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4/06/01
天数/7天
人均费用/3000元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毕业游 美食
甘肃,是除河南陕西外,另一个我一直认为Chinese必须拜访的地方。
蛮遗憾的是,发现不少人听到“甘肃”这名词后,一脸茫然没概念,更有人完全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
老实说,感到那么一点心寒...
东面是当年繁华的帝国中心长安(西安),西面是充满异域风情与安危未知的西域 ——甘肃就处于这样的咽喉地带,包覆着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河西走廊。这样介绍……能…看明白些了吗??
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从亚洲的长安(中国西安)起始,一直到欧洲的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而进入西域前的东段,主要节点就分布在现甘肃省内。 兰州、天水、武威(古凉州)、张掖(古甘州)、酒泉(古肃州)、敦煌(古沙州)、……都是当年的丝路重镇,在敦煌出了阳关(南)或玉门关(北)后,就算是进入西域,开始丝路中段了。
甘肃,是除河南陕西外,另一个我一直认为Chinese必须拜访的地方。
蛮遗憾的是,发现不少人听到“甘肃”这名词后,一脸茫然没概念,更有人完全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
老实说,感到那么一点心寒...
东面是当年繁华的帝国中心长安(西安),西面是充满异域风情与安危未知的西域 ——甘肃就处于这样的咽喉地带,包覆着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河西走廊。这样介绍……能…看明白些了吗??
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从亚洲的长安(中国西安)起始,一直到欧洲的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而进入西域前的东段,主要节点就分布在现甘肃省内。 兰州、天水、武威(古凉州)、张掖(古甘州)、酒泉(古肃州)、敦煌(古沙州)、……都是当年的丝路重镇,在敦煌出了阳关(南)或玉门关(北)后,就算是进入西域,开始丝路中段了。
本次行程...我前后改了好几次,最终定下来一个比较轻松的plan,算是大致沿着丝绸之路走:
Day3:[西线]敦煌古城(影视城),阳关,玉门关,汉长城,雅丹魔鬼城(国家地质公园)
Day5:敦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悬臂长城,嘉峪关关城,大唐美食街
Day7:马蹄寺,丹霞地貌风景区
Day8:张掖->兰州,中山桥,白塔山(望黄河),张掖路步行街闲逛
Day9:兰州->广州
时间有限但又想走完这些城市主要景点的朋友们,可以将Day4内容安排在Day2 (只适合夏天,因为甘肃夏天日落时间晚,大概在20:30-21:00,所以晚上也可以visit某些景点),将Day6和7合并精简为只去丹霞,将Day1和8合并精简为从甘肃省博物馆回程打车路过中山桥看看黄河。
【交通】
这几个地方属于咱的经典老牌景点,在国外名气OK,有外国自由行游客,因此交通比较方便(比在安徽旅行顺畅多了):
【敦煌】
莫高窟:在敦煌宾馆外(西南边,沙洲夜市东门附近),有绿色的中巴公交直达莫高窟,中巴上有牌子写着“敦煌<-->莫高窟”,单程票价8元,车程约20分钟,总站就在莫高窟售票处附近。
鸣沙山月牙泉:在市中心有反弹琵琶雕像的盘旋路口坐3路公交车,终点站就是,车程约15分钟。
西线:远远远+无公交,咋办?完全不用担心,有一日游专线(白色大巴或中巴,外面印着“敦煌”logo,听说算是公家的),通过你的酒店就可以轻松预约到,有看雅丹日落和不看雅丹日落两种,看雅丹日落的是120元/人(不含景区门票),早上10点出发(到酒店门口接你),晚上23:30回到;不看日落的貌似100元,早上6点多出发。
敦煌市很小,整个市镇就4条公交线路,靠近市中心的站点有站牌,其他地方貌似无,扬手即停,票价1元。
【嘉峪关】
往返敦煌和嘉峪关可以选择坐汽车,票价约70-80+元。敦煌出发的话,在敦煌汽车站买票上车。直到嘉峪关的班次不多,但可以坐敦煌到酒泉的,都会路过嘉峪关。车程约3-4个小时。
在嘉峪关,如果只去关城景区,坐公交即可(路线自己问人or百度吧~),如果跟我一样去三个点,可以包车,景点之间没有公交。包车也就是包出租车,不用另外联系。我们是120元/车,感觉贵了,砍价技能太差。。
【张掖】
马蹄寺:离市区很远,怕麻烦可以直接包车(也就是打个出租车,讲好价)。在汽车南站有长途车去,7:35、8:25、9:15每天三班,票价12元,车程大概2小时。如果去马蹄寺景区的人数不超过4人,长途车会在马蹄河站放人,帮你安排私的载去马蹄寺(约10分钟)。从马蹄寺回张掖汽车南站的车只有下午4点多的一趟,不用坐这趟,可以从马蹄寺打个私的(大概4-5元/人)到马蹄河站(没站牌的,扬手即停),等那些从肃南开往张掖的长途车(也就是南站坐过来的线路返程),票价11元。
丹霞:在汽车西站有公交去,也是班次有限的。我们从马蹄寺回来有点晚了,所以没坐公交,直接从汽车南站打车(包车)过去,往返160元/车,车程约1小时/单程。
【兰州】
省会城市,打车、公交随你。如果也想一下飞机就去甘肃省博物馆,可以在机场乘坐机场大巴的地方找到一条经过七里河桥站的线路,这是在火车上遇到的哥们的爆料!我们没发现这条线。。。下车后带着行李转了两趟公交才去到博物馆(打不到出租车),悲催shi。(博物馆有行李寄存)
【气候】
甘肃气候比较干燥,身体润肤乳和润唇膏不可少,最好带上大容量水壶——你会发现怎么喝水都是渴的。敦煌干得比较厉害,嘉峪关张掖兰州感觉好些,也可能因为后来身体已适应了那个气候~
* 在敦煌跟一售票阿姨闲聊时,阿姨说敦煌去莫高窟那段路,因为地势低,在有山洪的时候,会淹,现在新修一条地势高些的路,以后就不怕山洪了。正当我对这么干燥的地方都有能引起山洪的雨季表示惊讶时,阿姨纠正说,山洪不是下雨引起的,是远处祁连山雪水融化引起,敦煌一年也就下1-2次雨……
【饮食】
面和肉,面面面。相比同样都是面食为主的西安,品种少很多。食物口味嘛……就是……只为填饱肚子的水平。当然,也是因为没特别去找美食咯,火车上遇到的当地食家大哥推荐羊肉,下次吧。 相比之下,张掖的特色食物多一些、好吃一些。
水果方面,因为近新疆,很多葡萄,很甜,可以放开来吃! 听当地人说,6月中下旬到8、9月,当季水果比较多,有敦煌特产的李广杏、一种忘记名字的梨 什么的。唉如果我们晚来半个月,就能等到了。。。
以上简单的给有兴趣去的朋友们写了些tips,希望有用。
+1
+1
+1
+1
【敦煌驴肉黄面】
不过不失,除了份量太多之外,没啥感觉。
+1
【炒榆钱】
绿色是韭菜,黄色是榆钱花,观感和口感都像韭菜炒蛋,后者香一点。
+1
【杏皮水】
杏干煮的水,甘肃到处都有得卖, 普及程度和口味都很像西安的酸梅汤。
+1
【大漠风沙鸡】
出乎意料的,算是好吃
+1
【炒炮】
张掖特色面食,蛮好吃的,第一次吃到这样味道的面食,清清爽爽的口感,完全没有西北面食的厚重饱腹感,推荐。
+1
【搓鱼面】
也是张掖特色面食,在包车师傅推荐的老字号“乐口斋”吃的,份量足味道不错,性价比OK。
+1
【酒醅】
类似酒糟,好像用的是燕麦和青稞,比在西安吃过的酒糟好吃!
+1
【特色饮品】
貌似到敦煌的人都会尝尝当地出品的 姜饮 和 酸奶。
+1
敦煌当地超市小店均有售的“胡萝卜素饮料”,第一次见。味道就像小时候的橙味棒棒冰。。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摘自网络)
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摘自网络)
铜奔马在丝路展馆内,为了找到它、能够见到它,我们小小折腾了一番。博物馆17:00闭馆,时已16:30还没找到它,问志愿者后,飞奔到展馆。入口大叔拦住,说闭馆清场了不许进入(当时大概16:40),我们死活哀求都不肯放,正准备带着遗憾走人时,路过出口,前去试试运气,跟出口大叔解释了一番(咱就现在能visit,晚上就要坐火车去敦煌了),大叔放了我们进去,说“就你们俩啊”,我们边感谢边冲进去。铜奔马不愧为国宝级的东东,还得经过几个展厅才能看到,这一路上的展厅安保大叔们见我们被放了进来,只能一一放行,于是咱就是这样一边“非常感谢”一边飞奔。。直至看到它~ 临走前在大堂又碰到好人出口大叔,跟他打了个招呼,旁边的人问大叔认识我们咩,大叔说“哦,看铜奔马的”。再次感谢大叔!
+1
这个符号,像不像佛教的万字?但这陶器的年代,比佛教的出现还早呢
+1
有的陶器长得颇有喜感,整个形象用在今天的动画片中也不觉得过时
+1
这是罕见的母系氏族的祭祀用品,在讲解的志愿者说,如果不是破碎了,它应该能属于该博物馆的一级文物呢
+1
刚才那不属于一级,这个属于,而且是镇馆之宝的级别
别看它外观平平,上面的图案可不得了,画的是人王伏羲! 好像在跟观众打招呼~
甘肃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摘自网络)
+1
+1
再分享一些展品
+1
+1
哈,几年前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也见过一个类似的、里面用墨水写了银两字的碗~
+1
好小的靶
+1
刻着西夏文的西夏钱币
+1
有人能猜到这是啥吗
er对,标牌有写,这是一小块房屋的地面。
地面有什么特别的?
您有所不知,这是混凝土的原型啊!这地面是由泥土、鸡蛋壳、燕麦等混合成的浆铺成的,不是混凝土是啥啊?~
+1
这家伙尾巴很过瘾,忘记叫什么名字了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摘自网络)
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摘自网络)
铜奔马在丝路展馆内,为了找到它、能够见到它,我们小小折腾了一番。博物馆17:00闭馆,时已16:30还没找到它,问志愿者后,飞奔到展馆。入口大叔拦住,说闭馆清场了不许进入(当时大概16:40),我们死活哀求都不肯放,正准备带着遗憾走人时,路过出口,前去试试运气,跟出口大叔解释了一番(咱就现在能visit,晚上就要坐火车去敦煌了),大叔放了我们进去,说“就你们俩啊”,我们边感谢边冲进去。铜奔马不愧为国宝级的东东,还得经过几个展厅才能看到,这一路上的展厅安保大叔们见我们被放了进来,只能一一放行,于是咱就是这样一边“非常感谢”一边飞奔。。直至看到它~ 临走前在大堂又碰到好人出口大叔,跟他打了个招呼,旁边的人问大叔认识我们咩,大叔说“哦,看铜奔马的”。再次感谢大叔!
+1
甘肃省博物馆里的陶器展馆很值得一看,展出的陶器,现代看来都觉得好看!
+1
这个符号,像不像佛教的万字?但这陶器的年代,比佛教的出现还早呢:
+1
有的陶器长得颇有喜感,整个形象用在今天的动画片中也不觉得过时
+1
这是罕见的母系氏族的祭祀用品,在讲解的志愿者说,如果不是破碎了,它应该能属于该博物馆的一级文物呢
+1
刚才那不属于一级,而这个属于,而且是镇馆之宝的级别
别看它外观平平,上面的图案可不得了,画的是人王伏羲! 好像在跟观众打招呼~
甘肃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摘自网络)
+1
再分享一些展品:
+1
+1
+1
哈,几年前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也见过一个类似的、里面用墨水写了银两字的碗~
+1
好小的靶!
+1
刻着西夏文的西夏钱币
+1
有人能猜到这是啥吗?
er对,标牌有写,这是一小块房屋的地面。
地面有什么特别的?
您有所不知,这是混凝土的原型啊!这地面是由泥土、鸡蛋壳、燕麦等混合成的浆铺成的,不是混凝土是啥啊?~
+1
这家伙尾巴很过瘾,忘记叫什么名字了
原以为既然称之为“关”,那肯定有一些建筑在吧。
但其实,阳关早已毁坏。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摘自网络)
现在看到的“阳关”故址,是根据各种史料推测的一个“地域范围”,即下图栅栏往左的一大片戈壁,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小山丘位置。这片区域,因曾出土过大批珍贵文物,被称为“珍宝滩”。
+1
+1
如图所见,在珍宝滩外围的一大片植物,是罗布麻,知名降压药,敦煌地区特产,也是宝
+1
阳关已逝,只留下一个附近城墙上的烽火台,孤零零守护着这片茫茫戈壁的回忆。
+1
历史的车轮,把昔日丝路上的要塞碾得一子不留。
它的故事和它存在的曾经,会终究被这个世界完全遗忘吗?
+1
不用多做介绍了吧,谁不知道??
这里满是重量级的“景点”。
+1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可惜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
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极大。有文献记载,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20世纪初有人来此垂钓,其游记称:“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深陷不可测。”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在当地老百姓中有铁背鱼、七星草和五色沙三件宝的说法。直到1960年前,泉水没有大的变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22.5亩。
(摘自网络)
+1
+1
很小的一汪水,就是大名鼎鼎的月牙泉~
+1
绕着泉边走,可以发现偶有露出的……水管。。
+1
从“背后”拍月牙泉,在夕阳的映照下,颜色很漂亮。看来月牙泉适合清晨来看。
+1
沙漠之花(我乱说的)
+1
爬沙山!
+1
不容易啊!感觉比爬华山还累。。 主要是腿累…… 一脚一滑,忒没成就感了!
爬上“山顶”已日落,边歇边迎接半个月亮爬上来~
天上的月牙 VS 沙中绿洲的月牙,so funny!
+1
+1
莫高窟洞窟内禁止拍照。
除了近代被人为破坏外,莫高窟各洞窟内仅存的艺术珍品因接触空气、光照、虫蛀等各种侵蚀一直在“消失”中。为了尽可能保护起来,洞窟内无任何照明,你只能跟着讲解的手电筒灯光所指来观赏(可以自己带手电筒)。并且,每个洞窟都有二氧化碳检测仪,一旦某洞窟当天已接触的二氧化碳量超所设的上限,该洞窟就会被关闭,第二天才能继续正常开放参观。每个洞窟都有大门锁起,讲解带团进入参观时开锁开门,离开后锁门。
每个洞窟都有编号,一个讲解带约20个游客,一批参观约8个洞窟(据说6月15日后能看的将更少)。每批参观的洞窟不同,藏经洞必去(16-17窟)。有兴趣的人可以跟完一趟后,去蹭其他批次的团队。我们大概看了有...12个窟吧~
有一些价值更高的洞窟属于“特窟”,一个窟另收200元/人,需提前预约,单独配讲解。
讲解不是一般的“导游”,他们都是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研究人员,每年都要轮流负责一段时间的讲解工作。带我们的讲解姐姐说,要成为她的同事,要至少精通一门外语,修历史、艺术、……等学科。。具体记不太清楚了,总之,在这里为你讲解莫高窟瑰宝的都是业内牛人。
+1
+1
莫高窟售票处对面的陈列厅(博物馆性质了)不错,去洞窟参观前,应该先来这里看看。
听说以后开放的洞窟会越来越少,大部分参观内容都会转移到这里了
+1
正因其貌不扬,它被很多游客评为“不值得来,就一个土墩,什么都没有”。
——个人认为,觉得这属于“什么都没有”的,就请不要来看了。亵渎。
+1
万里长城的西南起点,为什么会在这里?
咱往前走看看,这是墩外(下)的兵营模拟复原,可见第一墩的视野之开阔:
+1
+1
+1
第一墩旁边的古长城,跟在阳关那边看到的很相似
+1
悬壁长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此段长城从关城东闸门边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长7.5公里。山腰长城约750米,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故有“西部八达岭”之称。(摘自网络)
+1
没到过八达岭长城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很有看头。
er... 对比之下... 悬臂长城的后期修整痕迹太重,一看就感受到浓浓的现代豆腐渣批荡style,and其规模远不及八达岭了,只有两小段
+1
不过别看它是短短的一截,但确实挺陡的,我们边爬边“索晒大气”,挫败感急升。。
+1
这张拍得有点八达岭长城的赶脚,嘿嘿
+1
+1
这图取景用意:长城内——是它所保护着的市镇,长城外——是边疆的“崇山峻岭”。
嘉峪关的“天下第一雄关”称号名震四海,但其关城景区真是让人失望至极:
1. 讲解机太坑爹。到点自动播放无需(不能)人工选择,结果n多点都没“感应”到,有的点是已经走过很远了才开始讲的。更大的问题在,这讲解内容累赘,不讲重点,姐算是对这些东西比较感兴趣的人了,都会听到走神。奉劝来访的朋友们,不要租这里的讲解机,不值。
2. 现代修复痕迹太重。我全程都感觉像走在某影视城里。。
3. 这里的服务很有GONG WU YUAN范。我们大概4点半进来,工作人员就跟我们说“我们5点半下班的”,当然,他们是在告诉我们下班后一定要到某地才能还讲解机,这个忽略。想说的是,一到5点半就什么工作人员都不见了,然后很搞笑的是,所有公厕都锁门了…… 搞不懂为啥工作人员下班要连公厕都锁了?而且景区还没正式关门的呢…… 果然这地满地是宝?连现代建的公厕都藏有?? 幸好姐们当时没需求,不然惨shi。
+1
+1
+1
从瓮城进城的这段路,讲解机里的一段让我印象颇深。大致是说,当年从这里进城的商旅络绎不绝,道路两旁布满小商贩,好不热闹,但现在……这一景象已一去不复返。
+1
通向城门的这条路上,深陷的两条坑道,是当年长期被来往商队马车压过而形成的,可由此窥视当年的繁盛
+1
关城上的敌楼
+1
马道口
+1
马道,给马和车辆上城墙用的,很像我国现代人行天桥(有条推自行车上下的斜坡)
+1
据说当年建这关时,匠师计算用料特别精确,最后建成时竟只剩下一块砖。这是建筑工程上的绝招。(摘自网络)
+1
已很难凭今日的冷清 去想象昨日的繁荣了
先来认识一下:
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渔米之乡”之美称。
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以及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的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摘自网络)
+1
在市中心附近,相传是元世祖忽必烈的降生地。
寺内讲解没提到这一事,应该未经证实吧。
+1
这地方环境清幽,一进门会自然的放慢脚步。
相比姐去过的寺院,这里的大殿外观比较特色——外墙的漆基本褪去,露出原木的颜色
+1
没有了红柱青瓦的跳脱,多了古朴肃穆的庄严,不错。
走近看看,木雕之精致,难怪敢以原色示人。
龙头和龙须塑造得非常立体。赞。
+1
+1
大佛寺旁边有座同属文物级别的山西会馆,可惜我们来的时候正在围闭整修
+1
+1
大佛寺很适合闲逛... 跟在西安荐福寺闲逛的感觉有点相似~
大佛寺一大门外有座蛮特别的喷水池,喷出的是水雾,营造出云雾缭绕的气氛,很仙!
+1
+1
马蹄寺石窟的独特之处在于千佛洞有500多个摩崖佛塔窟龛,规模宏大;金塔寺中的大型肉雕飞天古朴稚雅,为国内仅有;普光寺的三十三天洞,上下五层二十一窟,宝塔形排列,内有佛殿,外有回廊,共开内外窟龛达49孔之多,造型奇特。(摘自网络)
+1
金塔寺在更远的地方,不常规对外开放,听说需要特殊申请特别预约。
+1
三十三天石窟,很特别。
活生生的凿在崖壁内,在外面只看到下图这些“小阳台”
+1
从这里进去
+1
里面的石梯蛮陡的,才顾着不碰头,后背就擦到石壁了。。
上下只有一条路,好在当时人少,不然还挺麻烦的~
民间传说:天马下凡时一蹄落在了这里的一块岩石上,踩下了一只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摘自网络)
+1
这个马蹄印,在马蹄殿可以看到
+1
胜果寺,很有藏传佛教建筑的特色
+1
+1
+1
马蹄寺所处地域,海拔比张掖要高很多(气温也低很多),属于祁连山风光区。
+1
+1
+1
这里有一大片兰花坪
+1
刀劈石
+1
景区里有个表演厅,表演裕固族歌舞。
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其民族风情独特,是中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为回纥后裔之一。(摘自网络)
+1
如此美艳的绝景,却甚少国人认识,实属遗憾。
我此行“布点”张掖,主要是为了ta。
+1
+1
+1
+1
来到这里,基本都忘记了跟游伴交谈,眼睛像扫描仪一样边走边扫,想把所有的色彩都收入脑中。
+1
就像上天不小心把颜料盒打翻了。
有幸来访此处的游客们,就像乱闯调色盘的蚂蚁。
遗憾的是,我们无法像那蚂蚁一样,把颜色沾在身上带走。
+1
颜色一层一层,有点像肥美的五花肉,让人垂涎~
+1
当然,并非全部山体都有如此美艳的丹色。
+1
没有邻居的艳丽,但活像一幅中国水墨画
+1
这个部分,是整个景区里,颜色最艳丽的山体
+1
听说很多游客来到这里,都会情不自禁的“哇”。me too!!
+1
与它相邻的,这座山很有特色,就像穿了一条花裙子,娇俏。
+1
张掖丹霞地貌,曾被美国国家地理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
看到这里,会不会有眼利的人发觉:似乎在哪里看到过?
嗯,看过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的朋友们,在吐槽之余,会否对电影中那大片大片似乎非天然的大山略有印象?
没错,张导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1
当时,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壮美大山景,就是站在这个小山头拍的
+1
游览车的讲解说,这里的全景是整个景区最精彩的地方。于是游人们都在这里停留较长的时间。
其实对比起来,就山景来说,我觉得第一个观景点比较惊艳。
这边偏柔美,而且亮点在局部。
+1
+1
剧组当时搭建的“麻子面馆”还在,但已成危楼,不能靠近。
+1
张掖丹霞的色彩带,有粗有细。
+1
仿佛无所不用其极地,不给你机会 看厌。
+1
远观层次鲜明的色彩带,近看其实分层不太明显。
可想而知,山体们是有多大 才能让你看出清晰的一条条色彩。
+1
我们再来看看剖面:
颜色就这样...自然地存在。
+1
讲解说张掖的丹霞地貌,是丘陵,由于地处干旱地带,无植被(少植被)是其明显特征。
+1
太美,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