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3
- 收藏0
- 评论0
- 赞1
+1
出发日期/2017/11/30
天数/6天
人均费用/6000元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摄影 人文 冬季
这次的旅行因为柬埔寨首相洪森的到访和吴哥马拉松的关系,我们的行程做了一些调整。核心景区大、小吴哥都安排在了第四和第五天。其中崩密列遗迹和洞里萨湖是自费自选景点,我觉得既然大老远跑来,能看的都看看,两个景点门票85美元。
刚下车,在路边的草地上,就看见几头小牛在吃草(柬埔寨的牛都是这般的皮包骨头,足见这里物资匮乏。但据说,这精瘦的牛肉倒是绝对美味的)。我很高兴能够如此近距离观赏这传说中的瘦牛,于是只顾着认真拍照了。当我走出草地时,穿着长裙的我,觉得腿上奇痒,仔细一看,吓了一跳,袜子和裙子上密密麻麻沾满了一根根小小的刺,于是这一天就在拔刺和观景中穿插进行开始了。
景区门口有两座五个蛇头的那迦Naga雕像,据导游说,这两座那迦雕像是现存最完整的。
那迦就是蛇神,原型是眼镜蛇。吴哥大多数景区的门口都有它的雕像,有5个头、7个头、9个头的,但是现在保存完整的已经不多了。
这里正式进入崩密列景区。
崩密列建于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即Suryavarman II时期。这座印度庙宇是用来供奉湿婆神的,是吴哥建筑群第一座完全用沙石建筑的庙。这是一座破败、隐秘,未经修缮的寺庙,这座神庙从来没有完工,原本应该有浮雕的寺墙上都空空如也。正由于它的原始风貌,有人说这里是吴哥遗迹群中最值得去同时也是最难前往的遗迹。
光影下的废墟,神秘而庄严。
看着这些散落的大石块和现存的建筑,可以想见,当年这里的恢宏。
精美的雕刻,布满了青苔。
石刻无声地诉说着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砂岩的结构,被风化的厉害。
树根与建筑盘错相依。
游人在栈道中穿行,停驻,观赏,拍照。
景区有不少这样的大罐子,引起了大伙的兴趣。其实它就是个橡胶做的垃圾桶。
瞻仰古庙,沐浴阳光。
其实我今天穿着这样的长裙,真的不适合在景区穿梭。不过,既然来了,凹个造型,那是必须的。
塔普伦寺是加亚华尔曼七世统治真腊期间(1181年--1201年)为纪念他的母亲,而下令着手兴建的。当年它是一所拥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庙宇和修院双重功用的神殿。
引桥之后,绕过主殿,便可看见塔普伦寺真貌。
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人发现塔普伦寺之后,即因整座寺庙已被树根茎干纠缠盘结在一起而放弃整修,保持了原始模样,由此形成了塔普伦寺林寺一体的独特景象与标记。
满是浮雕的墙上,最显眼的是那一个个仙女形象。
岁月悠悠,虽然已过千年,她们依然是那么的楚楚动人。
结实雄大的榙普伦寺,被当地人称为蛇树的卡波克(Kapok)树所盘踞。这里几乎所有的建筑都被大树所覆盖和包围,甚至树木的枝干都钻进了砖缝之中,在塔上和长廊上都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树枝,如果强行将树木砍掉的话寺院也会倒塌,生长在建筑中的这些树木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支架,牢牢地与砖石固定在一起。
它们粗壮发亮的根茎,绕过梁柱、探入石缝、盘绕在屋檐上、裹住窗门。
葱茂的树叶就像祈神的臂膀,成功地伸向天际,与神庙交错相缠,蔚为奇观。
他们由一颗不起眼的小种子开始,历经数百年的努力,深稳紧密地缚住神庙,让枝干有力地向天攀升。
遒劲的树根,犹如利爪般,深深盘桓在庙墙之中。
其实这是共生的两颗大树。里面的白杨树支撑起了外面的榕树,外面的榕树利用里面的白杨树生长,然后把白杨树整个吃掉,这是个复杂的共生关系。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几年前Angelina Jolie 就在这里拍了电影《古墓丽影》,此地即为著名的“树包屋”。
从寺庙东门走进来,会经过一道长长的回廊,长廊顶端有成列仙女阿仆萨罗的浮雕,姿态各异,活灵活现,透露出飘逸浪漫的气息,有“舞者长廊”的美誉。
坐在长廊石阶上,观赏这植物与寺庙共生的奇观,想象这场古寺与老树的千年虐恋······
斗象台原是国王的阅礼台。古代的吴哥国王,站在斗象台上作检阅,举行各种公共仪式,马队、车队、象队,鱼贯在广场上走过。
因为时间关系,大家急着赶往下一个景点。当大巴路过斗象台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愿意下车观赏。我也就是在车上拍下了这张斗象台对面的照片。
斗象台对面有十二座塔楼,有说是十二生肖像。据蒋勋《吴哥之美》介绍,他从周达观《争讼》篇中找到答案,这塔楼便是吴哥王朝法庭所使用的牢狱。印度教相信人是不能审判人的,只有天和神能审判人,于是,将原告和被告关于塔中,由老天来决断谁胜谁负,谁先坚持不住,就是谁的错。
离斗象台不远,就到了大吴哥的巴戎寺。巴戎寺 (Bayon) 建筑形式之复杂与象征意义之强烈,在吴哥经历印度教的多神信仰和佛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神秘与迷人的宗教圣地之一。身为国庙的巴戎寺 (Bayon) 经历多次建筑改变,造成今天所见丛林塔的形式。位居中心的四面佛塔群,原有 49 座,加上 5 座亦是四面佛塔式城门,代表当时鼎盛吴哥王朝所统辖的 54 个省份。巴戎寺 (Bayon) 位于吴哥城 (Angkor Thom) 的心脏地带,距离四座城门皆为 1500 公尺。
5 座四面佛塔式城门。
穿行在众多佛塔间,身处任何一个角落,都浮雕会发现有带笑的眼睛注视着游客的一举一动。
可以看出当时人们是先将大石堆砌,然后再进行雕刻的。有人曾把它比作“人用手塑造和雕刻出的一座山峰”。
佛像下层层回廊,呈现出“框即为画,画即为框”的景象,透射出层层神秘感。
此处是拍摄“鼻碰鼻”的绝佳角度,游人排队,竞相拍照。
我没有那么立体的五官,不去“鼻碰鼻”凑热闹,来到此处,做个安静的画中人。
把我的微笑留在美丽的吴哥。
巴肯山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在山顶可以俯瞰吴哥窟全景、吴哥古都和周围的景点,是看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地点。巴肯山日落,是世界十大落日之一。我们傍晚时分登山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欣赏落日的。
如此,只能在山下仰望高高在上的巴肯寺。
金灿灿的落日光芒照射在寺庙上,古老的巴肯寺顿时染成了金色。试想在山顶观落日,一定美不胜收吧。
我们就只能找了块山下的平台,隔着重重树荫,朝着西方拍拍落日。
当大部分游客都纷纷下山,我们有团友爬上山顶,拍下了这张落日余晖。
这里有个插曲不得不说:我们在山下惋惜的时候,同伴发来信息,让我们绕去后山,在那里看见几个穿着制服的人,为首的像是个美国人,同伴说这个为首的让我们给他600元人民币,就可以把我们带上山。原来是走后门啊,这里也是够腐败的,想来他们是经常做这事的。我们想着和他讨价还价来着,可是他们愣是不答应,说是山上的伙伴还要一起分钱的,他们要承担风险,没有600元,就不能带我们上去。正在讨价还价间,眼看着天色渐暗,当我们答应给足钱的时候,为首的告诉我们,已经来不及了。登上山也看不到落日了。算了,留点遗憾,以后有机会再来吧。
晚上自由活动,在大众点评上搜到当地最热门的餐厅之一,就是这家chanrey tree餐厅,贝克汉姆推荐的高棉菜。
餐厅环境非常雅致
这盘烤鸡一上来就被哄抢,我忙着拍照,没吃到。
餐厅的菜式摆盘都很精美,典型的东南亚口味。
类似菠萝炒饭,味道不错。
甜品
干杯!
我们九个人,连小费和酒水,人均160元人民币。还蛮划算的。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建造。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吴哥窟的护城河。
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
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
这里好似欧式的皇家花园。
雄伟的狮神雕像。
偶然发现寺庙的廊柱上,游人雕刻的文字。不知道这个人是1901出生的?还是他1901年到吴哥游玩而留下的?看上去,刻字确实有些年代了。
吴哥寺由东南西北四廊(每廊又分两翼),西参道、正门、三重回廊及以主殿中央尖塔为中心的五座尖塔所构成。
从吴哥寺的东面的藏经房,进入到由石块筑成的65米高的主塔,由于塔尖是吴哥王朝最为神圣的地方,它代表着“天堂”。因此通往塔尖的台阶格外陡,以往妄图闯入者都在这里落马。
台阶之所以修得这么陡峭,还因为利用建筑的设计让身体产生敬畏感,使所有的信众知道,想到达信仰的高度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登塔限制人数,塔上控制在100人以内,每人参观时间不超过15分钟。所以一般都要排队等候。登塔是需要穿过膝的衣物并且不能露肩的,服饰不合格,是会被工作人员劝离的。
排队等候的时间里,插空拍个照。
长裤、不露肩,标准服饰。
大约排队等候了大半个小时,终于轮到我们登塔了。木梯的确很陡,大概80度,要小心得手脚并用才能登上去。
终于登上吴哥的“天堂”。
阳光普照的“天堂之塔”。
仰望神秘的须弥山金刚坛。
十五分钟大约绕塔顶一周。
寺庙每一层之间,每个塔之间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
回廊到处可见精美的浮雕。
Apsara女神浮雕形态各异,有的手抚肚脐(因为肚脐是生命起源的地方),有的手举莲花(莲花的花苞代表生命的复苏),有的抚弄头饰,仔细看,她们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据说确实没有一个Apsara是完全一样的。她们的头饰、花冠、发髻都保留了宫廷里唱歌跳舞女孩子的打扮,身材细腰丰臀、姿态娉婷婀娜。她们都面带微笑,表情温和。蒋勋老师的《吴哥之美》中说到,这里仅有一尊是露出牙齿的,但是我们都没有找到。
队友偶然拍摄的这张照片,选角奇特,Apsara女神浮雕和窗棂共存,好似两幅拼接的图画。
幽深的长廊,如同时光隧道,诱惑着你不断跨过一个个门框,纵深地走进去,走进去······
塔顶异常安静,人们连说话都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天神一般。
塔内绕了一圈,再绕去塔外一看。
欧洲花园似的外围,蓝天、白云、绿地、庙墙,比起墙内的庄严,那又是另一番景象。
十五分钟很快过去,我们被工作人员催促着重回”人间“。
”人间“要热闹许多。队友拍到的表演的艺人。
洞里萨湖——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我们这次行程的又一个自费景点。
特意自费来这里,就是为了游览水上高棉人家。湖面上有很多相连或者不相连的船只。导游龙哥介绍说,这里居住的大部分是越南难民,他们没有国籍,只能终身在水上漂流,这里就是一个漂浮的难民营,一只船就是他们的世界。
湖面散发着浓重的鱼腥味,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幸好,这里有医院、商铺、寺庙······很多都是其他国家援建的。
国外援建的水上学校,孩子们每天坐船到这里上学。
国外援建的水上基站,这里是游客休闲区,有wifi信号的。
基站的游客休闲区有个鳄鱼池,养了数十条或大或小的鳄鱼。这两条对峙的鳄鱼,好似马上就要开始一场激战。
湖上成片的红树林。
我们本想在湖上观落日,弥补下昨天巴肯山的遗憾,结果,云层太厚,我们依然只能看看落日余晖。
落日下的洞里萨湖看起来那么美好,难民的居住条件却如此不堪,这里简直就是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存在。
我们乘船游览时,有两三个小孩殷勤要给我们“马杀鸡”,其实就是想要小费。看着他们也怪可怜的,我们多少会给一些。
队友拍到的这个孩子,约莫十岁左右,她独自划着橡胶小盆(这根本不能称之为船),向游客兜售她捕捞的一条蟒蛇。
说到孩子,这里插播几个我随手拍到的高棉的孩子:我看见一个小弟弟赤脚哭闹着,就给了他几颗糖果,姐姐看见了,赶紧跑过来,也想讨糖吃。
这个买释迦果的美女也就十来岁,每天骑着tutu车穿梭于各大景区做生意,中文说得相当不错。
一路看了那么多贫穷可怜的孩子,终于在洞里萨湖售票区看到了这个襁褓中的孩子,她穿着棉布衣服,兜着尿不湿,睡在摇篮里。她长大后,应该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为了生计烦恼太多吧。
景区外路边坐在沙地上赤裸的孩子,他和姐姐分食游客给的椰子。大概平时,这姐弟两就是靠着游客的施舍过活。当我给他们糖果和饼干的时候,他们好像已经漠然,不知道感谢了。
最后一天,我们仅有一个景点——大榕树文化村。介绍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风景优美的地方,其实,这里是当地的富人区。
村门口的寺庙。
村民的家都为上下两层。
村民导游将我们一行人带到她家二楼的客厅。给我们介绍当地的风俗。这里算是个母系社会,生儿子不值钱,送去当和尚,或者嫁给女方家里干农活;生女儿,就留在自己家中,成为家中的主力。
这里盛产手工艺品,尤其是银器。照片中的工匠,就在现场打造银器。不过这里手工艺品价格甚高,我们望而却步。
行程的最后,导游带我们来到一家饭店,体验这里的柬式下午茶。
四人一份,看似精美,味道却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