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11
- 收藏40
- 评论2
- 赞21
+1
出发日期/2014/11/07
天数/5天
人物/家庭
玩法/自驾 美食 古镇
大同,对它的印象除了那里有好多的煤矿,就是悬空寺、北岳恒山、云冈石窟一类的景观。殊不知大同周边有着很多人迹罕至的好去处,诸如土林、火山群、野长城等。其实早有打算进行一次大同自驾旅行,因为驾车可以更自由,更随心的到想去的地方,只是碍于时间和精力迟迟没能实现。
终于,利用APEC机会,可以自驾山西,领略不一样大同。这次的自驾线路,事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经过精心挑选后制定的。鉴于本次自驾游要走一些非常规路线,现有的家轿肯定是没法胜任了,出发前特地用轿车换了朋友的斯巴鲁傲虎。事实证明,我这个选择是明智的,不仅仅是因为需要它帮助我们征服一些艰险路况,还因为它的空间可以装得下5人6天行程的行李。
D1:北京→大同市区→得胜堡→宏赐堡
D2:大同市区→云冈石窟→云西古村
D3:大同市区→悬空寺→土林
D4:大同市区→宁鲁村→八台子村→威鲁堡→老牛湾
D5:老牛湾→北堡明长城→北京
同行五人,满满的几大箱行李。自驾在外,东西一定要带全了,以备不时之需。
车内空间很大,虽然五个人,照样很宽松。
本次自驾,全程跑了2267公里,总计用油252升,百公里平均耗油量接近9升,对于一个2.5排量、途径各种陡坡沟坎的SUV来说,这个结果还真的让我有点惊讶!
如今高速公路发达,北京到大同全程高速还不到350公里,自驾就方便了很多。于是我们一路顺畅、舒适地开到了大同,期间老婆还在车里舒舒服服的小睡了一觉。
进入大同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古老的城楼街景,感觉瞬间被拉回了某个历史时段。大同市中心的古城基本保存了明代的城垣和街区布局,那些清代的古朴民居群落中,散落着元、金、辽、唐、隋直至北魏各朝各代的寺院阁塔。
如今,大同古城经过重新修葺,早以全新的面孔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华灯初上,城楼与复古的路灯相映成趣,给人一种似幻似真的感觉。
驾车在古城闲逛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一方面得益于古城恬静的风土人情,比起熙熙嚷嚷的大都市,让人远离了聒噪与匆忙,多了份悠然自得的放松;另一方面,没有了之前赶路时的紧迫,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驾驶斯巴鲁车的平稳与舒适,在不宽敞的古城街道,它的操控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行人走走停停,偶尔停车拍两张照片,尽情感受现代都市时尚与厚重历史不期而遇的邂逅。
得胜堡(音同部,当地人都这么念。据说明朝为了抵御蒙古骑兵在此修建长城、派兵驻守,并从中原移民到此形成村落,称之为“堡”。),作为明长城大同镇的重要关隘,成为连接晋北和内蒙古的主要通道,距今400多年历史。翁城及很多寺庙在文革期间拆除,尽管如此,得胜堡的主体建筑和城墙保存得还算完整。
镜头记录下我们离别得胜堡时的瞬间,比对傲虎身后的得胜堡,那满目疮痍的古城墙,记录着昨日金戈铁马的边疆历史,如今,这一切时空穿梭,历历在目的矗立在我们眼前。
老婆带了一张蔡琴的原声CD,随着《被遗忘的时光》、《出塞曲》等悠扬的乐曲缓缓飘出车窗,仿佛在向世人倾诉着这座古长城饱经沧桑的时光。
得胜堡不是一个孤立的军事设施,而是由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三个城堡和其北面的长城与得胜口关组成的严密的防御体系。我将另外两个城池称为得胜堡的卫星城。如今,除了得胜堡的城池保存相对完好且有人居住,其他两个城堡已经废弃,早已破败不堪,连城墙都已不是很明显。
得胜口关在得胜堡北面,位于长城上,北边是马市。镇羌堡位于得胜堡东北2里的镇羌堡村,长城以内,东拒饮马河,嘉靖24年建。四城堡,又称市场堡,位于得胜堡北部,同样在长城内,是历史上的马市之一。得胜口长城向西连接拒墙堡,向东过饮马后后向南一段后向东往镇川口而去。
得胜堡内北侧有一座砖结构的关口,外形方正规矩,四面各有一个拱形入口,门洞的八根线条向里纵深,慢慢变成曲线并相交于关口的中心点,保证了坚固性的同时,还不失美观。
得胜堡南门为万历年间扩修时所开,门外原有瓮城,瓮城向东开门;出瓮城为月城,月城向南开门,南城阁建在月城门楼之上。如今,四座阁楼及瓮城、月城均已不存。
堡墙设敌台18个,各置千斤铜炮一门,称“二将军”;瓮城墙上置千斤铜炮一门,称“大将军”;堡墙上女墙跺口各置二百斤重“千腿”铁炮一门。墙四角筑角楼,东墙正中筑钟楼。足见城池之大、战略地位之重。
门楼东西两侧为厚实的黄褐色土墙,尤其东侧墙体棱角分明,十分齐整。门楼砌砖有修补痕迹,门洞上的砖雕图案精巧。
关门外嵌有一匾额,阴刻楷书“保障”二大字,并署有“万历丙午岁秋旦立”。
关门里亦有一额匾,阴刻楷书“得胜”二大字。
城楼上精致的雕刻,据说为万历年间砖包城楼时所刻。
见证历史、饱经风霜的砖体城墙。
登上门楼,放眼望去,四边堡墙轮廓完整,墙体规整。墙外田野辽阔,墙内房舍成片。一条大街从南门向北延伸,穿过一座砖箍方台,方台下有门洞,台上曾建玉皇阁。
得胜堡四周的城墙相聚较远,城墙高大、结实,且易守难攻。
城墙中间围成了一个巨大的平地,以供戍边将士及家人生活。
离开得胜堡,我们驱车前往宏赐堡。宏赐堡也是明长城中的一段,是大同镇重要关堡,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大同镇城的安危。嘉靖、隆庆年间蒙古贵族多次率兵南下,为打通道路,都是先攻下此堡。如今堡城砌砖早巳被拆光,残土墙亦破坏严重,城南侧墙基本已平,南门原为砖砌券拱门,今巳成豁口状。
宏赐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可谓是明朝北御蒙古骑兵的最后一道有力屏障。此堡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大同的关节点,直接关系到大同镇城的安危。其东是镇川堡,北是得胜堡,西是镇河堡,南是大同城,一度宏赐堡的军事地位最高,设参将。嘉靖、隆庆年间蒙古贵族多次率兵南下,为打通道路,都是先攻下此堡。今堡城砌砖早巳被拆光,残土墙亦破坏严重,城南侧墙基本已平,南门原为砖砌券拱门,今巳成豁口状。
站在村子里向四周眺望,连绵起伏的丘陵之上,是一段段残缺不齐的城墙,每个山坡上都有一个堡子,用以瞭望和传递军情。
村民告诉我们,宏赐堡见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现在的村民都是祖上从山西省洪洞县迁移过来的。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这种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跟这个村子属于同一时期的建筑。
从这些建筑来看,村子里当时还是有些生活条件不错的人家,不仅有着几间布局合理的房子,装饰装修上也没少下功夫
宏赐堡,始建于嘉靖十八年(1539),万历二年(1574)砖包,原名红寺儿堡,嘉靖年间建了边墙五堡后改名为宏赐。宏赐堡周“四里三十二步,高三丈 六尺”。明时在此设守备,分守长城“十九里,边墩二十六座,火路墩八座”。
从宏赐堡向东,翻越一座方山,即可到镇川堡。方山也叫平山,或者西寺儿梁山,或者孤山。东西宽约20里,南北长约40里。方山中的长城并不总是在山头高地之间徘徊,方山腹地也有跌宕起伏的地形,有一段长城一头栽入了地形复杂的峡谷之中,谷中还设有一处无名的关口,两侧的土岗上一边一个土台子。
宏赐堡东南10余里处有一山巅,名曰平山,四望五堡俱在目中,凡标号召传、合散呼斥,远近皆可毕见。其上建置一座小堡,名曰会远。会远的南面,方山的山鼻子上有一个大土包,是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的永固陵,冯是北魏最有名的孝文帝的祖母,所以又称为“皇太后陵”,距今有1500多年了。
坟冢巨大,体量相当长安咸阳塬上的汉墓,附近还有一座皇陵。孝文帝为了能永远陪伴老奶奶,特地为自己造了一座虚陵,但他并没有在此下葬,而是在洛阳邙山入土。
想想这个鲜卑人拓跋支系的北魏政权,仿效汉武帝也设立了“子贵母死”制度,就是说皇帝一真正就位,就要将母亲赐死。能将皇后升皇太后升太皇太后的老奶奶建这样大一个坟墓,并且自己也在旁边陪着,不愧为“孝文帝”啊!
云西古村,一个位于109国道上的原始古村落,这里人迹罕至,我们驾车误打误撞来到了这里。虽然路况复杂,却一路畅行。感觉当初问朋友借车的选择是多么的明智,要不然必然错过这里的风景。
古村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曾是戍边将士聚居之地,现已废弃。据当地人介绍,原本有三道城墙,日本鬼子在此烧了七天七夜,现仅存一道城墙,村里大部分建筑都在文革期间被破坏。
从云西古村出来,去往大同土林的路开始变得越发颠簸,而且越往深处走,路况就变得越恶劣。砂石与沟堑时不时的给我们设置难题,考验着我的专注与耐心。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正好有一个泥泞的坑洼,没注意陷了进去,心想这下坏了,因为刚才明显感到轮子在打滑,下车看了看,上车又轻给几下油门,竟然慢慢地爬了出来!后来回京还车时朋友说这是斯巴鲁卖点之一的全时四驱的在起作用,因为四个轮子都有抓地力,所以通过性很强。这次的经历,让我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如果当时车子抛锚在荒郊野外就会非常麻烦……自驾旅行伴随着很多未知的困难,但当你跨过了这些险阻,顺利到达目的地,迈出车门的一瞬间,就会感到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大同土林虽没有元谋土林那么有名气,一切却如此栩栩如生,形态逼真,精致细腻,极具神韵。原始、荒凉、粗犷,沙沟、荒山、幽谷构成一个蛮荒的远古世界,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给人一种原始的美、粗犷的美。置身其中,仿佛回到遥远的从前,大自然的感染力在这里表露无遗。
从土林前往火山群的路上,有很长一段路是崎岖不平、起伏较大的土路,本以为肯定要“拖底盘”,好在离地间隙高,没想到也顺利过去了。后来也出现过很多小的沟堑,有过之前的经验,也就敢直接往上开。老婆说,这车减震也很不错,不仅底盘高,而且坐起来也舒服,不像坐越野车时那般颠簸。
一行人到达宁鲁村附近,意外地发现一个类似窑洞的建筑,四四方方的土堆,整齐匀称,四周都有拱形入口。里面则是一个首尾相连的方形通道,内侧都是砖体,还有数十个小的采光口。置身其中,尽管能听到外面的北风呼啸,却感受不到一的丝凉意。大家猜猜这个建筑的用途是什么?
八台子村,位于大同市左云县三屯乡,它因中国长城与西方教堂的合为一处而小有名气。八台子村坐落在空旷的山坡上,远远看去,就可以看到那座只剩下半截尖顶的教堂,在孤零零伫立着。紧挨着它身后是一条时断时续、细若游丝般的长城直通山顶。代表着东、西两个世界的两种伟大的建筑物,何以能在一个地方近距离的并立?
一马平川的马路,两旁笔直的树木,配上蓝天白云,瞬间让人有种想要飞翔的感觉,在赶往每一个景点的路上,车内宽大的空间让随行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到达目的地后,也不用拖着疲惫的身躯,而是一张张精神饱满的笑脸,这样边走边欣赏沿途美景,自驾远行,心情舒畅。
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几张照片的意境如何?其实我们回到北京归还傲虎时,朋友看到这几张照片,非要我发给他,问到原因,他说照片拍的很像当年葛优和舒淇拍的某部电影中的一个镜头,他就是通过那部电影才知道这款车的,看来他还真是一个忠实的斯巴鲁粉丝。
进入村口,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条笔直狭长而高大威武的引水渠。一个个拱形的桥洞前后相接,共同筑起了这条高约5米的引水渠。
站在引水渠上,仰望着蓝天白云,仿佛世界就在我下。
引水渠北侧约一公里处便是明长城,那也是如今山西与内蒙古的分界线。
虽然刚刚进入11月中旬,左云县就已北风呼啸、天气多变。刚刚还蓝天白云,眨眼间就风雪同舞。下图的近处还是晴天,远处已经飘起了雪花,雪花被猛烈的北风瞬间刮到了近处。
八台子村的这一段长城在万里长城中最为与众不同,因为这里融入了近代中国东西交融的历史。八台子村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一段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长城就静卧在村北的山梁上,这段长城属于雁门关以北的外长城。现在长城已毁大半,留下一个接一个的屯兵堡。
八台子村坐落在空旷的山坡上,远远看去,就可以看到那座只剩下半截尖顶的教堂,在孤零零伫立着。紧挨着它身后是一条时断时续、细若游丝般的长城直通山顶。代表着东、西两个世界的两种伟大的建筑物,何以能在一个地方近距离的并立?
朴实的中国老百姓不知道那是哥特式建筑,只道那顶部像是长矛似的东西,不正是意味着挑衅?从此冲突是不可避免了,并在这块人烟稀少的土地上持续了近百年。结果,雄伟的长城和高耸的教堂都落得了同样的归宿———颓墙败垣。如今,它们像是一对重归于好的老冤家,每天在一起回忆着如烟的往事……
从教堂仅存的部分来看,它延续了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点: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尖尖的、向上的、冲力十足。外观精致,交线分明,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站在教堂大门的地下,向上望去,正方形与六边形交错形成的穹顶极具设计美感。两侧拱形的门洞左右对称,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这倒成了一处别样的景致。
教堂的不远处便是连绵不绝的古长城。这里的长城依然是土长城,却在结构上与大同的其他长城有所不同,尤其体现在敌楼上。
其他的底楼都是实心的,而这里大多数的敌楼里是有一个不规则的圆柱形的通道,通道连接地面与敌楼顶部,却非常的狭窄,仅能通过一人。我想,这可能是用于士兵爬上敌楼以侦查敌情所用吧。
从八台子村出来左转向东,大概开车3公里,又能看到一个接一个的堡子,路北有一个依长城北墙而建却没有门的巨大堡子,叫做月华池。北侧有烽火台,筑有鱼长城连接的台阶,是沿长城唯一的袖珍小堡。
路南则是另外一个村子,名教威鲁堡,同样有着残缺的城墙和炮楼。村子东侧有一条很长的高架引水渠。蓝天白云艳阳下,我实在忍不住要来张“装逼照”,站在引水渠上,感觉自己就在“世界的尽头”。
穿行于各个村子与各个堡子之间,行驶在曲折的道路上,傲虎的性能优势也显现了出来。经过这几日的磨合,我对它有了进一步了解。偶尔深踩油门,提速驶过弯道,扬起的沙尘,释放着内心冲动与激情。一款适合旅行的汽车,必须能让驾驶者感到平稳与放心。人生其实就像旅途,不停的穿梭、偶尔的停驻、然后收拾心情,再次出发。感受这个过程,或许就是远行的目的了吧。
威鲁堡北侧的明长城内侧,有一座建在长城上的独具特色的袖珍小城,它与长城紧紧相连,被称作月华池。华池以长城为北墙,另筑东南西三面围墙,围成一座周长约260米的城堡,约同北京小团城大小。应是世界上最小的城堡。聚合了屯兵、瞭望、报警乃至战斗等多种军事功能,北墙上有高出墙体两丈的烽火台,腹内有洞梯81级。
月华池的造型像一张“弓”,东、南、西三面是一道弧形城墙,像弓背;正北的墙则是笔直的,却像这张弓的“弦”。南墙下只有一个独门,拱券上方,有一块嵌入城墙的石匾,上刻斗大三字“月华池”,字体苍劲有力,现石匾已剥落丢失。
月华池这个美丽动听且含秀色风情的名字,一是说因小关城旁有一碧池映月落星而得名,一是说戍边军中有一美貌女子常来此住而得名。
从远处看,月华池跟附近其他的土堡相比,除了体积大一点,其他几乎没什么两样,可谁又能知道这里面能屯兵几千?这也许是当年迷惑并战胜蒙古骑兵的原因之一吧。
第二天醒来,发现不仅是夜晚的繁星漂亮,白天的老牛湾也是美景如画。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的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她南依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鸡鸣三市的地方。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我国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同时也有大河奔流的壮丽景观。这里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长城与黄河在这里第一次握手而闻名天下。老牛湾的步伐也象老牛一样慢,这里的人似乎依然脸朝黄土背朝天,过着古老的、让大城市人“羡慕”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素面朝天的老牛湾毫不走样地保留着岁月的痕迹,把我带回那金戈铁马的边塞风云,让我感受着古朴与苍凉的魅力。
】万里长城自辽宁告别鸭绿江之后,翻千山越万岭在偏关终于和滔滔南流的黄河第一次见面了。长城、黄河可谓中华大地上的两大奇观,一个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所造就之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巨龙;一个是大自然神功奇力所造就之九曲连环、浊浪滚滚的玉带。
从偏关继续往西,直到甘肃兰州,长城和黄河最后分别,这期间,他们曾四度握手相逢,并且在很多地段结伴而行,相互辉映。长城和黄河在中华大地上,穿高山、越大漠,冲破一切险阻始终勇往直前。
在老牛湾堡紧临黄河的山崖上,有一座至今仍保存很好的砖砌空心敌楼——望河楼,为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所建。此楼雄踞崖上,俯视黄河,是偏关著名的风景地之一。
老牛湾古村落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所有建筑就地取材,全部用当地的石头、石片堆砌而成。造型各异的民居古院因势向形,石墙、石院随形而就,石碾石磨石仓石柜随处可见,整个村庄可算是一个经典的石头建筑博物馆。
北堡明长城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北堡乡七敦沟村,这里更是人迹罕至,路况也更是不好,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路,有时候,我们只能硬着头皮,摸石头过河。凭着对长城的执着和对傲虎车的信赖,最终我们直抵长城脚下。
这里的长城与众不同,大同境内的堡子多以方形土堆为主,老牛湾附近的堡子多以梯形土堆为主,而北堡的长城多以圆珠形土堆为主,而这三种土堆在这里都能看到。
这一段碎石路可以说是对行程的又一次考验,结果还是顺利通过。
云冈石窟,这是一个大多熟人都耳熟能详的名词。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云冈石窟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和浓厚的皇家血统,更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和精细的雕刻艺术。这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有句话叫做“最美的风景在路上”。的确如此,沿着109国道一直开,两侧的风景总是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各种堡子、地质结构、民间村落,都是值得走走停停地地方。有人问我经常远行的目的何在,其实不用过多的描述,只需要对他说:“请出发!答案都在路上。”
美景,不仅仅是表面的美。只有到了这些地方,近距离的亲身感受,你才能触碰到这种美。我们喜欢美景,并且喜欢远行,虽然少了年少时的急躁与浮夸,但多了一份成熟稳重,不变的是内心永久不息对美好的追求。
不同于纯粹的越野自驾那种挑战极限路况的刺激,我们要的就是能够到达、接近,能够看到远方的风景。更重要的是让随行的家人与朋友,一起感受旅行的安心与愉悦,足矣。
黄焖丸子
大同小酥肉
干烧鱼
盐碱羊肉
葫芦丝
过油肉
莜面窝窝
稍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