条街。
镇上第一高建筑,黑龙庙,碛口下方就是大同险滩,往来商贾为保平安,集资在碛口修了龙王庙,希望龙王保佑,行舟顺利,风调雨顺。黑龙庙整体造型像一个元宝,在上面可以拍摄古镇全景。
黑龙庙拍摄的碛口古镇,傍着黄河水。曾经舟船首尾相连的渡口,岸上商贾云集。
现如今,只剩黄与灰的主色调,仿佛一帧褪了色的老照片。
碛口为数不多的纪念品,手工缝制的枕头,小玩偶,价格便宜到让人心碎,我花了15块买了一个绿色的花布兔子。
古戏台,时至今日,每年庙会的时候,这里仍然有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赶来听戏。
黄河对面就是陕西,在这唱戏,山西唱戏陕西听,自带扩音效果。
上去来一段
在镇上买了双红绣鞋,感觉跟古镇风格挺搭配的,40块。
明清一条街,两边全是店铺,卖美孚洋油的,卖绸缎布匹,柴米油盐的,各种商号钱庄林立。三里多地的石板路上,可以想象,这里的水运转旱道,盛极一时的璀璨景象。
逛完古镇,还是在碛口客栈吃了午饭,就开车离开了,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高速路,最终回到了太原,顺利的还车,乘机,返回到我们的南方。
点了三个肉菜,是有多爱吃肉啊。我们对吃真是毫不挑剔,有肉就好。
碛口给我的感触很深,一个几乎不可能到达的古镇,去碛口的路上简直如西天取经,历经磨难,导航不准,修路,封道,改道,与各种大货车斗智斗勇。距离碛口明明只有二十公里了,改道的完全迷路,问了好几个当地人,才一路摸索着找到的,比导航预计的时间,多花了两个小时。也许正是因为碛口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才得以保留住这一抹原汁原味的古风吧。
想来也真是讽刺,碛口的繁华,曾经就是因为碛口水路,陆路交通便利,才成为黄河沿岸最大的货物集散地。二十世纪伊始,铁路运输的兴起,黄河水患频发,碛口渐渐衰败,荣也因黄河,颓也因黄河。
碛口,越是了解它的过去,越是感伤它的今日。这是少有的让人伤感的想要落泪的旅行目的地了。它被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抛弃的太快,仍然活在自己的旧日时光里。仿佛,英雄白头,美人迟暮。
行走在千年的历史里,见证黄河第一镇的浮沉荣华,这一脉悲怆苍凉的晋腔古曲,仍然余音袅袅。
山西往事,岁月不会将它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