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5/01/01
天数/3天
水道的变更有了水北和水南之分,而千余年来的山还是那座山—龟山。
龟山的山名据说有八九种,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应该是大别山、鲁山和龟山。
《尚书•禹贡》中多次提到了大别,其中“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既然是南入于江,那所指的就不应该是现今鄂、皖、豫三省交界的大别山。
而《嘉靖汉阳府志》中也明确指出:“大别山,郡城北,三国南北朝皆为要地。《书•禹贡》“内方,至于大别”,即此。”
《湖广通志》中的汉阳府图也标出了大别山的位置。
+1
+1
龟山西北侧还存有清朝嘉庆文人鲍里星的摩崖。
+1
一般很少有人走这条路,大致在三国鼎的东北不远。
+1
关于鲁山,《嘉靖汉阳府志》中有:“大别,《禹贡》之山,其后或有以鲁山名者,要之,一山耳。或云今凤栖山西有鲁肃庙,故以凤栖迤西名鲁山。然肃,吴将,岂应吴时遽以名山?今观大别、凤栖,南北并峙,其间无他山,鲁山为大别别名无疑,仍存之者,纪误也。”
龟山大事记是这么说的:“建安二十二年(217),官拜汉昌太守、横江将军东吴名将鲁肃病逝,其子鲁淑在大别山建造衣冠冢,改大别山为鲁山。”
所以鲁山之名是为纪念鲁肃而来。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损毁、重修、搬迁,现在的鲁肃衣冠冢在龟山东南。
+1
果真是大江东去,谁来续写风流。
+1
+1
只有石板上片片剥落的三国壁刻能给人一声沉闷的回响。
+1
+1
+1
不知那一百多座三国群英像是否搬进了这座画像馆,也不知何时画像馆被浪淘尽。既如此,何不樯橹灰飞烟灭,破地重生?
+1
沿着山脊一路向东。如果武汉是中国的丹田,那么我现在就沉在丹田的正中了。
+1
登一趟龟山,称得上上沉丹田,下发百脉。丹田之气,无往不利。所以没事多上龟山走走,有事更应该上龟山运气。
+1
仅存的几座三国人物塑像就在这条路上。孙家两兄弟。
+1
桃园三兄弟。
+1
曹孟德单人独骑。
+1
他们都是干大事的,而且都只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三足鼎立。
+1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难道不应该来龟山景仰一番吗?
+1
如果走山北的路,就会看到很多拓展设施。
+1
也有蹦极这种剧烈点的运动。
+1
东侧的计谋殿据说停停建建一二十年,唱了一出空城计。现如今一看,还是空空如也,不知到底要唱哪一出?
+1
曾经挺拔无比的电视塔也落寞无比,不忍近看。
+1
真的希望他们能找回昔日的神采。
+1
也如这殿前的花树,适时绽放。
+1
曾经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如今飞架的桥是一座接一座,一座桥有着一片堵,我们仍在期盼着有个真正的通途。
+1
东路下山通往晴川阁。牌坊上所刻:回首晴川有楼阁,扬眉玉塔接云天。鲁山切步。
+1
眼前的这个人就曾带领过去人扬眉,仍供今人回首。
+1
途中还有一位游客在寻找黄兴铜像,可惜从南路下了山,错过了。黄兴铜像在东路的山腰处。
+1
+1
真的想不到,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从龟山东路下山。
+1
铁门关就在眼前,晴川阁将在眼前。
+1
+1
自那以后,晴川阁也是命运坎坷,屡遭损毁,多次重建、修建、扩建。
+1
+1
+1
荆楚总与水有着不解之缘,雄风赞的就是于水争锋。
+1
+1
古老的事物总是需要慢慢从远处窥探。
+1
需要从一角徐徐揭开。
+1
对于自己是否曾经来过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以至于十分惊叹我的身边有这样的盛景。
+1
万世蒙泽。
+1
井中天地。
+1
据说这是武汉为数不多的清代木构建筑。确实气息比较纯正。
+1
大禹神像端坐殿前。殿内四壁也都是大禹治水的传说和足迹。
+1
穿过这道观澜门就是正晴川阁了。
+1
不知是不是先入为主,当代复建的古代建筑,那种古色古香总是不够浓厚。
+1
进入阁内,映入眼帘就是一副“江汉揽胜图”。
+1
+1
登上对角楼梯,可以凭栏远眺。
+1
可以看到禹稷行宫的全貌。
+1
晴川阁前的晴川碑廊,一侧是江水涛涛,一侧是碑文滔滔。看不懂内容可以看书法的形和势,难得面山背水倚楼阁,闲庭信步有回合。
+1
如果觉得文字乏味,山川地理图刻也不少,包括前面提到的“九州山川实证总图”。
+1
廊下仰望晴川,光晕流转。
+1
朝宗亭下看晴川,光彩炫目。
+1
朝宗亭,取的《禹贡》中“江、汉朝宗于海”之意。
+1
真正的江汉汇流朝宗。
+1
晴川夕照乃是古汉阳十景之一,这处招月亭是否能营造新的景致。
+1
穿过招月亭就是后花园。园中也有不少碑刻,记载了禹稷行宫的悠悠过往。
+1
回到禹稷行宫前,鲁山脚下的铁门关近在眼前。
+1
少年恃才心高气傲,唯与孔融杨修交好;
孔融爱才荐于曹操,赤身癫狂击鼓骂曹;
才虽难得火亦难浇,盛名难压转送刘表;
名不虚传轻慢难矫,遂予黄祖文书拟校;
青年义气得与子交,宾朋满座宴于江郊;
夏姬捧盅愿把心交,一饮而尽志比天高;
射赠鹦鹉请赋论调,文不加点传世文韬;
他人展颜我心却萧,鹦鹉予姬志寄神鸟;
祖绝后患身陨声消,葬于江心唯射来吊;
红颜命薄我为谁娇,君既已去妾身遂了;
鹦鹉凄凄叹无人瞧,化身为石千古光耀。
+1
+1
每年的六月底,莲花正是齐放时。
+1
+1
大禹斩相柳。
+1
而这幅长轴壁刻更是将十个重要传说串联在了一起。
+1
这才是天马行空。
+1
人和水的斗争还在延续。
+1
镇江怪于龟山下,无怪乎有前朝帝王尊崇玄武,龟山能改龟山之名。
+1
稍稍放慢脚步,不远处还有一道书画廊。
+1
画廊里铭刻了昔日的荣光。
+1
江流如海,晴川独秀。
+1
长江一桥跨越了几代人。
+1
如今仍然老而弥坚。
+1
刚通车不久的鹦鹉洲长江大桥。
+1
据说大桥正中的桥墩就扎根在古鹦鹉洲的所在地。
+1
看这张“江汉合流图”,由于洞庭湖都显得这么近了,只能参考一下相对方位。白沙洲也有长江大桥,且在鹦鹉洲大桥的上游。这个位置关系在此就不要深究的好。
+1
狂者似乎多不得志。汉阳古有南湖,李白流放夜郎,偶遇故人,众好友对饮于南湖。夜上酒酣,人纵有惆怅,胜于此湖寥寥无名。友邀白嘉其名,以传不朽。遂有了“郎官湖”。
+1
+1
虽未举杯,亦可邀天下。
+1
唯有天下可与之共饮。
+1
莲花湖分为一大一小上下两湖,中间有窄渠相连,上有小南桥。
+1
桥下有十二生肖像。
+1
冬不见落叶,夏难见莲花。
+1
不远处的龟山电视塔,虽已不如往日,但仍屹立于鲁山头。
+1
每次从长江一桥过江时,都会自然而然地往这边瞄上一眼。
+1
很可惜,没有看到过一次水上世界欢闹的景象。
+1
只留一湖一塔弄清影。
+1
当然也很稀奇,能看到年轻人在亭中舞剑的身影。
+1
看朦胧天地,看时光消磨。
+1
磨损很严重,也有可能和武汉的气候有关系。
+1
真的可以刷一次漆了。
+1
冬季唯一的色彩。
+1
因为已经有了酒仙的雕像,我不确定这个是不是应该是茶圣的像。
+1
也许是水上乐园的缘故,环湖路在中段封闭了。
+1
郎官手中扇如眉,莲步轻款只来回。
+1
举杯微叹醉不醉,春草方生终须归。
+1
如今这个地方多数时间是老人们的乐园。
+1
园子借鉴了苏州园林的布局,所以地方不大,倒也精致。
+1
天上虽艳,地上不羡,还是免不了艳羡。
+1
园内廊廊,廊内朗朗。
+1
原来是位票友在唱京剧。话说回来,我很久没听到楚剧、汉剧的声音了。小时候离家不远的地方,除了有租小人书的大铺子,还有唱大戏的戏园子。就连摆地摊支棚架的一条街上都搭过台开过场。铁皮炭火炉架子上还翻腾着烧烤,透过羊油孜然的熏烟,看不远处灯火阑珊,戏台上莺莺燕燕,念念不忘,小市民当年也很时尚。
+1
+1
江城的公园,多少不了水塘。
+1
有了水塘就少不了波光。
+1
生在湖边的人是幸福的。
+1
因为他们不用去广场争抢地盘。
+1
当然亭子总归是不够的,能守住地盘的都是有组织的。
+1
没人的地方不代表就没有路。
+1
+1
现今这里除了住宅小区之外,还有一处汉阳造创意园。
+1
园内分布着各种不大不小的创意公司。这栋楼应该是唯一的一个创意展馆,当然创意也是有价的。
+1
这里房屋外墙多为这种常见的红砖,让创意多少打了点折扣。
+1
当然,除了红砖,它多了不少装饰,也随之多了一点生动。
+1
创意嘛,一定不能让人觉得单调。
+1
植物总是一个不错的搭配。哪怕让墙面仅仅多出颗粒感,也能增加一些质感。
+1
涂鸦只能代表一时的灵感。
+1
美,也是可以再接再厉的。
+1
这里还不错,有可能也是一个婚庆场所。
+1
这里的红与绿确实很充足。
+1
不管你是个文艺青年还是个社会青年,猜你们都在策划同一件事。
+1
酒桶后面其实是个陶社。
+1
这里的婚礼应该是低调而温馨的。
+1
欢声笑语只在林中回响不也很好吗。
+1
先在陶社来一曲“人鬼情未了”,然后到隔壁婚庆来一段此生共今宵
+1
我想这就是爱吧。
+1
我个人比较喜欢淡一点的木结构。
+1
孩子们喜欢的鲜艳也对我的味口。
+1
如果换成大块的石材就更粗犷了。
+1
这个就不太好建议你换成孙悟空了。
+1
总之相对于城市里灰闷的混凝土,这里确实要生动许多。
离开垂钓的小湖,附近能比月湖大的也就是墨水湖了。在我脑子里其实一只只有汉阳动物园而没有墨水湖。事实上正确的名字应该是坐落在汉阳的武汉动物园。事实上武汉动物园和墨水湖也是不可分割的。事实上湖也不仅仅只是墨水湖,墨水湖、天鹅湖、下马湖、马沧湖连成了一片。
虽然隔了一条长堤,但这两片湖面应该都属于马沧湖。
+1
+1
可以和天鹅共舞。
+1
+1
+1
事实上很久以前的武汉动物园的水域可没这么热闹。这一侧属于下马湖。
+1
我对它的记忆完全停留在里面的水上乐园了。
+1
而下马湖则是它们的乐园。
+1
这让我想起了《丹尼斯骑鹅历险记》,真的是太古老了。
+1
锦鲤区也非常精彩。
+1
只有撒下鱼饵的时候,你才能体会鱼是多么的多。
+1
多得实在有些腻了。
+1
这个分布密度我觉得正好。
+1
可能是因为临湖而建,馆区也比较多,园内很容易分不清方向。
+1
老实说,不敢盯着它们的眼睛看,总会不由自主地赋予其中一些东西。
+1
赶紧来林间透透气。
+1
相比之下,这里要自在不少。
+1
尽管有围栏,室外的动物还是要幸运一些。
+1
这个算不算美女与野兽呢?
+1
这个只能算害羞了。
+1
来到墨水湖畔,完全就不像是在动物园。
+1
以前从桥上路过时就觉得这座桥应该还不错。
+1
武汉的桥很多,而这一座确实是比较独特的。
+1
不知道是不是袋鼠比较爱干净,这里的味道要清淡许多。
+1
天气热了,大家都显得比较懒。
+1
小东西虽然很可爱,可手里没草,它也懒得过来。所以草比葱卖得还贵。
+1
最幸福的还是它们,有家有房有水塘。塘也不是一般的塘,名曰天河湖。
+1
房子也是独栋的别墅。
+1
这里火烈鸟真的是贼亮贼亮。
+1
抢走了天鹅不少风头。
+1
好在天鹅的控制水域要大得多。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是归元禅寺的真义所在。
+1
+1
+1
平日里当然不必如此。
+1
+1
这幅上联有什么来历我不知道,只是“大别”二字让我联想到了龟山。
+1
殿前的放生池,据说多的时候能有好几千只乌龟。
+1
大雄宝殿的一角。
+1
大雄宝殿内的一角。
+1
大雄宝殿上的一角。
+1
大雄宝殿外的一角。
+1
穿过不二法门,可通往罗汉堂。
+1
这条长廊则一直延伸过来。
+1
大部分人都是顺着内侧的廊道匆匆而过。
+1
而我则在外侧廊道等着你们赶紧地过。
+1
时机可没我想象中的那么好等。
+1
其实有不少人就是冲着罗汉堂来的。
+1
对于罗汉堂,我的记忆仅限于我记得我的家人告诉过我,我去过。
+1
“上有宝光,下有西园,北有碧云,中有归元”。据说指的就是这四座寺庙的罗汉堂最具代表性。
+1
很遗憾,其他三座寺庙我都没有去过。
+1
五百罗汉形态各异。
+1
数罗汉的方式也不止一种。
+1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顺其自然就好。
+1
从罗汉堂侧面出来,不远就是双面观音像广场。
+1
这座铜像也是近十年来的新建筑。
+1
后方的圆通阁更是二零一三年才完工。
+1
上层木结构的阁楼当时禁止进入。不过底层的石台座却已经足够精彩了。
+1
不知道这种结构的名字,只知道给人一种环环相扣的感觉。
+1
这种弧线还给人一种时光流转的感觉。
+1
+1
清凉通透的感觉似乎更有利于在此悟道。
江湖那么大,还不能将脚步停下。
引用一首诗:“沔水空闻却月城,可嗤黄祖谩虚名。早知所守无长策,好惜人才用祢衡”,杀祢衡的是黄祖,守却月城的也是黄祖。月湖因汉水改道而得成,因却月城而得名。
+1
+1
月湖桥上三回头是有风险的,洒水车一来,那是避无可避。
+1
汉口这一边有一个肉类批发市场。我过桥的时候都会往这头瞅上几眼。
+1
特别是过年那阵子,香啊!这个是清真羊肉丸子,我们当然习惯叫它圆子。
+1
这次先放下汉口不说,继续往汉阳走。
过月湖桥后来到的是月湖的西畔。
+1
湖的南面有一座狭长的小山,名梅子山。梅子山南和琴台大道之间有林荫一片。
+1
冬日,还有些青黄不接。
+1
但还是能寻到别样的色彩。
+1
那就是梅子山,好似手捧江湖。
+1
冬日的梅子山则是若隐若现。
+1
让人误以为山水天路都连成了一片。
+1
关于梅子山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上面有清代的摩崖。现在这一代驻扎了部队,贸然探访就不太合适了。
+1
梅子山北和月湖南有一条小路直通到底。
+1
+1
贴着山脚的围墙,还能看到遗留的碉堡。
+1
三三两两的,还能发现采藕带的人。管理处是禁止这种行为的,但很难禁住,不如规范一下这种行为,主要还是安全第一。
+1
这就是藕带,里面还夹杂了几只小龙虾。这个收成只能算一般,收成好的能装大半袋。当然这个胜在荤素搭配。藕带也算常见,但我相信有些人不一定吃过。这个东西还得吃酸的,炒酸辣的或者腌制泡菜,都十分爽口。
+1
过梅子山,月湖南以湖光之色为主。
+1
夏则清凉。
+1
冬则哀伤。
+1
一发似不可收。
+1
一收似不可回。
+1
差不多六月中下旬,莲花开始陆续开放。
+1
似乎快要将整个湖面藏下。
+1
思思盼盼似不舍离家。
+1
连绿草也露出了点点惊讶。
+1
就算天空也不愿抛下。
+1
只为深埋其间一朵仙葩。
+1
实际上这是深入湖中的一块小小半岛。
+1
无论冬还是夏,它都是鸟的天堂
伯牙乃春秋楚国人,姓伯名牙,俞姓乃冯梦龙的二度创作。伯牙少时爱乐,拜成连为师学琴。数年技成,然虽能琴在手中,而心却难寄于琴中。成连对他的学生说:“吾能传曲,而不能移情。”但是成连的老师方子春居于东海蓬莱,不但擅琴,且能移人情。于是成连带着伯牙前往蓬莱山寻师学艺。到得蓬莱,成连留下伯牙一人,独自去寻找方子春。可过了很多天,伯牙不但未能见到方子春,连师父成连也再没出现过。面对身前茫茫大海,波涛汹涌,身后却是山林呼啸,声声悲鸣,不禁怅然若失,却发现说不出一句话来。手抚身前的悠悠古琴,若有所感,这天地间也许只有这琴音才能代表我真正的声音吧。遂指尖不由自主舞动起来,由缓而急,似急又缓。声沉能盖压海浪,声轻能透穿山林。似从天上倾斜而下,又似八方汇聚而来。蓬莱何来仙,仙音现蓬莱。一曲作罢,风平浪静,伯牙却久久不能平静。这时成连却出现在了伯牙身前,朗声大笑:“曲若子心,之已移情。”伯牙这才恍然,对师父的良苦用心感激不尽。方才一曲即为《水仙操》。
一时兴起,稍稍被我二度了一下,伯牙学琴的经过确大致是这样的。伯牙后来离开楚国,到晋国做了大夫。后奉命到楚国修聘。国事完毕后又去了趟老家探亲,也是人之常情。探亲过后就该回晋国复命了。可一别楚地十来年,伯牙不免留恋故乡山水,于是奏请楚王,称身体不适,欲从水路返回。晋楚两个超级大国虽然常年争霸,在这修好之际也不便拒绝。楚王不但同意了,还派船一路护送伯牙。这一日恰逢八月十五,船至汉阳江口,疾风暴雨,于是驳船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雨散云开,圆月当空,无以抒怀,遂抚琴应景。曲未尽,琴弦却突然断了一根。伯牙大惊:“此地荒芜,不可有人偷听琴音。定是有那匪贼之类伏于此地,欲行劫掠。快来人,速速上岸查证。”不久得报:乃是一附近樵夫,避雨山间,偶闻琴音。伯牙正是风流得意时,不免轻看山野之人,大笑之:“山中砍柴之人,怎敢妄言听琴?”樵夫却是不忿:“既无听琴之人,何来抚琴之人。”伯牙见他颇有不凡,遂与之攀谈。樵夫却对方才之曲知之甚详,伯牙更是心中惊疑,乃请其入仓内详谈。交谈之间,发现樵夫不但识琴身,还能明琴理,更表示能闻音度心。伯牙不信,抚琴试之。一曲罢,樵夫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再一曲罢,樵夫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大惊,樵夫竟然无一不道破他的心机。遂忙为适才轻慢之举道歉,并奉其为上宾,这才得知樵夫名为钟子期。二人相见恨晚,相谈甚欢,不觉已是东方发白。奈何加油年迈双亲,子期起身告辞。伯牙虽不舍,却也不好再留。二人相约来年此地再会。
光阴如梭,又是一年中秋夜,伯牙仍驳船于当年之地,却不见子期身影。“想是江宽船密,子期不得见我船。待我抚琴一曲,他定闻声而来。”言毕音起,曲至半中,伯牙顿觉不妥,琴音中似有哀伤。伯牙不由惊呼:“莫非贤弟双亲年事已高,已离人世?子期重孝,断不能来会我矣。”一夜难眠,次日清晨,伯牙登岸去往集贤村探寻子期。路中岔道正不知左右之时,得遇一老叟迎面而来。伯牙道明来意,不料老叟突然潸然泪下:“子期乃吾儿也。去年今日,我儿巧遇伯牙先生,一见如故,结为金兰。得先生所助,我儿贮书以修。日则采樵,夜则苦读。不料劳费心力,积劳成疾,月前撒手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伯牙听罢,顿觉肝胆欲裂,放声痛哭,昏倒在地。老叟忙将其扶助,从一旁小童口中得知,此正是伯牙先生。良久,伯牙方始醒转,握住老叟双手,泣声道:“是我误了子期啊!”遂同老叟前往山头子期墓前吊唁。一曲流水今又抚,江山如故故人无。“贤弟重信,身虽不在,仍不忘当日之约,魂守于山头。今知伯牙者已去,空留此琴,谁为知音?”说罢,剪断琴弦,摔碎琴身,今生不再抚琴。
+1
+1
+1
+1
+1
+1
+1
+1
清幽淡雅,是个抚琴之地。
+1
+1
园内有很多珍贵碑刻。其中伯牙台上的方碑相传为北宋大家米芾的手迹。
+1
谈书法我是外行,随便来一帖,是不是够飘洒俊逸?
+1
门楣之上也是同样的两个字。
+1
知音树下的高山流水厅。
+1
厅是一个古琴展厅。琴瑟据说都是伏羲发明的。琴初为五弦,后增两弦,一文弦,一武弦,乃周文、武二王。瑟有二十五弦。琴在宾客前,瑟在屏风后。
+1
有琴有画。
+1
同时也是一个古琴演奏厅。
+1
琴是七弦古琴,茶是汉口方砖。都是第一次听说,惭愧惭愧。
+1
这个可不是砖茶,是精巧饰物。
+1
竹片上层层片片的就是青砖,桌上都是茶艺表演的道具。
+1
茶有清香,绵绵而退。
+1
琴师和“侍女”都会着汉服。首先会讲述高山流水的故事,然后是茶艺表演,最后是古琴表演。琴曲为《流水》,曾收录进当年的太空探测器“旅行者”号所载的金唱片中。
+1
现在所说的《高山流水》是古筝曲,并非伯牙的那首古琴曲。古琴曲《高山流水》后世也被拆分为了《高山》和《流水》两曲。今曲也均非古曲。
《流水》当真是如水般无形有意。茶水浸心,琴音倾心,难怪人若要醉何须要酒。
+1
每个人的桌前还都略有不同。
+1
若是能在沧浪亭里抚琴一曲,岂不是新月湖一景。
+1
半高的墙,流水的样,似乎专为琴曲而立。
+1
琴台虽小,却恰为琴音而聚。
+1
琴曲虽短,友情却千古不去。
一曲虽了,却总有再续。
说了那么多,远远还没有说完。说了那么多,其实只有一句话:我有个很大的家,我只想好好聊聊她。
Copyright ©2021 Qunar.com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542京ICP备05021087号京ICP证060856号营业执照信息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2016-0110去哪儿网投诉、咨询热线电话95117举报、投诉邮箱: tousu@qunar.com全国旅游投诉热线: 12345
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电话:010-59606977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邮箱:tousu@qunar.com
导航区
ALT+1
预订区
ALT+2
产品区
ALT+3
内容区
ALT+4
强烈建议使用鼠标滚轮或键盘左右键
来浏览,效果更佳哦~
武汉分三镇:汉阳、汉口、武昌。我家起初一直在汉口,中学期间搬到汉阳住过一段时间,不过很快又搬回了汉口。大学在武昌住校,因此在武昌也曾拥有过一间上铺。
武汉很大,汉阳这个名字却很土。不知道为什么,这就是我小时候对汉阳的印象。她真有那么落魄吗?可逢年过节,我没少去汉阳钟家村买新衣服啊;她真有那么无趣吗?可小时候仅有的那么几次游泳经历,其中两次都是在汉阳动物园里。思来想去,现在我总算明白了,汉阳是千余年来积累的造化,觉得土那是我没文化。汉阳当真是个古老而有韵味的名字。
翻看汉阳府的历史沿革,汉阳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隋朝—沔阳郡下辖的汉阳县。山南水北谓之阳,所以汉阳也就是指汉水北面的地域。汉水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打开现今的地图看看,汉阳明明就在汉水的南面,岂不成了汉阴?确实是“明明”,明以前在北,明以后在南。明朝汉水多水患,河流改道频繁。明成化初年,汉水经历了一次较大的改道。武汉博物馆有一副汉口形成示意图,这次不说汉口,借这幅图来说说汉阳。
水道的变更有了水北和水南之分,而千余年来的山还是那座山—龟山。
龟山的山名据说有八九种,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应该是大别山、鲁山和龟山。
《尚书•禹贡》中多次提到了大别,其中“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既然是南入于江,那所指的就不应该是现今鄂、皖、豫三省交界的大别山。
而《嘉靖汉阳府志》中也明确指出:“大别山,郡城北,三国南北朝皆为要地。《书•禹贡》“内方,至于大别”,即此。”
《湖广通志》中的汉阳府图也标出了大别山的位置。
少年恃才心高气傲,唯与孔融杨修交好;
孔融爱才荐于曹操,赤身癫狂击鼓骂曹;
才虽难得火亦难浇,盛名难压转送刘表;
名不虚传轻慢难矫,遂予黄祖文书拟校;
青年义气得与子交,宾朋满座宴于江郊;
夏姬捧盅愿把心交,一饮而尽志比天高;
射赠鹦鹉请赋论调,文不加点传世文韬;
他人展颜我心却萧,鹦鹉予姬志寄神鸟;
祖绝后患身陨声消,葬于江心唯射来吊;
红颜命薄我为谁娇,君既已去妾身遂了;
鹦鹉凄凄叹无人瞧,化身为石千古光耀。
鹦鹉洲因三国狂士祢衡而闻名天下。狂者因狂而不得志,狂者因狂而少年逝。也许上天有感,鹦鹉洲也最终随江水而逝。
从晴川阁前往古鹦鹉洲所在,正好逆江而上,行走于汉阳江滩之上。
自祢衡墓沿阶梯下山,正好来到莲花湖。
狂者似乎多不得志。汉阳古有南湖,李白流放夜郎,偶遇故人,众好友对饮于南湖。夜上酒酣,人纵有惆怅,胜于此湖寥寥无名。友邀白嘉其名,以传不朽。遂有了“郎官湖”。
而又传莲花湖曾为南湖一角,世人为纪念李白这位青莲居士,乃称其为莲花湖。
又说现在的莲花湖有一处郎官湖界碑,我还没有寻到。不管怎么说,莲花湖和李白有着不浅的渊源。
莲花湖公园不远处就是汉阳公园。真没想到这里曾是徐寿辉的天完正府。虽说他最后也是为他人做嫁衣,但到底也曾雄霸一方。武昌有陈友谅墓,这里倒是可以考虑一下徐寿辉。
离开垂钓的小湖,附近能比月湖大的也就是墨水湖了。在我脑子里其实一只只有汉阳动物园而没有墨水湖。事实上正确的名字应该是坐落在汉阳的武汉动物园。事实上武汉动物园和墨水湖也是不可分割的。事实上湖也不仅仅只是墨水湖,墨水湖、天鹅湖、下马湖、马沧湖连成了一片。
虽然隔了一条长堤,但这两片湖面应该都属于马沧湖。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是归元禅寺的真义所在。
江湖那么大,还不能将脚步停下。
引用一首诗:“沔水空闻却月城,可嗤黄祖谩虚名。早知所守无长策,好惜人才用祢衡”,杀祢衡的是黄祖,守却月城的也是黄祖。月湖因汉水改道而得成,因却月城而得名。
刚才提到了月湖桥,它是跨汉水连接汉口和汉阳的一座桥,临月湖畔。
伯牙乃春秋楚国人,姓伯名牙,俞姓乃冯梦龙的二度创作。伯牙少时爱乐,拜成连为师学琴。数年技成,然虽能琴在手中,而心却难寄于琴中。成连对他的学生说:“吾能传曲,而不能移情。”但是成连的老师方子春居于东海蓬莱,不但擅琴,且能移人情。于是成连带着伯牙前往蓬莱山寻师学艺。到得蓬莱,成连留下伯牙一人,独自去寻找方子春。可过了很多天,伯牙不但未能见到方子春,连师父成连也再没出现过。面对身前茫茫大海,波涛汹涌,身后却是山林呼啸,声声悲鸣,不禁怅然若失,却发现说不出一句话来。手抚身前的悠悠古琴,若有所感,这天地间也许只有这琴音才能代表我真正的声音吧。遂指尖不由自主舞动起来,由缓而急,似急又缓。声沉能盖压海浪,声轻能透穿山林。似从天上倾斜而下,又似八方汇聚而来。蓬莱何来仙,仙音现蓬莱。一曲作罢,风平浪静,伯牙却久久不能平静。这时成连却出现在了伯牙身前,朗声大笑:“曲若子心,之已移情。”伯牙这才恍然,对师父的良苦用心感激不尽。方才一曲即为《水仙操》。
一时兴起,稍稍被我二度了一下,伯牙学琴的经过确大致是这样的。伯牙后来离开楚国,到晋国做了大夫。后奉命到楚国修聘。国事完毕后又去了趟老家探亲,也是人之常情。探亲过后就该回晋国复命了。可一别楚地十来年,伯牙不免留恋故乡山水,于是奏请楚王,称身体不适,欲从水路返回。晋楚两个超级大国虽然常年争霸,在这修好之际也不便拒绝。楚王不但同意了,还派船一路护送伯牙。这一日恰逢八月十五,船至汉阳江口,疾风暴雨,于是驳船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雨散云开,圆月当空,无以抒怀,遂抚琴应景。曲未尽,琴弦却突然断了一根。伯牙大惊:“此地荒芜,不可有人偷听琴音。定是有那匪贼之类伏于此地,欲行劫掠。快来人,速速上岸查证。”不久得报:乃是一附近樵夫,避雨山间,偶闻琴音。伯牙正是风流得意时,不免轻看山野之人,大笑之:“山中砍柴之人,怎敢妄言听琴?”樵夫却是不忿:“既无听琴之人,何来抚琴之人。”伯牙见他颇有不凡,遂与之攀谈。樵夫却对方才之曲知之甚详,伯牙更是心中惊疑,乃请其入仓内详谈。交谈之间,发现樵夫不但识琴身,还能明琴理,更表示能闻音度心。伯牙不信,抚琴试之。一曲罢,樵夫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再一曲罢,樵夫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大惊,樵夫竟然无一不道破他的心机。遂忙为适才轻慢之举道歉,并奉其为上宾,这才得知樵夫名为钟子期。二人相见恨晚,相谈甚欢,不觉已是东方发白。奈何加油年迈双亲,子期起身告辞。伯牙虽不舍,却也不好再留。二人相约来年此地再会。
光阴如梭,又是一年中秋夜,伯牙仍驳船于当年之地,却不见子期身影。“想是江宽船密,子期不得见我船。待我抚琴一曲,他定闻声而来。”言毕音起,曲至半中,伯牙顿觉不妥,琴音中似有哀伤。伯牙不由惊呼:“莫非贤弟双亲年事已高,已离人世?子期重孝,断不能来会我矣。”一夜难眠,次日清晨,伯牙登岸去往集贤村探寻子期。路中岔道正不知左右之时,得遇一老叟迎面而来。伯牙道明来意,不料老叟突然潸然泪下:“子期乃吾儿也。去年今日,我儿巧遇伯牙先生,一见如故,结为金兰。得先生所助,我儿贮书以修。日则采樵,夜则苦读。不料劳费心力,积劳成疾,月前撒手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伯牙听罢,顿觉肝胆欲裂,放声痛哭,昏倒在地。老叟忙将其扶助,从一旁小童口中得知,此正是伯牙先生。良久,伯牙方始醒转,握住老叟双手,泣声道:“是我误了子期啊!”遂同老叟前往山头子期墓前吊唁。一曲流水今又抚,江山如故故人无。“贤弟重信,身虽不在,仍不忘当日之约,魂守于山头。今知伯牙者已去,空留此琴,谁为知音?”说罢,剪断琴弦,摔碎琴身,今生不再抚琴。
说了那么多,远远还没有说完。说了那么多,其实只有一句话:我有个很大的家,我只想好好聊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