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3/04/12
天数/9天
北京,风和日丽,暖风徐徐。小夕北京游的第一站,八达岭长城。为什么选择八达岭呢?当然是他响当当的江湖地位。作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中国长城,八达岭最受中外游客欢迎。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明长城的代表。作为中国最早对游客开放的长城,八达岭从开放至今,已接待中外游客一亿三千多万,其中不乏名人领袖,比如里根、撒切尔等等。
来北京的中外游客,都会爬一爬八达岭长城。伟大的毛爷爷不是说过嘛,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北京,不爬爬八达岭,可真是人生一大憾呐!为了让人生不留遗憾,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小夕整理行装,向八达岭出发、前进...
早上8点钟吃过早饭,乘地铁出发去北京北站。北京北站,地铁西直门站下车A口出站即是,位置非常显眼,在这里有去往八达岭的旅游专线S2线——和谐长城号。(很酷的名字哦~)
S2线动车组,北京北站——延庆,中间停靠八达岭站,票价6元,有公交卡的朋友可以直接刷卡进站,没有公交卡的外地游客,可以在售票口买一张车票,票价同样是6元,无需出示身份证。
+1
+1
+1
早上8:45,小夕坐上了北京北开往八达岭的S207。宽敞舒适的座椅,大大的窗户,舒适度赶上高铁一等座啦~
提到詹天佑,就不得不提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S2线走的铁路正是大名鼎鼎的京张铁路,走在这条铁路上,小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1
沿着路标、跟着人流,很快小夕就到了八达岭长城售票处,但是小夕发现这里的售票口只卖套票,跟火车上列车员推销的套票是一样的,85元一张,学生票65。小夕建议不要买!不是此票有诈,而是小夕认为没必要多花钱。所谓套票就是包括八达岭长城和全周影院,大老远来看电影,小夕觉得实在是没必要,不过见仁见智。
+1
长城全周影院
+1
八达岭原为隘口,后建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关城有两门,西门额题“北门锁钥”。过了这道门就是长城的入口了。
+1
10:30,买完票,准备登城。长城门票45元,学生票25。
+1
登城入口
+1
+1
+1
开始南线的爬行。南线上游客稀稀疏疏。
+1
时而有一小段陡峭的阶梯,但是比起好汉坡这只是小case~
+1
很快,小夕就到了南线的尽头,南7楼,远方的平台就是了。
+1
南线上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碑亭,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亭子,但这却是长城上难得的一见的不一样风景。此亭名曰黔心亭,造型别致,显示出浓郁的黔山苗岭风采,好像苗寨的绿竹屋檐。亭子里立有一个石碑,上书“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以此铭记贵州各族人民积极捐赠、赞助修复长城的爱国壮举。
+1
走累了可以在亭子里休息一下,吃吃午餐,继续前行。说到吃,长城脚下餐馆很多,各种面馆、肯德基、永和、赛百味都可以找到,但是长城上卖东西吃的地方只有北线乘缆车、滑车那块儿。所以,爬长城一定要自备干粮。小夕在这里吃完午餐,稍作休息,继续长城行。从南线返回岔道口,准备北线旅程。
12:30,小夕开始登长城北线。与南线稀稀疏疏的人流不同,一进北线,游客逐渐多了起来,先来一张北线的照片。
+1
走到好汉坡,道路变得拥挤起来,大家开始肩挨着肩,慢慢前行。小夕提示,此处坡度较陡,最好抓着扶手,慢慢前行,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嘛。
+1
+1
小夕向着目标前进、前进、再前进。终于在14:30,小夕到达北线终点——北十二楼。八达岭长城经过多次修复,开放可供游览地段3741米,其中南线1176米、北线2565米,共有敌台16座。小夕历时4小时,走完了长城全线,在北十二楼拍照留念,结束此次长城行。
就在这里,小夕拍下了此次长城行最经典的一张照片。各位朋友,你看得到小夕么?没错!小夕就是远方的一个红点!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长城行顺利结束,小夕请同学帮忙拍照留念。同学说,要拍下全景才有意义,遂跑出去好远来拍,结果全景有了,小夕没了...哎...还好我穿的鲜艳,不然跟长城融为一体了...
+1
anyway,长城行顺利结束。从十二楼折回十楼下山。下山路很好走,没一会儿就到了出口。出口处又变得热闹起来,很多小商贩在兜售旅游纪念品。T恤、印有照片的杯子...
+1
2013年5月4日,小夕北京游的第二站——东岳庙。作为土生土长的泰安子民,我对此次出行充满了期待,因为东岳庙里供奉的可是偶们家乡的泰山神东岳大帝~ 吃过午饭,乘地铁出发。地铁2号线朝阳门站下车出向东步行1000米左右就是了。
据说,东岳庙以“三多”著称于世,这三多分别是神像多、碑刻多、楹联匾额多。全庙共有神像3000多尊,其人物形态各异、生动逼真,故有“东岳庙神像甲天下”之说。为何一个小小的东岳庙里能有如此之多的神像、碑刻和楹联匾额呢?这就要从东岳大帝的管辖范围说起~
相传,东岳大帝统领幽冥地府,设有76个办事机构,称为地狱七十六司。各司皆有神主,俗称判官。自然这东岳庙里就要设76个司殿供奉76位神仙司长~七十六司的办公地点就在瞻岱门左右两侧环绕的庑殿内,因办公室数目有限,个别司长还要联合办公~ 不容易啊~ 每当夜幕降临时,庙里的庙役就会摇着铜铎,绕着七十六司廊庑走一圈,各司神听到铎响就会升堂办案了~(当然,这只是传说,是否真有此事,就要问问庙里的庙役了~)
有如此之多的司殿,神像、楹联匾额的数目也就不在话下了。下面来说说这76位司长,有几位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呢~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速报司司长岳飞和见报司司长文天祥~ 这两位可是老幼皆知的、响当当的爱国英雄~
+1
+1
+1
+1
+1
第二类:自然界
34、化生司 35、卵生司 36、畜生司 37、水府司 38、胎生司 39、湿生司 40、水族司 41、飞禽司
+1
第三类:神怪
42、真官土地司 43、魍魉司 44、土地司 45、山林鬼神司 46、无主孤魂司 47、风伯司 48、城隍司 49、山神司 50、精怪司 51、门神司
+1
第四类:阴司
52、速报司 53、苦楚司 54、督察司 55、还魂司 56、注福司 57、恶报司 58、推勘司 59、行雨地分司 60、十五种恶死司 61、地狱司 62、行瘟疫司 63、都签押司 64、生死司 65、勾生死司 66、取人司 67、增延福寿司 68、追取罪人照证司 69、十五种善生司 70、索命司 71、善报司 72、所生贵贱司 73、促寿司 74、见报司 75、放生司 76、催行司
+1
有时间的话,可以慢慢的走过每一间司殿,仔细欣赏里面的神像,每一间都充满了故事性~
走过瞻岱门,正对的就是福路,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走走这条路必然会福气满满,所以,很多人在这条路上祈福,路两侧也就挂满了祈福的心愿牌~
+1
在福路两侧各有一座御碑,分别是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御碑前有一匹铜特、一匹玉马,相传都是文昌君的坐骑,都可以祛病消灾~ 哪里不舒服就摸摸哪里,然后就百病可消除~
铜特(一种神兽,骡身、马头、驴尾、牛蹄)
+1
+1
+1
+1
岱宗宝殿左右还有三茅真君祠堂、吴宗师祠堂、张宗师祠堂、泰山府君祠堂、蒿里丈人祠堂~
+1
还有求子的广嗣殿和求财的阜财殿~ 据说东岳庙里的貔貅相当灵验,很多人来这里请一尊
+1
+1
此外,东岳庙里还有两棵充满灵气的老槐树,寿槐和状元槐~ 绕着老槐树走一圈可保长命百岁、逢考必过
+1
还有十二生肖的祈福转轮~ 可以在红布上写下心愿和祝福~
+1
祈福墙~ 一样满满的祈福牌~
+1
香炉,跟佛教寺庙很不一样的feel~
+1
2013年5月6日, 天气晴,刚进5月的北京已经是炎炎夏日了。
今天小夕北京游的第三站,目的地:白云观。作为全真教掌教邱老真人的地盘儿,白云观在江湖上的名号可谓响当当。今天小夕就去拜会一下~
白云观,道教全真道派十方丛林制宫观之一,始建于唐,前身为天长观,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在古代,白云观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说,“敕造”两个字就说明一切了~
+1
+1
在现代,白云观的地位一样不容小觑,因为这里是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
+1
+1
+1
不多想了,天儿实在是热,买票进门先~ 门票10元,售票员给了小夕一张卡,插卡进门,自助检票,so fashion~ 先给大家展示一下卡片~
+1
当然,白云观也是有门票给大家做纪念的,进门右手边的工作室窗口就摆着一沓门票,可以去领。 作为门票收集控,小夕进门第一件事儿就是领门票
+1
+1
+1
铜钱,10元50枚~
+1
再往前走是灵官殿,主祀道教护法神王灵官
+1
+1
+1
+1
再往后就是中路的终点三清四御殿,二层阁楼,上层奉三清,下层奉四御,这里供奉的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像为明朝宣德年间所塑造,高2米余,神态安详超凡,色彩鲜艳如初,游客可以上楼参观膜拜。四御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1
从楼上望下去,美景尽收眼底~ 图中为殿前的铜鼎和八龙柱香炉
+1
再来介绍西院,进入西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神兽铜特,摸摸它可以祛病消灾,传说哪里不舒服摸哪里~
+1
+1
+1
+1
+1
+1
+1
+1
+1
这是一个偶然而匆忙的决定,这天小夕终于搞定了毕业前的一大麻烦事儿,特想出去散散,于是乎就邀了同学前往法源寺一游。出发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等找到法源寺时已经是下午3点半,售票口已经关闭了。准确的说,刚刚到的时候售票口还是开着的,等小夕拍完寺门再去买票时,售票口就关了,开始小夕以为售票员有事儿离开一会儿,结果去检票口一问才得知已经下班了。不过好心的大爷看我们诚心而来,就放我们进去了,还省去了5元钱的门票~
生活中总是会出现一些不期而遇的小惊喜~ 小夕在这里衷心感谢检票的大爷~
+1
+1
+1
+1
+1
+1
法源寺还以草木繁多而著称,一走进去就感受到了郁郁葱葱、草木繁盛
+1
+1
难得一见的白皮松~
+1
千年古槐~
+1
+1
+1
大雄宝殿是唯一今天没有关闭的大殿,因为大师们要在这里上晚课~
+1
跪在殿前认真听经的俗家弟子
+1
认真做晚课的大师们~ 据说今天读的是四十二章经~
+1
+1
诵经结束,绕殿前走一圈,不知道这代表什么意思?
+1
+1
五观堂里的课桌~
+1
+1
+1
游客止步,只能在门口偷拍一下,大师们的宿舍好整洁啊,不愧是修行之人,一丝不苟
+1
+1
藏经楼前偶遇喵星人~ 这里的喵星人跟燕园里胖胖、慵懒的喵星人相比,怎么看怎么有大师的气质~ 哈哈~
+1
最后是食堂,在一个小巷子里,游人免进,很遗憾看不到大师们美味的斋菜了~ 只好看看寺里鸟儿们的小食堂~ 院子里一个圆台上,摆满了鸟儿们爱吃的小米和面包~
+1
+1
+1
香烛~
+1
是八大处最重要也最恢弘的一座寺庙,始建于唐朝,最初名为龙泉寺,后改名为觉山寺,明代重修后才改称为灵光寺,此寺名一直沿用至今。
灵光寺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灵光寺坐北朝南,正中即是佛牙舍利塔,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招仙塔。
殿前有很多虔诚的信徒在磕长头,塔后有心经壁、罗汉墙和东南亚国家赠送的佛像。
+1
+1
顺着台阶继续往上走,看到一个小门,上书"平等"二字,穿过这个小门便是许愿台
+1
+1
回头是岸
+1
大悲院中的佛堂~
+1
金鱼池院~ 水池中央排成一排晒太阳的小乌龟,好可爱的~
+1
画像千佛塔遗址~ 传说许个心愿,然后绕着塔基遗址顺时针走一圈,神仙便会听到你的心愿
+1
+1
小夕参观完灵光寺,顺着山路向三处前进~
三处是三山庵,建于金代,地处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故名”三山庵”。在八座古寺中,三山庵虽面积不大,但却玲珑别致。庵内仅有一层院落,为红墙灰瓦的四合院,院内松柏叁天,古楼幽静。清朝时,因高僧达天通理禅师在此研磨禅理、著书立论,而名噪一时。正殿悬额题为“是大世界”,东配殿内额题“建阳半幅精舍”,外额题:“翠微入画”。这里,地势豁朗,视野开阔,临轩远眺,玉泉山塔,昆明湖水,紫禁城楼皆可尽收眼底,西山十二景之“春山杏林”、“虎峰觅翠”、“深秋红叶”、“层峦晴雪”等在这里都可一览无余。因此,三山庵虽小却内藏珠玑,确是当时独领“三山”。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山庵正殿门囗有一块长方形“水云石”,石头上纹理自然形成各种图案,有行云、鸟兽、山水、人物等,宛如一幅风光绮丽的山水画卷,颇具欣赏价值,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仔细一看~
+1
这段山路小夕爬的那是相当的漫长,实际路没多远,但是天太热,体力又耗的差不多了,一路走走停停~
山路忽转处,一片疏林掩映着一座红墙灰瓦的卷棚顶古建筑,这便是“老爷庙,因高踞于山巅巨岩之上而显得高峻突出。该殿正中供奉关圣帝君坐像。关云长红颜长髯,金甲绿袍,威仪凛凛;周仓牵赤兔马在左;关平捉青龙偃月刀在右,十分威猛。
+1
+1
+1
+1
远眺亭~
+1
+1
+1
这里曾是四爷的府邸,这里如今是全国规格最高的寺庙,这里香火绕梁三百年,这里就是 小夕北京游的第六站:雍和宫,现今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雍和宫可以说是京城里香火最盛的寺庙,雍和宫的香火之鼎盛你一下地铁就可以感受到。出了地铁,你不需要跟路人多打听,跟着络绎不绝的香客和一字排开的卖香小贩的队伍,你就可以走到大门口。
小夕总结了下雍和宫的香火鼎盛可以从三个“多”字来体现:
一是香客多。这里香客之多,无论你何时来,都会体会到。从2012年小夕第一次陪朋友去雍和宫许愿开始,差不多每年小夕都要去个四五次,不是自己来许愿就是陪朋友来许愿,今年又去了一次。每次都是满满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如果你要是新年来烧头香,排个三四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事儿。
二是卖香的小贩多。一出地铁口你就会被小贩们包围,而且会一直包围到寺院门口。今年开始雍和宫不准带香进入寺内,所以小贩比往年少了些,但是相比其他寺院还是很多。现在,你可以进寺后凭票免费领取一把香,也可以在寺内的法物流通处购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大冬天来到这儿,总有一种穿越的感觉,要不是随处可见的路标、指示牌,我会以为我真的穿越了。
偌大的一个村子静悄悄的、空无一人。除了我们这一波浩浩荡荡的游客就是这三只可爱的小狗了。
它们一听到村里来人了,就欢快的出来迎接我们,贴心的带领我们参观。不要小瞧这三只可爱的小家伙,它们分工明确:小白在最前方领路,小黑在人群中卖萌,小花在最后押队。这绝对是一支受过专业训练的导游团队,小夕不得不为它们的热情和专业点个赞。
+1
+1
+1
+1
+1
+1
还有这三只可爱的小家伙,一路护送我们到村口。就在我们上车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看到这三只可爱的小家伙竟然神同步般的蹲坐在村口,遥望村子,于是我拍下了这张照片。
每每看到这张照片,脑海中就会不自觉的浮现出两个字:守望。
守望家乡,守望历史,守望爱,守望心中的永恒。也许这三只可爱的小家伙就是这个古老村子的守望者,守望着村中一切的美好
俗称南堂,是北京城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一座天主堂。这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距今已有111年时间,而说起南堂的历史就不仅于此。南堂始建于1601年,是神宗皇帝批给来华耶稣会士的住地,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来京后曾居于此。1605年,他在此地建成一座小教堂,这就是南堂最初的样子。到了1650年,中国近代史上另一位赫赫有名的传教士汤若望将其建造城北京城内第一座大教堂。新建的大教堂得到了顺治皇帝的高度重视,顺治帝曾24次亲临南堂,并赐有御制“通微佳境”匾,由此可见南堂在当时的政治地位。后来,南堂在中国近代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几经损毁和修复,我们现在所见的南堂就是公元1904年重修的。
+1
+1
南堂的大门很有特色,它不像其它教堂那样采用西式建筑风格,而是采用中式三开间大门,中式大门加西式教堂也可以说是南堂的一大特点。
+1
+1
+1
教堂的前方是一个小院子,不知道是人为还是巧合,绿地被分割成一个十字架形状。
在南堂的西侧也有一个小院子,十分幽静,有两排房子,这里是主教、本堂神父及南堂所有神职人员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神父院”。
俗称东堂,占地面积约2387平方米。这座建于1655年的教堂,是继南堂之后的北京第二座天主教堂。
东堂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没有高高的围墙包裹着,其灰色的欧式尖顶建筑在繁华的现代建筑中显得更加突出,吸引人们的目光。而这座拥有百年历史、古老的、罗马风格教堂在周围现代化建筑的映衬下,也显得更加具有神秘色彩。
教堂前方新铺就了8000多平方米的广场,两侧设有座椅供行人小憩。每次来东堂,广场是总是满满的人,拍照的、休息的、滑滑板的,各式各样。
与东堂外部如此的开放不同,东堂内部经常大门紧闭,很少对外开放,因此在小夕心中不免多了一抹神秘。
据说在教堂南侧,未来将会建造一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王府井大街上最大的绿地,它将是一座花卉、灌木、乔木立体种植的花园,因其以玫瑰为主,因此被称为玫瑰园。从玫瑰园流出的一股人造泉水,因为依广场南侧层叠而下,所以名为“叠泉”。据说,由于完全按西式天主教堂设计,玫瑰园下还会有一个葡萄酒窖,听着很美很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1
+1
东堂的圣母亭
本名救世主教堂,俗称北堂,是北京城内最大的教堂之一。西什库教堂建于1703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其主体建筑为一座三层哥特式建筑,顶端共由11座尖塔构成,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高16.5米钟楼尖端高约31米,曾经是北京内城最高的单体建筑,教堂建筑的正面有三个尖顶拱券形入口,入口拱门之间雕刻有圣若望和圣保禄等四圣像,建筑正立面上的门窗均用汉白玉石刻装饰,正门中央主跨上有一扇瑰丽的圆形玫瑰花窗,礼拜堂四周则有大小不一的80面玻璃花窗。
围绕哥特式教堂建筑的是传统的中式台基,环以汉白玉栏杆,栏杆和栏杆上的装饰均为传统的中式设计。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碑亭,亭内安放乾隆皇帝手书御碑两统,碑亭内侧则是四尊中式的石狮子,还有一对石供。由此可见,西什库教堂还是一座中西合璧的教堂。
+1
+1
北堂圣母山。
当4月的脚步渐渐临近,各地纷纷开启赏樱模式,祖国山河,从南到北,樱花潮席卷而过,全国上下陷入一片粉红色的海洋。这个时节去看樱花成了当下最时尚、最浪漫的事儿。
在京城赏樱,如果玉渊潭排第二估计没人敢排第一,所以,这个周末小夕北京游的第9站:玉渊潭公园。
玉渊潭公园是北京市属十一大公园之一,园内最有名的当然是樱花。据说这玉渊潭公园里栽种了20个品种、2000多株樱花树,每年3、4月份樱花盛开的时候,这里就变成了樱花的海洋。玉渊潭公园每年这个时候也都会举办樱花节,到今年已经办了27届,每年都是游客爆满。
果然,刚刚下车就能看到浩浩荡荡的赏樱人。园子里更不必说,人挤人,人挨人。每棵树下都有好多拍照的人。不得不说,玉渊潭的樱花虽然很多、很美,但这拥挤的人群的确有点让我抓狂... 如果人能少点就好了... 我好想一个人静静地在樱花树下漫步,那一定很美、很美、很美... 可惜,这只能想想,先来看看这玉渊潭赏樱的人吧~
+1
+1
樱花树下全是人,拍花、自拍、野餐,好不热闹~
+1
湖对面也是人
+1
桥上也是人~
+1
+1
热情奔放的红色樱花~
+1
+1
纯洁无暇的白色樱花~
+1
+1
+1
春天来了,小夕外出游玩的心也就更加的强烈了。忙碌了一周,周末,趁阳光正好,春风不燥,跟小夕一起走出去,晒晒太阳,赏赏花,感受一下北京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