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9/11/03
天数/6天
人均费用/3000元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第一次
+1
+1
+1
技艺仿佛是刻在骨子里,指路村的村民几乎有一半都在从事着鸟笼编织的工作。探访这里的人家,或多或少的,家里都有编制鸟笼的工具,鸟笼编制也是指路村非常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
+1
+1
+1
+1
正如村里标牌上写的那样:建设新家园、创造新生活、培育新风尚。勤劳的指路村人用自己的双手将自己的家园打理得井井有条,鸟语花香,十分适宜居住。行走其中,都感觉自己也变得灵巧。
+1
+1
+1
+1
对于鸟笼的认识,只记得老大爷们喝茶遛鸟时手里总会提溜着一个。不想,就这不是很起眼的物件从三国时期就有了书面记载,有着两千年悠久的历史。在匠人们的不断追求之下,已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收藏品。
+1
+1
这座三层楼高的鸟笼博物馆里收藏了百余年间百余只鸟笼,除了川派鸟笼外,还有京派、粤派、苏派等众多派系的作品,“古城竹编鸟笼”是川派鸟笼的代表之作。百灵笼、笼中笼、平顶笼、斗四方……这些可都是鸟笼藏品中的珍品,花样繁复,令人眼花缭乱。
+1
+1
鸟笼珍品、鸟笼装饰、鸟笼家具,还有一些周边产品,在匠人们的巧思下,这里已不单是一个博物馆,更是生活情趣的展现场所,竹制品的清新淡雅和时光打磨出来的古色古香让这里饶有趣味。
+1
+1
深深地被这一非遗技艺吸引,来到匠人工坊里参观。在朴素的工作环境里,五金展示、晒料、拉制笼丝、组装笼腔,竹子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师傅们的手里慢慢地变成了鸟笼。若是有兴趣还可以亲自体验一番,沉浸非遗美学之中。
地址:成都市郫都区蜀汉中街
开馆时间:9点-17点,周二全天闭馆
门票:参观免费
游览建议:单纯拍照半小时就够,想要细细品味并体验制作的话建议规划一天的时间。
+1
+1
现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家里的藤椅是如何制作而成的,或许也没想到这也是一件非遗作品。在成都地区的怀远镇,是藤器生产的重镇,它有着“中国西部藤编之乡”的美誉。来到这里,揭秘藤器的魅力。
+1
+1
参观展区,是各种造型别致但又精巧耐用的藤编家具,因为材料天然健康并且环保,所以很受欢迎。随着怀远藤编的声名远播,藤编也成为了怀远镇的支撑产业之一。
+1
+1
在志辉藤艺博览园里,我参观到了藤器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从带刺的树上采摘到一根根藤条,经过打磨,定型、完善,在工人们的手里,它们变成了实用与美感兼具的家居用品。
+1
+1
工人们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停下手里的动作,手法娴熟、神情专注,手中的不只是一件家具,同时还是一件代表了怀远藤编的艺术品,藤独特的柔韧性和怀远人不断的创新令我肃然起劲。
+1
+1
+1
+1
道明镇被称为竹编之乡,历史悠久,道明竹编更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珍贵,而五位竹编非遗传承人都在竹艺村居住、生活,传统的道明竹编手艺也在这里代代传承。
+1
+1
+1
+1
+1
+1
竹艺村不是普通的行政村,因为竹艺家聚居于此才得此名。原本朴实无华的村落,在艺术家们的打理下,无处不在的清新的竹元素和浓厚的艺术气息交织,已成为成都周边非常有名的“网红村”。
+1
+1
+1
+1
+1
要问这次旅行我最中意哪里,那一定是竹艺村,因为这里不仅好看而且好玩,有许多的设施和花样值得去体验。
+1
+1
体验工坊、养生小院、乡村酒馆、特色民宿,随处可见的竹编元素,在非遗文化的光环下,显得更有特色。文化从人这里发展衍生,最终也造福于人,特色村落的打造,改善了这里的生活,既是文化弘扬,也是文化自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之中来。
+1
+1
+1
+1
+1
+1
美妙的田园风光,独特的川西风情,在郁郁葱葱的竹林之中品酒、做手工,闲散舒适的林盘韵味,十分地惬意。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欢快,非遗之美在一呼一吸之家,在身边的小物之中,潜移默化,慢慢爱上。
+1
+1
+1
+1
+1
这里的人们一直都是与竹为邻,竹文化与竹制品深深地影响着这里,并渗透进生活之中,道明人匠心传承,千百年来制作出上千多个花色品种,除了我们常见的竹筐、竹篓、竹扇等,还有竹灯、竹瓶、竹盘等这些我们在其他地方没见过的。
+1
+1
+1
+1
+1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竹制品已经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道明人依然不忘初心,坚守着这份传承并不断创新发展,竹编制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精美的工艺品、酒店用品、大型的户外公共艺术品,不断地把竹编之美展现给世人。
+1
+1
在道明竹编博物馆,除了参观了解道明竹编的历史,还能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会有一个竹编体验材料包,里面有一些简单的工具供大家动手。虽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厉害的,但还是费了我一点功夫的。
+1
+1
+1
去往丁知竹工坊里参观真正的竹编制作过程,切身处地地体会到竹编的不容易。道明竹编中有一样技法叫做瓷胎竹编,整个过程十几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一双手一把刀,所用竹丝的断面都要为矩形,要想做好,是需要匠人无比的热爱和全身心的投入。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
博物馆开放时间:9点-18点
门票:20元每人
购物:博物馆内有提供可售卖的工艺品,不过价格不是很便宜,在竹艺村逛的时候也可以多留心看看。
Copyright ©2021 Qunar.com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542京ICP备05021087号京ICP证060856号营业执照信息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2016-0110去哪儿网投诉、咨询热线电话95117举报、投诉邮箱: tousu@qunar.com全国旅游投诉热线: 12345
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电话:010-59606977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邮箱:tousu@qunar.com
导航区
ALT+1
预订区
ALT+2
产品区
ALT+3
内容区
ALT+4
强烈建议使用鼠标滚轮或键盘左右键
来浏览,效果更佳哦~
对于鸟笼的认识,只记得老大爷们喝茶遛鸟时手里总会提溜着一个。不想,就这不是很起眼的物件从三国时期就有了书面记载,有着两千年悠久的历史。在匠人们的不断追求之下,已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收藏品。
这座三层楼高的鸟笼博物馆里收藏了百余年间百余只鸟笼,除了川派鸟笼外,还有京派、粤派、苏派等众多派系的作品,“古城竹编鸟笼”是川派鸟笼的代表之作。百灵笼、笼中笼、平顶笼、斗四方……这些可都是鸟笼藏品中的珍品,花样繁复,令人眼花缭乱。
鸟笼珍品、鸟笼装饰、鸟笼家具,还有一些周边产品,在匠人们的巧思下,这里已不单是一个博物馆,更是生活情趣的展现场所,竹制品的清新淡雅和时光打磨出来的古色古香让这里饶有趣味。
深深地被这一非遗技艺吸引,来到匠人工坊里参观。在朴素的工作环境里,五金展示、晒料、拉制笼丝、组装笼腔,竹子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师傅们的手里慢慢地变成了鸟笼。若是有兴趣还可以亲自体验一番,沉浸非遗美学之中。
地址:成都市郫都区蜀汉中街
开馆时间:9点-17点,周二全天闭馆
门票:参观免费
游览建议:单纯拍照半小时就够,想要细细品味并体验制作的话建议规划一天的时间。
木雕是雕塑艺术中的一种,据传,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秦汉两代时已非常成熟。随着历史的发展,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木雕风格和代表作品,匠人们也会根据材料的质地和形状的不同,将木雕展现出不同的风采。
成都根源木雕的展馆有一万多平米面积,分为东方神木馆、千幅唐卡馆、阳友鹤纪念馆。管杯陈设的木雕展品也都是十分珍贵的材料,比如金丝楠木、沉香、红豆杉、花梨木、黄金樟这些,馆内清香幽远,身心舒畅。
每一件都是惟妙惟肖,价值不菲。大自然给予它们生命,工匠赋予它们灵魂,时光赐予它们文化,在众人的努力下,艺术不再是神坛上的遥不可及,走入寻常百姓中,将非遗美学发扬光大。
现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家里的藤椅是如何制作而成的,或许也没想到这也是一件非遗作品。在成都地区的怀远镇,是藤器生产的重镇,它有着“中国西部藤编之乡”的美誉。来到这里,揭秘藤器的魅力。
参观展区,是各种造型别致但又精巧耐用的藤编家具,因为材料天然健康并且环保,所以很受欢迎。随着怀远藤编的声名远播,藤编也成为了怀远镇的支撑产业之一。
在志辉藤艺博览园里,我参观到了藤器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从带刺的树上采摘到一根根藤条,经过打磨,定型、完善,在工人们的手里,它们变成了实用与美感兼具的家居用品。
工人们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停下手里的动作,手法娴熟、神情专注,手中的不只是一件家具,同时还是一件代表了怀远藤编的艺术品,藤独特的柔韧性和怀远人不断的创新令我肃然起劲。
道明镇被称为竹编之乡,历史悠久,道明竹编更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珍贵,而五位竹编非遗传承人都在竹艺村居住、生活,传统的道明竹编手艺也在这里代代传承。
竹艺村不是普通的行政村,因为竹艺家聚居于此才得此名。原本朴实无华的村落,在艺术家们的打理下,无处不在的清新的竹元素和浓厚的艺术气息交织,已成为成都周边非常有名的“网红村”。
要问这次旅行我最中意哪里,那一定是竹艺村,因为这里不仅好看而且好玩,有许多的设施和花样值得去体验。
体验工坊、养生小院、乡村酒馆、特色民宿,随处可见的竹编元素,在非遗文化的光环下,显得更有特色。文化从人这里发展衍生,最终也造福于人,特色村落的打造,改善了这里的生活,既是文化弘扬,也是文化自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之中来。
美妙的田园风光,独特的川西风情,在郁郁葱葱的竹林之中品酒、做手工,闲散舒适的林盘韵味,十分地惬意。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欢快,非遗之美在一呼一吸之家,在身边的小物之中,潜移默化,慢慢爱上。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道明镇重庆路
网红打卡点:竹里、三径书院、来去酒馆、竹艺博物馆、第五空间
食宿提醒:竹艺村现在挺火的,如果要住宿吃饭建议提前3-5天预定
生活提示:建议携带一些花露水和驱蚊工具。
这里的人们一直都是与竹为邻,竹文化与竹制品深深地影响着这里,并渗透进生活之中,道明人匠心传承,千百年来制作出上千多个花色品种,除了我们常见的竹筐、竹篓、竹扇等,还有竹灯、竹瓶、竹盘等这些我们在其他地方没见过的。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竹制品已经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道明人依然不忘初心,坚守着这份传承并不断创新发展,竹编制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精美的工艺品、酒店用品、大型的户外公共艺术品,不断地把竹编之美展现给世人。
在道明竹编博物馆,除了参观了解道明竹编的历史,还能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会有一个竹编体验材料包,里面有一些简单的工具供大家动手。虽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厉害的,但还是费了我一点功夫的。
去往丁知竹工坊里参观真正的竹编制作过程,切身处地地体会到竹编的不容易。道明竹编中有一样技法叫做瓷胎竹编,整个过程十几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一双手一把刀,所用竹丝的断面都要为矩形,要想做好,是需要匠人无比的热爱和全身心的投入。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
博物馆开放时间:9点-18点
门票:20元每人
购物:博物馆内有提供可售卖的工艺品,不过价格不是很便宜,在竹艺村逛的时候也可以多留心看看。
各点之间都是有公共交通可以到达的,但花费时间较长,还是自驾比较方便,可以在成都市租车前往。
随着城镇建设,这些地方的接待设施和条件都日趋完善,住宿、餐饮、美食、停车都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