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8
- 评论6
- 赞57
+1
出发日期/2019/05/05
天数/1天
人物/家庭
玩法/摄影 古镇 夏季
青州市,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潍坊市代管,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临昌乐县,西靠淄博市的淄川、临淄两区,南接临朐,北与东营市的广饶接壤,东北与寿光市毗连,为古“九州”之一。名称由来根据《周礼·夏官·职方氏》记载:“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范公亭公园位于山东青州城西门外,包括范公亭和李清照故居、洋溪湖、永济桥墩和满心亭等景致,央视版《西游记》计收猪八戒曾在此取景拍摄。
范公亭公园始建于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赴任颖州的途中。人们感念范公,就把醴泉井上的亭子叫做“范公亭”。
纪念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一次遇见沙尘暴逃离躲进青州博物馆
第一次看见下大雪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客居青州南阳河畔近20年,留下大量优美的词作。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随夫金石家赵明诚移居青州。就在此居住,在这(大观元年 1107)期间,生活安定、闲适,住所亦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寓命名“归来堂”。
青州李清照纪念祠内有四松亭。《旧志》载:在府治西南隅心寺街南。原归衡王府,称紫薇园。 明末衡府败落,衡王将紫薇园卖于御医谢子超、谢氏建“四松斋”,于是成了谢家花园。清代咸丰八年,青州知府毛永柏,搜访文献古迹,听郡人陈雪堂说:“府治西南谢氏花园,四松甚古,数百年物也”。知府毛永柏与知县徐顺昌主持,再辟为花园,名“四松园”。在园内筑轩三楹,题曰“云门山馆”。因有四株古松,松间筑小亭蔽亏于松下,仍沿旧名称四松亭。知府毛永柏书写刻碑“逸兴遄飞”。此碑今存原址民墙内。今谢氏的“四松斋”匾留存。
清咸丰六年(1856),在毛永柏再建四松亭之前,益都知县张盘,慕四松之名,求之不获,在法庆寺隙地发现古柏一株四干,移范公亭顺河楼畔,筑亭立碑名“四松亭”,又名古柏亭。此亭门东侧仍存张盘书写的“四松亭碑记”,形容此地风景是“仰眺云山,俯听阳水,城若凭围,桥如虹跨……”是值得游玩的好去处。
归来堂北宋时,青州古城内有座宰相宅第,主人赵挺之,自幼由山东诸城搬来青州府城居住,并娶青州女郭氏为妻。大观元年(1107)宰相赵挺之病故,他的儿子赵明诚携妻子李清照来青州赵宰相府归来堂居住。赵明诚字德甫是著名金石家。在归来堂居住期间,李清照创作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末句是“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赵明诚在李清照的画像上题词说“佳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李清照著名诗篇的碑文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赵李夫妇精心研究金石,校对古籍,整理碑拓,在院内修建书库十余间,新置书架,分类存放定备查阅目录,夫妻二人互相考试,饮茶取乐,一人说出哪一条目,另一人则要答出该条目在某架、某书、某卷,第几页中的第几行。答出者即举杯喝茶。赵明诚则饮茶不断,李清照甘拜下风。赵明诚的诗作却不及李清照。后来赵明诚调莱州任知州,李清照寄去诗词《醉花阴》一首,赵明诚用妻子的词韵填写50首让友人读,看后明诚问那句最佳,友人答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正是李清照的句子。
靖康元年(1126),青州发生兵变,金人攻陷青州城,归来堂被火焚烧,古玩、书籍等全部化为灰烬,归来堂销踪灭迹。至今还不知在何地方。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风格清丽,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她曾在诗中写道:“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她深切地表达了对青州的怀念。
然而青州人民也没有忘记李清照,1988年在顺河楼北新建李清照纪念馆,与范公亭隔湖相望,馆占地3000平方米,有归来堂、金石斋、易安室、人杰亭、词廊等建筑。归来堂有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抚琴咏唱的塑像。庭院内栽有芭蕉、菊花、荷花,富有诗意。
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佳节又重阳,只将相思附诗词,这就是传唱千年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博物馆分为十二个展厅,分别为:青州简史陈列厅(分史前——1840年、1840年——1949年两个展厅)、陶瓷陈列厅、龙兴寺佛教造像群陈列厅、龙兴寺佛教造像精品厅、古代书画艺术厅、铜镜陈列厅、石刻雕塑陈列厅、石刻碑碣陈列厅、玉器陈列厅、青铜塑像陈列厅、革命文物陈列厅和古钱币陈列厅。陈列展览坚持精品化、专题化的原则,突出青州特色,集科学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雅俗共赏。
青州博物馆是全国唯一 一座县级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达三万余件, 国家珍贵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馆藏明代赵秉忠的殿试卷、东汉“宜子孙”玉璧、战国玉人、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既是镇馆之宝,在全国
也绝无仅有。
博物馆门前蹲守着一对巨型狮子,石狮昂首挺胸,神态威猛,是明朝衡王府的遗物,虽经400余年的沧桑,但威仪不减。
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青州简史陈列厅,门前的铁鹤也是明代衡王府的遗物,
鹤长颈,高足,嘴微张,双足立于龟背之上。龟四足着地,在龟背四周饰有八卦图案,寓意着龟鹤延年,健康、长寿。
青州博物馆展出的商朝“父己”铭铜爵
青州的微笑
云门山位于青州城区南部2公里处,海拔421米,虽然不高,但陡崖峭立,山势巍峨,漫山松柏,景观棋布,宛如一个巨大的盆景端放城南,以它美丽、俊俏的身姿和特殊的地理环境而独具风貌。山的美景,刻画得激动人心。
山顶有一个南北贯通的天然穴洞——云门洞,洞高约3米,宽约4米,深6米余。远望如高悬于天空的明镜,拱壁镶嵌。每到夏秋季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将山顶的亭台楼阁托于滚滚云海之上,犹如仙境一般,故被称为“云门仙境”,又称“云门拱壁”,乃为古青州胜景之一,云门山也因此而得名。
许多描写云门山的诗句,都描写的出神入画,王心鉴的《游云门山》:“闲访云门山,悠然踏龟鳞。移步皆苍翠,招手即白云。勿扰陈抟梦,恍闻范公吟。明月照青州,仙境蜕俗痕。”
井塘村以明朝衡王女婿吴仪宾的七十二古屋为中心,形成了以张家大院、吴家大院、孙家大院为布点的风格独特的古民居建筑群。并有保存完好的古石桥、古井、古庙、古石台等。
井塘古村位于山东省青州市区西南15公里处,是一座历经500余年沧桑风雨,依旧保存较完好的明代建筑风貌的古村落。井塘古村始建于明代景泰七年(1456年),该村因东南纱帽山下有一清泉,常年不涸,形成一塘,村民将塘砌石筑高为井,村名便由此而来。
井塘古村依山而建,依托衡王府院落,形成了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又有西部山区居住特色的古建筑群,是山东省内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处古村落。整个村落被古城墙所包围,城墙用青石砌成,每隔30多米修建一处城堡(炮楼),向人们展示着明代古村自卫防御功能。
山上有通天洞、串心洞、仙宝洞、观音洞、天降石、飞来石、玉皇峰、凌霞关、卡天门等景观,千姿百态,令人心旷神怡。“天降石”重约5吨,搁在一根孤耸的石柱子上,背后白云飘动,仿佛柱摇石动。
井塘古村500多年前的明景泰七年,河北枣强的吴氏三兄弟移民至青州。历经三世,吴氏族人到玲珑山麓,寻泉而居,砌石为屋。不久之后,张氏、孙氏两姓人家也搬迁至此,三家将泉水引入村前的池塘中,以“井塘”为村名,此泉便是青州母亲河“南阳河”的源头,自此成就了井塘村500多年的历史。
古井井塘古村现有衡王宜宾古宅一处,古井、古桥、古庙、古街为明代建筑,村内古槐、皂角树、朴树等古树十余棵。以张家大院、孙家大院、吴家大院为代表的古院落120余处,古街近千米。古村落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整个村落被古城墙所包围,城墙用青石砌成,每隔30多米修建一处城堡(炮楼),向人们展示着明代古村自卫防御功能。专家认定井塘古村为山东省(或北方)少有的古村落,堪称古今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