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24/07/10
天数/1天
预约准备:
1、火车票从太原到南京(Z198)夕发朝至,节省了路途时间,但票源紧张,提前两周,下午14:30开始抢,最好抢到终点上海的,否则票源更紧张。其余车次根据出行时间不同,有的提前两周上午8:30放票,有的上午10:00放票。
2、南京大学通过微信公众号提前一周(含当天)上午9点预约(分上下午时间段和鼓楼、仙林、苏州、浦口四个校区)。东南大学提前2天(不含当天)上午9点预约,也分校区但不分时间段。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参观可提前5天预约(仙林和随园两个校区)
3、南京博物院提前7天(不含当天)预约18:00开始
4、中山陵免费,但需要提前7天(不含当天)预约,大致放号的时间是下午5点多。
交通:
1、24号(周三)19:58-7:12( z198)太原站到南京站
2、28号(周日)7:00-8:39(G7001)南京站到上海站
3、29号(周一)9:50-12:00(cz3548南航)上海飞广州(虹桥T2-白云T2)
4、31号(周三)10:54-18:52(G680)广州南到太原南
住宿:
继去年和小主母女二人的南京毕业之旅后,又到了出行的躁动期,原本姑娘想出国玩,可是假期补习课程的时间迟迟定不下来,一拖再拖就到了暑假开始,不想跟团但此时再做计划就仓促了,还是转战国内比较现实。思来想去后又征求了小主的意见,两人一拍即合,去南京吃梅花糕。哈哈,多么简单而又纯粹的想法。其实是说不清的一种感觉,心心念的就是还想去,或许是去年的旅行带着毕业时美好的收获无比惬意,或许是南京可逛可看的历史、人文和美景实在太多,又可能是我贪恋秦淮河畔的那一杯小酒,孩子惦记南京那些糯糯叽叽的好吃食,总之南京给你的那种小滋味在心头萦绕挥之不去,感觉步入这座城市就恍如穿越了时空。
进入7月开始着手安排出行计划,去年的博物院之行民国馆整修,珍宝馆没有开放留了遗憾,钟山景区由于时间紧张没有去,这回都安排起来。带着小主暑期学校安排对大学和专业方向的项目研究作业,必须把大学参观也排进行程里来。做规划的期间小主发现柯南30周年纪念原画展7.27日落户上海,和我们出行的时间正好重叠,原本就想去看开放的上海纽约大学,这下正好顺道还可以看展。 另外还想去广州小转一下,感受一下岭南的饮食文化。因为暑期补习课程的原因,出行时间还是比较紧张,如何在有限时间里合理规划行程,还是需要动一番脑筋的,所以最后定了卧铺从太原去南京(不会晚点还可以节省一晚时间),动车从南京到上海,飞机从上海到广州,最后为了能够避免飞机晚点的风险可以准时回家休息赶上第二天的补习课,广州回太原的我们没有做飞机,而是选择了看上去用时较长但准时的动车返程。
旅行计划:
2、景区:钟山景区(明孝陵、美龄宫、中山陵、音乐台、灵谷寺)、南京红山森林公园(看丑猴子杜杜)
4、展览:上海新世界城(柯南30年展)、和平饭店(24窗展)
5、吃喝及闲逛线路:南京(先锋书店、老门东、夫子庙)上海(南京路)广州(东山口、广州塔、上下九步行街、永庆坊,北京路步行街)
实际行程:
2、景区:钟山景区(明孝陵、中山陵、音乐台)、南京红山森林公园(看了考拉、杜杜、大小熊猫、各种猴子)
4、展览:上海新世界城(柯南30年展)、和平饭店(24窗展)
5、吃喝及闲逛线路:南京(先锋书店、老门东、夫子庙)上海(南京路)广州(东山口、广州塔、沙面岛、圣心大教堂、动漫星城、北京路步行街、上下九、永庆坊、)
意外来的总是那么猝不及防,24日晚18:00正准备出发去火车站,拿起手机打开12306准备看一眼火车检票口在哪里,结果页面上红色的“停运”俩字看的我有点发懵,再一翻手机短信,半个小时前12306发来短信,说由于天气原因您的Z198次列车停运了,请办理退票手续。一个硕大的感叹号落到了我的脑袋上,因为台风原因,列车不开啦。对于我这种有点强迫症的人,这个消息实在不美好。所有的预约都是提前抢的,现在要是去不了南京全都要作废了。老公建议第二天飞机走,我一想不行,一来明天的天气能不能飞是未知,另一方面如果明天飞去也都下午了,南京大学预约的是上午时段,赶紧打开去哪儿,查现在的机票。实在是天助我也,20:20还有一班飞机去南京,提起行李,坐上老公的车,一边往机场赶一边赶紧订机票。18:50我们已经到了机场打出了登机牌。19:06分,稳稳的坐到了登机口。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是原金陵大学的原址,保留了很多有历史感的建筑,校门里面路两旁的树也有一定历史。
南京大学其学脉可追溯自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调整出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截至2020年11月30日,学校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
钟亭后方亮着灯的中式小楼是小礼堂,始建于1932年,曾是金陵大学教职工专用的礼拜堂,现为南大会客厅,也是全国文保单位。
小礼堂不远处,是一连串雕梁画栋的中式风格的古朴建筑,沿着中轴线由南到北一字排开。中轴线的最南端是南大的老图书馆,也是现在的校史博物馆
钟亭后方亮着灯的中式小楼是小礼堂,始建于1932年,曾是金陵大学教职工专用的礼拜堂,现为南大会客厅,也是全国文保单位。
从校史馆沿着中轴线前行,就来到了大礼堂。大礼堂始建于1917年,中式风格,质朴厚重,可容纳300余人,法国总统密特朗、美国总统布什都曾在此做过演讲。
沿北大楼与大礼堂之间的主路西行,路上会经过烈士纪念碑,这是为纪念南大122年历史中牺牲的20多位烈士而立。
旗杆后方不远处,有一座精致清幽的西式小别墅,正是赛珍珠故居(如今已建为赛珍珠纪念馆)。赛珍珠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她曾在金陵大学执教十余年,其间就居住于此并完成了《大地》等一系列作品。
钟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自古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因山顶常有紫云萦绕,又得名紫金山,有"金陵毓秀"的美誉,是南京名胜古迹荟萃之地,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钟山南麓。
钟山三峰相连形如巨龙,山、水、城浑然一体,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古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早在三国与汉朝就极负盛名。
钟山历经千年而郁郁葱葱,纳十朝君王和英雄豪杰而松青柏翠,融多元文化和数种天工而卓然于众山之中,囊"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国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佛教文化系列于一山之中,是为"中华城中人文第一山"。
钟山周围名胜古迹甚多,山南有紫霞洞,一人泉;山前正中有中山陵;西有梅花山,明孝陵,廖仲恺何香凝墓;东有灵谷公园,邓演达墓;山北有明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陵墓。在六朝时代,山上的庙宇很多,现仅存灵谷寺一处。
游览路线:地铁苜蓿园站(2号线)1号口出站--陵园路(最美梧桐大道)--明孝陵3号门(入)--明孝陵5号门(出)--美玲宫--(观光车)中山陵--音乐台--(观光车)灵谷寺
钟山风景区大门口,是景区验票处,需要购票进入。可以美团上买联票,比单独购票实惠,包含明孝陵+美龄宫+音乐台+灵谷景区,价格:成人票100,半价50,提前一天买能便宜6元。不建议购买观光车通票,不实惠,因为实际只需要购买2次共20元车票。
在进明孝陵之前,能路过著名的梧桐大道(也就是陵园路),可以先去陵园路看一下、拍拍照,然后再进明孝陵。
进入明孝陵后跟着指示走,去石像路,前往明孝陵陵宫。如折返顺着石像路一直走就是明孝陵5号门,因为从这里出去,经过神圣功德牌楼后,根据指示就能到达美龄宫,距离很近,不用坐观光车。
美龄宫结束后,就在美龄宫入口旁边就是坐观光车的地方,坐观光车去中山陵。
1961年3月,明孝陵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明孝陵作为中国 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此后北京的十三陵、河北省的清东陵、西陵、沈阳市的清福陵、昭陵都是依照南京明孝陵的建设规制而建造的,因此明孝陵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帝陵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中国 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从设计上,明孝陵采用了“前朝后寝、前方后圆”的陵宫布局设计和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建筑形式。
神道是明孝陵最负盛名的景观之一,整体布局呈现出了“北斗七星”的形状,蜿蜒曲折,不拘一格,这样的设计在中国帝王陵寝中,独此一处。神道的道路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xiè zhì)、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两跪两立迎侍。狮子代表皇权象征,骆驼代表疆域辽阔,象则代表着江山稳固。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
沿神道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过棂星门折向东北,便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这条正对独龙阜的南北轴线上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陵寝建筑都是按中轴线配制,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神道石刻,四方城向西北行约100米过御河便进入神道。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点在于建筑与地形地势的完美结合。其不同于历代帝陵神道成直线形,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势建造为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节点处安放石像生来控制空间,形成一派肃穆气氛。石像生下铺垫有完整的六朝砖,使其600年来没有下沉。神道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一路上用人力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这段神道现俗称为石像路,全长615米。
石兽的尽头,神道折向正北,至棂星门,长250米。这段神道置石望柱和石人,2根望柱呈六棱柱形,高6.6米,其上雕刻云龙纹。通常望柱均置于神道的最前面,而明孝陵的望柱则置于神道中间,这也是朱元璋的独特之处。石望柱之后是东西相对而立的翁仲,有武将、文臣各2对,共8尊,高各为3.18米,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神道向北18米的尽头为棂星门,存石柱础6个,已重新修复。从遗迹看,棂星门应是三开间的建筑。过棂星门折向东北275米,即到御河桥,也称金水桥。
御河桥为石砌桥,原为5孔,现存3孔,桥基和河两边驳岸的石构件均是明代原物。通过御河桥向北,顺缓坡而上,便是陵寝的主体建筑。
国民政府主席官邸始建于1931年,原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休息室。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蒋与宋常在此下榻礼拜、休息,故被称为“美龄宫”,蒋校长曾多次在此接待外国贵宾。1984年3月,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室内陈设如旧布置,对外开放。
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外形为明清官式做法,顶覆绿色琉璃瓦,房檐的琉璃瓦上雕着1000多只凤凰,在中国独一无二。建筑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正门在北侧,主楼的外面有花园,门口有警卫室,门外辟有环形的汽车道,车辆可以直接驶到主楼大门前,楼底层为接待室、秘书办公室等。
二层主要作会客室与休息室之用,设有大厅、客厅、大饭厅、配膳房、书房、秘书室等。二楼大厅,是举行国宴的地方,采用长桌、西式礼节,桌面摆放欧式餐具。通过大厅,可以至“凸”字形平台,用花瓷砖铺地,也称“观凤台”,平台四周围以汉白玉雕凤栏杆,平台雕凤栏杆共有34根,每根立柱上各雕凤凰一只,象征别墅的女主人。二楼的橱窗里,有两件仿制的宋美龄旗袍,红色和黑色,一件华贵,一件庄重。
三层为居住部分,内有女客厅、四间大卧室及小餐厅、厨房等。室内陈设考究,地上铺有紫红色地毯,墙上挂着名人字画。隔壁的洗浴间很宽大,如今看似普通的白瓷面盆和浴缸全部从英国进口,在当年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东首房间是主卧,室内陈设为清一色的中式红木雕花家具,宽大的梳妆台,衣橱,床,委实考究奢靡。蒋宋夫妇二人的卧房就位于三楼,由于蒋、宋生活习惯的不同,卧室分为主卧与次卧,主卧在内,次卧在外。二层北侧有个约1米高的跃层,为蒋氏夫妇专用餐厅,厅内主要是一张两人坐的小桌,双方面对落座。
480米的墓道两边种的是雪松,这是南京的市树。四季常青的雪松也是代表了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孙中山在任时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为了纪念他将先生逝世的日子,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陵们是中山陵真正的大门,“天下为公”是中山先生的思想,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中山先生是1925年在北京逝世,遗体放了四年,1929年才沿津浦铁路从北平运到浦口火车站,就是朱自清《背影》里和老父亲分别时的车站后,再由浦口码头渡江到中山码头,最终运送至此,进行奉安大典。中山先生的墓碑高8.1宽4米,碑后无字也是因为先生的生平功过无法用一篇墓志铭概括,只好空着有后人评说。
392个台阶代表当时3亿9千2百万人口,还代表三民主义,九州华夏两个组织的合作。台阶从下往上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往下望只见平台不见台阶。有一种说法叫:上是平步青云,下是一片坦途。这片地也是诸葛亮和毛爷爷口中的虎踞龙盘之地,不愧是风水宝地。
大鼎是奉安大典南京政府捐给中山陵的,上面的一个流弹炸的坑也见证了曾今日军的侵华战争。
祭堂,有汉白玉坐像,后面有一道门,就是墓门,墓室不对外开放
设计师吕彦直,35岁建好中山陵后也是肝癌症去世。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创办。1921年,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建立国立东南大学,下设工科,其后工科又经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工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国立南京大学工学院等历史时期;1952年,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学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截至2020年4月,东南大学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其他同根同源的高校分别是: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
校外访客从东门进入
健雄院,它得名于杰出校友吴健雄,如今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当下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也是东南的王牌专业。
大礼堂两侧的中央大道种满了法国梧桐,蔚然成荫,与路两侧的老建筑相映生辉,很有金陵的感觉。《建国大业》《人民的名义》《致青春》《七月与安生》都在这里取过景。
至操场北侧,可以见到一座颇有工业风格的老建筑,上书“工艺实习场”,这里是学校现存最早的大型民国建筑,建于1918年,曾内设金工场、木工场、锻工厂、铸工厂,现在是校史馆。
“中大院”,和中山大学也是毫无关系的,它是东南大学王牌中的王牌:建筑学院。
校史馆还保留了一百年前的楼梯、楼板
校史馆是学校最老的建筑,学校最早的活物大概要数它附近的六朝松了。这株松树历经1500年,如今几乎只剩树皮,但是依然坚强存活。
千年不老松的南侧是体育馆,它是中国最早的大学体育馆之一,看着古色古香,至今仍可正常使用。这座百年体育馆也有许多自己的故事,1924年,泰戈尔曾在徐志摩的陪同下来此演讲,一时轰动,万人空巷。
老馆门前有一座明朝遗留的石螭首像,是明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遗物。
参观完毕,可以从中央大道尽头的正门(南门)离开
美国纽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两所著名高等学府的强强联合办学,也是世界一流大学携手中国985工程重点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创建的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大学,与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NYU AD)、纽约校园(NYU NYC)共同组成纽约大学全球系统中的三个具有学位授予权的门户校园。
上海纽约大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55号,占地面积11661平方米,教学大楼共有17层,使用面积达55000平方米。大楼内有六层教学楼层,拥有51个授课教室,此外还设有独立自习室。
上海纽约大学由上海市教委、浦东新区、美国纽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建设,位于陆家嘴竹园商贸区的"黄金位置",西南邻世纪大道,东北邻松林路,东南侧为上海期货大厦和长甲大厦,西北侧是在建的嘉瑞中心大厦。该校将借鉴纽约大学与曼哈顿金融区"融为一体"的经验,紧密依托陆家嘴金融城,建设成一所一流的国际性城市大学。
校园内设有生物、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及多媒体等13个教学实验室。占据整个四楼的图书馆馆藏丰富,师生可以在这里通过网络登录纽约大学的全球图书馆数据库。
海纽约大学的师资由三部分组成:来自纽约大学的联合聘用教师占40%;以高于纽约大学平均水平的标准、面向全球招聘的专任教师占40%;来自国内外其他一流高校的兼职、客座教授占20%。
一部繁花让经久不衰的和平饭店再次火了一把。前身为和平饭店南楼,全球最大的钟表集团斯沃琪集团将1908年建造的和平饭店南楼进行了整体修缮,成为了现在的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成为“魔都”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地标。这个老建筑在重新修缮之后也完整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酒店外形是优雅的新古典主义及文艺复兴风格的结合体。随着旋转门的缓缓转动,进入到酒店大堂的似乎乘坐时光机来到了那个充满故事的大上海,厚重的楼梯倾诉着岁月的流逝,但新潮的艺术品又告诉你这个城市也正在迎向美好的未来。
只有7间客房的饭店。这个充满设计感的艺术空间自由许多妙处等待宾客的挖掘。再来到客房区域,经过走廊就会发现似曾相识的老上海,这些都是模仿老上海石库门建筑的弄堂。来到四层的客厅式接待室,就会为这座设计式酒店所折服,弧线形的设计已经在彰显着它的与众不同。看这些套房的名字,和平里、栢福里、荣胜里……都是命名于旧上海的弄堂,入住于此,总是能感到历史和现代的完美融合
将零售环境与专供艺术家生活、工作的酒店结合起来,是一个现代艺术、文化与接待中心综合体。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开放海禁,设粤(在广州)、闽(在厦门)、江(在云台山,今连云港附近)、浙(在宁波)四个海关。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关闭厦门、云台山、宁波三个海关,仅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粤海关遂居重要地位。皇帝派遣“监督”管理粤海关事务,以满族亲贵充任,具有与总督、巡抚平行而班次略后的官阶。鸦片战争前,粤海关并不直接管理来粤贸易的外国商人,而是通过特许商行——十三行进行管理。鸦片战争后,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的制度被废除,粤海关开始直接插手外贸管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国攫取了中国海关管理权。1859年(咸丰九年)10月,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攫夺粤海关行政权,从此粤海关一直为帝国主义所把持,直到广州解放。
2006年05月25日,粤海关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