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2
- 评论10
- 赞6
+1
出发日期/2016/10/24
天数/15天
玩法/骑行
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办理好了接下来三个国家的签证后,我马不停蹄地乘车赶往吉乌边境城市奥什,我本打算用一周时间从比什凯克骑到奥什,但由于办理三个国家的签证消耗掉了我在这个国家的最后一点时间,趁还有最后一天赶紧坐车离境。
去往边境需要翻越两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而且山上气温很低,有时候还会有降雪天气,不过这里可以充分体现吉尔吉斯斯坦的壮丽。
这个国家百分之八九十的国土面积被高山占领,所以来吉尔吉斯斯坦就是要看一看帕米尔高原的壮美。在群山之中,零星散布着蒙古包和马匹牛羊,这一点和蒙古国倒是有些相似之处。山坡上到处都是雪水融化流过的痕迹,布满沟壑,融水为山下的绿洲提供了基本的生存保障
离开比什凯克那天是中国的中秋佳节,我的2016中秋节是在使馆与路上度过的。在车厢里,我多次望向夜空中又亮又圆的月亮,思绪万千,此时家乡的亲人是否也和我一起望着这轮明月呢?明天之后的中亚之旅又是否有更多奇遇 ……到达奥什已经凌晨2点,因为没有网络,也没有话费了,我跟高骏好不容易才汇合,他带着我混进旅馆,只有我们两个人。一切安排妥当后已经3点了,匆忙睡去,第二天就要离开这个国家了。
次日清晨我俩出发得很早,来不及多看这个城市一眼。骑了大概9公里,到了边境。边检人员在护照上盖下出境章的那一刻,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总算办妥了所有事情,也顺利地离境了。
在两国边检的中间地带有两家兑换现金的商铺,我俩各自兑换了自己所需的现金,值得一提的是几张美元就兑换了一大把乌兹别克斯坦苏姆,放在腰包里也放不下,看得人头晕,更别说去数它了。
走出边防检查站,视野很开阔,之前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群山峻岭消失不见了,被阳光晒得发白的地面刺得眼睛不敢睁大。向前不远就被拉客的出租车司机团团围住。因为乌兹别克斯坦使馆只给了我15天的停留时间,所以我决定找一辆车到首都塔什干,从塔什干再开始乌兹别克斯坦的骑行之旅。
而高骏接下来几天要乘飞机飞到印度,所以他也直接坐车去了撒马尔罕,两天后又返回塔什干机场离开了乌兹别克斯坦,至此我俩便分开旅行了,又回到了我一个人的旅行,上一次在国内和东南亚我几乎都是自己一个人,所以我并不会觉得很难适应。
两辆汽车分别前后向塔什干驶去,一路上的景色变化多端,大片大片的棉花田,成熟季节已到,绿叶中透着许多雪白的成熟棉絮,远远望去好像新降的白雪。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农作物就是棉花,优质的棉花为这个国家带来了不少财富,同时由于过度的开垦和浇灌也使得乌兹别克斯坦面临着许多环境恶化的难题。在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田随处可见
中午休息在路边吃午饭时,司机和我们一起要了两串烤肉,另外有洋葱黄瓜西红柿作为配菜,加上几块馕和一壶茶。我是一个很喜欢吃烤肉的人,这里的肉价也不贵,所以来到乌兹别克斯坦我可以大饱口福。这样的饭食搭配主宰了我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随后半个月的饮食。翻过了一处山脉后,司机把我们带到了首都塔什干,在塔什干我和高骏正式告别,他奔向火车站,我则寻找晚上栖身之所。
塔什干有一家名为“艺术旅社”的旅馆。这里宽敞,设施完善,干净卫生,而且生意火爆,我在这里住了一晚。在院子里和同桌的几个大爷聊的挺开心,他们好像是长期住在这里,老板是其中一个大爷的儿子。吃晚饭时几个大爷也叫上我和他们一起,也许是因为之前聊得起劲,他们准备了一大盘羊肉抓饭,和两盘蔬菜沙拉,而且还拿出了伏特加。由于此前在俄罗斯有过喝伏特加的经历,所以这一次我并没有拒绝,而是和他们一起干了一杯。
手抓饭的油性很大,但味道很好,乌兹别克人始终坚信他们的手抓饭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抓饭。选用的大米是本国阿姆河流域的希瓦地区出产的,加上羊油的香味,吃起来很棒,乌兹别克人喜欢在吃烤肉时配一道蔬菜沙拉,这样不但可以肉蔬搭配合理还能解油腻。
吃晚饭时其中一个大爷打电话给他的儿子,说他儿子在gulistan,并叫我到了那里跟他儿子联系,我并不想麻烦他的儿子,而且在乌兹别克斯坦旅行要求每晚要有宾馆入住登记,但我也没有拒绝,而是点头答应。而实际上我第二天并没有去gulistan。原因是我在途中临时更改了路线。
在这间旅馆仅仅一个晚上,我就深深的体会到了乌兹别克人的热情好客,我想马上就骑上车深入到这个国家。
清晨的塔什干熙熙攘攘,我离开旅馆时其他旅人还在熟睡。与几位大爷告别后我骑着车子向城西出发。
塔什干的街道宽敞,绿树成荫,城市很干净也很漂亮。上班和上学的人们匆匆路过,车流不断。我用了一个小时才从城市中走出来,摆在我面前的只剩下一条向西的大道,日夜企盼的乌兹别克斯坦正向我敞开怀抱。
向西的道路宽阔平整,阴天,温度适中,感觉舒服很多。路旁是田地和村庄,很多农民赶着毛驴拉着一车又一车的玉米秆慢悠悠的走向家的方向。我与路过相视的每一个陌生人招手微笑致意。
不一会,路边开始出现摆满西瓜的摊位,西域中亚一带瓜果甜美人人皆知,这是大饱口福的绝佳机会,我不会放过。
我把车子停好,与卖瓜的大爷握手问候,随后我挑了一个最小的西瓜,虽说是最小的,但我一个人也无法一次将其吃完,我卯足了劲吃下了半个瓜,剩下半个携带不方便,只能留在这里,让大爷慢慢享用吧。不过这东西对大爷而言就像喝水一样平常吧,说不定我离开后就拿去喂鸡了。
中亚的西瓜口感很好,颜色鲜红,瓜籽饱满,皮薄味甜。这些都得益于昼夜温差大,白天日照充足。真是吃过后惦念一辈子啊。
中午太阳很晒,我戴着遮阳帽也能感受到耀眼的阳光,晃得眼睛不敢睁大。穿过了一些村镇后,路边尽是荒草野地,我的水喝没了,也不见有哪里可以买水喝,口渴得很。走了好久终于在左侧路边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服务区,过往的车辆司机在聊天抽烟,人很多,也很热闹。我买了两瓶矿泉水,不一会就喝光了一大瓶,坐在我对面的货车司机不停地跟我说着话,声音很大,时而跟过往的司机聊我和我的车,总之很兴奋。
在乌兹别克斯坦骑行没有什么自然景观让我回味,路边大多都是大片的棉花田,现在正值秋收的季节,棉花田里有许多忙着采摘棉花的男男女女,很多人背着一大袋棉花,累了就直起腰看看远方,女人整理下头上的白围巾又弯下腰继续劳作了。路边也有很多贩卖西瓜和哈密瓜的瓜农,一路上有不少瓜农看到骑车的我后都会不由自主的朝我招呼起来,有的还会叫我停下吃瓜消暑,由于要赶路所以不能每次都停下来慢慢享用。
有一次路过一个瓜摊,大叔热情的向我招手,叫我停下来,我见旁边没有很多其他人就停了下来,大叔连忙用小刀切下一块手里的瓜递给我,我大口地吃了起来,一连吃了三四块,瓜很甜,很解渴,吃过后我想付钱,可大叔说什么也不肯收下,我有些不好意思,连忙鞠躬感谢,临走时另外一个大爷又拿起一个瓜送给我。这些瓜农在卖瓜之余很快乐也很满足,他们很热诚也很善良。
中午太阳很晒,我戴着遮阳帽也能感受到耀眼的阳光,晃得眼睛不敢睁大。穿过了一些村镇后,路边尽是荒草野地,我的水喝没了,也不见有哪里可以买水喝,口渴得很。走了好久终于在左侧路边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服务区,过往的车辆司机在聊天抽烟,人很多,也很热闹。我买了两瓶矿泉水,不一会就喝光了一大瓶,坐在我对面的货车司机不停地跟我说着话,声音很大,时而跟过往的司机聊我和我的车,总之很兴奋
大概到了傍晚六七点,我距离预定地点还有二十几公里,此时我已经两腿酸疼,说什么也骑不到了,看了看地图,这一天我已经骑了140公里,天也快黑了,气温下降有些凉,正好路边出现了几家餐馆,我的肚子也饿得咕咕叫,我毫不犹豫的走向餐馆,贪婪的要了一份羊排和几块馕外加一盘洋葱,又顺手拿了一大瓶可口可乐,坐在店外的卧榻上,溪水哗啦啦的从卧榻下面流过,天黑了,周遭停下来吃饭的司机师傅也多了起来。我大口大口地吃着羊肉,再吃一口洋葱,这是辛苦骑行一天后的最美犒赏
吃饭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琢磨晚上睡哪里,看了看附近,好像只有一家像是旅馆,但又好像很昂贵的样子,于是我向餐馆老板打听,老板告诉我这里没有旅馆。这可如何是好?我重新坐回卧榻上。
正发愁,老板走过来并主动叫我晚上睡在他这里。太好了,就等您这句话呢,于是我连忙点头感谢。解决了心事后,我开始和餐馆老板的两个孩子交流了起来。
他们两个显然对我的车子更感兴趣,围着车子不停地看,得到我的允许后开始骑上去转来转去,还要带上头盔摆姿势拍照,玩的不亦乐乎。随后我给他们看我的旅行照片,渐渐的我们便熟络起来
老板娘从塔什干上货回来,给两个孩子带了一个巧克力蛋糕,切成块后也给了我一份,我们五个人坐在卧榻上边吃边聊天,气氛轻松融洽。蛋糕很甜,我得边喝茶边吃,而且我刚刚吃过了晚饭,所以好不容易才把蛋糕吃下。
我从驼包里翻出蓝牙打印机,想给他们一家人拍照留念,也算是作为收留我过夜的回报。我先是给两个孩子拍,打印出来后两个孩子兴奋极了,要求跟我的车子拍一张,他们对我的车子兴趣从未消减,我一一满足。
最后我给老板和老板娘也拍了一张。两个人站在一起稍显羞涩,很平凡且朴实的两口子。
深夜,餐馆打烊了,我被安排在厨房一侧的房间,两个孩子把被褥也搬了过来,说是要陪我,怕我孤单。
于是我们三个把被褥铺在地上,我用我的睡袋,他们两个则盖着厚重的棉花被子,就这样,愉快的一天结束了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起来收拾行装,决心当天骑到撒马尔罕。两个孩子同我一起从地上爬起来,他们叫我吃过早饭再走,我没有吃,而是直接与大家告别就动身了,因为不想再给他们添麻烦。
第二天的骑行比第一天艰苦,困难主要来自烈日,还有几处山路,所以体能消耗也很大。离撒马尔罕还有二十几公里时我骑的很快,因为太想看看这座历史名城。下午两点半我顺利抵达丝路上的明珠-撒马尔罕。
2016年9月18日下午两点半我到达撒马尔罕。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说也说不完,我来之前从纪录片和一些历史资料里做过一些了解。
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把撒马尔罕建造成一座美轮美奂的都城。公元前4世纪,当亚历山大攻占该城时不禁赞叹:“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
现在人们所看到的城内大多数建筑,则是由后来的帖木尔大帝敕令修建。随着帖木尔帝国的兴起,他的大军横扫波斯、印度、高加索、阿塞拜疆和蒙古。他发誓要让撒马尔罕成为亚洲之都。因此他把从亚洲各地劫掠来的珍宝堆积在撒马尔罕,把各地的能工巧匠带到撒马尔罕,在城里修建起最辉煌的宫殿和清真寺。并在建筑上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如果有谁质疑我们的力量的话,那就让他看看我们的建筑吧。"
带着对这些故事的想象和了解我来到了撒马尔罕,记得半年前看过的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丝绸之路>,里面详细介绍了撒马尔罕的前世今生,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对这座城有了浓厚的兴趣,今日能亲眼所见,实再兴奋。
兀鲁伯神学院的正门和彩色的穹顶是用各种色彩的陶瓷装饰,光彩夺目,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些神学院是中世纪为培养穆斯林神职人员的学府。其中兀鲁伯神学院是15世纪最好的穆斯林学府之一。据说,兀鲁伯曾亲自在此授课。三座神学院建于不同时代,但风格组合相当和谐,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杰作,至今仍然屹立于撒马尔罕。
希尔-达尔神学院正面高处的图腾令人称奇,它是由两个老虎和两个人脸图案对称排列组成,在伊斯兰教中,禁止以一切人像作为图腾膜拜,所以它的出现应该算是世界上所有伊斯兰建筑或是所有清真寺中独一无二的吧!
围绕着列基斯坦神学院分布的区域为低层传统居民区,这一基本格局较为完整地保持至今。居民区的民居和布局同新疆喀什葛尔老城很接近,但因为时过境迁,很多老宅子都已经翻新过了,撒马尔罕老城的居民世代沿袭的土坯结构房屋被空心砖和水泥等现代建筑材料所代替,这样使得房屋更加牢固和舒适,但也失去了它的历史感和美感。
关于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帖木尔死后,他的墓上写着:谁掘我的墓,谁就遭殃。然而1941年6月8日苏联考古学家无视帖木尔的诅咒,挖掘了帖木尔的墓,两周后希特勒就开始进攻了苏联。不过,那一次对墓葬的发掘证实了关于帖木尔面部特征的历史记载,以及所葬其它帖木尔家族成员身份的真实性。
无论是撒马尔罕的建筑还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无不向远方的来客诉说着过去的荣耀与辉煌,这座城市见证了一个王朝的陨落同样也见证过另一个王朝的兴起。关于它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我在撒马尔罕居住的hotel里有过这样一段小插曲,这间hotel在列基斯坦神学院后方的巷子里,来到hotel后我打听了价格,前台告诉我住两天的价格是50美金,我随即追问40美金可否,于是前台打电话给老板。老板说我是中国人,而且是骑车来乌兹别克斯坦,就爽快的给我35美金的价格。但他有一个请求,就是希望占用我一点时间来接受他的旅游公司的采访,我欣然接受。心想:只要可以省点钱,帮个忙又何妨,何况这也不是什么苦差事。于是我们相约在晚上七点钟在hotel见面。
来采访我的是两个公司员工,其中一个会讲中文,名叫李广厦,他在撒马尔罕的孔子学院学习中文。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希望可以到中国游学。另外一个负责拍摄,我们三个人在hotel的院子里忙活着,我和李广厦坐在卧榻上,hotel的前台人员端来了水果和点心还有茶,我们边吃边聊。
李广厦事先准备了一些问题,关于我为什么来乌兹别克斯坦,对乌兹别克斯坦有何了解之类的问题。看得出他们是想通过我这样的一个真实案例来宣传自己的公司和自己的国家,我也实事求是的讲了我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喜爱和对中乌美好未来的憧憬。
采访结束后李广厦邀请我去他家里吃晚饭,我愉快的答应了。李广厦的家在老城的东侧,家里只有妈妈和一个弟弟还有一个妹妹。他的父亲不在家,而是在布哈拉工作。李广厦的母亲亲手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有主食,有鸡肉,有薯条,还有葡萄和点心,我吃的很饱。他们家的电视还可以收到cctv4,电视机里传来了熟悉的汉语,这让我感到很亲切。我曾这样想过:我是来自东方的中国,同千百年前的张骞,玄奘一样,不远万里来到中亚,他们是否也曾和我一样与中亚异国的人们坐在一起,饮茶畅聊呢,又是否在此受到了当地人们的热情款待呢……
撒马尔罕,这是一个不朽的名字。它不仅仅是一座城,而是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永远的文化瑰宝和艺术宝藏,它将永远的存于我们的记忆里,也将永远的藏在我的内心深处。
在撒马尔罕的西部两百多公里处有一座老城,它如<一千零一夜>中的城镇一般古朴宁静,它保持着千百年来不曾改变的格局,它拥有梦幻一般的名字,它就是布哈拉。
我被一个当地人带回家,他的房子深藏在布哈拉老城中幽深的巷子里,他告诉我这座房子拥有三百年历史,我认为这点很可信,在这样的城市里,三百年历史的房子应该随处可见,五百年也不稀奇。他是货币兑换的小贩,为我兑换了50美金,并为我沏茶。我在他的家里稍坐片刻按照他的指引我找到了一个便宜的旅馆。这间旅馆在老城的西侧,距离市中心不远,徒步到达只需要五分钟。只是空间有些狭窄,而且除我之外再无其他住客,这倒也好,我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可以安静的休息两天。
布哈拉有2500多年历史,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布哈拉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之一,曾在东西方贸易、文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至今保留着许多集市贸易场所遗址,同时也是当时著名的伊斯兰教学术重镇。
在布哈拉城内,保存了许多中世纪时期优秀的建筑。无论从景观造型,或是内部陈设和装饰都保留着古风古貌。布哈拉是中亚地区最完美无缺的中世纪城市典范。我今天能够站在这些古朴的建筑群中实在应该感谢当年投降于成吉思汗的布哈拉人。
由于布哈拉人的明智之选,避免了遭到蒙古大军屠城的惨剧。而城内的大部分建筑也都得以幸免,一直保留至今。
在大清真寺旁边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宣礼塔,名为卡杨宣礼塔,该塔是布哈拉城内最高的建筑。相传成吉思汗来到塔前,一阵风将他的帽子吹落在地,他随即俯下身去拾捡帽子,起身对身后的将士们开玩笑说:连我都要在这座塔前弯下腰来鞠躬。随后命令保留此塔。
当时,该座神学院是中亚地区唯一的伊斯兰教神学院,来自中亚各地的伊斯兰教徒都到这里来进行伊斯兰教学术研究。自建成之日起,该神学院就一直从事伊斯兰教学术活动,在苏联时期也未停止过,沿袭至今。内部不对游客开放,所以我也只能在大门入口处透过砖瓦缝隙向内张望。黄昏时分,神学院里的老者坐在大门前的石阶上,一个人静静地乘着凉,注视着过往游人,注视着这座老城。千百年来不知经历过多少位这样的老者,在神学院与清真寺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布哈拉的市中心有许多首饰和工艺品摊位,摊主大多是中年妇女,他们衣着鲜艳,包着头巾,很多人镶有满口金牙,笑起来时会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这里有各式各样的金银首饰,还有五颜六色的宝石。我挑选了一款简约的耳环以七美金的价格购入。除了金银首饰外,最吸引人的是工艺品摊,琳琅满目什么都有。布哈拉人擅长手工艺制作,布哈拉的古地毯是古董地毯中的精品。还有丝织品也很出名。因为深居沙漠之中,司空见惯的是火红的太阳,所以丝织品中多以红色和亮黄色为主,就像是太阳和沙漠。
布哈拉素有“中亚城市博物馆”之称。据考证,自建城以来,布哈拉的位置没有改变,而在地下20米的纵深范围内,却埋藏着不同时期的大量文物和古迹;地面上则分布着170多座中世纪以来各种风格的伊斯兰建筑。
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为布哈拉老城那古老的剪影镶上了一道金边,我把布哈拉视为一处难得的世外桃源。我能够感受得到这座城市的过去,是那样的繁盛,辉煌,多彩......我实在太喜欢它了,它满足了我对丝绸之路的一切幻想和憧憬,我甚至发觉我在到达这里后,再难有所收获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