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3
- 收藏2
- 评论0
- 赞0
+1
出发日期/2017/02/03
天数/10天
人物/家庭
玩法/摄影 冬季
只泡了小一天,的确不够,东西太多太多,背后的故事也太多太多,很想把每个讲解都看完,有些东西摆在那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的存在具有怎样的价值,他的发展的前世今生,给当时人以及现在的我们具有怎样的意义。
以前看到一句话,说大英博物馆在帮人类守护文明,此言不虚,古代四大文明在这里有充分而珍贵的馆藏,古埃及文明,古中华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古波斯,还有南美,印度和欧洲文明。能够一下子把各种璀璨文明的精华都囊括其中,从大器到小物件,不拘一格纳入其中,保护研究,分类布展,沟通传播,也真的是浩大的工程。
东西不管是怎么来的,它现在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其实说这话心里还是觉得挺惭愧的,看到中国馆的难得一见的佛像造像雕像和精美的瓷器,如果它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多好呀。在看其他文明的展览时,觉得文字介绍的已经很详细了,但是看到中国的瓷器,虽然懂的不多,看到文字的介绍还是觉得浮在表面,不够深入。其他国家的人来看本国的展品,应该也会有此体会吧。
之前看到的评论很多,推荐指数最高的就是埃及和中国馆,自己报的期待指数也特别大,所以进馆直接往这两个展馆冲,刚开始还有些不得章法。整个大英博物馆的布局不是完全按照某种文明来介绍,所以同样是埃及文明,在一楼的Room4也会有,在三楼的room63.66也会有。语音导览则是按照两种思路,一种是博物馆top10展品,另外一种则是按照各个文明进行划分,每个文明下的star 展品有文字,语音,图片和展室介绍。所以,如果不是对目的性非常强的看哪种文明,可以先按楼层地理位置看起来,不然从一楼折腾到三楼再跑个折返,半个小时就过去了,在这里,半个小时的参观时间也是很宝贵的。
一楼借语音导览的右手边就是room4,埃及文明。可能是埃及馆人太多的关系,我对埃及文明的参观一直没提起来兴趣。反倒是沿着room4走到了room7,当年生活在现在伊拉克地区亚述人的历史让我看的津津有味。生活在底格里斯河流域的亚述人曾经也是当年的军事强国,这里也有着灿烂的文明,毗邻埃及。大门上镀金的图案和一面墙的壁画都在讲国王猎狮子的场景,国王长胡须头戴高帽,清晰辨识,这里只有国王才有权利猎狮子。
还有一幅很完整的大型壁画讲述了亚述国王如何大获全胜攻占一座城池,英国方面的这帮探险家还真是可以,如此巨幅的壁画硬是从人家的墙上踢下来完整的运回英国,再贴到这里。还有人家墓的大门,5米高有了吧,两扇全部搬回来。
还有他们的神兽,the wing bull,作为他们宫殿和墓地的镇守神兽。有些翅膀的飞牛,正面的牛蹄有两个,侧面有4个,这样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是完整的造型,神兽还是人面,有着跟国王很像的胡子。这个造型以前在图片上看到过,可真正的看到,还是很震撼,这个造型是在不断的改良中,最后看到的一组,其中一个已经由牛蹄,改为狮子爪了。
亚述历史也是延续了几千年,几经沉浮,横扫埃及叙利亚这些古文明。历史上的战略家真的是雄才大略,我觉得我现在也就才能看到尺寸之地,他们为了征战三五年都算短的,也能下这样的决心去建立他们的千秋功业。
这部分人也少,我看的是津津有味。
大英博物馆下午茶,在三楼
狮子与独角兽
伦敦街景
每次看奇葩说都会被点燃,这几天突然使命感这个词围绕着我,也对此刻迷茫,甚至有些焦躁的我有了些新的提示。
人如此,物亦然。一直觉得自己欠苏格兰博物馆一些文字,开头了三次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不知该如何切入,当然也是懈怠了自己。
年初的英国行,是奔着大英博物馆去的,久负盛名,加藏宝无数,尤其是我大中华的瓷器,虽然中国馆还在修葺,95号私人馆藏,已经叹为观止。等到了苏格兰,苏格兰博物馆的邂逅,纯属偶然,却让我们泡了整整一个下午,看得津津有味。
两个博物馆的使命各不相同,大英博物馆顶着守护人类文明的光环,小心谨慎,正襟危坐,而苏格兰博物馆更像是村里的祠堂,里面虽没有特别值钱的物件儿,却也是一方人祖祖辈辈守护的地方,使命也简单,要做的就是把我这一方水土的历史文化科学发展,以及任何我想告诉你的东西,明明白白的告诉你,生动有趣,按照我自己的方式,按照你喜欢的方式,按照我们可以交流的方式。也许你喜欢,也许你觉得无聊,但是一旦气场相投,那就会爱的欲罢不能了。
之所以做了以上的比较,实在是摩羯座既想遵从内心第一感的好感,也着实不想让自己不客观的瞎bibi,所以使命感这词真好,一言以蔽之,我慢慢抒发吧。
苏格兰博物馆是在老建筑上焕发的新活力。"黑色阴森"的城堡外墙上开了几个大大平行的几近落地的玻璃窗,从爱丁堡寒冷瑟瑟的冷空气中,突然几道黄色暖光透出来,心理已经爬进了几丝暖流。
进口是现代建筑中多用的,极有延展性的设计,漏斗形的两道外墙,在加上前后两道落地玻璃门,感觉把人流一下子吸了进来。
起初这博物馆介绍的东西与其他博物馆并无二样,历史开头,小时侯看过玛丽女王的故事,也研究过玛丽女王的奶奶的外婆就是白王后,她也比伊丽莎白一世做英国女王更加合法这些"野史",所以她的家族我颇有兴趣多看看。这里只是有兴趣。
真正震撼的参观工业革命,以及现代技术发展的展馆。这也是做这个博物馆的人最让人觉得思路开阔,互动性强的一面。对于蒸汽技术真正的贡献,以前只知道它很牛,通过书本文字,还有几张黑白的18世纪的老照片,在这里终于量化的知道了它有多牛,跨越大西洋要多久,before vs.after 所需时间一对比,一下子就表现出来了。以前从苏格兰出发跨越马六甲海峡到亚洲地的时间是7周,一串红灯一直亮到第七个,但是有了蒸汽发动,只要4周就可以到达。这样的表现方式,连幼儿园的孩子都能理解,设计的人该是有多用心。
为了能说得清这件事情,展览的设计师还真是说不明白不善罢甘休,展厅里放了诺大的火车头,有两层高,下面可以进去瞧瞧。上面是技术的精华,围着上层,也做了铁皮台一圈,可以绕着参观,重要的部分,再做一个凹进去的设计,可以离火车头近一点,再近一点。
也许是从小生活在五千年文明的国度,对博物馆参观的兴趣,就像看电视剧大宅门,解放以前的戏觉得精彩纷呈,看的是津津有味,现代的戏也许是太熟悉,总也提不起太多的精神,尤其是现代科技文化撒撒撒,总有点觉得现代人为了给自己时代贴金而生搬硬凑上去,与古代文明无法相提并论,在这里,我倒是被燃了一把。也许是自己的职业习惯,觉得消费才是经济发展的硬道理,在这里突然感觉消费是经济发展的边际效益,科技发展是经济的基石。苏格兰的高铁技术,医疗技术,还有皇家银行,不但把自己的地盘发展的欣欣向荣,还输出赚了一票外卖。还有很多七七八八小物件的展览,有某个rock star的演出纪念,女王某次临幸的合影照片,这感觉有点像家里的老妈收集我的高考成绩单录取通知书,自家的事儿得自己上点儿心。
一路向上,走到的博物馆的roof上,又是一片开阔的新天地,虽然不是制高点,但是位于城中心,城中的所有老建筑就像积木一样围绕四周,一览无余。四围的墙上按参观者的视角制作了介绍文字,roof中央放了大大的望远镜,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看反了。中间有几个堆砌起来的像井一样的凸起,好吧,不管哪国人都要爬上去会当凌绝顶一番,我也不例外,冷呵呵的爬上去,相机已经拿不稳了,就是墨迹的不想走。最让我觉得有趣的是一个像白色大相框的一睹墙,把这个灰蒙蒙的城,直接框在了一幅画中,灰云流动,是哈利波特里的照片,赶紧把哥摆在那里咔嚓了一张。
周围的人来去好几拨了,我还在这地儿墨迹,谁让我看上了这地儿,一直拍拍拍,自拍,拍哥,拍景儿,于是熬过了人家闭馆的时间,只能从外面的楼梯爬回去,保安大叔的下班时间被我们耽误了,谁让我们来的不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