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世间美“色”
头图加载中

攻略   >  马拉喀什旅游攻略   >  装满世间美“色”

装满世间美“色”

装满世间美“色”

  • 出发日期/2017/09/26

  • 天数/13

前言

埃及旅游归来,更加期待再次走进非洲。去南非还是北非,有些适应欧洲生活的女儿,还是对摩洛哥情有独钟。每年到此一游的中国游客不足一万,但数以百万的世界观光客却络绎不绝。

马拉喀什图片
马拉喀什图片

提起非洲,人们往往只会想到落后与贫穷,而对灿烂文明的认识多数也只限于埃及。在非洲大陆的西北角,原来还有一个奇妙的国度,它四面环海,东南背撒哈拉大沙海,西临浩浩大西洋,北依地中海直布罗陀。它幅员不过湖广两省大小,却也有着文明的深度和广度,它就是摩洛哥,不在欧洲,却有着其他地方无法媲美的浪漫与多彩缤纷。

马拉喀什图片
马拉喀什图片
马拉喀什图片
马拉喀什图片

人们常赞美:拉巴特的黄(皇)、卡萨布兰卡的白、马拉喀什的红、梅克内斯的黑、舍夫沙万的蓝、菲斯的彩、撒哈拉沙漠的金……我决定用13天的时间走进这个北非小国,解读具有欧洲混血气质、超饱和度色彩、异域风情的阿拉伯人以及丰富地貌的迷城。

第1天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往常我们都是从广州或香港出发,这次从上海起飞还是第一次。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马拉喀什图片

土耳其航空公司制作的乘机注意事项,图文并茂,幽默风趣,如同看魔术表演,新颖独特。

马拉喀什图片

飞机餐也是奢侈,法国红白葡萄酒随你尽情畅饮。

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
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图片

飞行约11.5小时,来到伊斯坦布尔转机。再次光临,机场依旧,人流骤增,时代的步伐,我还能赶得上吗?

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图片

非洲小朋友都在展望奇幻的未来,我们更应该抓紧时间探索多彩的世界。

第2天

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图片

停留5小时后,继续飞行5小时抵达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这是有生以来最长的一次飞行,相当疲惫!

卡萨布兰卡图片
卡萨布兰卡图片

在摩洛哥,英语没有用武之地,它曾是法国和西班牙殖民地,官方语言阿拉伯语,通用法语。这下女儿的法语派上用场,我可放心了,带了个随身翻译。一出机场我们就见识了当地人的热情好客,不过大眼睛的小宝宝害羞,倚偎在妈妈怀里。

卡萨布兰卡图片

摩洛哥人大气豪爽,19人团配备40座大巴车,每天赠送的饮用水都是2.5升大容量。不过就餐时餐厅是不提供的,需要花钱购买(20迪拉姆/瓶,相当于14元,汇率0.7)。

卡萨布兰卡图片

在这里,导游必须持证上岗,而拿到这个证书并不容易,有名额限制,好多人30多岁了还在努力,有时候得贿赂。摩洛哥有2000个中国人,大部分集中在卡萨布兰卡,外国人不允许考证,只能做陪同,目前中文陪同也只有100人,免签放开后她们忙得连轴转。

卡萨布兰卡图片
拉巴特
拉巴特图片

听着卡萨布兰卡音乐,行走在广褒的卡萨布兰卡土地上。我们的行程是先到拉巴特,顺时针走完全程,这样安排有种先苦后甜的感觉,无论是行车路程、餐食、住宿等方面。

拉巴特图片

摩洛哥四大皇城拉巴特、马拉喀什、梅克内斯、菲斯。每个皇城里都保留了好多的皇家气派,蜿蜒徘徊的古城墙雄伟壮观,马格里布式的门楼大气恢弘。城墙上有许多小孔,一是为了防止热胀冷缩,二是便于每年的修缮搭脚手架。

拉巴特图片
拉巴特图片

晚餐就在海边,欣赏黄昏日落的同时享用全鱼宴,惬意!

拉巴特图片

海角上的军事要塞遗址,有一座航海灯塔。

住宿标注4星,实际上不如国内3星,除了陈旧还是落后,如我国90年代的水平,电视机还是显像管的机型,如果住惯国内高级酒店的人要有个心理准备哦。

第3天

拉巴特
拉巴特图片

各种手工烙饼,配上几粒椰枣或无花果,给这样的早餐赞一个!女儿说火腿肠好特别,我立刻想到军用肉罐头那味,对,就是小时候的味道,久违了!

拉巴特皇宫
拉巴特皇宫图片
拉巴特皇宫图片

广场四周有几门古炮,皇宫不准进入,不能靠近,但是可以自由拍照。

拉巴特皇宫图片

皇宫大门有皇家护卫队把守,今天没运气碰上国王,只能在划定的区域,外观北非建筑风格的皇家宫殿。不过,摩洛哥历代国王们,很少居住在这些皇宫里,皇宫的功能都是作为办公场所。

拉巴特皇宫图片
拉巴特皇宫图片

在这里,瞬间一切万物都会安静,只有虔诚的祈祷声在回荡。

穆罕默德五世皇陵
穆罕默德五世皇陵图片
穆罕默德五世皇陵图片

陵墓入口不设门票,供世人瞻仰,但有威武帅酷的皇家骑兵,身穿白色军服持枪守卫,非常养眼,众多游客争相与之合影。

穆罕默德五世皇陵图片
穆罕默德五世皇陵图片

陵墓外部四周、内部各处都有重兵把守。

穆罕默德五世皇陵图片

陵墓是新的,但地址是旧的,这里原是18世纪未能建成的一座巨型清真寺,313根花岗岩断柱或高或低地整齐排列在广场上。平添了许多历史的厚重感,经过三百年岁月,这里看上去更像古罗马时代的伟大废墟。

穆罕默德五世皇陵图片

1755年,葡萄牙大地震,这个烂尾清真寺没能逃过劫难,尚未完工的清真寺全部倒塌,只残留了一些高高低低的柱子,而这面赭红色土墙和宣礼塔,却依然耸立不倒,顽强地屹立着,堪称奇迹!

穆罕默德五世皇陵图片
穆罕默德五世皇陵图片
穆罕默德五世皇陵图片
乌达雅城堡
乌达雅城堡图片
乌达雅城堡图片

花园入口处这个大斜坡阶梯,即是《碟中谍5》中阿汤哥飙着宝马车从台阶一跃而下,开入海里的地方,由此让世人知道了乌达雅城堡。

乌达雅城堡图片

大部分城墙和主殿已不复存在,所幸雕刻着精美伊斯兰花纹的城门和瞭望岗楼屹立如故。

乌达雅城堡图片

进入园内花园,伊斯梅尔国王子17世纪所建,小巧玲珑,优雅精致,花木繁茂,具有安达鲁西亚园林建筑的典型风格。

乌达雅城堡图片

园内流浪猫泛滥,根本不受游人的打扰,慵懒地晒着太阳。摩洛哥,“喵星人”的国度,享有尊崇的地位和自由自在的惬意猫生,成群结对,行事肆无忌惮,不怕人,没有攻击性,也不拒绝陌生人的抚摸,说明当地人从不伤害它。

乌达雅城堡图片
乌达雅城堡图片

沿着古道,拾阶而上,这里既是古代的防御工事,又是居民的聚居地,依山而建,宁静安详,昔日的小渔村已经成为一个蓝白对撞的地中海色调的童话世界。

乌达雅城堡图片

小城保留着柏柏尔民居的风格,没有精心设计的浮雕装饰,有的只是雪的白,海的蓝。

乌达雅城堡图片

家家户户都用盆栽植物装扮房门隔窗,像一幅静态图画,将时间凝固于此----存在、捕捉、回忆。

乌达雅城堡图片

街道小巷,与后面几天要去的舍夫沙万有些相似,可以说是海边的舍夫沙万,不过与舍夫沙万相比,少了一份喧闹和艳装,多了一份宁静与淡泊。

乌达雅城堡图片

小城人少安静,商业化不浓,门店没几家,难得这样悠闲地走走、看看、拍拍。

乌达雅城堡图片

来到空旷的高空平台,这里曾经是空中市场,几乎可以远眺整个摩洛哥首都。

乌达雅城堡图片

海边发个呆,逗着猫,吹着海风,啜饮薄荷茶。算了,还是来杯鲜榨果汁吧,10迪纳姆。

乌达雅城堡图片

站在平台上可观赏大西洋美景,俯瞰拉巴特港口,远看河对岸的萨累市全景。

乌达雅城堡图片

厚实的城墙建在悬崖上,扼守着海湾。

乌达雅城堡图片
乌达雅城堡图片

我们也要一路相伴,走遍世界各地,加油!

艾西拉

摩洛哥高速公路平坦宽阔,行车2.5小时抵达艾西拉小镇,观赏涂鸦艺术的魅力。

艾西拉图片

摩洛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伊斯兰教徒们也学坏了。咖啡果汁小店见我们20人到来,坐地起价,并且只能买东西了才允许方便,好吧,随你!我们走近小镇深处,有个小清真寺,旁边的净身室就可以解决内急,毕竟好人还是很多的嘛。

艾西拉图片

建在海边的小镇不大,人也很少,全是小街小巷,慢慢行走用不了多久就能逛完,无论怎样穿行其中,最终朝着这个城堡方向都能走出来。

艾西拉图片

紧挨着城墙的一排排民居,就是今天的主角。

艾西拉图片

1978年,两位本地的知名艺术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11位朋友一起,在小城各处墙壁上画满彩绘,这些作品色彩鲜艳,艺术水平极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

艾西拉图片

涂鸦从色彩到构图都是专家级的手笔,内容随意又充满乐趣,有的时尚玩酷,有的鲜艳可爱,深受地中海文化的影响,颜色主要以蓝白为主,偶尔参杂点粉色或绿色,充满着无数的幻想。

艾西拉图片

现在每年的8月,都会举办壁画节,届时各国艺术家齐聚此地,在老城的墙壁上充分展示艺术的魅力,而在这之中,只有最好的才会被保留下来,但也仅限于保存一年,到下一届壁画节来临时,又会被新的作品所取代。所以,每年到访的游客看到的壁画都是不一样的,也正是如此,使得这个寻找和发现壁画的过程成了游览这里的一个亮点。

艾西拉图片

随处可见美院的学生。

艾西拉图片
艾西拉图片

狭窄的小道寻找大师的杰作,几乎每条巷子每个转角都会邂逅惊喜。游人极少,真的好安静,感觉都不太真实,没有一点非洲的痕迹。

艾西拉图片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瞥一角都充满着艺术气息。

艾西拉图片

简单的绘画,让你浮想联翩。

艾西拉图片

风情万种

艾西拉图片
艾西拉图片

忍不住拿起画笔,即兴作画。

艾西拉图片

帅小伙主动给我当模特,求之不得,谢谢啦!

艾西拉图片

街头艺术家,道具用完还是付了一点小费。

艾西拉图片

小镇基本没有商业气息,少有几家特色小店。

艾西拉图片

大名鼎鼎的国饮薄荷茶,有茶的醇香、糖的甜味、薄荷的清凉,能够提神祛暑,很适合生活在热带的摩洛哥人饮用。我也来一杯尝尝,喝不惯,如果糖放少些,根本咽不下去。

艾西拉图片

摩洛哥不产茶叶,但是举国上下都喜欢喝茶,并且有“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他们饮用的茶叶大部分来自中国,他们之所以喜欢饮茶,可能与伊斯兰教规制约吸烟、饮酒有关,他们只是将饮茶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

艾西拉图片

我想,艾西拉小镇不属于旅行者,它属于旅居者。

丹吉尔
丹吉尔图片

餐厅

丹吉尔图片

海鲜饭,还好今天的小米不夹生(摩洛哥人喜欢吃夹生饭),锅底已经起锅巴,不过加有孜然、咖喱等调料,总感觉味道怪怪的。

丹吉尔图片

这个餐厅老板与女儿一见如故(可能语言相通),居然要求嫁给他,哈哈哈,是不是来一个中国女孩都会这样说呀。

丹吉尔图片

热情邀请我们参观后厨,一个劲地帮忙拍照、献殷勤。

丹吉尔图片

今晚入住丹吉尔的酒店,比前一晚高级多了,虽然也是标称4星,但是有一点搞不明白,所有的酒店电梯,包括后面入住的国际五星酒店,都非常小,拉个行李最多容纳3个人。

丹吉尔图片

这次我家三人参团,有一人按理拼房,不巧落单,一人一间,并且跟我们住隔壁,中间隔门随意打开,互通方便,爽呆了!以后还有一次住宿也是如此,看来摩洛哥酒店房间的设计不同于中国。

丹吉尔图片

三面临海的丹吉尔,灯火阑珊,星光璀璨。

第4天

丹吉尔
丹吉尔图片

可能7个小时时差的关系,半夜起来睡不着,大清早回笼觉睡到朝霞满天了才醒。匆匆吃上几口,赶紧出门看海去。

丹吉尔图片

Atlas Almohades Tangier酒店,就在海滩旁,可惜错过了观日出的最佳时机。

丹吉尔图片

沙地平整车已经工作一会了。

丹吉尔图片

这个海滩实在太大,空无一人,不敢再往里走,形单影只,只好孤芳自赏。

丹吉尔图片

丹吉尔一直以来都是摩洛哥面向欧洲的窗口,西化程度很强,城里民居错落有致地沿海滨山坡而建,白色住宅、绿色山野和蔚蓝的海水交相辉映,与现代高楼大厦相比,别有韵味。

丹吉尔图片

丹吉尔靠近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隔海相望,位于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东进地中海和西出大西洋的船只,都要从这里经过或停泊,大西洋东岸南来北往的船只,也要在这里调整航向,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丹吉尔图片

非洲大陆与欧洲大陆中间只隔了这么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可以体验到左边大西洋,右边地中海的浪漫。我们一家人在非洲西北角看海!

丹吉尔图片

隔海眺望,对面曾经是自己生活了五年的欧洲大陆,是不是有点想念……

丹吉尔图片

非洲西北角——斯帕特尔海角,直布罗陀海峡在这里汇入大西洋,显著耀眼的地标卡斯伯白色灯塔,已有150年的历史。有人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对面的西班牙,当我到来后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看不到的,除非有高倍望远镜。

丹吉尔图片

摩洛哥旧版200元,就是采用这个灯塔作背景图案,其地理意义远远大于景观。

丹吉尔图片

摩洛哥人对国家的热爱表现在任何地方,在海中巨石上都能看到国旗,真心佩服画国旗的这位艺术家!

丹吉尔图片

小伙子拉只驴来陪照挣钱,好吧,满足一下他的心愿,来一张,给你10迪拉姆。

非洲洞
非洲洞图片

离灯塔几公里处有一个奇怪的洞穴,当地人称它为“大力神洞”或“非洲洞”,洞口酷似一幅非洲地图,就连马达加斯加岛都有。据说它是海浪冲击岩石自然形成的,已有4000年历史,洞内左边是自然形成,右边是人工凿挖出来的。这张图做了镜面处理,翻转180度,才能与非洲地图比对,不然要到大海上去拍才行。

非洲洞图片

非洲地图

非洲洞图片

从洞口出来,有一个小广场,对面即是迷人的海岸线。

非洲洞图片

坐在高空平台上,观看大西洋的视角会更宽阔。

非洲洞图片

走下平台,越过礁石,爬上断臂残桓。豁出去了,摆个危险动作。

非洲洞图片

巨大的海浪不停地拍打着岩石,这里绝对是拥抱大西洋最佳的地方,也绝对是拥有整个摩洛哥最美的海水。

非洲洞图片

即使走过了那么多个沿海城市,可丹吉尔的海还是把我震撼了,第一次深切感觉到什么是海天一色。

非洲洞图片

丹吉尔终年风和日丽,气候宜人,素有“摩洛哥夏都”之称,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非洲洞图片

到了这,吃鱼不成问题,味道鲜美,品种繁多,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地中海的鱼。

得土安
得土安图片

得土安,摩洛哥西北部城市,距丹吉尔46公里,距地中海岸10公里,历史古城,现存的古城遗址上有3面城墙、7座城门、36个清真寺和礼拜堂,其中古城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得土安图片
得土安图片

城外西班牙人建的新城,宽阔整洁,与走在欧洲城市没什么不同,但与摩尔人狭窄脏乱的老城有着天差地别。

得土安图片

老城区房子,白色外墙,典型的地中海风格,沿着坡度平缓的山麓展开,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好像走进了西班牙南部的米哈斯白色之城。

得土安图片

纯白无暇的浪漫色彩,让我沉醉其中,可惜天空乌云笼罩,马上大雨来临,只好做个匆匆过客。

得土安图片
得土安图片
得土安图片

城内所见的清真寺、凉棚和数不清的走廊及通道,都深受安达鲁西亚建筑艺术的影响,

得土安图片
得土安图片

当地居民自娱自乐地打牌下棋,悠然自得。注意了没有,他们下的是中国的飞行棋,好多居民都非常喜欢这个娱乐项目。

得土安图片

老式姑娘出嫁的轿子。

得土安图片
得土安图片

摩洛哥水果丰富,品种繁多,最好吃的要数无籽石榴,5迪拉姆/公斤。

得土安图片

去往舍夫沙万的途中,突遇厚重的云层笼罩山间,如雪山一般,壮观!

  • 地址:石狮市湖滨石狮府东1号正大右侧87号(回头阁湘菜往里面走100米)
  • 电话:059588736777
  • 简介:烧麦个头很大的,造型挺好看,香味也蛮诱人哦,烧麦的皮子光滑通透,吃起来还挺有嚼劲的,烧麦馅子给的很实在很足,里面的香菇切成了小丁状,鲜肉也很新鲜,糯米有点湿润,吃起来一点也不会觉得很干,味道稍微有点重
  • 查看详情
舍夫沙万图片

路的尽头就是今晚入住的民宿,在广场不远处,非常便利。如果你选择住在山顶,事先得做好减肥的准备。

舍夫沙万图片

中的民居改造而成,装修很精美,通常都不大。由于位于老城区,汽车无法进入,需要自己提行李步行到达,还好我们入住的这家有部微型车,一次将20人的行李装完拉走,不知道他是怎么开进去的,可能有特殊通道吧。

舍夫沙万图片

钥匙牌有特色,不过出门携带顿感笨重,好看不好用。

舍夫沙万图片

古老的瓷砖、圆顶的图案、木质的软床、阿拉伯风格的浴室、淡淡的薄荷精油香味……

舍夫沙万图片

正餐餐厅

舍夫沙万图片

早餐餐厅

第5天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图片
舍夫沙万图片

这个精致小镇在海拔4000多米的里夫山脉中,青山绿水隔绝了城市的喧嚣,清爽的空气,静谧的小巷,淳朴的民风,还有那无尽的蓝色,给人世间留下了一个好色的天堂!

舍夫沙万图片

学校毫无例外也披上蓝色的外衣,如同陷入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舍夫沙万图片

走进这个城门,就是非洲版的圣托里尼,一跟头栽进蓝色的世界里。

舍夫沙万图片

当时舍夫沙万是没有颜色的,直到1930年犹太难民防止追杀,抵御侵略者,将房子刷成蓝色,与蓝天一致,因为天空几乎全年都无云朵。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柏柏尔人忍受不了夏日的炎热高温,唯有蓝色给人感到一丝清凉,并能防止蚊虫叮咬。之后每年雨季都要重新粉刷,遍及目光所及之处,让蓝色成为永恒的基调。

舍夫沙万图片

如果没有蓝色,舍夫沙万也就是摩洛哥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山间小镇。其建筑本身比起摩洛哥的几大皇城来说要粗糙和平庸得多,但因为一抹蓝,与希腊的圣托里尼、印度的焦特布尔并称三大蓝城,引得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舍夫沙万图片

从色彩学的角度来说,蓝色代表深邃,象征忧郁,但走在蓝色的舍夫沙万却是轻松的、浪漫的、童话的、梦幻的,让人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人人都知道希腊很美,可是希腊的蓝色永远有白色陪在身边,可这,只是肆无忌惮的张扬着自己的蓝。

舍夫沙万图片

网红场景~~蓝色阶梯、蓝色门窗、蓝色外墙和五颜六色的花盆,作为回教国家的小城,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舍夫沙万图片

小镇较小,以小广场为中心,古堡为最高点,向四周扩散。尽管这些小巷曲来绕去像迷宫一样,但只要一直走下去,总能殊途同归。你无需看地图,不用做攻略,谷歌导航也不管用。

舍夫沙万图片
舍夫沙万图片

广场上有人拉客吃饭,口中说着“过来过来”,我们三人同时听着居然像柳州话的发音,乡音呀,中文能发出这个调,我服了!

舍夫沙万图片
舍夫沙万图片

信步走在石板道上,每一步都能移步换景,每一转角都有柳暗花明。让自己就这样迷失在蓝色小镇里,没有目的地,也不需要目的地。

舍夫沙万图片

请不要害怕迷路,它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舍夫沙万图片
舍夫沙万图片
舍夫沙万图片

穿着色彩斑斓服饰的妇人走来走去,似乎并没有被如织的游人所打扰。这里的居民不喜欢拍照,尤其是妇人,不要拍正面,最多偷拍下背面就好啦。当地人觉得拍照会把他们的灵魂给吸走。

舍夫沙万图片
舍夫沙万图片

那些身穿当地特色服饰,在家门口席地而坐的老人家,一张张面带微笑写满故事的面孔,是这个小镇最美的画面。

舍夫沙万图片

热情的老爷爷,老远就跟我们打招呼,拉你跟他拍照留影,还摆出专业的pose,任你尽情咔咔咔咔,不过拍完记得付些小费,他们挺不容易的。

舍夫沙万图片

而这位年迈的老妇人,不喜欢被拍,只是深陷蓝色包围之中。

舍夫沙万图片
舍夫沙万图片

辗转于无数条小巷,仿佛置身于一个“蓝精灵”王国。偶遇一对日本情侣,请求互相拍照,还多亏了这位朋友,留下这次旅行的唯一一张母女合影。

舍夫沙万图片

这里的人们非常富有艺术感,把房子和街道粉刷得不似人间,自己却过着百年如一日、最有人情味的生活。

舍夫沙万图片

旅行总是把身边的每一处风景都自然放大,这些寻常人家的家门口,却被我们当成了梦。

舍夫沙万图片
舍夫沙万图片
舍夫沙万图片
舍夫沙万图片
舍夫沙万图片

查看全部

梅克内斯
梅克内斯图片
梅克内斯图片
梅克内斯图片

巴布·曼苏尔门是现存整个摩洛哥最大的古代城门之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仍不失雄壮威武,土黄色高大的城门,正面镶嵌了许多精美花纹的马赛克瓷砖,大门顶端是阿拉伯文的箴言,中东伊斯兰教风格尽显无遗。当年伊斯梅尔设想把它建成非洲的凡尔赛宫。

梅克内斯图片
梅克内斯图片

防御城墙厚实坚固,长达25公里,是整个摩洛哥最长、最完整、布局最复杂、形式最丰富的古城墙。

梅克内斯图片
梅克内斯图片

梅克内斯虽然也是摩洛哥历史上的四大皇城之一,但它最为低调。不像拉巴特是首都、马拉喀什是南方明珠和进入沙漠的集散地、临近的菲斯名声在外更吸引旅行者的眼球。多半游客都不来这里,人少安静,兴许这样才保留了原始生态,没有过多的商业气息。

梅克内斯图片

哈丁广场位于曼苏尔门的对面,商铺、茶馆、饭店,食肆林立。

梅克内斯图片
梅克内斯图片

冒着36度高温,走在小型不眠广场上,穿梭于热闹的集市里,酷热、拥挤、脏乱差混杂,不敢多呆,赶紧逃离。

皇家马厩粮仓
皇家马厩粮仓图片

伊斯梅尔十分酷爱马匹,皇宫里养了1200匹骏马,他每天都要去马厩里巡视,并精心设计和建造了大型的皇家马厩。

皇家马厩粮仓图片

走进马厩,那种震撼和壮观不可言传。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人类历史上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之一)之后,马厩遭到严重损毁,后来渐渐废弃。不过残垣断壁和略显塌坯的拱门,更显历史沧桑。每年九月在马厩附近的广场上举行摩洛哥全国骑术表演,吸引大批外国游客和骑术爱好者前来观看。

皇家马厩粮仓图片

据说伊斯梅尔国王有500多个老婆,800多个儿女,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爱美女、爱马匹是他一生的追求。

皇家马厩粮仓图片

在马厩附近,还建造了一座由20多个拱穹式谷仓组成的大规模粮仓和一座蓄水池,主要用来存放皇家御马用的粮草和部分皇室专用粮食。

皇家马厩粮仓图片

天气炎热的夏天,这里高温40度,但是粮仓使用地下水流降温和屋顶开窗通风的办法,一直保持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完好储蓄粮食达15年之久。

皇家马厩粮仓图片

瞧瞧,现在这里成了WC场所。

第6天

菲斯

菲斯距离沃鲁比利斯约55公里,离梅克内斯约85公里,游客一般选择住在菲斯,这样去梅克内斯和沃鲁比利斯旅游,当日往返,省去搬迁行李之苦。

菲斯图片
菲斯图片

菲斯Menzah Zalagh酒店位置不错,附近就有一家蛮大的家乐福超市。不过酒店内部装修远久,与国内标准没法比,Wi-Fi也是处于无法连接状态,摩洛哥整个国家的4G信号都不尽人意。

菲斯图片

这次北非之行最为遗憾的是没有带泳衣,每家酒店几乎都有泳池,并且非常地豪华舒适。

菲斯图片

摩洛哥铁路由国家铁路办(ONCF)统一运营,在全国设有127个火车站,轨道交通便捷,车况良好。

菲斯图片
菲斯图片
菲斯图片

黄白色基调的圣城,里面见不到任何现代建筑,被浓郁绿植包围着的房屋鳞次栉比,密密麻麻。当地人对传统的尊重与敬畏,使这座城市完整保留至今,我们才有幸见到千年之前阿拉伯人的生活方式。

菲斯图片

山上遇见迷迭香,手搓闻香,迷倒!从陪同庄庄那学到一遭,用“形色”软件放图一搜,立刻查出未知的植物信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种鬼话好像也蛮有道理的。

菲斯图片

每到一处小镇,都有一个当地导游指引前往景区,这是摩洛哥的一大特点。特别是来到菲斯古城,没有他带路,你是走不出来的。

菲斯图片

菲斯皇宫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字排开的七扇圆拱形大门,是以黄铜为原料,通过手工打造出来的。高大城门的四周都是马赛克瓷砖的拼图,展现伊斯兰花纹的繁复精美和色彩斑斓。

菲斯图片
菲斯图片

皇宫正面是一个空旷的广场,冷冷清清,更加显得格外的神秘。

菲斯图片

从布日卢蓝门走进老城,就像走进了中世纪的阿拉伯城市。古城里仅3平方公里的占地,却有近六千条纵横交错的巷弄,绕城了一个迷宫,围城了一个千年老城。

菲斯图片

巷子里贩卖各种手工艺品,皮拖鞋、凉鞋、地毯、盘子、茶壶、玻璃杯等,夹杂着卖食品、点心、水果,一家紧挨着一家。

菲斯图片
菲斯图片
菲斯图片
菲斯图片
菲斯图片

民间演艺小团体,载歌载舞,热情奔放。

菲斯图片
菲斯图片

这个季节最多的是仙人掌果,可惜匆匆而过,等想吃的时候找不到卖家了,遗憾!

菲斯图片

这位师傅手工制作尖嘴皮鞋,自夸自己的产品是摩洛哥的阿迪达斯,哈哈。

菲斯图片

作品展

菲斯图片

老城里道路狭窄,人员拥挤,运货只能靠毛驴。转悠在小巷中,总会与千年不变的交通工具不期而遇,人们自觉地往两边靠腾出中间的通道。每天清晨街道里的垃圾全靠它运走,是这里的主要劳动力。

菲斯图片

如果在这里遇上驮着货物的驴,只能把自己变成壁虎贴在墙上了。

菲斯图片
菲斯图片

这里蜿蜒的巷道是世界上最易迷路的城市,不过迷失在菲斯古城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哦。

菲斯图片

网红景点,多来几张,完全不用担心有人打扰,这也是摩洛哥景点的最大优点,再热门的城市你也不会遇到人挤人的现象,更加不用排队拍照。

菲斯图片
菲斯图片

查看全部

沃鲁比利斯城
沃鲁比利斯城图片

从菲斯到沃鲁比利斯,在满目苍凉的戈壁中奔驰。

沃鲁比利斯城图片

突然远处出现一片绿洲,圣湖仙境,碧波荡漾,生机盎然,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模样。

沃鲁比利斯城图片

无意间抓拍的窗外风景,让我得瑟了良久,坚信最好的观景台在路上!

沃鲁比利斯城图片

沿途最多的植物,就是橄榄树、椰枣树、仙人掌。这个就是山上野生的仙人掌果。

沃鲁比利斯城图片

梅克内斯以北约30公里,是古罗马北非遗址沃鲁比利斯城。公元1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如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色石圆柱,甚至连古城的街道、居民的住房、油磨坊、公共浴室、市场等清晰可见,还有许多镶嵌式的壁画。

沃鲁比利斯城图片

摩洛哥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王朝,最初的都城就设在沃鲁比利斯。当伊斯梅尔二世将都城搬迁往菲斯后,这里逐渐冷落起来,但是距它不远的圣城梅克内斯,却始终是一片兴旺,至今仍保存着中世纪的古老风貌。

沃鲁比利斯城图片

榨取橄榄油的油坊,当年生产的橄榄油可供整个罗马帝国享用。

沃鲁比利斯城图片

阔绰宏伟的剧院,只留下断壁残垣,一片荒芜。

沃鲁比利斯城图片
沃鲁比利斯城图片
沃鲁比利斯城图片
沃鲁比利斯城图片
沃鲁比利斯城图片

面向大西洋的凯旋门,虽看似老旧孤零,可站在门前远望,那得胜回朝的马队在一片旌旗猎猎、阵阵鼙鼓声中的场景,恍若依稀可见,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远久的故事。

沃鲁比利斯城图片

夕阳无力古城荒,断垣颓柱话凄凉,可怜辉煌如烟去,萧瑟秋风叹无常。

沃鲁比利斯城图片

我见过土耳其的古罗马遗址以弗所,两者不在一个级别上,没有可比性,加上36度的高温爬上小山坡,实在不敢久留,撤!

我们在梅克内斯只停留了一天,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欣赏古城的宗教建筑,了解阿拉伯人区的普通生活……

菲斯
菲斯图片
菲斯图片

家乐福超市与法国本地的模式一样,逛商场就像在欧洲一般。

菲斯图片

摩洛哥的橄榄不是谁都吃得惯,味道相当独特,唯独老公(不用猜必是大吃货,哈哈)特别喜欢吃,说是越吃越香,还想买回家。橄榄是非洲的特产,当作调味品用在肉菜里可以压制肉类原本的腥味,让味道更鲜美。

第7天

伊芙兰
伊芙兰图片

从菲斯到撒哈拉沙漠,途径伊芙兰,一座有着摩洛哥“小瑞士”之称的小镇,坐落于阿特拉斯山下,绿树成荫的街道,精致的欧风木屋建筑,与世无争的恬淡生活,所有在寂然中看到的一切,美妙得像是不真实的梦。

伊芙兰图片

这里海拔1650米,相对较高,湿度较大。在1935年创下了非洲最低气温纪录(零下23.9摄氏度),是靠近沙漠最近的滑雪圣地。

伊芙兰图片
伊芙兰图片

除了散布周围的酒店,小镇中心广场是唯一的商业区,仅有的几家餐馆和咖啡馆以及纪念品商店都聚集在此。

伊芙兰图片

若你想要叫出租车,在任何一家店面都可以要到司机的电话,因为这里只有5辆。

伊芙兰图片
伊芙兰图片

漫步于其中,轻轻地呼吸,小声的说话,生怕惊扰了这一片单纯的宁静与清新。

伊芙兰图片
伊芙兰图片

伊芙兰,好听的名字,不仅让人惊艳,而且让人遗憾,因为,匆匆一瞥,无法遇见太多的惊喜。

伊芙兰图片

在米德勒特停留吃午餐,上来的锡纸三文鱼鲜嫩可口,大家急不可待地争相品尝,竟忘了先给朋友圈吃,没留下图片,实属遗憾!

第8天

梅祖卡
梅祖卡图片

梅祖卡是游客从摩洛哥进入撒哈拉沙漠的必经之地和补给点。世界各地游客蜂拥而至,是因为这里的沙漠独一无二,以形态各异沙丘闻名,更因为它会随着自然光线的变化展现出金色、粉色等不同的美丽色泽,成为摩洛哥境内独特的大漠风光,更成为无数人梦中的撒哈拉。

梅祖卡图片

换乘四驱越野车进入沙漠,到达阿尔及利亚边境。撒哈拉沙漠如此之大,从几个方向都可以进入。目前,撒哈拉大沙漠的某些地方禁止旅客入内,但是有一些很有特色的景点仍可以得以参观,特别是在地处摩洛哥、突尼斯、埃及境内的部分。5年前我从迪拜进入过,而从摩洛哥进入,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

梅祖卡图片
梅祖卡图片

在茫茫沙漠中穿行,没有村庄,没有人烟,一望无际。

梅祖卡图片

坐车大约1个小时抵达沙漠腹地,酒店与沙漠近在咫尺,太惊喜了!

梅祖卡图片

酒店大堂装饰得让你多想呆一会。

梅祖卡图片

服务小哥热情地送上薄荷茶与点心。

梅祖卡图片

住房都是土黄色的一层小院,小巧别致,简约新奇。

梅祖卡图片

室内干净整洁,各种色彩相互对撞,洋溢着浓浓的异域风情。

梅祖卡图片

登上餐厅楼顶,大漠风光一览无遗,特别是眼前的游泳池,奢侈得不要不要的。

梅祖卡图片
梅祖卡图片
梅祖卡图片

趁着日落的余晖仍未散尽,急不可待地出门转转,赶紧在大门口沙漠酒店指示牌前留个影。

梅祖卡图片

路遇观日落归来的人们,对沙漠的向往愈发强烈。

梅祖卡图片
梅祖卡图片

餐厅布置得有趣又有情调。

梅祖卡图片
梅祖卡图片
梅祖卡图片

又是塔吉锅,大家已经没有了揭盖的欲望。团里一上海美女从中国带了12碗方便面过来,全部派上用场。多亏领队也有先见之明,带了一大饭盒自炒的榨菜丝,从此女儿一到吃饭时间就紧跟她,不然就要饿肚子啦。

梅祖卡图片

晚餐就在户外游泳池旁,望着明月,数着星星,吃着石榴,一家人在一起,美滋滋,甜蜜蜜。

梅祖卡图片
梅祖卡图片

大清早起床,心想昨晚的一场大雨对今天的行程会影响很大,然而推门一脚踏入积水的同时,仰望天空,满天繁星,太,太,太多了,禁不住尖叫结巴起来,可惜没带脚架,只能自个欣赏,带不走星照。

梅祖卡图片

借用团友的一张璀璨绚丽的星空照(幸运拍到一颗流星),表达我激动的心情。这一刻完全明白了三毛为什么疯狂热爱撒哈拉,每晚都能枕着迷人的星空入眠,这样的诱惑谁又能抗拒!

梅祖卡图片

清晨5:30借着手电筒的光亮,骑骆驼进入沙漠,像一群西游记的徒儿,不过比唐僧印度取经还要往西哦。这时来一首“大王叫我来巡山”,很配意境!

梅祖卡图片

骑上骆驼一阵狂拍,前十分钟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不想半小时骑下来,颠颠颤颤,起起伏伏,屁股被鞍垫硌得老疼,大家全没了声响。一个小时的骑行,绝对称不上是一种享受,特别是上下坡,你得前倾后仰配合它,不然人都会散架。

梅祖卡图片
梅祖卡图片

天空泛起一抹红霞,把沙地映照得通红。此时东方的云层被染成红色,地平线下的太阳呼之欲出,但又像一个羞涩的少女羞答答的不肯出来,或许今早的太阳是不愿露出真面目了。

梅祖卡图片

撒哈拉沙漠形成于约250万年,是世界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大荒漠,面积约906万平方公里,几乎占满整个非洲北部,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撒哈拉”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源自当时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愿意即为“沙漠”。

梅祖卡图片

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两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这两部分的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

梅祖卡图片

此时的沙丘一点看不出刚下过大雨,只是表面不那么起尘,否则相机都不敢拿出来拍照,因为撒哈拉的沙像面粉一般,细腻如滑。

查看全部

托德拉峡谷
托德拉峡谷图片

从沙漠下来向瓦尔扎扎特进发,途中汽车穿越阿特拉斯山脉的东部。登高望远,大片的砂岩和石灰岩地貌因有绿色的棕榈林与农耕田园穿插,并不显得荒凉。

托德拉峡谷图片
托德拉峡谷图片

经过托德拉峡谷,这里是防止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位于山脉间一座3200英尺高的引人注目的地质溪谷上。峡谷仅有10米宽,却高300多米,陡峭岩石直冲天际,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托德拉峡谷图片

峡谷四周是一片贫瘠荒凉的红棕色,一条柏油公路从谷底穿过,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不时打破这儿的幽静和安宁。

托德拉峡谷图片

对于长期生活在沙漠和戈壁,面对水之源匮乏的摩洛哥人来说,峡谷中这条河流绝对称得上是平民的天堂,避暑的秘境。由于连日来的降雨,河水变的有些浑浊。

托德拉峡谷图片
托德拉峡谷图片

这里是攀岩者的乐园,面对近乎垂直的岩壁正跃跃欲试,竞相挑战。真心佩服他们的勇气与胆量!

托德拉峡谷图片
托德拉峡谷图片

峡谷旁有一股清泉,终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

托德拉峡谷图片

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给当地人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托德拉峡谷图片

进入这个酒店吃午饭,很有沙漠风情。

托德拉峡谷图片

小院里石榴树硕果累累。

托德拉峡谷图片
托德拉峡谷图片

餐厅里都配有泳池,看来这个是非洲国家的专享。

瓦尔扎扎特
瓦尔扎扎特图片

LE Fin 酒店,独栋小别墅式的房间,环境幽雅,配套齐全。

瓦尔扎扎特图片

门前放有吊床、秋千、沙发,一股小清新的气息。

瓦尔扎扎特图片

我们的两间房又是连在一块的,高兴之余发现大床房有股刺鼻的异味,晚上不敢住人。

瓦尔扎扎特图片

第9天

埃本哈社
埃本哈社图片

沿途阿特拉斯山脉在阳光普照下,呈现出千般色泽,神奇隽美!

埃本哈社图片

在史上最老的导游的带领下探访古城,别看他年纪80有余,身体可硬朗,每天上城堡5次不在话下。

埃本哈社图片

Ait Ben Haddoou埃本哈社建于11世纪,是原居民柏柏尔人所建典型的防御性城堡,古城仿佛是用四方大石碓砌出来,每间房屋就如一个小堡垒,彼此之间由狭小巷道贯通,整个村庄结合成固若金汤大城堡。

埃本哈社图片

当时运送海盐到内陆的骆驼商旅选择这里为中途休息站,因而兴盛起来,数百年一直维持原本风貌。全盛时期,这里居住着好几百居民,现在只剩下不到十户人家,其他人都搬到河谷对面有水有电的新村了。

埃本哈社图片

古桥年岁已久,禁止摩托车等载重车辆通行。

埃本哈社图片

现在看上去干涸的河道,据说只有冬天才有一些河水流动,但不能饮用,因为河上游有一个盐湖,水是咸的。过去村里饮用水是靠储存雨水和地下水。

埃本哈社图片

古城利用摩洛哥特有的赤土泥砖建成,让人完全体验摩洛哥的红色魅力。

埃本哈社图片

参观古城堡需要买票,这是为数不多的收费景点。为了修复沙漠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吊牌明示告知,让你明明白白消费。

埃本哈社图片
埃本哈社图片

古城傲然耸立在金黄色的山丘上,居高临下,视野宽广,城墙外,是一抹珍贵的浅水清溪,灌溉着放眼周遭所能仅见的绿意,城外内,则是摩洛哥传统造型的方柱形塔楼参差交错,原生态粗旷之美。

埃本哈社图片
埃本哈社图片

红色的房屋和土墙,几乎座座相连,让我想起咱们的“地道站”,防御性的民居,易守难攻。

埃本哈社图片

现在房子基本用来开店,卖纪念品、地毯、衣服,这些商品经过风吹日晒,沾满了泥土,有时间的痕迹和味道。

埃本哈社图片

大多数店主都是一副买卖随缘的样子,并没主动上前招揽生意。傍晚村民们早早打烊,回到对岸的村庄居住,安详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埃本哈社图片
埃本哈社图片

小商贩卖的这个石头、说是一种动物的活化石,有谁知道是什么吗?

埃本哈社图片

正午时分登城堡,是需要一些勇气和耐力的。

埃本哈社图片

爬到最高处 ,前方是零星几片绿包围的金色古堡,河对岸是新城,后方是寸草不生的广阔沙漠,不禁让人敬畏世界的广阔与气质。

埃本哈社图片

这座村庄因其古朴的形象,半个世纪以来不断地出现在好莱坞的电影中。

埃本哈社图片
埃本哈社图片
埃本哈社图片

不是特别传统的当地人还是愿意拍照的,但是左边这个小伙子对着镜头还是有点扭捏,躲到身后。网上好多人说他们跟你合影要收费,可小伙子没提要求,并且是主动邀请的。

埃本哈社图片
埃本哈社图片

在珠宝和室内挂饰中有诸多的应用。

埃本哈社图片
埃本哈社图片

在村口游客酒店用餐,来吃饭的都是外国人,面朝古城堡,身处黄土房,极有情调。

埃本哈社图片

今天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领队事先准备了家乡月饼,大家就着塔吉锅来一组中西餐混搭的餐食,祝亲朋好友们节日快乐,天天开心!

埃本哈社图片

摩洛哥的汽车中途休息站,都很干净整洁,内饰喜欢用各种民族特点的绘画加以装扮,爽心悦目。

瓦尔扎扎特
瓦尔扎扎特图片

瓦尔扎扎特是摩洛哥最著名的电影城,被誉为“非洲好莱坞”,许多著名电影《脚斗士》、《四片羽毛》、《寻找宝石》、《埃及艳后》、《尼罗河宝石》等均拍摄于此。

瓦尔扎扎特图片

1983年修建的影视基地,是北非第一家电影城,占地20公顷,如今已经废弃,仅供参观,但收取门票,性价比不高。

瓦尔扎扎特图片
瓦尔扎扎特图片
瓦尔扎扎特图片

这里与真实的埃及神庙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瓦尔扎扎特图片
瓦尔扎扎特图片

电影是一门艺术,如果原片呈现,肯定不堪入眼。这张P过的图片,斑驳的墙体,凌乱的场景,是不是好像在哪部影片中见过?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图片

马拉喀什始建于1062年,中世纪曾两度为摩洛哥王朝的首都。虽然地处阿特拉斯山脚下,沙漠边缘,但气候温和,林木葱郁,花果繁茂,以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幽静园林驰名于世,享有摩洛哥南方明珠之美誉。这里的空气里,弥漫的是阿拉伯、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混合味道。

马拉喀什图片

一道古城墙将老城与新城分隔,老城区纯朴生活的热闹,新城区商业气息的浓厚,使得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骆驼、马车、驴子、自行车、摩托车、轿车、猫和人,和平相处,顺畅同行。

马拉喀什图片

KENZI FARAH 马拉喀什五星级酒店,坐落于一座私人公园内,设有室内外游泳池、网球场等。

马拉喀什图片

一踏进马拉喀什,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闷热,比其他城市温度都高。

马拉喀什图片
马拉喀什图片
马拉喀什图片

园内百花盛开,争奇斗艳。

马拉喀什图片

晚餐在这样浪漫的环境下享用,人生足矣!

马拉喀什图片

今晚第一个蹦出的想法就是,我一定要好好看看“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个典故是真的吗?哈哈哈

第10天

库图比亚清真寺
库图比亚清真寺图片

库图比亚清真寺,是马拉喀什旧城的中心和制高点,在老城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清真寺的高塔,被称为北非最美丽的清真寺。清真寺尖塔高67米,富丽堂皇,当年登山高塔呼唤人们祈祷的宣礼员必须是盲人,其原因是防止有人借机偷窥附近王宫里的嫔妃。

库图比亚清真寺图片

当年修建尖塔时,工人在粘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名贵香料,使清真寺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迄今依然香味扑鼻,因而又有“香塔”之称。不过好像一点都没闻到哦。

库图比亚清真寺图片
库图比亚清真寺图片
巴伊亚宫
巴伊亚宫图片

巴伊亚宫始建于19世纪末期,是当时最大的宫殿,其名字Bahia意为“宏伟、光辉”。它是一座展现伊斯兰艺术的最好博物馆,集伊斯兰传统建筑的精美与雅致于一体,展露了19世纪摩洛哥贵族家庭的生活面貌。

巴伊亚宫图片

虽号称是宫,但其实所有者和修建者是当时的首相。这位首相召集了王国最好的工匠,花了十四年的时间精心打造,用于安置他的4妻24妾,还有膝下许多孩子。

巴伊亚宫图片

宫殿花园占地8000平方米,为防隐私,宫门重重。虽然宫殿里只开放了150个房间供参观,但穿行在廊道拱门及大大小小的房里,如走迷宫一般。

巴伊亚宫图片

空旷的庭院走廊,对称的木雕花纹,彩色的壁画艺术,都精细到极致,让人大饱眼福。

巴伊亚宫图片
巴伊亚宫图片
巴伊亚宫图片
巴伊亚宫图片

天顶、门廊、门、窗户都被装饰的美轮美奂,柔和的自然光从门外射入,光晕缭绕,如影如幻。

巴伊亚宫图片

宫殿议事厅,一块大镜高高悬挂,整个大厅似乎明亮许多。

巴伊亚宫图片

主人在专门设计的拱门房里发号施令,声音传播较远,起到扩音器的作用。

巴伊亚宫图片
巴伊亚宫图片

每个房屋的窗台设计都很独到,可以倚窗观天看水想心事。

巴伊亚宫图片
巴伊亚宫图片
巴伊亚宫图片

中午就餐环境,如同走进巴伊亚老爷的奢侈生活,唯一能做的就是欣赏装饰、观摩表演、享受美食。塔吉锅里的鸡肉是尚好的土鸡,如果做成白切端上来,我的天呀,想着都流口水!还有那个辣椒酱,除了辣就是呛,根本没有鲜味。

伊芙圣罗兰花园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马约尔花园,曾是法国著名画家马约尔亲手建造的私人别墅,后因车祸去世后一度荒废,直到1980年,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伊芙圣罗兰买下,之后将近30年,每年春天,这位创造了世界品牌“圣罗兰”(YSL)的大师都会住进来。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花园不大,占地约12公顷,园内遍布珍奇植物,其中最有特色,品类最多的要属仙人掌,据说整个园里有一百多种不同的仙人掌,这是第一代花园主人马约尔毕生的心血。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努力向着天空伸展的仙人掌和棕榈树,让花园充满了蓬勃生机。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对于南方长大的孩子来说,花园内的植物似乎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整个园内最吸引眼球,最上镜的应该属这栋色彩打造的别墅,高饱和度的蓝色和黄色完美的撞击。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花园内色彩斑斓,古典的橙,明亮的黄,跳跃的蓝……特别是由植物染料调配而成的魅惑蓝,被称之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马约尔蓝”,充溢着整个花园,处处是浓浓的摩洛哥风情。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藤蔓垂下的走廊不能错过凹个造型,让每一处都有笑脸和欢乐。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别墅后的一间房内,展有圣罗兰的手稿,每一年都有一幅代表作。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伊芙圣罗兰花园图片

多年来,多亏圣罗兰的同性恋伙伴,把他从抑郁中解脱出来,创造了世界奇迹。2008年服装大师去世,为满足生前愿望,同伴将骨灰撒在了花园里,自己伤心回国,许诺自己死后也将骨灰撒在这里,永远与他至交做伴。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图片

下午有空去酒店附近,新城区一个MALL闲逛,大商场里人很少,似乎有种要倒闭的感觉。

马拉喀什图片

晚上参加65美元的自费项目“阿里之家”,由国王出资组建的集餐饮文化和民俗表演于一体的旅游场所,豪华的阿拉伯城堡式建筑,仿佛穿越到了传说中的一千零一夜。场内服务生及演职员不下200人,阵容强大。

马拉喀什图片

吃烤全羊,观看柏柏尔人富有浓烈民族特色的骑术表演,演出期间几次施放传统的毛瑟枪,令人眼界大开,也惊吓不轻。

马拉喀什图片
马拉喀什图片

坦白说,烤羊十分好吃,摩洛哥人厚道,大盘大块端上来,香酥脆软,口味独特。席间柏柏尔人表演队来到每桌前,击鼓拉琴,载歌载舞,不过全都是体态丰腴有些年纪的人,这就是他们的风俗,只有德高望重的老妇女才能唱出最美的民族音乐。

马拉喀什图片
马拉喀什图片

第11天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图片

一团友早餐搞怪,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马拉喀什图片

用铡刀切面包,你会用吗?反正我是不敢用。

马拉喀什图片

在马拉喀什住两晚,有一团友晚上睡觉被三只虫子叮咬,背上多次红肿,好可怕!看来这里的卫生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图片

从马拉喀什到卡萨布兰卡,全程高速,有些地方中间隔离带足有两个车道,真是平原地貌宽广,无所谓。摩洛哥不愧是一个多彩的国度,就连加油站都设计得耀眼卡通,一下让你旅途疲惫全无。

卡萨布兰卡图片
卡萨布兰卡图片

Morocco Mall内部有一个巨大的水族箱(缺水的阿拉伯地区对于建造水族馆来炫富是乐此不疲的),奢侈品专区,一整幅面对大西洋的玻璃幕墙。虽然这里是非洲最大的Shopping Mall,也不过国内万达的1/2,很多品牌新上市的东西都没有。

卡萨布兰卡图片

入住的五星级酒店Farah Casa

卡萨布兰卡图片

虽然酒店自助晚餐品种多样,但是摩洛哥餐食实在是很难入咽,宁愿泡碗快熟面充饥。也真服了自己,在没有泡碗的情况下也能吃上这十几天来最最好吃的一顿。

卡萨布兰卡图片

电影《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让人们记住了摩洛哥的这个同名城市,也让根据电影场景搭建的Rick's cafe里克咖啡馆扬名天下。

卡萨布兰卡图片
卡萨布兰卡图片

咖啡馆一年四季座无虚席,需要提前电话或网上预定。吃饭与喝茶的座位是分开的,室内典型的摩洛哥风格装饰,色彩鲜明,带点欧洲小资。

卡萨布兰卡图片

坐在二楼,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着不断重复播放的老电影,仿佛置身于二战期间,重温那份爱情故事。

卡萨布兰卡图片

一杯100ml的咖啡30迪拉姆,橙汁40……,外收11%服务费。

卡萨布兰卡图片

就算电影没在这拍摄过一分钟,为了那份情怀,它也是全城最值得去的地方,一定要来吃顿饭、喝杯咖啡,毕竟,你身处卡萨布兰卡。

第12天

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图片

哈桑二世清真寺紧靠海边而建,主塔高达200米,是整个城市的最高建筑,向西远眺大西洋,向东俯瞰整个卡萨布兰卡老城区,气势磅礴,鹤立鸡群。清真寺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来自海上。

哈桑二世清真寺图片
哈桑二世清真寺图片

1987年8月动工修建,占地面积9公顷,耗资5亿多美元,大部分资金来自国内外信众捐款,信仰的力量不可小视!

哈桑二世清真寺图片
哈桑二世清真寺图片

清真寺的正门重35吨,据说只有国王来了才会打开,不用钥匙,而是使用一组密码。大殿中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夏季屋顶可以自动打开散热,所有的门窗都使用钛合金材料,防止因为海水潮气生锈,塔顶的激光灯,能够刺穿三十几公里的夜空,方向直指伊斯兰圣地麦加,寺内有电梯直达宣礼塔,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图片

妇女们大部分都不穿传统纱袍,也不遮面,正是这样的开放态度,让摩洛哥成为世界人民喜欢来旅游的一个地方,每年几百万人涌入,使得这个国民经济收入不到300亿美元的国家,旅游业就创造近百亿美元的收入。

哈桑二世清真寺图片
哈桑二世清真寺图片
哈桑二世清真寺图片
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图片

海滨大道边餐厅,面朝大海,饕餮美食,悠哉悠哉。

卡萨布兰卡图片

橙片上撒上少许肉桂,摩洛哥独特的吃法。

卡萨布兰卡图片

饭餐厅门口悬挂国王一家全家福,你是不是觉得美丽绝伦的王妃,跟这家人的差别还是蛮大的哦。

第13天

卡萨布兰卡图片

摩洛哥的景点,说实话都没有什么可观之处,与埃及遗址比较,相形见绌,但来这里是要感受老城里,真正原汁原味的市井风情,迷失在那些狭窄曲折的街道,挤进市场里和当地人讨价还价,感知上千年来不变的北非阿拉伯普通人的生活。

卡萨布兰卡图片

摩洛哥有许多地方值得国人学习,特别是司机文明行车,礼让路人这种常态,回想国内行车状况,很是感慨,我们物质生活水平是上去了,但是精神文明这块缺失的还需要很长时间补回来。

卡萨布兰卡图片

整个行程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YALA(走),而真正该说走了、再见的时候还真有些依依不舍。

卡萨布兰卡图片

什么都没带回来,只有撒哈拉的红沙做礼物,可好?

卡萨布兰卡图片

旅行就像是一场修行,即使身体疲惫,心灵却是充实的。不试着走出去,你永远不知道远方的风景多么壮美,很庆幸自己将摩洛哥之旅提上了日程,让有限的生命里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朋友,如果你心中还有梦想的远方,趁年华未老,让梦照进现实……

最新评论(1条)

游客
添加表情
评论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 我也想去土耳其,超级想坐热气球,虽然胆子很小但是太美了
12月06日 14:59
猜你喜欢
9 篇,查看更多
前面后面
  • 12
    北非花园——摩洛哥22...
    北非花园——摩洛哥2200公里自驾游
  • 7
    摩洛哥:你好色~彩!...
    摩洛哥:你好色~彩!(上万字上百图的随性分享)
  • 8
    【摩洛哥】千言万语都...
    【摩洛哥】千言万语都不及你万分之一美
  • 13
    为你拥抱过静美的星河...
    为你拥抱过静美的星河,穿行过日出日落的沙漠。始终变不了的是你未曾看见的摩洛哥
  • 10
    💙Morocco&My love&...
    💙Morocco&My love&Me♥️
  • 12
    『和你一起走遍全世界...
    『和你一起走遍全世界 第三站』“魔”、“漠”、“磨”、还是“摩”洛哥?
  • 3
    零零星星摩洛哥(美图)
    零零星星摩洛哥(美图)
  • 3
    旧金山旅行攻略
    旧金山旅行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