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8/01/17
天数/2天
人均费用/800元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短途周末 摄影 人文 春节
新春佳节之际,好多外地的朋友都开始返乡,我也不例外,到达家里以后却又没事做,就有了这次旅行,好了,话不多说,好戏开锣~
宋代大文豪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如此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
+1
+1
这首词描述了南宋年间都城临安(杭州)正月十五的晚上,那满城灯火璀璨,君臣百姓尽情沉醉在佳节狂欢的氛围中。词中那华丽的措辞,精致的描述,以及词中暗含的复杂情感,让老鹰拜读以后,直至今日依旧难忘。
+1
+1
+1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西学东用的新世纪,哪怕是翻遍中国所有的省份、城市也很难再目睹辛弃疾曾经描述的上元节盛况……
+1
+1
+1
+1
+1
+1
一、上元灯会的起源,为什么叫做上元节?
上元节,也就是农历新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国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节以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按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在这一天的夜晚,人们要点起灯笼,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因而又被称为元宵节。
+1
+1
+1
根据历史记载,上元节起源于西汉时期,最初的时候以祭祀神仙、张灯结彩为上元节主要的节日特征。但对于上元节的起源方式,史学界至今依旧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主要流传较广的有“纪念平吕”、“汉武帝祭祀太一神”、“道教三元”等几种说法,老鹰在这里截取前两种说法简单的介绍下:
+1
+1
+1
第一种说法是,汉文帝平息了外戚吕氏作乱的那一天,刚好是正月十五。爱惜百姓的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所以每当到了这天晚上,他都要微服出巡,既是体验民间疾苦,也是为了与民同乐,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就将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
+1
+1
第二种说法起源于汉文帝的孙子——汉武帝,在汉朝及之前的先秦时期,当时的人们比较信奉代表着宇宙元气与星宿的神祗——太一神,而汉武帝对每年正月祭祀太一神的活动非常重视。每当祭祀活动开始,都会通宵达旦的庆祝,一直持续到黎明时才能结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1
+1
+1
二、上元灯会的传承,北宋时期上元节有多热闹?
随着社会进一步的发展,到了北宋初年,近五十多年的战乱开始平息,资本主义萌芽也随之兴起,上元节的节日气氛也更为壮观、持久,灯展的盛况更是达到一个崭新的程度,据说,当时上元节的庆祝活动甚至能从农历正月十四持续到正月十八以后才会慢慢的结束。
+1
+1
+1
而作为北宋的都城——开封,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几个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之一,每当到了上元节期间,更是成为了整个汴梁城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狂欢。
+1
+1
+1
据北宋末期文学家孟钺在其著作《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不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粼粼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鞠,踏索上竿。”由此可见当上元节到来时,整个开封城彻夜灯火辉煌的壮观景象。
+1
+1
+1
+1
+1
+1
+1
在古代的时候时,“中国”并不是指现如今的大中国,而是指“中原”。此外,百家姓里的很多姓氏以及古代时期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也都从河南衍生出来的。所以,在中国范围来讲,河南是老家。而老家河南的核心,必然是八朝古都——开封。那么开封的核心又是什么呢?我想,莫过于历史最为悠久的龙亭了。
+1
+1
+1
若是翻开《开封县志》仔细研读,便会发现。龙亭公园里的古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中期唐德宗李适时,是当时永平军节度使的藩镇衙署。唐朝以后,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个中央王朝,及五代以后,实现了“大一统”的北宋王朝的皇宫都是建在龙亭及龙亭附近。
+1
+1
北宋灭亡以后,这里又做过伪齐的皇宫,金朝后期,迁都开封,又曾做了一段时间金朝的皇宫。忽必烈灭金以后,龙亭是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朝末期,农民起义军红巾军龙凤政权又以这里为临时大行营。待到明朝建立,朱元璋分封诸子,他的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朱橚就藩于开封,龙亭又成了与国同休的周王府。明末以后,清朝年间,龙亭又曾作为过举人考试用的贡院、存放皇帝万岁牌位的万岁亭。
+1
+1
+1
+1
龙亭公园里有一道叫做嵩呼的建筑,这道建筑位于龙亭公园的午门和朝门之间。嵩呼一词出自《史记·孝武本纪》和《汉书》卷六〈武帝纪〉。据说,西汉元封元年春,汉武帝登上嵩山,从祀吏卒皆闻三次高呼万岁之声。后来历朝历代,臣子们给皇帝祝颂,都要高呼万岁,也就是这里讲的“嵩呼”。
+1
+1
而在清代的时候,为了拍皇帝的马屁,就在万寿宫中设下了皇帝的牌位,每当节庆或皇帝生日,再把牌位请到这里,然后开封当地的地方官员步行至这里给位于北京的皇帝遥拜,并三呼万岁。
+1
+1
+1
+1
+1
+1
+1
+1
龙亭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用青石雕刻的蟠龙盘绕的御道,云龙石雕上至今还留有赵匡胤当年的马蹄印,御道东西两侧则是上下蹬道和便道。
+1
+1
+1
+1
+1
走进龙亭,仿佛置身于欢乐的海洋,那五颜六色的花灯和喜庆的字符,让参观的游人们都满怀着喜悦的心情。
+1
+1
正当目不暇接的观赏着花灯的时候,突然一阵欢快的音乐声从不远处响起,正当老鹰好奇的时候,身边的一名景区巡逻人员善意的提示:“《大宋新春游乐会》表演节目开始了,就在龙亭大殿后面,你快去看吧。”
+1
+1
+1
演出的开始,一名叫做百事通的古装演员走出来,做一个简单的开场介绍。大意是这场演出是北宋皇帝有感于天下太平,特意组织了一些首都(汴梁)百姓,进入皇宫与皇帝一起观赏精彩演出。
+1
随后在将士们的护送下,皇帝与皇后、公主、文武大臣便一起登场了。皇帝对台下的观众们作了一番贺新春之类的祝福词,演出便正式开始了。
+1
第一轮上场的是大宋腰鼓队,只见数十名女性演员身穿喜庆的大红色服饰,身跨腰鼓、铜锣,伴随着欢乐的音乐,敲打了起来。
+1
+1
腰鼓队表演结束以后,站在皇帝一侧的公主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表示要为百姓们表演歌舞。在皇帝允许以后,在宫女的伴奏声中,公主随之翩翩起舞,只见水袖甩动之间,婀娜多姿的公主,身姿极其轻盈优美。
+1
+1
看得出来,扮演公主的这名演员有一定的舞蹈功底,她的舞蹈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般飞舞着,又像婀娜多姿的柳条样扭动着。衣袖舞动之间,好像有无数的花瓣飘飘扬扬的洒落出来,飘摇曳曳,一瓣瓣花瓣,却牵着一缕缕的沉香。
+1
+1
+1
+1
接下来的演出无疑是更加精彩的,在唢呐声中,出场的居然是传说中的杂耍《二鬼扳跤》。只见,“两”个脸上带着恶魔面具的演员穿着一套连体衣矫捷的登上了舞台。
+1
到了舞台中心,“两”个演员不知为何居然激烈的打了起来,你踢我一脚,我打你一拳,跌摔滚爬,忙得不可开交,激战之间,头上丑恶的恶魔面具更显得格外狰狞。
+1
待到几分钟以后,战斗结束,演员朝观众致意的时候,才知道这“两”人居然是一名演员。原来二鬼扳跤是由一个演员扮演双人摔跤的传统杂耍。在表演的演员身上绑一个假人,假装成为一对。然后演员和假人画以鬼脸,相互扑打摔跤,以示鬼邪远离,百姓平安。二鬼扳跤的道具是一个特制的架子,架子上部设两个跤手的头像,与真人大小相同,面容狰狞,所以在民间又被称为“二鬼”。
+1
接下来登台的是小型的互动节目《背媳妇》,一名演员背着一名演员和万事通互动了一番便离开了。
+1
作为压轴戏的节目是一个叫做《喷火》的杂耍,这个杂耍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项绝技,表演者可以从嘴中喷出火来。老鹰个人觉得,喷火和四川川剧中的变脸,堪称中国杂技双绝。
+1
+1
《喷火》的表演形式大概是这样:演员口中含着一口酒精,手里拿着一根木棍,并抹上酒精。等到点燃以后放在嘴前上方,然后在一瞬间把嘴里的酒精喷出去,当喷出的酒精接触到木棍上的火以后,就形成了《喷火》杂技,难度系数很大,表演非常危险。
+1
+1
+1
+1
+1
+1
师旷,字子野,是河北省南和县人,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他的封邑在晋国羊舌食邑。
+1
据历史记载,师旷是盲人,常自称“暝臣”、“盲臣”。至于他为什么眼睛看不到东西呢?据说是因为,他自幼聪明过人,酷爱音乐,但是生性爱动,没办法专注学习音乐。于是在向卫国宫廷乐师高扬学琴时,用绣花针刺瞎了双眼,隐居在古吹台上发愤苦练,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琴艺逐渐超过了师父。而古吹台附近的百姓为了纪念他,特地将他曾经隐居学习的地方称之为“吹台”。
+1
+1
+1
+1
+1
+1
+1
+1
+1
+1
追溯历史,围绕着这一座小小的台子,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历史事件。西汉初年,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封他的次子刘武都大梁(开封古称),担任梁孝王,梁孝王的疆域极其广大,约有数十座城市,而他的都城最初的时候便是在大梁。
+1
+1
梁孝王和他的父亲刘恒一样,喜好同墨客吟诗吹弹游乐,所以担任梁孝王以后,在都城大梁附近的吹台兴建殿字亭楼,种植名贵花木,修建成一座豪华的园林,也就是著名的梁园。
+1
+1
+1
数千年后,诗仙李白离开唐朝的国都长安,向东来到梁园做客,和杜甫、高适两名诗人同聚在这里饮酒抒怀。并写了一首著名的诗词《梁甫吟》。诗中除了面对荒凉颓圮的梁园,抒发了今昔变迁的沧桑感,也间接暗喻了诗人对唐王朝衰落的隐忧。
+1
+1
+1
+1
+1
+1
+1
+1
+1
寒冬时节,一个人站在禹王台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一人独上吹台,望断天涯路……
每当路过开封禹王台公园里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些全家人一同出动,在娱乐设施里开开心心的玩闹的情景,这让老鹰的思维不得不随着蔓延开来,想起禹王台公园里的又一景点——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
+1
+1
一、河南人的勇气,辛亥革命中慷慨的一幕
让我们将时光追溯回清朝末年,当公元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胜利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当时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开封也点燃了革命烈火。
+1
当时的河南同盟会员张钟端分别联络红枪会、仁议等民众团体,组织武装起义,经过协商以后,决议于1911年12月22日举火为号,进行武装起义。
+1
但让后人遗憾的是,开封的这次起义因为准备工作不足,队伍也不是很纯洁,最终因为被告密,而宣告失败。张钟端、王天杰、张照友、刘凤楼、单鹏颜、徐振泉、张得成七人和李干公、王梦兰、李鸣绪、崔得聚四烈士分别就牺牲在西关和南关。
+1
而这11位烈士死后长眠的地方,便是禹王台公园里的这一座庄严而又肃穆的陵墓了。
+1
+1
+1
+1
二、走进陵墓,感怀往日与今天
冬日里,禹王台公园的这一条陵园路显得静悄悄的,而走进陵园,映入眼帘的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以及他那句著名的名言“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1
继续向后走去,则是一座庄严而又肃穆的青石陵墓。墓为圆顶,青石条砌成八角形图案,建在面积为225平方米的台座上,墓前树碑一座,碑“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
+1
墓壁上,镶嵌着赞扬烈士的题词,诸如记述烈士生平事迹的碑文,以及起义的经过和烈士牺牲的详情。字里行间,笼罩着烈士们慷慨成仁的英勇与悲壮。
+1
+1
一个世纪过去了,时代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天的幸福绝非一个世纪前的人们能料想得到的。在远离了战争与牺牲以后,新世纪的幸福生活显得格外的美好。
+1
+1
也是了,还有什么委屈和伤心能大过于战争中的生死呢?让我们铭记烈士们的英雄举动,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我们的今天的幸福生活。
祝愿家国天下,平安幸福,也愿世界再也没有战争和痛苦。
+1
+1
+1
出门旅行,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当务之急的便是做攻略,接下来,老鹰向大家介绍下老鹰的方式与方法。
此次活动携带的物品:
1、证件:
①身份证、这是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无论是住酒店、乘坐交通都必须要有这个。
②银行卡、其实在网络支付非常便捷的今天,不拿银行卡也没事,不过建议拿着,有备无患。
2、摄影器材:
相机:宾得k3、佳能60D
镜头:宾得DA21mm f3.2 (宾得挂机头)宾得DA10-17MMF3.5-4.5(鱼眼)适马70-200 F2.8(长焦)
手机:苹果5s (手机虽然画质不好,但便于扫街)
附件:快门线、三脚架、减光镜、备电池、摄影包
3、个人用品:
①服装、如果不讲究,服装以轻便为主就可以。如果讲究,建议准备应景的服装。
②洗漱用品、除了牙刷、牙膏、毛巾、护肤品以外,如果用不惯酒店的洗漱用品,还可以拿上使用习惯的洗漱玩意。
③雨伞: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出门不带伞,肯定会下雨。所以呢,建议带上雨伞,雨伞重量很轻,而且实用性很强。
4、选择性携带的用品:
①笔记本电脑、作为一名职业旅行者,笔记本是必备的。无论是修图、写稿子都需要用上。普通游客的话,老鹰建议就可以选择不携带了。
②零钱、出门全程打车的话,费用会很高,建议选择准备一些零钱,以备乘公交的时候使用。
PS:当然了,这些行前准备只是大体上的,可能不同出发地与不同旅行方式,准备的不是太一样。建议携带一定精简些,这样自己也不会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