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7/04/15
天数/2天
人均费用/800元
人物/独自一人
玩法/短途周末
绍兴历史悠久,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绍兴名气虽不大,但在江南众多古镇中,绍兴绝对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不仅拥有江南古镇所特有的杏花烟柳、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更有其他古镇难以企及的人文历史景观,是当之无愧的“山青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都,名人荟萃之地”。
绍兴就像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块青砖、一条河流、一座石桥或许都能牵出一段历史。绍兴出名人,是鲁迅、周恩来、竺可桢、秋瑾、王羲之、陆游、蔡元培、马寅初等名人的故乡,绍兴市大大小小的名人故居就有二十多个,闲庭信步,名人总会与你“不期而遇”。
当然,绍兴最吸引我的还不止这些,在我看来,每个去绍兴旅行的人应该都有一个绕不开的文化情结,或许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或许是王羲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亦或许是陆游、唐琬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些我们在学校学过或听过的故事,才是我一直以来绍兴充满向往的最根本原因吧。
在这里先放几张图吧: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这次绍兴之旅唯一的遗憾就是在吃这方面了,主要是因为天气真的是太!!!热!!!啦!!!两天温度均在30℃以上,导致我根本就没有胃口吃东西,每天直接喝水喝到饱了(哭)
绍兴的美食其实挺多的,黄酒、臭豆腐、梅干菜扣肉、西施豆腐、茴香豆、奶油小攀......等等,就说几个我吃过的吧:
①臭豆腐:推荐仓桥直接臭豆腐,一对老夫妇经营的,人气比较旺,去的时候排很长的队,5元一份,量很足。我是不爱吃臭豆腐的,接受不了那个味道,但是这个还好,味道不重,而且炸得金黄,外焦里嫩,配上特制的酱料竟然很美味。
②奶油小攀:2.5元一个,鸡蛋的腥味很重,吃到嘴里有点腻,不是很喜欢。
③黄酒棒冰:5元一只,算是绍兴特有的了,好像有三种口味,不过黄酒的味道很淡,不仔细品尝几乎感觉不到,个人觉得和普通的棒冰没有太大的区别。
④桂花糕:软软糯糯的,有淡淡的桂花的香味,口感还不错。
⑤绍兴黄酒:我是不能喝酒的,但到了绍兴不品尝一下绍兴的黄酒总觉得有些遗憾,在鲁迅故里时正好经过一家黄酒馆,所以进去参观顺便品尝了一下,酒的颜色很好看,闻着也很香,但是喝到嘴里还是觉得有点冲,可能我不太习惯吧。
⑥茴香豆:茴香豆是我在仓桥直街买了带回来的,5元一包,很入味,味道很好。
+1
+1
+1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的兰褚山下,是著名的书法圣地,因王羲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而闻名天下。
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约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此聚会,行修禊之礼。王羲之等人列坐在溪边,将酒杯置于缓缓流动的溪水中,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即兴赋诗一首。在这次“雅集”活动中,有二十六人作诗三十七首,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1985年农历三月初三,绍兴市首届兰亭书法节开幕,从此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兰亭都会迎来这个重要的节日,至今已成为绍兴城市的一个文化标识。
+1
古朴的大门
+1
刚进入景区就被鹅池的鹅给吸引了,王羲之爱养鹅,据说他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
+1
“鹅池碑”,“鹅池”两个字相传是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合写,“鹅”字娟秀挺拔,而“池”字豪迈奔放,故鹅池碑又被称为“父子碑”。
+1
王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因此人们称他为王右军。
+1
+1
+1
御碑亭,又被称为“祖孙碑”,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即兴摹写的《兰亭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来兰亭挥毫写下的《兰亭即事》七律诗。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也数罕见了。
+1
兰亭美丽的自然风光
+1
+1
+1
信可乐也亭是由日本的民间书法团体天溪会1992年9月捐资建造的。
“信可乐也”出自《兰亭集序》,原文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其实只要看一下前面的文字,就不难理解王羲之会发出“信可乐也”的感叹了。
首先这次聚会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且“群贤毕至,少长贤集”,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如此良辰美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饮酒作诗,怎么能不使人快乐呢?
+1
兰亭书法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是全国最大的书法专题博物馆,主题自然是王羲之与他的《兰亭集序》。
+1
《快雪时晴帖》行书写成,与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并称“三希堂法帖”,且为“三希”之首,其内容写的是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
+1
此帖写王羲之突闻姨母卫夫人噩耗后的悲痛心情。卫夫人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也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
+1
神龙本《兰亭集序》,即唐朝冯承素摹本,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是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
+1
《兰亭集序》中20个不同的“之”字,分别用了行书、楷书、草书等书法形式。
+1
这面墙讲述了《兰亭集序》诞生、传家、寺藏到最后宫获的详细经过。
《兰亭集序》如何诞生的大家都知道,说说之后的故事吧。《兰亭集序》真迹在传了200年后传给了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智永没有后代,圆寂之后传给了弟子辩才。辩才视其为宝,潜心临摹,唯恐被发现,藏之于横梁之间。到了唐代,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得知《兰亭集序》真迹在辩才手中,于是派御史萧翼专程赶到越州(今绍兴)永欣寺。萧翼扮成一个穷书生,千方百计与辩才接近,取得其信任,终于使辩才出示《兰亭集序》真迹,萧翼遂趁机设计盗走献给了唐太宗。据说辩才得知真相后,气昏在地,惊悸痛惜而死。
唐贞观二十三年(650),唐太宗辞世,唐高宗李治遵其遗愿,将《兰亭集序》真迹随葬昭陵,从此永绝于世。
不过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主要有两种传言:一是温韬盗掘昭陵,得《兰亭集序》真迹;二是真迹随葬乾陵,有学者推测陪葬唐太宗的只是《兰亭集序》摹本,真迹为同样酷爱书法的唐高宗留下后,随葬在唐高宗、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1
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真迹后,爱不释手,常与大臣共赏,还命当朝书法家勾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兰亭集序》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并对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大禹陵位于绍兴城东南山清水秀的会稽山麓,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夏禹的陵墓,相比于绍兴其他小巧精致的景点,大禹陵显得尤为宏伟、庄严。
大禹是一位功勋盖世的治水英雄,他耗时十三年,历尽艰辛,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后人创造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家园。四千多年来,大禹陵都是历代帝王祭祀的圣地,大禹精神推动着整个华夏民族的前进。
绍兴市于1995年谷雨时节,首次在大禹陵举办了隆重的公祭大禹典礼,从此,每年这个时节,公祭大禹典礼从未间断。我去的时候正是谷雨前几天,大禹陵正在为公祭大典进行紧张的整修与布置,景区内显得相对凌乱,好些景点也不便参观,不过却有幸看到了公祭大典的彩排,也算不虚此行啦!O(∩_∩)O~~
+1
+1
九龙坛,建于2002年8月,圆坛四周分列着九条青铜蟠龙,“九龙分水”,象征大禹治水故事。
+1
坐在湖边休息时拍的
+1
禹庙,始建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粱代,记述了大禹治水的过程,图中的大殿重建于1933年,正中塑大禹立像。
+1
+1
+1
大禹的铜像位于享殿后面的石帆山山顶,山下到处都在清扫和布置,所以我没有多做停留,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
禹像漫步道共九百五十七级台阶,听起来很多,其实爬到山顶也就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
+1
大禹治水之后,更十二州为九州,分别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1
大禹铜像高20米,站在铜像面前,只见大禹手持木耜,脚踏巨舟,重现了大禹指挥抗洪治水的场景。
+1
会稽山上有两处登高远观的佳地,第一处自然是会稽山的最高峰香炉峰了,第二处便是这石帆山山顶,不过山顶四周都有树木遮挡,只有这禹绩台的视野最好。
+1
登上禹绩台,山下的景色一览无余
+1
这边貌似是个别墅区
+1
从山上下来幸运地看到了公祭大禹典礼的彩排
+1
大禹精神是大禹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对大禹的祭奠和探讨,正是为了学习和延续这种精神,也因此,公祭活动才显得意义非凡。
东湖是我此次绍兴之旅比较期待的景点,去过之后发现比想象中的小很多,但景色却完全符合我的期待,倒是没有让我失望。
东湖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的巧妙结合,成为著名园林,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浙江省三大名湖。
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这里山石坚硬,早在汉代就被人选中成为采石场,至隋,越国公杨素为修越城,大举开山取石。经年累月,搬走了半座青石山,并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因为当时取石还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遂形成奇谭深渊,宛如天开。清末,陶渊明第45代孙,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在这里筑堤数百丈,堤外为河,堤内为湖,湖中有山,山中藏洞,成为融秀、险、雄、奇于一体的江南水石大盆景。因湖在城东部,故名为东湖。
+1
进入景区就能看见一座很高的拱桥,绍兴的桥很多,但我始终对这样的拱桥情有独钟O(∩_∩)O~~
+1
初见,并未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1
走到这里,才发现别有洞天
+1
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山水大盆景
+1
+1
排队等了大概十五分钟左右,我们的船到了,坐上乌篷船晃晃悠悠地出发啦!
+1
+1
+1
+1
+1
+1
喇叭洞,洞形酷似喇叭,因此得名,又称“空谷传声洞”。在洞内朝洞壁大喊一声,回音经久不觉,就连洞中说话,远处万柳桥上都能听见,堪称一绝。
+1
这是陶公洞的入口,很窄,仅容一叶扁舟入洞。这张照片没拍好,不太看得出来。谁让我是旱鸭子呢,在船上一直都是正襟危坐,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只能拍成这样了。
+1
进入陶公洞以后,船越往前,空间越窄,至最深处只剩下这一小方天地,“坐井观天”应该就是这种感觉吧
+1
+1
+1
+1
+1
+1
+1
+1
东湖其实并不大,但是只要换个角度就是另一番美景!
+1
+1
乌篷船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整齐的停靠在湖边目送游客离开
鲁迅故里位于绍兴市中心,是绍兴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这里不仅保持着鲁迅当年生活过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曾出现在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东昌坊口、塔子桥、长庆寺、恒济当铺等,也都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1
+1
+1
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主体建筑共四进,第一进俗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这一块“翰林”匾,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对周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因此周氏家的的三个台门的仪门上都挂上了翰林匾,展示着主人的身份。
+1
院子里的盆栽,这形状看着好像迎客松啊
+1
已有100年树龄的桂花树
+1
第二进为“德寿堂”,是周家接待来访宾客及举行婚丧、祭祀等大型活动的场所。
+1
书房
+1
鲁迅祖居的第三进——香火堂,香火堂中间挂有一张鲁迅祖父和两位祖母的神像,两壁上挂有鲁迅祖父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恒训》,为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所抄,这里为祭祖和办丧事的地方。
+1
餐厅
+1
琴房
+1
沈园位于绍兴城区延安路洋河弄,距离鲁迅故里只有200米左右的距离,原为沈氏私人花园,故此得名。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于此题写《钗头凤》而闻名中外。
一首爱情诗歌,成就一个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上,沈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1
沈园大门就位于鲁迅路上,“沈氏园”三字为郭沫若1962年题写。
+1
+1
+1
进入沈园,便能看到长廊下悬挂满了许愿牌,沿着长廊看了一圈,真是什么样的愿望都有:有对陆、唐爱情的惋惜,有对父母爱人的祝福,有信誓旦旦的誓言,也有对未来前程的期盼.....只希望大家都愿望成真吧。
+1
满园春色
+1
沈园东苑,又称情侣园
+1
东苑貌似更具江南山水园林的特色。
+1
+1
放翁先生遗像
+1
务观堂,主要是陈列陆游的手迹复制品和碑刻、拓片。
+1
+1
陆游与唐琬情投意合,两人成亲后更是伉俪情深,但是陆母不喜唐琬,于是她强令陆游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素来孝顺的陆游,别无他法,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后来陆游在母亲的逼迫下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琬则改嫁赵士程。
后来礼部会试失利回乡的陆游独游沈园,恰好唐琬与赵士程也来游春。一别数年,偶然相逢,两人悲喜交加。唐琬叫人给陆游送去一些酒菜,以示难忘之情,怅然久之的陆游,便在沈园壁上题下《钗头凤》一词: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一年后,唐琬重游沈园,看到陆游留在墙上的《钗头凤》,百感交集,便在陆游《钗头凤》旁和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唐婉情意凄绝,不久抑郁而逝。《钗头凤》由此而成千古绝唱。
+1
+1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树也开始长“头发”了O(∩_∩)O
+1
+1
随手拍的
蔡元培故居,位于绍兴市区萧山街笔飞弄13号,是一座具有明清风格的绍兴传统台门建筑,共三进,依次为门厅、大厅、座楼。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即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随后历次返绍均居于此。
+1
刚走到蔡元培广场就看到立在广场正中的蔡元培先生雕塑,颇具学者风度。
+1
+1
故居就坐落在一群普通的民居建筑之中,这是故居前的小道。
+1
故居第二进一堂两厅,已辟为纪念馆,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介绍蔡元培一生事迹的名人纪念馆。
+1
+1
+1
蔡元培与其夫人均爱好文学、美术,其夫人所画得油画常由蔡元培用画笔在上面题写所作诗句,画意诗情相映成趣。
+1
蔡元培先生卧室,与其他故居不同,卧室位于二楼,竟然是可以进来参观的,蔡元培先生在此居住了27年。
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是目前绍兴市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至今未被商业开发,因此很好的保留了水乡古镇的原貌,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老绍兴,辖区内共有2500多户居民,绍兴特有的生活风情和风景的交融,可谓是“一个活着的历史街区”。
+1
+1
临鹅池,王羲之闲暇之余与谢安等好友饮酒、赋诗、戏鹅之所。
+1
临鹅池边上有条上山的路,通往蕺山书院和文笔塔
+1
+1
状元亭
+1
+1
登上文笔塔,可以俯瞰整个绍兴城,虽然当时天气不是很好,但能见度还是不错的。
+1
+1
+1
从这个角度看,水乡完全是现代都市的形象。
+1
+1
最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
+1
+1
+1
+1
+1
+1
+1
没有那两个涂鸦就好了
+1
老人家坐在家门口看来往的游客,应该已经见怪不怪了吧O(∩_∩)O
+1
+1
最后放一张绍兴BRT的车票,和南京的地铁票真是太像了,简直就是孪生兄弟,看着倍感亲切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