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6
- 收藏221
- 评论11
- 赞70
+1
出发日期/2015/02/01
天数/2天
玩法/滑雪
很多人都读过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并为之神往和迷醉,济南的冬天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2015年的第一次远行,我便飞往了济南。
每每去到一个地方,无论您是过客,还是归人,
总是喜欢把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有关这个城市的平实而真切的风景和故事贴出来,
于是这一次也不例外,济南印象,应该是它的泉水与四季。
曾经朋友在济南,传回来的旅途照片,向我介绍了趵突泉、大明湖等等,
关于这座城市,我几度心有念头,
查过机票,看过列车时刻表,心想:沿海省份从广东出发,下一站,目的地将会是山东。
没错,齐鲁大地的灿烂文明,吸引着我来了。
来到济南,放下行李后的第一站便是来到有名的曲水亭街。
曲水亭街并不太宽,但是很有特色,半个街道被小河占着,街随水走,水伴街行。
5点钟这里就要关门了,4点半来到这里。
游人少了,大大的文庙只有零零丁丁几个人,也好,这样便可以细细品味这个文化浓郁的地方。
如果纯粹带着欣赏的眼光来到这里,可能你并不会了解这里太多。
话匣子打开,全因方老师的一句话:这里的构造应该是“五进”吧?
超初还不了解什么是"五进",后来才明白,走到最里面的大殿要经过五道门砍。
山东人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很多规矩,很从讲究,比如大殿前的池子为什么是半圆等等,
听得津津有味,心里也是由衷的敬佩!
来到后宰门街,已经是晚上的饭点时间了。
看到的除了路上买菜回家的人们,还有些下班后正往家里赶。
路上的店铺并不多,家家户户关着门,或许因为外面冷,家里开着暖气。
走进这里一家茶馆,里面都是一些精致的茶具,
品着老板店里的普洱,和平时不一样的清香,屋里暖,坐着发呆,醒来,冰冷的手暖开了,天色也黑了下来。
对于南方少有见到雪的孩子来说,看见雪都会很兴奋,更别提滑雪了。
走进滑雪场,看到外面雪地里的热闹场面,都迫不及待地穿上装备。
第一次滑雪,完全没有顾忌地尝试起来,或许因为这几年的旅行,让见识广了,也让自己的勇气增加了不少。
平地里滑了几下之后,开始上坡了,虽是经过了几次摔,最后都顺利从坡上滑了下来,
这样的兴奋和开心,就像自己获得了奥运冠军一样。
济南街头的柿饼
小时候过年什么的,不喜欢柿子也就不喜欢柿饼,
不知道为什么长大了,本来很多自己不接受的事物你也会开始慢慢接受。
比如猪蹄肉不肥了,苦瓜再也不苦了,等等。
顺路来到了泉城广场,旁边的一群鸽子吸引了注意。
走过去,它们并不怕人,所以广场边除了放风筝的人,这里算是聚集最多的。
泉城广场喂鸽子
三个红领巾,回归少先队员。
逗比一样的同伴,工作的时候都是认认真真,
玩起来,却是疯疯颠颠。
济南人是幸福的,泉水就在身边,近水楼台,每天来到泉边打水,回去泡茶,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而我也在黑虎泉边体验了一次取水,看似容易却是不简单,还是要有技巧。
晨起的人们,围起来踢毽子,个个身手敏捷。
其实我也想上去凑上一脚,想想,技术不到家,还是别给人家添麻烦了。
老人打完泉水回家,桥上看风景的人又岂在朝朝暮暮。
坐上船,游晃在济南城市中央,杨柳夹岸,
一壶热茶捧在手上取暖,喜欢济南的冬天。
趵突泉里,亭台楼阁,像极了江南的园林,小桥流水,便也不缺北方的恢宏。
进入大明湖,多少人为了一个夏雨荷慕名而来。
湖水荡漾在幸福的地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夏雨荷。
灵岩寺僻静幽深,历史文化浓郁。寺院古树苍松,红墙碧瓦。还有千佛殿40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彩绘泥塑罗汉,从工艺各方面看都非常震撼。闭上眼睛,静思冥想,仿佛听到钟鼓声,早已遗忘世间繁华。
建筑保存非常完整,可以看出历史久远,环境清幽,金秋树与千年银杏树并立,寓意“金顶银”,这也是大自然的奥妙所在。91级阶梯,一口气冲到顶,回头发现身后开阔的山景,心旷神怡,大喊一声,非常舒畅。
朱家峪,《闯关东》,《老农村》的拍摄地,红遍大江南北。这里民俗文化气息浓厚,村民非常热情纯真,古朴的村落生活着一群对生活有无限向往的人们,非常喜欢这里。
路边的大爷大妈烧饼太美味,以至于吃了以后,还买了饼皮回去。
从《诗经》中的《大东》到唐朝时期杜甫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从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到老舍先生笔下灵动跳跃的《济南的冬天》……自古至今,泉城济南,汩汩泉水滋润了无数文人墨客,也吸引着更多当代诗人词家为其明山秀水和升平气象写下佳句华章。
历史为济南留下了太多的美丽片段,刻在了城市的各个角落。跟着革命先烈的脚步,从市中走向郊区,从繁华走向宁静。当我来到江北古村朱家峪,那种沧桑意蕴立马吸引了我。对朱家峪感兴趣,是因为它的古朴甚至原始,而我对于这样有着浓厚人文历史的古村落一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厚重,感受自身的渺小和卑微,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说起朱家峪,或许好多人都不太了解。但如果说大电影《闯关东》,那便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当年朱开山离家闯关东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就是说朱家峪就是朱开山的祖籍老家。
穿越悠长的小巷沉醉历史的芬芳,心底突然升起一种似曾相识而又绝未有过的情愫……村头偶有的都市迹象在打上古朴的烙印之后,给人一种时光交错的茫然与惊异。
大红灯笼点缀了这个宁静的小村庄,格外耀眼。
自明末至建国前,这里共设各类私塾近二十处,还建有文峰小学、女子学校和山阴小学各一处,这里便是山阴小学的所在地,尽管这里的环境艰苦,但当地人自古就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如今,朱家峪还保留着一座完整的山阴小学,为一紧凑的四合院,正对着主人居室的则是一座两层的藏书楼,它的主人朱逢寅,因为教出了两个有名的举人,被皇帝赐予明经进士的荣誉称号。
村里多数人是老人,我想他们对这里一定充满了感情。
沿着石板路前行,阳光灿烂的日子,天气好,心情自然好。
进朱家峪村,就仿佛走进了电视剧中的场景:排排的古桥,叠叠的石屋,袅袅的炊烟……
可别小看我头顶的这座石桥,它可是中国最早的立交桥。
在《闯关东》里,院子的左面有一口古井,辘轳上缠绕着井绳,绳子下面吊着一个破烂不堪的水桶。院落中间是一个圆形石桌,朱开山回家省亲时一家人围坐在石桌前聊天续旧,画面感特别强。
屋子里面还有剧组正在拍摄,趁他们中午的空档时间,正好可以走进屋里看看。
感受一下当地人的生活,这是在旅行中不必可少的一种体验。
拍戏的小朋友趁着空余时间也高兴的到处蹿来蹿去。
顺村路回走,一座座老屋,淳朴的老人,石路,古庙绘制了一幅世间绝美的图画。不愧是"齐鲁第一古村"美誉。一代人在这里生息,一代人记住了这里!
有着600余年历史变迁的朱家峪,此前不过是山东省章丘市境内众多山村中的一个,偏居深山一隅,知道它的人并不多。近几年,随着《闯关东》的热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朱家峪不仅保留了古建筑,也传承了当地朴实的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旅游点,村里的村民还能继续在这片土地生活着,可见当地在开发时充分保护了当地特色。我刚才与这里的村民交谈了几句,都非常的亲切、朴实、祥和,给我的感觉非常好。
交通:坐80路到东二环的汽车客运站,那里有到章丘的车,也可以坐公交到英雄山旅游汽车站,那里有到朱家峪的专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