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11
- 评论0
- 赞5
+1
出发日期/2019/12/28
天数/3天
人均费用/1000元
人物/情侣
玩法/美食 冬季
2019年的最后一个星期,终于找到机会好好放松吃一顿的朋友们,又互相交换了近期攒下的好去处。
慢慢发现,成都人的默契除了“走,去三圣乡晒太阳搓麻将”更多的,还掺杂在对彼此口味的熟悉和磨合上。
“上次一起吃的那家鱼你发给我呢”
“还有之前你跟xx去的火锅店,也发给我”
在外地人面前,成都人是“成都吃啥”的活字典,在本地人面前,又变成了查漏补缺的手册。
2019年,我们都吃了些啥?
记不清了。
但这几家,是彼此都心照不宣的喜欢。
致民路的网红店有多少家,又换了多少家?
留下来的“钉子户”不多,但底气十足,说不上谁成就了谁,但就是彼此都成为了流量idol。
🍢马路边边
我喜欢吃马路边边跟它网不网红没有一点关系,一旦你在某一个冬天的寒风里,等来了竹签上那一块细嫩入味的牛肉,你就不会再趾高气扬地对排队的人群不屑一顾了。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吃马路边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位置、熟悉的拿菜习惯, 对于本地人来说,一家店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必然是心有牵挂。
我就惦记着那一口牛肉和小碗里的花甲。
90年代家庭必备单品锡锅,装上自家炒制熬煮的锅底,用乐山的魂儿挂上成都的肉体,即保留着麻辣烫的精髓,又匹配成都人的喜好。
汤底的香气,在烧开后四散而出。
这里还有隐藏玩法,就是单点小碗冒菜:脑花、千层肚、牛肉、花甲,冒过之后,皆是极佳。
此前爱吃冒千层肚,最近疯狂喜欢花甲,一颗颗大张开的壳里,饱满油润的花甲肉,吸一口,肉和油汤都入了口,不小心还要被呛一口。
大家嬉嬉笑笑之间,烫煮的菜也好了。
特别是那一把牛肉,如果烫老了,就是暴殄天物。一柜子各种门类的牛肉,随便抓,不踩雷。吃串串尤其要选人流量大的店,走得快,菜才新鲜,才能吃到一口好味道。
冬瓜,这个冬天的新晋top1,每次吃麻辣烫,一定是10串起拿。看似不起眼的冬瓜,因为水分充足,如果锅底味道不好,煮出来的冬瓜只会寡淡无味,要想吃到那种浸入瓜瓤中的香和底料的味道,一定是技术过硬的师傅炒出来的底料。丝毫不客气地说,一碟煮软的冬瓜,配上好味的蘸碟,能打开你人生的新触觉。
墙上画着几十年前老成都的街景,一个绿色的油桶里面藏的是空调,桌子、筲箕、碗碟,都带着浓浓的老时光感……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挂上了圣诞装饰,给这间撩拨了大量食客味蕾的传统串串店,增加了一丝洋气,可爱而温馨。
那天在去吃鱼的路上,@无尾象 在等红绿灯的间隙跟我掰着手指头数了数,一年下来我大约吃掉了100斤鱼……
我爸爱钓鱼,为了让我妈在孕期吃得好,更是一下班就跑去钓鱼,每天鱼汤鱼肉不断。这个习惯还延续到了我身上,从小就学会了吃鱼,酸菜鱼水煮鱼红烧鱼……加上紧靠长江的优势,那些常年停靠在江边的趸船上,总有那么几家做得格外好吃的鱼,我十有八九8不会错过。
而后入川,在这个水系发达,美味流传的盆地里,人们更是不着急着走上人生巅峰,更热衷于折腾点舌尖上的把戏。
可惜我只会吃不会做,在城里找一家好吃的鱼就成了长期项目。
好在用心做事的人很多,比如——
🐟鱼夫鱼仔
和马路边边势均力敌争夺我的胃口的,就是这家店。虽然年岁不高,身怀绝技,俘获了一大批爱吃鱼的人,干净利落的外观和江湖气浓重的内里让人怀疑是不是踏错了脚步,颇具观赏性的木盆鱼和鹅卵石的神奇操作,第一次是让我怀疑它的味道的。
幸好不是花瓶~
鱼肉改刀切片,提前腌制准备,上桌后,一盆滚烫的鹅卵石承担了煮鱼的功能,这些鱼片一旦接触到300度的石头,就会火速蜕变,盐分和各种味道都被逼进了肉里…想出这道菜的人,一定是个有趣的灵魂。
蘸碟也是考虑周全,各种味道各种偏好都能在里面找到对应的材料~
红锅里大肆散发着刺激元素的辣椒和花椒,把鱼肉变得张扬,而柠檬仔姜就温柔多了,柠檬的酸和鱼肉蛋白两厢情愿之下,鱼肉变得更鲜,稍微好奇之下,尝一口原汤,那滋味,口舌生津。
光吃鱼还不算,另一盆美蛙也急需我分神照顾。
蛙腿儿肉紧实,口感细腻,浸泡在红汤里,胃口大开又不敢吃太快,烫嘴。还只能赶紧抓一圈锅边的小吃,塞进嘴里,可别让同桌的他看出来我心里的着急~
只有不到10度的天气里,一碟再好的菜,上桌5分钟也就没了活力。唯一能唤醒出门勇气的,是围炉的温暖和火苗上滋滋的油脂。
虽说成都本地烧烤不怎么样,但四川好吃的多呀!特别是每年冬天仅次于羊肉汤的“仪式感”——西昌烧烤,里面的小猪肉和小肠更是独一无二的!
为了这一口,我们穿城而来,坐在了醉西昌的炉火旁。
🔥醉西昌
经典必点小猪肉。
一大块小猪肉随着炉火越来越紧致,多余的油脂被高温挤掉,只留下收缩后Q弹的口感,我一个不吃肥肉的人,都忍不住大口大口。
牛舌也不能错过,薄切码料,上炉翻烤,几下之后就得赶紧下口,用后槽牙仔细咀嚼,感受牛舌劲道的口感和唇齿摩擦中浸出的滋味,好食材值得被珍惜。
高油高脂肪是生命快乐的真谛,尤其是平日里清汤寡水沙拉粗粮地吃久了,偶尔来一次,那感觉,比得上7天黄金周的爽快。
炸涮菜极大了满足了我对油炸的喜爱,把各种食材噼里啪啦都放进去,什么毛肚牛肉藕片土豆,在油锅里翻腾上下,齐齐爆发出质朴的香气,像极了小时候放学路上,等待5毛钱一串的炸串时候焦急的心情。
包浆豆腐如果不说,光凭口感,我以为是鸡蛋!呲溜一下滑进胃里,还没来得及咀嚼(也根本不需要)就只留下一口豆香~
醉虾刚上桌的时候,小虾米还在欢腾,小米辣、酒、香辛料齐心合力,把它们变成了极佳的下酒菜。等到肉肉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揭开盖子,混着浓香的汤料和小米辣,把一个个晶莹剔透的虾米抛进嘴里,哎呀,虽然觉得很残忍,可是好吃到停不下来……
最后我是被辣到跺脚才不得不满含热泪地告别了我的醉虾。 冬天不吃火锅就吃烧烤,凭实力长胖,为什么要减肥?
悄悄说一句,别吃太饱,留一点胃给烤鸡,一整只烤鸡色泽金黄地在炉子上翻烤,冒出丝丝油光,香气随着热量四散开来。上桌后,只要一口,细嫩多汁又调味醇厚,就能明白这只鸡的等待是值得的~
冬至那天,想寻一处羊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开地图——哪儿堵红了,就说明哪儿的羊肉好吃。
除了汤锅,羊肉串的门口也是水泄不通。如果在建设路这种网红扎堆儿的地方,更是人多到难以下脚,尽管如此,还是要吃一口羊肉,然后好好过冬。
🍢得劲儿焖烤肉串
红得夺目的墙上,写着成都的方言,要是同行有外地朋友,这一路就不会不好玩,指着墙上开启成都话教学,再笑他们发音不标准,往来之间,烤串的香气钻了进来。
、
这间店窗明几净,并不像一般的烤串店般油腻,就因为那几个大烤炉。
焖烤的秘诀在于不见明火,但温度却长时间地高于明火,几近恒温的状态下,让羊肉呈现最稳定的口感。
铁签串起的大块羊肉,一定是肥瘦相间,直直地挂在壁炉边,脂肪里冒出的油脂自然给瘦肉裹上一层细腻的口感和羊肉的香气。
说来奇怪,对羊肉的膻味儿极其不喜欢的我,在焖烤串儿面前,竟然接二连三。加上干碟和蘸碟两种选择,羊肉和调料的排列组合又多了几种不同的颜色。
若是只吃烤串,未免太过单调,点上三五小菜,呷一口酒,美哉。
泡凤爪间歇来一口,爽口开胃。酸辣的晾衣土豆丝,细细脆脆,去腻再好不过。还有泰国虎虾,个大肉紧,不用怕扎手,服务员已经帮忙剥好壳。
吃完这些,再来看烤串儿,焖烤的优势当即立现,肉嫩不柴,汁水丰盈,一口下去肥瘦两相宜。
如果喜欢吃蛙,烤蛙了解一下,麻辣细嫩,口感丰富,比起羊肉来更加刺激。
干杯,为了这个寒冷的冬天~
油炸的食物,天然带着无法抵挡的诱惑力,金黄的色泽和喷薄的香气,让人循着味道都要一探究竟。
尤其是油炸的肉类,蛋白质在高温下发生的神奇变化,把这股香气散播得更远,比起烧烤这类把味道注入食材中的做法,油锅里的肉肉生怕对面那条街闻不到自己的香气,拼命翻滚释放。
🍖刘酥排
建设路上的网红店里,有一家刘酥排,排骨酥肉掌中宝,仅靠三样产品就在建设路排起了长队。
排骨是我人生挚爱,各种做法,一周总要吃上5、6次,紧贴着骨头的肉,哪怕连着脂肪,也是可口的,而油炸排骨是不能自己在家做的遗憾,刘酥排足以弥补。
好的食材要好的配料才相称,“裹上鸡蛋液,撒上面包糠,炸至两面金黄,排队的小孩儿都馋哭了”。刘酥排的做法我不好奇,毕竟人家秘制的腌料我也学不会,但那一口味道着实让人难忘。
刚出锅的排骨金黄,咬开一块,酥脆的外壳里,是还带着点点汁水的排骨肉,最爱的甘梅味儿,把可能存在的油腻感去得七七八八,只剩下大快朵颐的舒畅。
酥肉也是成都人的挚爱,经常看见老街口的酥肉铺子排起长队,就为了等老板新捞起的那一锅酥肉。
刘酥排的酥肉,是老成都的做法,酥肉的关键是里边的肉,够大够紧致,炸出来的酥肉,才有嚼头,才香。
若是仍不满足,掌中宝来一份,这神奇的食材口感兼顾细嫩和清脆,油炸之后,更是变得活泼,在嘴里蹦跶,酥香肉香满口钻~
带着一大袋子炸排骨炸酥肉炸掌中宝,再慢慢开始建设路的探秘吧!
成都火锅有多少家,估计谁都不知道,除了能搜出来的,还有藏在巷子里的。
特别是生活气息的二环以内,和人流最胜的春熙路片区,这里有那么多火锅,而我偏爱这一家藏在老街上的……
🍲有拈头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有机会去成都的老街,你一定能找到一家隐士高人般的火锅店…
当年耿家巷拆迁时去拍vlog,我第一次遇到了有拈头,后来无数次想吃火锅的时候,拿起外套,直奔这里。
比起疯狂排队的网红们,这家藏在巷子里的火锅店,就一心做着自己那口锅里的事。
修旧如旧的店铺,有大量怀旧元素,墨绿色和明黄色的搭配本就复古,墙上深深的火砖纹路更是让人想起曾经的厂区生活。
红油火锅滚动之间,食材铺满桌。
吃火锅一定要点毛肚、牛肉和脑花:新鲜的毛肚,只能在滚烫的红锅里“七上八下”10来秒,蜷缩起就放进油碟里,趁烫嘴吃下,又香又脆,还有爽口的汁水。
鸭肠我独揽一份,煮面一般倒进锅里,火速捞起,大口大口感受齿间崩开的爽脆之感。
牛肉基本上代表了一家火锅的基础水平。要想烫出的牛肉嫩气无比,一定是要聚精会神,不断调整。 简单一点,可以试试肥牛,不会煮老,只会越来越香。
筷子起伏间,一桌的搪瓷碗见了底,三五好友也越吃话越少,筷子间起伏的食材,是这座城市把人留住的秘密。
夜深了,拍拍滚圆的肚子,感受着这老鹰茶汤底留下的回甘,又是一个令人好眠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