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2
- 评论0
- 赞3
+1
出发日期/2022/04/01
天数/4天
人均费用/500元
人物/独自一人
玩法/深度游 古镇 美食 踏春 清明
浙江杭州。
掐指一算,距我上一次来杭州已有8年,那时还在上学,印象中是春节假期与父母一同来江浙地区游逛。这也是我们家的老传统,逢年过节举家出游。这么看,我的Digital Nomad生活方式的前身,竟是Family Nomad(笑
但对于杭州的印象,因时节天气的原因,基本感受只有「烟雨濛濛」,除了中国美院这个代表性地标,我没留下更多关于“美”的记忆,连西湖都是模糊不清的。
而近期因为工作计划,又来到浙江,觉得是时候更新一下对杭州的印象了。
正值初春,可以惬意地安排两天专程到西湖边走走逛逛,品一品江南的春。
而真实情况:我好像来了杭州,又完全没有来杭州。
回望整个杭州之行耗时最久的地方竟然是杭州的阿里巴巴……真·快闪杭州,匆匆一瞥了。
在三月中旬一个周末下午,应六六同志邀请,我来到了杭州阿里的总部,还在会议室里录完了一期播客。畅聊了一下午,聊完已经天黑。(会在上线后分享给大家,聊的内容还蛮有趣的图片)
之后在阿里园区逛了一大圈,六同学也为我做了详细且客观的讲解介绍,包括但不限于位置规划设施建筑功能分区自然环境风水格局企业文化指导思想等等,真可谓是全方位多角度解析了。希望阿里颁个奖给他——最佳导游奖。
放在几年前,maybe我会被这个商业大帝国扑面而来的“巨大光环”笼罩,心生憧憬。
然而此时此刻,当我以一个数字游民的身份,站在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园区中央,抬头仰视着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内心竟没有产生一刻的动摇或是一丝的向往。
(我这里的表达没有任何负面情绪或批判质疑阿里or其他大厂的目的,诚然我们知道一些「资本运作」的背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此,我想讨论的不是这些)
当然我必须要承认这些了不起的巨头们创造了了不起的产品,为这个世界的改变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
所以我也完全理解作为“阿里人”或者说(大厂人)的自豪与荣耀。
而这一切,我是说对我自己来说,已然毫无吸引力了。
优厚的待遇和稳定舒适的工作环境,在我看来更像是个巨大而华丽的牢笼,为此付出的所有精力、时间和自由都是为了完成“被赋予”的某种“使命”。
而这些并不是我内心真正想要的,我也已不愿不想再回到笼中去了。
因为自由的感觉,真香。
晚上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祯桢,聊天叙旧分外快乐,也一同感叹岁月。虽然她依旧顶着没太大变化的娃娃脸,但已经是一位优秀的高校教师了。
当晚临时决定第二天与她同去她的工作地,杭州的隔壁——绍兴逛一逛,反正杭州是很近,总有机会回来。而我嘛,数字游民,带着电脑,在哪里工作都一样。
这才有了令我惊喜的「绍兴漫游之旅」,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还在迷糊之中就被她塞进了一辆房车,赶在早高峰前上了高速,我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来到了车程一个半小时的上虞区,离绍兴市中心很远的大学城。
至于为什么要开房车去绍兴,原因也很朴实:这车停在杭州的小区内会产生巨额停车费,而放在绍兴校区就不需要(没想到吧)。但这样的日程却让我有了一种女明星赶通告的错觉(看到没,这就是戏精上身)。
将要抵达目的地时我望向窗外,好像来到了绍兴又没有来绍兴(。
水乡呢?古镇呢?我的小桥流水呢?
看地图发现这里距离杭州一个多小时车程,距离绍兴(中心)也一个多小时车程。因为是他们大学的新校区,所以位置相对偏远。
在这里待了一天之后我陷入一些「地理位置体感迷茫」,望向窗外辨别不出自己究竟是身在哪里,于是为了加深自己“我在绍兴”的位置认同,我决定去“最绍兴”的地方逛一逛。
就这样我携电脑来到了绍兴市中心的鲁迅故里。地理位置认知此时才渐渐清晰了,从一个“空旷的高新城区”变成了“鲁迅的老家”“江南水乡”。
此刻,终于进入正题。
整个景区是围绕鲁迅祖居/故居和之前我们熟知的一些生活场景“圈地”而成,这周围的旅游开发比较完备,门口就是商业街,路口还有个星巴克(后面也成为我的临时办公场所之一)。
当天晚上,逛完景区且吃饱喝足后,我打算找个地方安静工作,发现除了星巴克,竟然无处可去。
而星巴克也只营业到晚十点,如果我想继续处理工作或“泛工作”内容只有回到住处房间这一个选项。
这大概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带有完备工作空间」的数字游民社区的原因之一吧。
好在对于工作地的选择,在白天就相对轻松好安排了。
到达时是工作日下午,可能也受到近期的疫情影响,整个鲁迅故里景区内部都没什么人。我竟然乐得清净地在鲁迅祖宅内的一个露天小园工作了好一会儿。
周遭安静极了,无人打扰,只有时不时传来的鸟叫声,与清风阳光作伴,沉浸式工作体验极佳。
预计还有半个多小时闭园,我合上电脑开始匆匆地浏览几个我感兴趣的地方,比如三味书屋,百草园和鲁迅纪念馆。
三味书屋的牌匾见过太多次,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正版呢。桌上还摆着拓下来的我们耳熟能详——鲁迅当年刻在桌上的那个“早”字。
面对这个场景,让我想起曾在豆瓣上看到的一个吐槽鲁迅的帖子,大意是说:鲁迅家(甚至他卧室)离书屋仅有百十米的距离,他总迟到就算了,还好意思在自己桌上刻个“早”字!现在想想还是好好笑哦哈哈哈。
而且他家离得真的——好!近!啊!出了门几十米就是书屋!这已经远超99.9%社畜通勤距离了🤷♀️🤷♀️🤷♀️(有没有觉得这个「早」真的毫无说服力)
书屋后面这个小院子就是当年鲁迅和同学们课后玩耍的地方,园子空间真的好小,植物也没有多少。但可以理解,毕竟对于学龄期的熊孩子来说,只要离开书桌,处处皆是乐土。
走出书屋没多远就是鲁迅纪念馆,入口还是统一的古镇风格,里面的场馆建筑就比较现代了。
室内设施专业齐全,只有两层也配有豪华扶梯。大厅借用了天光,照明采光极佳。
但展品和内容差点意思,远不如北京的「鲁迅博物馆」来的丰富。
不过人家也说了自己是个“纪念馆”了,基本就是PPT式的陈列。很多原件在北京看过,这里就草草浏览了个大概。
讲真,相比较下来,北京的鲁博真的有趣多了,里面收藏了鲁迅的手稿、生平史料、藏书、藏画、友人信札等文物藏品;还有很多其他新文化运动时期历史人物的遗存;我当时就是在看鲁迅和友人超多的往来信件看的津津有味,里面有超多小细节,看完会get一个“新鲁迅”图片图片图片作为一个博物馆爱好者十分推荐北京的朋友们去逛逛,就在白塔寺附近,也算是我在北京最喜欢的博物馆前三名了。
接下来我打算去瞧瞧百草园了,因为时间剩的不多了。
谁知道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绍兴黄酒馆”毫无预兆出现在路边,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让我这个(酒鬼)酒类文化研究员不得不驻足。
黄酒,那可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有且只有在古代的中国被酿造出来,还是早在三千多年前。
而绍兴黄酒在整个黄酒届都赫赫有名!虽然黄酒不是我熟知的领域但“来都来了”,不进去瞧瞧可是有点说不过去。
但有点失望的是里面更像是个展销柜台,关于黄酒历史和文化的部分没什么安排,关于品牌和价格倒是标注的清清楚楚。
可能因为快下班了营业员有些消极怠工并且对我爱搭不理,我知道我看起来不太像黄酒的标准用户群体,但我还真的是想买点绍兴的黄酒来喝一喝的,如果能在购买前得到一些比较系统的了解就更好了。
在我的主动要求下,她并不太情愿的给我“品鉴”了三种甜度不同的黄酒,而在我孜孜不倦询问三者的区别和特点时只是很敷衍地说:酒曲不一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之后的疑问只有在问到价格时她有所反映……关于黄酒相关文化是一点儿输出也没有的。
怪我,不该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期待,人终究还是要自己学习自己成长。
(还好我熟练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不知道坛子里给我品鉴的酒品质究竟如何,但真的不好喝。甜度低的没有酒香味,甜度高的就只剩下甜,试饮后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甚至脑中弹幕飘过去的都是“就这????”
体验感简单可以总结为:又贵又难喝。实在是很难激起我的购买欲。
不过没关系,也许是没找对地方,不要灰心,我还愿意再给我们(我和黄酒)一个机会。
赶在景区关门前来到了百草园。
园子的后门将要上锁,我宛如追赶地铁末班车似的跳进门内,之后工作人员拿起锁链锁上了木门。
眼看太阳也将落,百草园里的游客是稀稀落落,与之相对比的是园内长势喜人热热闹闹的油菜花,足有一人多高,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
看着斑驳的老房子,郁郁葱葱的菜花,虽然如今“紫红的桑葚,酸甜的覆盆子,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已经难寻踪迹,但想着脚下这片土地正是童年时期的鲁迅,拥有无限趣味、玩耍嬉戏的乐园,依旧有种时空交错的玄妙感。
走出故居,在街上溜达,道路两边是流水和石桥,水中停着几条乌篷船,映着阳光在水面上。
而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却倏地浮现出威尼斯和GONDOLA(贡多拉)来:船夫摇着浆,驶着贡多拉,唱着意大利情歌,荡漾在威尼斯运河上、穿梭在水城中,歌声高亢悠远,洋洋洒洒。
眼前的乌篷船上,船夫在船上小憩,身边的收音机里放着绍剧/越剧,唱调灵动典雅,回味悠长。这两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竟在我脑中慢慢地、慢慢地开始交融,最后汇成了同一幅画卷。
走在岸上,心情随之而来的轻盈,带着浅浅的喜悦,被美好的意境感染着。其实在我看来,水乡大抵的观感都是类似的,一座城市有水穿过,就变得灵动起来。
我也更喜欢带有生活气息的地方,所以这些年越来越爱小城市了,这里没有大城市里的日新月异却有让我沉迷的烟火气,是我眼中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在巷子里看到好看的落日余晖,一直追到马路上,抬头迎上了橙色光晕下的塔山,又被美到了。
生活区还是更原汁原味一些,走在巷内身边经过了饭后跟孙子一起跑步的大爷,下班回家的年轻人和背着书包飞快骑车的学生。除了建筑风格上的差异,走在其中我感受到的气质磁场与每个城市的生活区并无二致。
用暴走结束了一整天,运动量已达标。
晚饭后在巷子里散步,走去了仓桥直街(其实是在地图上乱走,后来发现走进了一个景点里)
这里还蛮热闹的,也算是当地的著名地标了,走在其中就像是走在北京的南锣鼓巷,南京的夫子庙,成都的宽窄巷子,长沙的坡子街,大理的人民路......总之就是,提起一个地方,你就能想到的那样一条街。
但还好,中间穿插的一些生活区,并没有商业化的那么彻底。而我也渐渐地随着心绪越发往偏僻无人的小巷中走去。
生活区还是更原汁原味一些,走在巷内身边经过了饭后跟孙子一起跑步的大爷,下班回家的年轻人和背着书包飞快骑车的学生。除了建筑风格上的差异,走在其中我感受到的气质磁场与每个城市的生活区并无二致。
用暴走结束了一整天,运动量已达标。
第二天我一直在住处工作,刚到绍兴那天临时定的住地没有合适的工作环境,后来换了一家超棒的地方,楼下是办公环境友好的书店+咖啡+公共空间,楼上是住宿空间,完全是数字游民的理想驻地,整个旅社的主题是「环保」也十分切中我的点,只是当时忘记联络老板了,回来后追悔莫及。
窗台看出去很美,还能看到塔山顶上的塔。
与绍兴的春天作伴,工作时光好快乐。
临近傍晚,我出门觅食,之后到处逛逛,去看了传说中的“书圣故里”。
其实绍兴市中心并不大,经过前一天的城市暴走后,我基本已经不需要地图,仅凭借基本的方向感就可以去到想去的地方。
而骑车更是一个低碳出行的好选择。
回忆了一下整个绍兴之旅,除了双腿和自行车之外,我都没有再乘过其他交通工具了。
这里原住民很多,本地居民在河边洗衣,路边撑桌吃饭,路上飘着饭香,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路过了一座黄色建筑,上书“戒珠讲寺”,我停下来看着这座不太像“寺庙”的寺庙,发现原来这里就是王羲之故宅——戒珠寺。没想到我就这样在巷子里不看地图的一通乱骑,竟然就骑到了这里。
缘,妙不可言。如果不是已经关门了,我想我是应该进去拜拜的。
回去的路上沿着河边骑行,一抬头看到沿河的一排樱花树,树上樱花灿烂盛开,花瓣落在河里随水流飘动,犹如繁星点点。
夜晚昏暗的灯光氛围给这里笼罩了一层更加浪漫的滤镜,实在美的很梦幻了。
回程路上还经过一家大超市,于是停了车进去逛逛,打算买点食物和水果,顺便也看看当地有什么我需要的特产。
👉一个旅居小贴士:想要了解真正的“当地特产”,不要去看什么「特产专卖店」里包装精美的产品,最好是去当地菜市场和超市,看看当地人的日常有什么“特色物品/食品”,与自己的日常有所不同。
这种观察发现通常是最普通但最local的,也是我的「旅居哲学」中最爱发掘的部分。
逛着逛着不自觉就来到了我最爱在超市停留的部分——「酒水区」。
好家伙,看了看这里黄酒,种类竟然比之前那个什么“绍兴黄酒馆”更多。
而且可能因为本地的黄酒太卷了,这里的韩国烧酒竟然被“打压”特价到如此地步,我真是见所未见。
这琳琅满目的黄酒看得我眼花缭乱,其中比例最高的一种是“加饭酒”,这个名称在我从前的生活场景中没听过也没见过。
所谓加饭酒是做饭用的?还是类似“佐餐酒”?我有一些疑惑,此时正好来了一个当地的阿姨过来看酒,我赶忙请教起来:“请问一下这个加饭酒是做饭用的吗?”
阿姨一脸疑惑地看着我说:“啊?这个加饭酒啊,就是我们当地的酒啊,好喝的咧。”
.......从阿姨疑惑的表情推测应该不是做饭用的,我大胆猜测一下可能是黄酒的一个种类吧,但她这个回答显然不是我想得到的结果,于是我换了个思路又问:“那这些酒哪种更好喝咧?”
她回答说:“都不一样的咯,我们一般自己喝都买那种散装的咯~”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是隔壁区墙角的一个摊位。我走过去才看到各种散装称好的瓶装酒整齐码在桌上。
我瞬间就悟了。感觉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旁边有叔叔阿姨正在排队打酒,我指着深色的瓶子又问:“这个酒好喝吗?”
一个叔叔回答说:“好喝的,我们都喝这个的。”
朴实无华的瓶子,再来看看标签上的价格:10元/公斤。
我笑了,再次想起某某黄酒馆,试的三种酒价格范围在90~110元/公斤,约是超市约10倍的价格,游客的钱这么好赚吗。图片图片图片
喝了这里的“加饭酒”我真香了。
我宣布:我与黄酒,重归于好。与黄酒相关的研究可以提(喝)上日程了。
之后几天抽空去了趟我每到新城市必去的地儿——当地博物馆。
绍兴博物馆坐落在绍兴市越城区延安路上的越王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建筑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建筑外形取自绍兴出土文物中的伎乐铜屋造型,颇具特色。
整个馆内以绍兴历史文化地理为地域范围,以历史发展为脉络,重要历史时期为节点,分为了“先越、越国、会稽郡、越州、绍兴府、近代绍兴”六个部分。
还在馆里看到了江南最大的厅堂——吕府·永恩堂的建筑模型,看到后忍不住开始数起了几进几间,一度想要联系@斜阳君 来个场外援助。(一位对古建筑颇有研究的好友,曾经在DaliHub分享过古建筑相关内容,关于建筑结构、梁柱斗拱,我也曾疯狂记笔记,但好像记了个寂寞)
正好分享一下他之前整理的一些内容,对古建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多交流图片:古代工匠的智慧: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类型与结构
工作日(可能也受到疫情影响)的博物馆,人迹罕至,目测我在的时间段,整个馆内只有三个人,还包括我。
比较有趣的是,这次我的专属讲解员是个十分可爱的机器人,跟他进行了简单的互动之后,在它带领下逛完了绍兴博物馆,还是蛮有意思的,又刷新了新体验。
作为一个dp盖章认证的“美食博主”,在「去哪里 吃什么」上,也是我追求美好生活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此次除了绍兴黄酒,绍兴特色的几样食物我似乎无一例外的“绕了过去”,梅干菜、醉鱼干、绍兴麻鸭、糟鸡糟鸭、醉鸡、霉豆腐、乳黄瓜、腊肠甚至茴香豆等等,并没有出现在我的食过清单中,如果你想看的是这些,恐怕要失望了。
倒也不是刻意不去吃,只是我更偏爱走进寻常巷陌,“随缘”吃一些当地人日常的食物,但由于我的美食雷达常常无意识自动运行,所以「择食」过程是经验主义与随机性的巧妙结合,我也很享受这种习惯般的自然。
如要展开来说,就是我对所谓的“特色菜”并没有太大执念,比起那种专为“游客定制”的“必吃特色菜”,我更喜欢试试本地人常吃的“口味菜”。
( 这样的寻味模式可能多少受了些陈晓卿老师的影响吧,虽然听他说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但他说了之后我便深以为然了。)
所以我几乎全是凭借直觉和缘分走进的一个个饭馆餐厅,中间也随心情吃了炸鸡薯条这种随处可吃的食物,并没什么亮点在此也就不赘述了。
值得一提的几样我简单记录了一下:
「番茄汁拌川」
终于吃到了传说中的“拌川”,作为一个北方人,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其实是在大理的西餐厅,起初我以为这是川菜的一种,没想到竟是沪杭地区的一种面食,也是让我记忆犹新。
这道「番茄汁拌川」中,茄汁增加了一部分酸甜的口感,配菜里有豆芽葱段和香干肉丝,颜色上有酱油的加持也增加了味道但并不重口,属于不带汤的拌面🍜(但据说拌川和拌面其实是不一样的,不能同日而语,不然本地人会跟你吵架,这个还有待研究,有没有本地人要跟我吵一架的,在线等👀)
「温州瘦肉丸」
初到绍兴的早上出门暴走,看到这家朴实的路边小店,平平无奇中透着一股自信,就想走进来试试味。
没去过温州,这是我第一次吃“温州瘦肉丸”——来店里之前我是这样以为的。结果端了上来我想起前几天在DNA竟是吃过的,大家一起「共享厨房」时有一款汤里加的就是这个“肉丸”。我又悟了。所以就是说,在我来吃“温州肉丸”前,我就已经吃过了温州肉丸,一个套娃送给大家。
说回瘦肉丸,这个真的好适合当早饭啊,肉丸开水煮熟,放入汤中,汤底清淡,加上芹菜榨菜葱花紫菜小虾米辣椒油调味,肉丸弹滑,汤里带着微微的酸辣。份量有大中小三种选择,小碗真是小胃口福音,一份刚刚好。连汤都喝掉的我,感到大大的满足。甚至让我对温州都产生出了一些从前没有的好感。
正巧最近看了项飙和吴琦对谈的《把自己作为方法》,对温州这个地方越发好奇起来,有机会还是想要去温州这个神奇的地方实地逛一逛。
「次坞打面」
打面打面,看了一路的次坞打面,终于没忍住好奇过来尝尝。(面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要打它)
次坞镇是绍兴隔壁诸暨的一个地名,这个面就是当地特色了。南方的面讲究各种不同的浇头,但是次坞打面的不同之处在于面,有点类似北方的手擀面,经过手工处理,口感更劲道。
选了个「雪菜皮卷面」雪菜比较常见,配菜豆芽也挺多的。但是这个皮卷倒是第一次吃,好像是过油炸过的豆皮,有种油香味儿,浸泡了汤汁后很入味。
桌上有青剁椒可自己调味~也是才发觉南方的面食种类竟然如此之多,后面可以写个面食系列大全了:)
「葱包烩儿」
江浙地区的特色小吃,相传是人们为了发泄对秦桧夫妇的愤恨,把面块当作两人又炸又煎,结果发现还挺好吃(?)于是发明了这道脍炙人口(不是这么用的)的小吃。
其实就是大饼包葱卷油条嘛,隐隐觉得像从山东那边传过来的......(不是。
薄饼里有油条和香葱、甜面酱。裹在一起又煎一遍,味道香脆口感筋道,还蛮好吃的,而且小小的一段一段,比起煎饼果子来更加精致。
这可是算绍兴特色了,作为一个甜食爱好者,发现绍兴竟然有一个“此地独有”的甜品。这是家胡同里的小店,本是无意经过,看到招牌眼熟才想起早前好像在哪里听过的。
「奶油小攀」这个甜品从名字到长相,都不像是土生土长的“中式甜点”。搜了一下发现果然是个泊来品。起因是为了缓解(光绪二十九年)一位欧洲传教士的思乡之情,因风味独特而流传至今,成为带有绍兴特色的西点。
只是里面并没有奶油,只有蛋黄和蛋清,外形和结构都有些像蛋挞,但味道远没有蛋挞那般甜腻,它带着一份特有的清淡爽滑,口味也层次分明。平心而论,讲好吃,肯定不如蛋挞,但它就是靠着这独一份的单纯朴实无添加且将要失传的珍贵手艺,流传下来了。
「黄酒棒冰」
还在这里买了一只「黄酒棒冰」打开发现棒冰里竟然是加了奶的,虽然违背了预期,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奶香味儿混合着淡淡的的黄酒味儿,里面还有类似糯米的食材,真的给我好吃到了!一支5元,这才是「文创雪糕」该有的样子。是真正属于绍兴的“文创”!比市面上某些个景区专属的“好看好贵好难吃”的打卡专用模型冰糕简直不要好太多。爱了。
唯一想知道的是,每根冰糕里的酒精含量有多少......若是完全没有的话,那我也会有一些失望。
毕竟吃冰糕上头这事儿,还是挺想体验一下的。
欢迎关注我~更新更多有趣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