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0
- 评论0
- 赞1
+1
出发日期/2023/11/02
天数/6天
人物/三五好友
看着别人准备去霞浦,早就听说霞浦的景色好,要不我也去看看?
这是趟双卧的七日行,在人家出发的前四天,我也联系了旅行社,被告知下铺不确定能有了,于是果断放弃了坐火车,我自己去那里找他们。
大部队的火车2号上午到达福州站,于是买了1号下午到福州的机票,提前一天去到那里,准备第二天跟大家汇合。
飞机预计晚上8点35降落福州长乐机场。为了赶上8点50从机场开往福州站的巴士,没敢托运行李。一路拉着箱子,经过了在虹桥机场的转机到了福州。飞机提前10分钟降落,也让我赶机场巴士的时间更充裕了。在8号出站口那里有巴士自动售票机,花了31元买了张到火车站的巴士票,顺利坐上了大巴。经过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在火车站北广场下车,经过了那条繁华的吃饭街,顺手买了份凉皮带到了位于火车站南出口的蔓哈顿酒店。
这个酒店离南出站口也就50米,还不知道明天大部队从哪个站口出来,先住下再说吧。
从机场一出来,空气热乎乎的,这里可以穿半袖,跟北方气温差着十几度。
早晨看群里,大部队的火车晚点50多分钟,而且是从北出站口出来。
先去吃早点。
沿着昨天晚上灯火通明的吃饭街找过去,一片安静,原来营业到凌晨四点,现在是休息时间。终于看见一个牛肉面馆开着呢,进去吃一碗吧。
18元一碗。肉很多,而且面条吃到最后都很劲道,感觉比在青海吃的牛肉面要好吃很多
吃完了回酒店收拾东西去北站口跟大部队汇合。
福州站的北站口和南站口距离很远,隔着一个铁路桥。一个附近的人告诉我从地下通道找过去。这时一个摩的司机坚持要给我带过去,他说你找不到,下面很容易走错。好吧,我也省点事吧。坐上他的车几分钟给我带到了福州站的正门,北出口在一个地下通道里。
等到了大部队,霞浦之行的地导也在这里等候,人员汇合好了坐上大巴去霞浦,大约2个半小时
霞浦县共有人口约54.86万,其中县城居住着19万多人。
霞浦是南方海参海带紫菜之乡,全国80%的大黄鱼是由这里供应的。
近些年政府出资修建了漂亮的景观大道,将各渔村串联起来,高铁也修到了霞浦,对霞浦的经济发展和旅游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看我这张全景拍的,歪七扭八,没点技术还真拍不出这水平
霞浦沿海,景色美丽,吸引了大批的摄影爱好者
光影栈道
这是一条沿着海边的栈道,约2.3公里长。一路欣赏着漂亮的海上景色,移步换景
沿山建的都是民居,现在开着民宿,据说租金老贵了,租客以拍日出的人为主
花竹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其经线是是东经120度,与我国东南沿海的唯一交点在霞浦,霞浦的日出是标准的北京时间日出。因此中国的标准海上日出在霞浦,霞浦的最美日出在花竹
央视曾几次在花竹直播日出东方
不愧是海参海带紫菜之乡,这片海域密密麻麻都养着海产品
红色的好像是养海参的
插着竹杆的是晾海带的,每年4—6月是海带收获的季节,竹杆上会挂满了海带
花竹民居
东壁村拍日落
东壁村是三沙镇一个依山傍海的小渔村,在这里的海滨大桥上拍日落是个好地方。在导游对时间的准确把握下,把我们及时送到了这里
远处的山峰,天空的黑云,归港的渔船,金色的夕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霞光染红了天际
这个榕树群由多棵巨大的榕树组成,其中最大的一棵为先民在南宋理学家朱熹指点下种植的风水树,至今约800多年。小棵是咸丰年间补种,至今也有100多年。这片榕树位于北纬27℃,为全球纬度最北的古榕群。古榕盘根错节、绞杀包容,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林地,已经分不出具体由几棵树组成的了。
古老的榕树
连成片的古榕树群
人为制造的烟气,营造云烟氤氲的环境
摆拍
牛母子
大鹅不仅死了是食物,活着也能为主人挣钱
没吃过的水果尝一尝,好像叫海参果,不酸不甜
太姥山
太姥山是5A级景区,最高峰917.3米。传说东海诸仙常聚于此,素有海上仙都之称。
太姥山旧称才山,相传尧时古闽越人始祖母在山中用白茶为百姓治病,后羽化成仙,民间奉为太母娘娘,改称太姥山。汉武帝时被册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改母为姥,定名太姥山。
太姥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峰丛石蛋地貌,有佛、道、儒、摩尼四教人文景观。
附在岩石上,根系外露的大树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猫头鹰
一线天
1683年,畲族先祖雷文寿迁居到这里,开枝散叶衍发成族。畲族源于游耕民族,起源于山里,土地采取种了二三年后再转到别的地方耕种方式的生存下来。雍正年间雷氏先祖雷志茂根据村部地形犹如半月,将这里称为半月里村。福建的畲族来源于广东,生活习惯与汉族区别很大。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婚俗、小说歌、青草药,没有文字。这个村有300多年的历史,现有住户205户781人。
每年的三月三畲族歌会是属于他们的盛大节日,唱歌的语言外部人一般听不懂。
龍溪宫是畲族村保存至今建筑最早、最完整的宫庙,建于1730年,是举行重大活动、祭祀神灵的场所,是八闽畲族中最早的戏台,宫内供奉妈祖,畲族是一个多神信仰的民族
举人府,清代武举人雷世儒所建。
半月里村雷氏一族好学之风代代相传,家族兴旺发达。清朝六十多年间,祖孙三代就有五人分别考中举人和秀才,被称为一门五秀才
院里先住着一位92岁老人,慈眉善目精神矍铄,还能做针线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