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8
- 评论2
- 赞37
+1
出发日期/2020/01/21
天数/1天
人物/家庭
玩法/短途周末 摄影 夏季 冬季
大通位于铜陵市中部,古名澜溪,历史记载古镇初建西汉时期,唐代在此建立“大通水驿”,成为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建镇,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千年大通古镇由澜溪老街和江北和悦老街组成,宋开宝八年之前已经正式建镇,此地曾是“安徽四大商埠“之一,1856年曾国藩在此设立“盐务招商局”,人文底蕴深厚。
大通, 古名澜溪,春秋晚期吴楚争霸所打的“鹊岸之战”就在这里发生,南宋诗人杨万里亦在这里写下《舟过大通镇》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江心古镇,它拥有着2600多年的文明史。
西班牙人所建,已经历近70个寒暑
大通背靠一座长龙山,这个长龙山位置十分特别,由于它的阻挡改变了长江的流向,致使本来自西向东流的长江,到这里变成了由南向北流。“长江在这里拐弯,大海在这里回头”的自然奇观,就在这里上演。
千年古镇大通,是镶嵌在八百里皖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作为铜陵南部城区核心区,坐落在长江与青通河交汇处。
大通古名澜溪,扼九华、望黄山、临皖江、依铜都,唐时设水驿;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设镇,建镇已超千年,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南重镇,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素有“小上海”之美誉
由于江水遇长龙山成了回水湾,再加上大通老街对面的江心洲——和悦洲阻缓江流,又有下游的羊山矶屏障阻风,致使这里既能停泊船只,又能保障安全,形成了长江下游的一个天然避风良港。
早在唐代,这里就成为重要的水上驿站“大通水驿”,明清时期更发展成为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
曾经以“渔盐城市”闻名天下,晚清至民国时期,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号称流动人口已达10万之众,被称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小上海”。
大通“明清天下首镇、九华佛国天门、江豚生活乐园、江南诗意水乡”的四大特色
和悦老街曾有“小上海”之称,这里街面格局同上海老城差不多,曾有三街十三巷,和悦头道大街曾是这里最繁华的商贸大街,此地有黄家旅馆、大通邮电局、一品鲜酒家、盐务招商局、裕和祥杂货店、蒋氏酱坊、大中华钟表店、李氏银楼、夏氏膏药店等。
和悦中山路连接轮船大码头,从前路街黄包车及行人从早到晚穿行于戏院、茶楼、酒家、饭店之间,从南京、上海来进货的商人也多,给此地带来了繁荣,故有“小上海”之称。铜陵籍英雄刘四姐、赵傍根曾在大通羊山矶精彩演绎了电影《渡江侦察记》的原型故事。
过去和悦老街还有汇丰钱庄、电报总局、报社、照相馆、板鸭店、中医院、当铺等。
在大通,沿江边沙滩走上长长的石板路,穿过古老的码头廊坊,可以从清字巷口直接进入和悦老街。
徽派建筑符号的封火山墙虽已成残垣断壁,那些曾经美丽的飞檐翘角和镂花窗台,却还顽强地耸立在街道两旁。
相传,地藏王菩萨金乔觉是途经大通前往九华山,并在大通布道修行半年。时至今日,大通留下的庙宇大士阁,便以“九华头天门”著称。与此同时,这里还是我国国家级濒危动物长江江豚的栖息地和养护场。
和悦洲“三街十三巷”,“三街”即三条大街(头街、二街、三街),“十三巷”分别以江、汉、澄、清、浩、泳、潆、洄、汇、洙、河、洛、沧13个都带三点水偏旁的字来命名,民国时期仅小客栈就多达180余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外婆红烧肉
长江杂鱼
胖头鱼
河虾
板鹅
宋代,此地有渔家四五百户,罾网挤满了江面,清代,鱼行七八十家之多,如今,老街上晾晒的各种鱼干散发着香气。大通古镇的长江段盛产鱼、虾、蟹、鳖、鳗等江鲜,国家级长江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就设在大通和悦洲上。
大院生姜也负有盛名,有“残渣遗齿,隔夜尤香”之说,早在宋代就被列为朝廷贡品。来大通,还有芙蓉鸭十八鲜、长江鮰鱼豆花鱼、红烧猪手冰姜旺烧鸭、炒米糖、米粉肉湖滩香骨等要品尝,名目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