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3/07/06
天数/3天
玩法/美食
偌大的火车站,形色各异的过客占据了所有的角落。候车大厅里人群熙攘、喧闹鼎沸,见不到迎来送往的场面。 进入车厢放下行李,车外月台上一对夫妻呆呆的戳在那里,相送年幼的娃娃和年迈的老人,那壮年,啜泣着,落泪了。。。
+1
+1
+1
古称郎官湖,史载为唐代诗人李白赐名。现占地400余亩。公园分东西两湖,中有陆岛相连。东湖有亭3座,中呈八角形,左右呈方形,各以九曲桥相接。西湖水紧含中部小洲,亭台倒影,层叠隐现,风光秀丽宜人。【摘】
01
计划的路线是晴川阁打车到古琴台,这种天气可想而知根本见不到空车的影子,跟着手机地图往古琴台方向步行,转入汉阳大道,公车站旁是“莲花湖公园”,好奇走进去看看这武汉人民的街心公园什么景致。转过公园大门,一幅“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的画面出现。一波湖水,方塘水榭,湖边冒雨的垂钓人,远处龟山电视塔,晴川阁,烟波不动,意外收获了这幅画面。
莲花湖公园门口,随便上了趟沿汉阳大道行驶的公共汽车,背个大包,没零钱,司机不计较,顺势坐了趟霸王车,吼吼~~
+1
+1
+1
+1
+1
面对鹦鹉洲,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现楼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址仍在蛇山头。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出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的文化名素来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00
黄鹤楼在湖北武昌长江南岸,相传也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宋画《黄鹤楼图》再现了宋楼的面貌。图中黄鹤楼建在城台上,台下绿树成荫,远望烟波浩淼。中央主楼两层,平面方形,下层左右伸出,前后出廊屋与配楼相通。全体屋顶错落,翼角嶙峋,气势雄壮。宋以后,黄鹤楼曾屡毁屡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但只存在了十几年。现仅留当时楼貌照片,已不是宋画在高台上丛建多座建筑,而取集中式平面,高踞在城垣之上,平面为折角十字,外观高三层,内部实为六层。下、中二檐有12个高高翘起的屋角,总高32米。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摘】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921年始建现有的大雄宝殿。后来发展成为占地两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的“古德禅寺”。“文革”前古德寺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古德寺建筑风格独具一格,是依照缅甸阿兰陀寺的艺术形式建造的。其艺术风格在我国内地汉传佛寺庙建筑中独一无二。在东南亚一带佛教信徒有较大影响。在武汉四大佛教丛林之中,古德寺的历史比其他三寺都要短。全寺的核心建筑是圆通宝殿。此殿仿照缅甸阿难陀寺建造,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浓郁异域建筑风格的、装饰精美华丽而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寺庙,为汉传佛教唯一、世界仅存两座此类风格的佛教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宗教、建筑和文化历史价值。圆通宝殿为单层正方形,有1000多平方米,内空高16米,可容百人,其宏大宽绰也是其他汉传佛教的大雄宝殿所鲜见的。圆通宝殿的门廊呈三角形分两层朝后递收向上,烘托着顶部中心高耸的山花,具有古罗马建筑的表现手法,这种处理,强化了宗教的神秘感。【摘】
+1
+1
+1
+1
+1
+1
+1
+1
+1
+1
+1
点评上搜到这家餐馆,刚好在住处附近,这好歹也算吃上武昌鱼了。。。
+1
+1
+1
+1
+1
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华的早点摊群20年经久不衰。户部巷汉味风情街位于武昌司门口,东靠十里长街(解放路),面临浩瀚长江,南枕“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北接都府堤红色景区,是一处由名街名楼名景名江环绕而成的美食天堂,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于明代形成,清代因毗邻藩合衙门(对应京城的户部衙门)而得名。武汉人将用早点,称为“过早”。这最初来自了清代的一首《汉口竹子枝词》。后在别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被武汉人随意而隆重的提升“过年”般“过”的位置。以“小吃”闻名的户部巷,就是武汉最有名的“早点一条巷”。【摘】
没吃早饭,公事办好,直奔户部巷“过早”,虽然这早过得有点儿晚。。。 暴雨后的武汉恢复骄阳似火,整条巷子就是天然烤箱,简单吃了几样,也算不枉一趟公差。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Copyright ©2021 Qunar.com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542京ICP备05021087号京ICP证060856号营业执照信息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2016-0110去哪儿网投诉、咨询热线电话95117举报、投诉邮箱: tousu@qunar.com全国旅游投诉热线: 12345
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电话:010-59606977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邮箱:tousu@qunar.com
导航区
ALT+1
预订区
ALT+2
产品区
ALT+3
内容区
ALT+4
强烈建议使用鼠标滚轮或键盘左右键
来浏览,效果更佳哦~
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城内汉阳龟山东麓长江边的禹功矶上。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楚四名楼"之誉。因与对岸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摘】
01
晴川阁九点开放,免费参观,进门登记,我是当日第一位游览者。雨中的晴川阁略显清僻,置身高处,透过朦胧江面遥望对岸若隐若现的黄鹤楼,烟波缭绕,楼阁对峙,此处门楣镌刻“听涛”二字,落雨听涛,亭台楼阁,浩浩江水,这古人确是雅致。。
古称郎官湖,史载为唐代诗人李白赐名。现占地400余亩。公园分东西两湖,中有陆岛相连。东湖有亭3座,中呈八角形,左右呈方形,各以九曲桥相接。西湖水紧含中部小洲,亭台倒影,层叠隐现,风光秀丽宜人。【摘】
01
计划的路线是晴川阁打车到古琴台,这种天气可想而知根本见不到空车的影子,跟着手机地图往古琴台方向步行,转入汉阳大道,公车站旁是“莲花湖公园”,好奇走进去看看这武汉人民的街心公园什么景致。转过公园大门,一幅“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的画面出现。一波湖水,方塘水榭,湖边冒雨的垂钓人,远处龟山电视塔,晴川阁,烟波不动,意外收获了这幅画面。
莲花湖公园门口,随便上了趟沿汉阳大道行驶的公共汽车,背个大包,没零钱,司机不计较,顺势坐了趟霸王车,吼吼~~
面对鹦鹉洲,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现楼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址仍在蛇山头。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出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的文化名素来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00
黄鹤楼在湖北武昌长江南岸,相传也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宋画《黄鹤楼图》再现了宋楼的面貌。图中黄鹤楼建在城台上,台下绿树成荫,远望烟波浩淼。中央主楼两层,平面方形,下层左右伸出,前后出廊屋与配楼相通。全体屋顶错落,翼角嶙峋,气势雄壮。宋以后,黄鹤楼曾屡毁屡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但只存在了十几年。现仅留当时楼貌照片,已不是宋画在高台上丛建多座建筑,而取集中式平面,高踞在城垣之上,平面为折角十字,外观高三层,内部实为六层。下、中二檐有12个高高翘起的屋角,总高32米。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摘】
昙花林,这条普普通通的街区,仅有一千二百米,居然集中了几十处近百年的老建筑物:教堂、医院、学校、名居、花园、领事馆等等。这些百年前的老建筑物虽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钩沉发微,折射出历史的光泽和心酸。它的一砖一石,勾勒出武汉城市发展的轨迹;它的轶事旧闻,反映了武汉市历史上的风云变幻;它的别致名居,记录了武汉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摘】
02
离开红楼,穿过武昌路,斜插至胭脂路,路的尽头即是昙华林。这本是一条老街,
1921年始建现有的大雄宝殿。后来发展成为占地两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的“古德禅寺”。“文革”前古德寺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古德寺建筑风格独具一格,是依照缅甸阿兰陀寺的艺术形式建造的。其艺术风格在我国内地汉传佛寺庙建筑中独一无二。在东南亚一带佛教信徒有较大影响。在武汉四大佛教丛林之中,古德寺的历史比其他三寺都要短。全寺的核心建筑是圆通宝殿。此殿仿照缅甸阿难陀寺建造,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浓郁异域建筑风格的、装饰精美华丽而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寺庙,为汉传佛教唯一、世界仅存两座此类风格的佛教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宗教、建筑和文化历史价值。圆通宝殿为单层正方形,有1000多平方米,内空高16米,可容百人,其宏大宽绰也是其他汉传佛教的大雄宝殿所鲜见的。圆通宝殿的门廊呈三角形分两层朝后递收向上,烘托着顶部中心高耸的山花,具有古罗马建筑的表现手法,这种处理,强化了宗教的神秘感。【摘】
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华的早点摊群20年经久不衰。户部巷汉味风情街位于武昌司门口,东靠十里长街(解放路),面临浩瀚长江,南枕“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北接都府堤红色景区,是一处由名街名楼名景名江环绕而成的美食天堂,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于明代形成,清代因毗邻藩合衙门(对应京城的户部衙门)而得名。武汉人将用早点,称为“过早”。这最初来自了清代的一首《汉口竹子枝词》。后在别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被武汉人随意而隆重的提升“过年”般“过”的位置。以“小吃”闻名的户部巷,就是武汉最有名的“早点一条巷”。【摘】
没吃早饭,公事办好,直奔户部巷“过早”,虽然这早过得有点儿晚。。。 暴雨后的武汉恢复骄阳似火,整条巷子就是天然烤箱,简单吃了几样,也算不枉一趟公差。