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3
- 收藏1
- 评论4
- 赞43
+1
出发日期/2016/08/02
天数/6天
人均费用/1600元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徒步 摄影 人文
提前声明:此次旅行主要目的之于对苏州古建筑的考察,所以主要路线和考察内容都是和建筑学专业相关,对于非专业人士而已应该会比较寡淡无味。
此次苏州之行收获非凡,可以看到苏州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程度,虽然是大大小小的园林都经过了后期的修缮,但是很明显的看出还原度极高,而且都是由多位专家和相关的学者等共同参与维修和重建工作。而从不同的园林建筑风格、造园手法,则可以看到古代文人不同的性格和气节,令人敬仰。
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使用和观赏的双重作用,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园景中,还可构成风景的主题。建筑既是休息场所,亦是风景的观赏点。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位置、形体与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种类颇多,布置方式亦因地制宜,灵活变化。建筑类型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等,其中除少数亭阁外,多围绕山池布置,房屋之间常用走廊串通,组成观赏路线。
根据不同的使用性质,建筑处理亦有不同。厅堂多位于园内适中地点,周围绕以墙垣廊屋,前后构成庭院,是园林建筑的主体,造型高大宏敞,装修精美,家具陈设富丽,体现园主奢靡生活,具有典型性;四面厅可观赏周围景物,多建于环境开阔和风景富于变化的地点,四周门窗开朗,并绕以檐廊,即可在厅内坐观,又便于沿廊浏览;书斋、花厅环境要求安静,常与主要景区隔离,自成院落,常在建筑处理上另有一种格调;亭、榭、曲廊,主要供休憩、眺望或观赏游览之用,同时又可以点缀风景,所以此类建筑多设于山巅、水边或园林四周,表达一种“花间隐榭,水际安亭”的感觉。
园林建筑造型与组合都求其轻巧玲珑富有变化,建筑形式亦无定制,一室半室,随宜布置,结构采用斗拱的极少,装修亦不雕鸾贴金,力求朴素大方。
园林建筑空间处理大都开敞流通,多种造园手法的运用使得园内各建筑之间、建筑与景物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
园林建筑色彩,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瓦顶,栗壳色的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则多用淡褐色或木纹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灰色门框窗框,组成比较素净明快的色彩。而且白墙既可作为衬托花木的背景,同时花木随着日照位置和阳光强弱投影于白墙上,可造成无数活动景面。
部分资料来源于书籍,如需具体书目可以私信我。
1 驱蚊液
对于我们这种走到哪里都是蚊子吸附器的人来说,驱蚊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东西,在我以身试验了多次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有效的——雷达驱蚊液,小瓶装,不占空间,最重要的是效果拔群。
2 凉肤露
我比较爱出汗,但是体质又差,所以在夏季酷暑时比较不爱吹空调,而是喜欢用一点中药的东西来降低身体热感。我用的是宝宝金水清凉露,挤出来黄豆粒大小,抹在后脖颈上,可以让你在炎炎夏日中一身清爽的穿过大街小巷,但是切忌抹太多,后果自负。
3 笔记本
这个就不用说了,出门在外,且景点人多的情况下,B5大小的笔记本是我的首选,作为建筑学的学生,出门考察不带本子和笔,看的东西就不会过脑子,照片拍得再多都没用。
我们住的明涵堂的街对面就是这家藏书羊肉,我们吃了羊肉面和羊杂粉,没有羊肉的腥膻的味道,口味比较清淡,喜欢口味重一点的人可以加醋、辣椒等调料,值得一提的是,这边的辣椒酱是明红色的,有一点点甜味,辣味反而不重,最后一句,他周围的几家小馆子也很美味。
留园是苏州大型古典园林之一。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徐泰时置东西两园,于东园搜罗奇石,西园后来成为戒㠉律寺,也就是现在的西园寺。全园大致为四部分,精华是在中部,中部又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池为主,东区以建筑庭院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在留园中处处可以体现,如果你想学习造园手法的话,认认真真在留园里转上几个小时,手绘一下它的平立剖面图,就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园林的魅力,而在以后做设计的过程中,也能开始尝试将这些手法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全园大致分为四部分,中部是寒碧庄原有基础,经营最久,以后虽有局部改观,仍不失是全园精华所在,而东、北、西三部分是光绪年间所增加。
中部分为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池为主,东区则以建筑庭院为主。此园原位于住宅之后,由住宅与入园之门,设在五峰仙馆东侧的“鹤所”附近。但当时私家园林常在春时开放,以邀时誉,故另辟园门。今天留园入口仍按原来格局。入门后,经过曲折的长廊和小院两重,到达古木交柯,即可透过漏窗隐约看见山池亭阁的一麟半爪,由古木交柯西面空窗望去,绿荫轩及明瑟楼层次重重,景深不尽。
七里山塘就在我们住的地方的旁边,所以晚上简单吃过之后,大家就去了七里山塘。消费偏贵,能不买的就尽量不买了,在平江路上的价格要比这里便宜很多。
山塘街还保留着原来的民居,只是部分地方做了修缮,但是现在临街的部分已经完全被开发成了商业部分,到了晚上为了沿街的景观设置,他们在沿河立面都装置了很多花花绿绿的灯。老实讲,如果只是单一颜色还比较有味道,颜色一多,且饱和度都较高的情况下,就会显得无比艳俗。
【价格】50元/人
明涵堂算是比较有格调的一家青年旅社,从外面看,就完全地融入了周围环境,有花、有树、有石。大堂里面有三只很大的狗,但是都很温柔,不叫。里面的家具布置非常苏州,古色古香。但是由于是年龄比较长的青旅,各种设施都不太完备,晾衣服的地方很小,但是到露台上面的时候又会担心随时下雨,这一点让人比较困扰。
西园寺最初只有中部一小块地方,周围被居民楼、市场、工厂等杂乱的功能用地所包围,后期新加的是由三栋建筑构成的教育禅修楼和一个藏经阁。在保护苏州古城历史风貌的前提下,西园寺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空间,设计科学美观。三栋楼屋檐如翼,气势恢宏,如三只展翅欲飞的雄鹰,雄踞于西园古刹西北方,象征着新时期西园寺道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三福楼为东西朝向、南北延伸的建筑,白墙黛瓦、屋檐如翼、斗拱朱红,融江南、华北建筑风格为一体,既有温润雅致之美,又有雄浑壮观之势。
西园戒幢律寺自古就是以注重戒律而闻名遐迩的律宗道场,寺院的功能是宏法、安僧、接引、善信,续佛慧命,是西园寺历代住持的头等大事。
寒山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 穿过枫桥古镇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枫桥桥头,抬眼即可见碧瓦黄墙的寒山寺坐落在绿树丛中,院内青松翠柏,曲径通幽。
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古刹因此名扬天下。
考佛寺建筑,昔以佛塔为主体,至隋唐渐以佛殿为中心,置塔殿后,或云置寺庙之后。塔,唐时译作窣堵坡或塔婆,实为古代印度之坟墓,佛教徒用以供奉佛陀舍利,其后则为佛教徒崇拜之对象。我国佛塔具分有五,即木塔(或称楼阁型塔)、墓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概分为二,即佛塔与祖师塔。我国虽有不少佛寺以塔名者,如七塔寺、白塔寺、双塔寺等,但未有以塔院名者。所谓塔院类多为祖师塔,属于某一佛寺,如虎丘之绍隆塔则属于虎丘海涌寺,以此证知,所谓"妙利普明塔院"即或有之,亦非独立佛寺,当系普明祖师之骨塔也。一般祖师塔,仅在其墓上用砖砌或石雕一类似佛塔之建筑物,以为标志而已,或在其旁建筑简易僧舍,供人照应香火。俗称为塔院者,即指此类建筑物。
“我希望,苏州人如果不在家,就是在诚品书店;如果不在诚品书店,就是在去往诚品书店的路上。”
这是诚品书店的定位,而在这种定位下,诚品书店变成了“一座人文阅读、创意探索的美学生活博物馆”。
从文化业态的创新延伸,产品的复合体验,到如今与商业模式合二为一,透过「人、空间、活动」的互动积累,发展出不同的场所精神和经营内容,塑造了带有“诚品印象”的文化氛围。如今商业地产模式单调乏味的同质化如此严重,相信诚品给内陆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座书店+住宅+百货的新型综合体项目,更是一种商业模式领域的创新和探索。
可以看到一个立面造型周围几乎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的大楼,里面充满了惊喜,处处是设计,处处是情趣。因为巨大的创新能力,也让里面的商品随之贵了起来,最便宜的,反而成了那些蕴含巨大宝藏的书本,不知是喜,还是悲。
基于其得天独浓的地理位置,以及企业所有人提出的东方之门的立意,设计师大胆的创造了这座高达278米连体的门形双塔。它以CBD轴线为中心使整幢建筑基本轴对称,其门洞正座于轴线上方,恰如紫禁城城门,表达了创建苏州新门户和东方之门的喻意,其独特的型式将CBD轴线引向金鸡湖。
东方之门在立面的处理上蕴含著中国化的精细,建筑表面鱼鳞状的幕墙不同于一般的光滑幕墙,它为巨大的塔体提供了精致而不花俏的细部。这些鱼鳞状的单片幕墙能产生透明度的变化以适应视线及日照的不同要求,为幕墙增添了更多的内涵。东面的玻璃幕墙从278米塔顶一泻如瀑,更抽提了东方之门的气势。南北侧立面的设计明显不同于东西幕墙,利用遮阳挑檐,深灰色铝板,产生突出凹进的效果。清玻璃等材料及细部的处理创造了较含蓄的立面,与率直的东西立面互相称托,并使整个立面拥有阴阳两面。建筑顶端的玻璃穹顶用流畅的曲线,将东西幕墙自然而光滑的连接起来。
为了与苏州这个充满道统中国园林建筑文化的历史古城相协调,设计选择了黑、白、灰三色作为整个建筑的基色,与古典园林的黛瓦白墙相呼应。门式的建筑形象灵感来源于道统的花瓶门与城门的巧妙结合,并透过简洁的几何曲线生动地表现出来。
东方之门在建成之后曾被许多人戏谑地称之为“大秋裤”,所以带着好奇我去了这里。感受却完全不同,站在地铁站口向上仰望的时候,心中除了震撼和赞叹之外没有任何随意的情绪,我猜想,之所以被那样称呼,大抵是因为人视的角度和平视甚至俯视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吧,就像英国美术馆花大价钱买的蓝红相间的那幅画之后被广大人民吐槽是一样,因为大众看到的尺寸并非真实尺寸,而等你实际站在几米高的画像面前的时候才能懂大英博物馆的用意吧。
目前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公园,堪称二十一世纪苏州“人间新天堂”的象征,好大的头衔,好高的荣誉。那背后是人力、财力的鼎助。
大型滨水空间的城市湖滨广场;公园与住宅精美构建的玲珑湾;富有生态教育内涵的望湖角公园;综合公共艺术与文化设施的的文化水廊;以亲水公园、大批带状绿地林荫道及住宅群构成的湖滨大道;一个连接运河水网、延续姑苏水城风貌的水上邻里巷;林荫道路与运河贯穿小岛的水乡住宅别墅群金姬墩;用淤积湖泥堆建的集自然生态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和观鸟区于一体的湖中波心岛(岛上兴建环保度假屋)。 一边是湖光潋滟,一边是绿草无际,樟树如林,下面是花香鸟语,上面是蓝天白云。 太多的美好,在“天仙”的金鸡湖。自己来看看,就一定有了游目骋怀的惊喜与发现。
夜游金鸡湖,对面就是苏州之眼,晚上明亮的灯光让金鸡湖表面波光粼粼,甚是喜人。
七点之前游览山塘街的心理感受和其他时间完全不同。朝阳初上,雾气还未散去,没有周围嘈杂的人声,只有潺潺的流水和水面上静立的小船。
在山塘街可以看到苏州古代规划建筑布局的三种方式:1.房屋临水,街道不临水;2.房屋不临水,街道临水;3.房屋的阳台跨过水面,搭在对岸。
平江路保留着苏州民居最特色的部分,而且平江路的商品物美价廉,如果要买纪念品,可以选择在这里。
苏州博物馆新馆按东、西、中3条轴线布置:中间部分是入口庭院、大厅和主庭院;西侧为主展区和视听室,用以展览苏州本地出土的文物;东侧是现代艺术馆、教育设施、商业服务,以及后勤管理部分等。由于位于保护区内,对建筑的高度需要有严格控制,所以博物馆新馆主体为一层,檐口高度都控制在6m以下。为了满足展览面积的需要,一部分展厅被设在地下一层。新馆建筑采用院落式布局,其空间结构与比邻的忠王府、拙政园浑然一体。东侧部分由于直接和忠王府并列,其空间形态更接近传统院落形式;相比之下,西侧和中部两组建筑就处理得灵活了很多,除建筑局部为两层外,建筑形式呈现出中西合璧的影子。
色彩和建筑风格是苏博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另一重要手段:吴门建筑一贯的粉墙黛瓦在新馆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同样是黑白组合,但已不拘泥于传统的材料和形式。
新馆建筑保持了江南建筑一贯的内敛气质,外墙高大封闭,没有多余的装饰,墙面以白色为主,边缘用黑色石材勾边,简洁大方。从街道上观察,建筑在不给行人带来压迫感的同时,又巧妙地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使人愿一探其究竟。
新馆大门和入口大厅是设计的重点,在这里贝先生没有着意模仿古典园林的建筑符号,而是对传统的建筑形式进行了概括和抽象。大门采用了玻璃重檐双坡式金属梁架结构,既含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又用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贝聿铭在论述自己的设计时这样说:“大门的处理很重要,大门要有气派,但又得有邀人入内的感觉。我记忆中的许多所谓深宅大院,包括我儿时玩耍的狮子林,大多是高墙相围,朱门紧闭。而博物馆是公共建筑,我想在这里用一些新的设计手法,让博物馆更开放一点,更吸引人。同时,游客一进大门,就应感受到堂堂苏州博物馆的气派。”
入口大厅采用了两层通高的形式,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其与众不同的顶部处理。建筑师没有简单地使用传统的双坡顶形式,而是对传统的屋面形式进行了解构,把它分解成最本源的几何形:方和三角;然后再根据现代博物馆的使用要求对这些原形进行重组。这样的处理使入口大厅充满了现代气息,同时又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这些原形的使用中,三角形可谓贝聿铭先生的最爱,他以前的众多重要作品中都有对三角形的精辟运用。但这次的使用似乎最具有人文含义,因为人们能从中品味出江南建筑坡屋顶一脉相传的神韵。这种传承的另一个体现是屋顶材料的处理: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中没有使用传统的小青瓦,而选用了产自山西与内蒙交界地带的“中国黑”花岗石材。石材被加工成菱形石片,从远处看去既保留了青瓦的尺度和层次,又避免了传统青瓦易碎且手工感过强的问题。
耦园是一所秀恩爱的园子,处处是浓情蜜意。
西花园在住宅中轴线西侧,以书斋为中心分割成前后两个小院。书斋称织帘老屋,前设宽敞的月台,南面院落呈不规则形状,并在西南角构假山一座,是书房和庭院结合较好的例子。
自中轴线上的大厅往东,经客厅及两重小院而至小客厅,再东是东花园。东园布局以山池为中心。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是一组重檐的楼厅,在苏州各园中较为少见。黄石假山是有东西两部分组成,山上平台之东,叠石气势雄伟峻拔,是全山最精彩的部分。
【价格】旺季30
【地址】银杏桥北阔家头巷11号
网师园主要有两点值得学习之处:1.以水面为核心的庭院造景手法;2.为丰富景观而处理山与水、建筑与植物的关系的手法。
网师园的园林面积不大,平面采用主景区居中的方法,以水池为中心,在周围布置建筑物,营造出小中见大的效果。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了主辅景区对比的手法,一水池为中心的主景区,周围环绕一些较小的辅景区,产生空间对比,“众星拱月”。为使主景区空间景物前较为开阔舒朗,将体量较大的主体建筑皆退离水边,并采用多种手法来淡化、虚掩,而一些小体量的建筑皆贴水而建,通过尺度对比,反衬水面之辽阔。
池男的一组假山主峰名“云冈”,是苏州园林中不可多得的黄石假山佳构之一,山势凝重,主次分明,虚实得当,层次参差,以水面结合自然贴切,构成一组以山水景观为主的天然之作。
辅景区由一些面积较小的辅助空间组成,布置在主景区的周围,成为主景区的补充与延伸,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丰富了景观的层次感和深度感,使人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
作为一个住宅园林,网师园中建筑密度高达30%,但是,由于合理的布局,很好地结合环境,人们在其中生活和游览,并没有建筑拥塞的感觉,反而能体会到一派大自然水景的盎然生机,足见规划设计之精巧。
枫镇大肉面是他们这里的特色,再点一两个小菜,和三五好友共尝,简直舒服。
不过记得要在12点之前去,不然的话就会要排很久的队。
【价格】淡季15,旺季20
【地址】人民路沧浪亭街3号(近人民路)
沧浪亭占地16.5亩,自五代以来就享有盛名,是苏州古典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沧浪亭历经兴废更迭,远非宋时原貌,但山丘古木,苍老森然,还保持一些当时的格局,建筑物也较朴实厚重,并无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奇巧,呈现出古朴遒劲、饱经沧桑的气氛。私以为,沧浪亭在经历数次变化之后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韵味,现在看时除了沧浪亭以外其余景色皆是无趣。
沧浪亭需要了解的有如下三点:1.造园目的、立意、空间划分和细部处理手法;2.以山体为构景中心的造景手法;3.向外借水、复廊为界的处理手法。
沧浪亭古朴清幽、布局和风格在苏州诸名园中别树一帜。苏州的其它私家园林往往以高墙围绕,自在丘壑,沧浪亭则不落同响,敢于破格,大胆借取外景,一反高墙深院的常规,融院内院外为一体,具有山林野趣,总体布局向以“崇阜之水”、“杂花修竹”为特色,富有自然情趣。以往这里“积水弥数十亩”,船可以自由航行。
沧浪亭整体以主山——真山林为全院的核心,沧浪石亭建于山顶,建筑环山随地形高低布置,绕以走廊,配以亭榭,围合成为园林内部空间,形成水景在园外,山景在园内,以亭台复廊相分割的山水组合方式。这种布局融园内外景于一体,借助园外的水面,扩大了空间,造成深远空灵的感觉,这正是园林的总体布置的特点所在。这与沧浪亭长期以来带有公共园林的性质是相一致的。
此园总平面东西狭长,分东西两部。东部原是明朝一官僚宅基址,西部为清末建园时所扩建,两部之间用复廊相隔。复廊东以建筑庭园为主,复廊西是全园重点所在,水池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
此园建造较晚,力求吸收苏州各园的长处,如旱船、复廊、悬镜(面壁亭内)、假山、石室等,有集锦式的特点,庭院处理也较精炼。但作为全园重心的西部,山、池、建筑各部的比重过于平均,相互之间缺乏有利对比。园景内容,因欲求全,罗列较多,反而失却特色,结果,山比环秀山庄大二不见其雄奇,水比网师园广而不见其辽阔,是其不足之处。
亲临现场,园门在各个巷子中寻求无果的情况下,竟然发现了面临苏州城主道路的园门,据《园冶》所述,在城市中造园最忌讳面临闹市之处,而这种情况简直就是触犯了大忌。且园中疏于修缮,虽处处有用心但仍旧不敌一派荒败之气,实属遗憾。
狮子林初名狮林寺巷,后改菩提正宗寺,亦称狮子林。此园范围起初较狭小,原是僧流谈禅静修的处所,建筑物不多,也叫简朴,以石峰奇巧,竹树荫森见称。清乾隆来游前后曾加修葺,并筑墙与佛寺分开。后来又进行多次改建,其间掺揉了一些西式手法。
狮子林以叠石手法见长。
【价格】免费
苏州园林博物馆是拙政园的一部分,建筑内部空间处理的非常完美,流线十分清晰,又保留了苏州园林处处皆是景的乐趣。
馆中详细地介绍了造园的手法,包括掇山、理水、建筑、花木等,详细地介绍了造园的工具、方法、顺序,整体流线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园林的发展历程,如果想深入了解园林的话,园林博物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价格】旺季90元,学生票半价
【地址】姑苏区东北街178号
【其他】始建于明代,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园址原为大宏寺,之后,屡更园主,或成为官僚地主的私园,或成为官署的一部分,或散为民居,期间经过多次改建,解放后进行了全面修整和扩建,现在全园包括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东部(原“归田园居”)三部分。
纵观园中布局,池水为其中心,水面有聚有分,其聚处以辽旷见长,分处一带则以曲折取胜。整个水面既有分隔变化,又彼此贯通,互相联系,并在东、西、西南留有水口,伸出如水湾,有深远不尽之意。园内建筑大都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山水景色。空间划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房屋而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相互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凡此种种,使此园具有开阔舒朗、明净自然的鲜明特色。
全园三部分各具特色,而中部山水明秀,亭榭精美,池广树茂,景色自然,具有江南水乡风格,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地址】沧浪区阊胥路32号(阊胥路泰让桥北堍)
【电话】(0512)68656047
全馆分为现代馆和古代馆两部分。现代馆讲了苏州的发展沿革及未来的规划方向,包括古城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9条轨道快速交通的规划线路等一系列的规划。古代馆主要介绍古城苏州的历史沿革,过去的苏州有许多塔,但是现在仅存的就只有双塔、报恩寺塔、瑞光塔、虎丘塔这四座塔。现代馆和古代馆中间由古苏州城的护城河分隔开来,建筑的布局非常有意思。
园子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以建筑为主,池南堆山叠石为山,山上林木茂密,西南辟小院一区,繚以围墙,开圆洞门与中部山池相通。
此园水池占地约一亩,布置以聚为主。池南假山用土堆成,临池用湖石叠成绝壁及危径,是园中的主要对景。石径、池水与绝壁三者结合相互衬托,这种手法是明清间苏州常用的叠山理水的方式。
纵观此园,布局简练开朗,池岸低平,水面集中,无闭塞局促之感,风格自然质朴,较多保存了建园初期的规制,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从来没有哪个车站可以像苏州站那样精致,虽用的是现代的材料和结构,但是整体营造出的氛围却是古色古香的。
苏州站是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